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超值金版-佛渡有緣人
    該商品所屬分類: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144-208
    【優惠價】
    90-130
    【作者】 吳光遠,葉舟??編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宗教  宗教知識讀物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ISBN】978780255505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2555051
    作者:吳光遠,葉舟??編著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07月 

        
        
    "

    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忙、茫、盲……大多數現代人的真實寫照。大街上人們行色匆匆,辦公室裡人們忙忙碌碌,工作臺前人們廢寢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無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
    人在旅途,最累莫過奔命、最怕莫過於茫然若失、最苦莫過於苦海無邊。故而,我們需要學會去調整、去謀劃、去經營、去感悟,用從容的心去欣賞人生路上的風景。
    願這本忙裡偷閑者寫給大忙人的佛學感悟,能夠幫助每一位現代社會的大忙人,讓大家都找到一張讓心靈放松的按摩椅,一個讓心靈休憩的驛站,一處讓心靈休整的港灣。
    也許,當你逐頁閱讀《佛渡有緣人:佛法與人生智慧大全集(超值金版)》時,你會感悟到:有一顆因果心,你會更積善;有一顆平常心,你會更從容;有一顆超脫心,你會更豁達;有一顆忍辱心,你會更逢源;在做事上,有一顆包容心,你會更博大;有一顆修行心,你會更智慧。

    目錄
    第一卷讀佛經故事,悟佛法智慧
    卷首語
    第1章方便法門——直指人心,頓悟成佛
    “佛性”並無南北之分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不思量善,也不思量惡
    不是幡動,不是風動,是心動
    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怎麼可以心動?
    不要做關於善惡是非的無謂思考
    對鏡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
    不定,不亂,不坐,不禪
    放下執著心
    頓悟得解脫

    第一卷讀佛經故事,悟佛法智慧
    卷首語
    第1章方便法門——直指人心,頓悟成佛
    “佛性”並無南北之分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不思量善,也不思量惡
    不是幡動,不是風動,是心動
    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怎麼可以心動?
    不要做關於善惡是非的無謂思考
    對鏡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
    不定,不亂,不坐,不禪
    放下執著心
    頓悟得解脫
    無心自成佛,成佛亦無心
    空在何處
    庭前柏樹子
    如何是佛?張三李四
    不在明白裡
    佛是誰
    瓶中的鵝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把“天生”拿來
    缺少的東西
    無心是道
    心有多大
    觀是何人,心為何物?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佛性平等,普度眾生
    度化眾生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生活之路,人生之路
    送你一碟稀罕菜
    仙涯教徒
    憨山開悟
    見性成佛
    老釋迦
    可惜不能送月光
    悟與不悟
    大道至簡
    身外之物
    偷竊的技巧
    認識你自己
    寫好一個“我”字
    通身是眼
    有沒有鬼
    自家寶藏
    大鵬鳥和小麻雀
    趙州小便
    參禪悟道是自己的事
    自傘自度
    撿走心中落葉
    愛是心心相印
    生得“臭皮囊”
    步步不迷失
    盜賊與禪師
    紫柏尊者悟道
    一塵不染
    來去自由
    先要肯定自己
    第2章當頭棒喝——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佛祖撚花,迦葉微笑
    手指和月亮
    “誰替你拖個死尸來?”
    掉進井中的人
    一與二
    虛空以何為體
    要行即行,要坐即坐
    “把心拿來,我給我安!”
    “你得到了我的髓”
    神光斷臂
    斷腿求道
    “把你的罪業拿來,我給你懺悔!”
    師徒的巴掌
    誰是無位真人
    剛纔哭,現在笑
    狗子有沒有佛性
    南泉死後到什麼地方去
    禪是什麼
    悟道與學問無關
    “我又沒有聾”
    空手把鋤頭
    不說話修煉
    芥子納須彌
    紅色的竹子
    黃梅意旨什麼人得
    日面佛,月面佛
    當頭棒喝
    老婆心切
    無聲勝有聲
    請為我奏無弦琴
    解擊鼓
    無念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無心可用,無道可修
    尼師劉鐵磨
    惟儼拒絕說法
    不二法門
    弄獅子
    正是第二月
    今日好曬麥
    貓兒上露柱
    “那個”為什麼不痛
    雪峰悟道
    百味俱足
    棒下說法
    一指禪
    隻為有,所以來
    等我圓寂後就告訴你
    人往哪裡去
    占上風者未必上風
    活在現在
    心靈的“眼珠”
    從心流出
    三分師徒,七分道友
    一得一失
    老師不是傳聲筒
    無言無說
    無難傳法
    就是這個
    哪座山可以住
    誰是我們的後人

    雲在青天水在瓶
    連佛也不要見
    點的什麼心
    是聖,不是凡
    三十棒
    一喝之重
    第3章學會放下——平常心是道,執著心即魔
    饑來喫飯,困來即眠
    沒有束縛,何來解脫
    春有百花秋有月
    你拿飯來,我喫
    每況愈下
    什麼是文殊
    穿衣喫飯
    日用而不知
    該放手時就放手
    放下包袱趕路
    有舍纔有得
    買紙
    佛心
    喫完粥就洗碗
    不病的體
    鎮州盛產大蘿卜
    喫茶去
    趙州與尼姑
    天堂和地獄
    雲無人種生何處
    不如拋卻去尋春
    人間好時節
    香山居士白樂天
    雪竇不做郵差
    不生氣
    買土地的農民
    退步原來是向前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想睡就睡,想坐就坐
    道在何處
    大千世界一禪床
    一堆牛糞
    有與無
    不見不聞
    老僧何似驢
    正與邪
    百年一場夢
    痛並快樂著
    鹽醬是生活
    水東流,日西去
    兩條船
    定照禪師
    不舍一人
    不記年歲
    走出棺材
    生死自如
    布袋和尚
    玩笑成真
    禪師之勇
    火鉗禪
    一與二
    水果的啟示
    禪的妙用
    詩人王摩詰
    快樂處方
    積善以成德
    畸形心態
    禪話禪音禪事禪心
    人生單行道
    騎著牛找牛
    坐一日勝過千年忙
    不曾喫著一粒米
    黑暗中的光亮
    生活的滋味
    得不到和已失去
    隨遇而安
    感謝對手
    一坐四十年
    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
    得與失
    超越煩惱
    第4章破除戒律——大千世界內,一個自由身
    誰束縛了你
    禪裡面有絕對自由
    惟儼求悟
    天然騎佛
    燒佛也能取暖
    丹霞背美女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梁武帝與達摩
    閉著眼看
    大小兩碗面條
    佛的慈悲心
    救苦救難
    不拜佛祖
    逢佛殺佛,逢祖殺祖
    智常斬蛇
    踩死了蛤蟆
    無聲驚雷
    四大皆空
    寒山與拾得
    逢場作戲
    東坡與妓女
    “玉板”禪師
    石頭路滑
    馬祖可像木柴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如果舉掃帚呢?”
    別以為我會佛法
    打破茶杯撿起來
    金錢也是好東西
    多滋多味
    自由是最大的幸福
    但求身心灑脫
    骷髏頭也可以盛粥
    黃檗度母
    對自己慈悲
    做個真實的人
    學生打老師
    不輕視後生
    老宿家風
    待客之道
    永遠不病的人
    仰山搖樹
    一塊田
    為什麼看得那麼嚴重
    不配做你的老師
    打耍的小丑
    桂花香
    心在何處
    傅大士講經
    寒山
    乞丐禪
    禪月清輝
    “我慢”
    現身說法
    是邪是正
    “殿裡的”
    頸上的鐵枷
    隻管睡去
    南泉斬貓
    公開的擁抱
    倒立而逝
    第二卷與佛結緣,常修己心
    卷首語
    第5章以佛心修清靜心——禪茶一味,凡聖一界
    長樂我淨,佛性本來清靜
    動是煩惱根,一動不如一靜
    知止,定靜,能安,能慮,能得
    靜是宇宙雷霆之力
    身靜是末,心靜是本
    飛來是佛,動靜如一
    心宇澄清,身似如來
    第6章以佛心修超脫心——參透放下,涅槃新生
    超然世外,到處是逍遙我
    放下心是菩提
    須生煩惱處,悟得即菩提
    非我非非我
    算來著甚干忙,世俗功名是苦海
    得失安然,雲卷雲舒
    麻煩是自找,天下任你行得
    笑口常開,氣從何來
    第7章以佛心修因果心——前世因緣,今生果報
    一切業因,必得業果
    因有因相,果有果相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正因正果,佛魔兩重天
    轉因轉果,浪子回頭
    善惡分報,因緣定數
    種下善因,收獲善果
    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堅守因果正道,修成人生正果

    第8章以佛心修包容心——吞納萬像,寸心乾坤

    垂垂佛耳,聽眾生萬音
    紺目澄清四大海
    大鵬臨風九萬裡
    正念一念,同出心念
    命裡命外是禪意
    安之若命,自如是佛
    寬心容人,無量佛法量無邊
    境界高處還有更高
    第9章以佛心修自在心——往來坐臥,禪影相隨
    莫放縱,真自在
    我就是佛,求人不如求己
    冷中火熱中冰,塵非塵苦非苦
    苦海須苦修,磨難真況味
    無主無見,無佛可求
    虛心竹下垂葉,傲性梅仰面花
    知“道”不知“道”,似“佛”不是“佛”
    第10章以佛心修忍辱心——忍是洞天,辱為福地
    佛性能忍,能忍是佛
    面壁破壁,斷臂求法
    金剛非堅,菩提願立
    信念是佛,強勇通神
    不度八十一劫,難取西天經
    百煉成金,苦修成佛
    有所不為,有所必為
    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第11章以佛心修平常心——弱水三千,隻取一瓢
    永恆歸於寂滅,無常歸於平常
    一切有為法,平淡真佛性
    禪非坐臥,佛無定相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佛性如水,蕩滌萬錄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
    曲成萬物,形變性不變
    欲望愈多,距佛愈遠
    六祖原來不識字
    縱身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第12章以佛性修自律心——佛言無欺,信通神明
    佛性無欺,誠心禪性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但盡誠心,別無聖解
    佛藏無身處,道顯明白裡
    生活是修行,學佛如做人
    真和尚不可欺
    佛說佛經,道說道法
    第13章以佛心修自省心——佛不渡我,我自渡之
    自證自悟,佛性自出
    “自輕”是自縛的蠶繭
    一步難登天,一日難成佛
    完美的禪不在於求完美
    佛門無貴賤,禪意無高低
    聰明聰明禍,糊塗糊塗福
    得意莫忘形,繁華會散盡
    自以為是,無以為真
    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第14章以佛心修道德心——佛法如海,大德無疆
    德性佛性,德心佛心
    正人正行,正心正事
    佛有佛“氣”,人有人“氣”
    善惡一念間,禍福兩相依
    心懷感恩心,福報自然來
    天地有良心,誠修心中佛
    第15章以佛心修慈善心——慈悲為懷,善哉善在
    禪修一枝花,佛煉一顆心
    百病由心生,非關世外境
    心境清靜是最大的自在
    佛不在別處,就在我心中
    世間萬事,不過一念間
    為善最樂,度人即度己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自利利他,自覺覺他
    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要怎樣對待別人
    處上風者得下風,處下風者得上風
    一語成佛,一語成魔
    無須在意過去,忘卻便是福祉
    第16章以佛心修智慧心——大徹大悟,無量智慧
    心境一如,圓滿是佛
    沒有天生的彌勒,沒有自然的釋迦
    施惠勿念,受恩勿忘
    道德如海,智慧無邊
    曲徑通幽禪意深
    佛無定法,換種方式說會更好
    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平凡至極最高明
    貪嗔勿取,解除欲望鐵枷
    第三卷聽老和尚講佛經
    第17章聽老和尚講經善言摘選
    第17章佛經智慧格言輯錄

    前言

    題 記 佛法中的有緣人,指的就是聞佛法、思佛法、修佛法,機緣已經成熟的人。佛有三不能,第一不能替眾生轉定業,第二不能渡無緣之人,第三不能渡不信之人。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法雖廣,不渡無緣之人。佛門常講“諸行無常”,因緣不是一成

    在線試讀
    第一卷
    讀佛經故事,悟佛法智慧
    卷首語
    禪,梵名禪那,是一種禪定的方法。禪宗,因主張以禪來概括佛教的全部修習而得名。自稱“傳佛心印”,以覺悟所謂眾生心性的本原(佛性、自我)為主旨。相傳其傳法世繫是菩提達摩、慧可、僧粲、道信、弘忍。弘忍的弟子神秀和慧能,前者主張漸悟,後者主張頓悟,並分別在北方和南方弘法,形成“南頓”、“北漸”兩派。後來,慧能的南宗取代了北宗,成為中國禪宗的主流。所以說,慧能是禪宗的實際創始人。慧能禪宗是中國佛教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宗派,也是中國佛教的最高成就。
    禪宗的全部主張可以用《壇經》裡的四句話來概括: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我們不妨從下面這則故事來領悟禪宗教義——
    一次,有僧問趙州:“聽說您曾親見過南泉和尚,是嗎?”
    南泉是趙州的老師,在這兒比作成佛作祖的意思。
    趙州答道:“鎮州產的大蘿卜。”
    僧又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趙州答:“老僧在青州做了一領布衫,重七斤。”
    又有僧問趙州:“什麼是祖師西來意?”
    趙州答:“庭前柏樹子。”
    與此相同的是,有僧問河山良價“什麼是佛”,河山回答“麻三斤”。道悟問石頭禪師:“什麼是禪?”答:“磚瓦。”又問:“什麼是道?”答:“木頭。”

    第一卷
    讀佛經故事,悟佛法智慧
    卷首語
    禪,梵名禪那,是一種禪定的方法。禪宗,因主張以禪來概括佛教的全部修習而得名。自稱“傳佛心印”,以覺悟所謂眾生心性的本原(佛性、自我)為主旨。相傳其傳法世繫是菩提達摩、慧可、僧粲、道信、弘忍。弘忍的弟子神秀和慧能,前者主張漸悟,後者主張頓悟,並分別在北方和南方弘法,形成“南頓”、“北漸”兩派。後來,慧能的南宗取代了北宗,成為中國禪宗的主流。所以說,慧能是禪宗的實際創始人。慧能禪宗是中國佛教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宗派,也是中國佛教的最高成就。
    禪宗的全部主張可以用《壇經》裡的四句話來概括: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我們不妨從下面這則故事來領悟禪宗教義——
    一次,有僧問趙州:“聽說您曾親見過南泉和尚,是嗎?”
    南泉是趙州的老師,在這兒比作成佛作祖的意思。
    趙州答道:“鎮州產的大蘿卜。”
    僧又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趙州答:“老僧在青州做了一領布衫,重七斤。”
    又有僧問趙州:“什麼是祖師西來意?”
    趙州答:“庭前柏樹子。”
    與此相同的是,有僧問河山良價“什麼是佛”,河山回答“麻三斤”。道悟問石頭禪師:“什麼是禪?”答:“磚瓦。”又問:“什麼是道?”答:“木頭。”
    從表面看,趙州的回答與僧人的提問毫不相干,甚至根本不能算是回答。因為當我們提出這種問題時,總想對“成佛作祖”或“一歸何處”或“祖師之意”加以界說。但趙州禪師忽然提到了“大蘿卜”、“布衫”、“柏樹子”,前兩者可能是趙州忽然想到的,而庭前的柏樹子則正好被他看到。當然,這些東西也可以換成別的,比如麻、磚瓦或木頭之類。但它們一定都是日常生活之物。生活中的大蘿卜、布衫、柏樹子、磚瓦、木頭就是禪,就是道!
    生活即是禪,禪不離生活。我們不能離開生活去另覓什麼禪、佛。《心經》更是開門見山地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可見,很多人都把佛教看作是消極避世的,其實這是個誤解。“遠離紅塵,遁入空門”,隻是佛教的較低層次。在禪宗看來,真正的空門就是紅塵,紅塵就是空門,而不是紅塵以外另有空門。因此,在紅塵中須持一顆平常心,佛就在我們喫飯穿衣、情色男女的日常生活中。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沒有必要再對寺廟裡供著的泥菩薩五體投地了。
    因此,禪宗最後提醒人們“平常心是道”,也就是要人們在平常心中去悟道。如果一味地想通過求佛來悟道,那麼佛也是魔;如果想通過閱讀經書來悟道,那麼這些佛經也就是魔。它們不僅不利於我們悟道,相反,隻會讓我們離道越來越遠。
    所以,很多禪師悟出這一點後,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極其灑脫,甚至寧可破規犯戒,也要獲得一個“自由身”。比如遇賢禪師有“酒仙”之稱,喝醉了就自編自唱:“一六二六,其事已足;一九二九,我要喫酒……隻要喫些酒子,所以倒街臥路。死後卻是娑婆,不願超生淨土。何以故?西方淨土無酒酤。”西天淨土買不到酒喝,所以還要投生在現實世界中。
    這就是覺悟,真正的覺悟。
    ——吳光遠
    第1章
    方便法門——直指人心,頓悟成佛
    “佛性”並無南北之分
    六祖慧能初見五祖弘忍時,曾有如下一段問答:
    弘忍問:你是哪裡人?來這裡做什麼?
    慧能答:弟子是嶺南人,來到這裡,想求“作佛”!
    弘忍說:你是嶺南人,哪裡能做“作佛”!
    慧能說:人有南北之分,“佛性”並無南北之分,弟子身與和尚身雖然不一樣,“佛性”卻並沒有什麼兩樣!
    弘忍聽到慧能的對答,暗暗喫驚,覺得這個人很有“慧根”,便把他留了下來。但隻讓慧能做“行者”,也就是並未正式出家,還隻是在廚房裡干雜活的“臨時工”。
    感悟——
    人人都想成佛,但成佛的“門檻”在禪宗出現以前是很高的,要出家,要修行,還要遵守一大堆的清規戒律。因其之難,故過去的佛教認為隻有少數人纔能修成羅漢、菩薩,要修成那永脫苦海、進入彼岸的佛,更是鳳毛麟角。能修成佛的人不是一般人,他們都是有“佛性”的人。慧能初見弘忍便提出了人人都有“佛性”的說法,這便為“人人皆可成佛”提供了可能。慧能創立的禪宗認為成佛也很容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就為眾生打開了“頓悟成佛”的方便法門。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上面這首偈是六祖慧能所作。據說,五祖弘忍退位時,想從眾弟子中找一個有纔能的人來做接班人。於是,他就把眾弟子召來,對他們說:“你們聽了我這麼長時間的弘法布道,也不知道你們悟了沒有。諸位各作一首偈子呈來,讓我看看你們修行的成績。中意的話,就把衣缽傳他。”
    在眾多的徒弟中,當時有一位名叫神秀的上座和尚,資歷很深,讀了很多經書,頗有學問,深得弘忍器重,大家認為這回呈偈受衣缽的人非他莫屬。神秀為人持重,雖自知為眾望所歸,但還是把精心寫的一首匿名偈子,乘天黑貼在廊壁上。第二天人們見到了這首偈子。偈雲: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慧能一直在碓房舂米,並不知五祖要學人呈偈選法嗣的事。當有人念著神秀的偈子從碓房經過時,慧能不禁感嘆道:“好倒是好,但並未到家。”
    那人聽了慧能的感慨,不禁呵責道:“你一個舂米的行者,胡說什麼?”
    慧能也不跟他計較,當下想好了一首偈子。到了晚上,找一位童子帶他到了廊壁下,請人代筆把他的偈子寫上。這首偈就是我們上面看到的。
    五祖讀後說道:“這是誰作的?也沒有見姓。”雖然如此,但由這首偈子,弘忍更加認識到慧能是成大器的材料。為了掩人議論,弘忍脫下鞋子,用鞋底把慧能的偈子擦掉了。
    到了晚上,慧能還在碓房干活,五祖悄然而至。寒暄過後,五祖用手杖在碓石上敲了三下,轉身走了。慧能會意,便在三更時刻到五祖房中。五祖為他講解《金剛經》,當聽到“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言下大悟。印心之後,弘忍隨即傳法衣與他,慧能即為禪宗六祖。
    感悟——
    如果用一個字來分別概括這兩個偈,那麼神秀偈為“戒”,慧能偈為“空”。
    神秀偈執障身心,要人終生不斷地拂塵拭埃,這是漸修的法門,並未達到究竟空的境界;慧能偈雖否定了身執和心執,但也有執空之弊。所謂空無一物,是在心念的不停流動中,不停滯,不執著,有而非有,空而非空;如果執空不放,也是一種掛礙、沾滯,必將墮入魔障中。
    不思量善,也不思量惡
    當初,慧能得了弘忍的衣缽後,匆匆離開了黃梅東禪寺。他走後,先後有幾百人追來,其中有一位曾做武將的僧人惠明,跑在眾人前頭,追上慧能,慧能便把所受的衣缽放在石上任他取用,惠明便怎麼也拿不動,心下即生慚愧。
    惠明對慧能說:“我是為法而來,不是為衣缽,希望仁者為我說法。”
    慧能說:“你既然為法而來,那麼現在你摒開諸種外緣,不要生出一點思考的念頭,我就為你說法。”
    慧明沉默了良久。
    慧能忽道:“不思量善,也不思量惡,正當這個時候,哪個是你明上座的本來面目呢”?
    惠明聽了豁然開悟,又問:“除了這種密法之外,還有更深密的東西嗎?”
    慧能說:“你如果回過頭來去返照自身,秘密其實在於你自己!”
    惠明從此悟入了佛道。
    感悟——
    人們往往喜歡善而不喜歡惡,執著於“善”而不放。殊不知,世界上本來就沒什麼善也沒什麼惡,善惡、空有之類的“二法對立”正是人生痛苦、永不得脫的根源。人們執著於“二法對立”,恰恰是自尋煩惱。“不思量善,也不思量惡”,放下求善的心,人生便得自由。
    慧能還進一步告訴人們,“返照自身,秘密其實在於你自己!”佛不在善惡對立的世界裡,而是在眾生的心中,“佛向心中作,莫向身外求”。
    不是幡動,不是風動,是心動
    慧能離開弘忍後,在嶺南老家隱居修行了十幾年。唐高年(676年)正月八日到了南海,住在法性寺。法性寺中有位印宗和尚,正在講經,慧能也常去聽講。
    有一天傍晚,一陣風吹動了剎幡。有兩位僧人觸景動議,爭論起來。一個說是幡動,一個說是風動,各執一端,很不相契。
    慧能聽了,開導他們說:“不是幡動,不是風動,是心動。”
    恰好,印宗聽到了慧能“心動”說,也頗感震驚,就把慧能請到自己的室內,詢問“心動”的根據。慧能談了自己的見解,印宗大為佩服,不禁問道:“行者肯定不是一個普通人,你師傅是誰?”
    慧能就把他在黃梅求法的經過如實告訴了他。印宗聽罷忙行弟子禮,想拜慧能為師。慧能當然婉轉拒絕。印宗再講法時,對座下眾人說:“我雖受了具足戒,都還是位凡夫,今天我遇到一位肉身菩薩。”說著向慧能指了一下。
    正月十五,印宗召集當地名僧大德,親自為慧能剃度。原來慧能得了法衣後,遵照五祖的囑咐,一直保持行者的身份。慧能受戒後,就在法性寺裡弘揚東山法門。
    感悟——
    風吹幡動,風動、幡動都不對,是因緣和合所以動,但是這種動隻是動的幻想,因緣和合決定了動的真實性在於人的判斷,在於心的感受。因此,隻有“心動”這一點纔是最真實的。由此推來,大千世界本無所謂動無所謂靜,一切全在人心的感受。
    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怎麼可以心動?

    仰山禪師有一位比丘尼弟子,名叫妙信。因寺中知客師解職,仰山就命她負責寺中接待事宜,寺中大眾,也認為非常適合,因為妙信能干,相當有魄力。
    有一天,從四川來了17個行腳僧掛單寺中,準備向仰山問道。晚餐後,行腳僧們開始討論佛法。當內容涉及“風動幡動”的問題時,他們爭了起來,爭執吵鬧的聲音,聞於妙信,妙信也就大聲呵斥道:“17個門外漢,明天走時要把房錢、飯錢算清楚。”
    妙信的威嚴,一點也不像女人,行腳僧們一起默然想著應對,卻不知如何是好。妙信命令道:“不要爭執,到我面前來,我告訴你們!”
    17個人不自覺地走到妙信的面前,妙信說道:“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怎麼可以心動?”
    行腳僧們一聽,頓然眼前一亮,心開意解。
    大家商量,不再等到仰山禪師開法堂時聞法請示了,第二天全體告別妙信而去。
    感悟——
    當初六祖大師為了兩僧爭論風幡誰動,六祖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兩位仁者的心動耳。”
    如今妙信禪尼曰:“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怎可以心動”,又更進一步。六祖主張把客體主體融合在一起的妙境,如今妙信禪尼超越融合,不立主客,所謂動念即乖,此乃更有深刻涵義了。
    不要做關於善惡是非的無謂思考
    慧能在南方傳法的時候,北方神秀的宗風極盛,但兩家禪法基本上相安無事。不僅如此,神秀還數度向唐中宗推薦慧能。於是中宗派薛簡至南方召請慧能入京,慧能稱病推辭。
    薛簡不得已向慧能問法,說:“京城禪師都說隻有修禪定纔修入佛道,不知和尚是什麼禪法?”
    慧能答道:“道是人心自悟的事情,和禪坐的形式有什麼瓜葛呢?大道無來無去,非坐非臥,這纔是真正清淨的禪坐。”
    薛簡心中欽佩,說:“希望和尚為我講法,傳給那些京城中人,就像一盞燈點燃無數盞燈,可以說是明明無盡。”
    慧能立即對薛簡指出:“大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變化的相對概念,明明無盡,也總因為它不是相對的呀!”
    薛簡又問:“明是比喻智慧,暗是比喻煩惱,如果不用智慧之光去驅除黑暗的煩惱,又怎能求得解脫,脫離輪回之苦呢?”
    慧能聽了道:“煩惱無明就是智慧菩提,二者沒有什麼區別,如果說用智慧去對治煩惱,這是小乘的見解。”
    薛簡繼續問:“大師,什麼是大乘呢?”
    慧能回答說:“智慧的明和煩惱的無明,凡夫認為是兩種狀態,智者明白其實是一回事,它們的本質自性沒有兩樣,沒有兩樣的本質狀態,就是真實的自性。在煩惱之中沒有散亂,在禪定中也不寂靜。可以說它既非水恆也非斷滅,不來不去,也不是什麼中間狀態,不在內在外,不生不滅,本質現像真實如一,無有變遷,這就叫佛道!”
    薛簡心中仍有迷惑,就又問道:“大師,外道也說不生不滅,你的說法和他們區別何在呢?”
    慧能說:“他們說的生滅是相對的東西,有了生又有了滅,我說不生不滅是說心性一體,本來就沒有這些狀態可言。你要想得法,隻要不做那些關於善惡是非的無謂思考,自然就能進入清淨的真心境界。”
    薛簡回朝稟告中宗下詔贊譽慧能是維摩詰一樣的人物,又賜給袈裟和水晶缽,並且賜了一處廟產“國恩寺”供慧能居住。
    感悟——
    慧能運用不落二邊的遮詮手法,破除了來與去、生與滅、煩惱與菩提、智慧與無明等的二法對立,把空有二者之間僅有的一層窗戶紙戳穿了。在慧能看來,實相是無相,也就不會有妄相產生,所以實相、佛性是遠離二邊對立的。
    對鏡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據《壇經》記載,臥輪禪師偈語說:
    臥輪有伎倆,
    能斷百思想,
    對鏡心不起,
    菩提日日長。
    慧能禪師聽到了,立刻批評道:“這一偈語並沒有說明人心的妙用,如果依此而行,是給人增加束縛。”接著,他就給念了一首他作的偈語,說:
    慧能沒伎倆,
    不斷百思想,
    對鏡心數起,
    菩提作麼長。
    感悟——
    慧能認為“不動心”並不是覺悟,反而是對人的束縛。慧能甚至反對坐禪修行,認為坐禪修習並不能真正得到解脫,反而使人離佛更遠。對於坐禪,慧能有一首著名的偈頌,表明禪宗的態度:“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慧能強調隻要“本原清淨心”不被障蔽,就可以成佛。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
    731年的一天,慧能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便召集弟子,教導說:“我現在與你們道別,你們好好聽,在我走後,不要像世俗中人那樣穿孝服啼哭,哭的不是我的弟子。隻要認識自己的本心是沒有動靜來去諸種狀態可談的,就能成就佛道,我不在世,你們能依法修行,就和我活著沒什麼兩樣,如果不能依法行事,我活著也沒有作用的。”
    慧能同時宣布:自此隻傳法印,不傳衣缽,以免為了爭奪佛的衣缽發生不必要的糾葛。最後他留下一首偈子說:
    兀兀不修善,
    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
    蕩蕩心無著。
    端坐至三更時,慧能忽然對門人說:“吾行矣!”遂奄然遷化,終年76歲。
    慧能門下得法者甚眾,其中著名者有法海、神會、懷讓、行思等人,後來都是獨樹一幟的禪宗大師。
    由於神會等人對北宗堅持進行長期的抨擊,在慧能逝後南北兩宗的對立愈演愈烈,至唐十二年(769年),神會被朝廷正式立為禪宗七祖,南宗終於獲得了眾所認可的正統地位。自此,曹溪頓教一直被這禪者視為正宗禪法,而北宗則逐漸衰落。
    慧能的言行記載在其後人編纂的《壇經》之中,中國僧人的說教被稱為“經”,這在歷史上是頭一次,至今也獨此一家。
    感悟——
    “不修善”、“不造惡”,慧能一生倡導這種破除二邊、明心見性的禪法。性即佛性,佛性其實是眾生的自性,自性覺悟就是佛,自性迷惑就是眾生。這意味著把諸佛拉到了平常人心、柴米油鹽的地平線上。一線之隔,一體兩面,成佛對於眾生不過就是覺悟自性罷了。
    不定,不亂,不坐,不禪
    年間,有個潭州禪師名叫智隍,曾在五祖弘忍大師門下參學。後歸長沙盧山寺,致力於坐禪,常時入定。他的聲明遠播。
    當時,另有一位禪師,他到曹溪慧能大師門下參學三十年。最後他離開曹溪北返。在路上經過智隍所居的地方,便造訪智隍說:“聞尊者常時入定。當你入定時,有心入呢?還是無心入呢?若有心入,一切有情含識之流也,可以像你一樣的得定;若無心入,則一切無情草木瓦石也能入定。”
    智隍回答說:“當我入定時,不見有無之心。”
    這和尚便說:“如果你不見有無之心,即是常定,既為常定;何有出入。”
    智隍無辭以對。便問:“你說你從能大師處來。能大師教了你什麼?”
    這和尚回答說:“據我師所說,不定,不亂,不坐,不禪——此乃如來禪。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靜不明,非有非空,不住中道,不作,無所得,然而自在無礙,佛性無所不包。”
    智隍聽了這一段話以後,立刻大悟,嘆息說:“這三十年我是白坐了!”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