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被誤讀的《論語》:《論語》片解九十九篇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市場價】
    188-273
    【優惠價】
    118-171
    【作者】 張石山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ISBN】978720307897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3078975
    作者:張石山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出版時間:2012年10月 

        
        
    "

    編輯推薦

         黃永厚、韓羽作序推薦!繼學者李零《喪家狗》之後,山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百年以來,對《論語》原典、對聖人孔子的誤讀尤多。張石山編著的《被誤讀的<論語>》,不迷信權威的注釋,不盲從慣常的解析,質疑百年誤讀,睿智而深刻,通俗而犀利,說理透闢,廓清蒙塵,力圖還原孔子的思想真諦。

     
    內容簡介

        有關《論語》的著述可謂汗牛充棟。張石山先生這本《被誤讀的》,隻眼獨具,陳言務去,和而不同,彌足珍貴。百年以來,對《論語》原典、對聖人孔子的誤讀尤多。《被誤讀的》,不迷信權威的注釋,不盲從慣常的解析,質疑百年誤讀,睿智而深刻,通俗而犀利,說理透闢,廓清蒙塵,力圖還原孔子的思想真諦。所謂“片解”者,本書針對當代諸多譯注本對《論語》有所誤讀的片斷,展開深度解讀。“片解”所持,不妨說是與士君子接近的當代知識分子個性化立場。“片解”堅持平等交流的對話姿態,竭力糾正無心的誤讀,質疑高推聖境的善意捧殺;它的批判鋒芒,更指向惡意的詆毀,指向存心的曲解。作者正心誠意,兼具穎銳的批判認知能力,故而能夠穿透自身,引領讀者抵達會心的彼岸。鋻於史料缺失,閱讀《論語》原典成為後人認識真實孔子的*門徑《被誤讀的》啟示我們:《論語》原來可以有這樣一種讀法。用屬於自己的頭顱思考,杜絕人雲亦雲這樣的閱讀或將對諸多讀者帶來某種有益的啟迪。

    作者簡介

        張石山,祖籍山西盂縣,1947年生於太原。曾任《山西文學》主編、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現為山西文學院一級作家。張石山以小說創作知名文壇。兩度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出版有小說集《母繫家譜》《神主牌樓》。長篇紀實《商海煉獄》,長篇文化散文《洪荒的太息》等著作。近年涉獵影視劇本寫作.獨力創作了《後水滸英雄傳》(20集),擔綱改編了《呂梁英雄傳》(20集)。正在熱播中的《手足》(20集)電視劇,亦是張石山原創並親自改編的作品。

    目錄
    “學而時習之”,憑什麼“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樂乎?說乎?“人不知而不慍”,是不知,還是不智?有子立論的致命偏頗曾參犖然也“三乎”“賢賢易色”,究竟何義?“慎終追遠”,民德如何歸厚“禮之用”, 何為貴?可與言詩誇子貢“為政以德” 居其所被百年詬病的孝道遠離宗教的祭祀詩禮文明的自信君臣關繫的規範超時代的批判天下己任何嘗擇居處與世俗追求的決裂仁者如何能惡人?“禮讓為國”可行否豈止 “忠恕” 而已“你是個東西”的幽默一樁睡午覺的公案一壺醋的辯證法“乘桴浮於海”的困惑夫子志向切忌曲解顏淵:求道派的典範閔子騫:不合作的前驅冉雍:卑賤者的榜樣君子跳井之辯“子見南子”可對天痴人說夢見周公收受束修又如何夫子何嘗想稱王倡導普通話的聖哲天命所歸乃從容軸心期的無神論同姓不婚的天纔禁忌耳提面命上位者曾子為什麼戰戰兢兢孔子並不曾搞愚民政策孔子“無道則隱”乎“子罕言利” 辯執鞭趕車樂融融纔藝者鄙事而已“逝者如斯”的緊迫感死不違禮仍從容“苗而不秀”待後生“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辯“翔而後集”的深意先進的野人夫子為顏淵有槨子路問難子不語“嗚鼓而攻”的震怒“善人之道”探討“克己復禮”說問政子貢明白否片言折獄是片面斷案嗎?有子到底是不是幫兇“成人之美”的現身說法樊遲學稼的易位思考“三年有成”的構想父子相隱,大哉人倫小人素描一幅君子如何可有不仁“危行言孫”何以稱勇夫子的寂寞“以直報怨”歸來兮擊磬於衛末之難“三年不言”可信否“一以貫之”者何也“有馬借人”說謀道,憂道思慮深“仁也甚於水火”析不憂不懼何來三畏“生而知之”有之乎“其斯之謂”說景公“問一得三”何足喜子如不言, 小子何述上智下愚不移“割雞焉用牛刀”之戲子欲往何必之之守孝三年的錯位討論女子小人誰難養鳳不與鳥獸同群“遇丈人”的批評與反批評“無可無不可”的夫子三仁三黜孔子行文武之道,未墜於地《被誤讀的》摭拾補遺“諸”解“攻乎異端”,止於“也已”“不足征也”,何能言之稀之不知指其掌“不知所以裁之”的無頭案人之生存靠正直乎“人而不仁”,不可疾之耶?“空空如也”知乎哉“惡夫佞者”佞者誰原憲問恥恥為何為有為亡何所之後記文武之道,未墜於地
    前言

         黃永厚前不久美國有人鬧過一陣抵制孔子學院的事,還沒等我私下裡作出反應它倒平復了。估計八成是發現孔子書裡塞不進什麼意識形態。其實意識形態的生長對土壤特挑剔,這都是常識了;美國佬這次有了覺悟便志氣陡長,不再害怕十三億中國納稅人慷慨解囊給他們上門送識字教育了。北京也鬧過孔子,比美國早了好幾個月。在天安門廣場的博物館大門口曾經立過一尊特大號的銅像,沒過多久卻莫名奇妙地給誰弄走了,走了好,不走,哪天與他對門的老先生撞個滿懷,能一笑泯恩仇?總是麻煩。孔子死去兩千年了,拿他說事的從來沒人肯歇嘴。皇上把它做幌子;革命拿它做靶子;學問家一起勁就跟他玩“問孔”,追究他歷史和文化上的責任,簡直成了秋後算賬,年復年啊,誰受得了?張石山先生隻說孔子是個好老師,這個評分不多也不少,還打算幫他補辦一個教師證。這個意思張石山沒說,是我從前面兩章裡讀出來的,我覺得張先生很誠懇,活脫夫子現身,決定把他這本“論語片解”讀下去,成績如何,我還是不預報為妙。

    在線試讀
    “慎終追遠”,民德如何歸厚 【原文】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學而篇·第九章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學而篇·第十一章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為政篇·第二十章《論語·學而》篇第九章,是曾子的又一條語錄。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條語錄不長。盡管歷代注釋有些歧義,單就字面理解。並不特別繁復。一般的白話注釋如下:謹慎地對待父母的死亡,追念遠代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歸於忠厚老實了。歷代譯注產生歧義,主要在“慎終追遠”四個字上。比如在《論語別裁》中,作者南懷瑾先生就不同意古來譯注。南先生認為:終,是終了結果的意思;遠,有遠因遠由的意思。做人行事,欲慎其終,莫如先追其遠。他還引用了佛學的概念進一步界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用通俗點的話來說,想要求得最終好的結果,應該從最初的動因著手。這樣,大家行事做人,注意慎終追遠,整個社會風氣也就歸於厚道之德行了。南先生一時之大家,並不因循前人,而能別開生面。但這樣的譯注,同時帶來了一個問題:語焉不詳的古語,或者無有定解的古語,後人隨意給予解釋,極其可能突破譯介的傳統規範。比方這兒的“慎終追遠”四字,可能變成隨意裝入物事的口袋。而且,按照南先生的解釋,文理邏輯不易擺順。做人行事,慎其終而追其遠,注重個人之修為、處世之慎重,如何可以聯繫到“民德”社會風氣方面?這樣解釋,恐怕難免失之牽強了。那麼,“慎終追遠”,究竟應該怎樣解釋? 對此,我覺著還是遵從慣常的解釋較為合理。“慎終追遠”,說的就是“慎對父母喪事、追懷遠祖功德”。我認為:慣常的解釋,有合理的支撐。 有著什麼樣的合理支撐?答案就在《論語》中。《論語》的各章文字,雖然各自獨立成章,但上下承接的章節,往往多有內在的聯繫。《論語·學而》篇第十一章,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編輯者在這兒放置孔子談論孝道的語錄,不啻是在呼應曾子的“慎終追遠”。慎對父母死亡、追懷遠代先祖,關乎孝道。“慎終追遠”,說的就是孝道。孝道,是孔子仁學的核心構成之一;孝道,確實又關乎民德,關乎到整個社會風氣。這樣解釋,相對比較順裡成章。當然,曾子的這條語錄惜乎太簡,有言簡意賅的優點,卻也容易讓人產生疑問。按慣常解釋,“慎終追遠”四字是“慎對父母之死、追念先祖”的意思;那麼,讀者首先就會發問:這樣做了,如何就能導向民德歸厚?其問有什麼必然性?社會道德、社會風氣,當然應該注重。關於這個問題,人們常常會陷入一種過於理想化的思維模式:經由宣傳部門的倡導,每個人都爭做好人,尊奉仁義道德,那麼,整個社會不就變成一個君子國了嗎?但在事實上,事情遠沒有那樣簡單。社會道德狀況,總是處於一種不均衡的狀態。對此,我們至少可以發問:社會道德風氣的主導因素在哪兒?民德歸厚的根子在何處?且看《論語·學而》篇中緊接下來的第十章。子禽問於子貢,先是一個肯定句式,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我們的老師到了某一邦國。必定先要知道該同該地的行政狀況。無論在任何邦國,統治者的為政狀況、其言行道德,往往決定著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夫子每到一國,必聞其政,關注的正是這個重心。對於這一重心,孔夫子曾經多次言及,對居上位者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論語‘為政》篇第二十章,孔子告誡季康子應該如何臨民: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如果說,整個社會風氣之良化,在於民德歸厚;那麼,期望民德歸厚,居上位的當政者必須以身作則。當政者莊重,民眾就會敬順;當政者孝順、慈愛,民眾就會忠誠;舉撥好人、教育能力不足者,民眾就會勤勉。假如居上位者在弒父戮兄、八佾舞於庭,乃至橫征暴斂,僅僅指靠普通民眾的慎終追遠,怎麼能匡救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孝道,是仁的重要內容。在整部《論語》中,孔子曾多次言及。但孔子提倡孝道,從來也沒有忘記強調:孝道,不是為政者僅僅針對民眾提出的要求,它首先應該是為政者必須恪守的起碼道德。所以,曾子提出的“慎終追遠”,固然沒錯,卻惜乎過簡。他沒有指出這一行為的主體。“慎終追遠”,首先應該是對為政者的要求。當為政者、居上位者做到了,纔可能行為世範,影響推行於整個社會,民德纔可能歸厚。唯此而已,豈有他哉!P20-22

         “慎終追遠”,民德如何歸厚 【原文】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學而篇·第九章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學而篇·第十一章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為政篇·第二十章《論語·學而》篇第九章,是曾子的又一條語錄。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條語錄不長。盡管歷代注釋有些歧義,單就字面理解。並不特別繁復。一般的白話注釋如下:謹慎地對待父母的死亡,追念遠代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歸於忠厚老實了。歷代譯注產生歧義,主要在“慎終追遠”四個字上。比如在《論語別裁》中,作者南懷瑾先生就不同意古來譯注。南先生認為:終,是終了結果的意思;遠,有遠因遠由的意思。做人行事,欲慎其終,莫如先追其遠。他還引用了佛學的概念進一步界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用通俗點的話來說,想要求得最終好的結果,應該從最初的動因著手。這樣,大家行事做人,注意慎終追遠,整個社會風氣也就歸於厚道之德行了。南先生一時之大家,並不因循前人,而能別開生面。但這樣的譯注,同時帶來了一個問題:語焉不詳的古語,或者無有定解的古語,後人隨意給予解釋,極其可能突破譯介的傳統規範。比方這兒的“慎終追遠”四字,可能變成隨意裝入物事的口袋。而且,按照南先生的解釋,文理邏輯不易擺順。做人行事,慎其終而追其遠,注重個人之修為、處世之慎重,如何可以聯繫到“民德”社會風氣方面?這樣解釋,恐怕難免失之牽強了。那麼,“慎終追遠”,究竟應該怎樣解釋? 對此,我覺著還是遵從慣常的解釋較為合理。“慎終追遠”,說的就是“慎對父母喪事、追懷遠祖功德”。我認為:慣常的解釋,有合理的支撐。 有著什麼樣的合理支撐?答案就在《論語》中。《論語》的各章文字,雖然各自獨立成章,但上下承接的章節,往往多有內在的聯繫。《論語·學而》篇第十一章,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編輯者在這兒放置孔子談論孝道的語錄,不啻是在呼應曾子的“慎終追遠”。慎對父母死亡、追懷遠代先祖,關乎孝道。“慎終追遠”,說的就是孝道。孝道,是孔子仁學的核心構成之一;孝道,確實又關乎民德,關乎到整個社會風氣。這樣解釋,相對比較順裡成章。當然,曾子的這條語錄惜乎太簡,有言簡意賅的優點,卻也容易讓人產生疑問。按慣常解釋,“慎終追遠”四字是“慎對父母之死、追念先祖”的意思;那麼,讀者首先就會發問:這樣做了,如何就能導向民德歸厚?其問有什麼必然性?社會道德、社會風氣,當然應該注重。關於這個問題,人們常常會陷入一種過於理想化的思維模式:經由宣傳部門的倡導,每個人都爭做好人,尊奉仁義道德,那麼,整個社會不就變成一個君子國了嗎?但在事實上,事情遠沒有那樣簡單。社會道德狀況,總是處於一種不均衡的狀態。對此,我們至少可以發問:社會道德風氣的主導因素在哪兒?民德歸厚的根子在何處?且看《論語·學而》篇中緊接下來的第十章。子禽問於子貢,先是一個肯定句式,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我們的老師到了某一邦國。必定先要知道該同該地的行政狀況。無論在任何邦國,統治者的為政狀況、其言行道德,往往決定著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夫子每到一國,必聞其政,關注的正是這個重心。對於這一重心,孔夫子曾經多次言及,對居上位者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論語‘為政》篇第二十章,孔子告誡季康子應該如何臨民: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如果說,整個社會風氣之良化,在於民德歸厚;那麼,期望民德歸厚,居上位的當政者必須以身作則。當政者莊重,民眾就會敬順;當政者孝順、慈愛,民眾就會忠誠;舉撥好人、教育能力不足者,民眾就會勤勉。假如居上位者在弒父戮兄、八佾舞於庭,乃至橫征暴斂,僅僅指靠普通民眾的慎終追遠,怎麼能匡救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孝道,是仁的重要內容。在整部《論語》中,孔子曾多次言及。但孔子提倡孝道,從來也沒有忘記強調:孝道,不是為政者僅僅針對民眾提出的要求,它首先應該是為政者必須恪守的起碼道德。所以,曾子提出的“慎終追遠”,固然沒錯,卻惜乎過簡。他沒有指出這一行為的主體。“慎終追遠”,首先應該是對為政者的要求。當為政者、居上位者做到了,纔可能行為世範,影響推行於整個社會,民德纔可能歸厚。唯此而已,豈有他哉!P20-22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