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西南聯大通識課 第2輯(共3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2208-3200
    【優惠價】
    1380-2000
    【作者】 馮友蘭、瀋從文、朱自清、朱光潛、金嶽霖、殷海光著,紫圖圖書出品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9669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1196695
    作者:馮友蘭、瀋從文、朱自清、朱光潛、金嶽霖、殷海光著,紫圖圖書出品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0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有大師纔有大學——西南聯大通識課重回當下,成就您通纔型強勁大腦
    ★寫作、國學、邏輯——馮友蘭、瀋從文、朱自清、朱光潛、金嶽霖、殷海光,6位大師講授3大必修通識課
    ★中學生能讀懂,大學教授讀得津津有味
    ★專家審核,嚴格貫徹西南聯大通識理念


    ★中國教育天花板——講臺上是大師,講臺下是未來的大師
    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合一的西南聯大,成立於民族存亡之關頭,與抗日戰爭相始終。雖僅存8年多時間,卻培養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5位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得主、170多位兩院院士以及數千精英,創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大師培養出大師,為中華之復興,打下堅實基礎。


    ★有大師纔有大學——西南聯大通識課重回當下,成就您通纔型強勁大腦
    西南聯大之所以能創造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除“教授治校”“思想自由、學術嚴謹”的校風,更因其通識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通識教育令學生視野開闊,認知全面,思維靈活多樣,成就通纔型強勁大腦,使其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事業上,均遠勝偏執狹隘之人。


    ★中學生能讀懂,大學教授讀得津津有味
    在專家把關下,編輯團隊經2年多的努力,爬梳整理了300多位西南聯大教授數千萬字的講義和學術成果,逐步編輯完成“西南聯大通識課”叢書至第2輯。第2輯新增寫作、國學、邏輯三門通識課。每一科都是“大師大學”教育時代的輝煌成就,中學生能讀懂,大學教授也能讀得津津有味。


    ★6位大師主講寫作、國學、邏輯3大必修通識課
    《西南聯大寫作通識課》:瀋從文、朱自清、朱光潛講授
    《西南聯大國學通識課》:馮友蘭、朱自清講授
    《西南聯大邏輯通識課》:金嶽霖、殷海光講授
    6位大師各呈所長,互文成趣,多層次啟發讀者,再現西南聯大教授“競爭”授課原貌。


    ★珍貴老照片 AI技術處理,聯大歷史風貌猶在眼前
    ★燙金 起凸工藝,觸摸歷史中的璀璨年華

     
    內容簡介

    西南自由的學術、教學環境,為師生提供了成長和發揮的巨大空間;西南聯大開創的中國通識教育繫統,創造了教育神話,為中國教育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西南聯大寫作通識課》由四個部分和附錄組成。第一部分由朱自清先生講解文學常識、語言藝術審美;第二部分由瀋從文先生講解具體寫作方法和技能;第三部分是朱自清、瀋從文兩位先生為學生開的閱讀賞析課;第四部分選用了瀋從文先生作為創作者的一篇獨白。附錄部分,則是西南聯大各繫學生必修課《西南聯合大學國文選》的課文精選,其中包括朱光潛、魯迅、王國維等大師的作品。
    《西南聯大國學通識課》分為國學縱覽與國學典籍兩大部分。馮友蘭先生以時間順序為綱,主講“子學時代”“秦漢儒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道學”“清學”,繫統論述國學發展歷程,脈絡清晰。朱自清先生逐本講解重要國學典籍,內容翔實,使讀者獲得多角度的國學理解和思考。
    《西南聯大邏輯通識課》是中國邏輯學開山宗師金嶽霖教授及其得意門生殷海光教授二人教學與研究的結晶。金嶽霖教授重點講解邏輯作為認識和表述世界的準繩,有讓生活免於混亂和盲目的重要價值,而殷海光教授則以獨創對話體,使初學者免於枯燥和不得門徑之苦,輕松掌握邏輯知識,並活用於生活,獲得美好清醒的人生。

    作者簡介

    馮友蘭(1895—1990),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繫。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師從約翰·杜威。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繫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大教授、文學院院長。著有《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六書》等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


    瀋從文(1902—1988),西南聯大中文繫教授。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邊城》《長河》《湘行散記》等著名文學作品。1931年—1933年在國立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朱自清(1898—1948),西南聯大中文繫主任、教授。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25年,出任清華大學中文繫教授。創作由詩歌轉向散文,同時致力於古典文學研究。1930年,代理清華大學中文繫主任。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校南遷,任西南聯大教授。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為中國現代散文早期代表作。


    朱光潛(1897—1986),西南聯大外國語文學繫教授,中國現代美學奠基人、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曾任北京大學、四川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武漢大學教授,並任中華全國美學學會名譽會長。代表作:《談美》《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西方美學史》。


    金嶽霖(1895—1984),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1920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曾在英、德、法等國留學和從事研究。1926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後創辦哲學繫,任哲學繫教授、繫主任。抗戰時期,任西南聯大哲學心理學繫教授。1946年回北平,歷任清華大學哲學繫教授、繫主任、文學院院長。1952年院繫調整後任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繫主任。1956年起,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哲學所(後更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邏輯學會會長等職。
    金嶽霖教授長期從事哲學、邏輯學教學和研究,學術造詣很深,是最早把西方現代邏輯繫統介紹到中國來的邏輯學家之一。他把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相結合,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哲學體繫,培養了許多邏輯學和哲學學者。著有《邏輯》《論道》《知識論》等。


    殷海光(1919—1969),著名邏輯學家、哲學家,師從金嶽霖先生。西南聯大畢業後,進入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並曾在金陵大學(南京大學前身之一)任教。畢生致力於邏輯學的普及與倡導,被稱為“繫統闡述演繹邏輯的社會功能的開創者”,在20世紀中國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著有《中國文化的展望》《自由的倫理基礎》《思想與方法》等。

    目錄
    西南聯大寫作通識課
    序言
    編者的話
    什麼是文學?
    什麼是文學的“生路”?
    魯迅先生的中國語文觀
    用日常口語來寫作
    論嚴肅
    低級趣味
    論雅俗共賞
    論通俗化
    論百讀不厭
    短長書
    詩的形式

    西南聯大寫作通識課


    西南聯大老照片
    序言
    編者的話


    第一編 文學以及審美
    什麼是文學?
    什麼是文學的“生路”?
    魯迅先生的中國語文觀
    用日常口語來寫作
    論嚴肅
    低級趣味
    論雅俗共賞
    論通俗化
    論百讀不厭
    短長書
    詩的形式
    詩與感覺
    詩與哲理
    詩與幽默
    論無話可說


    第二編 成為一個寫作者
    為什麼要寫作?
    寫作是情緒的體*
    依賴文學溝通人心
    老老實實的文學態度
    從社會這本大書學一學人生
    怎麼纔叫懂創作?
    靜靜地看、分析和批評
    技巧就是求恰當
    天纔和靈感都毫無意義
    寫作時要獨斷,要徹底地獨斷
    論特寫
    短篇小說
    談寫遊記
    不要宣洩
    不要白相


    第三編 閱讀與學習
    古文學的欣賞
    葉聖陶的短篇小說
    郁達夫、張資平及其影響
    由冰心到廢名
    從徐志摩作品學習“抒情
    論聞一多的《死水》


    第四編 我怎麼創造故事,故事怎麼創造我


    附 西南聯大國文課選讀
    文藝與道德
    自然美與自然丑
    文說(三篇)
    我的寫作與水的關繫
    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人間詞話



    西南聯大國學通識課


    西南聯大老照片
    序言
    編者的話


    上編  國學縱覽
    第一章  子學時代  馮友蘭
    第二章  秦漢儒學  馮友蘭
    第三章  魏晉玄學  馮友蘭
    第四章  隋唐佛學  馮友蘭
    第五章  宋明道學  馮友蘭
    第六章  清學  馮友蘭


    下編  國學典籍
    《詩經》
    《楚辭》
    《周易》
    《尚書》
    三《禮》
    六藝之教
    四書
    《說文解字》
    《春秋》三傳
    《戰國策》
    《史記》《漢書》
    《唐詩三百首》



    西南聯大邏輯通識課


    西南聯大老照片
    序言
    編者的話


    第一章怎樣判別是非
    第一講種種謬誤
    第二講了解科學
    第三講科學與語言
    第四講科學與假設
    第五講比擬
    第六講三種型定方式
    第七講穆勒方法


    第二章邏輯十七講
    第一講邏輯的用處
    第二講真假與對錯
    第三講推論是什麼
    第四講選取推論
    第五次條件推論
    第六講二難式
    第七講語句和類
    第八講位換和質換
    第九講對待關繫
    第十講三段式
    第十一講續三段式
    第十二講變式
    第十三講關繫
    第十四講關於思想三律
    第十五講語意界說
    第十六講分類與歸類
    第十七講詭論


    第三章  沒有邏輯,生活幾乎不可能

    前言
    寫在“西南聯大通識課”叢書出版前
    歷史雖然過去八十多年,但是西南聯大以其堅守、奮發、卓越,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在尋求民族獨立、民族解放、民族富強的道路上的決心。西南聯大以她的方式在教學、科研、育人、生活、服務社會等多維的方面,既為我們記錄了他們對古老中國深沉的愛,也以時間畫卷展現了他們在民族危亡中始終堅定勝利和孜孜尋求中國現代化的出路,並且拼命追趕著世界的步伐。為此,我始終對西南聯大抱有著崇高的敬意和仰望。
    我想這套書的出版,既是為歷史保存,也是為時代講述。從書中我們可以從細微處感知那一代人他們是那麼深沉地愛著她的國家,愛著她的人民。我們會發現,抗戰中的西南聯大從歷史走來,回歸到了百年的民族夢想和現代化的道路中來審視她的價值。我想,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歷史從未走遠。
    用朱光潛先生的話來做引:讀書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期待讀者在選讀中,我們一起可以慢慢從歷史、哲學、文學、美學等一個個側面品味西南聯大與現代中國是如何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這便是我讀這套書的感受。是為序。
    李紅英

    寫在“西南聯大通識課”叢書出版前


    在艱苦的抗日戰爭時期,為賡續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以國家民族大義為己任,輾轉南遷,在祖國的西南邊陲合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簡稱“西南聯大”)在極度簡陋的環境中堅持辦學。近九年的弦歌不輟中,西南聯大以文化抗衡日本帝國主義的鐵騎,豎起了一座高等教育史的豐碑,為國家民族留下一筆寶貴的歷史財富的同時,亦為現代的中國在對話世界的過程中展示了中華民族在艱難歲月中堅韌不撥的精神氣質,贏得世界的認可。
    歷史雖然過去八十多年,但是西南聯大以其堅守、奮發、卓越,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在尋求民族獨立、民族解放、民族富強的道路上的決心。西南聯大以她的方式在教學、科研、育人、生活、服務社會等多維的方面,既為我們記錄了他們對古老中國深沉的愛,也以時間畫卷展現了他們在民族危亡中始終堅定勝利和孜孜尋求中國現代化的出路,並且拼命追趕著世界的步伐。為此,我始終對西南聯大抱有著崇高的敬意和仰望。
    我想這套書的出版,既是為歷史保存,也是為時代講述。從書中我們可以從細微處感知那一代人他們是那麼深沉地愛著她的國家,愛著她的人民。我們會發現,抗戰中的西南聯大從歷史走來,回歸到了百年的民族夢想和現代化的道路中來審視她的價值。我想,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歷史從未走遠。
    用朱光潛先生的話來做引:讀書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期待讀者在選讀中,我們一起可以慢慢從歷史、哲學、文學、美學等一個個側面品味西南聯大與現代中國是如何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這便是我讀這套書的感受。是為序。


    西南聯大博物館館長
    李紅英
    於西南聯大舊址
    2022年10月12日

    在線試讀
    第一講 種種謬誤
    然而,不幸得很,真理卻是非常嬌嫩的東西。真理很不容易得到,但很容易喪失。古往今來,隻有極少數人在極少數的時間以內逼近著真理。最大多數人在他們最大多數的時間以內過著受神話、傳說、權威、禁制(taboo)、口號、標語、主義(ism)、偏見、宣傳、習俗、風尚、情緒等力量支配的生活。而這些力量常常穿上“真理”的偽裝出現。不知者以為這些力量的確是真理,並且常常持之甚堅的樣子,甚至不惜粉身碎骨來維護或求其實現。
    其實,這些以“真理”的偽裝出現的力量,不必即是真理。力量不能制造真理。在較多的情形之下,力量去真理甚遠。在知識豐富和神志清明的人看來,那為維護或實現這些力量而粉身碎骨的人眾,並不比撲燈的飛蛾高明多少。
    理未易明!
    之所以如此,因為人有人的短處(human frailties)。我們從希臘神話中可以看出對人的短處之描寫。然而,稍加觀察及反思,我們就可知道希臘神話所描寫的人的短處遠不及實際中所有的多。我們在此不能一一將這些短處提到,也不必一一提到。我們現在所要指陳的,是大家容易觸犯而又容易被人利用的若干短處。這些短處在傳統邏輯中叫作謬誤(fallacies)。
    一、訴諸群眾
    有一種論辯的方式是訴諸群眾的論式(argumentum ad populum)。這種論式就是假定了“多數乃真理的標準”:多數人贊同的說法即是真理,多數人不贊同的說法便不是真理。這也就是說,一個說法是否為真,不取決於論證,隻取決於多數。
    “多數”是一個函數。這也就是說:對於某項說法,多數人是否贊同,常繫出於被動。構成“多數”的,至少有兩類的因素:
    (一)既成的風俗習慣或大家已經接受了的說教之類的東西
    這一類的東西我們叫作“心理的置境”(psychological collocation)。這類心理的置境,是我們所在的社會及傳統給我們長年鑄造成的。鑄造成了以後,就成為我們心理生活之底子,或心理生活之一部分甚至大部分。
    這類心理置境既經鑄成以後,就占據了我們的心理田地,代我們做主。而在我們之中最大多數人對於這位主人對我們所起的支配作用簡直無有自覺,而是視為固常,或習而不察,甚至自幼至死都不覺其存在。

    第一講  種種謬誤


    我們人的天性大致總是追求良好的生活。良好的生活是真善美的生活。我們要求真善美的生活之實現,必須拿“真”來做底子。固然,有了真,不必就會有善和美。但是,沒有真,善和美根本無從談起。至少,真可以幫助善和美之實現。所以,真理是良好的生活之必要條件。
    然而,不幸得很,真理卻是非常嬌嫩的東西。真理很不容易得到,但很容易喪失。古往今來,隻有極少數人在極少數的時間以內逼近著真理。最大多數人在他們最大多數的時間以內過著受神話、傳說、權威、禁制(taboo)、口號、標語、主義(ism)、偏見、宣傳、習俗、風尚、情緒等力量支配的生活。而這些力量常常穿上“真理”的偽裝出現。不知者以為這些力量的確是真理,並且常常持之甚堅的樣子,甚至不惜粉身碎骨來維護或求其實現。
    其實,這些以“真理”的偽裝出現的力量,不必即是真理。力量不能制造真理。在較多的情形之下,力量去真理甚遠。在知識豐富和神志清明的人看來,那為維護或實現這些力量而粉身碎骨的人眾,並不比撲燈的飛蛾高明多少。
    理未易明!
    之所以如此,因為人有人的短處(human frailties)。我們從希臘神話中可以看出對人的短處之描寫。然而,稍加觀察及反思,我們就可知道希臘神話所描寫的人的短處遠不及實際中所有的多。我們在此不能一一將這些短處提到,也不必一一提到。我們現在所要指陳的,是大家容易觸犯而又容易被人利用的若干短處。這些短處在傳統邏輯中叫作謬誤(fallacies)。
    一、訴諸群眾
    有一種論辯的方式是訴諸群眾的論式(argumentum ad populum)。這種論式就是假定了“多數乃真理的標準”:多數人贊同的說法即是真理,多數人不贊同的說法便不是真理。這也就是說,一個說法是否為真,不取決於論證,隻取決於多數。
    “多數”是一個函數。這也就是說:對於某項說法,多數人是否贊同,常繫出於被動。構成“多數”的,至少有兩類的因素:
    (一)既成的風俗習慣或大家已經接受了的說教之類的東西
    這一類的東西我們叫作“心理的置境”(psychological collocation)。這類心理的置境,是我們所在的社會及傳統給我們長年鑄造成的。鑄造成了以後,就成為我們心理生活之底子,或心理生活之一部分甚至大部分。
    這類心理置境既經鑄成以後,就占據了我們的心理田地,代我們做主。而在我們之中最大多數人對於這位主人對我們所起的支配作用簡直無有自覺,而是視為固常,或習而不察,甚至自幼至死都不覺其存在。
    可是,如果有與它剛好相反的因素刺激我們,那麼這位主人翁便作起怪來,常使我們勃然大怒、面紅耳赤、頭冒青筋。五六十年前,假若中國窮鄉僻壤裡忽然有一個女孩子對她母親說纏小腳妨害身體健康,她母親一定怒目橫眉,大加訓斥。同時,假若這位小姐不願嫁給憑媒妁之言許配的男子,而要同自己的意中人結婚,那麼她的老太爺一定大發雷霆之怒,斥為大逆不道。
    這些事情,在五六十年以後的我們看得明明白白,並不是有什麼“道理”,不過是一點風俗習慣在他們腦中作怪而已。安知夫我們今日以為大不了的某些事在若干年後提起來不過是談笑之資?人,就是這麼一種有趣的動物!
    (二)臨時被激動的情緒
    這一種因素與前一種因素有密切的關聯,但是並非一回事。前一種因素是透過各式各樣人的建構(human institutions)而產生的。這裡所謂人的建構包括教育、熏習、宗法、禮制等。臨時被激動的情緒則比較赤裸裸。如果人有所謂“人性”,那麼人性中有喜怒哀樂。喜怒哀樂是可以用心理技術激起的。
    上述兩種因素相互影響,也可以在一種精巧的設計之下被導向一定的方向。廣告家、宣傳家、革命的煽動家都是個中能手。導演群眾心理使之發生所期望的效應,這種技術叫作“心理工程”(psychoengineering)。
    在現代生活中,心理工程的應用很廣。在心理工程的應用之下,同一社群、傳統和情境之下的人,恆能發生統計多數的同一心理效應。
    不過,在不同的國邦和社群裡,心理工程應用之基本目標常不相同。在民主國邦和社會裡,導演群眾心理效應的心理工程常用於競選和推銷商品;在落後地區,常用以制造革命;在極權地區,多用於造成清一色的政治行為。
    訴諸多數這一辦法,並非在一切情形之下不可行。但是,可行不可行,必須分清問題。換句話說,訴諸多數這一辦法可行或不可行,須視問題的性質而定。凡無關知識上真假對錯之判斷而隻有關人眾的意向或利害的問題,可以或必須訴諸多數。凡有關知識上真假對錯之判斷而無關人眾的意向或利害的問題,不可訴諸多數。
    例如,在一個飯廳裡,究竟喫饅頭還是喫飯,這兩種意見相持不下時,最好是訴諸多數以求解決。但是,是否日繞地球、二加二是否等於四,這類問題不可訴諸多數以求解決。人數的多少,與這類問題之正確的解決,毫不相干。我們總不能說,多數人認為日繞地球,真的就日繞地球。在伽利略(G. Galileo)以前,幾乎所有的人認為日繞地球。其實,日並不繞地球。現在我們知道在伽利略以前幾乎所有的人都弄錯了。人數的多寡不能決定真理。一萬個三輪車夫的物理學知識合起來抵不過一個愛因斯坦。
    但是,近幾十年來,群眾煽動家、極權地區的群眾玩弄者,則有意地將真假問題和利害問題混為一談。他們常常不分青紅皂白地將真假問題訴諸多數。這麼一來,是非就亂了。是非一亂,有人就好趁渾水摸魚。
    近幾十年來,世界有若干地區就陷入這種局面之中。在古代,愷撒被刺時安東尼的演說詞是訴諸群眾很著名的例子。在現代,所謂“交付人民審判”堪稱訴諸群眾的代表作。我們知道,一個人是否犯罪,有而且隻有依據法律和事實的證據纔能定奪,不能說大家一口咬定他有罪就是有罪。
    然而,主持“交付人民審判”者則利用“大家一口咬定他有罪”的辦法來判定被審者有罪。這是訴諸群眾的論式之最惡毒的實例。凡借制造群眾聲威以壓倒異己者都是犯了這一謬誤。這一謬誤不除,是非真妄即不得顯露,人間也難望獲致太平。
    二、訴諸權威
    在論辯時,利用一般人畏懼或崇拜權威的心理,引用權威之言來壓倒對方,比如動不動搬出什麼什麼“大人物說”,這種論辯的方式,就是訴諸權威的論式。
    權威的範圍有大有小。權威的引用有合於範圍及不合於範圍之分別。
    近幾十年來,出現了一種“至大無外”的權威。任何一個人,隻要是借軍事暴力而攫奪了政權,他不僅立刻變成政治權威和軍事權威,而且立刻變成哲學權威、科學權威、文學權威……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和心理因素觀察,權威崇拜在實際上無可避免。無論是個人還是人類,總不能一下子就成熟,難免要經過初民心理(primitive psychology)的階段。初民看見自然界的迅雷疾風,海嘯山崩之不可移易、變幻莫測,由畏懼而發生權威崇拜。
    在人間,初民心理者對於體軀特別高大和體力過人者,對於善行驅鬼治病之巫術家,由敬畏和神秘感而凝成權威崇拜。遠在有史以前人類就受這類原始性的力量所統治。這類原始性的力量,並不因人類文明的進步而完全消失。在極權地區,“巨人”之塑造、所謂“偉大領袖”之膜拜,是以這類原始性的力量作一方面的原料。
    個人和人類既不能一下子成熟,於是從保持與安定社會著眼,權威又不可全無。
    自覺是雄纔大略的人往往厭惡既成的權威。這也許是因為他自覺地或未自覺地要“彼可取而代也”。這類的人很不高興權威壓頂,所以反權威的心理傾向特強。
    膽識過人者也不需權威來監護,因為這種人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所以這種人生來就是權威之漠視者。
    但是,社會中的人並不都是這類分子。無膽無識者比比皆是,不以雄纔大略自況的中年人更多。對於這類人而言,權威確是靠山。權威可以使他們得到安全感。權威可以醫治他們的自卑感。他們一旦擁有一個“偉大的首領”而又自以為與這個首領是一體的時候,自己便覺得光榮無上,也覺得有了權威而吐氣揚眉。
    從知識的傳授和學術的建構方面著想,權威可以說是一必要之惡(a necessary evil)。很少人能夠獨立思想、獨立判斷、獨立研究。最多數的人有待引導,並且必須找一個標準來遵循。有些問題不能解決而亟須解決時必須有一個仲裁。在這些要求之下,權威常常出來做真理的替身或代用品。
    在學術水準高、學術建構穩固,而且學術研究上了軌道的社會,這種替身或代用品常能發生誘導真正貨色出現的良好作用。有而且隻有在這一境置滿足了條件之下,權威纔是必要的。過此必要,權威常發生反作用,因此便成一惡。權威成為一惡的情形很多,我們現在隻列舉最顯然易見的說說。
    第一,即使在學術水準高、學術建構穩固,而且學術研究上了軌道的社會,如果對於權威的引用超過必需的限度,如果尊重權威超過尊重新的發現,如果隻以權威為根據、不以經驗事實為根據,如果為保持權威而行使權威而不是為維護既有學術成就而行使權威,那麼權威之存在與行使,適足以阻礙學術的進步。
    中世紀士林派的權威,頗有這種嫌疑。亞裡士多德的權威演到後來也發生阻礙學術進步的結果。幾乎所有歷史上的大人物和傳世的經典都產生這種結果。時間一久,人一習慣,權威就難免凝固。權威一經凝固,就變成阻滯學術思想進步的頑石。把權威調整到一最適點線(optimum)上,是一件很需有刷新能力而非破壞的工作。能夠從事這種工作的社會即是一個常新而且健進不已的社會。
    第二,如果一個社會的學術水平不高,學術建構未穩固,而且學術研究未上軌道,那麼根本沒有借學術貢獻而建立起來的權威可言。在這樣的社會裡,如果尚有學術權威,那麼不是從別的社會移置來的,便是純靠建構撐架起來的。
    純靠建構撐架起來的權威,隻有空虛的形式而無實際的內容。這樣的權威完全是建構的副產品。這樣的副產品不能做真理知識的替身或代用品。它本身隻是一種盲目的裝飾品而已。這樣的權威,不僅無所維護、無所穩定,而且徒徒對社會發生腐蝕的作用。
    在同一範圍以內權威之必須節制已如上述。在不同範圍以內引用權威便是胡鬧。愛因斯坦對於物理問題的發言之可靠性很高,至於政治問題則大可不必去請教他。
    時至今日,科學的分工很細。科學的分工愈細,權威的範圍愈益縮小。
    目前,我們已經步入一個權時代。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