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禪的體驗
    該商品所屬分類: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123-179
    【優惠價】
    77-112
    【作者】 聖嚴法師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宗教  佛教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С靄嬪? 
    【ISBN】978756132901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1329016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С靄嬪?
    出版時間:2009年05月 

        
        
    "

    編輯推薦
    聖嚴法師臺灣**高僧,穩定人心的力量,教你身心康寧的禪修之道。坐禪是健全人生、建設社會、改善一切環境的**方法,能使你獲得一個嶄新的生命。可靠的修行方法,真切的禪悟體驗,超脫自在的心靈。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乃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隻是山,見水隻是水。
    (宋)青山惟館禪師《上堂法語》 
    內容簡介
    坐禪是健全人生、建設社會、改善一切環境的*方法。對常人而言,坐禪可以堅強意志,改變氣質。在生理方面,可以得到新的活力;在心理方面,可以得到新的希望,對周遭的一切環境方面,可以得到新的認識。
    坐禪是發掘並發揮人類潛在智能和體能的*方法,所以透過禪的訓練不難把普通人改造為傑出的偉人,將天賦低的人變優秀,體魄差的人變強健;優秀者使之更優秀,體魄強健的變得更強健,使人人皆有成為完人的可能。
    作者簡介
    1930年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1943年出家修行,2009年2月3日圓寂。 著名佛教道場法鼓山的創辦人,分支道場遍及歐、亞、美、澳各洲,門人弟子遍天下。 佛教界第一個博士學位獲得者,1925年獲日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歷任中國文化大學教授,美國佛教會副
    目錄
    第一篇禪的體驗
    不可思議的禪
    禪的源流
    禪的入門方法
    從印度禪到中國禪
    中國禪宗的禪
    禪的悟境與魔境
    明師難遇
    第二篇調琴

    調琴
    話頭·公案·機鋒·轉語
    佛·眾生·無明
    輪回與涅槃第一篇禪的體驗
    不可思議的禪
    禪的源流
    禪的入門方法
    從印度禪到中國禪
    中國禪宗的禪
    禪的悟境與魔境
    明師難遇
    第二篇調琴

    調琴
    話頭·公案·機鋒·轉語
    佛·眾生·無明
    輪回與涅槃
    無我的四相
    無得失心
    禪定·禪·神秘主義
    第三篇禪
    前言
    佛教的基礎思想
    坐禪的功能
    從小我到無我
    公案
    禪病
    拜師
    師徒之間
    第四篇祥七開示錄
    農禪寺第四十期禪七
    東初禪寺第五十七期禪七
    東初禪寺第五十八期禪七
    東初禪寺第五十九期禪七
    附錄:禪修疑難解
    在線試讀
    不可思議的禪
    很多人來向我學禪之前,總要問我好多問題。他們的理由是,在未上樓之前,先想知道樓上有些什麼東西,是不是值得他們登樓看看,樓上的景物是不是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我則告訴他們,禪的內容,應該拿一個從未喫過芒果與曾經喫過芒果的人作比喻。你如未喫過芒果,無論怎樣將芒果的形狀、顏色與肉質風味向你形容和說明,真正芒果的味道,你還是不知道,一定要你親自嘗到之後纔能知道。另有一個盲人問色的故事,說有一個生來就是雙眼失明的人,很想知道潔白的白色是怎樣的情形,有人告訴他說像白布和白紙一樣的白,又有人告訴他說像白鵝、白鴿一樣的白,又有人告訴他說像白雪、白粉一樣的白。結果把這個盲人弄糊塗了,他想潔白的白色應該是很單純的,為什麼大家把它說成那麼復雜的東西昵?原因是他從沒有見過白色,所以任你怎麼說,他還是不知道。那麼對於尚未進入禪門的人而言,禪也是不可以語言文字說明的東西,你也別寄望靠著語言文字的說明來了解它。可是語言文字雖不能說明禪的內容,卻能引導或指示你如何去親自體驗它,所以語言文字還是用得著的。故在一部叫做《碧岩錄》的書裡,記載禪宗一位祖師馬祖道一的話說:“因為說的人沒有什麼可說的,也不能給你看什麼,所以聽的人不可能聽到什麼,也不可能得到什麼。那麼,說的人既不能說出什麼也不能顯示什麼,倒不如不說的好。聽的人既然不可能聽到什麼,也不能得到什麼,倒不如不聽的好。可是現在你們這兒有許多人正在等著聽我演說,其實,說與不說,都是一樣的。請問你們之中已經開了悟的人:我說的究竟是什麼?”
    像這樣的開示,是標準的禪師的態度,因為他們實在無法用語言來告訴你禪是什麼東西。所以稱為不可思議。正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必須自己體驗,纔能知道禪是什麼。當然,我也不能用語言來滿足聽眾和讀者的期望。不過,我在下篇文章中,告訴你有關禪的源流、方法、層次和體驗的現像。禪的源流
    一、古印度的禪
    中國的禪與印度的禪有很大的差別,但是“禪”字語源來自印度的dhyana,意為meditation,那是以修定為目標的一種方法,其原意,是用修行禪觀,比如注意呼吸的出入、長短、大小和引導等方法,達到心力集中和身體內外統一的境地。
    在佛教之前,印度人已經有了用來作為人與神交通或相融相契的修行方法。印度的古宗教和由古宗教產生的各派哲學思想,便是經由禪的修持方法而得到的成果。禪的修行生活,被視為聖者所必經的過程。所以凡要切身體驗宗教生活,僅靠奉獻和祭祀是不夠的,一定要在全部生命過程中的某一個階段,到森林裡全心全意地去修行禪。解脫物欲塵累的煩惱,須靠禪的修行以產生智慧,一旦物欲塵累的煩惱豁然脫落,智慧自然顯現,即被尊為聖者。不可思議的禪
    很多人來向我學禪之前,總要問我好多問題。他們的理由是,在未上樓之前,先想知道樓上有些什麼東西,是不是值得他們登樓看看,樓上的景物是不是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我則告訴他們,禪的內容,應該拿一個從未喫過芒果與曾經喫過芒果的人作比喻。你如未喫過芒果,無論怎樣將芒果的形狀、顏色與肉質風味向你形容和說明,真正芒果的味道,你還是不知道,一定要你親自嘗到之後纔能知道。另有一個盲人問色的故事,說有一個生來就是雙眼失明的人,很想知道潔白的白色是怎樣的情形,有人告訴他說像白布和白紙一樣的白,又有人告訴他說像白鵝、白鴿一樣的白,又有人告訴他說像白雪、白粉一樣的白。結果把這個盲人弄糊塗了,他想潔白的白色應該是很單純的,為什麼大家把它說成那麼復雜的東西昵?原因是他從沒有見過白色,所以任你怎麼說,他還是不知道。那麼對於尚未進入禪門的人而言,禪也是不可以語言文字說明的東西,你也別寄望靠著語言文字的說明來了解它。可是語言文字雖不能說明禪的內容,卻能引導或指示你如何去親自體驗它,所以語言文字還是用得著的。故在一部叫做《碧岩錄》的書裡,記載禪宗一位祖師馬祖道一的話說:“因為說的人沒有什麼可說的,也不能給你看什麼,所以聽的人不可能聽到什麼,也不可能得到什麼。那麼,說的人既不能說出什麼也不能顯示什麼,倒不如不說的好。聽的人既然不可能聽到什麼,也不能得到什麼,倒不如不聽的好。可是現在你們這兒有許多人正在等著聽我演說,其實,說與不說,都是一樣的。請問你們之中已經開了悟的人:我說的究竟是什麼?”
    像這樣的開示,是標準的禪師的態度,因為他們實在無法用語言來告訴你禪是什麼東西。所以稱為不可思議。正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必須自己體驗,纔能知道禪是什麼。當然,我也不能用語言來滿足聽眾和讀者的期望。不過,我在下篇文章中,告訴你有關禪的源流、方法、層次和體驗的現像。禪的源流
    一、古印度的禪
    中國的禪與印度的禪有很大的差別,但是“禪”字語源來自印度的dhyana,意為meditation,那是以修定為目標的一種方法,其原意,是用修行禪觀,比如注意呼吸的出入、長短、大小和引導等方法,達到心力集中和身體內外統一的境地。
    在佛教之前,印度人已經有了用來作為人與神交通或相融相契的修行方法。印度的古宗教和由古宗教產生的各派哲學思想,便是經由禪的修持方法而得到的成果。禪的修行生活,被視為聖者所必經的過程。所以凡要切身體驗宗教生活,僅靠奉獻和祭祀是不夠的,一定要在全部生命過程中的某一個階段,到森林裡全心全意地去修行禪。解脫物欲塵累的煩惱,須靠禪的修行以產生智慧,一旦物欲塵累的煩惱豁然脫落,智慧自然顯現,即被尊為聖者。
    古代印度的各派宗教,雖無不用禪的修行方法,似乎並沒有統一的層次說明,即使各派均有其修行禪定的歷程,但仍不是統一的,也不甚明確。隻是依照各派創始人的個別體驗之不同,其所設的分界也不一致。到了佛教的始祖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其初期的修行生活,也是走著與印度古宗教家們所曾走過的相似的路。由於當時各派的修行方法不能滿足釋迦世尊的要求,認為那些都是不究竟的、不圓滿的,那些禪定的功用,最多使人暫時超越煩惱,但當定力一失,仍會回復到物欲世間的煩惱之中,所以稱它們為世間禪或外道禪。
    二、瑜伽派的禪
    大約與釋迦牟尼佛相近的時代,印度產生了一個新宗教,稱為瑜伽派。此派最初即是僅僅練習名為瑜伽的修行方法,後來引用了與數ieta(The Samkhya School)相同的哲學思想,立足於一神教的立場,崇拜唯一的神庫力新那(Krishna),但其實際方面的基本精神仍在於禪定的修行,所以此派乃為印度一切宗教之中,除了佛教之外,外道禪定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修行的規則和層次相當嚴密分明,現在根據《瑜伽經》(Yoga Sutra)略予介紹如下:
    (一)瑜伽行者的助行遭
    1.持戒——不殺生、不妄語、不偷盜、不邪淫、不貪。
    2.助行法——清淨、知足、苦行、讀誦《瑜伽經》、皈依唯一的神。
    3.靜坐法——跏趺坐、半跏趺坐、兩足跟合置會陰處坐等。
    4.調息法——調整呼吸,由粗而細,由靜而止。
    5.制伏五根法——制伏眼等五種官能,不受色等感觸所動。
    6.制心法——將注意力分別集中於臍輪、心蓮、鼻端、舌端等處。
    7.禪定——心住於一境,沒有其餘虛妄雜念。
    8.三昧——心境合一,心不住念,亦不住境。
    (二)瑜伽行者的正行道——正知見
    1.知苦惱可除,盡無所餘。
    2.斷苦惱的原因,滅無所遺。
    3.住於三昧,明見得解脫。
    4.能知解脫方法是正知見。
    5.自性的真理已了解其任務。
    6.三德皆脫落,如石自山上落下,不復再回到山上。
    7.神我的真理,離三德的纏縛而自由獨存,無垢清淨。所謂三德是指:薩埵,使心地光明、輕快、歡喜;羅閣,使心活動、散亂、悲哀;答摩,使心鈍重、無力、昏黑。
    所以心的由染而淨要經五個層次:第一,散亂心,隨著外境心念紛飛。第二,昏沉心,痴鈍蒙眬,陷於昏睡。第三,不定心,散亂多於安定。第四,一心,心能凝住於一境。第五,定心,心狀澄靜。後二者便是修行瑜伽所得的現像。
    瑜伽行者當對樂者親切,對苦者憐憫,對善人殷勤,對惡人不介意。如是則心便常與清淨相應了。
    瑜伽行者呼吸的氣息要長、要慢、要舒暢。氣留身外之時,身自輕松,心自不動。
    瑜伽行者善用五官制心,而達到三昧的程度。心集中在鼻端即嗅得天香,心集中在舌端即感到天味,心集中在眉心即見天色,心集中在舌的中央,即感天觸,心集中在耳即聞天音。以上皆是驅除散亂昏沉,使心漸住於一境的方法。如將心集中在胸腹之問的蓮花部位,即見光明放射,如寶珠,或如日月星辰。如將心集中在自我,便會很容易進入廣大如海、無限與清
    (三)《瑜伽經》的作者及內容
    《瑜伽經》的著作者,名叫帕坦嘉利,他生活的年代尚無定說,大概是活前四世三世紀之間印度宗教界的一位大師。前面說過,瑜伽本為印度古宗教哲學共同所有,到了數論派,將其哲學理論化,而成為智瑜伽,瑜伽派的帕坦嘉利將其實際修行,作體繫化而成為事瑜伽,他們的目的則同為達到將人的自性從煩惱的繫縛中脫離出來而回到神我去。他們雖然崇拜自在天神庫力新那,那卻不是他們最高的目的,僅是達到解脫的一種手段,故已帶有泛神論的色彩了。所謂神我,便是無欲清淨的自性的存在。也可以說,瑜伽派出於佛教之後,受了佛教無神論的影響,所以雖信唯一神,卻在信仰人格神的高境界時,便把自己淹沒在神性之中,而以神性當做各人的自性了。
    《瑜伽經》分為四品:1.《三昧品》,說明三昧的本質。2.《成就品》,說明進入三昧的方法。3.《功德品》,說明由苦行及三昧而獲得神通。4.《獨存品》,說明靈魂離開物質的宇宙,還於神我,此也即是瑜伽行者的最高目的,亦即是他們所以為的解脫境界。
    瑜伽行者修持禪的一個特色,是除了調息及集中注意力於身體的某一部位之外,須口唱喳字訣,心念梵字的字形及其字義,則能消一切障礙,進入禪定。
    瑜伽的三昧有二種:一是集中精神於一定的目的物而發的三昧,杜絕一切外界的印像,僅存有內心的活動。二是沒有任何一定的目的物,精神仍然集中而發的三昧,此連內心的活動也靜止了。
    從上所見,印度的瑜伽,對於一般人而言,確已有了足夠的吸引力,所謂自我或神我或梵淨的程度,實際上已是擺脫了物欲煩惱而感到了輕安自在。但它仍有一個神我在,所以不是佛教的空。
    三、印度佛教的禪
    在印度,對於瑜伽的修行方法及其體驗的層次化、組織化、繫統化最早的一個人,不是瑜伽學派的帕坦嘉利,乃是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世尊。帕坦嘉利雖在釋迦牟尼世尊之後,充其量隻是將外道禪作了繫統性的組織和專門性的闡揚,並未跳出有神論或神我的精神世界,隻是從物質世界脫離出來,進入一個純精神的世界。佛陀則在學習了所有的禪定方法之後,認為那還是有(神)我的境域,並非絕對的自在解脫,尚有化入神我與神合一的感受,便不能稱為真的解脫,所以在將外道禪定層次化而為四禪八定之上,另加一級名為滅受想定(nirodhasamapatti:a samadhi in which there is complete extinction of sensation and thought)纔是真正的解脫。
    在佛陀以前的印度古典之中,例如《奧義書》(Upanishads)早已講到修習禪定的方法,主張以調息、調身、調心以及口誦唵字進入禪定,在《婆羅門書》及《奧義書》中也都說道,依六重的瑜伽而見梵神,即是利用氣息的調理、五官為心力集中的焦點、冥想、止、觀、無我(restraint of the breath,restraint of the senses,meditation,fixed attention,investigation,absorption;these are called the Sixfold Yoga)為達到解脫物欲煩惱的目的。但是到了釋迦牟尼世尊,纔將諸派外道禪定,列起一個層次和繫統來。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