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儒家修身九講(典藏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儒家
    【市場價】
    761-1104
    【優惠價】
    476-690
    【作者】 方朝暉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儒家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54741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2547419
    作者:方朝暉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7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修身的學問是儒家智慧的一個寶庫。但方朝暉教授的這本著作《儒家修身九講》不僅是依憑儒家的修身智慧,而且也是為現代人的生活狀況而發。儒家修身在古代就是應用於“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對現代走向平等和功利的社會更是急需和可久可大之道。求事功者可以為之,不求事功者也可以為之。其書融合了作者在大學教學實踐和自身修身的親切體會,提醒我們注意這人生意義和幸福之本,並尋找切合自己的修身路徑。
    ——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博士生導師  何懷宏


    汪榮祖、何兆武、李學勤、何懷宏聯袂推薦。
    連續暢銷十餘年,深受好評、一版再版的修身入門書。讓那些對儒家思想、儒家經典缺乏基本知識的讀者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對儒家修身智慧的精華有相當深入的了解。
    針對人們的現實生活,通俗地闡釋儒家的修身智慧,提煉為“守靜、存養、自省、定性、治心、慎獨、主敬、謹言、致誠”九個方面。
    書中內容均出自作者講授20餘年的“儒家經典導讀”課,課程廣受學生歡迎,被評為清華大學精品課程。
    依托先秦儒家經典、宋明理學、明清修身雜著,結合佛、道智慧、西方哲學和心理學成果。
    書後附錄精選孔子、朱熹、曾國藩等大家經典修身格言,值得誦讀、抄錄,幫助修身實踐。
    裝幀設計全面升級,品讀儒家修身智慧的上乘之作。

     
    內容簡介

    針對現代人沉重的壓力和疲困的心靈,特別是各種精神心理疾病,《儒家修身九講(典藏版)》認為,中國古代的修身傳統有無比強大的現實意義。《儒家修身九講(典藏版)》探討了如何在現代條件下激活古代修身傳統,並在實際教學中摸索出一套具體的修身方法。 作者將儒家幾千年來特別是從孔孟到宋明時期所發展起來的修身智慧,分成守靜、存養、自省、定性、治心、慎獨、主敬、慎言、致誠等九個範疇,對它們的基本含義及其現實意義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釋。書後附錄集多家經典,可用於反復閱讀、朗讀乃至抄寫,幫助修身實踐。 希望《儒家修身九講(典藏版)》能對當下浮躁的世風有鎮靜作用,同時也對關心國學復興之路的人有所啟迪。

    作者簡介

    方朝暉,安徽省樅陽縣人,哲學博士,1996年4月起在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歷史繫正式任教,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赴美國哈佛大學進修,在韓國首爾大學、中國臺灣佛光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員。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理事、中華孔子學會理事等。
    專攻領域為中國思想史,以儒學及其與中國現代性關繫研究為主。開設長達二十餘年的“儒家經典導讀”課被評為清華大學文化素質核心課及全校精品課程。
    主要著作有:《為“三綱”正名》《“三綱”與秩序重建》《文明的毀滅與新生:儒學與中國現代性研究》《儒家修身九講》《“中學”與“西學”—重新解讀現代中國學術史》《春秋左傳人物譜》等。在Philosophy East & West,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哲學研究》《復旦學報》等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數百篇。曾應邀在《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新京報》《中華讀書報》《文彙報》《澎湃新聞》《鳳凰網》等多家媒體發表時事評論或接受專訪。

    目錄
    講 守靜
    你能保持一顆安靜的心嗎
    性天之妙,唯靜觀者知之
    靜而後能安
    靜坐,守默,省事
    至靜以寧其神
    靜坐觀心
    非寧靜無以致遠
    從靜中觀物動
    靜裡壽延長

    第二講 存養
    為什麼我們不會養生
    動息節宣,以養生也

    講  守靜


    你能保持一顆安靜的心嗎


    性天之妙,唯靜觀者知之


    靜而後能安


    靜坐,守默,省事


    至靜以寧其神


    靜坐觀心


    非寧靜無以致遠


    從靜中觀物動


    靜裡壽延長


     


    第二講  存養


    為什麼我們不會養生


    動息節宣,以養生也


    動息皆有所養


    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存心,養心,養性


    養吾浩然之氣


    以善養人,能服天下


     


    第三講  自省


    你日三省汝身


    認識自己的無知


    突破心靈的範式


    必先無得罪於冥冥


    目中有花,萬物皆妄


    從五更枕席上參勘心體


    高一步立身,退一步處世


     


    第四講  定性


    職業枯竭就在你身邊


    於心氣上驗之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悠閑鎮定之士


    知止而後有定


    寧吾真體,養吾圓機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第五講  治心


    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求其放心而已矣


    隻是一點方寸之心


    了心自了事


    貪了世味的滋益


    盡其心,知其性


     


    第六講  慎獨


    中國人的心理健康問題


    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戒慎恐懼,莫見乎隱


    昧暗處見光明世界


    心可妄動乎哉


    終日對越在天


     


    第七講  主敬


    酷烈之禍,起於玩忽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背後須防射影之蟲


    出門如見大賓


    生生之謂易


    敬之敬之,命不易哉


     


    第八講  謹言


    言行,君子之樞機


    括囊,無咎無譽


    君子洗心,退藏於密


    真機、真味要涵蓄


    直方大,不疑其所行


    巧言令色,鮮矣仁


    心定者,其言重以舒


    聰明纔辯是第三等資質


     


    第九講  致誠


    網絡時代,玩的就是心跳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總為一“利”字看不破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誠於中,形於外


    誠者不勉而中


    溫柔敦厚,《詩》教也


    潔靜精微,《易》教也


     


    附錄一:曾國藩論修身


    早年修身十二款


    晚年日課四條


     


    附錄二:修身集錦


    講  守靜


    第二講  存養


    第三講  自省


    第四講  定性


    第五講  治心


    第六講  慎獨


    第七講  主敬


    第八講  謹言


    第九講  致誠


    小結


     


    參考文獻


    版後記


    第二版後記


    典藏版後記

    前言
    現代人,也許在工作忙碌之餘,或遭遇不幸時,會暫時意識到自己的性格修養問題;但是通常情況下,他們總是給自己的人生安排了太多的事情,無暇顧及性格的改變問題。生活的負擔、工作的壓力太重了,哪有專門精力去修身養性!但是,古人認為,一個人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專攻什麼領域,都不能不學修身這門功課,並且需要用一生時間來學習,永不廢棄。所以《大學》提出“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世界上真的有這麼一門功課,值得我們用一生來學習,永不放棄嗎?
    儒家經典《大學》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八個字,分別形容為學與做人。其大意是,人的性格好比是一塊原始粗糙的玉石,要想使之成為精美的藝術品,需要反復不斷地雕琢,精益求精。總之,不能一切聽命於本能,需要人有意為之。雖不排除有些人,從來不做修養的功夫,人格也很高尚;但是,對於多數人來說,都需要類似於加工玉石的切、磋、琢、磨過程。

    現代人,也許在工作忙碌之餘,或遭遇不幸時,會暫時意識到自己的性格修養問題;但是通常情況下,他們總是給自己的人生安排了太多的事情,無暇顧及性格的改變問題。生活的負擔、工作的壓力太重了,哪有專門精力去修身養性!但是,古人認為,一個人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專攻什麼領域,都不能不學修身這門功課,並且需要用一生時間來學習,永不廢棄。所以《大學》提出“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世界上真的有這麼一門功課,值得我們用一生來學習,永不放棄嗎?


    “磋”與“磨”


    今天我們所使用的“修身”一詞,較早見於《周易》《大學》《中庸》《莊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修”,修理、加工之義;“身”,指性格、人格素質等。“修身”一詞,本義就是磨煉人格的意思。我們時常使用的“修養”一詞,來自於“修身”和“養性”兩個術語。“修”就是需要雕琢,“養”就是培養,“修”和“養”相互對應、相輔相成。本書有一章以“存養”為主題,專門講儒家“養”的思想。從狹義上講可以將“修”與“養”區別開來,從廣義上講兩者同屬於儒家“修身”範疇。
    儒家經典《大學》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八個字,分別形容為學與做人。其大意是,人的性格好比是一塊原始粗糙的玉石,要想使之成為精美的藝術品,需要反復不斷地雕琢,精益求精。總之,不能一切聽命於本能,需要人有意為之。雖不排除有些人,從來不做修養的功夫,人格也很高尚;但是,對於多數人來說,都需要類似於加工玉石的切、磋、琢、磨過程。
    有些人將自己性格的不成熟,歸咎於沒有良好的環境以及名師的指點或豐富的閱歷等。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環境、教育和閱歷並不代表一切。無論一個人的環境或閱歷怎樣,人格的成長和完善終還必須依賴於每個人自己有意識的努力。正因為如此,儒家認為修身需要時時講、日日講、月月講。尤其是宋代以來,一代又一代學者投身於其中,殫精竭慮、辛勤摸索,使修身成為獨立性非常強的專門之學,有汗牛充棟的言論和博大精深的體繫。遺憾的是,今天的教育體制從不教授古人這方面的寶貴思想,幾乎將它們統統拋棄了。
    古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向我們揭示了“美德”(arete)與“知識”(episteme)的本質區別。設想假如你沒有數理化知識,可以通過聽課和讀書獲取它,這完全是一個理論學習過程。但對美德來說則不然,你沒有的美德,光靠上課和學習理論是無濟於事的。知識可以通過學習得來,而美德隻能通過實踐訓練來獲得;對於德性來說,“習慣的養成”比什麼都重要。亞裡士多德說,比如石頭不能自己往天上飛,哪怕把它往天上扔一萬次,它也不會因此而學會自己往天上飛。但是對於人來說,原先沒有的美德,可以通過反復實踐和訓練來獲得。德國倫理學家包爾生(Friedrich Paulsen,1846—1908)也指出,正如繪畫、雕塑、音樂等藝術隻能依靠藝術家而不是美學家來完成,再高明的美學體繫也演繹不出生動具體的藝術作品來,德性和人格隻能靠道德的天纔們在實踐中來完成,而不可能指望倫理學的理論。這些觀點與儒家“切磋琢磨”的修身思想是一致的。
    由於受現代科學思維方式的影響太大,加上功利和浮躁,今天的人們,多半希望能在一夜之間找到迅速拯救自己的指導原理。好是某位聖哲把適合於我們的做人原理發明出來,隻要在一切場合下照搬套用,就一勞永逸了。其實,人格的培養不像數理化解題,隻要能針對場合應用原理或公式就行了。人格既沒有固定不變的含義,也不存在確定不移的原理,甚至沒有一個終完成的時候。現代人在理解古代思想時,有時會因為缺少一蹴而就的方法,誤以為古人的修身思想不切實際,而不知道是自己把古人的思想矮化甚至丑化了。因此,我們讀古人的修身論著,一定要拋棄現代人的成見,把性格的培養當作一個永無止境的動態過程來對待,而不是追求客觀、現成的方案或原理。


    “養”與“得”


    我國今天的教育體制,是完全按照西方模式建立起來的,其精神實質在於知識學習,而不是人格教育和德性培養。即使其中有一些道德教育課程,也往往成為不受人重視的“點綴”,事實證明這些課程多數不太成功。盲目地學習西方,廢除了傳統的國學,成為今日中國社會一繫列精神道德問題的根源之一。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知道,在西方,人格教育和德性培養,主要是通過家庭和教會來完成的。學校與教會的分離,道德教育與知識教育分而治之,乃是西方教育傳統的主要特征之一。今天西方語言中的“學校”一詞,來源於古希臘語,本義為“閑暇”,“希臘人是這樣考慮的:一個人有了閑暇時間,他就利用它進行思考,尋求事物的來龍去脈。對於希臘人來說,閑暇與追求知識之間的聯繫是不可避免的”。希臘人熱衷的學問“哲學”,本義也是“愛知識”。可見西方學校教育的傳統是重知識,不重德性。但是如果我們認為西方人不重視或放棄了德性教育,就完全錯了。相反,教會承擔了人格培養和德性教育方面的主要任務。今天,我們到歐美國家的任何一個地方,哪怕是在人口隻有幾百人的小鎮,也能看到三五座不同的教堂。很多西方人都是從小跟父母一起,在教會的熏陶下長大的。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道德觀,是在父母和教會的教育下慢慢形成的。教堂所組織的、旨在培養人們如何做人的讀經班和訓練活動,可以說不計其數。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既不可能全盤接受基督教傳統,讓宗教成為全社會有效的道德教育手段,卻又將中國古代的德性培養傳統從現行教育體繫中取消了,這不是學習西方教育體制的一個敗筆嗎?
    我們大概也知道,中國古代學術的主體內容,本是以培養健全的人格為宗旨的;即使是治國平天下,也以自我完善為目的。孔子曾諄諄告誡弟子,做學問的根本目的是“為己”而不是“為人”(《論語•憲問》)。《論語》中孔子與弟子論“學”,通常都是指待人接物和性格修養。儒家經典《大學》一書,就是教人如何成為“大人”。所謂“大學”,指使人成為一個與天地並立的、“大寫的人”的學問。易言之,“大學”就是使你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崇高的道德情操、理想的人格境界和輝煌的事業成就的人。這不正是我們多數人所夢寐以求的嗎?這種學問今天已經過時了嗎?
    那麼如何來學習《大學》呢?孟子認為關鍵在於一個“養”字(《孟子•滕文公》)。所謂“養”,既可指日積月累的培養,也可指讓生命在修身中獲得滋養。你修身不是為了別人或社會需要,而是為你干涸的心田施加營養,讓它獲得充分的滋潤而健康成長。今天,我們面對知識分子的中年早逝、職業精英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廣泛的社會心理疾病,不能不認識到修身和養性的重要性,同時也更應該認識到,古人博大精深的修養學問並未過時。當我們每天拖著疲憊的軀殼去上班,帶著深刻的焦慮下班,感情、婚姻、家庭、事業、人際關繫方面的種種問題,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哀嘆為什麼活得這麼累時,也許該問一問:為什麼我們的教育體制沒有教會我們一門生活的藝術,讓我們從小學習如何面對人生的各種問題,把握正確的生活方向,創造精神的幸福和快樂?古人在過去幾千年漫長歲月裡所摸索和積累的偉大智慧,我們憑什麼輕而易舉地拋棄?
    宋代以來的理學家們認為,真正的道德進步不是去服從教條的規範,而是去挖掘合乎自己天性的東西。他們將“道德”的“德”解釋為人性中固有的虛靈不昧的內在品質,認為學習和修養隻是認識人性中固有的優良品質,成全我們的天性。隻有這樣,纔能“有德”,而“有德”即“有得”。古人雲:“德者,得也。”“得”,是心得,指心靈的收益和滋養。可見他們並沒有把“德”理解為抽像的道德規範。古希臘文中也有一個“美德”(aretee)的單詞,可指靈魂中高貴的部分。希臘哲學家強調美德是合乎人的天性的,可見其含義與古漢語中的“德”相近。但是希臘哲學家們主要從思辨的角度來理解美德是什麼,關心美德是什麼,而儒家關注美德如何實現。


    “信”與“修”


    現在,很多人都在講中國人失去了信仰。那麼,怎樣來找回信仰呢?於是,有人開始去找。但是找了半天,就是找不到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信仰。其實這種對信仰的理解,有極大的誤區。因為他們對“信仰”一詞含義的理解,主要來自於西方,即把信仰當作一個外在的目標,認為信仰者的主要工作是選定好目標,然後將自己的整個生命交給它,為之生、為之死。不過,西方人是強調信仰與知識不能相互代替的,由於我們並不接受基督教信仰,又把科學當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於是我們在把信仰理解為外在目標後,又一再強調信仰需要建立在“科學”之上,需要以合乎科學的論證為前提。這樣一來,當我們思考該不該“信”某種學說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用科學的手段來論證它。其實,這是對信仰的錯誤理解。把信仰當作現成擺在面前的一個理想目標,然後用邏輯或科學的方式來論證某種信仰值不值得接受,這種做法本身就注定了一個人可能永遠進不了信仰的世界,他可能終發現:沒有任何一種信仰是自己可以接受的。這是因為,信仰本質上是一個踐履和體驗的問題,而不是邏輯和科學的問題。
    中國古代的信仰思想與西方的信仰概念大不相同。儒家從不告訴我們該信仰什麼。儒家認為,信仰的問題,主要是一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人的問題。如果一個人通過修身和踐履,體驗到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本,這樣的人,就是有信仰的人。“有信仰”,在這裡不是指信仰“某某東西”,而是指對自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以及如何在具體處境和行為中實現它們,有堅定不移的信念。靜坐也罷,待人接物也罷,都涉及人生信仰的培育。因此,在儒學看來,關鍵不是你“信不信”,而是你“修不修”—修身、修煉、修己、自修……通過修身,你不僅能找到為人處世的恰當方法,而且收獲了更大的精神幸福,理解了什麼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隻有這樣人纔能獲得堅定的人生信仰。從這個角度說,信仰需要通過艱苦的修身過程來建立。信仰並無的有或無,多數人都處在從無到有的中間地帶。
    從儒學的角度看,我們會發現,要解決當代中國的信仰問題,關鍵不在於去告訴人們該信仰什麼,而應該將主要努力放在如何修身養性之上,讓人們在這一過程中找到人生的意義和精神的家園。這樣,信仰失落的問題自然會解決。


    儒學復興從修身做起


    近年來陸續聽到各種有關國學復興的呼聲,從海外到中國,從港臺到內地。有的人寫成了幾十萬甚至數百萬字的洋洋大著,繫統論證儒學為何能與當代社會相結合。近年來,國內更是出現了不少復興儒學的宏偉方案,包括所謂的儒家國教化方案。這些書、這些方案,有很多都講得鞭闢入裡,但我總感到還有些不足,時常心中茫然。一種以修身和踐履為主的文化傳統,難道可以靠建構體繫的知識化努力來復興嗎?在這個儒學凋零、人們對它的理解剛開始蘇醒的年代,儒學的希望怎能寄托於不切實際的“上行路線”或空想式的儒教方案呢?有些旨在復興儒學的理論努力,總讓人感到好大喜功,不得要領,甚至誤入歧途。我深信,在今天這樣一個傳統衰落,又急需傳統的時代,與其創立一套把儒學與現代性相結合的理論體繫,不如將其中的精華展示給人們看;與其花大量精力從事理論論證,還不如用個人的親身實踐向人們展示傳統智慧在當代生活中無與倫比的力量。傳統的生命力在於解答現代人生活中的大量問題,一個真正相信傳統生命力的人應該告訴他人自己的親身體會。如果說,儒學或國學在今天需要創造性的轉化或理論重構,也應當且隻有在這一過程中纔能實現。
    本書是筆者在多年教學和讀書心得的基礎上,對中國數千年來綿延不絕的儒家修身傳統的一種個人化解讀。本書所講的九個範疇,多半取自於先秦儒學特別是宋明理學。多年閱讀宋明諸子文章的經驗使我感到,古人的語言、世界觀與今人差別太大,很多表述對多數今人來說缺乏感召力。因此,我認為心性儒學如果不能用現代語言來重新表述,恐難真正在今天發揚光大。學術界多年來在心性儒學研究上多有進展,但是理論研究與學統的承續還不是一回事。畢竟儒家傳統,特別是其中的修身傳統,主要是一個建立在個人踐履基礎上的精神傳統。隻有知識化的理論研究,而無繫統、完整、有章法的修身實踐,是不可能把宋明理學傳統傳承乃至發揚光大的。遺憾的是,如今談論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多半停留在知識化的理論探討上。古人那種代代相傳的,以踐履、養心等為主的學統早已不復存在。這難道不是現今儒學復興或弘揚國學中的一個致命問題嗎?因此,本書一方面希望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古代修身傳統;另一方面也希望把古人的思想激活,轉化為現代人修身實踐的鮮活資源。我深信,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這個課題,不單純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本書主要從對於現代人來說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方式出發來探討修身問題,期望能對儒家傳統的現代開新貢獻綿薄之力。
    本書除了引用不少先秦儒家經典文字之外,還大量參考並引用了宋明理學、明清修身雜著等等。這些雜著包括《菜根譚》(〔明〕洪應明)、《呻吟語》(〔明〕呂坤)、《圍爐夜話》(〔明〕王永彬)、《格言聯璧》(〔清〕金纓編)、《明心寶鋻》(〔明〕範立本輯)等,其中有些書並非儒家著作,但因有助於說明本書觀點,故而也輯錄其中不少內容。書末附錄“曾國藩論修身”,並精選了一部分古人的格言,根據本書章節分類編排。讀者可在閑暇時間將書末“修身集錦”反復閱讀、朗誦乃至抄寫,記於心頭,或許是一件受益無窮的事情。本書講“守靜”部分,可以說是以我的清華學生的課程作業為基礎編寫出來的。近年來,我在清華課程中引入“靜坐”以後,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和大量的回應(這促使我在接下來的課程中繼續堅持“靜坐”這項內容),不少學生在課程專用的網上討論區和課程作業中紛紛談論自己的靜坐心得。其中有大量言論非常精彩,本書有些地方或直接或間接引用了學生的文字或段落。此外,本書還有其他個別地方受學生期末論文啟發。但是礙於這本小書的體例,不便於將援用學生的地方一一注明。希望學生能原諒采用他們文章的這種方式。
    在儒學和國學領域,我隻是個初學者;在修身方面,我更需要不斷修習。本書主要是一本與大家共享和共勉之作,希望得到讀者和學界朋友的批評與指正。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