[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群體的瘋狂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
    【市場價】
    486-704
    【優惠價】
    304-440
    【作者】 美威廉·伯恩斯坦 
    【所屬類別】 圖書  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4316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743166
    作者:[美]威廉·伯恩斯坦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深度梳理人類3000年歷史上主要且重要的群體瘋狂事件,及導致群體瘋狂的深層原因,充分展示宗教偏執和地緣政治狂熱如何主導西方世界政治與民族信仰。
    2.在世界地緣政治格局風雲變幻、新冠病毒大流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的今天,本書內容不但讓人驚嘆歷史的驚人相似,更能引發人們對於大國博弈的和平前景的深入思考。
    3.通過詳述多個導致群體性瘋狂的頗具代表性的歷史事件,結合知名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的經典理論,作者詳盡解析了引發金融狂熱事件的4項基本誘因:①激動人心的新技術②放松的信貸③人類的“健忘癥”④放棄久經考驗的金融分析方法。這本書能夠幫你:理性把握金融狂熱的周期性規律,在金融泡沫中保全財富,避免成為盲目的“韭菜”。
    4.這本書從神經科學、心理學出發,解讀人類的4個致命弱點:①喜歡聽故事②習慣於自我欺騙③喜歡模仿他人④盲目認為自己與眾不同。作者認為人類是會講故事的猿猴。比起數據和事實,人們為何更喜歡故事。為何人類喜歡塑造事實,使之符合我們先前存在的觀點,而非讓觀點符合事實?閱讀本書,告訴你答案。
    5.表面上看,宗教狂熱和金融狂熱事件似乎屬於不同現像,但它們卻是由相同的社會和心理機制驅動。這本前1000年至21世紀,立足3000年人類大歷史,著重分析金融幻想和宗教幻想的主要區別與共性。
    6.從地緣政治角度,了解宗教狂熱的歷史,有利於讀者對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具備深度認知和理性判斷。隻有對西方政治、經濟、文化深度了解,纔能理解為何西方對我國的和平崛起感到受到威脅;纔能理解美國為何對華政策的搖擺不定;纔能理解時代論敘事如何影響美國對中東的政策,纔能理解美國內部為何一步步走向極化;纔能理解信仰如何控制人的行為,以及如何成為政治、犯罪的借口與工具。
    7.從宏觀經濟角度,經濟的繁榮與衰退具有周期性,從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英國鐵路公司泡沫、2000年互聯網熱潮,直至2008年次貸危機,歷史總是不斷重復。了解金融狂熱的歷史,有利於讀者理解人類為何周期性地陷入群體瘋狂,哪些特點能夠判斷經濟是否出現泡沫;有利於讀者對目前世界經濟周期的把握,對經濟危機、通貨膨脹做出正確的預判與決策。
    8.從個體投資角度,了解金融狂熱背後的規律,有助於讀者對當前資本市場熱炒的高新科技概念、對股市和基金的資本狂熱,作出冷靜分析與預判。
    9.從心理學、神經學、金融學、歷史學等交叉學科深度理解:群體為何總是一次次瘋掉,幫助讀者掌握金融史基礎知識,完善知識框架結構,梳理金融狂熱歷史的脈絡,理解基本經濟規律,準確把握世界格局、未來經濟趨勢與機會。

    1.深度梳理人類3000年歷史上主要且重要的群體瘋狂事件,及導致群體瘋狂的深層原因,充分展示宗教偏執和地緣政治狂熱如何主導西方世界政治與民族信仰。
    2.在世界地緣政治格局風雲變幻、新冠病毒大流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的今天,本書內容不但讓人驚嘆歷史的驚人相似,更能引發人們對於大國博弈的和平前景的深入思考。
    3.通過詳述多個導致群體性瘋狂的頗具代表性的歷史事件,結合知名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的經典理論,作者詳盡解析了引發金融狂熱事件的4項基本誘因:①激動人心的新技術②放松的信貸③人類的“健忘癥”④放棄久經考驗的金融分析方法。這本書能夠幫你:理性把握金融狂熱的周期性規律,在金融泡沫中保全財富,避免成為盲目的“韭菜”。
    4.這本書從神經科學、心理學出發,解讀人類的4個致命弱點:①喜歡聽故事②習慣於自我欺騙③喜歡模仿他人④盲目認為自己與眾不同。作者認為人類是會講故事的猿猴。比起數據和事實,人們為何更喜歡故事。為何人類喜歡塑造事實,使之符合我們先前存在的觀點,而非讓觀點符合事實?閱讀本書,告訴你答案。
    5.表面上看,宗教狂熱和金融狂熱事件似乎屬於不同現像,但它們卻是由相同的社會和心理機制驅動。這本前1000年至21世紀,立足3000年人類大歷史,著重分析金融幻想和宗教幻想的主要區別與共性。
    6.從地緣政治角度,了解宗教狂熱的歷史,有利於讀者對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具備深度認知和理性判斷。隻有對西方政治、經濟、文化深度了解,纔能理解為何西方對我國的和平崛起感到受到威脅;纔能理解美國為何對華政策的搖擺不定;纔能理解時代論敘事如何影響美國對中東的政策,纔能理解美國內部為何一步步走向極化;纔能理解信仰如何控制人的行為,以及如何成為政治、犯罪的借口與工具。
    7.從宏觀經濟角度,經濟的繁榮與衰退具有周期性,從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英國鐵路公司泡沫、2000年互聯網熱潮,直至2008年次貸危機,歷史總是不斷重復。了解金融狂熱的歷史,有利於讀者理解人類為何周期性地陷入群體瘋狂,哪些特點能夠判斷經濟是否出現泡沫;有利於讀者對目前世界經濟周期的把握,對經濟危機、通貨膨脹做出正確的預判與決策。
    8.從個體投資角度,了解金融狂熱背後的規律,有助於讀者對當前資本市場熱炒的高新科技概念、對股市和基金的資本狂熱,作出冷靜分析與預判。
    9.從心理學、神經學、金融學、歷史學等交叉學科深度理解:群體為何總是一次次瘋掉,幫助讀者掌握金融史基礎知識,完善知識框架結構,梳理金融狂熱歷史的脈絡,理解基本經濟規律,準確把握世界格局、未來經濟趨勢與機會。
    10.多學科知名專家學者領銜導讀力薦!附贈深度導讀錦囊,幫你多視角、多維度、快速掌握本書精髓。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黃淳、北京大學社會學繫教授盧雲峰、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繫講師方欽、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繫學院教授尹繼武、清華大學社會學繫副教授嚴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李黎力、復旦大學政治學繫助理教授莊梅茜,齊聲力薦!

     
    內容簡介
    這本書回答的核心問題是,群體決策是如何失敗的,以及當群體決策失敗時會發生什麼。在的情況下,不僅群體會瘋狂,整個國家都會瘋狂。《群體的瘋狂》告訴我們,現在更應該探究狂熱的根源是什麼。
    ·宗教信仰如何塑造人的行為?
    ·是什麼影響了美國的中東政策?
    ·末日論與美國社會的政治極化有什麼關繫?
    ·為何一群人會時不時追逐某種價格高得離譜的投資?
    ·比起數據和事實,為何人們更喜歡故事?
    ·比宇宙等新概念為何再次令人們瘋狂?
    以上與我們這個時代息息相關的問題,我們在這本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這本書回答的核心問題是,群體決策是如何失敗的,以及當群體決策失敗時會發生什麼。在的情況下,不僅群體會瘋狂,整個國家都會瘋狂。《群體的瘋狂》告訴我們,現在更應該探究狂熱的根源是什麼。


    ·伊斯蘭國為何崛起?
    ·宗教信仰如何塑造人的行為?
    ·是什麼影響了美國的中東政策?
    ·末日論與美國社會的政治極化有什麼關繫?
    ·為何一群人會時不時追逐某種價格高得離譜的投資? 
    ·比起數據和事實,為何人們更喜歡故事?
    ·比宇宙等新概念為何再次令人們瘋狂?
    以上與我們這個時代息息相關的問題,我們在這本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知名歷史學家和金融理論家威廉·J.伯恩斯坦,將信息技術、金融和神經科學的諸多進步結合起來,對大眾幻覺進行了新的闡釋。從猶太人被征服開始,到中東伊斯蘭國的崛起為止。在這兩者之間,這本書詳述了人類歷史3000年中所發生的各種金融和宗教狂熱事件,以及相關的神經科學發展歷程。伯恩斯坦對群體瘋狂事件的編年史,既揭示了人性,又具有歷史意義。


    這本書能夠幫助讀者:
    梳理金融狂熱歷史脈絡,理解基本經濟周期與規律;
    解讀末日敘事對不同信仰群體的重要性及深刻含義;
    在不確定的時代,用理性的思考去對抗群體的瘋狂。

    作者簡介

    [美]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J.Bernstein,1948—)
    金融經濟歷史傳記、金融科普著作作者,醫學博士、神經科學專家、暢銷書作家,也是美國普通投資者心目中的草根英雄。著有《投資者宣言》《繁榮的背後》《偉大的貿易》《投資的四大支柱》等經典經濟投資著作。
    伯恩斯坦對市場的狂熱與人類理性的局限性有著深刻的認識,總能從其獨特的視角剖析市場與投資者,而且他也善於講述經濟金融歷史,以史為鋻啟迪廣大投資者。


    王興華,女,曲阜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教師、碩士生導師。譯有論文《資本的國際化和社會資本循環》(克裡斯蒂安·帕勞著)、《經濟周期理論的弗裡希模型之謎》(陳平著,合譯)等。 

    目錄
    前言
    第1章 末日論的起源:約阿希姆的子民們
    第2章 濫用末日敘事的悲劇:信徒與無賴
    第3章 短暫的致富:密西西比泡沫與南海泡沫
    第4章 資本主義的英雄:英國鐵路泡沫
    第5章 米勒運動的“大失望”:數秘主義與確認偏見
    第6章 彈性貨幣政策的災難:泡沫與崩潰的四個前提
    第7章 致富空想的破滅:1929年大蕭條
    第8章 天啟之牛:時代論如何興起
    第9章 聖殿山的爭奪:末日敘事如何影響猶太人建國
    第10章 《啟示錄》的開創者:暢銷書與美國核武政策
    第11章 時代論的災難:大衛教派的悲劇
    第12章 “被提”類小說:末日文學為何暢銷
    第13章 資本主義的慈善家:從環球電訊、安然公司到互聯網泡沫

    前言
    第1章 末日論的起源:約阿希姆的子民們
    第2章 濫用末日敘事的悲劇:信徒與無賴
    第3章 短暫的致富:密西西比泡沫與南海泡沫
    第4章 資本主義的英雄:英國鐵路泡沫
    第5章 米勒運動的“大失望”:數秘主義與確認偏見
    第6章 彈性貨幣政策的災難:泡沫與崩潰的四個前提
    第7章 致富空想的破滅:1929年大蕭條
    第8章 天啟之牛:時代論如何興起
    第9章 聖殿山的爭奪:末日敘事如何影響猶太人建國
    第10章 《啟示錄》的開創者:暢銷書與美國核武政策
    第11章 時代論的災難:大衛教派的悲劇
    第12章 “被提”類小說:末日文學為何暢銷
    第13章 資本主義的慈善家:從環球電訊、安然公司到互聯網泡沫
    第14章 數字時代暴富夢的推手:投資分析師、大眾、媒體與政治家
    第15章 伊斯蘭國的興衰:馬赫迪與哈裡發
    後記
    致謝
    注釋

    媒體評論
    伯恩斯坦是一位專業的神經學家,著有多本投資書籍,他特別適合更新麥基的作品,這部《群體的瘋狂》是對麥基原著的一個有價值的補充。
    愛德華·錢塞勒|《紐約書評》
    羅伯特·G·凱澤|《華盛頓郵報》
    《路透社》
    《柯克斯書評》
    《紐約客》
    巴裡·裡索爾茲|彭博社電視臺特邀評論員
    黃淳|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盧雲峰|北京大學社會學繫教授

    伯恩斯坦是一位專業的神經學家,著有多本投資書籍,他特別適合更新麥基的作品,這部《群體的瘋狂》是對麥基原著的一個有價值的補充。
    愛德華·錢塞勒|《紐約書評》


    伯恩斯坦希望我們明白,人類並不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聰明或理性。人們很少真正對任何事情進行分析。我們不斷編造,然後聲稱我們編造的內容是真實的……但我們不需要民意調查來證實麥基和伯恩斯坦的結論,即人們傾向於相信他們想相信的東西,無論確鑿的事實和冷酷的理由是否支持他們的觀點。例如,我們知道,在11月3日,超過7400萬美國人投票投票選出了一位被眾多嚴肅歷史學家認定為美國歷史上zui糟糕的總統……伯恩斯坦解釋道:“當引人入勝的敘事(例如,讓美國再次偉大)和客觀事實發生衝突時,前者往往會存活下來,這是自古以來就詛咒人類的結果。”
    羅伯特·G·凱澤|《華盛頓郵報》


    令人著迷……伯恩斯坦是一位有趣的編年史作家,也是這些人類缺陷的分析家。戴維·阿羅諾維奇|《泰晤士報》


    麥基1841年的作品,已被投資作家威廉·伯恩斯坦為21世紀進行了精彩的更新。
    《路透社》


    查爾斯·麥基的經典著作《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的有趣當代更新……讀者會對伴隨著宗教改革的血腥的歇斯底裡感到畏懼,對我們無法抗拒快速致富的計劃感到眼花繚亂,對等待1843年世界末日到來的廣泛的美國運動嗤之以鼻,所有這些都讓人感到不安又引人入勝……這本書針對“人們為什麼會做蠢事”這一現像的探討,進行了充分的研究、範圍廣泛且令人沮喪的補充。
    《柯克斯書評》


    伯恩斯坦的書是對金融和宗教狂熱的調查,其靈感來源於查爾斯·麥基1841年的著作《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麥基認為,人群動態是南海泡沫、十字軍東征、獵巫和煉金術等不同現像的核心。伯恩斯坦利用進化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經驗來闡明麥基的一些觀察,並認為我們集體發瘋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人類天生對故事的弱點決定的。他寫道,人類通過敘事來理解世界,無論我們如何對自己的個人理性多麼引以為傲,一個好故事,無論多麼缺乏分析,都會在腦海中縈繞,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並且比更有決定性的事實或數據更能說服自己。
    《紐約客》


    如果你對認知理論、行為金融學、投資、人類學、金融泡沫、比特幣等事物感興趣,你會對這本書產生濃厚的興趣。
    巴裡·裡索爾茲|彭博社電視臺特邀評論員


    這是一本在科學與宗教的關繫上,在經濟、政治與文化的關繫上,分析西方歷史現代化性質的書。該書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西方現代社會結構與社會行動模式理性與非理性的雙重性質,及其文化根源中的宗教屬性。
    黃淳|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經濟泡沫與宗教狂熱,這兩個現像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蘊含著相同的群體決策邏輯。《群體的瘋狂》對宗教和金融領域的若干個狂熱事件進行了分析。在作者看來,為了提升今生或來世的福祉,人類會傾向於生產和接受各種引人入勝的故事;故事產生的情感共鳴遠勝於冷冰冰數據的理性說服。伯恩斯坦本人也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他把很多枯燥的學術研究成果成功地融入敘事中去,既生動有趣又不失嚴謹,可讀性極強。
    盧雲峰|北京大學社會學繫教授


    這本書嘗試去描述、分析和解釋人類歷史上一次又一次重現的金融幻想和宗教幻想,試圖理解人類行為中的非理性,向世人警示未來可能遭遇的風險。無論何時,我們都應當謹記:當我們放棄個體的獨立思考,對發生在周遭的種種匪夷所思之事習以為常時,群體性幻想將會導致糟糕的結果。
    方  欽|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繫講師


    歷史上,關於群體狂熱的著述數不勝數,這亦是群體心理學關注的重要內容。受經濟抑或認同要素的驅動,此種群體性的非理性力量造就了諸多影響甚巨的政治經濟案例。將這種宏觀歷史經驗,與極為微觀的神經科學基礎鏈接起來,需要分析者既有宏觀大歷史政治經濟發展的視野,亦具有洞悉人性的微觀科學素養。伯恩斯坦的《群體的瘋狂》一書,展現了這種常人難以駕馭的努力。
    尹繼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繫學院教授


    為什麼人們如此熱愛泡沫?因為泡沫就是我們的欲望,那是無法停止的期待,更是終其一生會追逐的幻覺。如果我們都想在司空見慣的群體瘋狂中保持清醒,那麼不如跟著伯恩斯坦的腳步發掘其中隱藏的復雜心理,理解背後的規律。正如伯恩斯坦在書中所言:永遠不要從單一理論視角看待世界。
    嚴  飛|清華大學社會學繫副教授


    隻有同時把握人類面對不確定性的復雜世界理性行事的方式和人性當中不可避免的非理性要素,我們纔能真正理解人類歷史上反復出現的各種群體性瘋狂。在這方面,《群體的癲狂》將成為一本不可多得的經典。
    李黎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這本書非常有助於讀者了解美國社會與政治。通過對末日論狂熱的精彩描寫,這本書栩栩如生地介紹了美國右翼保守群體,尤其是福音派基督教徒的世界圖景。如果不了解其宗教背景,我們就無法充分理解當代美國社會的兩極分化,一繫列社會爭議問題與思潮,以及包括中東衝突在內的外交政策問題。
    莊梅茜|復旦大學政治學繫助理教授

    在線試讀
    前言
    近兩個世紀之前,一位年輕的名叫查爾斯·麥基的蘇格蘭人,以令人難忘的方式同時攻擊上帝和瑪門。他出生於1814年,是一名頗受歡迎的詩人、民謠作家,還擔任過美國內戰記者和英國報紙的編輯,在文學生涯中享有傑出的聲譽。但後人對他深刻的印像,是他在1841年撰寫了《異常流行幻像與群眾瘋狂》(Memoirs of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一書,當時他纔27歲。該書講述了多個歷史性群體狂熱事件,其中一些與宗教和貨幣有關。從那以後,這本書為讀者不斷加印。
    麥基記1000年前籠罩在歐洲的末日幻想,以及十字軍東征時期驚人的宗教瘋狂。不過,這本書著名的內容是17世紀30年代荷蘭郁金香投機,以及1719—1720年巴黎和倫敦雙股市泡沫中的群體性金融狂熱。這些情節使這本書一直享有盛譽。在它出版之後,接連發生的金融狂熱的頻繁性、規律性及其造成的全球性影響,使得即使在寫成近兩個世紀之後,這本書依然是金融專業人士的經典。
    麥基並不是個認識到人類的非理性具有傳染性的人。例如,希羅多德寫過這樣一段話:
    雖然古人和麥基非常熟悉人類的非理性和流行性狂熱,但無法得知其中精確的生物學、進化論和社會心理原因。例如,麥基一定問過自己,為什麼一群人會時不時地去追逐某種價格高得離譜的投資?
    今天,我們對此有了更好的理解。首先,金融經濟學家發現,人類會本能地追求回報非常高但是發生概率非常小的結果。比如彩票,平均來說是賠錢的,但用巨額財富幻覺吸引了買家。此外,在過去幾十年裡,神經繫統科學家已經揭示了貪婪和恐懼背後基本的解剖學和心理學機制——“大腦邊緣繫統”,其位於大腦左右半球中間的垂直面附近,具有對稱分布的結構,包括一對伏隔核(大約位於每隻眼睛的後面)和一對杏仁核(位於太陽穴下方)。
    研究人員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後發現,伏隔核不僅會因獎勵而被激發,而且會因為對獎勵的預期而被激發得更加強烈,無論這種預期是關於烹飪、性、社交還是金融;相反,杏仁核會因厭惡、恐懼和退縮而被激發。例如,如果你喜歡芙洛阿姨的烤寬面條,那麼在你去往她家的路上,你的一對伏隔核及兩核之間的連接會更快地被激發,並且很可能在你聞到菜肴香味時達到激發率的。但是,一旦你品嘗到口,伏隔核的激發率就會下降,如果芙洛阿姨在你到達時告訴你她剛剛燒煳了這道菜,你的伏隔核就不再被激發。
    這種活躍的預期傳導有很明顯的好處:大自然偏愛那些懷有預期並為之努力奮鬥的人,而預期一旦被滿足,就幾乎沒什麼進化優勢了。周圍的人毫不費力地變得富有,這會大大刺激我們的伏隔核,正如經濟歷史學家查爾斯·金德爾伯格觀察到的那樣,“沒有什麼比看到朋友發財更干擾一個人的幸福感和判斷力的了”。

    前言



    近兩個世紀之前,一位年輕的名叫查爾斯·麥基的蘇格蘭人,以令人難忘的方式同時攻擊上帝和瑪門。他出生於1814年,是一名頗受歡迎的詩人、民謠作家,還擔任過美國內戰記者和英國報紙的編輯,在文學生涯中享有傑出的聲譽。但後人對他深刻的印像,是他在1841年撰寫了《異常流行幻像與群眾瘋狂》(Memoirs of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一書,當時他纔27歲。該書講述了多個歷史性群體狂熱事件,其中一些與宗教和貨幣有關。從那以後,這本書為讀者不斷加印。
    麥基記1000年前籠罩在歐洲的末日幻想,以及十字軍東征時期驚人的宗教瘋狂。不過,這本書著名的內容是17世紀30年代荷蘭郁金香投機,以及1719—1720年巴黎和倫敦雙股市泡沫中的群體性金融狂熱。這些情節使這本書一直享有盛譽。在它出版之後,接連發生的金融狂熱的頻繁性、規律性及其造成的全球性影響,使得即使在寫成近兩個世紀之後,這本書依然是金融專業人士的經典。
    麥基並不是個認識到人類的非理性具有傳染性的人。例如,希羅多德寫過這樣一段話:


    (大流士)擔任波斯國王的時候,他召見了統治下的一些希臘人,問付給他們多少錢他們纔願意喫掉自己父親的遺體。他們回答說,無論給多少錢都不可能做這種事情。然後,當著希臘人的面,大流士又把印度卡拉提亞人(他們願意喫掉自己雙親的遺體)召來,借助翻譯問,付給他們多少錢他們纔願意焚燒自己父母的遺體。這些印度人驚恐地大叫起來,不允許大流士提這麼可怕的事情。這個故事顯示出習俗的意義。在我看來,詩人品達說得對:習俗乃是“萬事之主”。


    希臘人畢竟是古代的智者,大流士一定忍不住想要教育他們。他想傳遞給希臘人未言明的信息:你們也許是人類中博學的人,但你們和我們一樣具有非理性;你們隻是更善於進行合理化解釋而已,善於解釋盡管有各種反面證據,但你們依然是對的。
    雖然古人和麥基非常熟悉人類的非理性和流行性狂熱,但無法得知其中精確的生物學、進化論和社會心理原因。例如,麥基一定問過自己,為什麼一群人會時不時地去追逐某種價格高得離譜的投資?
    今天,我們對此有了更好的理解。首先,金融經濟學家發現,人類會本能地追求回報非常高但是發生概率非常小的結果。比如彩票,平均來說是賠錢的,但用巨額財富幻覺吸引了買家。此外,在過去幾十年裡,神經繫統科學家已經揭示了貪婪和恐懼背後基本的解剖學和心理學機制——“大腦邊緣繫統”,其位於大腦左右半球中間的垂直面附近,具有對稱分布的結構,包括一對伏隔核(大約位於每隻眼睛的後面)和一對杏仁核(位於太陽穴下方)。
    研究人員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後發現,伏隔核不僅會因獎勵而被激發,而且會因為對獎勵的預期而被激發得更加強烈,無論這種預期是關於烹飪、性、社交還是金融;相反,杏仁核會因厭惡、恐懼和退縮而被激發。例如,如果你喜歡芙洛阿姨的烤寬面條,那麼在你去往她家的路上,你的一對伏隔核及兩核之間的連接會更快地被激發,並且很可能在你聞到菜肴香味時達到激發率的。但是,一旦你品嘗到口,伏隔核的激發率就會下降,如果芙洛阿姨在你到達時告訴你她剛剛燒煳了這道菜,你的伏隔核就不再被激發。
    這種活躍的預期傳導有很明顯的好處:大自然偏愛那些懷有預期並為之努力奮鬥的人,而預期一旦被滿足,就幾乎沒什麼進化優勢了。周圍的人毫不費力地變得富有,這會大大刺激我們的伏隔核,正如經濟歷史學家查爾斯·金德爾伯格觀察到的那樣,“沒有什麼比看到朋友發財更干擾一個人的幸福感和判斷力的了”。
    幾個世紀以來,小說家和歷史學家都知道,人類並沒有運用強大的智力冷靜分析世界,而是對事實進行合理化,使其符合情感上的預期。記者戴維·哈伯斯塔姆的權威著作《出類撥萃之輩》,使用反諷方式說明了美國“傑出”的決策者如何在軍事介入越南事件中自欺欺人,對事實進行合理化的傾向明顯;而我們近在國外的軍事行動也表明我們還沒有吸取教訓。
    在過去幾十年裡,心理學家積累了很多實驗數據,分析人類對“合理化”勝於“合理性”的偏好。當面對的事實和數據與我們根深蒂固的信仰相矛盾的時候,我們通常不會重新考慮並適當改變這些信仰,而往往會回避這些事實和數據。而當無法回避時,我們有時會更加強硬地繼續進行錯誤評估。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甚至可能會教化、改變、使其歸附或說服這些事實和數據。簡言之,人類的“理性”構成了一個脆弱的蓋子,在麥基所說明的自欺欺人的沸騰的大鍋上危險地保持平衡。
    麥基本人的行為表明,即使是理性、信息靈通的人也容易受到金融狂熱的影響。1841年,他出版《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一書後不久,英國經歷了一場金融狂熱,其圍繞當時偉大的高科技產業——鐵路,甚至比1719—1720年席卷巴黎和倫敦的雙股市泡沫還要嚴重。投資者們貪婪地購買鐵路股票,為英格蘭的鐵路裡程從1843年的2000英裡增加到1848年的5000英裡提供了資金支持;股市終崩盤時,還有數千英裡的鐵路已在計劃中但從未建成。如果說應該有人預見到這次崩盤,這個人就是麥基。
    但狂熱事件發生時,麥基正擔任《格拉斯哥的阿格斯》報紙的編輯,他報道了正在進行的鐵路建設,卻明顯缺乏懷疑態度。1852年,他出版了《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第二版,對此隻做了一個簡短的腳注。
    金融狂熱可以被看作一場像《哈姆雷特》或《麥克白》一樣的悲劇,有著界定清晰的人物、熟悉的敘事和精心排練的臺詞。四個戲劇人物控制了故事的敘述:有纔華但不擇手段的項目發起人,輕信並購買股票的公眾,大肆渲染的媒體,以及把手伸進錢櫃並無視腐敗之火的政客。
    發起人走上了一條經典的莎士比亞悲劇式道路,成為引人入勝的演員。他們大多數一開始都是纔華橫溢、努力工作而又有遠見卓識的人,憑直覺比別人更早地知道某項新技術將給社會帶來財富。在實現願景的過程中,他們變得富有和強大,在一個以財富判斷人的資本社會中,他們成為國家的雄獅。當投機活動走到盡頭、泡沫破裂時,他們終落得不光彩和破產的下場,但通常(並不總是)能夠僥幸逃脫牢獄之災。
    事實證明,公眾很容易被那些英雄般的、魅力四射的發起人用花言巧語說服。要想勝任投資工作,必須具備一繫列能力,包括數學能力、技術專長以及關鍵的經濟歷史類應用知識。唉,比起數據和事實,人們更喜歡故事;當面對復雜的投資任務時,人類默認進入敘事模式,也許令人愉快的就是那些通過購買新技術不費吹灰之力獲得財富的故事。
    媒體和公眾一樣成為發起人的受害人。寫傑出商人的改革性經營事跡,能非常輕易地損害新聞界的名譽。這些發起人以驚人的頻率出現在各大雜志封面上,先是被稱作英雄,後來又成為被控重罪者。
    後,金融狂熱席卷了相關政客,他們的聲譽和人氣曾經因過度投機帶來的經濟短暫繁榮而得到提升,但後經常因為把手伸進錢櫃而被抓。
    各種金融狂熱故事的情節變化不大。大多數投機性事件包含兩個因素:預示共同富裕的激動人心的新技術,以及寬松的信貸。在今天的美國,隻有大約10%的貨幣供應由實際流通的紙幣和硬幣組成;其餘部分以信貸形式存在。銀行繫統可以在一定程度內隨意創造信貸,信貸的規模取決於銀行、抵押貸款公司和其他貸款人對得到償還的樂觀程度。這個過程是如此違反常理和令人震驚,因此值得我們重復這個概念:銀行印鈔。事實上,銀行與其所服務的公眾一樣容易狂躁或抑郁,當沉浸在泡沫裡極度興奮時,它們放縱的“賺錢”行為通常更能煽動起投機之火,這在2007—2009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為顯著。
    泡沫伴隨著四個特征。首先,重要的是,金融投機開始主導除了普通的社會互動之外的一切;無論何時何地,人們見面時談論的不是天氣、家庭或運動,而是股票或房地產。其次,原本在其他領域很理智的專業人士,卻放棄了可靠、高薪的工作,去參與上述資產的投機。再次,對投機持懷疑態度的人往往會遭到激烈的反對;雖然總有一些年紀夠大、記憶夠長、以前看過這出戲的人,知道它的結局,但他們的警告遭到了鄙視和嘲笑,並在過去幾十年裡通常被冠以五個字:“你就是不懂”。後,平時穩重的觀察家們也開始做出荒誕的金融預測,他們預計資產價格一年內的上漲幅度,不僅僅是10%、20%或30%,而是一倍、兩倍或末尾增加一個零。
    除了關於金融狂熱的前三章之外,《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還包含三章篇幅較長的關於宗教狂熱的內容:分別講述《聖經》預言、十字軍東征和獵殺女巫。雖然宗教狂熱和金融狂熱看上去沒有什麼共同點,但它們發生的潛在力量是相同的:希望改善自己今生或來世的福祉。而放大金融和宗教群體幻想傳染性的因素也很相似:人類固有的模仿、編造和接受引人入勝的敘事以及追求地位的傾向。
    宗教狂熱似乎是人類歷史不變的特征,近的一個例子就是太陽聖殿悲劇。1994年10月4日晚,瑞士切伊裡村的居民被鎮上一座農舍冒出的火焰嚇了一跳,消防隊員在那裡看到了一幅奇異、可怕的景像:22具尸體,其多數身穿紅色、黑色或白色鬥篷,還有幾個婦女穿著金色鬥篷。除了其中3名受害者以外,其他人都是被槍殺的。此外,還有10名受害者頭上蒙著塑料袋。被發現時,大多數人躺成一個圈,頭朝外;彈殼和空香檳酒瓶散落在地板上。
    這僅僅是開始;接下來的兩年半時間裡,瑞士和加拿大又發現了74名被謀殺或自殺的受害者,其全部為教派成員或者他們的孩子;所有的死亡事件都發生在春分或秋分、夏至或鼕至的前後幾天內。
    該教派由兩個男子領導:一個叫呂克·茹雷,他是神秘、英俊、有吸引力的46歲比利時醫生,1993年受到共謀和武器指控,但從加拿大逃脫;還有一個叫約瑟夫·迪·馬布羅,是70歲的法裔加拿大人。終的受害者裡包括法國滑雪名將讓·維亞爾內的妻子和兒子。維亞爾內是1960年奧運會滑雪金牌獲得者,後來他將自己的名字授權給一家國際太陽鏡制造商,此後他的名字成為一個著名的商標。在維亞爾內去世之前,小維亞爾內曾經告訴記者:“從生到死這段路程的主題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到。茹雷解釋說沒什麼可怕的——但恰恰相反,我開始覺得自己快要殉道了。”
    1997年3月24日,後一批聖殿教受害者被發現;兩天後,在美國聖迭戈附近的蘭喬聖菲小鎮,警察發現了另一個末日組織——天堂之門的39名成員的尸體,他們也死在那個春分前後。他們相信自己死後將被隱藏在海爾-波普彗星尾部的宇宙飛船裡運出地球。
    太陽聖殿和天堂之門隻是一繫列著名末日組織中的兩個例子:1978年,吉姆·瓊斯領導的人民聖殿教在圭亞那的集體自殺及謀殺事件奪走了918條人命;1993年,大衛支教在得克薩斯州韋科鎮與愚蠢的聯邦當局對峙,導致86名教徒被殺;殘忍的日本奧姆真理教制造了1995年東京地鐵神經麻痺毒氣襲擊。令人震驚的是,這些組織中的許多成員,如茹雷和維亞爾內,都是受過高等教育、有一定成就的人。
    末日論的群體幻想不是現代世界特有的;中世紀的歐洲就有大量精彩故事——如果我們對它們印像不深刻的話,就可以稱之為插曲。現代神經心理學研究揭示了為什麼一群神志正常、聰明、能很好適應社會的人,會自欺欺人地認為世界將以一種特定的方式終結,而且往往在某個特定的日期終結。人類是通過敘事來理解世界的:無論我們如何吹捧自己的個人理性,一個好的故事,即使分析起來很有欠缺,也會縈繞在我們的腦海中,使我們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並且比決定權的事實或數據更有說服力。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