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易經講堂:周易概論、乾、坤、屯闡微(全二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838-1216
    【優惠價】
    524-760
    【作者】 黃漢立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周易 
    【出版社】黃山書社 
    【ISBN】978754611456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6114569
    作者:黃漢立著

    出版社:黃山書社
    出版時間:2011年01月 

        
        
    "

    編輯推薦
    學習《易經》的基本讀物,初學者的入門書籍。作者於中國香港、美國、加拿大等地授課,門生無數。據作者授課錄音整理成書,通俗易懂。


    霍英東之子、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推薦。


     


    傳統文化 ·名人聖人









      


     



    五星推薦點擊(、。中央美院繪本精華


     


     

     
    內容簡介
    《易經講堂1-周易概論》
    本書是根據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辦、黃漢立老師演講的易學課程《如何打開<易經>之門》的錄音整理而成的,內容既涉及《易經》、易傳《十翼》與易學發展的重點介紹,也精闢地闡述了《周易》與占筮、太極圖、太極拳及丹道的關繫與精粹所在,並旁及西方文化以作比較,可視為開啟中國文化寶庫不可多得的鑰匙。
    《易經講堂2-乾、坤、屯闡微》
    本書是作者繼其 “易經講堂①”講述《易經》概論後,進一步具體而深入地分析卦、爻的著作。
    書中以傳統的“陰陽之學”,及時、位、中、承、乘、比、應等義例,去解釋天道、地道、人道種種變化無窮的規律,從而讓讀者明白所謂“吉兇得失”皆自取,以及進德修業之重要。
    作者簡介
    黃漢立 ,1939年生,幼承庭訓,研習《易經》《老子》《莊子》《史記》等,又得族叔傳授龍門派煉養功訣,幼年已通任督二脈。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香港大學文學碩士,在學期間,深得錢賓四、牟潤孫、羅慨烈、伍叔儻、柳存仁諸師悉心啟迪,於中國文史哲學研究上,頗有心得
    目錄
    《易經講堂1-周易概論》
    序一 獲益良多的《易經講堂》 霍震寰
    序二 跟黃老師打開《易經》之門 謝錫金
    序三 學易者的境界 李安
    自序 黃漢立
    章 《易經》是一本怎樣的書
    引言:《易經》釋名
    《周易》、《易傳》如何變成經
    《周易古經》的體例與來源
    八卦的由來與像征
    從八卦發展至六十四卦
    代表宏觀總論的卦辭
    代表時空細節的爻辭
    判斷辭的意義與條件性《易經講堂1-周易概論》
    序一 獲益良多的《易經講堂》 霍震寰
    序二 跟黃老師打開《易經》之門 謝錫金
    序三 學易者的境界 李安
    自序 黃漢立
    章 《易經》是一本怎樣的書
    引言:《易經》釋名
    《周易》、《易傳》如何變成經
    《周易古經》的體例與來源
    八卦的由來與像征
    從八卦發展至六十四卦
    代表宏觀總論的卦辭
    代表時空細節的爻辭
    判斷辭的意義與條件性
    《周易古經》的作者及創作時代
    《周易古經》的內容特色
    《周易古經》的性質
    第二章 《十翼》要義簡介
    引言:《十翼》的作者及寫作年代
    《十翼》七種十篇簡介
    《十翼》的重要規律
    以《乾卦》為例看《十翼》對《易經》的闡釋
    第三章 易學與占筮
    引言:如何看《周易》的占筮法
    《周易》的天地之數與五行之關繫
    《周易》的占筮法
    占筮產生別卦的過程
    卦爻像征萬事萬物變化的規律
    占卜示範
    朱熹的變占法則
    占筮的利與弊
    第四章 易學與《太極圖說》
    引言:易學之像數學派
    “河圖”、“洛書”簡介
    周敦頤太極圖的出處
    無極而太極
    太極是什麼
    太極如何運動
    陰陽而後生五行
    化生萬物
    人性與天性
    天人合一與生死觀
    周敦頤的貢獻
    第五章 易學與太極拳
    引言:太極拳與易學的關繫
    “太極”是什麼?
    太極拳如何利用“太極”原理
    一陰一陽之謂道
    對待與互相滲透
    流行的兩種可能:漸化與頓變
    如何將對待、流行應用於太極拳?
    太極拳定式的重要性
    如何應用五行於太極拳?
    心為太極的方法
    太極拳的養生之道
    第六章 易學與丹道
    引言:易學與丹道關繫之始
    陰陽魚太極圖之來源與特點
    陰陽魚太極圖的開創性
    十二消息卦圖與氣候及卦像
    陰陽魚太極圖與丹道
    陰陽魚太極圖與周天功
    周天功功法如何配合天地運行
    第七章 如何深入探討《易經》
    引言:《易經》成為易學的經過
    易學兩大派:像數與義理
    漢朝易學,像數為主流
    晉唐易學,義理抬頭
    宋明易學,像數義理並重
    清朝易學,以漢易為師
    如何深入研究《易經》?
    基本參考書目簡介
    附錄:基本參考書目
    《易經講堂2-乾、坤、屯闡微》
    序一 承先啟後的《易經》闡微
    序二 《易經》與教育的變易理論
    序三 我對《乾》、《坤》、《屯》三卦的體會自序
    章 《周易》導論
    何謂《周易》之“周”?
    何謂《周易》之“易”?
    《周易》的體例——六十四卦
    何謂“數字卦”?
    何謂“卦”?
    第二章 《乾卦》闡微(一)——卦辭、爻辭
    《乾卦》卦名
    《乾卦》卦辭
    何謂“爻”?
    “爻位”三大原則
    《乾卦》之“初九”爻辭
    像辭與占辭
    《乾卦》之“九二”爻辭
    “應”的規則
    《乾卦》之“九三”爻辭
    《乾卦》之“九四”爻辭
    《易經》的基本精神
    《乾卦》之“九五”爻辭
    《乾卦》之“上九”爻辭
    《乾卦》六爻全變
    《乾卦》爻辭總結
    第三章 《乾卦》闡微(二)——《彖傳》、《大像傳》、《小像傳》
    《彖傳》的“爻位說”
    《彖傳》對《乾卦》的詮釋
    《大像傳》對《乾卦》卦辭的詮釋
    《小像傳》對《乾卦》爻辭的詮釋
    第四章 《乾卦》闡微(三)——《文言傳》
    《文言傳》對《乾卦》卦辭的詮釋
    《文言傳》對《乾卦》爻辭的詮釋
    &ldq亨利貞”的引申
    讀《易經》的方法
    “陰陽”的引申
    “推天道以明人道”的引申
    “天人合一”的引申
    “時位”與“物極必反”的引申
    第五章 《坤卦》闡微(一)——卦辭、爻辭、《彖傳》、
    《大像傳》、《小像傳》
    《坤卦》卦名
    《坤卦》卦辭
    《彖傳》對《坤卦》的詮釋
    《大像傳》對《坤卦》卦辭的詮釋
    《小像傳》對《坤卦》爻辭的詮釋
    第六章 《坤卦》闡微(二)——《文言傳》
    《文言傳》對《坤卦》的引申
    “順”義的引申
    “杜漸防微”與“見微知著”的引申
    “敬義兼修”的引申
    《乾卦》、《坤卦》兩卦相反相成
    “陰陽交感”的引申
    守持“中道”的引申
    “卦主”的釐定
    “陰陽合德而生萬物”的引申
    “由柔變剛”的引申
    第七章 《屯卦》闡微——卦辭、爻辭、《彖傳》、《大像傳》、《小像傳》
    《屯卦》卦名
    《屯卦》卦辭
    《彖傳》對《屯卦》卦辭的詮釋
    《大像傳》對《屯卦》卦辭的詮釋
    《屯卦》的“卦主”
    《小像傳》對《屯卦》爻辭的詮釋
    《屯卦》的“互體”、“約像”
    與《坤卦》“六三”、“六四”比較
    與《乾卦》“九五”比較
    與《坤卦》“上六”比較
    《屯卦》的“互體”
    《屯卦》各爻與“卦主”的關繫
    《屯卦》的引申
    分析六十四卦的步驟與原則
    在線試讀
    首 先,先解釋一下《易經》這本書的名字由來。我們先從“易”字說起,這個“易”字,有兩個解釋:,“易”是古代用以預測未來、算命的書籍,不單止我們今 天所讀到的這本《易經》可以叫做“易”,同類型的算命書籍也可叫“易”。古代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易”,種叫“連山”,另一種叫“歸藏”,至於第三種就 是今天我們讀的這一本“易”,我們稱之為《周易》。“易”的第二個解釋,就是指掌握、控制或了解此書的人,繼而進一步可以預測未來,從事算卦的工作,這一 種人,也可叫“易”。
    意義上,傳統廣為學者相信的“易”,是指一種名為蜥蜴的蟲類,我們今天稱之為守宮,或類似壁虎的生物。傳說中,蜥蜴可 以在一天內十二個時辰裡轉變身體和頭部的顏色,是故,變色龍也是蜥蜴的另一稱呼。正因為這種蟲類經常變化,於是引申出“變易”之意。這“易”字,包含著了 解未來變化的學問。因此,以“易”字來稱呼這一類書,或掌握這類學問的人,都十分恰當。此外,假如我們從秦朝文字小篆來體會這個“易”字→①,或許會覺得 古人這一個說法相當合理。隻要我們略為將它顛倒位置,各位很明顯就可看出這正是一條蟲,也就是守宮。
    除了借蜥蜴來引申“易”字具“變易”的意 思外,古代另有一個非常具影響力的說法,就是相信“日月為易”,這是一種並字法的解釋。古人認為“易”字上半是太陽的日字,下半則是月亮的月字,於是, “易”字就和太陽月亮有關;既然說到太陽月亮,當然也就和天地自然現像配合。尤其是太陽及月亮是光明和黑暗的對立,它們的交替,引致大地春夏秋鼕,萬物變 化;因此,日月正好讓我們聯想到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的變化,和“易”字那種多變的特性切合。
    然而,從中國文字學來說,這個“易”字下面沒可 能指月亮,因此這說法雖有道理,但從考據上卻說不通。今天我們的學者愛根據古文字,包括西周初年的金文,甚至商朝的文字甲骨文,發現當中很多字都曾經比附 到“易”字身上,但細心考慮,其實並不及舊傳統的說法合理,所以我們都不采用。接下來,我們要說說“周易”這兩個字。首 先,先解釋一下《易經》這本書的名字由來。我們先從“易”字說起,這個“易”字,有兩個解釋:,“易”是古代用以預測未來、算命的書籍,不單止我們今 天所讀到的這本《易經》可以叫做“易”,同類型的算命書籍也可叫“易”。古代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易”,種叫“連山”,另一種叫“歸藏”,至於第三種就 是今天我們讀的這一本“易”,我們稱之為《周易》。“易”的第二個解釋,就是指掌握、控制或了解此書的人,繼而進一步可以預測未來,從事算卦的工作,這一 種人,也可叫“易”。
    意義上,傳統廣為學者相信的“易”,是指一種名為蜥蜴的蟲類,我們今天稱之為守宮,或類似壁虎的生物。傳說中,蜥蜴可 以在一天內十二個時辰裡轉變身體和頭部的顏色,是故,變色龍也是蜥蜴的另一稱呼。正因為這種蟲類經常變化,於是引申出“變易”之意。這“易”字,包含著了 解未來變化的學問。因此,以“易”字來稱呼這一類書,或掌握這類學問的人,都十分恰當。此外,假如我們從秦朝文字小篆來體會這個“易”字→①,或許會覺得 古人這一個說法相當合理。隻要我們略為將它顛倒位置,各位很明顯就可看出這正是一條蟲,也就是守宮。
    除了借蜥蜴來引申“易”字具“變易”的意 思外,古代另有一個非常具影響力的說法,就是相信“日月為易”,這是一種並字法的解釋。古人認為“易”字上半是太陽的日字,下半則是月亮的月字,於是, “易”字就和太陽月亮有關;既然說到太陽月亮,當然也就和天地自然現像配合。尤其是太陽及月亮是光明和黑暗的對立,它們的交替,引致大地春夏秋鼕,萬物變 化;因此,日月正好讓我們聯想到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的變化,和“易”字那種多變的特性切合。
    然而,從中國文字學來說,這個“易”字下面沒可 能指月亮,因此這說法雖有道理,但從考據上卻說不通。今天我們的學者愛根據古文字,包括西周初年的金文,甚至商朝的文字甲骨文,發現當中很多字都曾經比附 到“易”字身上,但細心考慮,其實並不及舊傳統的說法合理,所以我們都不采用。接下來,我們要說說“周易”這兩個字。
    “周”字在傳統上同樣有 兩種非常有影響力的說法。一種是“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意思就是說,《周易》裡說的道理,包括了宇宙人生的一切學問。第二種說法是認為這“周”字不過是 朝代的名稱,所以稱為“周易”,不過是說明這種“易”是在周朝創立,和我們剛纔談及的“連山易”和“歸藏易”有所分別而已。傳說中的“連山易”,可以說是 早至夏朝,甚至是較夏朝更早的“易”。“歸藏易”就是商朝時的“易”。因此,後人為了把後起的“易”跟夏朝易“連山”及商朝易“歸藏”區別,於是把它稱作 “周易”,明確指出它出現的朝代。這種說法經過唐朝初年孔穎達特別提出,我們後世也多數接受《周易》就是周朝的“易”這種說法。
    至於“易道周 普,無所不備”這種說法比較上沒有那麼流行,但亦有人接受。尤其近劉大鈞教授就堅持相信“易道周普”這說法,原因是提出這說法的人是東漢末年偉大的經 學家鄭康成(鄭玄)。鄭康成深信《易經》是以天道去推論人道,正和“周普”的意思密切相關。然而,這其實也是一種引申的說法,倒不如把它簡單解作周朝的 “易”更為合理。注意今天我們讀的《周易》,原本字數很少,甚至不足五千字,因此和大家心目中所想像或了解的《易經》有所不同。今天學術界為了清楚劃分, 就稱原始的這本《易經》為《周易古經》,屬於古代的經。
    此外,我們要說說《十翼》。“十”是指十篇,“翼”就是雀鳥之翼。雀鳥之所以能夠 飛,就是因為有翼。因此,“翼”帶有幫助與輔助之意。而除了幫助、輔助這個基本意思外,背後還有更深層的意義。簡單來說,由於雀鳥沒有翼便不能飛,這正好 用來比喻原來的《周易古經》沒有了這十篇著作,也同樣不能夠飛,同樣不能夠發揮它偉大的作用。因此,《十翼》的名稱背後,已經特別強調了這十篇文章之重要 性,對原來《周易古經》的貢獻特別大。這十篇文章其實隻有七種,有關這點,容我在第二章再談。
    另一個名詞就是《易傳》。什麼叫傳?傳,傳授 也。任何一本經典的內容都非常深奧,普通人未必能夠單憑自己就讀得明白。此外,由於古代無書,的一本書可能隻落在當老師的手中。上課時,當老師的往往 先抄出那一段文字,然後講解,和今天我們有錢就能買書完全不同。因此,任何的經典都需要有人去傳授,傳授時的解釋經過整理寫成文章,就叫“傳”。
    中國古代有很多講解《易經》的人,把他們講解的內容寫成文字,這些篇章也一樣叫“傳”。寫傳的人很多,有的寫得特別好,廣為流傳;有的寫得雖然不錯,不 幸沒有人注意,終失傳;也有些可能本身寫得不好,終受時代淘汰。後來,能夠流傳到漢朝初年,被人們視為特別有價值的,就選出了七種十篇解釋《易經》的 文章,就是我們說的《十翼》。其他也可稱之為《易傳》,但後來為了避免混淆,於是一致認為有資格稱為《易傳》的就是這七種文章的十篇,其他就不當它是 《易傳》了。今天,我們談及《易傳》,在一般的用法上,是指上述七種十篇的《十翼》。此外,其他的經典也有“傳”,《易經》的叫《易傳》,《書經》的叫 《書傳》,其他可以類推。
    “經”字的部首是“糸”部,和絲綢有關,它原先是古老的織布機,首先將直線的蠶絲排列在機器上,然後以一個梭子帶著 另一條蠶絲橫向走動,累積多次的走動,就織成布匹。這些直的絲線叫“經”,橫的叫“緯”,經線和緯線的結合,就織成我們中國特產的絲綢。中國古代的書籍, 除了皇室貴族或有錢人可以用絹帛抄寫外,一般都是將一些竹或木削成一條條長方形,然後或刻、或寫在上面,再用絲線或牛皮連上。於是以往的人看書,往往要將 一卷竹簡或木簡拉開,逐條來看。讀者大概在博物館看過不少這類書籍,那就是近年來所發掘的漢簡,還有戰國時代的書簡。
    因此,大家可以設想,這 些書由一條條的竹簡或木簡排列,然後將之頭尾用繩子連上。此外,較珍貴的書,兩頭還有皮革保護。古書不像今天的印刷科技,可以不斷大量印刷;相反,這些古 書要花很多時間纔能抄寫一本,於是一本古書能傳下來,當中的竹木盡管不易損壞,但連繫它們的繩子卻容易爛掉,這教人頭痛。因為每次要給這些書簡排列回原 來的次序與位置殊不簡單,首先它考驗你的學問,之後還考驗你的記憶等等。
    傳說孔夫子讀《易經》“韋編三絕”。“韋”即是熟牛皮,這裡指他閱讀 用牛皮繩子把竹簡編聯在一起的《易經》,有很多文字排列不合理,於是將它拆開重新排列次序,多番努力鑽研,包括曾經三次將他那本《易經》的次序排列整理, 這就是“韋編三絕”。這個說法一直流傳,直至民國時代一些學者表示懷疑,認為孔子沒有研究過《易經》,和《易經》沒有關繫。不過,這種說法是錯的,今天我 們大可以從大量的考古文獻證明這是歷史事實。
    以上一般的讀本我們稱之為“書”,也有人稱之為“冊”。由於書不是每本都那麼偉大,是故偉大的書 我們會分外珍惜,於是,為了要珍惜這些珍貴的書,人們絕不會把它們亂放地上,相反,都懂得放在架上,避免潮濕。於是引申出“典”這個字,也就是古典與經典 的“典”字,說的不過是書,但卻是相對偉大及珍貴的書。“經”字原來是織布機的直線,再引申就是連接書的絲線、書,甚至偉大的書。既然是偉大的書,為了跟 其他不偉大的書有所分別,這個“經”字就限於偉大的書用,而普通的就用“書”字代替,這是人類一個合理想法,不單中國如是,西方也如是。
    西方的書稱為Book,它和另一個字Bible的意思一樣,現時法語仍是這樣用。然而另一方面,在西方,Bible“拜撲經”一直被視為是偉大的一本 書、的一本經典。讀者隻要翻查字典,就會看到Bible這個字是“的書”之意,指的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聖經》。中文也一樣,“經”是書的一種, 但由於這是“的書”,其他書不能隨便稱為“經”,隻有高級的書纔可以叫“經”。“經”大概要到戰國時候纔出現,在此之前,書就是書,什麼人(包括優劣 的人)的著作都能用,但到了戰國後,開始用上“經”這個字,意思也被提升了,即非偉大之書不能用。
    《易》原本叫《周易》,改稱為《易經》是後 來的事。《易》尊為“經”相信是在戰國,到了漢朝,《易經》已經成了一個通用詞,一直沿用至今。從此,《易》也就是《易經》。至於上文所說的《易傳》,即 《十翼》,當中的十篇文章,古代認為是孔子所寫的。孔子在漢武帝獨尊儒術後,成為偉大的聖人,聖人所寫的書當然就是經典了。於是,傳說孔子所作的《十 翼》,便被推崇到“經”的地位。
    由於《周易古經》是“經”,《十翼》也是“經”。於是,漢朝的時候,《易經》被分成十二篇。原本的《周易》當 然放在先,即、二篇(將原本的《易經》分為上下兩部分,《周易上經》和《周易下經》。上經是三十卦,下經是三十四卦),另外第三篇到第十二篇就是 《十翼》,全部加起來也叫《易經》。從漢朝到今天,當我們談及《易經》,已經和那隻有五千字的《周易古經》不同,而是加上了約二萬字的《十翼》。不過,加 起來也隻是二萬五千字吧,比起其他經書,字數仍舊非常少。我們今天談及的《易經》,就是采取了上文所說,《周易古經》加《易傳》。接下來我想談談《周易古 經》的體例,也就是集中於五千字的《周易古經》來作出解說的。通常,我們如果要分析原來的《周易古經》,多從它的構造來說,問題是個中的體例可分成多少部 分了解呢?其實非常簡單。概括來說,首先我們該先從“卦像”開始,也就是卦的符號;之後,就是注意“卦名”;第三“卦辭”,就是進一步解釋卦的文字與內 容;第四就是“爻題”和“爻辭”,再詳細解釋一個卦裡的六個不同符號。由於每一個符號有它自己的獨特性質,通常我們把它叫做“爻”。我們所說的“卦辭”, 是針對整個“卦”的;至於“爻辭”,就是分別說明六個符號不同的爻的內容。我們現在就把《易經》分成以上這四項作進一步說明。
    首先,先從“卦像”談起,再談“卦名”。分析《易經》裡的卦像,基本的單位就是指有關符號的兩種不同表現方式,古代把這個符號稱為“爻”。“爻”就是它的專門名詞,後人解釋“爻”字,有效法、模仿之意。至於效法什麼呢?其實就是模仿、效法宇宙天地萬物變動的規律。
    關於“爻”是怎樣產生的,我們今天仍不太清楚,古代有影響力的說法指源於古代伏羲,由於伏羲觀察了天、地、人及萬物的各種形像,於是以簡單的符號作抽 像提升,這可能是後人加上當時的想法來解釋。當時,人們已理解到地球上有光明與黑暗的交替、有寒冷和溫暖的變化、有男和女的分別。在相對於現在較模糊和幼 稚的思維裡,其實也具備了超級的智慧,懂得把他們所見那數之不盡的萬物,發掘其現像背後的性質,並作出提升。甚至懂得把萬物簡化成為兩種不同的物質、兩種 不同的力量,一切就來自它們的互相交替變化。這種幼稚模糊、籠統的想法,自然不是我們今天的科學,而是大膽地以兩種東西、兩個符號表現。一個符號是一條長 的直橫線→①,另一個符號是兩條短的直橫線→②。長的這一條初可能被稱為“剛爻”,即我們今天所稱的“陽爻”;兩條短線初可能被稱為“柔爻”,而我們 今天慣常稱呼為“陰爻”。
    以上這種說法廣為兩千多年來學者所信服,但除了這種說法外,其實古代,甚至今天,還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其中比較前 衛和流行的說法,包括有由著名學者郭沫若所提出,他認為人類在遠古時代曾經歷過一個對性器(生殖器)崇拜的階段,這其實也是西方的說法。郭沫若相信這兩個 符號正是男女的生殖器簡化的符號,一長劃代表著男性的生殖器,兩短劃的則代表著女性的生殖器,有著一種概括性的解釋。郭沫若這個說法在當時非常流行,但 今天我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與不合理。當然,以陽代表男、以陰代表女是天衣無縫的想法,再加上一些西方考古學家、人類學家振振有辭的說法。然而,假使我們再 想像一下這兩個“爻”在《易經》裡的來源,便會發現其實它初的來源是和數字有關的。
    當我們占筮的時候,用了五十根蓍草,求得三十六、三十 二、二十八、二十四個數據中的任何一個,然後根據這數據定出了剛柔爻,其實它的背後還有一個關鍵,就是奇數和偶數的問題。凡是一、三、五、七、九,即奇 數,就是陽;每逢二、四、六、八、十,即偶數,就是陰。如果用上郭沫若教授的說法,就很難解釋奇偶數的問題了。另外又有以下說法,遠古人類在未有文字前, 記事往往靠一條繩,大事打個大結,小事打個小結,於是人們就看著繩子由上而下,約略記下中間階段曾發生過什麼大事小事。有說法在那繩子沒有打結的位置由於 沒改變,所以是剛爻;相反,凡中間打了結的,由於中間斷了,就是陰爻。這說法其實可信性很低。此外,還有第三種說法。今天中國一些落後民族仍有用竹占筮, 當中包括長竹條與短竹條。於是,以上兩個符號,有說就是中國落後民族所用的長短竹條,我想這個說法不無道理。
    然而,還有一位張政烺教授,當觀 察西周古代銅器時,發現很多時候在銅器文字後,有一些古怪的字,未能解讀,於是他忽發奇想,靈機一動,考慮及這些根本不是一個完整的文字,而可能是由一 組數目字濃縮而成的。於是他決定不把它們當文字來讀,反過來把它當成是數字來看,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中,發覺一、五、六、七、八的字特別多。當他為這些 文字解碼以後,再想到遠古時《周易》占筮法是和數目字有關,奇數是陽,偶數是陰,於是他再將那些數目字代入,就成了一個“易卦”。因此,剛柔爻符號是由數 字演變而來。
    後來再進一步發現,不單西周初年金文有這一類符號,甚至商朝末年的甲骨文——另一種占筮法,後面也有這種類似的符號,而今人也依 《易經》的符號式解碼得出卦來。然而,這都和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易經》數字不同,我們今天的《易經》占筮,是用六、七、八、九這四個字,而不是一、五、 六、七、八。這可能是另一種占筮法繫統,甚至更可能是今天我們《周易》占筮法的前身。但從張政烺教授的靈感所得,他統計過所發現數字在卦裡的比例,發覺其 中以一和六多。
    大家請注意古代有關一和六的寫法。一是一條直橫線→①,六則在底部有兩條短橫線→②,如果略為一變,豈不就是陰爻?於是他很 高興地提出這一個說法,就是說原來這個符號並不是剛纔我們說的那麼哲學化、那麼高深,那隻不過是由數字簡化而成,凡屬奇數都以一表示,逢偶數則以六表示。 這兩個數字後來一轉,就成了一條直橫線和兩條直橫線,這種說法曾經在學術界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力,甚至連我的《易學與氣功》一書也采用了這說法。然而,後來 隨著我再細心分析研究,過了原來的“衝動期”後,發現這個說法好,但其實仍有很多地方未能解釋得圓滿。
    如果依據這些數碼,而不是以奇偶或剛 柔爻為根據,如何能定出隻是六十四卦?而不是六十三或六十二卦?因為隻有卦像是兩個不同的符號,是二的六次方,排列組合纔是六十四,不多也不少,至於二的 三次方,也一定是八,而不是七或九。如果說是由數字演變過來則排列組合有數千以上,不要說古人,就是今人也很難產生這種靈感。所以這隻是一個很有力的新說 法,但可靠與否還有待考證,是故,今天我們還是寧願相信上文初的說法。
    對於這兩個符號是不是早在周朝開始?我們至今並不清楚。理論上是應該 如此的,甚至古人傳說這兩個符號是遠古伏羲所創的,但從我們的出土文物印證,初是一九七三年在馬王堆挖掘出土的《易經》裡,發現它首先用了這些符號,因 此相信早在秦朝或之前,《易經》已用了這兩個符號。
    後來,另一本走私流傳到香港的戰國時代楚國書簡《易經》,後來被上海博物館買回,那本《易 經》,相信是戰國中期的抄本,當時它已經用這些符號。從文獻所見,這並不足以代表當時剛開始有這些符號,隻是表明限度已經存在,至於存在多久,不得而 知。然而,這是一個很關鍵性的問題,有人懷疑原本《易經》不曾用這兩個符號,因為那本記載了春秋史事的權威歷史書《左傳》,當中有談及易卦,但沒有說及陰 陽爻的符號,有人認為凡沒有提過的就等同沒有,因此不相信《易經》有這兩個符號,我認為這是十分不科學的。事實上,楚簡和《左傳》的寫作時代相距不遠,它 的來源,也許抄自更古老的版本,由此說這兩個符號沒有在《左傳》提及就等於沒有,是不太合理的。
    現在先從兩個爻說起,爻即“剛爻”和“柔 爻”。卦則基本由三爻組成,叫“八卦”。在中國專門談論周朝制度的古書《周禮》上,叫它“經卦”。“經”即原始、偉大、基礎的意思。此外,又叫“三畫 卦”。這“三畫卦”的排列組合隻能有八個。“八卦”裡的個卦叫《乾卦》→①,要解讀《乾卦》,先要把它分成兩個不同的範疇去分析。《乾卦》取像是 “天”,卦德是“健”。當我們說到卦的取像是天或地或山或水或火或雷等,都是指向具體的事物,是我們能夠感受的物件;至於卦德,即像“健”這類的字眼,都 是我們不能具體感受的性質、特性,我們必須透過卦像和卦德兩種特質來說明這個卦的基本特性。
    天有具體的形像,現在則將它變成了一個符號,這個 符號就是天的像,把具體的形像變成抽像的符號,我們叫“取其像”。凡像,你隻能體會它抽像的運動變化,而不能真正的觸摸它、感覺它,這就叫“像”。正如 “氣像”和“天像”,你知道它的存在、它的規律,但你能夠觸摸它嗎?你能否觸摸天上的星辰日月呢?取其像是指具體的事物而言,至於把它內含的性質告訴你, 就叫“取其義”。
    相信大家都約略知道人類智慧文化的發展,初人類隻能感受、體會具體的事物,而且隻能體會到具體事物的外表,直至人類智慧進 一步發展,我們觀察具體事物,並作出歸納,以發現它的內在性質,了解它的變化規律。由規律比附想像,以人類的行為思想作相關解釋,這就是“像”和“義”的 先後關繫。遠古時候很早就有了“像”,直至人類知識文明發展到某種高度,纔能發現事物裡所蘊含的性質規律,而這性質規律我們通常叫做“義”。這兩者是我們 研究《易經》的關鍵,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像”可以幫助你了解“義”,“義”可以幫助你深入解“像”,從而歸納成一個簡單的規律或公式,你應用這公式 時,可以用來解釋宇宙萬事萬物。
    為什麼這些符號有這兩重意思?原來《易經》有沒有這種說法沒有人知道,我們隻能根據後世的說法來略作分析、講解。舉例說,剛爻是代表陽性,陽性的事物是代表向上、運動、光明等等。一個剛爻是這個意思,至於三個剛爻就變成是非常純粹的運動,光明而且永不止息。
    在古人心目中,看見天日夜不停轉動,一日如是,一月如是,一年如是,相反,人須休息、停止。《乾卦》這三個剛爻,也就是運動、光明之意。而取像於天 的性質,就是永恆無息的運動。表面上,天的意思固然重要,隨著發展,《易經》更引申出另一種意義,原來“健”纔是掌握這個卦重要的意思。於是,能夠 “健”的事物也就叫《乾》,天是“健”,馬是“健”,都可歸入《乾卦》範疇,如果我們把宇宙事物分成八大類,究竟有多少東西可以放在《乾》這個範疇之下? 這樣就不能單以“天”來歸類,應以“健”來歸類。凡宇宙世間事物具陽剛、健動性質的,都可以歸在《乾》類。古代黃金剛健,可歸為《乾》類,今天就是鑽石 也可以歸為《乾》類,這個說法是金景芳教授特別強調的,是一個非常合理的說法。要了解《易經》,尤其今天我們學《易經》,必須認識這個基本的屬性。卦德的 “德”即“道德”,更可解作性質,隻要明其性質,便能掌握分類的方法了。
    接著是《坤卦》→①。《坤》取像“地”,卦德為“順”。《坤》這個卦 和《乾》相對,《乾》是光明,《坤》是黑暗;《乾》是運動,《坤》是靜止;《乾》是剛健,《坤》是柔順。如果隻是單單一爻的柔順還不怎樣,《坤卦》卻是整 個卦三爻都柔順,那是柔順了。注意《乾》與《坤》這兩個卦的符號是完全相反的,一般來說,我們比較總要和同級比較吧!既然《乾》是“天”,能夠和“天” 對比的一定也是大物,而和“天”比較自然是大地了,所以《坤》是“地”的像征,這是取其像。卦德方面,《乾》是“健”,和它剛相反的《坤》就是“順”。特 別要注意的是,這個“順”可不是無條件的柔順,它並不是表示對所有事物都服從柔順,它隻是單獨地對跟它對等的《乾》卦柔順。
    如果再濃縮到用爻 這角度來看這卦的話,這個三畫的柔爻隻是對三畫的剛爻柔順,絕不會對其他爻柔順。特別注意是剛爻和柔爻還屬次要,關鍵的是整個《坤卦》隻對《乾卦》柔順。 古人的理論是,當陰柔順從剛陽的時候,這就是“真陰”,它完全服從,並繼續遵從陽剛未完成的作用,並使陽剛的工作得到完成,因此,這種“陰”是偉大的。當 陰柔並不順從陽剛,而是自己獨立發展的話,這就叫“假陰”。“假陰”是邪惡的,是故,《易經》所說的陰有兩種,當陰陽合德的時候,這個陰具備一切的美德; 相反,當這個陰違背了陽,而自立門戶,自己發展,就多數為邪惡了。我們要明白這關鍵的一點,不要認為陰一定不好,陽一定好;正如陽也不一定好。
    《坎卦》→①取像於水,大家看見這個符號很容易便會聯想到秦朝小篆中的水字,蓋因它的形態跟《坎卦》符號相當近似。漢朝曾有人提出“八卦”的八個符號其 實初不是什麼卦像,而是古文字,好像這個《坎卦》,根本就是水字。盡管這說法很有影響力,然而卻並不正確。《坎卦》之所以為水,其實也有一個很簡單的解 釋,各位不妨先從卦像的符號來對比看看,由於《坤卦》是“地”,上下這兩短橫畫不就是跟《坎卦》一樣?可是,中間的一長橫畫卻明顯不同,這一橫畫其實是剛 爻,陽的性質是活動,於是,原來兩邊高高的泥土中間有東西在活動,是動而不息的,這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水,即河流。凡是在大地中受控制,卻又能活動於其中 的,當然就是水了。
    至於《坎卦》的性質(卦德)是“陷”,“陷”即陷阱之意,為什麼?因為從圖像所見,水流被兩邊的泥土擋著,隻能在中間流 動,明顯在中間的低地,不能出來,《坎卦》在這裡是陷入的意思,深入其中不能出來,自然是危險了。所以《坎卦》背後的意思就是陷入,不能出來,有危險之 意。古人,尤指生於北方的古人,他們眼見所住之處河水太急,以當時的船隻技術來說,每次渡過這些地方都隨時有生命危險,所以每逢在《易經》說到過河、涉 水,都代表危險,這個《坎卦》自然也就代表危險了。《易經》發展是向前的,如果踫上這個卦,是什麼意思呢?這就說出你向前發展是危險極了,還是別發展反而 安全。
    《離卦》→①取像為火,卦德是“麗”。“麗”在這裡有依附之意,古人把依附在某些東西時叫“麗”,和我們今天理解為美麗的意思不同。但 今天我們把麗字衍生出美麗之意,卻和這很有關繫。可以說,《離卦》和《坎卦》剛剛相對,剛纔說的《坎卦》像征有陽性活動的事物在地面行走,所以是水;而 《離卦》卻可以看到它的符號組成剛好和《坎卦》相反,兩剛一柔。然而這卦為何是火呢?關鍵是“陽”代表“光明”,“陰”代表“黑暗”,在光中有比較陰暗的 地方。大家看看火就明白了,因為中間的氧氣比較少,所以燃燒時外面比較光亮,裡面比較暗,這是其中的一個像征。
    第二,可以用“天”來設想, 《離卦》的上下兩爻其實代表“天像”,有“光明”之意,然而當中光裡有暗,自然就不是純粹的天了,而是指人間之火的光。這個相對的例子,其實還可以引申下 去。《坎卦》可以是月亮,《離卦》可以是太陽。人間是火水,天上就是日月了。《離卦》就是太陽,外表光明,中間黑暗。遠古中國人比外國人優勝的地方就是很 早就發現太陽有黑影,即今天所謂的“太陽黑子”,所以太陽這個“日”字,在我們中國古代這樣寫→⊙。這一粒黑子傳說是太陽中間的一隻烏鴉、一隻神鴉,因為 太陽黑子在我們古代早已發現。
    《離卦》外面光明,內裡黑暗,像征著光明的太陽之中也有黑暗;相對地,《坎卦》上下兩爻代表黑暗,中間代表光 明。同樣在遠古時候,中國人早知道月亮無光,而光源正是來自太陽,因此後來有人說《坎卦》像征月亮,中間一陽爻,其實是從《離卦》(即太陽)傳來的。 《坎》又可以解釋為“陽”被“陰”包圍,陷身女兒國,在陷阱之中,即被另一種物質包圍。相對的《離卦》,則陰性物質在陽裡,不能離開,隻能依附著陽,因此 它的性質就是附麗。
    盡管《離卦》真正的作用是把事物附麗、連合在一起,但《易經》講究是物極必反,即任何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產生相反的意 思。因此我們讀《易經》,一定要先有一個概念,就是當你看見好的時候,也就要想到它很快變不好;當你看見現在它不好,你反而應該充滿希望,因為它一定會 變好。而《離卦》是附合,發展到後,便是離去了,所以《離卦》也有旅行之義。
    《易經》裡的好壞,都隻是短時期的,每一分鐘都可能會有所變 化,向相反走。這其實是一個很偉大的哲學,各位如果明白這個哲學,做人看事物就會想得多一點,對未來的好壞幸福也會掌握多一點。因此這個卦是附麗在事物之 上,《離卦》代表光明,凡在光明中事物就變得清楚、美麗;黑暗中就不能辨美丑,因此美麗與否是跟光線充足與否有很大關繫的,所以原來附麗的意思可以引申出 美麗之意。大家想想今天北方人稱贊別人美麗叫“漂亮”,當中的亮是什麼意思?就是光明!可見還保留了古老的想法。
    接下來就是《震卦》→①。《震卦》以天上的雷為像的代表,它的關鍵德性,就是“動”。這個卦從下向上數第二第三兩陰爻是大地《坤卦》的縮寫,下面的陽爻代表一種動力,喻意大地下有東西在活動,也就是令大地震動。
    一般來說,能令到大地震動有兩種可能性,較罕有的指地震,常見的是打雷。巨大的雷聲能夠令大地產生震動,這也是《震卦》為“雷”的種解釋。第二種 解釋是,由於此“卦像”是兩個陰爻壓抑著一個陽爻,陰爻的性質是向下的,陽爻的性質是向上的,陽是要活動的,但現在的它明顯沒辦法活動,等於被束縛著。可 以想像,當一個永恆活動的東西突然被束縛著,它一定會作出掙扎。掙扎的初反應是震動,例如捉著別人,別人掙扎,就會動,因此有“動”之意。然而,待掙扎 到了後,即解除掙扎,它又會突然向上衝以衝破束縛,完成由被束縛到得到自由的過程。所以《震卦》之動,以向上動為主。
    我們從前總認為雷電是 從上而下,但從人造衛星拍攝到的,原來它是從下衝向天上。此外,地震當然是從下面傳上來。所以這個“震”字,古人以雷來取像,以“動”為基本性質。凡是 “動”,尤其這種“動”是經過束縛後掙扎解放,這種“動”雖然會左右上下地動,但關鍵到後是向上的動,這種動就是“震”,凡具有這類德性的事物就可歸入 《震卦》範疇。
    接下來就是《艮卦》→①。《艮卦》取像“山”,其德性是“止”。讀者隻要一看這個卦像,便可以看到下面兩陰爻是大地《坤卦》的 縮寫,上面的陽爻則是向上升。有一點須特別注意的是,通常“三畫卦”的三個爻並不是平等的、對等的,真正發揮領導作用的,其實是整個“三畫卦”裡的某一 爻。所謂“物以罕為貴”,大家見到“三畫卦”,先不要管兩個相同的爻,而是先研究相反屬性單獨的哪一爻,也就是說,凡兩陰一陽,以陽為主;兩陽一陰,則以 陰為主。《艮卦》的關鍵是哪一爻呢?兩陰當然不是主,陽纔是主。換言之,《艮卦》由兩陰一陽組成,這兩個陰爻不是主,陽爻纔是整個艮卦的主宰,也就是控制 這個卦的精神性質與作用之所在。
    明白這個道理後,就了解《艮卦》的領袖即陽爻,陽性向上,領導泥土上升的,泥土上升自然就成了“山”。造山運 動不是一分鐘或者幾秒鐘以內的事,通常是慢慢上升。然而,當它升為山後,便不會繼續上升,轉為停止;因此,古人想到山,以它為像征升到極限,動到極限便停 止了。相對之下,《震卦》的陽爻在下面,由於下面為剛開始,是動之始,所以會有繼續活動之意;相反,《艮卦》的陽爻在上,它已是動到極限,所以反而是停 止、制止、限止,不能再動。這種“止”是停止,便是《艮卦》的性質(卦德)。
    《巽卦》→①由兩陽爻一陰爻組成,這一陰爻當然就成了這個卦的主 宰。陰爻的性質是向下的,在它主宰之下,帶動了整個卦向下走。由於陰的性質是寒冷的,陰在運動時,向下,帶有寒冷的意思。在古人心目中,這種寒冷可能是來 自風,為什麼呢?寒冷時,如果在室內,大家便會發覺風是由門底的隙縫流入,它從來不是由上方而來。類比來說,室外的風也是這樣運行的。
    另外, 《巽卦》的兩畫陽爻像征天,正是《乾卦》的天,而下面的一畫陰爻正如像征有陰性的物質在天空活動;陽是無形的,陰是有像的;陽是看不見的,陰則可以看見; 天空看不見,但天空之間的雲霧在移動中卻看得見。這種移動是什麼原因呢?正正因為風吹的作用,於是由具體雲霧的移動聯想到風吹它移動,至於它的卦德是 “入”。
    《兌卦》→②像征具體的沼澤,即卦像中的“澤”;它的德性為喜悅,即卦德為“悅”。我們同樣可以從三爻作一些想像。首先,大家可覺得 整個卦上面的兩畫爻,與之前大家所見的卦有哪個配合?那不就是《坎卦》的上半嗎?相反,下面的一半(下面兩爻,中間一爻,上下兼用)像《乾卦》的天。奇 怪,何故水底下會有天?觀乎此,我們可以推想這水一定很靜止,而且不會太深,因為深水從來不能靜止,亦很難反映事物。所以大家在旅行時,會發現隻能在靜止 的沼澤看到藍天白雲的倒影映入水底,相反,在海洋就很難看見倒影了。隻有少水的沼澤,人們纔能看見倒影這個現像。
    要知道水是的重要,人類 沒有水就不能生存,由古到今,這都是不變的定理。《坎卦》的流水很難控制,要取水也難,但沼澤就不同了,尤其在我們住處附近有沼澤,對我們的生活是非常關 鍵的。因此,當古人看見水,尤其在北方這些比較干燥的地方看見水,就非常開心,因為不單止人,就是萬物得到水也會欣欣向榮,所以當人們看見水總是開心與喜 悅,也就正是這個符號。此外,由於這水向下,有堅實的陽擋著,水向下即有東西保護,可以蓄水,這是沼澤的另一個像征。
    以上就是八個“三畫卦” (“經卦”)的符號,其中重要是記著它的德性(“卦德”),隻要能夠將這些德性的意思謹慎小心地定義與規範,然後再由這個嚴謹的規範意思作出聯想,下一 步就可以海闊天空地延伸到對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的想像。古人將天下的事物粗略分為八大類,以初基本的“八卦”作占算未來類像之用。古老的時候,就是以 “三畫卦”占筮,並通過它們得出結果。這正是各位學習《易經》的關鍵之處,為此,古人又想了一個簡單、容易的方法來記憶以上的材料,有一首叫《八卦 取像歌》,隻要大家在車上或船上讀一兩天,就一生不會忘記,將來應用時,便容易觸類旁通,所以大家的個基礎功,就是熟讀以下的《八卦取像歌》。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簡單說說這首歌吧!“乾三連”就是說《乾卦》的符號就是三畫連續不斷的線;“坤六斷”就是說《坤卦》和《乾卦》剛好相反,所以是六畫斷了的短線。“震仰 盂”中的盂即我們的砵,《震卦》就像個向上的砵,一個仰面的飯盅。“艮覆碗”,也就是說這個《艮卦》剛好跟《震卦》相反,像一個向下倒放的碗,如此說來, 這就容易記多了。至於“離中虛”,各位可以看到,根據陽為實,陰為虛,這卦的中間好像空虛了,是故叫“離中虛”。與之相反的是“坎中滿”,坎卦中間像充滿 了事物。“兌上缺”,《兌卦》中上一爻斷了,不正是缺少了點東西?相對“巽下斷”,《巽卦》是下一條線斷開,很清晰。其實,大家隻要用二十分鐘熟讀 《八卦取像歌》,有了這個基礎,以後就容易學習其他了。然而,如果我們隻用三畫的“八卦”來判斷禍福吉兇實在是太簡單兒戲了,亦不見得周密,得到的答案也 是很模糊簡單。是故,隨著人類智慧、文化的發展,由簡而繁、由模糊向精密發展是必然的。所以,後來就發展到從三畫的“經卦”變成了六畫的“別卦”。
    “別卦”的名稱來自記載周朝制度一本經典古書《周禮》。“別卦”的“別”就像公司分號,帶分支之含意,也有繼續發展的意思。如果“經卦”是原始、簡單, 則由簡單變繁復,就是“別卦”。另外我們也習慣叫它做“重卦”。“重”即重疊的意思,重疊了兩個“三畫卦”就得出“六畫卦”了。一般會稱它作“六畫卦”, 或“六十四卦”。當我們說“六十四卦”,便知道是指“六畫卦”。“六畫卦”就是將“八卦”重疊,根據這三畫八卦為基礎,我們再以數學排列組合,便能排列出 剛好是六十四個不同的卦像。但我相信在周朝如此古老的時代,要明白這個排列,也是經過很長久的實驗與嘗試纔得出來的,由確定“八卦”到“六十四卦”,某程 度也代表了古人有一定的聰明智慧及數學知識,纔能將這些卦形分析得出“六十四卦”。
    有一首叫《卦名次序歌》,這歌除了說明“六十四卦”的卦名外,也告訴我們二千多年通行的《易經》卦的排列次序。要了解卦名,這首歌就快好,尤其如果你要經常翻查《易經》各卦,得熟讀這首歌,就很容易查出某個卦約在哪裡,對我們了解《易經》,有很大幫助。
    《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恆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現在簡單解釋一下“乾坤屯蒙需訟師”一句,它指《易經》卦卦名是《乾卦》,第二卦是《坤卦》,第三卦是《屯卦》,第四卦是《蒙卦》,第五卦是《需 卦》,第六卦是《訟卦》,第七卦是《師卦》。各位隻要隨便翻開《易經》目錄就明白了,下面可以類推。“比、小畜、履、泰、否”,每一頓號即代表它是一個卦 名,有單字卦名,也有兩個字的卦名。“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注意“兮”字在這裡是助語詞,沒有意義的。“剝、復、無妄、 大畜、頤、大過、坎、離”至“三十備”,就是指《周易上經》這三十個卦,按以上三行六句的詩歌次序排列。
    跟著是“咸、恆、遁、大壯”,“晉、 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不是卦名,隻是繼續之意。“艮、漸、歸妹、豐、旅、巽”,“兌、 渙、節、中孚”,“至”是來到的意思,不是卦名。“小過、既濟、未濟”,以上便是《周易下經》的三十四卦。上經三十,下經三十四,加起來就是六十四卦了。 這些對於學《易經》的人來說,同樣是基本知識,這種排列的次序其實是很有哲學味道,到了第二章,我會跟大家再談。接下來是“卦辭”的部分。所謂“卦辭”, 一般附在卦名之下,即每一個卦開始一定是一個符號,一般稱為“卦”或“卦像”,即“卦”的形像。後人為了更加清楚,怕錯畫了這些符號。以《易經》《乾卦》 為例→①,卦名下更加上“乾下”與“乾上”作標記。注意必須先讀“乾下”,後讀“乾上”,因為《易經》的卦和常識想像不同,它是由下面開始的,“下卦”是 根本,“上卦”是引申出來的。
    從以上例子說,“乾下”、“乾上”都是後人加上去的,《乾》字是卦名。在《乾》這個卦名下的文字,就叫“卦 辭”。翻開《易經》正文頁就可以看見,《乾卦》的“卦辭”是&ldq亨利貞”。通常“卦辭”有詳細,也有簡單,文字有多亦有少,不過,一般都不會太多。例 如《易經》個卦是《乾卦》,而《乾卦》的“卦辭”隻有四字,就是以上說的&ldq、亨、利、貞”。這四個字如何解釋呢?單就這點,歷代就有不同的解說。
    今天一般學者都認為&ldq”即大的意思,“亨”則是古代的一種祭祀;遠古時,國家重要有兩件事,一是祭祀,二是戰爭。所以我們剛提到那本記錄春秋的權威 歷史書《左傳》,它便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國家的大事,隻有祭祀和打仗。於是,&ldq”是大,“亨”是舉行大型祭祀,“利”就是有利,“貞”就是卜 問。原來的意思可能是:“我們要舉行祭祀,想請問神靈我們在某時某刻,該用什麼來祭拜禰呢?禰又是否滿意?”就是通過這一種方式,人就能和天帝神靈相通。 至於這個卦詢問適合祭祀嗎?它的答案是非常適合,而且還叫人們放心舉行!這種說法是來自我們今天新派的想法,尤其是高亨教授主張這說法。
    但 原來的《易經》是不是真的如此解釋呢?清華大學的廖名春教授則持反對意見,他認為用文字學來解說,沒有錯,以甲骨文卜筮來解說,更沒有錯,但應用 在《易經》上,是不是這樣呢?答案是未必的。廖名春教授羅列了《易經》中所有“貞”字的文句,加以比較,分析其文義,他認為你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