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孟子與滕文公、告子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市場價】
    120-172
    【優惠價】
    75-108
    【作者】 南懷瑾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儒家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7910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6079105
    作者:南懷瑾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4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在生命*後歲月整理的有關《孟子》一書《滕文公》和《告子》兩篇的演講記錄,首次出版。 南先生通過孟子傳達的大丈夫當養“浩然之氣”、行己有恥、立身有義的主張,做人的進退之道,至本書已神完無缺。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兩部分:《孟子與滕文公》、《孟子與告子》。在這本書裡,南先生對於中國歷史上對人性善惡的辯論做了令人信服的裁斷;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中人應有的立身、處世精神,結合歷史上正反兩面的實例,進行闡發。讀來意味深長,令人警醒怵惕。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出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目錄

    孟子與滕文公
    前言○少年的煩惱——滕文公○孟子的機鋒棒喝○明王以孝治天下
    孟子與告子
    上篇
    告子的人性論○水流的問題○此白非彼白○人性的先天和後天○什麼是社會責任○雲門祖師的三句話○乏味的辯論○定與敬○各派的人性論○人的四種心理○孟子性善說的疑點○年景好壞子弟不同○性質與本性○喫美食聽美樂看美人○“息”的修煉○正子時的平旦○如何纔有成就○息與平旦之氣○聖人為何愛下棋○魚與熊掌舍生取義○欲望比生命重要嗎○財富飲食禮義○學問與知識不同○養心與修身○大人與小人的區別○天爵人爵○人貴自立
    下篇
    聖人的笨學生○想當聖人的笨人○親情之間○“墨道”的俠義精神○墨子與幫派○利益仁義○行客拜坐客○兩個高人過招○誰是關鍵人物○讀書人的品格○作人的進退之道○孔子的秘密○母教的影響○什麼是封建○五霸之罪人○秦檜逢君之惡○高宗的煩惱○師出無名○姜太公的故事○慎子逢君之惡○助桀為虐的人○了不起起不了○禹王的神話○徒善亦足以為政○打丫鬟罵小姐○君子的進退○三種不同的人○動心忍性○察言觀色多難與邦○孟子的教育方法

    媒體評論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在生命*後歲月整理的有關《孟子》一書《滕文公》和《告子》兩篇的演講記錄,首次出版。 南先生通過孟子傳達的大丈夫當養“浩然之氣”、行己有恥、立身有義的主張,做人的進退之道,已是神完無缺。

    在線試讀
    前言
    我們關於孟子的研究,上次把《公孫丑》這一篇,大概講完了,現在開始《滕文公》這一篇。
    我在前面已經講過,孟子這一生,想推行中國上古儒家所標榜的王道精神,他離開家鄉,先後與梁惠王、齊宣王、齊愍王見過、談過,但話不投機,文不對題。那時的孟子,可以說是很寂寞的,就準備回故鄉講學了。
    孟子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戰國的初期。所謂戰國,是指那時的全中國,由周朝分封諸侯建國開始,到了東周的時候,諸侯互相吞並,都是以武力逞強、稱霸。到孟子的階段,差不多形成了七個強國,北面是齊國、燕國,南面是楚國,西北有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另外的魯國是文化古國,還算得上大國,但孟子的家鄉鄒國和滕文公的滕國,都是魯國邊上的小國,太小了,所謂的戰國,就是這麼一個局面。
    這個時候的中國文化,有所謂“諸子百家”,都是為了救世救人,各家有各家的思想,我們現在通常講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就是這個階段。換句話說,這是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混亂,同時也是思想非常開明的階段。當時各國,每個都想自己富國強兵、稱霸諸侯,對於王道的道德政治、王道精神,幾乎沒有人肯聽。其實大家都知道,但都做不到,認為不可能富國。所以講,孔子生在春秋,孟子生在戰國,是兩個時代,但都經歷過亂像中的生活,三四百年都是這樣。所以他們的學說,他們的教化,能夠成為後人的萬世師表,但在當時是很不容易,很困難的。
    為了了解這些,我們來讀《滕文公》。《孟子》一共分七篇,《滕文公》上下兩章是其中的一篇。
    剛纔講到,滕國是個小國,在鄒、魯之間。孔子的家鄉是魯國,孟子的家鄉是鄒國,兩國背後是齊國。《孟子》這裡記錄的滕國,方圓不過百裡,等於我們現在的一個縣那麼大。隻有縣那麼大,為什麼稱為“國”呢?這就是現代人讀書需要知道的,在講孔子、孟子的書時,我已說過很多次了。當時講的國家,不是現在幾千年後,我們所說“國”的觀念。在春秋、戰國,或者說,從周朝以來七八百年,乃至過去所講的“國”,另外有一個名字叫做“邦”,後來喜歡通稱為“國”。其實,邦與國,是地方政治單位的名稱。現代人讀古書,如果把孟子到齊國、滕國,看成是到歐洲的法國、德國去,或者把諸侯的國,看成是中國、美國、印度這樣一個國家,那觀念就完全錯了。

    前言
    我們關於孟子的研究,上次把《公孫丑》這一篇,大概講完了,現在開始《滕文公》這一篇。
    我在前面已經講過,孟子這一生,想推行中國上古儒家所標榜的王道精神,他離開家鄉,先後與梁惠王、齊宣王、齊愍王見過、談過,但話不投機,文不對題。那時的孟子,可以說是很寂寞的,就準備回故鄉講學了。
    孟子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戰國的初期。所謂戰國,是指那時的全中國,由周朝分封諸侯建國開始,到了東周的時候,諸侯互相吞並,都是以武力逞強、稱霸。到孟子的階段,差不多形成了七個強國,北面是齊國、燕國,南面是楚國,西北有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另外的魯國是文化古國,還算得上大國,但孟子的家鄉鄒國和滕文公的滕國,都是魯國邊上的小國,太小了,所謂的戰國,就是這麼一個局面。
    這個時候的中國文化,有所謂“諸子百家”,都是為了救世救人,各家有各家的思想,我們現在通常講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就是這個階段。換句話說,這是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混亂,同時也是思想非常開明的階段。當時各國,每個都想自己富國強兵、稱霸諸侯,對於王道的道德政治、王道精神,幾乎沒有人肯聽。其實大家都知道,但都做不到,認為不可能富國。所以講,孔子生在春秋,孟子生在戰國,是兩個時代,但都經歷過亂像中的生活,三四百年都是這樣。所以他們的學說,他們的教化,能夠成為後人的萬世師表,但在當時是很不容易,很困難的。
    為了了解這些,我們來讀《滕文公》。《孟子》一共分七篇,《滕文公》上下兩章是其中的一篇。
    剛纔講到,滕國是個小國,在鄒、魯之間。孔子的家鄉是魯國,孟子的家鄉是鄒國,兩國背後是齊國。《孟子》這裡記錄的滕國,方圓不過百裡,等於我們現在的一個縣那麼大。隻有縣那麼大,為什麼稱為“國”呢?這就是現代人讀書需要知道的,在講孔子、孟子的書時,我已說過很多次了。當時講的國家,不是現在幾千年後,我們所說“國”的觀念。在春秋、戰國,或者說,從周朝以來七八百年,乃至過去所講的“國”,另外有一個名字叫做“邦”,後來喜歡通稱為“國”。其實,邦與國,是地方政治單位的名稱。現代人讀古書,如果把孟子到齊國、滕國,看成是到歐洲的法國、德國去,或者把諸侯的國,看成是中國、美國、印度這樣一個國家,那觀念就完全錯了。
    滕國的滕文公,為什麼稱為“公”呢?隻有大概了解周朝分封的體制,你纔懂得滕國和滕文公是什麼關繫。譬如現在一般人讀古書,中國歷史根本不懂,不管他是一個什麼學問,自己本國的古書、歷史,根本沒有好好讀過。一提封建,都曉得周朝是封建制度。我聽了好笑,你懂什麼叫“封建”?換句話說,你們亂講“封建”,我開玩笑說你們是“瘋見”,根本不懂。
    那麼,周代是怎麼一個封建呢?從這一篇《滕文公》,倒退回去七八百年以前,周武王率領八百諸侯,等於帶著八百個國家,討伐商朝後的暴君紂王(商紂),推翻了他的政權,建立了周朝。周朝的建國,走上一個新的時代,叫“分封建國”,把整個中國,分成很多個小國,差不多有一千個國家,現在資料太少、太散了,不夠研究。
    那麼,當時的分封機制是什麼呢?就是把華夏民族(華夏是個代號,就如現在講的中華民族)各個宗族聯合起來,統一建立一個中央政府,叫做“周”,把統治全國的領袖叫做“天子”。天子這個名稱不詳細解釋了,簡單講,從中國古代宗教性的說法,代表替天行道。
    周朝建立中央政府以外,也把全國其他的各個宗法社會團結在一起,這個叫“家”。譬如,在山西某個地方都是姓李的,或者在河南某個地方都是姓王的;李家有李家的傳統宗法,王家有王家的傳統宗法,陳家有陳家的……中國的姓很多,每一個祖先傳下來,聚族而居,形成宗法社會。所以,古代宗法社會的治理,叫做“齊家”。周朝把每一個大大小小的宗法社會,根據領導(政權)的力量,以及土地、人民的數量這三個條件,分封成一個國家,這就叫諸侯。
    我們要知道,周朝的分封是蠻平等的。至於“不是同姓不封王”,這是秦漢以後家天下的制度。譬如,漢朝劉邦當了皇帝,封王的必須是劉家的子孫,別家不行。周朝不是這樣,周朝是尊重每個宗法社會,你有土地、人民、領導的能力(政權),就算一個國家,封為一個諸侯。周朝把幾千年來,軒轅皇帝以後,堯、舜、禹這些帝王的後代,乃至各個宗法社會的後代找出來,看他們在哪裡,還有多少人。還有萬把人的,好,也算一個國家。這也就是春秋時孔子說的“興滅國,繼絕世”,把過去斷了、滅了的,都找出來封。譬如,魯國是周公的後代,齊國是姜太公的後代。因為姜太公功勞,所以土地面積上齊國比魯國大。當時山東、膠東這一帶,都屬於齊國,魯國是在濟南這一帶;其他像宋,是殷朝的後代;楚是南方的國家,很大,長江以南都是楚,當時文化還沒開發。照這樣看來,周天子並不是隻封給自家的後代,周文王姓“姬”,後來的“周”姓,也是他的後代。我們現在講滕文公,滕國在魯國的南面,更小哦!是封給周文王第十四個兒子叔繡的,滕文公就是姬叔繡的後代。至於周朝建立諸侯,具體是多少個,究竟是一千多,還是八百,現在很難考據確定。
    這樣分封很多諸侯國,但是精神的領袖隻有一個,就是中央政府,周朝周天子。諸侯國的交通、文字、文化等等,並沒有像後世那麼完全統一哦!是各自管理,但是也相通的。換一句話說,周朝的分封建國,不是什麼西方由奴隸社會這樣過來的封建。拿現在西方文化的觀念講,它是一個“聯邦組織”,各個諸侯聯合,尊奉中央周天子,這就是周朝分封諸侯大概的形態。可以說,周朝分封是很平等的,所以,孔孟之道推崇堯、舜、禹的公天下是,其次呢,周朝是比較民主、公平的聯邦政治。
    這個問題就是中國文化的精神。《書經》(《尚書》)是中國公家的歷史文告,是初累積的資料所留下來的。裡面記錄了帝堯時代建國開始的文告,篇叫《堯典》,裡頭有兩句話:“平章百姓”、“協和萬邦”。你看,中國過去那麼多個國家,“平章”意指百姓都平等,“協和萬邦”是大家都和諧相處地活在這個天地之間,這是非常民主的。周朝分封諸侯,八百也好,一千也好,它開始的這個封建政治體制(政體),的確做到了“平章百姓”、“協和萬邦”的精神。不是像大家誤解的,以為封建是亂七八糟、專用奴隸,這根本是自己書都沒有讀通,自己的文化都沒有搞清楚。
    那麼,平章百姓很和諧,可是分封諸侯有沒有個制度呢?有。周以前,堯、舜、禹三代是禪讓的公天下,那三代是稱“帝”。所以,周朝這八百年來,周天子都稱“王”,不稱“帝”。周天子這個王的下面,做諸侯領袖的都有爵位,周朝大概的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當時諸侯稱“公”的比較多,像齊桓公、晉文公等等。滕文公的祖先,是文王的兒子,也稱“公”,爵位蠻高的。爵位,可以講是代表宗法社會一個級別的觀念,爵位很高,但分封的土地並不太大,因為這是兩回事。
    這些諸侯國,各國有各國的政治體制,但也大同小異。譬如說滕國這裡,相當於現在一個縣那麼大,當時,幫助諸侯輔政,在中央政府做官的,都叫做大夫,分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三等。所有的公務員叫做士卒。有的士卒是文武兼備的;有時候是分開的,士專管文,卒專管武。政府辦的學校教育,周代叫庠,商代叫序,夏代叫校,是教這些公務員(士卒)的,並不是現代辦學的觀念。
    這些諸侯的後代呢,王公的孩子,有地位的,叫做“公子”,像我們現在對高干子弟也稱“公子”。對那些分封過諸侯的,稱為“世家”,世家公子就是這麼來的。不像我們現代,叫人世家公子,好像笑人家高干子弟,弔兒郎當、沒有出息似的,不是一個意思。
    這裡我們又岔過來講一句,宋朝天下大亂,《水滸傳》裡梁山泊一百零八個好漢煽動造反,有一首白話詩,講關於世家公子的:“烈日炎炎似火燒”,那麼熱的天;“野田禾稻半枯焦”,農村裡頭好久沒有下雨,田地裡種的稻子、麥子,一半給太陽曬死了;“農夫心內如湯煮”,農民痛苦,心裡頭的煎熬,像烈火煮湯一樣;“公子王孫把扇搖”,而那些公子王孫們,隻會搖扇涼快呢。我們引用這首詩,不是講《水滸傳》,是講公子王孫,公子的子弟們就稱“王孫”。講這一段,使你們知道,稱為世家、公子、王孫,是怎麼個來源,這是幾千年文化禮貌上的稱謂。
    還有一個問題大家都想知道,周朝的經濟制度有所謂的“井田制度”,什麼叫“井田制度”?這是個大問題。周朝是農業立國,由天子、地方諸侯,到全體人民的生活,都是以農業經濟為基礎。在這樣情況下,就創立了“井田制度”。周朝所有的土地農田都是公有的,不是哪個人私有的。我們看到井田,千萬不要以為是一百畝或幾十畝農田,在中央打個井。不要搞錯了,井田是個單位代號,是以井為單位,全體人民合作共耕、共有的分配制度。如果拿後世來講,周朝的井田制度,是農業合作社的公有制度。為什麼叫井?它把田地劃成縱橫阡陌,像個“井”字一樣,還可以水利灌溉。舉個例子說,假定百畝田地給多少人分耕,其中百分之多少的收成,抽出來作為給天子、諸侯,或者給為人民辦事的公家的費用;其餘的給農民分配。至於具體如何分配,後世數據不多,很難考據確定。
    那麼,這幾段零零碎碎的話提出來,是你們研究《滕文公》這篇首先必須了解的,然後你們讀書、研究起來就方便了。
    根據《孟子》本書的著述,篇《梁惠王》,分上下兩章。第二篇《公孫丑》,也分上下兩章。在這四章書中,大部分屬於孟子自傳式的記載。那時孟子正遊於齊、梁(魏)之間,想以中國傳統文化王道思想的學術,說動當時強國諸侯,如齊宣王、梁惠王,希望他們能夠撥亂世而返於正道,推行真正的王道仁政,以救斯民斯世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是孟子的目的。
    不過,孟子和生在春秋末期的孔子,路線稍有不同,雖然他是服膺孔子的傳承,但因時移世易,不得不適變以求其成為可行之道。在孔子的當時,還希望諸侯之間的強國霸主,能夠尊崇中央天子的周室以施行仁政,恢復周朝文化的王道精神和仁政制度。
    而到了戰國時期的孟子,所謂中央天子的周室,已經形存而實亡,等於虛有其表而已。所以是不是還要尊崇周室以行王道的問題,可以說已經不是當時世局的主要關鍵了。這個時候的重要問題,是如何推行王道仁政,如何救世救民。至於誰來推行,誰來主政,能夠真心做到的諸侯,他便功同湯武了。雖說孟子不會說出“即可取周室而代之”的話,但事實上,這是歷史時代的趨勢,的確需要開展新的面貌,重寫新的史頁了。
    可惜的是,孟子遊說不成,學說不能實行,他的心情也正像隋末的王通、五代的陳摶一樣。陳摶有詩說:
    十年蹤跡走紅塵 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綬縱榮爭及睡 朱門雖富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 悶聽笙歌聒醉人
    攜取舊書歸舊隱 野花啼鳥一般春
    陳摶由此而卷鋪蓋,收拾行李回家,死守善道,在性天風月中自尋其樂趣了。
    在中國文化先聖先賢的遺產中,一直認定《孟子》七篇是“經書”,這個觀念應該是對的吧!它的確是千古以來大經大法的經學。但為了使現代人,以至後代的人更容易接受這種大經大法的大道理,我們也不妨用輕松的比喻來說明,雖然稍有不敬之嫌,事實上也正為了尊敬經學而來推廣它。因此我們曾經再三說過,《孟子》以上的四章中有些內容,就好比是《浮生六記》中的“宦情記遊”一樣。
    從滕文公開始,纔是孟子的“學問記辯”。

    少年的煩惱——滕文公
    從本篇開始,研究的方式也需要變更,纔比較容易說明它的內容和道理。我們現在便采用了劇本式的對白來說明內文。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世子自楚反,復見孟子。你看這些內容,我們小的時候都要背的。那時候,老師告訴我們,把《孟子》《莊子》背熟,文章會寫得好。你看古文,我們中國文化的方塊字,把言語和文字脫開,幾千年的事就這樣記下來,使我們能了解幾千年前的歷史,沒有阻礙。這是中國文字的特別。
    “滕文公為世子”,這個時候,滕文公的父親滕定公還健在,所以滕文公還不是諸侯,還沒有接“公”之位。這一篇稱《滕文公》,是以他就位後的稱呼,父親死了,兒子就“公”位。我們說就位,不說登位,是因為天子稱登位,諸侯隻是就位。
    當時,滕文公是以世子的身份,派出去到楚國,到長江以南訪問。滕國在濟南隔壁,過了徐州,再過長江到南京這一帶,都是楚國的地帶了。“將之楚”,這個“將”,是準備的意思;“之”字,在古文裡是到的意思,準備要到楚國去。不是從海路走,是從內陸經過宋國的邊境,大概是安徽這一帶。孟子這時候正好在宋國,滕世子聽說孟子在這裡,機會難得,趕快去見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滕世子曉得孟子是個大儒,很恭敬,很誠懇,請孟子告訴他,中國傳統文化治國之道。他是世子,將來一定是諸侯,一定是國家的領導,以後應該讀什麼書?學些什麼?孟子沒跟他講別的,就告訴他,人性是善的,現在這個戰國的時代,搞得那麼壞、那麼亂,是文化教育的錯誤,政治習慣的錯誤。孟子告訴他,人性是本來善的,要做到上古道德的政治。而且,孟子還說,你是世子,將來父親過世,你即位成功,那時候,你一定要效法中國傳統,行堯舜之道,天下為公,不是家天下。堯舜禹三代,天下為公,是讓位的。孟子對他的開導,特別強調“性善”的道理。換言之,孟子對他強調“人性本善”的學說,和他對梁惠王、齊宣王所說,動輒稱揚湯武事業的用意不同。他對滕世子當時說的話,隨時在稱頌贊揚堯舜的大道,這點要特別注意。
    講到這裡,且讓我們穿插一個很微妙的感想。
    這節古文的寫作方法,當然是言簡意賅,但是包含的內容實在很多。在這節的簡潔文字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孟子對滕文公當時的教導,完全是處在長者教誨子弟的立場,以師道的誠摯,來教導一個後進有為的青年。所以看來非常親切,而且是富於啟發性的教授方式,絕不像前面四章對齊宣王、梁惠王的態度,是處在師道、臣道、友道之間的風格。這點也應當注意。而且由此可以了解,古人在行文、寫作之間的技巧和風範。
    至於我們要討論的,便是孟子啟發式的教授方法。由這短短的一小節,首先接觸到的,便是孟子學說思想中主張“性善”的問題。當然,這個大問題在後面《告子》篇中,有專題的討論,姑且不在這裡詳細申論。
    可是孟子在這裡,為什麼對當時還是世子的滕文公,當頭一棒,便來個“性善”的問題呢?這點,在本章本節的下文中,便有答案和啟示,暫且也擺在一邊再說。
    有趣也微妙的,便是滕世子從楚國回來的途中,再來看孟子。孟子一見面,劈頭一句便說:世子!你還在懷疑我上次告訴你的話嗎?孟子是怎樣看出來滕世子心中還存有疑問的?“誠於中者,形於外”,孟子一見他的態度神色,早已明白了他心中還是存疑不定的。
    但存疑不定的是什麼問題呢?當然是人性是否真是本善的問題。滕世子不但懷疑人類的天性是否本善,而且他更懷疑他自己的本性是否本善。何以見得呢?很簡單,由滕文公就位前的行徑記載就知道了。他年輕時,上受父兄遺蔭,下有群小擁護,青春時期是貪圖玩樂的,正如後面他自己所說的,“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真是一個標準世家公子哥兒。現在他父親滕定公把國家大事的重擔,漸漸加到他身上來了,他自己也感覺到嚴重性了。可是積習實在一時也改不過來,所以他也懷疑自己的稟性問題,是否真如孟子所說的“本善”呢?
    我們可以想像,他在這個時候,覺得良師難得,明師難遇,他正要反求諸己,同時向學問的大道上邁進。但是積習難改,心中的天理人欲之爭,實在很煩惱。所以他必須要回頭再來看孟子,再深入地請教這個問題。其實,這種所謂的人欲,也就是後天環境所養成習性之一種。所謂天理,也就是人人本自具有的一種先天的功能,自然的稟性。
    所以滕世子這個時候的問題,也便是古今中外,所有青少年心裡共有的煩惱。孟子的機鋒棒喝
    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謂齊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公明儀曰:‘文王我師也。周公豈欺我哉!’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裡也,猶可以為善國。《書》曰:‘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滕世子在宋國見過孟子後,去楚國了,等於出國訪問,待了多久?是半年啊,或者一年啊?不知道。出國訪問回來,問題就來了,這一段談話是兩人又見面了。孟子一看,滕世子出國訪問以後,他的顏色、表情、行為不大對啊。唉,看你這個樣子,大概出國走了一趟回來,看到外面都是富國強兵嘛,楚國也逞強得很,你對我所講人性本善,應由道德領導政治的話,好像有所懷疑。
    由這裡,我們看到一個面帶惶惑之色的英俊小伙子——滕世子,他懷疑,他彷徨,他求上進而又畏懼,自覺不堪勝任,但又不能安於現實,更不肯自甘墮落。
    孟老師眼光犀利得像電光,他直截了當地便針砭到滕世子的內心深處。
    世子並沒有講話,但孟子一眼就看出來,就像後世禪宗祖師的教育法。所以孟子直截了當地說“夫道,一而已矣”。世子,你還懷疑什麼呢?道,就是這個,更沒有其他的。中國傳統文化,道德的政治,這一個真理,就是一個、一貫的,其他各種各樣的看法、講法、學說,都是偏見。其實,天下的大道,是不二法門。孟子講出一番理由,叫滕世子堅定信念,相信傳統文化道德政治精神,不要變。
    換言之,堯舜之所以為堯舜,其內聖——內在修養達於聖境的成就,也全在於這個心啊!你心裡已經感覺到“今是而昨非”,那麼,自己此心已轉化了,隻要你能拿出大勇氣、大智慧,肯直接承當下來,立即可以轉凡成聖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