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美學何為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761-1104
    【優惠價】
    476-690
    【作者】 徐碧輝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美學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419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6141977
    作者:徐碧輝著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5月 

        
        
    "

    編輯推薦


        由徐碧輝所著的《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既有對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產生發展過程的歷史敘述,同時又不單純是客觀敘事,而是把它和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現代性追求聯繫起來考察,把它作為中國現代性訴求的一個思想源流之一。這種歷史與理論的結合,使得本書能夠更為深刻地把握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歷史地位、歷史使命與歷史局限性。

     
    內容簡介
         由徐碧輝所著的《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開拓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新領域,次深入繫統地總結並反思了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歷程與思想的經驗教訓,次全面敘述和分析了實踐美學這一曾經影響整個20世紀80年代的社會啟蒙思潮、並且至今仍有重大影響的學說。

         《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既是對歷史的總結與回顧,也是對未來的展望。

        


    目錄
    章 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發展歷程與反思
    一 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發展歷程
    (一)20—40年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醞釀和初創
    (二)50—60年代前期:美的本質大討論與中國馬克思
    主義美學的展開
    (三)70年代末一80年代:實踐美學的誕生和中國馬克思
    主義美學研究的深化
    二 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歷史反思
    (一)早期:功利主義美學
    (二)中期:認識論美學
    (三)成熟期:實踐論美學(實踐美學)
    第二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創立
    ——蔡儀的《新美學》和《新藝術論》
    一 《新美學》章  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發展歷程與反思

      一 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發展歷程

        (一)20—40年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醞釀和初創

        (二)50—60年代前期:美的本質大討論與中國馬克思

        主義美學的展開

        (三)70年代末一80年代:實踐美學的誕生和中國馬克思

        主義美學研究的深化

      二 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歷史反思

        (一)早期:功利主義美學

        (二)中期:認識論美學

        (三)成熟期:實踐論美學(實踐美學)

    第二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創立

        ——蔡儀的《新美學》和《新藝術論》

      一 《新美學》

        (一)批判“舊美學”的錯誤

        (二)美學研究的對像

        (三)“美是典型”

        (四)典型就是“本然的種類範疇”

        (五)認識論美學

        (六)美的種類

      二 《新藝術論》

        (一)論藝術和現實的關繫

        (二)藝術與科學

        (三)論藝術典型

    第三章  中國當代實踐美學(上)

        ——李澤厚實踐美學的“二律背反”

      一 從康德的“先驗直觀”到“人類學歷史本體論”的建立

      二 李澤厚實踐美學的發展歷程

        (一)20世紀50年代後期一60年代前期:實踐美學的萌芽與雛形

        ——“實踐論”與“自然的人化”的初步提出

        (二)70年代末一80年代前期:實踐美學的形成與發展

        ——“主體性”與“積澱”說

        (三)80年代後期以來:實踐美學的深入與分化

        ——“情本體”與“人的自然化”的提出

      三 美學:從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到個體生存論

        (一)作為哲學美學的“實踐美學”

        (二)從認識論到實踐論

        (三)實踐本體論與歷史唯物論

        (四)從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到個體生存論

      四 “主體性”:從人類主體到個體主體

        (一)《批判哲學的批判》——群體主體性的確立

        (二)“主體性哲學”繫列提綱——個體主體性

      五 “自然的人化”:從“外在自然的人化”到“內在

        自然的人化”

        (一)“自然的人化”是個實踐過程

        (二)“狹義自然人化”與“廣義自然人化”

        (三)“外在自然人化”與“內在自然人化”

        (四)“自然的人化”學說的批判與反思

      六 “實踐”:從“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

      七 “積澱”:從“工具本體”到“心理本體”

      八 餘論

    第四章  中國當代實踐美學(下)

        ——朱光潛、蔣孔陽、劉綱紀

      一 朱光潛後期:“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

        (一)“物”與“物的形像”

        (二)對世界的“藝術掌握”與“實踐一精神掌握”

        (三)“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

        (四)“美是一種意識形態”

        (五)對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學習與探索

      二 蔣孔陽:“以實踐論為基礎、以創造論為核心的

        審美關繫說”

        (一)“美是一種社會現像”

        (二)美學研究的出發點:“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繫”

        (三)美的特點:“開放性繫統”與“突創性”

        (四)美的本質:“人的本質力量的對像化”與“自然的人化”

        (五)美的規定性:“自由的形像”

      三 劉綱紀:“實踐批判的存在論美學”

        (一)“美是自由的感性表現”

        (二)“實踐本體論”與“實踐的人本主義”

        (三)“實踐批判的存在論美學”

    第五章  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於實踐美學的爭論

      一 “實踐美學”與“後實踐美學”之爭

      二 “新實踐美學”與“後實踐美學”的爭論

      三 對實踐美學和後實踐美學的其他批評

        (一)對實踐美學的其他批評

        (二)站在第三者的立場對實踐美學與後實踐美學的雙方批評

        (三)對實踐美學的客觀研究

      四 90年代以後的實踐美學狀況掃描

        (一)楊恩寰:“美的規律是自由的造形規律”

        (二:“走向實踐存在論美學”

        (三)張玉能:“重樹實踐美學的話語威信”

        (四)其他學者對實踐美學的辯護

        (五)“實踐”概念的辨析

        (六)從實踐美學觀點出發對具體美學問題的研究

        (七)從實踐美學觀點出發建構新的美學理論

    第六章  生存、實踐、自由與異化

        ——對“後實踐美學”所混淆的幾個基本概念的分析

      一 人類的“生存方式”

      二 美學的“邏輯起點”

      三 “實踐”與“異化”

      四 “自由”與“超越”

    第七章  和諧社會的美學解讀

      一 和諧離不開美

      二 人與自然的和諧:建設生態美

        (一)“生態美”的概念

        (二)人的自然化與自然的本真化

        (三)中國古人的生態智慧

      三 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人的自然化”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和諧社會的理想

        (二)生活環境的設計與和諧:走向“自然化”

        (三)人與人的和諧:情暖人間

      四 身心和諧:心理本體

        (一)作為理性積澱的認識、倫理與審美

        (二)工具本體與心理本體

    第八章  美學何為

      一 哲學:從“認識何以可能”到“人類何以可能”

      二 美學:從“人活著”到“活得怎樣”

      三 歷史:從工具本體到情本體

        (一)歷史的底蘊——唯物史觀的發現

        (二)歷史的基礎——工具本體

        (三)歷史的未來——情本體的建立

    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