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我心中的少林(少林寺方丈釋永信 著)
    該商品所屬分類: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193-280
    【優惠價】
    121-175
    【作者】 釋永信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宗教  佛教 
    【出版社】光啟書局 
    【ISBN】97875452074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5207408
    作者:釋永信

    出版社:光啟書局
    出版時間:2010年08月 

        
        
    "

    編輯推薦
    這是一位引起爭議的人物,同時也是一位富有個性的人物,
    他,不是哲學家,卻比一般哲學家想得更多,
    他,不是社會活動家,卻比社會活動家走得更遠,
    以出世的精神,
    做入世的事情,
    他就是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釋永信。
    本書是釋永信以自述的形式,向你描述他心中的少林,從中可以體會他“天人合一”的大智慧:既有對佛教堅定不移的信仰,也有對師父行正方丈的精神繼承,更有對佛教在現代社會生存與發展模式的探索。 
    內容簡介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親自執筆,首度向公眾講述自己與少林的深厚緣分。解讀對當下少林寺及佛教生存環境的思考與探索,描繪他心中的少林。
    全彩印刷,近300幅珍貴圖片,從另一個側面理解少林文化,感知幾代少林僧人為了傳承少林文化所做的不懈努力。找尋出釋永信的心路歷程,對釋永信及少林寺的所作所為有深入的了解。
    少林寺始建於北魏,迄今已1500多年,既是佛教重廟、禪宗祖庭,又是武學聖地;如今,少林寺更是走出國門,名播海外,“少林功夫”已經成為中華武術乃至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
    但是,近些年來,一些媒體的斷章取義、坊間的各種傳聞使得少林寺處在輿論漩渦之中,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更是飽受爭議。
    為了解開公眾心中的疑惑,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少林寺,上海故事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策劃並出版了《我心中的少林》一書。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親自執筆,首度向公眾講述自己與少林的深厚緣分,解讀對當下少林寺及佛教生存環境的思考與探索,描繪他心中的少林。讀者從中可以感知幾代少林僧人為了傳承少林文化所做的不懈努力,也可以找尋出釋永信的心路歷程,對他及少林寺的所作所為有深入的了解。
    本書還選取了近300幅珍貴圖片,幫助讀者從另一個側面理解少林文化。
    作者簡介
    釋永信,俗名劉應成。1965年生,安徽潁上人。父母是虔誠的佛教徒。1981年,17歲的劉應成遠赴嵩山少林寺,禮行正方丈為師,披剃出家,法名永信;旦暮依侍,親炙師教,錘煉有年,慧行俱進。後參學江西雲居山、安徽九華山、北京廣濟寺等處。1984年在江西普照寺圓俱
    目錄
    出版緣起
    1.我出家的故事很平常
    2.我的師父行正方丈
    3.師父教我真心向佛,踏實做事
    4.我練功夫
    5.少林功夫是“武術禪”
    6.電影《少林寺》
    7.重現昔日皇家寺院建築氣勢
    8.找回“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勝境
    9.看準的事情我會努力去做
    10.少林文化走向世界
    11.率團訪臺
    12.“少林寺日”在美國
    13.少林寺與日本的淵源出版緣起
    1.我出家的故事很平常
    2.我的師父行正方丈
    3.師父教我真心向佛,踏實做事
    4.我練功夫
    5.少林功夫是“武術禪”
    6.電影《少林寺》
    7.重現昔日皇家寺院建築氣勢
    8.找回“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勝境
    9.看準的事情我會努力去做
    10.少林文化走向世界
    11.率團訪臺
    12.“少林寺日”在美國
    13.少林寺與日本的淵源
    14.普京總統到少林
    15.在海外的少林文化中心
    16.千年不變的禪修
    17.盛世重光琉璃戒壇
    18.開啟智慧,點燃心燈
    19.慈悲喜舍,成就未來
    20.佛教給眾生帶來的是法益,不是利益
    21.動身,不動心
    22.我是宗教界的人民代表
    23.尋找今天的生存模式
    24.原則問題不讓步
    25.我心中的少林
    在線試讀
    1、我出家的故事很平常
    我從小跟著家人在一塊兒生活,父母、爺爺、奶奶都信佛。逢年過節,都要燒香磕頭,家裡還有佛教的書籍和佛像。接觸多了,自然也就熟悉了。
    另外,當時的皖北農村,說書的很多,尤其是每年夏季,我們那裡經常漲水,再加上梅雨季節,什麼事都干不成,就去聽說書。一聽,就是幾十天。一到鼕季也沒啥事,也會去聽說書。說書人經常會說到出家人的生活,我就想,長大了能不能我也去出家當和尚,像說書人說的那樣,過著愜意的生活,雲來霧去,像神仙一般。那時候不懂事,就向往過這種日子。
    父親當時在水電部第四工程局工作,母親一人在家帶著五個孩子務農。我排行老三,有兩個哥哥,一個弟弟,一個妹妹。我家當時是商品糧戶口(過去糧食統購統銷時期的一種稱謂,意思是非農戶口),上學、找工作都不成問題。不過,我還是選擇了出家這條路。
    1981年我16歲,過完年之後趁著家人外出的時候,拿了點錢,拿了幾件衣服就直奔少林寺。
    我從小向往的兩個地方,一個是五臺山,一個是少林寺,像九華山、普陀山當時都沒聽說過。說書人經常會說到少林寺的和尚怎樣多,功夫又怎樣高。我想,我先去少林寺,如果少林寺不收我的話,再去五臺山。因為少林寺離我們老家近,所以第一選擇就是少林寺。
    幾經周折,我找到了當年的住持行正長老。他問我來干什麼,我說我想出家,想學武術。那時候,我還真不知道別的理由呢。
    老方丈簡單地問了一些家庭情況,我對他說,家裡人都是燒香、喫齋的。他又問我會干什麼?我說農村出來的,什麼活都會干,也不怕喫苦。他聽了,點點頭,說我“很有佛緣”,就同意接收我這個弟子,但要我回家去開介紹信。
    家裡人當然都反對,父母找來村裡很有威望的長輩們對我輪流勸說。可是,當時的我一心一意想出家,終究還是沒有說動我,後來父母看我真是鐵了心,最終還是答應了。
    當年的少林寺,剛經歷十年浩劫,曾經的皇家寺院早已風光不再,佛堂破敗,僧眾離散,香火幾乎斷絕。在我面前的僅僅是一座破舊的寺廟,20多個僧人,再加28畝薄地,連口糧都不夠喫,早晚兩頓玉米糊糊,僅中午一頓饅頭,且限每人兩個。許多人以為我當年出家是為了在寺院裡能喫飽飯,其實,當時寺院的生活,比起老家差遠了。更與我心目中的形像相差甚遠,但即便如此,我總能感覺到,少林寺的靈氣還在。
    我的皈依儀式,是在方丈室後面的立雪亭舉行的。1、我出家的故事很平常
    我從小跟著家人在一塊兒生活,父母、爺爺、奶奶都信佛。逢年過節,都要燒香磕頭,家裡還有佛教的書籍和佛像。接觸多了,自然也就熟悉了。
    另外,當時的皖北農村,說書的很多,尤其是每年夏季,我們那裡經常漲水,再加上梅雨季節,什麼事都干不成,就去聽說書。一聽,就是幾十天。一到鼕季也沒啥事,也會去聽說書。說書人經常會說到出家人的生活,我就想,長大了能不能我也去出家當和尚,像說書人說的那樣,過著愜意的生活,雲來霧去,像神仙一般。那時候不懂事,就向往過這種日子。
    父親當時在水電部第四工程局工作,母親一人在家帶著五個孩子務農。我排行老三,有兩個哥哥,一個弟弟,一個妹妹。我家當時是商品糧戶口(過去糧食統購統銷時期的一種稱謂,意思是非農戶口),上學、找工作都不成問題。不過,我還是選擇了出家這條路。
    1981年我16歲,過完年之後趁著家人外出的時候,拿了點錢,拿了幾件衣服就直奔少林寺。
    我從小向往的兩個地方,一個是五臺山,一個是少林寺,像九華山、普陀山當時都沒聽說過。說書人經常會說到少林寺的和尚怎樣多,功夫又怎樣高。我想,我先去少林寺,如果少林寺不收我的話,再去五臺山。因為少林寺離我們老家近,所以第一選擇就是少林寺。
    幾經周折,我找到了當年的住持行正長老。他問我來干什麼,我說我想出家,想學武術。那時候,我還真不知道別的理由呢。
    老方丈簡單地問了一些家庭情況,我對他說,家裡人都是燒香、喫齋的。他又問我會干什麼?我說農村出來的,什麼活都會干,也不怕喫苦。他聽了,點點頭,說我“很有佛緣”,就同意接收我這個弟子,但要我回家去開介紹信。
    家裡人當然都反對,父母找來村裡很有威望的長輩們對我輪流勸說。可是,當時的我一心一意想出家,終究還是沒有說動我,後來父母看我真是鐵了心,最終還是答應了。
    當年的少林寺,剛經歷十年浩劫,曾經的皇家寺院早已風光不再,佛堂破敗,僧眾離散,香火幾乎斷絕。在我面前的僅僅是一座破舊的寺廟,20多個僧人,再加28畝薄地,連口糧都不夠喫,早晚兩頓玉米糊糊,僅中午一頓饅頭,且限每人兩個。許多人以為我當年出家是為了在寺院裡能喫飽飯,其實,當時寺院的生活,比起老家差遠了。更與我心目中的形像相差甚遠,但即便如此,我總能感覺到,少林寺的靈氣還在。
    我的皈依儀式,是在方丈室後面的立雪亭舉行的。
    立雪亭,也叫達摩亭,內供木質佛龕,中懸一匾,為清朝乾隆御筆,寫有“雪印心珠”四個字。當年二祖慧可斷臂求法、血染飛雪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能在立雪亭舉行皈依儀式,當然意義非同尋常。也許是因緣殊勝之故,當時正逢白馬寺海法大和尚來少林寺。海法法師做了我的引禮師,行正法師做了我的剃度師。
    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修建的第一座寺院,中國兩座名寺的住持為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舉行皈依儀式,很不多見。這不僅是一種緣分,還是一種寄托,對我來說,更是一種責任。在儀式上,行正大和尚正式收我為徒,賜法號永信。
    當時那種從未體驗過的莊嚴肅穆,那種對先祖發自內心的崇拜敬仰,至今還記憶猶新。多少年後我纔知道,當時師父能同意我出家,並收我為徒,承擔了很大的風險的。“文革”後,宗教政策尚未恢復,僧人平時連僧衣都不能穿,還能收徒弟嗎?
    也正因如此,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獻身佛教、承繼師業的信念。
    在寺廟裡,我做飯、放牛、種地、挑大糞、當保管……我的勤奮、好學,很快得到了幾位老和尚的贊許,更是獲得行正住持的喜愛。
    我們出家,並不像世人所想像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傳奇,說到底,是靠信仰在支撐,而信仰更多的是一種隻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在修行的過程中,我慢慢感悟到了自己出家的目的:那就是為了解決生死問題,解決個人何處來何處去的問題。我們就是要通過出家,來驗證自己的人生。所以,僧人要看破生死關,隻有把生死置之度外,纔能夠成就大事業,纔能夠了脫生死,纔能解決人生的最根本問題。
    所謂“了生”,不是讓我們了結人生,而是讓我們要明了人生,明了做人一輩子是怎麼回事,明了做人的道理。
    所謂“脫死”,不是說不死,生老病死,成住壞空都是自然現像。佛法要我們不怕死。
    除了解決個人的生死問題外,在成為少林寺的住持之後,我還必須考慮整個少林寺的生死問題。當時的少林寺,生存環境艱難,沒有山林,沒有土地,除了圍牆以內的寺院,就剩下圍牆以外的28畝山地,而這28畝地根本養活不了少林寺的僧眾。
    這些年,我一直在尋找一種模式:在當下的現實格局中,如何更有效地弘法利生、光大傳承;換句話說,少林寺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在哪裡?這纔是我的著眼點:少林寺是中國當代佛教的個案,少林寺的模式針對的是少林寺,很有典型性。雖然現今有好的宗教政策,但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還是等不來的,沒有誰會白白送給你。等待隻會貽誤歷史機遇,甚至會葬送少林寺乃至佛教的未來。王志在拍完中央電視臺《面對面》少林寺專輯後,讓我寫下一句話,我隻送他兩個字:實際。王志能理解這兩個字的深意,但其他人通常把它用俗用濫了,很可惜。我經常說少林功夫的境界是“身動心不動”,擴而大之,我們謀生的方式不斷與時俱進,但少林寺基本生活方式沒有變,我們對佛教的信仰日益堅定,因為少林寺的歷史和現實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體證到佛陀教法的永恆生命力,這就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瞻前顧後、畏首畏尾,讓有1500年歷史的少林寺在我們手中衰敗,那纔是對人類的犯罪,更不是我們的初衷。
    8、找回“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勝境
    1999年8月,我成為少林寺的方丈。但這種喜悅之情轉瞬即逝,接踵而來的,卻是不斷的煩惱,這也驗證了佛法所說,煩惱即為菩提。世俗人生的一輩子,就是苦,苦是苦,樂也是苦。
    當然,能做到以苦為樂也是一種享受。
    我每年有六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外面,看得多,見得多,勢必想得也多。跟世界很多國家的主流社會都有接觸,跟各民族、各宗教團體也有交流。所到之處,看在眼裡,想到心裡。他們有不如我們的地方,但也有許多超過我們的地方。很多事物的發展,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根本就沒想到。在別人還沒有想到的時候,你已經開始做了,別人往往就會不理解。所以,一次我對采訪我的媒體人說,不是我太入世,而是我太超前。
    中國的山山水水美不美?我們嵩山的地理環境好不好?我看與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比,都不會差。中原獨秀的嵩山,有著世界地質博物館的美譽。尤其是在中國,很難找到春夏秋鼕四季如此分明的地方。
    二十四節氣當然早就有了,在《春秋》書中,已有許多春夏秋鼕四季的記載,西漢時問世的《淮南子•天文訓》則完整地記錄了全部二十四節氣。但各地的二十四節氣都不一樣,都不統一。現在沿用的二十四節氣,是誰定的呢?據說是唐朝李隆基。當時他派遣了一批天文專家,到全國采集數據,最後在離少林寺幾公裡的會善寺,確立了現在沿用的二十四節氣。這個會善寺和少林寺關繫很密切,歷史上大部分時期是少林寺的下院。
    在上世紀90年代末,嵩山的環境遠看很美,很令人向往,但近看卻不行,亂得不忍心看。少林寺門前被一條雜亂的商業街包圍著,除了寺廟中的幾個標志性建築,鐘、鼓樓、大殿之外,少林寺兩邊的配殿、廂房等古建築群,都被周圍現代的建築給淹沒了。
    當時,在這個狹窄的小山溝裡面,竟然有30多家武校,2個行政村,多個政府單位,數不清的商鋪,將近2萬多人,而少林寺的常住院裡面不到100個僧人。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少林寺的生存環境、文化空間幾乎都沒有了。
    我擔心的是,如果少林寺在嵩山的空間沒有了,那麼少林寺在中國、在世界的空間也將會失去。天長日久,誰還願意到你這個又髒又亂的地方來?少林的文化“牌”還怎麼打?人們不禁會問:我們心中期望看到的“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佛教聖地在哪裡?
    當時我心裡想,不是讓少林寺搬出去,就是請當地群眾搬出去,否則,少林寺在這種環境下不可能生存,更談不上發展。
    從歷史傳承的角度,少林寺留在原地更有利於發展。但這樣大的一個拆遷工程,涉及到這麼多人的切身利益的事,在政府準備不足、實施方案不周全、群眾認識不到的前提下啟動,真是難上加難。
    那時,我來到少林寺近18年了,走遍了這裡的山山水水,和這裡的父老鄉親也已熟悉。
    光緒三年,河南大旱,周圍幾個縣的農民都逃荒到少林寺,少林寺開倉放糧,舍粥充饑。逃荒要飯的災民,走投無路,就在少林寺周圍留了下來,先是成為少林寺的佃戶,土改後成為了居民。
    在少林寺周圍居住的,還有很多是與少林寺有關的僧人。少林寺是子孫寺廟,圍牆以內叫常住院,圍牆以外是少林寺的各個門頭。按照家族的傳承,門頭僧都在圍牆以外居住。土改的時候,不少年輕僧人還俗了,門頭所剩的老弱病殘都到圍牆以內的常住院住,圍牆以外的住房,全都分給當地的佃戶,其中不少是還俗的僧人。
    少林寺的寺廟內外,看似兩個世界,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少林寺在困難時,有不少僧人是借住在周圍群眾家裡的,這種養育之恩,師父當時就關照,不能輕易忘記。
    改革開放以來,少林寺日新月異,來的人多了,老百姓經商了,有錢了,就把瓦房拆掉蓋平房,平房拆掉蓋樓房,整個少林寺圍牆以外,最高的房子有4層之高。他們正向往著依托少林寺,過上更好的日子。而少林寺如今卻要搞拆遷,要把群眾搬出去,這路走得通嗎?政府會支持嗎?但任其發展,少林寺的明天又在哪裡?
    我和當地百姓的關繫非常好,老老少少都對我非常客氣,他們在這裡住了幾輩子,如今,我這個和尚,竟然要搞拆遷,讓他們搬走,我將會與他們之間發生什麼矛盾,這幾乎是不言而喻的了。
    我知道,他們誰都不願意走,不僅僅是窮家難舍,如今,每年上百萬的遊客,從山門外往裡面帶一個就能賺到錢,一點成本不用搭,給遊客當導遊,說上幾句聽來的話就能賺錢,隨便做點小生意也都有錢賺。搬到縣城後,用水要錢,用電要錢,出門打車要錢,房子建得再好,沒用,因為你把他的財路給斷了,他能不鬧嗎?
    當地群眾罵我,都情有可原。要聽取他們的意見,少林寺的發展就會止步不前;少林寺如果要發展,必然觸及他們的眼前利益。任何人面對這樣的抉擇都會很難。我思前想後,為了中興少林,為了對這個佛教聖地、禪宗祖庭下一個1500年負責,必須全力推進這項拆遷工程。我知道,越是往後拖,難度越大。
    但我也明白,我還必須就拆遷賠償的問題,盡力維護周邊群眾的利益。我主動找到政府說:拆遷一事,政府、寺院和當地大多數群眾是長期受益,被拆遷的人是短期受損,我們應該盡可能地賠償他,甚至超標準地去賠償,因為他們是一次性得到賠償,少林寺和當地政府則是長期受益。
    同時,我找設計單位,幫我做拆遷的規劃,印了很多本設計規劃圖,凡是相關部門與相關人員我都送上一本,以求上上下下對拆遷達成共識。
    在具體的操作上,做到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第一步,先把與少林寺不協調的建築拆遷,把少林寺僧人以外的人遷出去。
    當時我找到鄭州市的領導,領導理解我的意思,但從整體上看,各方面準備都不足,他們見我積極性那麼大,在跟我講清困難的同時,對第一批動遷,提出了一個方案:鄭州市出三分之一,登封市出三分之一,少林寺出三分之一,總預算900萬。
    事情是我提出來的,我能不積極推動嗎?第二天我就把300萬打到政府賬上了。當時少林寺賬上的錢不多,打給政府300萬後,隻剩下幾十萬了。
    寺廟開會時,我反復強調說,拆遷是頭等大事,拆遷成功不成功,關繫到少林寺能不能傳承下去,寺廟裡的任何事,都得為拆遷讓道,現在不拆,以後再拆的機會就沒有了。我把所有的家底拿出去用來做拆遷補償的費用,說到底,不就是為了促成這件事能馬上落實嘛。
    當時的我外表平靜,但內心焦急。也許催促得太緊了,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在沒有拆遷方案、沒有安置方案的情況下,就開大會說要拆遷。幾個工作人員拿著小鐵桶,裡面裝著石灰水,見房就寫一個“拆”字。老百姓說你干啥,憑什麼拆我房子,這些部門的人就說,是方丈拿錢讓我們拆的。
    於是,方丈室就被老百姓團團圍住,又是吆喝又是罵。連續有一個月時間,天天圍著山門來鬧,從少林寺大門口到塔林,都是我的“大字報”,上面什麼難聽的話都有,看情形馬上就要針對我開“批鬥大會”了。
    鬧得最厲害的還是當地的武校,畢竟他們是相關利益損失最大的人。其中不少人原來是少林寺在家弟子,但他們同樣也不理解我為什麼要這樣做,眼前利益受到衝擊時,哪怕是我幫過的人,甚至我救過的人,最後都反目為仇了。
    那段時間,群眾不理解我,地方政府甚至也不理解我,好多人在旁邊看笑話,看少林寺被人圍攻,看我被人取笑。
    我先前對這些事情多少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但沒想到來勢這麼兇猛。看著一張張突然變得陌生的臉,我的壓力可想而知。盡管如此,每天還有許許多多來自各地的遊人,照樣前來參觀少林寺。看著遊人們既充滿希望又感到失望的神情,我從中又找到了一些動力:少林寺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也是屬於子孫後代的;也不僅僅是當地群眾的,而是屬於全中國、全世界的。
    那些天,我手機都不敢開,都是到晚上11點的時候纔開,一般電話更不敢接。少林寺雖然深居深山,但一部電影讓已經讓全世界都知道了,所以有點風吹草動,媒體都會知曉。這個事情也是一樣,十幾個國家的媒體都過來采訪,把事情炒得沸沸揚揚,我一面處理拆遷的事情,一面還要接受媒體的逼問,幾乎是兩面作難。
    少林寺的方丈一不能得罪當地群眾,寺廟和群眾不和睦就無法生存,二不能影響與當地政府的關繫,你要發展,沒有政府的支持,也難以實現,三我自己還得把事情盡量說清楚,為何要拆遷,如何傳承好宗教文化,如何解決好拆遷群眾的生活,如何落實拆遷的資金來源……話很難說,事情難做,但還得用智慧巧妙地去說、去做。
    2000年第一次拆遷,盡管涉及的對像很少,但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但我並沒有就此洩氣,方向對的事為什麼要放棄?
    這事半途而廢顯然是不行的。說到底,政府,尤其是“一把手”的領導與支持是成功的根本保證。
    2001年6月,鄭州市新市委書記上任,少林環境整治與拆遷工作出現了重大的轉機。了解調查後,他明確表態:少林寺周圍不拆遷,少林寺就沒有前途。隨即做出批示;要求各級政府全力配合拆遷,兩個月內必須拿下項目。
    於是,在鄭州市委的支持下,少林寺拆遷工作雖然困難重重,但終於順利地推進了。2001年拆了一次,先把沿街50米的87戶人家都搬走了。2002年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做了一個大規劃,報建設部批準後,2003年開始了整體性的拆遷。
    當時,政府和少林寺一時都拿不出規劃所需要的經費。怎麼辦?最後決定:由登封市政府出面成立公司,去銀行貸款,用門票抵押。後來,在拆遷的過程中,還給登封修了幾條路,修了兩條街。
    少林寺那300萬是一個撬杆,是一個啟動資金,沒這300萬,是不可能有後來一繫列的動作的。如今的少林寺,盡管還不盡如人意,但畢竟改觀了許多,多少有了點“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詩情畫意——這纔是我心中夢寐以求的少林。
    我們少林寺的僧人把少林寺看作是自己的家,信徒們把少林寺看作是自己的家,熱愛禪宗文化的人把少林寺看作是自己的家,其實,更多的人是把少林寺看作中國宗教文化中的一塊瑰寶。
    盡管這次拆遷歷時多年,中間遭遇了很大的困難和壓力,我個人也受了不少委屈,但事過之後,還是感到很幸運,因為少林寺遇上了中國盛世的年代,國家尊重宗教,使少林寺得以復興。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做成點事情,沒有這個大好背景,沒有政府的支持,群眾的理解,個人力量真是微不足道。
    16、千年不變的禪修
    中國佛教已近2000年了,自上世紀80年代逐漸恢復以來,雖有進展,但依然面臨著很多挑戰和困難。如今,要中興少林寺這座禪宗祖庭,必須帶領僧人在禪修上下功夫。
    “天下功夫出少林”,此話沒錯,在人們心目中,少林僧人功夫蓋世。事實上,少林寺真正的功夫是“禪修”,祖傳少林拳等功夫也是在少林僧人參禪過程中派生出來的。禪是我們少林寺僧人生活中的核心,出家人隻有通過修禪,纔能夠了脫生死,少林寺的其他文化,像武、醫、書法、建築、造像等,都由禪派生出來。
    其實,少林功夫最早就是指禪定的功夫,修行的功夫。看功夫上有沒有見地是指禪定的功力如何。我們少林拳能成為中國的一大流派,能在國際上享有聲望,與禪定的功夫是分不開的。
    少林武功的最高境界是練就“不動心”。我在一二十年前就跟大家講:少林武術不僅僅是一繫列的動作、套路,這些隻是少林武術的外表。少林武術的核心是功夫。少林功夫的極致是練就不動心,內心不亂為定,外不著相為禪。外不著相,纔能變幻莫測,博大精深。沒有練到不動心,在生死關頭,心亂則手亂腳亂,學了功夫等於沒學。練就不動心,就不再貪生怕死。不貪生怕死並不是不熱愛生命,相反更熱愛生命。學會熱愛生命,纔是學禪的真正目的啊!什麼樣的生命纔值得熱愛?隻有沒有煩惱沒有痛苦的生命纔值得熱愛;什麼樣的人纔會熱愛生命?隻有沒有煩惱沒有痛苦的人纔會熱愛生命。要想達到沒有煩惱沒有痛苦,隻有練就不動心。武術禪就是通向不動心的一條大道。
    說到禪這個詞,在許多人的眼裡,把它看作中國佛教文化的一個代言詞了,感到有點神秘。我個人理解,禪就是修行人生活中的一種智慧。
    達摩祖師當年說:心如牆壁方能入道,外不著相,內心不亂。這句話說的就是大乘壁觀法門,用一個念頭壓倒千萬個念頭,追求出家的終極目標。少林寺作為禪宗祖庭,在恢復發展的過程中,重中之重是認識修禪的重要性,失去它就失去了一切,恢復它也就恢復了根本。現在,我有幾個弟子多年來堅持在山上住茅棚苦修,而打禪七則是少林僧眾堅持了多年的傳統共修法門。
    按我們少林寺的規矩,夏天以講經、研究佛經為主,鼕天以打禪七、禪坐為主。鼕天天冷,五谷歸倉,人心也容易收得住,是打禪七最好的時光。過去很多祖師大德,都是通過禪堂打禪七開悟的。
    參禪本來就是僧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一,而參禪的最好方式是坐禪。寺院的僧眾集中在一塊,按照祖師定下來的規矩坐禪,肯定是參禪中效果最好的一種方式。這種坐禪方式,就是打禪七,是最精進的禪修。
    少林寺自恢復打禪七至今,很少被外人知道。這是我們教規的要求,打禪七本身就需要一種閉門清修的狀態,不能被打擾。所以,這種在家人看來很神秘的重要佛事,真正了解的人不多。我當少林寺方丈後,心繫一件大事,就是盡快修復禪堂,恢復少林寺僧人的禪修生活。
    少林寺從山門到最後一座殿,一共有七進院落,兩邊有多處配殿,光中軸線就有十幾座殿堂,這個是供信徒們來過宗教生活的,供遊人們來參觀,來瞻禮少林文化的場所。少林寺僧人修行生活都在兩邊,在中軸線上你看不到有幾個僧人,也看不到僧人們是怎麼生活,怎麼修行,怎麼練功的。我們的修行生活都在兩邊的僧人生活區裡。
    真正的精進禪堂,在修復後的中軸線裡邊,在家人一般不讓進,女眾更是絕對不能進的。
    打禪七,與一般的坐禪不同,不是寺廟裡每個僧人都能夠進禪堂打禪七的。打禪七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有一定的修持;有一副好的身體,好的腿腳,就是要有我們盤腿的功夫;懂禪堂的規矩,因為大家都是在禪堂裡邊想了脫生死,想克期取正,這個時候,要是有人來打閑岔,不但自己修不好,也會影響別人,我們稱那是背因果的事情。打禪七期間規矩很多,裡面不許說話,我們稱之為不準充嗑子,一切行動聽號令,聽法器,要是不懂規矩,聽不懂號令的話就容易打閑岔,自己起煩惱,別人也容易起煩惱。所以想進禪堂不是一般人都能進的。
    凡是進禪堂的人,他的發心是不一樣的,但追求的終極目標卻是一樣,他力求在打禪七的49天中脫胎換骨,所以我們又稱禪堂為大徹堂,也稱為選佛場。
    一個禪七下來,僧人們從氣質上、心態上,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那種自在,那種禪悅是不可用語言來描述的。你想,七七四十九天,每天同一個話頭,每天同一種生活方式,每天接觸的就一種鐘板法器聲,所以幾十天下來是非常自在,非常舒服的。
    但僧人要獲得開悟,獲得這種感覺是非常不易的,得下功夫纔行。
    打禪七期間,僧人一般不準出禪堂,小病在禪堂裡面休息幾支香,大病,由班首執事們在一塊商量了之後纔能出禪堂。所以,在禪七期間,僧人們把自己的生命都要置之度外,事前都要到方丈這裡告一個生死假。
    僧人在打禪七期間,每天早晨4點半起床,晚上11點45分休息,下午3點至5點是休息時間,其他的時間在禪堂裡面坐12支香,行12支香,估算起來相當於每天要走30公裡的路程。這是禪堂裡面的規矩,比較嚴。連續幾十天,互相不準交流,不準說話,一個是時間很緊,另一個是念頭不能散。
    盤腿打坐時,禪堂裡的僧人一個個都用禪袍將雙腿包起來,端身正坐,以求身直而心正。此時的禪堂,寂靜到什麼程度呢,你抬下手,咽口唾沫都會對周邊的人形成噪音。靜到一定程度,身上血液流動都能聽得到。要達到這樣一種理想的狀態,需要一個修行的過程。
    少林寺的禪七生活既清苦又嚴苛,禪堂規約大小千餘種,比如在“五七”以內,參加禪七的僧人們不準洗臉、刮胡子、洗澡。在禪堂裡不能打瞌睡,即便如廁都要在規定的時間進行。這需要禪修的僧人對自己的身心嚴格控制。
    一進禪堂就可以看到張紅紙,紅紙上寫明有八種現像是要挨香板的,如昏沉、睡覺、搖頭晃腦、抓耳撓腮、自言自語,等等。有專門的監香在裡面巡香,有人違反規定,就會挨香板。在個人修行境界上面呢,有班首們與你交流,給你調理。
    由於每個僧人的因緣不一樣,每個僧人用功的程度不一樣,每個僧人處的境界不一樣,所以,我們的班首都會給他調理,能出境界,總比不出境界好。
    我們“七個七”中間至少有三次,班首們向坐禪的僧人問話,問在打禪七期間有什麼境界,有什麼想法,僧人一一道來,各種各樣的境界都有,奇奇怪怪的事很多。然後由班首們或有經驗的禪師們給他調理。不調理,容易出偏差,由班首們調理,就不會有問題。
    打禪七期間,僧人的生活比較清苦,每天睡眠不過4個多小時,如果僧人身體不適,也不利修行。所以,得配備有助於禪修的食物、茶水。我們有少林藥局嘛,他們也會針對僧人的身體狀況,調配一些中藥,以利僧人順利度過這七七四十九天。
    我當方丈,事務工作太多,但隻要一忙完,我就會到禪堂裡面去坐香。我每次進去都有不同的收獲,每次進去都不想出來,要是能一直在禪堂裡坐上幾十天該有多好。我內心一直認為,這種生活,纔是我最向往的,最追求的。
    打禪七期間,每天有班首在裡面講開示。我每天晚上一般至少坐一個五板香,講開示,這也是我的功課,必須參加的。一到禪期,少林寺上下都要護持這個禪期,做好這個禪期,希望通過這種形式激勵大家開悟,找到清淨,找到自我。
    2009年底,少林寺正處在“被上市”的風波中,社會上各種輿論沸沸揚揚,有的出於關心,有的是因為誤解,當然也有惡意攻擊,但少林寺的出家人不會因此而放棄自己的信仰,反而會更注重保護少林寺這一禪宗祖庭的聖潔。
    這一年,少林寺打禪七照樣隆重舉行,僧人們如期進入禪堂。在七七四十九天中,盤腿打坐,聆聽著鐘板法器聲,觀想內心,了生脫死,尋求開悟的境界。
    ……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