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毓老師說詩書禮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愛新覺羅·毓鋆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5116243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1162432
    作者:愛新覺羅·毓鋆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9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宏大的視野。毓老師為皇族後裔,家學深厚,視野宏大,讀毓老師的作品更讓讀者以更寬闊的視角去理解經典,並運用於現實生活。
    2. 依經解經的寫法:毓老師特別注重對經典本身的理解,不隨意闡發個人見解,而是依經解經,治學嚴謹。
    3. 嬉笑怒罵的風格:毓老師的語言極其生動幽默,能讓讀者在嬉笑怒罵中得到深刻的領悟。
    4. 書中蘊含的經典的時代意義和日新月新的巨大能量。毓老師講學注重理論聯繫實際,不做無謂的考據,不掉書袋,而是追求經典的現實意義以及其蘊含的巨大智慧,給讀者以深刻啟迪。

     
    內容簡介

    此書乃依據毓老師課堂講授《詩經》《尚書》《禮記》之筆記整理而成。
    毓老師學的是帝王之學,講解經典遵循的是儒家經學傳統,依經解經,一字一義,重視經典的經世致用之功。比如,《詩經》是中國部詩歌總集,但是毓老師眼中的《詩經》乃是一部社會學著作,是人性之本初;而政治理論、政績皆在《尚書》,處理一切事物的規則皆在《禮記》。

    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毓鋆(1906-2011), 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末代皇帝溥儀伴讀。師從陳師曾、陳寶琛、羅振玉、葉玉麟、鄭孝胥等國學大家,私淑熊十力,終成一代大儒。1947年起,開始在臺灣地區宣揚中華文化,先後創天德黌書院,私人講學一甲子,主張“達德光宇宙,生命壯自然”“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受教弟子萬餘人,遍及海內外與各行業,著名的弟子有徐泓、辛意雲、林義正、陳明哲、劉君祖、孫中興、黃忠天、陳明德、蔣勛、嚴定暹、張輝誠、簡媜、呂世浩等學界名家,以及夏含夷、班大為、魏斐德、黃宗智、孟旦、甘慕白等美國漢學家。毓老一生倡經世致用之學,並注重對時勢的分析,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注入了

    目錄
    詩經
    前言 / 3
    朱熹《詩經集傳》序 / 11
    吳闿生《詩義會通》自序 / 23
    周南 / 27
    一、關雎 / 29
    二、葛覃 / 37
    三、卷耳 / 41
    四、樛木 / 43
    五、螽斯 / 44
    六、桃夭 / 47
    七、兔罝 / 49
    八、芣苢 / 50
    九、漢廣 / 52

    詩經
    前言 / 3
    朱熹《詩經集傳》序 / 11
    吳闿生《詩義會通》自序 / 23
    周南 / 27
    一、關雎 / 29
    二、葛覃 / 37
    三、卷耳 / 41
    四、樛木 / 43
    五、螽斯 / 44
    六、桃夭 / 47
    七、兔罝 / 49
    八、芣苢 / 50
    九、漢廣 / 52
    十、汝墳 / 55
    十一、麟之趾 / 57
    召南 / 59
    一、鵲巢 / 60
    二、采蘩 / 61
    三、草蟲 / 63
    四、采 / 65
    五、甘棠 / 67
    六、行露 / 69
    七、羔羊 / 71
    八、殷其雷 / 72
    九、摽有梅 / 74
    十、小星 / 75
    十一、江有汜 / 77
    十二、野有死麇 / 78
    十三、何彼 矣 / 79
    十四、騶虞 / 81
    餘論 / 83
    熊十力《詩經略說》 / 89
    尚書
    前言 / 93
    蔡瀋《書經集傳序》 / 101
    一、堯典、舜典 / 105
    二、皋陶謨 / 143
    三、甘誓 / 177
    四、湯誓 / 181
    五、洪範 / 184
    六、立政 / 211
    七、秦誓 / 233
    熊十力《尚書略說》 / 241
    禮記
    前言 / 253
    一、禮運 / 259
    二、學記 / 285
    三、樂記之一 / 312
    (一)樂論 / 314
    (二)樂論 / 333
    (三)樂禮 / 344
    (四)樂施 / 353
    (五)樂言 / 357
    四、樂記之二 / 361
    (六)樂像 / 361
    (七)樂情 / 367
    (八)魏文侯 / 372
    (九)賓牟賈 / 378
    (十)樂化 / 382
    (十一)師乙 / 386
    五、經解 / 390
    六、儒行 / 405
    餘論 / 445
    熊十力《儀禮、禮記略說》 / 451

    前言
    前言
    人開始喫東西,有好東西,母子都得吵。知有了規矩,不同
    於狗爭食,進步,“禮由食起”,人的思維由食起。結論:人為萬
    物之靈。自根上想,看何以人為萬物之靈?由食樹立了文化,一
    切文化自食起。
    怎麼立說?墨子自“天”立說。自“食、色”入手,年輕人
    易於接受。現在是“人”的問題,溯及文化之始——食。可見“食、
    色,性也”,是多深刻的了悟!
    《尚書》是政論,是政事的結果。《詩經》是社會學,老百姓

    前言
    人開始喫東西,有好東西,母子都得吵。知有了規矩,不同
    於狗爭食,進步,“禮由食起”,人的思維由食起。結論:人為萬
    物之靈。自根上想,看何以人為萬物之靈?由食樹立了文化,一
    切文化自食起。
        怎麼立說?墨子自“天”立說。自“食、色”入手,年輕人
    易於接受。現在是“人”的問題,溯及文化之始——食。可見“食、
    色,性也”,是多深刻的了悟!
       《尚書》是政論,是政事的結果。《詩經》是社會學,老百姓
    心聲的反映,發之於性。《詩經》講社會現像、善惡,是一部社會學與理論。《詩經》富有時代性,要了解其重要意義。
          熊十力《 原儒· 下卷· 附錄》: “刪《 詩》, 則存下民怨詩, 以罪
    昏暴之王、 侯、 大夫……可見‘ 六經’ 天下為公之道, 一掃往古百
    王統治遺軌。”
        《論語·為政》雲:“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此孔子評全詩。“思”,為語辭,無義。“思無邪”,即無邪,皆人
    性之流露。
          《 韓詩外傳· 卷三》: “公儀休相魯而嗜魚, 一國人獻魚而不受。
    其弟諫曰:‘ 嗜魚不受, 何也? ’ 曰:‘ 夫欲嗜魚, 故不受也。 受魚而
    免於相, 則不能自給魚; 無受而不免於相, 長自給於魚。’ 此明於魚
    為己者也。 故《 老子》 曰: ‘ 後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
    無私乎? 故能成其私。’ 《 詩》 曰:‘ 思無邪。’ 此之謂也。”
         《詩經》首《關雎》,是戀愛學,人生課。《論語·八佾》
    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樂了,也不過分;哀了,也
    不傷生人之性。發之於性,止之於情。道出人的真性情,皆“無
    邪”,直道而行,“人之生也直” (《論語·雍也》),直人就是真。
          孔子要兒子伯魚學“二南”,說:“人而不為《周南》《召南》,
    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論語·陽貨》)《二南》講人生之道,告
    訴人當如何用情。
         《論語·泰伯》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不學詩,
    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詩、禮,皆天理之節文,如四時,日出、
    日落、月圓、月缺……人性之表達,同於天禮之節文。“成於樂”,
    樂以和性,“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庸》)。
         《史記·孔子世家》曰:“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
    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采契後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
    缺,始於衽席,故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
    《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三百五篇孔子皆
    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
    以備王道,成六藝。”
          《 韓詩外傳· 卷五》: “孔子抱聖人之心, 彷徨乎道德之城, 逍遙
    乎無形之鄉。 倚天理, 觀人情, 明終始, 知得失, 故興仁義, 厭勢利,
    以持養之。 於是周室微, 王道絕, 諸侯力政, 強劫弱, 眾暴寡, 百
    姓靡安, 莫之紀綱, 禮儀廢壞, 人倫不理, 於是孔子自東自西, 自
    南自北, 匍匐救之。”
         《論語·子罕》:“吾自衛反(返) 魯,然後樂正,《雅》《頌》
    各得其所。”《論語·八佾》:“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史記·孔子世家》曰:“孔子以《詩》《書》《禮》《樂》教,
    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六藝:禮、樂、射、御、
    書、數。
          《論語·述而》:“子所雅言,《詩》、《書》、執(藝)禮,皆雅
    言也。”孔子以《詩》《書》《藝》《禮》教弟子。
           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
    必有所為,故《五經》相為表裡。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 (《論
    語·裡仁》),可見《五經》均有關繫。“一以貫之”,能產生中心
    思想。
           讀書,應有了意境,再立說。我重視依經解經,不重各家注
    釋。你們說話,必要言中有物,不能盡臆說,做無根之談。
          《春秋繁露·盟會要》:“聖人者貴除天下之患。貴除天下之
    患,故《春秋》重,而書天下之患遍矣。”《易經·繫辭傳》謂聖
    人“吉兇與民同患”,孔子以“《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
    可以怨”(《論語·陽貨》),多言民之怨。《詩經》為百姓之產物,
    是人民心聲的表露。
          “ 《詩》無達詁”,《詩經》無通達其義的解釋,隻有寫的人自
    知。“ 《易》無達占”,《易經》無一能將要問的事解答清楚。
          “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論語·陽貨》),而社會上中等人多,
    中等人易變,中等相難看,相隨心轉老,相貌都不錯。
    養威儀,威如鎮不住,亦不能成事。各正性命,“在天曰命”,命
    很難改變,要修,“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興”,可以興
    人之志、觀社會之良窳、使人有群德、知當時之不滿。“興於詩,
    成於樂”,詩與樂,皆發於人之情,有樂就有歌,載歌載舞。“觀”,
    考察,可以切磋琢磨。“群”,用詩可以養成人的群德,大家在一
    起,和其性,故能群。“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寓諫於怨,
    間接使人止於至善。
          今天言論自由,可以自由表達人的心意。人之邪正、是非,
    皆而有之,諫戒之。以至誠之心改正社會,有諫戒,“言之者無罪,
    聞之者足以戒”。
         《詩經》一天一首,好好研究。做學問,必有方法。為學之道,
    貴乎持之以恆。
           學東西要講究時機,纔能得其益處。如打坐,子、午時打坐
    好;學不好,反得其害。年輕人血氣方剛,勉強抑制,必溢出。
    靜坐,人在四十以後,纔易靜得住。人就是人,隻要是個人就好。
    本身“德”“能”不修,“欲”卻比天高。外表淨裝聖人,日久天
    長就壞!做學問,也貴乎持之以恆。喜歡什麼,持之以恆地學,
    久則能有成。
           以前,就是親姐弟,也要有規矩,大家守規矩,天天讀書。
    有家學,家中女孩多學韻文,以“選學”(《昭明文選》之學)傳
    家。詩、詞、歌、賦,皆在韻文之中,隨時可以吟誦。將生活趣
    味化,人生纔可愛!閑暇之時,心有所屬,家中也可以少些毛病。
    有知識,不能變化人的氣質。有學問,比有知識重要。“學問深了,
    意氣平”,就是修養,氣質必然不同。
           女子有“學問”,有“術”,芬芳之味久,能震懾家人,家中
    可以升華,生活可以愉快。要追求“內在美”,想盡辦法造就自己,
    一切皆“誠於中,形於外”,騙不了人。
    人生總要有樂子,學會喫,也很重要。好朋友,每月可有餐
    會,喫不同館子,可以知味。喫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乃窮。
            中國就是書多,一年讀一本,可以觸類旁通。不怕慢,就怕
    站。學術,不可以有功利境界,纔能深入。漢詩,無唐宋詩押韻
    之嚴格。
          
    《李少卿與蘇武詩三首》就很美:
    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
    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
    仰視浮雲馳,奄忽互相逾。
    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
    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
    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
    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
    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
    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
    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側,悢悢不能辭。
    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
          
     將《詩經》當社會學研究。民國初期對《詩經》有許多時
    髦的解釋,《易經》亦如此,特別新奇!郭沫若以社會學觀點寫
    《易經》。
           
    鄭玄家的丫鬟,對話都用《詩經》,昔人風雅如此!《世說
    新語·文學第四·奴婢皆讀書》:
           
    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
    陳說,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
    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漢書·藝文志》雲:
    孔子純取周詩,上采殷,下取魯,凡三百五篇,遭秦而
    全者,以其諷誦,不獨在竹帛故也。漢興,魯申公為《詩》
    訓故,而齊轅固、燕韓生皆為之傳。或取《春秋》,采雜說,
    咸非其本義。與不得已,魯為近之。三家皆列於學官。又
    有毛公之學,自謂子夏所傳,而河間獻王好之,未得立。
          漢《詩》有三家:《齊詩》《魯詩》《韓詩》,屬今文經,均已
    亡佚,僅存《韓詩外傳》十卷。各家詩,均有其師承,承師說。
          自修之學,別人一看就知。中國文化太多,什麼皆有專門,
    應精益求精。每一門徑,均有其建權。有師承,表明不是閉門造
    車,不造謠,非崇拜哪一家。
           毛亨、毛苌《毛詩》,乃四家詩之傳授者,以朱熹《詩經集傳》
    文字解釋較好,其《詩經集傳·序》很重要。入門路子不可走錯,
    讀書、講書皆必有所本

    在線試讀
    《詩經集傳》序
    朱 熹
    或有問於予曰:“詩何為而作也?”予應之曰:“‘人生而
    靜,天之性也。感於物(包含人、事) 而動,性之欲也。’”

    詩歌,自然的流露,“聞其聲,知其政”。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人
    之生也直”,天性是善的,皆發於至性,流於至情,則無邪,“《關
    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
    性與情,必分清,則知是非、善惡。人一失足,成千古恨,
    終生就痛苦。做事,所表現處理事,皆情之性,非性之情。
    “致中和”,性與情合而為一,性情不二,性即情,情即性,“天
    地位焉,萬物育焉”,天地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聖人的
    境界,發與不發,皆合乎中道。

    “夫既有欲矣,則不能無思;既有思矣,則不能無言;既有
    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而發於咨嗟詠嘆之餘者,必有自然之
    音響節族( zòu,奏) 而不能已焉。此詩之所以作也。”

    《詩經集傳》序
    朱 熹
    或有問於予曰:“詩何為而作也?”予應之曰:“‘人生而
    靜,天之性也。感於物(包含人、事) 而動,性之欲也。’”
           
    詩歌,自然的流露,“聞其聲,知其政”。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人
    之生也直”,天性是善的,皆發於至性,流於至情,則無邪,“《關
    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
        性與情,必分清,則知是非、善惡。人一失足,成千古恨,
    終生就痛苦。做事,所表現處理事,皆情之性,非性之情。
         “致中和”,性與情合而為一,性情不二,性即情,情即性,“天
    地位焉,萬物育焉”,天地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聖人的
    境界,發與不發,皆合乎中道。
         
    “夫既有欲矣,則不能無思;既有思矣,則不能無言;既有
    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而發於咨嗟詠嘆之餘者,必有自然之
    音響節族( zòu,奏) 而不能已焉。此詩之所以作也。”
         
    《漢書·藝文志》雲:“《書》曰:‘詩言志,歌詠言。’故哀樂
    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詩言
    志”,志為心之所主。“不學《詩》,無以言” (《論語·季氏》),無
    以言民之疾苦,知其言,則知其人。“詩者,持也” (《詩緯·含神
    霧》),“持其志,無暴其氣” (《孟子·公孫丑上》),不要將浩然之氣
    暴露,如氣球,應“直養而無害”。
        《詩緯》成書時代,可能與《孟子》接近。二書意境差不多,
    成書年代近。《詩》近於道,道之末。
        “自然之音響節奏”,此自然之美。
       
    曰:“然則其所以教者何也?”
            曰:“詩者,人心之感物,而形(表現) 於言之餘也。心之
    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聖人在上,則其所感者
    無不正,而其言皆足以為教。其或感之之雜,而所發不能無
    可擇者,則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勸(勉勵) 懲之。
    是亦所以為教也。”
         
    人每天所感必雜。性善,感於善;見不善,心動,即感於惡。
          一般人不懂自反,因他對許多觀念的反應,並不那麼深刻。
    越聰明的人,感覺越多,容易罪過。白痴不懂得反省。“思所
    以自反”,纔能改過遷善。必有大功夫,纔能反省改過。
         做事的原則,但求無愧於心。為外面是非所左右,不能做事,
    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叱咤風雲的人物,很少能過女人一關。權、勢都會過去。不
    要自以為聰明,聰明就下地獄。聰明、智慧是一回事,能全其德
    者少。因為聰明纔易出事,年輕人自以為什麼都懂,然而做事後
    遺癥多。
         《禮記·經解》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
    敦厚,《詩》教也。”《詩經》是人性與情的表現。
         
     “昔周盛之時,上自郊廟、朝廷,而下達於鄉黨、閭巷,
    其言粹然無不出於正者。聖人固已協之聲律,而用之鄉人,用
    之邦國,以化天下。”
         
     此話若是可信,那周朝歷史又何?“盡信《書》,則不
    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姬家鬧得很,缺德,周公如何成其
    功?犧牲其兄弟,達其成就。
        人的劣根性,在崇拜“過去”,而不重視“當時之可”。所以,
    社會始終在“落伍”那邊,民族之落伍!
         當政者有其立場,但一般人必接受當時之古。古時智能,有
    價值的可以吸收,但不可以崇拜過去。
          
    “至於列國之詩,則天子巡守,亦必陳而觀之,以行黜陟
    之典。降自昭穆而後, 寖以陵夷。至於東遷,而遂廢不講矣。”
         
     “天子五年一巡守,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回京後,將之分
    類,作為諸侯之黜陟、行政之參考。
        《國風》中有百姓對地方之“怨”,作打油詩以代表民意,可
    以觀風俗,知得失。
         采詩,是為民申其疾苦。“不學《詩》,無以言”,乃無以言
    民間之疾苦,聽不到來自民間的聲音。
       “詩言志”,從《詩經》看社會的反映,故可以興、觀、群、怨,
    以知民間對政治之好惡,是一部社會學、民俗學。
        周室自昭、穆以後,王室陵夷,而至東遷。采詩之風亡,《詩》
    乃亡,民意無法表達。
        “孔子生於其時,既不得位,無以行勸懲黜陟之政。於是
    特舉其籍,而討論之,去其重復,正其紛亂。”
       
     孔子為“素王”,有王之德,無王之位,為一空王,故“無
    以行勸懲黜陟之政”。
          《孟子·離婁下》曰:“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
    《春秋》作。”孔子作《春秋》,“其事則齊桓、晉文,其義則丘竊
    取之”,孔子有所取義。《春秋》言性,是明義之書,不是歷史。
    讀《春秋》,在明義。
        “吾猶及史之闕文也”(《論語·衛靈公》),歷史有闕文,纔是信
    史。相信歷史,是自欺,“文勝質,則史”(《論語·雍也》)。
       
     “而其善之不足以為法,惡之不足以為戒者,則亦刊而去
    之,以從簡約,示久遠,使夫學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
    者師之,而惡者改焉。”
       
     “《春秋》之辭,多所況,是文約而法明也”,“《春秋》論十二
    世之事,人道浃而王道備。法布二百四十二年之中,相耿左右,
    以成文采” (《春秋繁露·玉杯》)。筆削、去取,皆有其義。已明者,
    去之。
        “善之不足為法”,雖好,但不足以為法,亦無用;“惡之不足
    為戒”,雖惡,但惡的不足以為戒,亦可以原諒,如小太保。
        孔子作《春秋》之前,刪《詩》《書》、定《禮》《樂》。刪《詩》,
    成書三百篇。
        孔子在刪《詩》之前,有一宗旨,即“簡約”,以之作為“刪”
    的標準。想傳之久遠,必是“簡約”的東西。
        刪《詩》的目的,使之“從簡約,示久遠”,簡約,纔能傳
    之久遠,因人不易忘。《易經·繫辭傳》曰:“易簡,而天下之理
    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成於易簡之理得。
        “從簡約,示久遠”,越簡約的詩,越可以傳之久遠。寫白話,
    可使人接受,但難以傳之久遠。要言不煩,寥寥數字,心聲都出
    來了。
       
     “是以其政雖不足以行於一時,而其教實被於萬世。是則
    詩之所以為教者然也。”
        
     “詩之所以為教者”,必知其所以。有“所以”,所論纔有根據。
    評論政治,必有所以,否則為“毀謗”。
       
    曰:“然則《國風》《雅》《頌》之體,其不同若是何也?”
       曰:“吾聞之。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裡巷歌
    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
       
    風、雅、頌,《詩》之三體。


          “風”者,諷世、諷刺、諷諫。歌謠,對時政有所諷喻,言
    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一部《詩經》,即情性的表現——興、觀、群、怨。


    《 原儒· 原學統》:“須深玩《 三百篇》, 洞悉生民窮困悲吟之所由,
    便信得聖人對於社會政治之高遠理想, 不是憑空突發。”


    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論
    語·陽貨》。


    《 原儒· 下卷· 附錄》: “孔子早年雅言《 詩》《 書》, 蓋欣然有祖
    述堯舜、 憲章文武、 夢見周公之誠。 五十學《 易》 而後, 思想大變,
    觀察世變益深, 於是作《 易》、《 春秋》、 新《 禮》 諸經, 此其後, 必
    將重理早歲《 詩》《 書》 故業, 予以改造。 其刪定《 三百篇》 及為《 詩
    傳》, 必本《 大易》‘ 吉兇與民同患’ , 及《 春秋》‘ 改亂制’ 之旨。 故《 論
    語》 有興、 觀、 群、 怨之言也。 其刪定《 尚書》 及為《 書傳》, 必本《 禮
    運》‘ 天下為公’ 之大道, 不以小康為可慕也。 由孔子早年思想言之,
    《 詩》《 書》 為先。 由孔子晚年定論言之, 《 易》《 春秋》 為先。 餘
    謂《 詩》《 書》 經傳, 皆成於後, 決不是妄猜之談……《 易》《 春秋》
    二經, 是《 禮》《 樂》《 詩》《 書》 諸經之母。”


    《詩》言志,人心之所主。“不學《詩》,無以言” (《論語·季
    氏》),學《詩》後,能言政治之得失,知民心之向背。
         看任何東西,必看要點,然後再下比喻。意雖夠,但情不足, 
    也不行。描寫困苦、苦難,不能從人的衣服來表現,應從人的
    臉上來表現。一個民族文化之致密,可於感情描寫之細膩與否
    中看出。
        小說,就是寫人和物(事)。人與人的關繫,必要交代清楚。
    細看《紅樓夢》,每個人的穿著、相貌、說話、用詞,都不同。《紅
    樓夢》熟讀,可以畫出裡面的人物,且所刻畫出的人物絕不相同。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