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玄門寶典
    該商品所屬分類: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489-710
    【優惠價】
    306-444
    【作者】 董沛文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宗教  道教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9247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092478
    作者:董沛文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8月 

        
        
    "

    編輯推薦
    明朝是道教發展的新時期,皇帝多崇尚道教,並喜好修煉和養生,朝野為之熱衷。《性命圭旨》題名尹真人秘授,被道門贊為“玄門之秘典”。《丹亭傳道密集》一炁》亦堪稱秘本,均刊刻於明代。今將此三部丹經彙編成冊,獻給丹道學界和內丹愛好者研究之用。 
    內容簡介

    明朝時期道家丹道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高潮,皇帝多崇尚道教,並喜好修煉和養生,朝野為之熱衷,經典著述相當豐富。本書即輯錄了明中期丹道學經典《性命圭旨》《丹亭悟真篇》《傅青主丹亭問答》等著述。


    《性命圭旨》被道門贊譽為“玄門之秘典”,為歷代丹道學家所推崇。書中闡述了道家修身與修心即性(性命)、命(心理)修習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強調身與心缺一不可,更側重心性的修煉。原書圖文並茂、形像直觀,有助於人們進一步了解玄奧難懂的丹道學義理。《丹亭傳道集》為明朝盧丹亭著,是當時百科式的道家典籍,全本已難以尋覓,現在僅存抄本殘篇。《傅青主丹亭問答》為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的被梁啟超稱為“清初六大師”的傅青,書中的內丹典籍的文體為問答體與語錄體,多以養浩生問而丹亭真人答的形式,對內丹修習中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主要記載了道家靜功呼吸、修習方法,包括數息法、調息法等,在普及道學上有很大的貢獻。


    點校者在點校中也本著忠實於原著的原則,在內容結構、編排次序不作調整、不作刪節,以體現原編者的風格和思想,保持古文獻原有的文字風格。本書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華的挖掘,為人們提供一批珍貴的資料與理論的指導,有相當重要的實用和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董沛文
    河北灤縣人,1958年出生。全真龍門派第二十六代傳人,道號董崇文,號文道子。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博士。現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道教協會會長、河北省道學院院長、唐山玉清觀住持。
    自幼受傳統文化熏陶,經商活動之餘喜讀道家經典,尤其對商祖陶朱公(春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範蠡)推崇備至。在經商活動中,自覺運用道家玄妙思想於為人處世中,且有自己的獨到體會。亦好道家養生文化,遍遊道教洞天福地,尋仙訪道,拜師學藝研習養生術,體悟道教之奧妙精深。荏苒光陰,人生如夢,世間芸芸眾生求財、求祿、求壽、求平安者,如過江之鯽!然其難求者就是“壽”。千古一帝秦始皇,權傾天下,富有四海,卻求“壽”無門,望“壽”而嘆!而道教之仙學養生文化(內外丹術)中,服食、服藥、闢谷、導引、胎息諸術,恰是養生長壽、長生久視之妙術。
    遂於經商致富後,出巨資復建唐山玉清觀,整理道學經典,助印道教聖典善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主編簡介:


    董沛文


        河北灤縣人,1958年出生。全真龍門派第二十六代傳人,道號董崇文,號文道子。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博士。現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道教協會會長、河北省道學院院長、唐山玉清觀住持。


        自幼受傳統文化熏陶,經商活動之餘喜讀道家經典,尤其對商祖陶朱公(春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範蠡)推崇備至。在經商活動中,自覺運用道家玄妙思想於為人處世中,且有自己的獨到體會。亦好道家養生文化,遍遊道教洞天福地,尋仙訪道,拜師學藝研習養生術,體悟道教之奧妙精深。荏苒光陰,人生如夢,世間芸芸眾生求財、求祿、求壽、求平安者,如過江之鯽!然其難求者就是“壽”。千古一帝秦始皇,權傾天下,富有四海,卻求“壽”無門,望“壽”而嘆!而道教之仙學養生文化(內外丹術)中,服食、服藥、闢谷、導引、胎息諸術,恰是養生長壽、長生久視之妙術。


        遂於經商致富後,出巨資復建唐山玉清觀,整理道學經典,助印道教聖典善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執行主編簡介:


    盛克琦(曾用名盛克奇)


    1972年生,河北唐山人。全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北省道教協會副秘書長、唐山市道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七代、大江西派第六代。早年得到當代內丹學家陳毓照先生(1926—2012)傳授西派內丹口訣,並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胡孚琛教授指導道學文化。
    目錄
    目 錄
    序一任法融(001)
    序二康志鋒(003)
    序三 董沛文(005)
    前言 周全彬(011)
    第編 性命圭旨
    題尹真人《性命圭旨全書》 明&middo標(002)
    刻《性命圭旨》緣起 明·佘永寧(003)
    性命雙修萬集 (004)
    大道說… (004)
    三聖圖(文)(004)
    附:康熙本《三聖圖》(005)
    明崇禎版《刪補性命圭旨·三聖圖》(006)
    性命說… (011)

     


    序一任法融(001)


    序二康志鋒(003)


    序三 董沛文(005)


    前言 周全彬(011)


    編 性命圭旨


    題尹真人《性命圭旨全書》    明&middo標(002)


    刻《性命圭旨》緣起   明·佘永寧(003)


    性命雙修萬集   (004)


    大道說… (004)


    三聖圖(文)(004)


    附:康熙本《三聖圖》(005)


    明崇禎版《刪補性命圭旨·三聖圖》(006)


    性命說… (011)


    死生說… (013)


    邪正說… (015)


    普照圖(文) (018)


    反照圖(文) (020)


    時照圖(文) (022)


    內照圖(文)(023)


    太極圖(文)(025)


    太極發揮(026)


    中心圖(文)(027)


    火龍水虎圖說(029)


    日烏月兔圖(文)(030)


    日烏月兔說(031)


    大小鼎爐圖(文)(032)


    大小鼎爐說(033)


    內外二藥圖(文)(034)


    內外二藥說(035)


    順逆三關圖(文)(036)


    順逆三關說(037)


    盡性了命圖(文)……(038)


    盡性了命說(039)


    真土圖(文)(040)


    真土根心說(041)


    魂魄圖(文)(042)


    魂魄說… (043)


    蟾光圖(文)(044)


    蟾光說… (045)


    降龍圖(文)(046)


    降龍說(047)


    伏虎圖(文)(048)


    伏虎說… (049)


    三家相見圖(文)(050)


    三家相見說(051)


    和合四像圖(文)(052)


    和合四像說(053)


    取坎填離圖(文)(054)


    取坎填離說(055)


    觀音密咒圖(文)(056)


    念觀音咒說(057)


    九鼎煉心圖(文)(058)


    九鼎煉心說(060)


    圖(文)(061)


    說(062)


    圖(063)


    說(064)


    待詔圖(文)(065)


    待詔說… (066)


    飛升圖… (067)


    飛升說… (068)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亨集(069)


    涵養本原圖(文)(069)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節口訣


    涵養本原 救護命寶(內附退藏沐浴、玉液煉形二法)(071)


    安神祖竅圖(文)(085)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二節口訣


    安神祖竅 翕聚先天(內附法輪自轉、龍虎交媾二法)(087)


    蟄藏氣穴圖(文)(098)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三節口訣


    蟄藏氣穴 眾妙歸根(內附行、立、坐、臥四法)(100)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利集(114)


    采藥歸壺圖(文)(114)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四節口訣


    天人合發 采藥歸壺(內附閉任開督、聚火載金二訣)(116)


    乾坤交媾圖(文)(128)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五節口訣


    乾坤交媾 去礦留金(內附卯酉周天口訣)(129)


    靈丹入鼎圖(文)(139)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六節口訣


    靈丹入鼎 長養聖胎(內附火候)(140)


    長養聖胎圖(文)(146)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貞集(147)


    嬰兒現形圖(文)(147)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七節口訣


    嬰兒現形出離苦海(內附真空煉形法則)(149)


    端拱冥心圖(文)(158)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八節口訣


    移神內院 端拱冥心(159)


    陽神出現圖(文)(166)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九節口訣


    本體虛空 超出三界(167)


    跋《性命雙修萬神圭旨》後明·吳之鶴(173)


    附錄(174)


    一、輯餘(174)


    二、序跋傳(212)


    第二編 丹亭傳道密集


    丹亭真人盧祖師玄談(祛病部)(224)


    總論(224)


    癱瘓第二(225)


    虛癆第三(226)


    臌癥第四(227)


    膈噎第五(228)


    寒疾第六(228)


    痰癥第七(229)


    脾胃第八(231)


    痔疾第九(231)


    種子第十(232)


    瘧癥第十一(234)


    痢癥第十二(235)


    呃逆噯氣第十三(235)


    吞酸第十四(236)


    雜第十五(236)


    怔忡第十六(236)


    積聚第十七(237)


    疸癥第十八(237)


    霍亂第十九(238)


    嘔吐第二十(239)


    頭痛第二十一(239)


    耳聾第二十二(240)


    舌病第二十三(240)


    齒癥第二十四(242)


    目癥第二十五(243)


    咽喉第二十六(244)


    結核第二十七(245)


    癭瘤第二十八(246)


    肺癕第二十九(246)


    心痛第三十(247)


    腹痛第三十一(248)


    腰肋痛第三十二(249)


    臂背痛第三十三(249)


    骨節痛第三十四(250)


    腳氣第三十五(251)


    疝第三十六(251)


    痿躄第三十七(252),


    消渴第三十八(253)


    痓病第三十九(253)


    瘡瘍第四十(254)


    丹亭真人盧祖師養真秘笈(修真部)(256)


    總論… …(256)


    數息(257)


    附髒郛圖於後(264)


    調息第二(266)


    閉息第三(268)


    住息第四(271)


    踵息第五(277)


    胎息第六(279)


    無胎息第七(280)


    丹亭悟真篇 丹亭問答(了道部)(283)


    了道部四(283)


    諸真藥物口訣(283)


    了道部五(292)


    諸真火候口訣(292)


    了道部六(300)


    諸真鼎器口訣(300)


    了道部七(310)


    諸真作用口訣(310)


    了道部八(323)


    丹房節目誡譴(323)


    第三一炁


    附錄(333)


    引言明·曹士珩(340)


    明·芝嶽老人(341)


    《俞俞子內外篇》序明·李之椿(342)


    明·郭士豪(343)


    白先一炁》序明·張延譽(345)


    明·汪瀚(346)


    明·卓發之(348)


    弁言(350)


    子昂藏書法(351)


    玄律(352)


    (353)


    內篇(353)


    源流小引(353)


    導師圖 (355)


    度師圖 (356)


    對鏡圖 (357)


    三家圖證(358)


    證三家參同(360)


    清靜正印(360)


    宗門正印(361)


    彼家正印(362)


    道即心頌(363)


    破三家偏執(364)


    偏於清靜(365)


    偏於宗門(366)


    偏於彼家(368)


    患道十藥(369)


    發未發秘(371)


    生死(371)


    性命(372)


    玄牝(372)


    河車(373)


    返觀(373)


    煉魔(374)


    保汞歌 (374)


    爐火說(374)


    房術說(375)


    清靜消息(375)


    (379)


    內篇… …(379)


    玉液還丹次第八圖(379)


    玉液還丹次第秘訣(389)


    金液還丹次第八圖(395)


    金液大丹次第秘訣(405)


    驅邪論 (409)


    九邪類(410)


    十不正(410)


    小跋明·曹際升(411)


    靈官護法圖(413)


    (414)


    內篇上卷(414)


    證道說(414)


    《道德經》摘要(416)


    北五祖 (418)


    七真(435)


    下卷… …(451)


    (465)


    外篇… …(465)


    保生秘要明·曹士珩(465)


    《保生秘要》序明·曹士珩(465)


    南北規中引(466)


    治癥分科(471)


    女功卻病(483)


    調攝彼家有為小乘妙訣曹士珩(486)


    劇言(499)


    (501)


    外篇… …(501)


    五嶽圖說(501)


    五嶽真形(502)


    便捷符科(508)


    字號治癥(510)


    減要服食驗方(513)


    和血長生酒(515)


    避難隱谷丹要(518)


    後記  盛克琦(525)
    前言

    前 言


     


    道教內丹學到了明朝時期進入了一個新高潮,高道輩出,丹經著述亦呈相當豐富的態勢。本書所收錄的三種丹經,分別是題名尹真人秘授的《性命圭旨》、盧丹亭的《丹亭傳道密集白一炁》。這三種著作都刊刻於明朝萬歷、崇禎年間,可以說都是當時百科式的丹經,也是像《道藏》叢書性質的丹經。三種著作在丹法上都有自己的主線,又能兼蓄並收,不偏一家,這是它們的共同點與共通點。因此,把三種丹經彙編在一起,就是出於這個目的。下面就分別簡略介紹下本書所收三種丹經的概況。


    一、《性命圭旨》


    《性命圭旨》,全名《性命雙修萬神圭旨》,題名尹真人秘授。尹真人,一說為尹蓬頭、尹繼先、尹清和,閔一得甚至說:“尹明時姓尹,世所稱‘尹蓬頭’是也。於東漢時姓屈諱禎,道號無我,閱千數百年,蓋屢易姓名以隱於塵世者。”在明朝時代,尹真人與同時的周顛仙、冷謙、張三豐等齊名,風雲一時,流傳有不少的神話傳說。


    《性命圭旨》既以尹真人之秘授而著名,其內容為師徒間授受講學而成,所以其中有師語、弟子語,復輯錄成文,請名家精繪圖像,稿成,為浙東世家所藏,又輾轉收藏於唐新庵(1469—1524)之手。新庵逝後,其稿又為其孫吳之鶴所得,之鶴珍藏二十餘年後,始於萬歷年四年(1576),聘請當時安徽刻工名手刻版傳世,遂成道家精美絕倫的無上經典,盛行不衰,為學道者之書,書中絕美的版畫,也是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的一頁。


    《性命圭旨》內容是以三教合一為宗旨,廣引儒、釋、道三家之說為證,以九節功夫推演丹道全訣,其中不乏秘傳之訣要,故能影響後世甚深。或者病其語雜,以為不類,但是全書既然是師徒演道授受而成,故不免雜有弟子語於其間。或者以人根器不同,所以又多怡情修養小法。但是九節功夫的釐定,確見此書極有次序,後人妄行刪補裁訂,自娛則可,非議則誤人矣。


    《性命圭旨》一書刊本極多。此次整理,以萬歷四十三年(1615)吳之鶴刊本《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為底本。


    參校本有若干種:1.明天啟二年(1622)滌玄閣主人程於廷刊印的滌玄閣本,簡稱“天啟本”。據程於廷《性命圭旨小引》,滌玄閣本刻原版是原刻者吳之鶴所贈,但與底本對勘發現,天啟本有挖補、改易之處。2.韓國所藏朝鮮時代抄本,簡稱“朝鮮本”。此抄本題名為尹繼先述,無序跋,文字秀雅,摹圖精美,所抄文能改正底本、天啟本不足,又無康熙本增入的“紫中道人答問”一節,故當據明刻本而抄,堪稱善本。3.臺灣國家圖書館所藏《性命雙修萬神圭旨》抄本,簡稱“抄本”。此抄本無序跋,亦無“紫中道人答問”一節,可以確定是據明本抄錄而成的。4.康熙棣鄂堂藏版,此本題名尹真人秘授《性命圭旨》,簡稱“康熙本”。鄭振鐸說“曾見清初有尤侗序的一本,似為翻印者……圖也絕精,不遜原本”。棣鄂堂本繪圖確為精工,不遜原刻,但自此本而下,愈刻愈劣,至於民國石印本,幾不可卒讀矣。此外還參校的清刻本有寶仁堂本,簡稱“寶仁本”;聚一山房本,簡稱“聚一本”;日本所藏康熙後清刻本《性命圭旨》一種,簡稱“日本藏本”;一山房珍藏本,簡稱“一山本”;《道藏精華》影印清刻本並作了修訂,簡稱“精華本”。至於校者所見民國時期的數種重印本則棄而弗用。尚還有明末施天谷所著《刪補性命圭旨定本》一種,因其編著和取材已經與《性命圭旨》大有不同,故隻偶取一、二處作校勘而已。


    在整理時,校者發現康熙以後的清刻本錯誤極多,故對康熙後清刻本的一些錯誤作了相應的校記,但未一一全部出校,其目的在於比勘明刻與清康熙後刻本的差異,確定明刻本的珍貴。校勘時為行文計,有時統稱“諸清刻本”,隻是言參校清刻諸本,非是囊括所有清代刊本。附錄諸篇文字,可略窺《性命圭旨》一書流傳演變的情況。


    特此說明的是,《性命圭旨》在點校過程中得到江蘇鹽城陳錦平先生的細心復勘,謹致謝意!


    二、《丹亭傳道密集》


    《丹亭傳道密集》,題明朝盧丹亭著。盧丹亭,臺灣蕭天石引《青城秘錄》、《少室山房雜記》等記載,謂為神仙中人,世稱“盧真人”雲雲。


    《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廣胎息經》二十二卷,其雲:“《廣胎息經》二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但題為宋人。然第二十一卷中引羅洪先、陳獻章語,則明代道流所作,題宋人者,妄矣。其書皆稱養浩生問而丹庭真人答,分卻病、延年、成真、了道四部,論吐納之法兼及容成之術,非道家正傳也。”可見丹亭真人所著的《廣胎息經》分祛病、延年、成真、了道四部。祛病部主要用吐納、按摩、導引、靜功等方法治療自身疾病,有不少新穎之處,可資研究。延年部,主要介紹各種攝身秘法,其中不乏房中修養、進氣補虛、紅鉛服食等法。這些方法在明代頗為盛行,但也為一些丹家所深詆,如伍衝虛就在《仙佛合宗語錄》中批評說:“盧丹亭之作《廣胎息經》,邪妄、淫惡,詐托旌陽為說,僭瀆帝經為名,罪深無間地獄,不必言之,而可易知其為邪。”大概就是針對延年部中一些方法而言的。修真部分,是《廣胎息經》很有價值的一部分,因為其中介紹了數息、調息、閉息、住息、踵息、胎息、無胎息七種方法,具體而細微,可與《道藏》中的陳樸的《九轉金丹秘訣》相參看。後的了道部分,分胎息、藥物、火候、鼎器、了道等,摘錄丹經口訣,並加以丹亭真人按語,不但足為讀丹經之一助,也可見丹亭真人修道體繫後的歸宿不在祛病、延年、成真三部分,而在於歷代丹家正宗的金液還丹之道。


    《廣胎息經》,今原書不存。所存僅有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中華醫學上海分會圖書館三種抄本,但三種抄本皆非全本。臺灣所藏本,題名為明末清初大儒傅青主所抄本,將《廣胎息經》中的卻(祛)病、成真、了道三部分割為《丹亭悟真篇》、《傅青主丹亭問答》、《丹亭真人玄談》、《養真秘笈》四種,已經由蕭天石分別影印於《道藏精華》第十二集之二、第十三集之五中。其中《養真秘笈》一種,抄錄自《廣胎息經》之“成真”部;《丹亭真人玄談》一種,抄錄自《廣胎息經》之“祛病”部,但《廣胎息經》“祛病”部分靜功、動功、按摩法三部分,《玄談》隻存靜功部分,動功、按摩皆無;《丹亭悟真篇》、《傅青主丹亭問答》兩種,實是一種,都是抄錄《廣胎息經》“了道”部,且不全,缺一、二、三部分。內地上海圖書館的抄本計十二卷,但著錄僅兩冊,當為殘卷。《中華醫學會牛惠生圖書館中文醫書目錄》(即中華醫學上海分會圖書館)著錄有《丹亭盧真人廣胎息經》十二卷,明抄本,存六冊,也當為殘本。另外《浙江中醫藥古籍聯合目錄》有《丹亭盧真人廣胎息經注十二卷》,題名明盧真人撰,抄本兩冊。又錄有《胎息經》,題盧祖師撰,也是抄本2冊。南京圖書館也存有抄本《丹亭問答》一種。


    《丹亭傳道密集》的整理,是校者根據《道藏精華》第十二集之二、第十三集之五影印的《養真秘笈》、《丹亭真人玄談》、《丹亭悟真篇》、《傅青主丹亭問答》四種丹亭真人著作,並參閱了臺灣“中央圖書館”這四種著作的電子掃描原件,按照《廣胎息經》的原目,重新排列目錄,編次正文,並用《道藏精華》的《丹亭真人傳道密集》的書名,約為《丹亭傳道密集》一名。因國內所藏兩種抄本,無緣得見,所以別無參校之本。了道部分廣錄丹經道典,抄本間有訛誤,則準相關文獻,一一改正。後附錄序三篇,尤以蕭天石的序言介紹盧丹亭事跡甚詳,可作參考。


    三一炁》




    以上略一炁》全書的內容。本次整理是以中國國家圖書館庋藏原鄭振鐸所藏明原一炁》為底本,以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〇年影印一炁》為校本。北師大影印本在“編輯說明”說“原書後面所附錄的外篇《保生秘要》,在編輯時將其中與氣功無關,以及與保健無關的很少幾頁做了刪節”。後九州出版社出版的《道書集成》第四十八冊,收錄了北師大一炁》,但是又將北師大本刪節的很多頁以&ldquo一炁》補”為名,影印了全部刪文。北師大本在“乾坤交姤圖”左側有“後學高煉昌重刊”七字是底本沒有的,可知北師大本是後來的重刊本一炁》中的插圖,白本身也是一位畫家,所以一炁》中白的畫作,雖略遜《性命圭旨》中的繪畫,但也是非常難得和寶貴的了。但一些插圖由於年代久遠,顯得比較模糊,本次整理又不便作以修飾,故一仍其舊,不過整理者相信讀者還是能於這些插圖中白的精湛畫藝。


    四、整理說明


    1.整理時,各書底本、校本各有不同。《性命圭旨》能取眾本校對。尤其是在全部整理完成後,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網站見到鄭振鐸藏《性命圭旨》另一萬歷本,及康熙八年潘水臣刊本。潘水臣本無李樸之序,與棣鄂堂本異,兩本相比較,潘水臣本更接近明刊本,因此又據潘水臣本校勘了一次《性命圭旨》一炁》則隻有一種校本,《丹亭傳道密集》則無參校本。《丹亭傳道密集》是抄本,在抄錄過程中產生錯誤也就難免了,一些明顯的錯誤就直接改正,不出校記。


    2.古人刻書,有其時代環境因素,如炁、氣、著、著、功、工、淨、靜、朱、硃……等字皆混用,本次整理,依舊照錄原文,不作更改。而原文如“日月合壁”逕改為“日月合璧”、“交垢”逕改為“交姤”、“達摩”逕改為“達磨”,不再一一作說明。


    3.凡底本模糊不清、字體難辨處,一律用“□”代替。


    4.《性命圭旨》一炁》的插圖,在中國版畫史上都很出名,但是年代久遠,效果難以如新,不免有圖像不清楚之處。如果這些版畫用現代的電腦圖像處理軟件處理的話,雖然看起來會更好看,但卻失去了原版畫的韻味,所以在整理時隻對部分版圖作了簡單的處理。


    5、校者學識淺陋,在整理過程中必然會存在一些錯誤,希望有識者能給予指正。


     


    周全彬


    2015年7月9日寫於四川綿竹同塵齋


    2017年6月24日再修訂於綿竹同塵齋


     


     


    後記 


     


    明朝是道教發展的一個新時期。明璋和成祖朱棣先後委派張宇初、胡濙等在全國範圍內尋訪高道張三豐真人,永樂十年(1412)在武當山大規模建造道教宮觀。永樂四年(1406)朱棣敕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重編《道藏》,永樂八年(1410)張宇初羽化,又令第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繼續主持。到明英宗正統九年(1444)始行刊板,至正統十年(1445)校定付印,名《正統道藏》,共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按三洞、四輔、十二類分類,頒之天下,藏於各名山道觀。明神宗萬歷三十五年(1607),又命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續補《道藏》,凡三十二函,一百八十卷,名《萬歷續道藏》。由於得到皇家的重視,給道教的發展在整個明朝時期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


    明朝的皇帝不僅崇尚道教,也喜好道教的修煉和養生,以世宗嘉靖皇帝為其中著。上有所好,下有所行,明代朝野都熱衷於道教修煉和養生之術,因此當時丹經道書和養生典籍的著述、刻印十分活躍,廣泛流行。本書所收錄的《性命圭旨》、《丹亭傳道密集》一炁》三部典籍,就是在明朝時期著述並刻印流傳的,可以說是在當時極具代表性的著作。


    《性命圭旨》題名尹真人秘授,初刻於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其後復有明天啟二年(1622)滌玄閣刻本。清康熙年間重刻本有當時名儒尢侗題敘,更加擴大了該書的流行。清代、以至民國年間,曾多次翻刻,影響廣泛。《性命圭旨》被道門贊譽為“玄門之秘典”,被歷代丹道學家所推崇。近代陳攖寧先生(1880—1969)尤為贊譽,他在《答覆江蘇海門蔡德淨君》信中說:“坊間流行之道書雖有多種,或嫌理論太高,恐無人講演,不能領會;或嫌口訣隱藏,非明師傳授,不能自悟;或嫌意義淺陋,閱之不免生厭;或嫌滿紙空談,到底無下手處。據愚見而論,惟有《性命圭旨》一書為適用。自始至終,有條不紊,凡聖賢仙佛,一切大道,一切口訣,無不包羅在內。請熟讀深思,必有豁然貫通之日。”在《湖南省常德電報局某君來函》中說:“《性命圭旨》的特長,在他每篇之理論,頗有透闢精湛之處。至於書中所附載種種圖式,皆是由各處采集而來,無足重輕。那些行氣導引小法子,利少害多,毋須研究。秘訣應當於普通讀《性命圭旨》之人所易忽略處求之。”


    民國年間海印山人(1895—?)在肯定《性命圭旨》一書的同時,也指出了該書存在有錯誤,在陳攖寧先生任主筆的《仙道月報》1939年七月號上以《論〈性命圭旨〉十二大錯》為題予以刊載。該文指出:“《性命圭旨》一書,玄宗學者,往往圖之,然皆以色身立說,誤人不淺。如反照圖、時照圖、內照圖,盡以色身為喻,斯與黃帝‘我尚何存’、老子‘外其身而身存’之旨,已大相背戾矣。與鐘祖‘未生身處下工夫’之語、呂祖‘窮取生身受氣初’之說,亦乖違矣。”又說:“略舉十二大端著身誤人之處,學玄宗者自以不閱此書為宜。然予意此書必經後人改作。《圭旨》雲:‘受師訣曰:空洞無涯是玄竅,知而不守是工夫。’是明指虛空一著,知而不守,即凝神於此,知息之出入也,既示身外虛空調息之旨矣,奚必畫蛇添足,而教人存想山根乎?又如釋達磨祖師形解訣及海蟾祖師初乘訣,引證純陽祖師句雲:‘窈窈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結成團。’正是此訣,是明示恍惚窈冥,即是采取,奚必畫蛇足而加入吸舐撮閉四字乎?集》‘觀音六字大明咒圖’,顯繫後人攙入,原本必無此圖。以此而論,則所有執著色身做工夫之壞處,恐非尹真人高弟原著所有也。”在《天樂集》中更是強調:“昔道友孟君浩泉,熟讀此書,奉為圭臬,及至行功,則時被色身所誤,竟至輟功半載餘。則此書之引人耽著色身,發生危險,更屬信而有征矣。”今將陳攖寧和徐海印二位先生的論述提供如上,僅供閱讀《性命圭旨》的讀者參考耳。


    《丹亭傳道密集》,是出現在明朝時期的《廣胎息經》中的一部分。該書曾被明代著名丹家伍衝虛(1574—1644?)在《天仙正理直論》和《仙佛合宗語錄》中給予了嚴厲的批評,從而也可以概見《廣胎息經》在當時是頗為流行的。《廣胎息經》全本已經難以尋覓,現在僅存抄本殘篇,收入於蕭天石先生主編的《道藏精華》之中。



    今聯袂周全彬兄將《性命圭旨》、《丹亭傳道密集》一炁》三部丹書彙編在一起,命名為《玄門秘典》,獻給丹道學界和內丹愛好者。我們原擬在本書中收錄汪登偉道長的新作《〈性命圭旨〉考略》一文,由於該文近二萬言,限於本書的篇幅和體例,故未能全文收錄,僅將其中《〈性命圭旨〉的初刊本》一節選錄,我們對汪道兄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表示歉意,望道兄海涵!在整理本書的過程中,先後得到大連張紅衛、南京芮國華和哈爾濱閻曉飛三位先生的幫助,在此致以崇敬的感謝!


     


    盛克琦


    2015年7月12日識於唐山市道教協會








    《天樂集》,徐海印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581頁。



    在線試讀

    [1]佘常吉,天啟本作“吳思鳴”,清宋在衡《歷代神仙通紀·題尹真人性命圭旨全書》與底本同。按:《圭旨》佘常吉“緣起”中言豐干居士希望常吉對《圭旨》一書“一言為引”,標“題”謂“乃獨於是書而引之”相合,故萬歷本作“佘常吉”為確。又常吉乃李贄、焦竑弟子,服膺儒、釋之學,與他“於玄教不無少抑”思想也符合。

    [2]“引之”至“則由長”一段,底本脫,據諸本補。

    [3]我,諸清刻本脫此字。

    [4]聞,諸清刻本脫此字。

    [5]新庵,諸清刻本作“新安”,意即唐太史為安徽新安人,殊不知底本“新庵”乃唐太史之名字。按:唐新庵(1469—1526),名唐皋,又號心庵,字守之,紫陽山人,今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明正德九年(151,著有《心庵集》、《史鋻會編》、《韻府增定》等。

    [6]“舍法界”至“縱有修持”一段,底本脫,據諸本補。

    [7]繇,天啟本作“繫”。

    [8]則,天啟本作“明”。

     


     


    性命圭旨 


    (全稱《性命雙修萬神圭旨》)


     


    尹真人秘授


     


    題尹真人《性命圭旨全書》 


     


    是書出尹真人高弟手筆,蓋述其師之意而全演之。中間所載諸圖說,及修行節次功夫,可謂詳且盡矣。玄家書汗牛充棟,而直指徼妙,無逾此編。棲真者,儻能藉此而入道,不亦希有事哉友人佘常吉為明德宗孫,而於玄教不無少抑,謂其所重者我身,即長生久視,終不離壽者相也,其見確已。乃獨於是書而引之,諄諄然,指人一超直入,以紹人天師種,豈其無故而漫雲然?夫有所受之也,則由長生而達生生,以生生而證無生,奚不可者。殊途同歸,百慮一致,道豈有二乎哉?我高皇論三教雲:“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大哉皇言,斯其至矣!凡為我皇之民者,一意憲章,莫敢倍上可也。嗟嗟世人,流浪生死,輒置性命於罔聞,得此為之一警覺焉,其有造於身心者不小矣。書既流通,真人師弟,定必加持贊嘆。


    仁文標書


     


     


    刻《性命圭旨》緣起 


     


    裡有吳思鳴氏,得《性命圭旨》於新庵唐太史家,蓋尹真人高第弟子所述也。藏之有年,一日出示豐干居士。居士見而悅之,謂其節次功夫,咸臻玄妙;而繪圖立論,尤見精工,誠玄門之秘典也。因相與公諸同志,欲予一言為引。


    予既從事聖修,雅尚圓極一乘,不談此道久矣。以其所操說者,無非為色身計也。色身有限,法性無邊。夫安得大修行人,以法界為身者,而與之談性命哉?舍法界,無性命,亦無身心,如法圓修,直紹人天師種。彼以七尺為軀,一腔論心者,縱有修持,皆結業耳,於一超直入無當焉。


    聞之師雲:修行法門有二種,一從法界歸攝色身,一從色身透出法界。從法界攝色身,《華嚴》尚矣;從色身出法界,《楞嚴》諸經有焉。


    《圭旨》所陳,大都從色身而出者。夫果出法界矣,方且粉碎虛空,有甚身心可論?因指見月,得道忘詮,是在善修者自契。居士流通之意,無亦見及此歟?


    予不負其流通善念,並思鳴氏寶藏初心,遂述緣起,質之有道。


    萬歷乙卯夏仲新安震初子佘永寧常吉書


     


     


    性命雙修萬集 


     


    大道說 


     


     


    三聖圖(文)


     


     


    附:                   康熙本《三聖圖》


     


     


    明崇禎版《刪補性命圭旨·三聖圖》


    具大總持門,若儒、道、釋之度我度他,皆從這裡;能知真實際,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隻在此中。


    金臺玉局繞肜雲,上有真人稱老君。八十一化長生訣,五千餘言不朽文。


    陀羅門啟真如出,圓覺海中光慧日。靈山會上說真言,滿舌蓮花古文佛。


    六經刪定古文章,洙泗源深教澤長。繼往開來參造化,大成至聖文宣王。


     


    庖羲上聖畫八卦以示人,使萬世之下知有養生之道。廣成子謂黃帝曰:“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赫赫發乎地,肅肅出乎天。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於窅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軒轅再拜曰:“廣成子之謂天矣。”


    周公繇《易》曰:“君子終日乾乾。”孔子《翼》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萬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於恆河沙數,曰道;孤則獨無一侶,曰道;直入鴻濛而還歸溟涬,曰道;善集造化而頓超聖凡,曰道;目下機境未兆而突爾靈通,曰道;眼前生殺分明而無能逃避,曰道;處卑污而大尊貴,曰道;居幽暗而極高明,曰道;細入剎塵,曰道;大包天地,曰道;從無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經五千四十八卷,也說不到了處;《中庸》三十三章,也說不到窮處;《道德》五千餘言,也說不到極處。道也者,果何謂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原夫一炁蟠集,溟溟涬涬,窅窅莫測,氤氳活動,含靈至妙,是為太乙,是為未始之始。始也,是為道也,故曰“無始”。


    夫天地之有始也,一炁動蕩,虛無開合,雌雄感召,黑白交凝,有無相射,混混沌沌,衝虛至含靈,神明變化,恍惚立極,是為太易,是為有始之始。始也,是謂道生一也,是曰&ldq始”。


    夫天地之太極也,一炁斯析,真宰自判,交映羅列,萬靈肅護,陰陽判分,是為太極,是謂一生二也,是曰“虛皇”。


    陰陽既判,天地位焉,人乃育焉,是謂二生三也,是曰&ldqu”。


    陽之清者,升上而煥麗也,則日月星辰布焉。故天左運,三光右旋。陽之清者,騰上而會於陽也,故風雲動而雷雨作焉;陰之濁者,重滯而就地也,則海嶽奠峙而五谷草木昌焉。故岩岫出雲,山澤通氣。陰陽之氣閉而不通也,則雪霜結而凍冰焉。陰之濁者,積冱而下凝也,穴岩幽藏而深邃,故五谷八石以錯雜焉。天地之中,陰陽正氣之所交也。聖人焉,仙佛焉,庶民焉,賢愚壽夭,實所宰焉。胎卵濕化,無有息焉。是為六合也,是謂三生萬物也。


    人稟絪缊之氣而生而長,至於二八之年,則九三之陽乃純。當是時也,豈非上德之大人乎?忽天一朝,謀報渾敦之德者,至乃日鑿一竅,則九三之陽,蹄驟奔蹶,而去之六六之中矣。由是乾不能純,而破於離;坤有所含,而實於坎。


    若夫至聖神人,能知道體太極之所以判,能知死生根本之所以始,能知乾坤陰陽之所以乘,能知天玄地牝之所以交。是以法乾坤之體,效坎離之用,握陰陽之柄,過生死之關,取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離陰既實,則復純白為乾矣。


    斯時,復全渾敦,以全親之所生,以全天之所賦,是為囫囫圇圇,一個完人也。再加向上功夫,精進不怠,則金丹成而聖胎圓,聖胎圓而真人現。真人出現,變化無窮,隱顯莫測,而與鐘、呂、王、馬並駕,亦又何難?


    奈何世人不明此道,盛不知養,衰不知救,日復一日,陽盡陰純,死而為鬼。故紫陽真人曰:“嗟夫,人身難得,光陰易遷,罔測修短,安逃業報?不自及早省悟,惟隻甘分待終。若臨期一念有差,立墮三塗惡趣,則動經塵劫,無有出期。當此之時,雖悔何及?”故三教聖人以性命學開方便門,教人熏修,以脫生死。儒家之教,教人順性命以還造化,其道公;禪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覺,其義高;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長生,其旨切。教雖分三,其道一也。


    儒之聖教曰“安汝止、欽厥止、艮其止、止其所、緝熙敬止、在止至善、黃中通理、正位居體、思不出位、立不易方、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渾然在中、粹然至善、誠盡處、腔子裡、樂處、方寸、神明之舍、道義之門、活潑潑地、樂在其中、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天下歸仁、退藏於密、何思何慮之天、不識不知之地”,難以悉紀,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


    道之玄教曰“玄牝之門、天地之根、生身處、復命關、金丹之母、玄關之竅、凝結之所、呼吸之根、甲乙壇、戊己戶、心源、性海、靈府、靈臺、蓬萊島、朱砂鼎、偃月爐、神室、氣穴、土釜、谷神、靈根、把柄、坎離交姤之鄉、千變萬化之祖、生死不相關之地、鬼神覷不破之機”,難以悉紀,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


    釋之禪教曰“不二法門、甚深法界、虛空藏、寂滅海、真實地、總持門、彼岸、淨土、真境、心地、極樂國、如來藏、舍利子、菩薩地、光明藏、圓覺海、般若岸、法王城、西方天堂、空中真際、這個、三摩地、華藏海、陀羅尼門、不動道場、波羅密地”,難以悉紀,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


    儒曰“存心養性”、道曰“修心煉性”、釋曰“明心見性”,心性者,本體也。儒之執中者,執此本體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釋之空中者,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道之得一者,得此本體之一也;釋之歸一者,歸此本體之一也;儒之一貫者,以此本體之一而貫之也。


    餘於是而知,不執中,不一貫,其能聖而孔子乎?不守中,不得一,其能玄而老子乎?不空中,不歸一,其能禪而釋迦乎?惟此本體,以其虛空無朕,強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強名曰一。然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於此也;皇得此而皇皇,帝得此而帝帝,王得此而王王,而皇、帝、王之大道原於此也;聖得此而聖聖,玄得此而玄玄,禪得此而禪禪,而聖、玄、禪之大道原於此也。


    帝皇之得道者,若羲農、黃帝焉;仕隱而得道者,若老、莊、關令焉;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山岩而得道者,若鐘、呂、希夷焉。


    道之在天地間,成仙作佛者,歷歷不可以指數也。伏睹總仙之傳,始知自古以來衝舉者十萬餘人,撥宅者八千餘處。奇若子晉之驂鸞、琴高之控鯉,壽若李脫之八百、安期之三千。或住世而留形,或厭世而尸解。復有道成而隱,但為身謀,不肯遺名於世間者,豈勝道哉?是以深山妙窟,代不乏人,或隱或顯,寧具知乎?


    古之王公大人,折節下士,隻為有道存爾。周子曰:“天地間,至尊者道,至貴者德,至難得者人。人而至難得者,道德有於身而已矣。”先哲雲:“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世人不明此身虛幻,是四大假合之物耳。速如水上之漚,瞬若石中之火,人壽雖曰百年,迨其七十,固亦稀矣。今以有限易摧之身,日逐無涯不測之事。一息不來,倏然長往,命未告終,真靈已投於別殼矣。當斯之時,雖榮居,祿享千鐘,家豐無價之珠,室富傾城之美,悉皆拋下,非己有也。所有與於偕行者,平昔所作罪業而已,故雲:“萬般將不去,惟有業隨身。”《回光集》雲:“千年鐵樹花開易,一失人身再復難。”《悟真篇》雲:“試問堆金等山嶽,無常買得不來麼?”呂純陽雲:“萬劫千生得個人,須知先世種來因。速覺悟,出迷津,莫使輪回受苦辛。”張紫陽雲:“休教燭被風吹滅,六道輪回莫怨天。”


    三復斯語,能不憮然失乎?夫人欲免輪回,而不墮於世網者,莫若修煉金丹,為升天之靈梯,超凡之徑路也。其道至簡至易,雖愚昧小人,得而行之,亦立躋聖域。奈何世之修真者,志道而不專精,專精而不勤久,是以學者眾而成者寡也。


    《尚書》曰:“知之非艱,行之惟艱。”道經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聞而不行,道安能成?”陳泥丸曰:“我昔修行得真訣,晝夜功夫無斷絕。一朝行滿人不知,四面皆成夜光闕。”馬丹陽曰:“師恩深重終難報,誓死環牆煉至真。”二公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發勇猛心,辦精進力,若不立此大志,安能脫樊籠而超霄漢者哉?呂祖有雲:“辛勤二三年,快活千萬劫。”


    蓋天有時而傾,地有時而陷,山有時而催,海有時而竭。惟道成之後,乘飛龍,駕紫霧,翱翔天外,逍遙太虛,數不得而限之,命不得而拘之,真常本體,無有盡時,回顧世間之樂,何樂如之?嘗稽《道德經》曰:“雖珙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此予《道說》之所由作也。


     


    性命說


     


    夫學之大,莫大於性命。性命之說,不明於世也久矣。何謂始真如,一靈炯炯是也。何謂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氳是也。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則謂之命,在人則謂之性,性命實非有兩。況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渾然合一者哉。故《易》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中庸》曰:“天命之謂性。”此之謂也。


    乃玄門專以氣為命,以修命為宗,以水府求玄立教,故詳言命而略言性,是不知性也,究亦不知命;禪家專以神為性,以修性為宗,以離宮修定立教,故詳言性而略言命,是不知命也,究亦不知性。豈知性命本不相離,道、釋原無二致。神氣雖有二用,性命則當雙修也哉。唯賢人之學,存心以養性,修身以立命;聖人之學,盡性而至命。


    謂性者神之始,神本於性,而性則未始神,神所由以靈;命者氣之始,氣本於命,而命則未始氣,氣所由以生。<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