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古代式占
    該商品所屬分類: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158-230
    【優惠價】
    99-144
    【作者】 陳居淵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宗教  術數/命理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80195920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1959201
    叢書名:中國古代方術叢書

    作者:陳居淵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10月 


        
        
    "

    編輯推薦
    對於現代人來說,方術是個既熟悉又隔膜的現像。有的人籠統地把方術等同於迷信,這其實是不大恰當的。如果就學術與科學的關繫而言,更不能簡單地將它予以否定。
    本書從勾勒式占的起源、表現形式及基本特征著手,通過對奇門遁甲術的重點剖析,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式占的基本內容、理論及語言模式,並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加以詮釋和評價。 
    內容簡介
    占卜術是世界性的歷史文化現像,生命力頗強,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產生,直到今天仍成為世界性的熱門話題。與世界各國的占卜術相比,中國傳統文化的式占,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源流、方法、觀念和社會文化價值及地位。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中國龐大而豐富的傳統文化及其內涵,不能將式占置之不顧。
    式占一直被認為是神秘、迷信的,長期以來,已有意無意地被劃入不值得研究或不準許研究的禁區。又因其本身光怪陸離,而被當成糟粕,並為文化人所不齒,被擯棄於中國傳統文化史研究範疇之外。也正因此,人們對式占的認識更加隔膜和模糊。誠然,式占不符合現代自然科學的框架,但要了解乃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因此而把傳統文化體繫中的這一有機部分割裂。
    令人感慨的是:式占早已風靡歐美、日本等國,並為海外異域人士所矚目,其中原因固然雜有獵奇的成分,但也不無深刻的社會根源。它啟示人們:式占絕非一團糟粕,不可概之為虛無。
    當今,隨著對傳統文化的日益重視,作為一種文化現像,式占在國內已逐漸被人們談論,並引起濃厚的興趣。伴隨著這種興趣與好奇心而來的,是極需要有深入淺出地介紹式占的讀物,本書便是為適應這種需求而寫的。占卜術是世界性的歷史文化現像,生命力頗強,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產生,直到今天仍成為世界性的熱門話題。與世界各國的占卜術相比,中國傳統文化的式占,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源流、方法、觀念和社會文化價值及地位。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中國龐大而豐富的傳統文化及其內涵,不能將式占置之不顧。
    式占一直被認為是神秘、迷信的,長期以來,已有意無意地被劃入不值得研究或不準許研究的禁區。又因其本身光怪陸離,而被當成糟粕,並為文化人所不齒,被擯棄於中國傳統文化史研究範疇之外。也正因此,人們對式占的認識更加隔膜和模糊。誠然,式占不符合現代自然科學的框架,但要了解乃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因此而把傳統文化體繫中的這一有機部分割裂。
    令人感慨的是:式占早已風靡歐美、日本等國,並為海外異域人士所矚目,其中原因固然雜有獵奇的成分,但也不無深刻的社會根源。它啟示人們:式占絕非一團糟粕,不可概之為虛無。
    當今,隨著對傳統文化的日益重視,作為一種文化現像,式占在國內已逐漸被人們談論,並引起濃厚的興趣。伴隨著這種興趣與好奇心而來的,是極需要有深入淺出地介紹式占的讀物,本書便是為適應這種需求而寫的。
    目前,雖然已有一些學者對式占進行了新的探索,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一般情況下,人們仍隻將式占當作一種時髦古董,或冠之以玄學色彩,或附以種種雅號,與科學等量齊觀;或將之與宗教糅和混雜,片面誇大了式占的深奧與魅力,給式占增覆了一層現代色彩的神秘面紗。至於式占究竟是何物,如何發展、演變,其理論基礎與依據何在,對傳統文化有哪些具體影響等,至今仍是一片迷惘。
    本書從勾勒式占的起源、表現形式、各種特征著手,借著對式占集大成——奇門遁甲術的重點介紹,試圖尋找上述問題的答案,推導式占的主導思想與語言模式,並試圖從文化的角度對此作出詮釋與評價。
    作者簡介
    陳居淵,1952年生,上海人。1986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繫,攻讀中國文化史專業碩士學位。1989年考入復旦大不古籍研究所,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中國哲學史教研室教授、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目錄
    引言
    章式占起源、形式及特征
    一式占的起源
    二式占的表現形式
    三式占的特征
    第二章式占的集大成——奇門遁甲
    一奇門與遁甲
    二奇門遁甲的歷史
    三奇門遁甲的基本概念
    四奇門遁甲的基本內容與理論方法
    第三章式占的操作與應用
    一式占的羅盤
    二式占的演局
    三式占占測舉隅引言
    章式占起源、形式及特征
    一式占的起源
    二式占的表現形式
    三式占的特征
    第二章式占的集大成——奇門遁甲
    一奇門與遁甲
    二奇門遁甲的歷史
    三奇門遁甲的基本概念
    四奇門遁甲的基本內容與理論方法
    第三章式占的操作與應用
    一式占的羅盤
    二式占的演局
    三式占占測舉隅
    第四章式占與科學
    一式占與古代占星術
    二式占中的若干科學因素
    三欺騙的科學與科學的欺騙
    附錄一遁甲演義(節選)
    附錄二遁甲符應經
    在線試讀
    章式占起源、形式及特征
    式占是人類古老的文化現像之一,它的內容十分廣泛,古代的降神、扶乩、關亡(召魂)、占夢、祈雨、驅疫、符咒、厭勝等,均可劃歸式占之列。但不管它的表現形式如何復雜,總是憑借虛構的“超自然力量”,並通過一整套神秘活動,來影響或控制事物和環境,從而謀求實現某種個人願望。
    在人類文化史上,式占曾經滲透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與原始信仰、古代天文和歷算等有著密切聯繫。在政治上,由於中國商周時期普遍存在著對天帝至高無上的崇拜,式占以求神問卜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支配軍國政事。
    在世俗生活中,式占又通過通神事鬼、禁咒畫符、印劍鎮妖、設壇禳災、止風祈雨、占卜扶乩等手段,為人們安宅鎮墓、驅瘟治病、降妖除怪,因而在有著深厚迷信土壤的封建時代,式占也一直能夠代代相傳,長盛不衰。
    一式占的起源
    式占之名首先見於《唐六典》:“凡式占,辨三式之同異,一日雷公式,二日太乙式,並禁私家畜,三日六壬式,士庶通用之。”式占之“式”字,專指古代占卜用的工具,如《史記•日者列傳》就有“分策定卦,旋式正棋”的記載。唐代學者司馬貞在解釋該句時說: “栻即杖也,栻之形上圓像天,下方法地,用之則轉天網加地之辰。”因此,式占也就意味著一種必須憑借某種工具的預測術。《唐六典》所謂的三式,一般特指“太乙術”、“六壬術”、“奇門遁甲術”三式。
    三式的起源,據上古時的神話傳說所載:在遠古時期,軒轅黃帝曾與蚩尤在一個稱作“涿鹿”的原野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結果黃帝接受了九天玄女所賜的六壬、遁甲、兵符、印劍、圖策等秘訣,終在蚩尤布下的迷霧陣中擒獲蚩尤,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當然,這僅僅是傳說,難以證實。
    三式作為預測術,首見於《周禮•春官宗伯》“大史”條說:“大師,抱天時,與大師同車。”“抱天時”,據漢代學者鄭玄解釋是“抱式以知天時”,這“式”便是指預測工具。後漢趙曄所撰《吳越春秋》講伍子胥勸說吳王時,用到“大吉為白虎而臨辛,功曹為太常而臨亥”。大吉臨辛即丑將辛時占,功曹臨亥即寅將亥時占,這顯然是六壬式占法。又據《吳越春秋》記述六壬占的上文有“金匱第八”字樣,經有關學者考證,六壬式的內容很可能是指《漢書•藝文志》中所收錄的《堪輿金匱》。據《史記》記載:西漢武帝劉徹有一次想知道某一天為兒子娶媳婦是否吉利之日,於是召集當時各派有名的占卜家來到宮廷,征求他們的意見。回答卻眾說紛纭。其中五行家說可以,堪輿家說不能,建除家則認為有欠吉利,而叢辰家干脆斷以大兇,歷學家又說為小兇而非大兇,太乙家則認為大吉,互相辯駁,相持不一,終隻能提請到劉徹本人擇定。漢武帝下詔說,避兇忌應以五行家為正確,所以接受了五行家的意見。章式占起源、形式及特征
    式占是人類古老的文化現像之一,它的內容十分廣泛,古代的降神、扶乩、關亡(召魂)、占夢、祈雨、驅疫、符咒、厭勝等,均可劃歸式占之列。但不管它的表現形式如何復雜,總是憑借虛構的“超自然力量”,並通過一整套神秘活動,來影響或控制事物和環境,從而謀求實現某種個人願望。
    在人類文化史上,式占曾經滲透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與原始信仰、古代天文和歷算等有著密切聯繫。在政治上,由於中國商周時期普遍存在著對天帝至高無上的崇拜,式占以求神問卜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支配軍國政事。
    在世俗生活中,式占又通過通神事鬼、禁咒畫符、印劍鎮妖、設壇禳災、止風祈雨、占卜扶乩等手段,為人們安宅鎮墓、驅瘟治病、降妖除怪,因而在有著深厚迷信土壤的封建時代,式占也一直能夠代代相傳,長盛不衰。
    一式占的起源
    式占之名首先見於《唐六典》:“凡式占,辨三式之同異,一日雷公式,二日太乙式,並禁私家畜,三日六壬式,士庶通用之。”式占之“式”字,專指古代占卜用的工具,如《史記•日者列傳》就有“分策定卦,旋式正棋”的記載。唐代學者司馬貞在解釋該句時說: “栻即杖也,栻之形上圓像天,下方法地,用之則轉天網加地之辰。”因此,式占也就意味著一種必須憑借某種工具的預測術。《唐六典》所謂的三式,一般特指“太乙術”、“六壬術”、“奇門遁甲術”三式。
    三式的起源,據上古時的神話傳說所載:在遠古時期,軒轅黃帝曾與蚩尤在一個稱作“涿鹿”的原野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結果黃帝接受了九天玄女所賜的六壬、遁甲、兵符、印劍、圖策等秘訣,終在蚩尤布下的迷霧陣中擒獲蚩尤,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當然,這僅僅是傳說,難以證實。
    三式作為預測術,首見於《周禮•春官宗伯》“大史”條說:“大師,抱天時,與大師同車。”“抱天時”,據漢代學者鄭玄解釋是“抱式以知天時”,這“式”便是指預測工具。後漢趙曄所撰《吳越春秋》講伍子胥勸說吳王時,用到“大吉為白虎而臨辛,功曹為太常而臨亥”。大吉臨辛即丑將辛時占,功曹臨亥即寅將亥時占,這顯然是六壬式占法。又據《吳越春秋》記述六壬占的上文有“金匱第八”字樣,經有關學者考證,六壬式的內容很可能是指《漢書•藝文志》中所收錄的《堪輿金匱》。據《史記》記載:西漢武帝劉徹有一次想知道某一天為兒子娶媳婦是否吉利之日,於是召集當時各派有名的占卜家來到宮廷,征求他們的意見。回答卻眾說紛纭。其中五行家說可以,堪輿家說不能,建除家則認為有欠吉利,而叢辰家干脆斷以大兇,歷學家又說為小兇而非大兇,太乙家則認為大吉,互相辯駁,相持不一,終隻能提請到劉徹本人擇定。漢武帝下詔說,避兇忌應以五行家為正確,所以接受了五行家的意見。
    我們姑且不論其爭論到底是否有意義,但可確切地說,三式作為預測術而被廣泛運用當在秦漢之際。《藝文類聚帝《洞林序》說:“羨門五將,亟經玩用;韓終六壬,常所寶愛。”韓終據考乃秦始皇時代人。
    式占在漢代已出現於正史,如《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乃河洛之文,龜龍之圖,箕子之術,師曠之書,緯候之部,鈐決之符,皆所以探抽冥賾,參驗人區,時有可聞者焉。其流又有風角、遁甲、氣、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專、須臾、孤虛之術……”1978年,安徽阜陽縣雙古堆出土了“太乙九宮占盤”,此盤是從墓主夏侯灶墓葬中發現的。據有關學者考證,夏侯灶死於漢文帝十五前165年)。顯然,太乙九宮占盤作為隨葬品,也許年代可追溯到更早一些。此盤與現流行的六壬式盤和奇門遁甲式盤相類似(詳見第三章:式占的羅盤)。當然,式占在秦漢之際受到了官方的重視和認可,但主要是為宮廷服務,而作為主要預測術的廣泛應用,則是在魏晉之後。
    二 式占的表現形式
    式占作為占卜術的一種,與占卜相比,既有相類似的一面,又有截然不同的另一面。相同的是,都是人們借以預測個人乃至國家生死存亡、吉兇禍福的手段;不同的是,由於各地區、各民族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不同,也由於同一地區或同一民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所處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不同,所以占卜呈現出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
    占卜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大約有數千年之久。占卜在夏代已經盛行。河南偃師二裡頭遺址出土的一些牛羊遺骨,便是當時人們從事占卜活動的實物。這些原始卜骨仍保持著牛羊骨的形狀,未經任何修飾,這說明夏代的占卜形式還屬初級階段。《漢書•藝文志》載有《夏龜》二十六卷,列在蓍龜類。這部占卜書是否繫夏代流傳下來,今天已無從稽考,但從商代出現《龜冊》一書來推測,《夏龜》的出現仍自有其淵源,至少可以認為是商人對夏代占卜活動的記錄彙編。
    繼夏而建立的殷商,是中國奴隸社會占卜的鼎盛時期,而它的占卜表現形式雖然還是沿襲了夏代的牛羊骨卜,但盛行的是“龜卜”。龜卜,是用龜的腹甲來從事占卜活動。首先將龜腹甲削治平滑,然後在上面鑽出若干坑眼,後用火燒灼坑眼處,燒灼的結果,就會在腹甲的四周崩裂出各種裂紋,這些裂紋占卜上稱之為“兆形”,根據這些兆形來判斷出吉兇。
    骨卜,殷商較之夏亦有了改進,一般是用牛、羊、豬、鹿等動物的肩胛骨。首先將脊骨連根削去,露出肩胛骨裡面多孔的粗澀面,骨臼有的切去一半或不到一半,保留臼角,或保持原有形狀。然後,用鑽子在骨的正面或反面鑽孔,孔與孔之間距離較近。而後再用火將其燒灼,使孔周圍出現各種裂紋,按照這些兆紋判別吉兇。
    殷商時期,龜卜和骨卜是占卜的主要表現形式,但運用起來還是有區別的,國家占卜用龜,民間占卜仍用牛羊骨。在朝廷內部,大事則用龜卜,如祭祀;其他事情則用骨卜,如田獵占卜用脛骨,征伐占卜用肩胛骨等。正如《史記-龜策列傳》稱: “三王不同龜,四夷各異卜,然各以決吉兇。”
    秦漢之際,古老的龜骨占卜術雖然還有人運用,但逐漸為後起的以《倜易》為主的卜筮所淘汰,而以“太乙”、“六壬”、“遁甲”為主要代表的式占也悄然興起,它的占卜表現形式更與龜卜、占筮術大相逕庭。
    式占從事占卜活動的表現形式顯著的特點便是施用羅盤,它不需要諸如龜卜那樣必須按照用火燒灼的兆紋,也不需要《周易》占筮那樣繁復演算,而是依靠羅盤的旋轉,根據羅盤上所顯示的具體內容來預測吉兇,如六壬術有上下兩盤,上面圓的叫天盤,下面方的叫地盤。在天盤上面,中部北鬥星,周圍有兩圈篆文組成,內圈依次排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這是代表十二天神,又稱“月將”;外圈為二十八宿。地盤四周有三層篆文:內層是八干四維,中層是十二支,外層是二十八宿。所謂八干即指甲、乙、丙、丁、庚、辛、壬、癸這八個天干,四維即四門:天、土、人、鬼。宋代楊惟德的《六壬神定經》上說:“天門在西北,西北者戌亥之間;地戶在東南,東南者辰巳之間;入門在西南,西南者申未之間;鬼門在東北,東北者丑寅之間。”又如遁甲術有一組羅盤:的盤為地盤,次為天盤、人盤,再次為正反兩八詐門盤。此外,用木或像牙做九個測算用的奇子,共兩副,一副放置於天盤,一副放置於地盤,按照遁甲術所規定的方法,即依年、月、日、時、鼕至、夏至,布奇子於羅盤上,串在一起的四個同軸盤就會在不同時間呈現種種不同的組合,再根據固定的局法解釋,便能預測事物的吉兇。 (有關式占的預測方法,詳見第三章:式占的操作與應用)
    由於式占的表現形式有別於“龜骨卜”和“占筮”,而它的預測內容由先用於行軍作戰時選擇吉日、吉方、吉時,至以後逐漸涉及預測氣像及人世間形形色色的吉兇禍福,幾乎無所不包,這使它披上了更為古奧莫測的神秘面紗。
    三式占的特征
    通過上述介紹,我們已經了解式占的起源和表現形式,那麼它們各自又有哪些主要特征呢?現將太乙、六壬、奇門遁甲三式的特征再作分析。
    (一)太乙神數
    太乙本繫星名,在天龍座內,屬紫微垣。《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太乙又作“泰一”,傳說中的天神。宋玉《高唐賦》:“醮諸神,禮泰一。”司馬遷《史記》曾將太乙置於五行、堪輿、建除、叢辰、歷家、天人等術數七家之一。《漢書•藝文志》收錄有《太乙陰陽》二十三卷,然已佚不傳。現在尚能考見其面貌的是保存在《周易乾鑿度》內的“太乙五行九宮法”。據清代學者黃宗羲考證,此法已“經緯混淆,行度無稽”。
    太乙統十二運卦像之術與傳世《皇極經世》十分相似,是推算國家政治命運、氣數、歷史變化規律的術數學。據《太乙統宗神數》,上古時有一年鼕至日半夜,恰值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稱甲子以來的年數,叫太乙積年。由太乙積年再求出太乙流年和太歲值卦,以斷本年各月的氣運吉兇,由此來預測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和天災人禍。每年值兩卦,共十二爻,每月一爻。太乙數以子月為正月,即以上一年的農歷十一月計起。例如,據太乙數推得戊辰年及以後所值之卦,依次為乾之大有、坤之復、屯之比、蒙之損、需之井、訟之履等。
    太乙數推算國運兼綜年卦和卦爻的大運,如蕭子顯所撰《南齊書•高帝紀》中就提到利用“太乙九宮占”來驗證漢高祖五年興嘉、徽、升明年間的政局變化。比年“太乙在杜門,臨八宮,宋帝禪位”。太乙術因預測國家命運多涉及現行政治,為歷代封建統治者所忌,社會上流傳甚少。1977年在安徽阜陽縣羅莊大隊漢代汝陰侯墓葬中,首次發現太乙九宮占盤,為進一步探究太乙式提供了手實物依據。
    (二)六壬術
    也稱六壬課。所謂六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雲:“大抵數根於五行,而五行始於水,舉陰以起陽,故稱壬焉,舉成以該生,故用六焉。”它與現行民間的文王課相似,是預測人事吉兇成敗的占卜之術。其法以占卜時日的干支為基準。先占卜月的季節和日的干支、時的地支六壬課式,配以六親(父母、兄弟、妻財、官鬼、子孫)、十二天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螣蛇、勾陳、太常、太陰、天空、天後、六合、貴人),以三傳(初傳、中傳、末傳)、四課(課、二課、三課、四課)的生克關繫而斷吉兇。六壬術表面雖不用周易像數體繫,實際上卻與易像相通。例如,其天盤、地盤仿易像二儀,四課則仿四像,三傳似六爻首課、重審課、知一課等六十四種課體則和《易經》六十四卦相配。六壬術的使用範圍較廣,如《唐六典》卷十四關於六壬式記載:“其用式之法……吉兇悔咎,其數有九,決萬民之猶豫,一曰嫁娶;二曰生產;三曰歷法;四曰屋宇;五曰祿命;六曰拜官;七曰祠祭;八曰發病;九曰殯葬。”六壬術雖僅七百二十式,但斷事須結合本人年命,錯綜復雜,變化萬端,自隋代以來便受到一些著名學者的重視和研究。至今,海外學者仍有習六壬術者。著名數學家陳省身(1911-2004)教授就曾著文對六壬預測方法作了論證。
    (三)奇門遁甲
    遁甲之學是用來選擇時間和方向的一種術數。它利用時間和空間因素趨吉避兇,以選擇天時、地利、人和的方案為目的。遁甲之學的關鍵是排局布盤,其天盤為九星(天蓬、天芮、天衝、天輔、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人盤為八門(休、死、傷、杜、開、驚、生、景),地盤是九宮八卦。排局布盤時以順儀(戊、己、庚、辛、壬、癸為六儀)、逆奇(乙、丙、丁為三奇)為陽局,以逆儀順奇為陰局,按年份、節令、時辰將八門、九星、九神(直符、螣蛇、太陰、六合、勾陳、朱雀、九地、九天)在九宮八卦盤上布列成局。鼕至到夏至之間陽氣回升,用陽遁;夏至至鼕至之間陰氣漸長,用陰遁。為了將時間的干支和二十四節氣密切聯繫起來,布局時按正授、超神、接氣、置閏的規律符頭和節氣調整好。這樣,就可以排出一種奇門遁甲的日歷,從而用以選擇時間、方位和占斷吉兇。奇門遁甲是和古天文歷法之學聯繫緊、綜合性強的術數,它將古代術數家創造的陰陽、五行、天干、地支、河圖、洛書、八卦、九宮等學說都包容進去,並聯繫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奇門遁甲不僅是式占之,也是中國的術數之王。
    第二章式占的集大成——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源遠流長的一部預測學專著,而奇門遁甲術與其他各類預測術相比,則更是復雜深奧。作為方術文化的集大成,奇門遁甲無疑是中國“神秘文化”的一個重要門類。長期以來,奇門遁甲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們神話了,所謂“學會奇門遁,來人不用問”,便是這種神話的具體反映。誠然,我們今天對奇門遁甲術進行探討分析,不是為增加神秘化,也不是嗜談它的五花八門的占卜,而是以唯物主義歷史觀,透過其神秘復雜的外衣,用嚴肅的科學態度對這一特殊的歷史文化現像,給以正確的認識與科學的評價。
    一奇門與遁甲
    奇門遁甲,簡稱“奇門”或者“遁甲”。所謂“奇門”,即是“奇”與“門”的合稱。“奇”特指天干中的乙、丙、丁為三奇,“門”特指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奇門”便由此而得名。然而天干中被視為顯貴的“甲”,並沒有專門固定的位置,一般隱而不露。既然天干中的甲不露,而乙丙丁又為三奇,餘下的戊己庚辛壬癸六個天干便統稱“六儀”。甲隱而不露,又不能單獨與乙丙丁三奇同處一起,於是隻能隱跡於“六儀”之中,故稱遁甲。“遁”者,行也,還含有行走或轉移的意思。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