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劍橋中國哲學導論:凝萃西方中國哲學研究精華 打開理解傳統智慧現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市場價】
    172-251
    【優惠價】
    108-157
    【作者】 (新加坡)賴蘊慧(Karyn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547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0054730
    作者:(新加坡)賴蘊慧(Karyn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3年03月 

        
        
    "

    編輯推薦



        作者文筆清晰流暢,在關注哲學觀念的同時,對諸如文本不同層面的作者歸屬問題這種文本復雜性異常敏銳。對於任何關於中國哲學的大學本科課程來說,本書都是一部非常有用的教材。                                     


    ——信廣來,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院長

    本書清晰流暢、論證充分、剪裁合理,很好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觀念及其準確定位。可讀性非常高,對那些對中國人文精神感興趣的學生非常有激發性,尤其值得推薦給中國哲學導論課程做教材。                    


      ——成中英,國際中國哲學學會榮譽會長

    盡管本書沒有對中國哲學的各個時期和中國哲學史的全部人物、流派等等做詳盡的考察,但卻注重從整體上把握中國哲學的內涵及特點,這是本書的特點和意義。

    ——楊國榮,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所所長

     
    內容簡介

    本書是新近出版的一部綜合展現了西方中國哲學研究成果的優秀著作。

    本書內容主要涉及中國軸心時代諸子學說以及中國佛教,主要探討了儒、墨、道、法、、名、《易經》、佛學的核心概念、主題以及論辯方法,描述它們之間的交互影響以及一些觀念在後世經學者闡釋的流轉傳承。本書並不求全,而是注重從整體上把握中國哲學的內涵與特點,並以之檢視中國哲學傳統中的核心思想,使之超出歷史語境而具有普適特點,呈現出富有生機活力的面貌,令讀者產生與古賢直接對話之感。

    本書列出了中國哲學經典的優秀英譯本目錄以及大量英語研究文獻,可供讀者按圖索驥理解西方中國哲學研究的境況和脈絡。

    作者簡介

    賴蘊慧(Karyn L.
    Lai),新加坡人。先後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學士、碩士學位)與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人文學院哲學副教授。兼任《中國比較哲學》(Chinese
    Comparative Philosophy)、《哲學指南》(Philosophy
    Compass)雜志編輯,《索非亞:國際宗教哲學雜志》(Soph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形上神學與倫理學》(Metaphysical Theology and
    Ethics)助理編輯,《中國哲學季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書評編輯,國際中國哲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Philosophy)咨議委員會委員。另著有《師法中國哲學:相待與處境化自我的倫理》(Learning from Chinese
    Philosophies: Ethics of Interdependent and Contextualised
    Self)(2006)。

    劉梁劍,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繫暨華東師範大學*基地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中西哲學比較。2006年獲華東師範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師從楊國榮教授。出版專著一部(《天?人?際:對王船山的形而上學闡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譯著一部(《知識與文明》,Barry
    Allen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發表中英文論文30餘篇。

    目錄
    中文版序西方中國哲學的發展與表述 成中英
    前言
    歷史年表
    章中國哲學
    節中國哲學的起源
    第二節中國哲學的特質
    修身
    理解自我:關繫與情境
    和諧
    變易
    《易經》哲學
    哲學運思
    延伸閱讀建議
    第二章孔子與儒家的仁和禮

    中文版序西方中國哲學的發展與表述  成中英

    前言

    歷史年表

    章中國哲學

    節中國哲學的起源

    第二節中國哲學的特質

    修身

    理解自我:關繫與情境

    和諧

    變易

    《易經》哲學

    哲學運思

    延伸閱讀建議

    第二章孔子與儒家的仁和禮

    節《論語》

    第二節仁

    仁與愛

    仁與儒家金律

    仁與人際關繫的培育

    仁與倫理智慧

    第三節禮

    第四節仁與禮

    仁為本

    禮為本

    仁禮相待

    第五節當代哲學論爭中的仁與禮

    延伸閱讀建議

    第三章儒家的人文化育論:孟子與荀子

    節孟子:人性之擴充

    第二節荀子:對行為的調控

    禮與法

    正名

    第三節天道與人道

    第四節個人修身與社會平治

    第五節性格發展與技藝培養

    延伸閱讀建議

    第四章早期墨家哲學

    節墨子十論

    第二節集體之善的化

    第三節法

    延伸閱讀建議

    第五章早期道家哲學:《道德經》的形而上學

    節道家哲學的起源和早期道家文獻

    第二節道之為實在:探尋新的實在

    第三節對反:相反相成

    第四節德與個人的整體性

    延伸閱讀建議

    第六章早期道家哲學:道,語言與社會

    節道,語言和社會教化

    第二節無為

    無為與為政

    無為與為學

    第三節自然與無為的倫理學

    延伸閱讀建議

    第七章名家與後期墨家

    節名家的論辯

    惠施

    公孫龍

    第二節後期墨家



    言,名與命題

    科學論述

    實踐兼愛:效益主義道德

    第三節中國早期的語言哲學

    延伸閱讀建議

    第八章莊子哲學

    節《齊物論》中的認識論問題

    第二節對莊子懷疑論的諸種詮釋

    第三節技藝的培養

    第四節《莊子》哲學的意蘊

    延伸閱讀建議

    第九章法家哲學

    節三個基本主題:法、術、勢

    法:準則與刑法

    術:管理臣下的技藝

    勢:權力

    集大成者韓非

    第二節法家哲學中的論爭

    人性

    民:普通民眾的角色

    善人與善法

    臣:官吏體制

    隱密,權力與知識控制

    治國與人文發展

    延伸閱讀建議

    第十章《易經》及其在中國哲學中的位置

    節《易經》的經與傳

    第二節漢代的綜合與關聯思維

    第三節關聯思維:《易經》的精神

    觀察的首要地位

    整體及周遍的視角

    辯證互論

    關聯思維與感應

    對卦義和其對應關繫的詮釋進路

    恆變與常動

    《易經》之為行動指引

    第四節《易經》的影響

    延伸閱讀建議

    第十一章中國佛教

    節佛教思想要義

    第二節佛教傳入中國

    第三5、6世紀的中國佛教

    三論宗

    唯識宗

    天臺宗

    華嚴宗

    禪宗

    第四節中國佛教

    延伸閱讀建議

    後記

    征引文獻

    譯者感言

    出版後記

    在線試讀
    章中國哲學
    節中國哲學的起源
    經過春前770—前476年)戰前475—前221年)長期的動蕩,封建制的周前1046—前221年)覆滅了。在那大動亂的時代裡,很多原本出身特權階層的人失勢之後不得不另謀生計。他們中很多人看到了動亂的原因,並提出如何糾正治理的對策。春秋時期,士階層興起。士向當權者建言獻策,並效忠於各自的卿大夫(Hsu1965)。孔子以及他的很多學生即是士的代表(Hsu1965:34-37)。盡管失去了先前的特權地位,士仍然很快重新獲得社會地位,成為顯赫的社會與文化精英。有能力的士擺脫了對卿大夫的依附,開始發揮出比卿大夫更大的作用(Hsu1965:8)。結果,當權者爭相拉攏有能力的謀士(Hsu 1999:572-583)。
    有識之士散居四方,正是在這樣的氣候之下,我們看到了繫統探究在中國的發端。士提出了治理社會的各種主張。政治形勢的迫切性塑造了這一時期的理論:諸多討論注目於倫理道德、政治社會和良好的統治。《莊子》,這部編前4—前3世紀的道家文獻,這樣描述當時的思想蕃育:
    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不一。……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雖然,不該不遍,一曲之士也。(《莊子?天下篇》)
    The empire is in utter confusion,sagehood and excellence are notclarified,we do not have the one Way and Power... There is ananalogy in the ears,eyes,nose and mouth;all have something theyilluminate but they cannot exchange their functions,just as thevarious specialities of the Hundred Schools all have their strongpoints and at times turn out useful. However,they are notinclusive,not comprehensive;these are men each of whom has his ownlittle corner.(Zhuangzi,Chapter 33,trans. Graham 2001:275)
    學者已經用“百家之學”刻畫當時的觀念多樣性及論爭精神。【參見Fung1952:132-169。】所謂“家”指的是早期思想者所組成的思想團體。不過,中國思想史早期對“學”的分類極不繫統。史家司馬談(前110年)是早區分早期中國思想流派的學者之一。他把諸子學說歸約為六家:
    (1)陰陽家:以陰陽兩大原則為基礎,特別是把它們應用於宇宙論;
    (2)儒家:文士或學者的學派。它包括狹義上的“儒家”,即孔子學派(Confucianism);
    (3)墨家:由武士和匠人組成,組織嚴密,紀律嚴明,創始人為墨子;

    章中國哲學

    節中國哲學的起源

    經過春前770—前476年)戰前475—前221年)長期的動蕩,封建制的周前1046—前221年)覆滅了。在那大動亂的時代裡,很多原本出身特權階層的人失勢之後不得不另謀生計。他們中很多人看到了動亂的原因,並提出如何糾正治理的對策。春秋時期,士階層興起。士向當權者建言獻策,並效忠於各自的卿大夫(Hsu
    1965)。孔子以及他的很多學生即是士的代表(Hsu
    1965:34-37)。盡管失去了先前的特權地位,士仍然很快重新獲得社會地位,成為顯赫的社會與文化精英。有能力的士擺脫了對卿大夫的依附,開始發揮出比卿大夫更大的作用(Hsu
    1965:8)。結果,當權者爭相拉攏有能力的謀士(Hsu 1999:572-583)。

    有識之士散居四方,正是在這樣的氣候之下,我們看到了繫統探究在中國的發端。士提出了治理社會的各種主張。政治形勢的迫切性塑造了這一時期的理論:諸多討論注目於倫理道德、政治社會和良好的統治。《莊子》,這部編前4—前3世紀的道家文獻,這樣描述當時的思想蕃育:

    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不一。……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雖然,不該不遍,一曲之士也。(《莊子?天下篇》)

    The empire is in utter confusion,sagehood and excellence are not
    clarified,we do not have the one Way and Power... There is an
    analogy in the ears,eyes,nose and mouth;all have something they
    illuminate but they cannot exchange their functions,just as the
    various specialities of the Hundred Schools all have their strong
    points and at times turn out useful. However,they are not
    inclusive,not comprehensive;these are men each of whom has his own
    little corner.(Zhuangzi,Chapter 33,trans. Graham 2001:275)

    學者已經用“百家之學”刻畫當時的觀念多樣性及論爭精神。【參見Fung
    1952:132-169。】所謂“家”指的是早期思想者所組成的思想團體。不過,中國思想史早期對“學”的分類極不繫統。史家司馬談(前110年)是早區分早期中國思想流派的學者之一。他把諸子學說歸約為六家:

    (1)陰陽家:以陰陽兩大原則為基礎,特別是把它們應用於宇宙論;

    (2)儒家:文士或學者的學派。它包括狹義上的“儒家”,即孔子學派(Confucianism);

    (3)墨家:由武士和匠人組成,組織嚴密,紀律嚴明,創始人為墨子;

    (4)名家:這一派思想家討論的話題涉及名與實的關繫;

    (5)法家:注重法令,強調“法”是社會控制的主要工具;

    (6)道德家:這一家在爭論形上學及政治社會哲學時強調“道”與“德”。(Fung 1948:30-31)

    司馬談的六家分類法相當隨意,其中三家(陰陽家、法家與道家)依學說主張,一家依追隨者的社會特征(儒家),一家依學派的自稱(墨家,源自創立者的名字),一家依探索的領域(名家)。這種復雜性從一開始便一直是中國思想論爭的一個重要品性。在多種觀點相與競爭的背景下,觀念的論證和辯護很重要,整合不同視角的思想亦同樣重要。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中國哲學的諸多特質。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