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現代悲劇理論研究手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知識讀物
    【市場價】
    2406-3488
    【優惠價】
    1504-2180
    【作者】 王傑、何信玉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知識讀物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073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60736
    作者:王傑、何信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彙集了二十幾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關於悲劇問題的理論選文。本書認為,馬克思與恩格斯以其鮮明的歷史唯物主義視角與辯證思維方式,對德意志古典哲學中的悲劇理論進行合理揚棄,從歷史必然性的角度出發探討悲劇的本質問題,提出了一種不同於亞裡士多德、黑格爾、叔本華、尼采等人的“現代悲劇”理論——亦即一種革命悲劇理論,在整個悲劇理論發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義與理論影響。在本書所選取的二十幾位理論家中,有的並不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著稱於世,但都無一例外地與馬克思主義保有或多或少的理論關聯,他們基於不同的理論視角均對悲劇問題有所涉及,將悲劇研究的觸角延伸到結構主義、心理分析與存在主義等多個理論視域,豐富並完善了馬克思主義現代悲劇的理論內涵。

    作者簡介

    王傑,國家*長江學者、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國家社科基金中國文學專家組成員、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專家、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美學學會常務理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主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代美學的基本問題及當代批評形態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形成與發展研究”。
    何信玉,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比較文學與文化理論專業博士研究生,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形成與發展研究”主要負責成員之一。

    目錄
    導言/王傑、何信玉/ 1
    車爾尼雪夫斯基(節選)/ 5
    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學理論(節選)/ 11
    附:《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繫》(節選)/ 19
    現代戲劇(節譯)/ 35
    悲劇的形而上學/ 49
    諸形式的歷史哲學難題/ 74
    馬克思與拉薩爾的通信/ 87
    馬克思和恩格斯同拉薩爾關於《濟金根》的論爭/ 90
    皮蘭德婁的“辯證法”/ 129
    皮蘭德婁的“思想體繫”/ 131
    魯傑裡主演的《哈姆雷特》/ 136
    給丹吉婭娜的信/ 138
    悼亡劇與悲劇/ 145

    導言/王傑、何信玉/ 1


    格奧爾基·瓦連廷諾維奇·普列漢諾夫
    車爾尼雪夫斯基(節選)/ 5
    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學理論(節選)/ 11
    附:《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繫》(節選)/ 19


    格奧爾格·盧卡奇
    現代戲劇(節譯)/ 35
    悲劇的形而上學/ 49
    諸形式的歷史哲學難題/ 74
    馬克思與拉薩爾的通信/ 87
    馬克思和恩格斯同拉薩爾關於《濟金根》的論爭/ 90


    安東尼奧·葛蘭西
    皮蘭德婁的“辯證法”/ 129
    皮蘭德婁的“思想體繫”/ 131
    魯傑裡主演的《哈姆雷特》/ 136
    給丹吉婭娜的信/ 138


    瓦爾特·本雅明
    悼亡劇與悲劇/ 145
    悲苦劇與悲劇(節選)/ 149
    貝爾托·布萊希特/ 174
    弗蘭茨·卡夫卡——逝世十周年紀念/ 182
    什麼是史詩劇?/ 206
    歷史哲學論綱/ 214


    阿納托利·盧那察爾斯基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節選)/ 227


    貝爾托·布萊希特
    戲劇小工具篇/ 247
    附:布萊希特論亞裡士多德的悲劇美學/ 280


    讓保羅·薩特
    薩特談“薩特戲劇”/ 313
    鑄造神話/ 319
    提倡一種處境劇/ 327
    布萊希特與古典主義戲劇家/ 329


    阿爾貝·加繆
    《西西弗斯的神話》(節選)/ 337
    雅典講座:關於悲劇的未來/ 351
    《反抗者》(節選)/ 361


    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
    對神話作結構的研究(節選)/ 383


    呂西安·戈德曼
    悲劇觀:上帝(節選)/ 399
    悲劇觀:世界(節選)/ 412
    悲劇觀:人/ 429


    雅克·拉康
    欲望及對《哈姆雷特》中欲望的闡釋/ 459
    悲劇的本質:對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的評論/ 505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
    皮科羅劇團,貝爾多拉西和布萊希特/ 527
    論布萊希特和馬克思/ 544


    羅蘭·巴特
    布萊希特批評的任務/ 561
    茶花女/ 567
    古希臘戲劇/ 570
    我愛你/ 591


    雷蒙德·威廉斯
    悲劇與當代思想/ 599
    悲劇與革命/ 614
    《戲劇:從易卜生到布萊希特》導言/ 633


    西奧多·阿多諾
    關於形而上學的沉思/ 651保羅·德曼
    反諷的概念/ 673


    弗裡德裡克·詹姆遜
    烏托邦、現代主義和死亡/ 701


    阿蘭·巴迪歐
    惡的問題/ 747
    探尋方法/ 767


    斯拉沃熱·齊澤克
    俄狄浦斯向何處去?(節選)/ 781
    從悲劇到喜劇/ 806
    神話及神話的盛衰(節選)/ 817


    雅克·朗西埃
    馬克思的工作/ 835
    美學和政治的倫理轉向/ 852


    特裡·伊格爾頓
    甜蜜的暴力:悲劇的理念/ 875
    恐怖與自由/ 887
    悲劇、希望與樂觀主義/ 903
    《陌生人的麻煩:倫理學研究》(節選)/ 910


    後記/何信玉/ 920

    前言
    現代悲劇理論研究手冊導言導言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視野下關於現代悲劇理論的資料彙編手冊,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形成及其發展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全書彙集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之後包括喬治·盧卡奇、瓦爾特·本雅明、雷蒙德·威廉斯、呂西安·戈德曼、特裡·伊格爾頓等在內的25位理論家探討悲劇問題的理論文章(或著作節選),是本課題前期非常重要的理論基礎。在理論譜繫上,他們大都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雖然有些人(例如阿爾貝·加繆、雅克·拉康等)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者,但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過馬克思主義的深刻影響,我們同樣將他們的悲劇觀點納入到了整體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視野下。

    現代悲劇理論研究手冊導言導言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視野下關於現代悲劇理論的資料彙編手冊,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形成及其發展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全書彙集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之後包括喬治·盧卡奇、瓦爾特·本雅明、雷蒙德·威廉斯、呂西安·戈德曼、特裡·伊格爾頓等在內的25位理論家探討悲劇問題的理論文章(或著作節選),是本課題前期非常重要的理論基礎。在理論譜繫上,他們大都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雖然有些人(例如阿爾貝·加繆、雅克·拉康等)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者,但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過馬克思主義的深刻影響,我們同樣將他們的悲劇觀點納入到了整體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視野下。
    在現代,悲劇是任何一位人文主義學者都不能回避的關鍵問題,亦是美學研究切入到現實領域的關節點。我們對現代悲劇問題的研究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的理論背景:一是悲劇在現代的存在與消亡。科技理性的興起帶來了神話世界的衰微,告別了傳統而神秘的古代社會,悲劇在現代社會是否存在、該以怎樣的方式存在?這些都是19至20世紀以來的西方學術界爭議不斷的焦點問題,亦是當代美學亟須解決的理論問題。在西方,以美國批評家喬治·斯坦納為代表的一部分人認為悲劇在現代已經消亡,斯坦納在代表作《悲劇之死》(1961)中的觀點是:由於現代社會失去了神性及神性帶來的權威秩序,真正的悲劇隻能屬於過去參見G.Steiner: The Death of Tragedy, Faber, London, 1961.,針對這一觀點,雷蒙德·威廉斯、特裡·伊格爾頓等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與斯坦納之間發生多次激烈的理論論爭,斯拉沃熱·齊澤克、阿蘭·巴迪歐也發表過多部悲劇問題相關的理論著作,荷蘭理論家約斯·德·穆爾還提出了一種“現代技術的悲劇維度”,認為悲劇重生於現代科技理性精神參見約斯·德·穆爾:《命運的馴化:悲劇重生於技術精神》,麥永雄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力證悲劇在現代社會的存在。可以看出,現代悲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問題,也是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非常關切的熱點話題。二是對“中國無悲劇”的回應。中國的悲劇問題一直存有很大的理論爭議,2003年,英國學者特裡·伊格爾頓在《甜蜜的暴力:悲劇的觀念》中再次明確地指出“中國無悲劇”的觀點,伊格爾頓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包含著一種以“命”為代表的起支配作用的幻想力量,這種高深莫測的力量足可以解釋人類社會秩序的合理性,因此中國並沒有悲劇、也沒有悲劇理論。2010年,在我們與美國學者肯尼斯·蘇林(Kenneth Surin)關於馬克思主義美學與悲劇問題的訪談中,蘇林認為中國社會由於宗教背景的缺失,並不存在悲劇參見Kenneth Surin, Wang Jie: Socialism, Tragedy and Marxism Aesthetics: A discussion with Professor Kenneth Surin,載《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1年第14卷第2期。。這兩個現像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我們認為,悲劇是與人類信仰相關的重要命題,悲劇意識作為人類特有的情感經驗,在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都是存在著的,可以形成多種不同形式的審美表征。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擁有自身獨特的悲劇意識與悲劇觀念,自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1904)開始,很多中國學者都有關於這一問題的研究著作。我們關於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8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這是中國步入現代化進程的歷史開端,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社會經歷了一個痛苦的、悲劇性的裂變過程,在多重矛盾勢力的共同夾擊下,社會內部的矛盾衝突與情感結構異常的復雜和激烈,整體性的悲劇結構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與遷移,悲劇性成為中國現代眾多優秀文藝作品中十分顯著的美學風格。我們理論工作重要的任務就是致力於對中國現代悲劇作品做出一種“深描式”的闡釋,形成並確立自己的理論模式。在此基礎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前提,就是要在學理上對馬克思主義的悲劇觀念持有充分的理論認識,樹立起堅定的學術勇氣,對中國現代悲劇觀念、中國式的悲劇提出我們自己的看法。
    1859年4月,馬克思在《致費迪南·拉薩爾》的信中首次提出“現代悲劇”的美學範疇,距今已有160年的時間。一個重要的歷史背景就是1848年爆發了幾乎席卷整個歐洲大陸的革命運動,馬克思與恩格斯敏銳地發現了1848年革命與以往革命之間的不同,稱之為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偉大事件——在無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參與下,這次革命首次與反對資產階級的“中心點”聯繫到了一起,在當時的歷史時期代表了現代的革命思想,但是,由於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並不成熟,1848年革命終隻能以失敗而告終。在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薩爾》的信中,他將這一悲劇衝突概括為“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一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衝突”,馬克思進一步指出這一“衝突”與未來世界之間的關聯,完全可以構成一部“現代悲劇的中心點”。馬克思與恩格關於悲劇問題的思考發軔於社會主義工人運動初期,代替一種形而上的哲學沉思,二人將美學上的悲劇問題與社會歷史經驗相結合,從反思現代性的角度提出了一種新的、具有革命意義的悲劇觀念。相比於抽像的理論概念,這一概念更加適應現代社會靈活多變的情感結構,既注重一種經驗性與感受性的觀念傳遞,同時不乏對現實問題的理論闡釋與哲學思辨,不僅打破了傳統悲劇概念的閾限,在美學上還標志著一種現代悲劇理論的發生。關於馬克思“現代悲劇”的核心觀點:在現實社會中,表現為對眼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的超越,通向一個更加積極與美好的“未來”,即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理想和目標,這是眼下現實、迫切的革命任務;在文學與藝術創作上,表現為推崇一種“莎士比亞化”的創作方法,即用樸素的形式,傳達出現代的思想觀念和人類情感,用文學與藝術表征出一個合理化的、更加符合人性的未來,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悲劇”。哲學家們隻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如何“改變世界”參見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選自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9—502頁。,在以往的悲劇研究中,大多囿於以亞裡士多德、康德、叔本華、黑格爾、尼采等人為代表的西方傳統悲劇理論,慣於運用一種理論模式或多種價值衝突來解釋悲劇作品,這些理論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並不足以闡釋當今時代出現的新現像與新問題。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悲劇觀念與傳統悲劇理論的不同,就在於引入了關於未來的積極思考,這種思考對未來的烏托邦世界表現出程度的理解與包容,在現實中則外化為一種堅定的精神信仰,限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有意識地號召全體人民參與到整個歷史進程中來。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所謂的現代悲劇不僅關乎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命運,還關繫到每一位個體的自我價值與人格理想的實現,本質上是一種哲學人類學的理論實踐。
    在美學上,馬克思主義的悲劇觀念很好地解答了兩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問題:一是悲劇在現代存在的可能性;二是什麼是現代悲劇,亦即現代悲劇的本質。圍繞著這兩個基本問題,我們認為,20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的悲劇觀念在現代發展過程中主要呈現出以下幾種代表性的理論模式:,歷史哲學模式。以兩次世界大戰為背景,這一模式從“惡”的歷史經驗出發,認為“惡的事物”可以使人們清醒地認識現實的矛盾衝突,反而積聚著潛在的革命力量,主要代表人物有瓦爾特·本雅明、西奧多·阿多諾,以及著名劇作家貝爾托·布萊希特。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歷史觀的指導下,他們對後資本主義文化工業時代片面的進步觀和以物質性尺度作為歷史尺度的態度予以強烈批判,在法西斯主義居於主導地位的歷史時期,對悲劇的否定事實上是為了獲得一種更積極意義的肯定,隻有這樣纔能衝破歷史的連續體,走向一個可能實現的美好未來。第二,社會批評模式。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帶來了人類社會的異化和普遍信仰的缺失,如何重塑時代的精神信仰成為近代悲劇人文主義者思考的一個重要命題,這一模式通過一種社會學批評視角的介入,對晚期資本主義的社會危機與文化危機進行形而上的理論反思,試圖在現代社會建構起一套悲劇世界觀的理論模式,主要代表人物有喬治·盧卡奇、呂西安·戈德曼。在《隱蔽的上帝》中,戈德曼為盧卡奇早期的形而上學的悲劇觀提供了必要的唯物主義基礎,將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堅定的信仰與未來世界“打賭”,堅信人類在任何危機中都具有創造歷史的革命力量。第三,精神分析模式。資本主義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的生產力,但在一種進步主義的驅使下,欲望的急劇膨脹成為導致種種社會危機產生的重要誘因,基於對現實問題的深刻反思,以雅克·拉康、斯拉沃熱·齊澤克等為代表的精神分析模式致力於馬克思主義與精神分析理論之間的結合。在拉康看來,悲劇的本質在於欲望,悲劇的安提戈涅在欲望的驅使下義無反顧地走向死亡,不顧一切地堅守自己所信奉的倫理原則,代表了一個美麗而崇高的現代客體形像。個體欲望的無限性與外部條件的有限性之間構成了典型的悲劇衝突,欲望的表達與審美機制成為這一模式思考的核心問題。第四,意識形態模式。意識形態與一定時期的文化觀念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繫,可以彌散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作用,從安東尼奧·葛蘭西提出的“文化領導權”開始、到路易·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都強調意識形態的深層次運作是導致一定歷史時期的文化衝突與社會危機產生的重要原因,由此,悲劇在本質上是關於意識形態衝突的美學表征,這一觀點為馬克思主義的現代悲劇觀念提供了必要的哲學基礎。在此基礎上,以雷蒙德·威廉斯、特裡·伊格爾頓為代表的理論家,提出一種擴大化的悲劇觀念(the idea of tragedy)特裡·伊格爾頓在《甜蜜的暴力:悲劇的觀念》中,提出用“悲劇的觀念”代替“悲劇的理論”,以適應現代社會復雜多變的情感經驗。,認為日常生活中同樣具備著支撐起悲劇崇高精神信仰的基礎存在,悲劇在現代社會並沒有消亡。馬克思曾在1858年閱讀弗·泰·費舍的《美學》札記中指出,“革命是適合於悲劇的題材”柏拉威爾:《馬克思與世界文學》,梅紹武、傅惟慈、董樂山譯,上海三聯書店1980年版。,他們將現代悲劇觀念核心觀點與20世紀的社會主義運動相聯繫,通過對俄國十月革命、“五月風暴”運動、蘇聯解體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反思,認為社會主義革命作為現代崇高的革命形態,同樣會經歷一個曲折變化的發展過程,這種先進的革命形態在現代優秀的悲劇作品中通常體現為一種新的情感結構和關於未來的審美表征,代表著意義的美學形態。
    除了以上四種悲劇理論模式之外,本書中還涉及以列維斯特勞斯和羅蘭·巴特為代表的人類學模式、以阿爾貝·加繆和讓保羅·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模式等,這些理論模式之間絕不是孤立存在的,在關於現代性問題的批判與反思中共同發揮了具有積極意義的理論影響,是馬克思主義悲劇觀念在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後,通過對馬克思主義視野下現代悲劇觀念的脈絡梳理,我們試圖探討一種中國悲劇的可能性的理論模式。我們認為,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發展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相對應,是有自己的悲劇模式的,20世紀初期,馬克思主義思想與其他西方思想一齊湧入了中國,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展開,馬克思主義逐漸在中國社會中居於主流的指導地位。與其他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現代化經歷了一個異常曲折和變動的發展歷程,外來政治勢力的壓迫、新舊文化間的矛盾糾葛和對本民族文化的衝擊,商品經濟浪潮的強勢湧入等等,種種復雜的矛盾衝突在中國現代的文化語境中表現得異常明顯和激烈。與此同時,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與馬克思主義思想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內在聯繫,這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不具備的“天然”條件,也是我們在當代中國研究馬克思主義悲劇觀念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不同的語境下,審美都構成了非常復雜的矛盾結構關繫,通過對現代悲劇觀念的分析、進入到特殊的情感結構,再進入到對社會關繫的分析,這是馬克思主義非常重要的一個研究路徑。相比於西方學界關於馬克思主義悲劇觀念持續而深入的研究,中國在這方面的理論研究是相對欠缺的,在本課題接下來的研究工作中,我們會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立足於中國社會自身的悲劇經驗和情感結構,通過對中國現代優秀文學與藝術作品的深度闡釋,提煉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學風格,用我們自己的話語提出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理論闡釋模式。
    綜上所述,本書作為一本現代悲劇理論的資料彙編手冊,兼具專業書與工具書的功能,可以為當代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術研究提供多種使用途徑。
    首先,馬克思主義悲劇觀念重要的現實意義就是將悲劇問題與共產主義理想相聯繫,啟發人們對未來世界的思考。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未來都是令全體人類感到困惑的問題,從500年前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到馬克思與恩格斯的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其中都包含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美好願望與堅定的人類信念,這是烏托邦思想在現實世界中的積極意義。馬克思主義正是在看到了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理想在未來社會必然實現的同時,也看到了其可能經歷的曲折的、悲劇性的發展歷程,堅信人類始終擁有改造世界的歷史力量,在這個意義上,悲劇的觀點始終是充滿希望的。這是我們理解馬克思主義悲劇觀念的一個理論前提。
    其次,在具體的學術研究中,馬克思主義悲劇觀念以其強大的自我更新能力與理論闡釋力,從本質上對現代悲劇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是適應現代歷史發展的悲劇理論。尤其在我們關於中國現代悲劇問題的課題研究中,如果仍然選擇沿襲亞裡士多德、黑格爾、叔本華、尼采等西方傳統悲劇理論來解讀中國問題,很難與中國現當代的歷史條件和學科背景相適應。尤其在對很多與現實相關的關鍵問題的分析和闡釋上,難以做到理論的徹底性與科學性,在諸種現代理論中,隻有馬克思主義始終堅持將文學創作與社會歷史聯繫起來、以把握現實關繫為目標,是真正的現實主義文學理論。
    後,本手冊作為一本文藝學、美學方向的專業理論書籍,既可以在國內高等院校的教學中作為一本專業書籍使用,也可以用作哲學、藝術、文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專業方向的參考書。在教學與閱讀中,本手冊可以開拓學生的理論視野,還可以引導學生順著馬克思主義悲劇觀念的發展脈絡展開進一步的深度思考,從不同的理論側面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了解與認識。



    王傑、何信玉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