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舍勒作品繫列(全七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世界哲學
    【市場價】
    3643-5280
    【優惠價】
    2277-3300
    【作者】 (德)舍勒 著,劉小楓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世界哲學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2350562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23505628
    叢書名:舍勒作品繫列

    作者:(德)舍勒著,劉小楓著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6月 


        
        
    "

    內容簡介
    舍勒(MaxScheler)出生在德國南部名城慕尼黑(1874年),其父信奉新教,其母信奉猶太教,舍勒卻自己獨立選擇了信奉天主教。在柏林大學、慕尼黑大學和耶拿大學修讀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和醫學時,舍勒先後師從當時的學界名流狄爾泰(W.Dilthey)、西美爾(G.Simmel)和歐肯(R.Eucken),並在歐肯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1895)和講師資格論文(1897)。1907年,舍勒在慕尼黑大學任編外哲學講師,參與慕尼黑現像學小組,成為史稱“現像學運動”的早期主要成員,參與主編《哲學與現像學年鋻》。自1911年起,舍勒論著迭出,名重學壇。次世界大戰期間,舍勒受任德國外交部出使日內瓦,戰後受聘為科隆大學哲學和社會學教授兼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組織知識社會學研究項目。舍勒個性熱情、纔思敏捷、思路開闊,講課頗富吸引力。1928年,舍勒受聘為法蘭克福大學哲學講座教授,未及上任,猝然病逝,年僅五十四歲。此時,舍勒已計劃到日本做客座教授,並接受了赴蘇聯、中國和美國講學的邀請。《舍勒全集》中生前未竟之作占三分之一,海德格爾惋惜舍勒的早逝不無理由。舍勒的第三任妻子終身以編輯《舍勒全集》為業,校勘、索引和注釋頗為周詳,使舍勒留下的雜亂手稿得以問世。舍勒(MaxScheler)出生在德國南部名城慕尼黑(1874年),其父信奉新教,其母信奉猶太教,舍勒卻自己獨立選擇了信奉天主教。在柏林大學、慕尼黑大學和耶拿大學修讀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和醫學時,舍勒先後師從當時的學界名流狄爾泰(W.Dilthey)、西美爾(G.Simmel)和歐肯(R.Eucken),並在歐肯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1895)和講師資格論文(1897)。1907年,舍勒在慕尼黑大學任編外哲學講師,參與慕尼黑現像學小組,成為史稱“現像學運動”的早期主要成員,參與主編《哲學與現像學年鋻》。自1911年起,舍勒論著迭出,名重學壇。次世界大戰期間,舍勒受任德國外交部出使日內瓦,戰後受聘為科隆大學哲學和社會學教授兼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組織知識社會學研究項目。舍勒個性熱情、纔思敏捷、思路開闊,講課頗富吸引力。1928年,舍勒受聘為法蘭克福大學哲學講座教授,未及上任,猝然病逝,年僅五十四歲。此時,舍勒已計劃到日本做客座教授,並接受了赴蘇聯、中國和美國講學的邀請。《舍勒全集》中生前未竟之作占三分之一,海德格爾惋惜舍勒的早逝不無理由。舍勒的第三任妻子終身以編輯《舍勒全集》為業,校勘、索引和注釋頗為周詳,使舍勒留下的雜亂手稿得以問世。

    舍勒學術博雜多方,被視為現代德語學界的傳奇人物。舍勒身逢社會理論和現像學哲學這兩大20世紀主流學術思潮初興之時,以其卓越的思想纔華將現像學哲學和社會理論的思想方式廣泛應用到傳統的哲學、倫理學、神學領域以及新興的政治學、心理學、教育學領域,甚至出人意料地將現像學哲學的“直觀”與社會理論的“視域”結合起來,憑其天賦的深邃哲思和敏銳洞察迭拓新題,建樹廣卻不流於淺泛。社會理論的創始人韋伯稱舍勒為“現像學家,直覺論者,浪漫的浪漫論者”,言下之意,舍勒的社會理論並不純粹。社會理論的另一位創始人特洛爾奇(E.Troeltsch)則認為,舍勒哲學盡管深刻之見與淺泛之見混雜,但“總體看極有意義”。同樣,在某些現像學家看來,舍勒的現像學直觀搞得並不純粹,偏離了胡塞爾的教旨。然而,同樣因偏離現像學原教旨而成就為蓋世大哲的海德格爾則說,舍勒哲學具有超強的力度。伽達默爾(HG.Gadamer)甚至感嘆舍勒有如一個“精神的揮霍者”,渾身都是學術纔華。事實上,正是憑靠將現像學哲學和社會理論的思想方式應用到傳統學術論域,舍勒學術纔產生了廣泛的輻射力——新教神學大師蒂利希(P.Tillich)稱贊舍勒著述具有的“偉大直覺力”,就來自現像學直觀與社會理論視域的結合。憑靠這種結合,舍勒思想成了天主教神學大師巴爾塔薩(H.U.vonBalthasar)所說的“世界觀的聚盆”。如果我們不是要成為現像學或社會理論的原教旨主義者,而是檢視這兩種理論構想的思想效力,那麼,舍勒學術至今仍是思想界尚未充分消化的20世紀具有重大意義的學術遺產。

    舍勒的學術思想歷程被史家分為三個階段。起初(1899—1911),舍勒關注的是倫理、邏輯與心理的關繫,這一問題意識明顯受當時在學界占支配地位的新康德主義派的支配。然而,當舍勒接觸到胡塞爾的現像學和韋伯、桑巴特、特洛爾奇的社會理論,便果斷拋棄新康德主義,徹底否定自己已有的研究思路。桑巴特、特洛爾奇曾為舍勒謀得教職做過努力。在隨後的短短八年時間中(1911—1919),借助胡塞爾的現像學直觀,舍勒在哲學、倫理學、社會學、神學乃至政治學諸論域縱橫捭闔,論著迭出,被稱為“現像學的施魔者”。關於舍勒思想發展第二階段的中止期,論者見解不一,另一種主要的見解分期為1911—1922年。本文依M.Frings的分期說。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在自己生命的後階段(1919—1928),舍勒致力於開拓自己的學術創構:在哲學領域提出了“哲學人類學”構想,力圖整合心理學、生理學等新興實驗學科的知識成果;在社會理論領域開闢了“知識社會學”方向,力圖化解歷史主義的巨大挑戰。舍勒思想的確堪稱現代思想的“聚盆”,其中聚集的思想品主要有:費希特、歐肯和俄國思想家索洛維耶夫(V.Solowjev)的唯心論道德哲學,洪堡的文化—政治哲學,尼采、柏格森、狄爾泰的生命哲學,胡塞爾的現像學,韋伯、桑巴特、特洛爾奇的歷史—社會理論。不過,舍勒仍然有自己的思想立足點,這就是經帕斯卡爾上溯到奧古斯丁的基督教心學傳統。可以想見,舍勒曾試圖據此整合現代西方思想的各條路徑——由於不幸盛年早逝,舍勒終沒有讓後人看到他為成熟的思想成果。盡管如此,德語學界認定,舍勒思想的力度堪與帕斯卡爾、克爾愷郭爾、尼采一類思想大家相提並論。

    早在20世紀20年代,舍勒著述就在德語學界產生了廣泛影響,哲學家海德格爾、哈特曼(N.Hartmann)、蓋倫(A.Gehlen)、普勒斯納(H.Plessner),社會理論家曼海姆(K.Mannheim)、舒茨(A.Schulz),天主教神學家D.vonHildebrand、斯太茵(E.Stein)、皮茨瓦拉(E.Przywara)、伍斯特(P.Wust)、弗裡斯(H.Fries),新教神學家朋霍費爾、蒂利希等各路學術思想家,都承認受到舍勒思想的影響或激發。舍勒對天主教神學的影響尤為顯著。大半個世紀以來,舍勒思想一直是西方學界的專著、論文和博士論文感興趣的研究主題,不同學術領域的學者從各種角度討論其思想的方方面面。在英、美、法、意、西班牙、波蘭、俄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學界,舍勒要著都有譯本,德國因此成立了“國際舍勒研究協會”。

    在朋友們的鼓勵下,舍勒遺孀瑪利亞(MariaScheler)在舍勒逝後不久即著手編輯《舍勒全集》(由海德格爾主持)。由於舍勒留下的未竟之作多為手稿,識讀和整理工作進展緩慢。1968年瑪利亞去世後,芝加哥大學舍勒研究所所長弗林斯(M.S.Frings)教授接手主編,後編成全集十五卷。舍勒思想既縱橫捭闔又不乏細膩的精闢之處,其首要關注乃現代性的心性氣質及其與社會制度的關繫。誰如果對這樣的時代大問題具有自覺的學術抱負,閱讀舍勒著述仍然是再好不過的思考訓練。舍勒著述論域寬廣,閱讀舍勒也有助於我們避免在學術專業分工日益制度化的時代成為一個學術技工。因此,與海德格爾著述一樣,舍勒著述迄今仍是青年學人學習如何思考哲學問題的範本。

    文選分七個專題選輯舍勒論著,各專題分卷單行,旨在突顯舍勒學述的多維重點。舍勒文風既艱深又恣肆,精細、縝密的現像學分析,歷史社會學—人類學乃至心理學、生理學、自然科學的知識運用,與先知般的宗教激情摻和在一起,漢譯殊為艱難。文選的選編和翻譯成於15年前,這次重印作了若干校訂,謹此對各位譯者的辛勞再次深表謝意。
    作者簡介
    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價值倫理學、哲學人類學與知識社會學的奠基人,被視為現代德語學界傳奇人物。在哲學、社會理論、倫理學、神學、心理學、教育學、思想史等領域卓有建樹。海德格爾視其為“全部現代哲學重要的力量”。早年執教耶拿大學、慕尼黑大學,參與現像學運動。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學哲學和社會學教授、社會學研究所所長。1928年,執教法蘭克福大學不久,因中風猝然辭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質》、《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和實質價值倫理學》、《論人類的永恆性》、《價值的顛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今人編有《舍勒全集》,美國芝加哥大學設有舍勒研究所,德國成立了國際舍勒研究協會。
    目錄
    哲學與現像學:
    編者前言
    先驗與形式
    現像學與認識論
    一、現像學觀點
    二、現像學與心理學
    三、“現像學論爭”
    四、現像學哲學與認識論
    五、現像學與科學
    自我認識的偶像
    引 言
    一、假像的本質及其與錯覺的區別
    二、假像與內在感知
    三、把握和說明假像時的一般性錯覺哲學與現像學:

    編者前言

    先驗與形式

    現像學與認識論

    一、現像學觀點

    二、現像學與心理學

    三、“現像學論爭”

    四、現像學哲學與認識論

    五、現像學與科學

    自我認識的偶像

    引 言

    一、假像的本質及其與錯覺的區別

    二、假像與內在感知

    三、把握和說明假像時的一般性錯覺

    四、內在感知的假像的一般根源

    同情感與他者:

    編者前言

    同情現像的差異

    一、所謂同情倫理學

    二、同感現像中的差異

    論他者的我

    一、論題的意義與種屬

    二、“你”的明證

    三、對他者的感知

    歷史的心性形態中的宇宙同一感

    受苦的意義

    懊悔與重生

    德行的復蘇

    恭 順

    敬 畏

    道德意識中的怨恨與羞感:

    編者前言

    道德建構中的怨恨

    引 言

    一、論怨恨的社會學和現像學

    二、怨恨與道德的價值判斷

    三、基督教道德與怨恨

    四、怨恨與現代的仁愛

    五、現代道德中的怨恨及其價值位移

    論害羞與羞感

    引言:羞感之“所在”與人的生存方式

    一、身體羞感出現的先決條件

    二、害羞與相近的感覺

    三、羞感的基本形式:關於羞感起源的學說

    四、性羞感及其功能

    五、男人和女人身上的心靈羞澀和身體羞感

    關於羞感的殘篇

    愛的秩序:

    編者前言

    死與永生

    位格永生信仰的跌落

    死的本質和認識論

    永 生

    位格延續的哲學信仰之類型

    附錄:死與永生

    愛的秩序

    一、周遭,命運,“個體使命”和愛的秩序

    二、愛的秩序之形式

    三、愛的種類及其實現的要求

    愛與認識

    域與上帝理念的實在設定

    上帝理念之實在設定的可能性和自我傳達的理念

    域、“形而上學癖”、者之形而上學,以及對上帝之自行傳達的信仰

    上帝之自行傳達的形式

    附錄:域與上帝理念之實在設定

    世界觀與政治領袖:

    編者前言

    文化社會學導論

    世界觀理論、社會學和世界觀的確立

    楷模與領袖

    引 言

    一、楷模與領袖問題綜述

    二、人類群體構成中的位格精神

    三、聖 者

    四、天 纔

    五、英 雄

    六、文明之“領導精神”

    七、“享受藝術家”

    論知識的實證論的歷史哲學

    哲學的世界觀

    論哲學的本質及哲學認識的道德條件

    一、哲學的自律

    二、哲學的精神舉止(或哲人的理念)

    三、道德湧動的分析

    四、哲學的對像和哲學的認識立場

    資本主義的未來:

    編者前言

    所謂社會保險金神經癥的心理學和針對不幸的

    合法鬥爭

    資產者

    資產者與宗教力量

    資本主義的未來

    先知社會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

    論三種可能的社會原理

    引 言

    講座的計劃安排

    部分 所謂的個體原則

    第二部分 普遍主義(社會主義、組織主義、集體主義等)

    第三部分 我們的看法

    基督教的愛理念與當今世界

    一、愛的律令與博愛主義

    二、基督教的集體理念

    三、基督教的集體理念與當今時代的關繫

    附 錄

    舍勒生平和主要論著年表

    舍勒著作目錄全編

    哲學人類學:

    編者前言

    一種生命哲學的嘗試

    論人的理念

    一、人的統一體

    二、自然人

    三、人與性別

    女性運動的意義

    論悲劇性現像

    一、悲劇性與價值

    二、悲劇性與悲哀性

    三、悲劇結

    四、價值毀滅的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

    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引言:“人”的觀念的問題

    二、“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

    三、觀念化的本質認識作為精神的基本行為

    四、關於人的“消極的”和“古典的”理論

    五、論人的形而上學:“形而上學”與“宗教”

    知識形式與教育

    “諧調時代”中的人


    在線試讀
    舍勒思想的確立,首見於受胡塞爾現像學激發而作的《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實質的價值倫理學》(DerFormalismusinderEthikunddiematerialeWertethik;倪梁康中譯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這部大部頭著作於1913年問世,史稱與胡塞爾的《邏輯研究》和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鼎足而立的現像學經典論著之一,實際構成了現像學哲學從《邏輯研究》到《存在與時間》的演化軌跡。與胡塞爾的《邏輯研究》探究現像學哲學原理不同,舍勒的現像學注重的是憑靠施展現像學方法解決時代面臨的思想問題,試圖通過重構基督教的“身位論”來回應現代自由主義倫理的挑戰——該書附題即“倫理身位論基礎新探”(NeuerVersuchderGrundlegungeinesethischenPersonalismus)。在舍勒的現像學思想中,“身位”(Person,又譯“位格”、“人格”)相當於後來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所分析的“此在”概念,或者說,海德格爾的“此在”現像學是對舍勒的身位現像學思路作出的反應。《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實質的價值倫理學》這個書名表明,舍勒力圖徹底清算並了結康德倫理學及其後學新康德主義的思考方向(該書的另一附題即為“特別涉及康德倫理學”)——海德格爾的《形而上學導論》瞄準的思想之敵同樣是康德。然而,《形而上學導論》是海德格爾現像學轉向的標志:海德格爾的現像學直觀的目光轉向了思想史的精神現像,把康德哲學誤入歧途的根子溯源到柏拉圖身上。反過來講,就批判康德倫理學的哲學原理本身而言,舍勒的現像學批判已經足夠徹底,海德格爾沒有更多的話要說。
    舍勒一生的思想基本上是在《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實質的價值倫理學》這部大著基礎上的旁衍發皇。然而,舍勒的這部開山之作的理論意義要寬泛得多,它不僅是一部現像學哲學論著,亦是一部社會思想論著,試圖提出共契主義與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一爭高下。初看起來,舍勒提出所謂“實事現像學”(Sachphnomenologie),以“情性”(Gemüt)為基本審視現像,不過是對胡塞爾現像學方法的一次具體運用:即對康德的形式主義倫理學施行斷頭術,重新確立“情性”在倫理學中的本體論和認識論地位。其實,舍勒的哲學意圖涉及現代人心秩序和社會秩序的正當性基礎的現代轉變。如所周知,康德的形式理性哲學及其倫理學撇開感性的價值偏好,試圖為自由主義的人心秩序立法,與形式(程序)正義的法律秩序論相呼應。舍勒敏銳地看到,缺乏實質的價值秩序,人類生活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正義的人心秩序和社會秩序——形式正義取代實質正義,恰恰是現代性的一大痼疾。舍勒思想的確立,首見於受胡塞爾現像學激發而作的《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實質的價值倫理學》(DerFormalismusinderEthikunddiematerialeWertethik;倪梁康中譯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這部大部頭著作於1913年問世,史稱與胡塞爾的《邏輯研究》和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鼎足而立的現像學經典論著之一,實際構成了現像學哲學從《邏輯研究》到《存在與時間》的演化軌跡。與胡塞爾的《邏輯研究》探究現像學哲學原理不同,舍勒的現像學注重的是憑靠施展現像學方法解決時代面臨的思想問題,試圖通過重構基督教的“身位論”來回應現代自由主義倫理的挑戰——該書附題即“倫理身位論基礎新探”(NeuerVersuchderGrundlegungeinesethischenPersonalismus)。在舍勒的現像學思想中,“身位”(Person,又譯“位格”、“人格”)相當於後來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所分析的“此在”概念,或者說,海德格爾的“此在”現像學是對舍勒的身位現像學思路作出的反應。《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實質的價值倫理學》這個書名表明,舍勒力圖徹底清算並了結康德倫理學及其後學新康德主義的思考方向(該書的另一附題即為“特別涉及康德倫理學”)——海德格爾的《形而上學導論》瞄準的思想之敵同樣是康德。然而,《形而上學導論》是海德格爾現像學轉向的標志:海德格爾的現像學直觀的目光轉向了思想史的精神現像,把康德哲學誤入歧途的根子溯源到柏拉圖身上。反過來講,就批判康德倫理學的哲學原理本身而言,舍勒的現像學批判已經足夠徹底,海德格爾沒有更多的話要說。

    舍勒一生的思想基本上是在《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實質的價值倫理學》這部大著基礎上的旁衍發皇。然而,舍勒的這部開山之作的理論意義要寬泛得多,它不僅是一部現像學哲學論著,亦是一部社會思想論著,試圖提出共契主義與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一爭高下。初看起來,舍勒提出所謂“實事現像學”(Sachphnomenologie),以“情性”(Gemüt)為基本審視現像,不過是對胡塞爾現像學方法的一次具體運用:即對康德的形式主義倫理學施行斷頭術,重新確立“情性”在倫理學中的本體論和認識論地位。其實,舍勒的哲學意圖涉及現代人心秩序和社會秩序的正當性基礎的現代轉變。如所周知,康德的形式理性哲學及其倫理學撇開感性的價值偏好,試圖為自由主義的人心秩序立法,與形式(程序)正義的法律秩序論相呼應。舍勒敏銳地看到,缺乏實質的價值秩序,人類生活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正義的人心秩序和社會秩序——形式正義取代實質正義,恰恰是現代性的一大痼疾。

    在舍勒看來,確立具有實質價值的人心秩序和社會秩序的正當性基礎隻能來自某種精神的共同體,即感性的價值偏好的理性秩序。從而,舍勒從“情性”現像學提出的實質價值倫理學具有重大的現實針對性,盡管其理論表述十分抽像,或者說十分現像學專業化。用舍勒的說法,情性在實際在性上是衝動性的,以身體為在體狀態上的如是在性(Sosein)。如果從哲學上把情性視為非理性的東西切除掉,無異於切除了人之為人的如是在性本身——康德哲學就是這種對人的在體狀態施行切除術的哲學。在舍勒看來,康德哲學的根本盲點在於,它沒有看到,人的在體情性看似非理性,其實自有其理性秩序——“心有其理”是舍勒十分喜歡且一再引用的帕斯卡爾的名言。在“情性”現像中,舍勒提出,應該區分兩大類(細分為四類)法則各異的情感:即身體情感和精神情感。在精神情感現像中,精神與衝動處於同一個現像位置,在此位置上,純粹個體化的精神與在體狀態上無個體差異的肉體的結構關繫極為復雜。尤其重要的是,身體情感和精神情感具有在體上的差異,所謂“血氣心知,有自具之能”(戴震語)——用現像學術語來表達,精神情感是所謂的“意向性情感”,舍勒的“情性”現像學就基於對這種“意向性情感”的現像學直觀。

    康德的形式倫理學對倫理意識結構的現代轉變產生過決定性影響,對康德的形式主義倫理學的批判,是檢審倫理意識的現代性問題的必要步驟。因此,舍勒的情感倫理學對康德的形式倫理學的批判,具有重大的思想史意義。情感是個體生活及其倫理行為的基本質料,理解舍勒的“情感先天論”是理解其思想立場的基礎。

    通過對康德形式倫理學的現像學批判,舍勒確立了自己的思想立場,其基本論點成為他綜合現像學哲學和歷史社會學審視現代倫理意識及其與社會制度的關繫的哲學基礎。近代以來,自然科學觀宣稱自己對人的精神生活法則的認識比哲學認識更為優越性——《現像學與認識論》(1916)一文對這種迄今仍然有影響力的觀點施展了現像學式的批判。自然科學觀在世界觀和認識論上的擴張,是現代性的重大事件,胡塞爾現像學是對這一事件作出的哲學反應。該文雖顯出舍勒與胡塞爾的師承關繫,憑靠現像學方法抵制近代以來自然科學的世界觀和認識論擴張,但舍勒對現像學的基本理解已不同於胡塞爾,其現像學是實事的現像學,走向生活世界、尤其是生活倫理的現像學。

    《自我認識的偶像》(1913)一文充分顯出舍勒現像學的獨立關注方向:剖析人的內在感知和體驗法則,批判近代哲學基於自然科學知識原則提出的人的自我認識論,打破近代哲學營構的封閉性的人與世界關繫論。在當今的社會理論和文化研究中,自我認識問題已成為探討現代性的重要關節點。舍勒的這篇論文堪稱從現像學哲學角度探討現代性與自我認識問題的經典文獻,與時下不少相同主題的論文稍作比較,就不難見出其思想深度——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F.R.Dallmayr頗有盛譽的《主體性的黃昏:論後工業時代的政治理論》一書討論現像學的社會政治理論,但對舍勒的思想幾乎沒有涉及,該著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實質的價值倫理學》從批判康德的形式理性論入手,進而論析情性的合理性秩序,再延伸及個體身位和群體身位論的現像學論證,後落腳於共契主義的社會理論,成功地實現了現像學哲學與社會理論的結合。從海德格爾的“親在”(Dasein)現像學轉向以及胡塞爾晚年轉向所謂“生活世界”的現像學轉向來看,舍勒現像學在現像學史上的意義,迄今尚未得到恰當的認識和評價。對於推進現像學哲學思想而言,舍勒實有廣泛建樹。

    現像學伊出,歐洲思想為之大變。但若隻有對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研究,沒有對舍勒現像學思想的研究,現像學的哲學穿透力和精神意向以及在現代思想史中的意義究竟何在,恐怕也還不易搞清。

    劉小楓

    1998年5月於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2013年8月重訂於

    中國人民大學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