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心理學大師解讀繫列:弗洛伊德、拉康、克萊因的精神分析(全三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
    【市場價】
    886-1284
    【優惠價】
    554-803
    【作者】 戴軍、王潤晨曦、張濤、陳勁驍、陳舉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心理學  心理學理論與研究  心理學史/心理學研究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6720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667205
    作者:戴軍、王潤晨曦、張濤、陳勁驍、陳舉/著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23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名家推薦:
    著名臨床心理學家 張天布、百萬讀者的專業心理平臺“簡單心理”創始人 簡裡裡,作家 韓松落、拉康派精神分析家 李新雨等 誠摯推薦!
    ★緊跟社會思潮,貼近大眾痛點
    啟發讀者重新理解自我、關繫、女性主義、欲望、親子關繫等重要議題。
    ★通俗易懂,占據市場空白:
    中文語境下對心理學大師思想體繫的通俗化解讀,關鍵概念拆解 大量心理學、文學/影視作品故事,適合心理學入門讀者。

     
    內容簡介

    經典作品值得被一讀再讀,心理學經典更是如此。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老師,從不同的角度引導讀者,總能有新的發現和收獲。深度解讀廣為人知、廣受歡迎的心理學家,能夠幫助讀者對照當下,突破現代社會中的個人困境。
    本繫列對每位入選的心理學家及其代表作,既考慮其在心理學史上的地位,也考慮其對心理健康領域的實際貢獻,力求打造一套主題切合當下、設計獨特的心 理學經典解讀書繫。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讀心理學大師的經典理論觀點,給普通讀者搭建一座走進心理學的橋梁。讀過這套書後,讀者能夠對心理學的發展脈絡、心理學各個時期的流派及重要理論及其地位和影響有一定的了解。

    作者簡介
    戴軍
    精神分析實踐者,精神分析行知學派成員,作品有《左和右的精神分析》等。
    擅長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讀弗洛伊德理論,在豆瓣寫有閱讀量10萬 的心理分析普及文章,分析與寫作之餘,在推動“精神分析文庫”項目的出版。
    精神分析行知學派(EPS)成員,拉康派個人執業分析家,巴黎西岱大學(原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與精神病理學博士。參與編寫《生就言在:弗朗索瓦茲·多爾多精神分析思想導論》,譯有《拉康》《白熊實驗》等多部作品。
    張濤
    拉康派個人執業分析家,於拉康曾任教的巴黎第八大學取得精神分析碩士及博士學位。現為成都精神分析中心精神分析家,四川心理咨詢師協會精神分析專委會委員,精神分析行知學派(EPS)理事,公眾號“無意識研究”主理人。曾參與寫作巴黎第七、第八大學教授的精神分析著作《雙語使用者的臨床與喜劇》《在21世紀閱讀拉康》。代表譯作有榮格的《紅書》、潘科夫的《精神病動力結構化治療》。

    戴軍
    精神分析實踐者,精神分析行知學派成員,作品有《左和右的精神分析》等。
    擅長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讀弗洛伊德理論,在豆瓣寫有閱讀量10萬 的心理分析普及文章,分析與寫作之餘,在推動“精神分析文庫”項目的出版。


    王潤晨曦
    精神分析行知學派(EPS)成員,拉康派個人執業分析家,巴黎西岱大學(原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與精神病理學博士。參與編寫《生就言在:弗朗索瓦茲·多爾多精神分析思想導論》,譯有《拉康》《白熊實驗》等多部作品。
    張濤
    拉康派個人執業分析家,於拉康曾任教的巴黎第八大學取得精神分析碩士及博士學位。現為成都精神分析中心精神分析家,四川心理咨詢師協會精神分析專委會委員,精神分析行知學派(EPS)理事,公眾號“無意識研究”主理人。曾參與寫作巴黎第七、第八大學教授的精神分析著作《雙語使用者的臨床與喜劇》《在21世紀閱讀拉康》。代表譯作有榮格的《紅書》、潘科夫的《精神病動力結構化治療》。
    陳勁驍
    巴黎西岱大學(原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與精神病理學博士。現為南京曉莊學院心理健康研究院講師,中國精神分析專委會拉康教學組成員,精神分析行知學派(EPS)教學組成員,公眾號“對話精神分析”“癔托邦”主理人。
    留法期間,曾為法國醫學與社會心理中心、(CPMS)、法國心理教學醫療中心、(CMPP)實習醫師。代表作有《精神病的模糊性》(L'ambiguite de la Psychose,2022年於法國出版)《生就言在:弗朗索瓦茲·多爾多精神分析思想導論》。另有多篇論文被重點課題攻關項目“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


    陳舉
    中山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自2017年起,從事成人和青少年心理咨詢工作。曾跟隨當代克萊因學派著名學者羅伯特·卡佩爾(Robert Caper)和卡倫·普羅納(Karen Proner)等人學習,主要受訓方向為心理動力學和克萊因學派精神分析。參與翻譯《新克萊因辭典》。

    目錄
    導言:談談《自我與本我》的誕生背景 / 001
    23年臨床分析經驗的結果 / 003
    從達爾文到弗洛伊德 / 006
    弗洛伊德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 011
    章無意識的發現 / 015
    “靈魂在地府裡嗅著” / 017
    無意識研究的漫漫長夜 / 025
    安娜·歐 / 034
    從催眠到自由聯想 / 040
    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發現之旅 / 044
    第二章心理結構的發現 / 057
    作為心靈解剖學的《自我與本我》 / 059
    無法擺脫的俄狄浦斯情結 / 062
    心智結構的張地圖:心理結構 / 074

    導言:談談《自我與本我》的誕生背景 / 001
    23年臨床分析經驗的結果 / 003
    從達爾文到弗洛伊德 / 006
    弗洛伊德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 011
    章無意識的發現 / 015
    “靈魂在地府裡嗅著” / 017
    無意識研究的漫漫長夜 / 025
    安娜·歐 / 034
    從催眠到自由聯想 / 040
    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發現之旅 / 044
    第二章心理結構的發現 / 057
    作為心靈解剖學的《自我與本我》 / 059
    無法擺脫的俄狄浦斯情結 / 062
    心智結構的張地圖:心理結構 / 074
    心智結構的第二張地圖:人格結構 / 079
    “本我—自我—超我”之間的動力學 / 087
    為什麼弗洛伊德堅持“泛性論” / 092
    生本能與死本能 / 098
    文明的悖論:作為文明動力的欲望閹割 / 102
    第三章自我的探尋 / 107
    自我是什麼 / 109
    自我與他者 / 114
    自我與自身:改變自身的方法 / 121
    自我與主體:人為什麼被無意識主體驅動 / 125
    作為防御機制的自我 / 135
    自我防御機制的基本類型 / 140
    自我防御與自我心理學 / 146
    第四章自我的重建 / 151
    自我心理學的局限 / 153
    現代人的自我認知困境 / 162
    重建自我的方式 / 172
    自我超越還是重生:東西方文明在自我建構上的不同 / 178
    孫悟空:中國人的自我意像與重生之路 / 185
    後記:為什麼還要閱讀弗洛伊德 / 201

    前言
    導言:談談《自我與本我》的誕生背景
    寫《自我與本我》(Das Ich und das Es,1923年)這本書的時候,弗洛伊德已經67歲,他的重要著作已經基本出版,他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巨大聲譽。這時候,他開始了理論總結,寫了《自我與本我》一書,對過去的心理觀察進行梳理。
    如果說他之前的所有著作都是對人類心理結構的現像分析,那麼這本書就是對人類心理結構的理論總結。這是他次對人類心理結構及其運行模式做理論梳理,在心理學歷史上也可以說是一個裡程碑事件。
    尼采曾經說過,偉大思想的誕生本身就是一次偉大事件。如果說,《釋夢》(Die Traumdeutung,1900年)是弗洛伊德創造出來的個偉大思想發現事件,那麼《自我與本我》就是他創造的第二個偉大思想事件。因為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人類心智結構模型,這個模型直到今天依然有用,不少心理學家現在仍然認為,精神分析建構的心理框架依然是好的心智結構理論模型。
    當然,這本書也不是突然誕生的,這是弗洛伊德23年臨床分析經驗積累的結果。

    導言:談談《自我與本我》的誕生背景


    23年臨床分析經驗的結果
    寫《自我與本我》(Das Ich und das Es,1923年)這本書的時候,弗洛伊德已經67歲,他的重要著作已經基本出版,他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巨大聲譽。這時候,他開始了理論總結,寫了《自我與本我》一書,對過去的心理觀察進行梳理。
    如果說他之前的所有著作都是對人類心理結構的現像分析,那麼這本書就是對人類心理結構的理論總結。這是他次對人類心理結構及其運行模式做理論梳理,在心理學歷史上也可以說是一個裡程碑事件。
    尼采曾經說過,偉大思想的誕生本身就是一次偉大事件。如果說,《釋夢》(Die Traumdeutung,1900年)是弗洛伊德創造出來的個偉大思想發現事件,那麼《自我與本我》就是他創造的第二個偉大思想事件。因為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人類心智結構模型,這個模型直到今天依然有用,不少心理學家現在仍然認為,精神分析建構的心理框架依然是好的心智結構理論模型。
    當然,這本書也不是突然誕生的,這是弗洛伊德23年臨床分析經驗積累的結果。
    在過去23年的著作中,弗洛伊德從夢境(《釋夢》)中發現了無意識結構的存在,在口誤和錯失行為觀察中[《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Zur Psychopathologie des Alltagslebens,1904年)]發現了日常中無意識行為的溢出,在《性學三論》(Drei Abhandlungen zur Sexualtheorie,1905年)一書中探究了心理動力的起源,在《圖騰與禁忌》(Totem und Tabu,1913年)一書中思考了人類心理結構的起源,通過《超越快樂原則》(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1920年)、《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Massenpsychologie und Ich-Analyse,1921年)發現了更基本的心理運轉原則“強迫性重復原則”。直到1923年也就是他解開夢境秘密的23年後,他終於著手總結心理結構的基本框架。這就是這本書誕生的個人背景。


    從達爾文到弗洛伊德
    在梳理完弗洛伊德的個人研究史以後,我們也有必要梳理一下其學說的時代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並不是憑空出現的理論,他的研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成果。
    很多人恰恰忽視或者不了解他創造精神分析理論的時代脈絡,人們很容易覺得弗洛伊德是異軍突起的精神分析創始人,卻容易忽視他所在的時代,以及時代精神所提供的資源支撐。弗洛伊德在著作中大談那些不是特別重要的作者和作品對他的影響,卻極少提及對他真正有巨大影響的兩個人:尼采和達爾文。
    盡管弗洛伊德在自己的著作中很少提及,但是反對弗洛伊德的專家們在著作[比如《一個偶像的黃昏:弗洛伊德的謊言 》(Le crépuscule d'une idole : l'affabulation freudienne,2010年)]中詳細地證明了一件事:弗洛伊德曾經久久地凝視尼采的著作,因為尼采纔是早分析和發現無意識的人,尼采在《論道德的譜繫》(Zur Genealogie der Moral: Eine Streitschrift,1887年)、《重估一切價值》(Umwertung Aller Werte,1889年)等書中對無意識都有精深的洞察與描述,弗洛伊德作為德國人,甚至有些害怕閱讀這位德語環境的重要哲學家。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運動史》(Zur Geschichte der psychoanalytischen Bewegung,1914年)中坦言:“我極力避免的是閱讀尼采著作時會獲得的高度愉悅,我的動機很明確,那就是在精神分析的感受操作中我不想被任何可預期的表述所干擾。”在完成了精神分析的主要著作後,弗洛伊德於1931年6月28日給洛泰·比克爾(Lothar Bickel)寫信說道:“我拒絕讀尼采,盡管——不,是因為——我極可能在他那裡發現某些直覺,它們與精神分析所證明的那些東西十分相似。”
    在贏得了全球性的名聲以後,晚年的弗洛伊德在給阿諾德·茨威格(Arnold Zweig)的一封信(1934年5月11日)中寫道:“在我年輕時,(尼采)對我而言是一種無法企及的高貴。我的朋友帕內特醫生在恩加丁(Engadine)認識了尼采,而且他當時習慣給我寫一大堆關於尼采的事情。”
    這“一大堆事情”究竟是些什麼事情呢?我們通過對照尼采與弗洛伊德的著作就可以明白,它們很可能都是當時尼采關心的話題,而後來弗洛伊德也做了進一步研究:
    尼采的價值重估,其實是用心理學還原視角對人類內部和外部建構的重估;後來弗洛伊德發展了對內部建構也就是對無意識心理的意義重估。
    尼采批判的理性,其實是通過群關繫和群意志內化的一種心理結構;後來弗洛伊德把這個結構定義為自我和防御機制,並發展出一套結構化的心理學。
    尼采提出的超人概念,其實是一種超越自身的意志;後來弗洛伊德創造超我概念,應該從這裡獲得了啟發。
    尼采認為權力意志主宰性質,在弗洛伊德那裡,其實就是無意識欲望的主體性。
    甚至可能還有《論道德的譜繫》中對罪孽、犯罪感、愧疚感的分析,後來弗洛伊德在自己的分析中幾乎照搬了尼采的觀點。
    再者,弗洛伊德也仔細研究了達爾文的著作,因為達爾文晚年的核心著作《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就是在論述性選擇在人類進化中作為“第二推力”的作用。弗洛伊德提出“性驅力”與“泛性論”幾乎可以說就是達爾文性選擇觀察的心理學版本。從某種意義上說,弗洛伊德理論是用心理學話語對達爾文的性選擇發現做了一次精細化的重述與發展。
    此外,黑格爾(G. W. F. Hegel)的《精神現像學》(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1807年)已經對自我、自我意識、夢境、瘋狂、自我與他者的辯證法做了基礎研究,這也是弗洛伊德理論的重要時代背景性著作。弗洛伊德對此沒有多談,但是後來提倡“回到弗洛伊德”的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卻從黑格爾那裡汲取了很多營養,重建了精神分析。這個事實再次說明,弗洛伊德的發現並非孤立事件,而是站在時代思想巨人肩膀之上的結果。


    弗洛伊德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在弗洛伊德之前,人類對心理世界的了解僅停留在混沌狀態。大家都知道你、我、他,但是你是誰,我是誰,他又是誰?大家也都知道自己會做夢,但是夢的含義是什麼?對這些問題,並沒有人做心理學意義上的深入考察,大家僅僅是保持好奇和猜測而已。直到弗洛伊德對精神病人進行研究以後,他和搭檔約瑟夫·布洛伊爾(Josef Breuer)纔發現:正常人是有心理結構在維持個體行為的,精神病人之所以得病,原來是心理結構出了問題。
    如果說“貝格爾號”帶領達爾文進入的是關於人類演化知識的大海,弗洛伊德關於精神病人的臨床研究帶領我們駛入的,則是關於人類心理知識的大海:人的心理結構是什麼樣子的?心理結構產生於何時?我們是否可以調整心理結構?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和改變自我?
    帶著這些問題閱讀《自我與本我》這本書,可能會更加容易理解,也可能仍然會迷糊。所以,本書將從學術歷史與臨床過程來還原《自我與本我》的誕生,還原心理結構理論的誕生,幫助讀者理解關於人類心理的諸多問題。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自我與本我》這麼抽像難懂,直接看案例不行嗎?當然行,而且必須看案例。但是,對現像的收集並不能代替對現像的分析,正如對地球萬物下墜的觀察並不能代替對萬有引力定律的描述。如果說牛頓是個描述萬物的運行結構與動力的人,那麼可以說,弗洛伊德是個描述了人類心理結構與動力的人。如果說《釋夢》是他有價值的發現,那麼《自我與本我》這本書就是對他有價值的發現的理論總結。這就是我們必須想辦法讀懂《自我與本我》的原因。下面,我們將會坐上弗洛伊德的“貝格爾號”,重新體驗弗洛伊德發現人類心理結構秘密的旅程。
    由於本書是為了幫助各位真正進入“自我與本我”,所以我不打算一開始就分析《自我與本我》的文本,而是從無意識的被發現講起,逐步展開講解弗洛伊德從無意識世界發現心理結構的過程。做這樣的內容安排是因為,如果說《自我與本我》中提出的心理結構是一張認識自我與他人的航海圖,那麼在了解這張航海圖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海洋——也就是無意識。
    章,我會講述無意識研究的簡史,以及弗洛伊德涉足無意識研究的過程;同時,我會附上一個中國化的案例來說明無意識的運作,幫助大家理解這個抽像的詞。
    第二章,我們正式進入對《自我與本我》這本書的文本解讀。但是我的解讀是“補充背景知識 理論貫通”式的解讀,不是那種逐字逐句的解讀。在這一章,我們會明白弗洛伊德做出的貢獻:他次嘗試建構了一套關於人類心智結構的理論,並且這套理論有臨床支撐和哲學化論述。
    第三章,從古典精神分析展開講述自我心理學與自我防御機制,重點解決一個問題:弗洛伊德心理結構理論造成的現代人自我認知的歧路。這個歧路的影響,往大了說造成了人類文明的分裂,往小了說造成了個人精神疾病的流行。對這個問題,非常有必要分析與解決。
    第四章,我嘗試用精神分析理論給讀者一條重建自我的道路,同時還會以精神分析理論分析中國人的自我重建道路,幫助我們對自身的文化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畢竟,重新理解自己的文化就是重新理解自身。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補白、貫通、解釋和運用,大家可以更好地進入精神分析,更好地重新理解自己、認識自己、改變自己。

    在線試讀
    心智結構的第二張地圖:人格結構
    先說本我。弗洛伊德把人人都具備的性和攻擊欲望看作本我,他認為這種內在的力量是人格力量的基礎,或者說就是人格驅力的源泉。這種驅力由於受到壓抑而試圖尋求釋放,得不到釋放就是不愉快的,而得到釋放就是愉快的。按照弗洛伊德的觀察,這個驅力有如下特點:一是這個驅力源於身體的某個部分,比如口、肛門和性器官;二是這個驅力會有享樂的目標,比如乳房、性對像等;三是這個驅力還會受到壓抑,那就是來自外部世界的壓抑,這種壓抑建制的核心是亂倫禁忌與族外婚制度;四是這個驅力會有一個客體,比如依戀對像。
    本我的運行有兩個特點:一是本我的運行原則是快樂原則,它沒有時間和規則的概念,總是尋求享樂或者變形的享樂形式。本我的運行還是無意識的,通過夢境、口誤等無意識溢出的內容纔被覺察到。但是,也通常難以理解,隻有通過分析纔可以得到其內在含義。
    本我的能量被分為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就是生存和自我繁衍的本能,死本能就是攻擊與毀滅本能。在這兩種本能背後,弗洛伊德認為都是力比多[ 力比多是英文libido的中文譯音,其基本含義是表示一種性力、性原欲,即性本能的一種內在的、原發的動能與力量。]在驅動,也就是一種性能量在驅動。弗洛伊德之所以堅定地認為性纔是人格驅動力,在於他吸收了達爾文的性選擇理論,也就是說人類是經過了特殊的性選擇機制纔成為人類的,這裡所謂的特殊性選擇機制指的是人類建構了獨特的性壓抑制度,這個壓抑制度的核心就是前文提到的亂倫禁忌與族外婚制度。因為這種壓抑制度,人類比其他靈長類動物性成熟期晚了一兩年,這被弗洛伊德視為人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他認為,人類就是因為建構了這種欲望閹割與壓抑建制,纔得以把心理能量轉移到文明創造之中,進而生成了人類文明。
    再說自我。自我是本我為了安全地實現它的欲望享樂而發展出來的一個結構,因為本我雖然知道它想要什麼,但對於如何用符合道德的安全方式獲得卻又是盲目的,因為本我不考慮現實的約束。這時候,為了在現實允許的條件下獲得本我享樂,就需要發展出來一個自我功能,所以這個自我核心功能是負責溝通本我與現實,按照現實原則運行。弗洛伊德認為自我萌發於6歲左右,在此之前的人幾乎完全受到本我享樂衝動趨勢而活著。
    自從自我誕生以後,人的享樂就受到了現實原則的壓抑,隻能通過變形的方式獲得滿足,這就是人從幻想到現實的過程,也是從完全享樂到有限享樂的過程。這個過程體現為神話就是被驅逐出伊甸園,被驅逐的原因與其說是貪喫,其實是因為犯了社會意志的禁忌,也就是本我經受壓抑以後寫入了超我的意志,從而獲得了評價好壞的智慧。
    自我的核心功能是溝通本我與超我,提供現實檢驗、時間感、思考和判斷的功能。在心理咨詢中,評估自我的功能就變得很重要,這裡的評估核心就是評估來訪者是否具有現實檢驗的能力。如果不具備,那就可能是沉溺在幻想之中,那就需要做一定的分析介入。

    心智結構的第二張地圖:人格結構


    可以說,人格結構就是心理結構的變形版本,或者說就是人類整體心理結構假設的個體版本。在《自我與本我》的第二章、第三章,弗洛伊德立刻就給出了一幅人格結構圖:“本我-自我-超我”的結構圖。
    先說本我。弗洛伊德把人人都具備的性和攻擊欲望看作本我,他認為這種內在的力量是人格力量的基礎,或者說就是人格驅力的源泉。這種驅力由於受到壓抑而試圖尋求釋放,得不到釋放就是不愉快的,而得到釋放就是愉快的。按照弗洛伊德的觀察,這個驅力有如下特點:一是這個驅力源於身體的某個部分,比如口、肛門和性器官;二是這個驅力會有享樂的目標,比如乳房、性對像等;三是這個驅力還會受到壓抑,那就是來自外部世界的壓抑,這種壓抑建制的核心是亂倫禁忌與族外婚制度;四是這個驅力會有一個客體,比如依戀對像。
    本我的運行有兩個特點:一是本我的運行原則是快樂原則,它沒有時間和規則的概念,總是尋求享樂或者變形的享樂形式。本我的運行還是無意識的,通過夢境、口誤等無意識溢出的內容纔被覺察到。但是,也通常難以理解,隻有通過分析纔可以得到其內在含義。
    本我的能量被分為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就是生存和自我繁衍的本能,死本能就是攻擊與毀滅本能。在這兩種本能背後,弗洛伊德認為都是力比多[ 力比多是英文libido的中文譯音,其基本含義是表示一種性力、性原欲,即性本能的一種內在的、原發的動能與力量。]在驅動,也就是一種性能量在驅動。弗洛伊德之所以堅定地認為性纔是人格驅動力,在於他吸收了達爾文的性選擇理論,也就是說人類是經過了特殊的性選擇機制纔成為人類的,這裡所謂的特殊性選擇機制指的是人類建構了獨特的性壓抑制度,這個壓抑制度的核心就是前文提到的亂倫禁忌與族外婚制度。因為這種壓抑制度,人類比其他靈長類動物性成熟期晚了一兩年,這被弗洛伊德視為人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他認為,人類就是因為建構了這種欲望閹割與壓抑建制,纔得以把心理能量轉移到文明創造之中,進而生成了人類文明。
    再說自我。自我是本我為了安全地實現它的欲望享樂而發展出來的一個結構,因為本我雖然知道它想要什麼,但對於如何用符合道德的安全方式獲得卻又是盲目的,因為本我不考慮現實的約束。這時候,為了在現實允許的條件下獲得本我享樂,就需要發展出來一個自我功能,所以這個自我核心功能是負責溝通本我與現實,按照現實原則運行。弗洛伊德認為自我萌發於6歲左右,在此之前的人幾乎完全受到本我享樂衝動趨勢而活著。
    自從自我誕生以後,人的享樂就受到了現實原則的壓抑,隻能通過變形的方式獲得滿足,這就是人從幻想到現實的過程,也是從完全享樂到有限享樂的過程。這個過程體現為神話就是被驅逐出伊甸園,被驅逐的原因與其說是貪喫,其實是因為犯了社會意志的禁忌,也就是本我經受壓抑以後寫入了超我的意志,從而獲得了評價好壞的智慧。
    自我的核心功能是溝通本我與超我,提供現實檢驗、時間感、思考和判斷的功能。在心理咨詢中,評估自我的功能就變得很重要,這裡的評估核心就是評估來訪者是否具有現實檢驗的能力。如果不具備,那就可能是沉溺在幻想之中,那就需要做一定的分析介入。
    從結構上說,自我是弗洛伊德把人假設為個體而提出的一個心理結構,他這個假設其實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因為人類並不是以個體心理的方式運轉的,而是在群體關繫結構中運轉的。關於這一點,我將在後面的章節再詳細展開。
    後說超我。超我其實是人6歲以後吸收越來越多的外部他者觀念以後形成的一個人格結構,或者說就是我們吸收了父母的觀念以後內化形成的一個結構。超我的特征通常與父母的特征相關聯,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內化成什麼樣的超我,比如有一個嚴肅的父母就會內化出嚴肅的超我,有軟弱的父母就會內化出溫和的超我。超我就是住在我們身體裡面的父母,他們的功能是評判我們的自我,同時指引自我向往那個理想的自我進發。超我分為理想自我和良心,理想自我代表自我的努力方向,而良心代表著外部道德。
    總結來看。本我的基礎是性欲望,遵循快樂原則,他認為人的本我是由生殖欲望驅使並追求快樂的一個能量基礎。自我是調節本我與超我的一個心理結構,既要想辦法滿足本我的各種欲望,又要符合超我的各種道德要求。超我是內化了的他者看法和社會意志。
    從發展來看,這個結構是人在1-6歲的時期基本形成的:1歲以內父母對本我欲望的壓抑方式就決定了我們的本我面貌,口欲得到滿足的人未來會比較理性,而口欲得不到滿足的孩子未來容易變成口欲享樂為主的人;2-3歲父母對我們的自我探索所做的約束決定了我們的自我好奇心強度,探索充分被保護的孩子未來探索欲望強烈、敢闖敢干,而探索受到壓抑的孩子未來則對什麼都沒什麼興趣;3-6歲父母作為超我的內化情況決定了我們與人建構關繫的方式,父母的關繫模式內化較好,那麼孩子就會用父母的關繫模式對待世界,如果內化不好孩子就會用其他養育者的關繫模式來對待世界,比如有些孩子就會去尋找“精神教父”、“精神教母”,從而獲得一次關繫的重建與心靈的重生。
    從溯源角度看,“本我-自我-超我”往小裡說是俄狄浦斯情結的一個變形,本我就是那個亂倫欲望為基礎的變形欲望,自我就是那個滿足欲望的各種方式,超我就是父親代表的社會壓抑與禁忌制度。
    往大了說,“本我-自我-超我”其實源自於達爾文講過的那個原始家庭故事:他估計人類的原初社群是一個一雄多雌的原始家庭,父親擁有的性權力,男孩子長大到會有威脅的時候就會被趕出族群,而女孩子則會被留下。後來那些男孩們重返家族打敗老王,然後互相爭奪權力,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們都自相殘殺,於是原始家庭由母親們聯合掌權,她們考慮到男性的爭鬥就建構了亂倫禁忌與族外婚制度,這樣一來人類的本能欲望纔被壓抑下去,成為無意思深處的欲望。正是由於這種壓抑建制的建立,人開始有被他者以禁忌法則凝視的感覺,於是就有了自我審視與自我閹割,於是就形成了人格結構。說白了,這個人格結構是社會壓抑和閹割建制形成的一個心理結果。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