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張其成易學文化叢書:易道主干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張其成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周易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ISBN】978752220370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2203706
    作者:張其成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學術界有一派觀點,認為中華文化的主干不是儒家,而是道家,也有人提出應該是儒道互補,圍繞儒家主干、道家主干、儒道互補三派觀點爭論不休。作者同意儒道互補說,但覺得沒有說到位。經過反復琢磨,作者認為中國文化是有根的,而主干一定是從根上長出來的。中華文化的根當然是中華民族原創性的經典,而《易經》作為“群經之首”,《易經》的八卦、六十四卦作為古聖先賢
    的精神符號,無疑是中華文化之根,並從《易傳》開始,經歷代學人的闡釋,就長成了枝繁葉茂的大樹。這棵大樹的樹干正是《易經》《易傳》和歷代易學的大道,是“易”的思想精髓和基本精神——“易道”。儒家、道家不是主干,而是主枝,是長在“易道”這個堅實的樹干上的樹枝,再加上中國化的佛家,可以說中華文化就是一干三枝。作者將這一觀點寫成了《易道主干》

     
    內容簡介

    《周易》是華夏文明的總源頭,是中華文化的聚焦點!《周易》分為《易經》和《易傳》。《易經》主要是一本占筮之書,《易傳》是一本哲理之書。《易經》《易傳》和“易學”,是中國“易學文化”進程的三部曲,也是一部中華精神文化發生、發展的歷史。“經”“傳”“學”的思想內核和理論精髓,就是“易道”。關於“中華文化主干”的論爭,主要有“儒家主干”“道家主干”“儒道互補”三派觀點。“易道”對中華文化各形態、各學科的影響是深層次的。“易道”構成了中華文化最穩定、最本質的內核,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深層心理結構,促成了中國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取向、倫理道德、審美意識和風俗習慣。張其成先生提出易道主干說,就是說,中華文化表面上分出這麼多家,實際上是互補的,有一條主線貫穿其中,而“儒道互補”的交點就在“易道”上,即“易道主干”。

    作者簡介

    張其成
    著名國學專家、養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首任院長,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客座教授,國際易學聯合會名譽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中醫哲學專委會會長,第十二、十三、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國家級非遺“張一帖”醫家第十五代傳承人。
    幼承庭訓,易醫並進,章黃一脈,佛道雙修,為北京大學專攻易經的哲學博士,第一位黃帝內經博士後。首次提出“易道主干,三教合易”的觀點,首次創立“國學管理”和“國學養生”的概念,首次建立“修心開智管理模式”“五行識人用人繫統”“三寶五心養生法”及“易道功五部功法”。從2004年開始繫統講授“國學五經”,2011年設立“張其成國學基金”,2019年成立“北京張其成中醫發展基金會”,被譽為“國學修心第一人”,撰寫、主編多部學術著作和規劃教材。先後獲霍英東教育基金青年教師獎、國際易學伯崑獎、湯用肜國學獎,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學術著作獎和暢銷書獎。

    目錄
    第一章 《周易》: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    _ 001
    第一節 《周易》的文化地位    _ 003
    第二節 《周易》的構成    _ 005
    第三節 《周易》的時代與作者    _ 006
    第四節 “周易”的含義    _ 011
    第五節 《周易》的性質    _ 014
    第二章 《易經》:上古先民對宇宙生命的占問    _ 017
    第一節  卦爻像:《易經》符號繫統    _ 019
    第二節  卦爻辭:《易經》文字繫統    _ 062
    第三節  卦爻像與卦爻辭    _ 067
    第三章 《易傳》:先秦哲人智慧的結晶    _ 071
    第一節 “十翼”介紹    _ 073
    第二節  解《經》的方法    _ 083
    第三節  概念範疇與思想精華    _ 094

    第一章 《周易》: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    _ 001
    第一節 《周易》的文化地位    _ 003
    第二節 《周易》的構成    _ 005
    第三節 《周易》的時代與作者    _ 006
    第四節 “周易”的含義    _ 011
    第五節 《周易》的性質    _ 014
    第二章 《易經》:上古先民對宇宙生命的占問    _ 017
    第一節  卦爻像:《易經》符號繫統    _ 019
    第二節  卦爻辭:《易經》文字繫統    _ 062
    第三節  卦爻像與卦爻辭    _ 067
    第三章 《易傳》:先秦哲人智慧的結晶    _ 071
    第一節 “十翼”介紹    _ 073
    第二節  解《經》的方法    _ 083
    第三節  概念範疇與思想精華    _ 094
    第四節 《易傳》:儒道互補、百家會通的典範    _ 127
    第四章  易學:中華文化的主旋律    _ 131
    第一節  什麼是“易學”?    _ 133
    第二節  一花兩瓣    _ 135
    第三節  先秦易學    _ 158
    第四節  兩漢易學    _ 160
    第五節  魏晉易學    _ 165
    第六節  隋唐易學    _ 168
    第七節  宋代易學    _ 170
    第八節  明清易學    _ 179
    第九節  現代易學    _ 189
    第十節  國外易學    _ 197
    第五章  易道:中華文化的精神主干    _ 205
    第一節  從“道”的層面看“易”    _ 209
    第二節  易道本體觀念    _ 236
    第三節  易道思維方式    _ 246
    第四節  易道價值觀念    _ 259
    第五節  中華傳統科學的實質    _ 261
    第六節  中華文化的理念特征與走向    _ 294
    結語    _ 299
    中西文化:從大衝突到大融合——當代新易家的使命    _ 301
    後記    _ 309

    前言
    易道,中華文化的靈魂
    “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
    如果把佛家比作“紅蓮”,道家比作“白藕”,儒家比作“青荷葉”的
    話,詩句中的“一”就代表易,這句話形像地體現了“易貫儒道禪”(禪特
    指中國化的佛教)。
    如在人類軸心時代,隻有一本書是由符號繫統與文字繫統共同構成的,
    那就是《周易》;在中華文化歷史上,隻有一本書是為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
    的,那就是《周易》。
    《周易》是華夏文明的總源頭,是中華文化的聚焦點!

    易道,中華文化的靈魂
    “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
    如果把佛家比作“紅蓮”,道家比作“白藕”,儒家比作“青荷葉”的
    話,詩句中的“一”就代表易,這句話形像地體現了“易貫儒道禪”(禪特
    指中國化的佛教)。
    如在人類軸心時代,隻有一本書是由符號繫統與文字繫統共同構成的,
    那就是《周易》;在中華文化歷史上,隻有一本書是為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
    的,那就是《周易》。
    《周易》是華夏文明的總源頭,是中華文化的聚焦點!
    《周易》分為《易經》和《易傳》。《易經》主要是一本占筮之書,成書
    於西周前期;《易傳》主要是一本哲理之書,成書於戰國後期。從“經”到
    “傳”不僅反映了“易”的演進,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從巫術向人文的質變,
    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軌跡。
    戰國之後對《周易》的解釋,被稱為“易學”。“易學”既是《周易》
    “經”“傳”的解釋之學,又是一門探求宇宙生命大規律的學問,是中國古代
    科學與哲學的代表。
    《易經》《易傳》和“易學”,是中國“易學文化”進程的三部曲,也是
    一部中華精神文化產生、發展的歷史。“經”“傳”“學”的思想內核和理論
    精髓,就是“易道”。“易”是廣大悉備的,“易道”作為“易學文化”的核
    心,主要指“易”的本體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
    在當今學術界,有一場關於“中華文化主干”的論爭,主要有“儒家
    主干”“道家主干”“儒道互補”三派觀點。我偏向於“儒道互補”說。我
    認為“儒道互補”的交集點,就在“易道”上,進而提出“易道主干”和
    “易家主干”說:歷代儒家或道家大多是易家,大多是借易說理、借易明
    道,因此統貫儒、道二家的正是“易道”;歷代解易、研易、借易說理的,
    就是“易家”。有意思的是,“易道”還影響了中國化佛教的產生,中國化佛
    教的代表是禪宗,因此“易道”可以統貫禪宗思想。綜合起來看,正可謂
    “易貫儒道禪,道統天地人”。“易道”對中華文化各形態、各學科的影響是
    深層次的。無論是以易理為指導思想規範各學科的學術走向,還是以易符、
    易圖為框架建構各學科的理論體繫,都說明了這一點。
    “易道”構成了中華文化最穩定、最本質的內核,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深
    層心理結構,促成了中國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取向、倫理
    道德、審美意識和風俗習慣。
    將“易學”的研究置於中華文化研究的大環境之中,不僅能拓展易學
    研究的範圍,獲取易學研究的新方法、新視角,而且能促進中華文化的研
    究與發展。
    人類已經進入 21 世紀,又步入了一個百年循環、千年循環期,“和平”
    與“發展”是全人類的期盼。在求和諧的進程中,“易道”所昭示的周期運
    動的大規律值得借鋻。
    此外,“易道”以它統貫儒、道、禪的精神,以它“保合太和、含弘光
    大”的個性,或許能對建立當代中國人的信仰體繫,構建中國人的精神家
    園,提供一種傳統文化上的借鋻和選擇。
    確認以“易學”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承續以“易道”
    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發揮“易文化”彌綸天人、貫通時空的品性,
    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科學與人文的互通、中西文化的融合,是歷史交付
    給我們的光榮使命,更是“當代新易家”不可推卻的職責!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