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世界哲學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1633-2368
    【優惠價】
    1021-1480
    【作者】 德漢斯·約阿西姆·施杜裡希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世界哲學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ISBN】978754268252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2682529
    作者:[德]漢斯·約阿西姆·施杜裡希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3年10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在歷史的發展中考察哲學,纔能深刻理解哲學
    把概念放回歷史語境,纔能了解它的來龍去脈,理解洞見所在,從而對哲學有一個整體概念。了解哲學,不能不了解哲學的歷史。


    2.全球視野,脈絡畢現,涵括中西印三大文明
    這部書在重點講述西方哲學史之外,還介紹了中國和印度哲學,“真正會通了中西印三大文明”。作者兼顧了以問題(而不是哲學家)為線索的寫作方法,把哲學史上的傑出成果,那些關於人生根本問題的思辨,以簡潔有力的方式傳達出來,讓我們得以穿透四千年時空,從孔子、蘇格拉底、康德、尼采等傑出頭腦中汲取養分和勇氣,追尋屬於自己的答案。


    3.無需太多預備知識也能讀懂的哲學史入門經典
    作者這樣介紹這本書:“本書並不是為那些職業哲學家寫的,對於他們來說,或許已經沒有什麼新鮮東西可以說了。本書是為這樣一些人寫的:不管他們是否接受過正規的學院式教育,當面對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的煩惱,以及我們時代的巨大歷史變遷和社會災難時,他們從不氣餒,總是試圖通過獨立思考來揭示世界之謎,努力去尋找永恆的人生問題的答案。他們從不否認這樣一種觀點,即所有時代的偉大思想家及其作品都會對我們有所裨益。”


    4.陳嘉映、劉擎、周濂、徐英瑾聯袂推薦


    5.豆瓣評分9.2,全球暢銷70年,出版17次,全新修訂版
    豆瓣熱門哲學史榜單TOP10,被譯成意大利語、日語、荷蘭語、西班牙語、捷克語、匈牙利語等多種語言,是經得起時間和各國讀者考驗的作品。

     
    內容簡介

    人生的意義,真正的盼望,人應該追求什麼價值,道德“最後的根據”是什麼,關於世界,我們究竟能確切地知道多少東西……這些讓你困惑的根本問題,也曾困擾過孔子、蘇格拉底、尼采……


    康德晚年說,他一生的努力隻是為了回答三個問題:我們能夠知道什麼?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應該信仰什麼?這部書也想提請讀者以這三個問題為準繩去考察哲學的歷史。書前兩千多年至今的哲學思想做了歷史梳理,既有佛教、儒家、道家等東方哲學,也涵括了從古希臘羅馬哲學、中世紀哲學一直到當下的哲學人類學等西方思想。最終你會發現,雖然每個時代的每位思想家對這些問題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但基本上,他們能做出的回答並不是無限多樣的。

    作者簡介

    漢斯·約阿西姆·施杜裡希(Hans Joachim Störig,1915—2012),出生於德國奎恩施戴特,曾就學於弗萊堡大學、科隆大學、柯尼斯堡大學、巴塞爾大學、漢堡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哲學、歷史、社會學和法學,獲哲學博士和法學博士學位。1963年至1983年任慕尼黑辭典編纂學研究所所長,1983年至1991年任教於慕尼黑大學,1991年起為慕尼黑大學榮休教授。


    主要著作有《世界哲學史》《世界科學史》《語言的歷險》《科諾斯現代天文學》《世界的語言——歷史、事實、秘密》和《記憶的碎片》等,主編《多瑙蘭大百科辭典》和擁有六萬五千個詞條的《科諾爾德語大辭典》等。

    目錄
    中文版序 001
    修訂版前言 003
    導 言 005
    第一部分 東方的智慧
    第一章 古代印度哲學 015
    一、吠陀時期 016
    1.頌歌時代的文化和宗教 018
    2.祭獻神秘主義時期—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的形成 021
    3.奧義書時期 023
    二、印度哲學的非正統體繫 031
    1.遮婆迦的唯物主義思想 033
    2.大雄與耆那教 035
    3.佛教 037
    三、印度哲學的正統體繫 055

    中文版序  001
    修訂版前言  003
    導   言  005
    第一部分 東方的智慧
    第一章  古代印度哲學  015
    一、吠陀時期  016
    1.頌歌時代的文化和宗教  018
    2.祭獻神秘主義時期—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的形成  021
    3.奧義書時期  023
    二、印度哲學的非正統體繫  031
    1.遮婆迦的唯物主義思想  033
    2.大雄與耆那教  035
    3.佛教  037
    三、印度哲學的正統體繫  055
    1.正理派與勝論派  057
    2.數論派和瑜伽派  058
    3.彌曼差派和吠檀多派  065
    四、印度哲學後來的發展—評價  069


    第二章  古代中國哲學  073
    一、孔子  077
    1.孔子的生平  077
    2.九部經典著作  078
    3.孔子哲學的特征  080
    4.道德理想  081
    5.國家與社會  082
    二、老子  084
    1.老子的生平  084
    2.道與世界—道作為法則  085
    3.道作為智慧之路  086
    4.國家與社會  088
    5.道家後來的發展  089
    三、墨家和其他幾個學派  090
    1.墨子  090
    2.名家  091
    3.後期墨家  092
    4.法家  093
    四、孔子的偉大弟子  094
    1.孟子  094
    2.荀子  095
    3.《中庸》  096
    五、中國哲學後來的發展—評價  097
    1.中國的中世紀哲學  097
    2.佛教在中國  099
    3.新儒學時期  100
    4.中國哲學的共同特點和意義  103


    第二部分  古希臘哲學
    概  述  主要時期  109
    第一章  前蘇格拉底哲學到智者派的出現  115
    一、米利都的自然哲學家  116
    1.泰勒斯  116
    2.阿那克西曼德  117
    3.阿那克西美尼  118
    二、畢達哥拉斯與畢達哥拉斯哲學信徒 118
    1.畢達哥拉斯的生平和學說  118
    2.畢達哥拉斯哲學信徒  120
    三、埃利亞學派  121
    1.色諾芬尼  121
    2.巴門尼德斯  122
    3.埃利亞的芝諾  123
    四、赫拉克利前五世紀的自然哲學家  125
    1.赫拉克利特  125
    2.恩培多克勒  128
    3.留基伯和德謨克裡特的原子論  129
    4.阿那克薩哥拉  132
    第二章  希臘哲學的鼎盛時期  135
    一、智者派  135
    1.概說  135
    2.普羅塔哥拉和高爾吉亞  138
    3.智者派的意義  139
    二、蘇格拉底  140
    1.蘇格拉底的生平  140
    2.蘇格拉底的學說  144
    三、柏拉圖  146
    1.柏拉圖的生平  146
    2.柏拉圖的著作  148
    3.方法論的注解  151
    4.歷史的出發點  152
    5.理念論  154
    6.人類學與倫理學  157
    7.國家  159
    8.評價與批判  165
    四、亞裡士多德  169
    1.亞裡士多德的生平  169
    2.亞裡士多德的著作  171
    3.邏輯學  172
    4.自然哲學  176
    5.形而上學  178
    6.人類學、倫理學和政治學  181
    7.批判與評價  182
    五、蘇格拉底學派、柏拉圖學派和亞裡士多德學派  184
    1.蘇格拉底學派  184
    2.柏拉圖學派  186
    3.逍遙學派  186
    第三章  亞裡士多德以後的希臘和羅馬哲學  187
    概述  希臘化文明  187
    一、斯多葛派  189
    1.創始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189
    2.斯多葛派思想體繫的特征和劃分  191
    3.斯多葛派的倫理學  193
    4.斯多葛派哲學的歷史意義  195
    二、伊壁鳩魯派  196
    三、懷疑派  198
    四、折衷主義  200
    1.羅馬的折衷主義  200
    2.亞歷山大裡亞的折衷主義  201
    五、新柏拉圖主義  202
    1.普羅提諾  202
    2.新柏拉圖主義的結束與古希臘羅馬哲學的終結  206


    第三部分  中世紀哲學
    概  述  基督教的繁榮——時代劃分  209
    第一章  教父哲學時期  213
    一、古典思想與基督教思想的不同  213
    1.上帝與人  213
    2.人與人  215
    3.人與世界  215
    4.基督教的專一性特點  216
    二、早期教父哲學家的基督教信仰與古典哲學的首次接觸  217
    三、基督教的內部危機  220
    1.諾斯替派  220
    諾斯替派的來源及其主要代表人物—諾斯替派的基本思想和特點
    2.摩尼教派  222
    3.阿裡烏斯和阿塔納修斯  223
    四、教會統一性的鞏固  224
    五、奧古斯丁  225
    1.奧古斯丁的生平和著作  225
    2.奧古斯丁的哲學  228
    六、奧古斯丁之外的教父哲學家  234
    第二章  經院哲學時期  237
    歷史背景—經院哲學方法  237
    一、早期經院哲學(共相之爭)  240
    1.爭論的問題  240
    2.實在論者  242
    3.唯名論:洛色林  244
    4.暫時的解決:阿伯拉爾  245
    二、中世紀的阿拉伯哲學和猶太哲學  248
    1.歷史背景  248
    2.阿拉伯哲學  250
    3.猶太哲學  253
    三、中期經院哲學  254
    1.大阿爾伯特  257
    2.托馬斯·阿奎那  258
    3.但丁 272
    四、後期經院哲學  275
    1.羅吉爾·培根  275
    2.鄧斯·司各脫  277
    3.奧卡姆的威廉  279
    五、德國的神秘主義:埃克哈特大師  283


    第四部分  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哲學
    第一章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的哲學  291
    一、從中世紀到近代的精神轉折  291
    1.發明與發現  292
    2.新的自然知識  293
    3.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  296
    4.宗教改革  299
    5.近代初期的社會和政治變革——新的法律和國家思想303 
    二、過渡時期最重要的思想家  309
    1.庫薩的尼古拉  309
    2.喬丹諾·布魯諾  312
    3.弗朗西斯·培根  316
    4.雅各布·波墨  322
    5.結語  326
    第二章  巴洛克時期的三個偉大思想體繫  327
    一、笛卡爾  328
    1.生平和著作  328
    2.基本思想  330
    3.笛卡爾主義的影響和發展  334
    二、斯賓諾莎  337
    1.生平  337
    2.著作  339
    3.斯賓諾莎對後世的影響以及我們對他的評價  349
    三、萊布尼茨  351
    1.生平和著作  351
    2.萊布尼茨哲學的基本思想  354
    3.幾點批判意見——萊布尼茨思想的影響和發展  359


    第五部分  啟蒙運動時期的哲學和康德哲學
    第一章  啟蒙運動  365
    一、英國  365
    1.英國經驗主義的先驅  365
    2.洛克  367
    3.貝克萊  372
    4.休謨  374
    5.啟蒙運動時期的英國宗教哲學和倫理學  379
    二、法國  383
    1.英國啟蒙思想傳入法國  383
    2.孟德斯鳩  384
    3.伏爾泰  386
    4.百科全書派和唯物主義者  392
    5.盧梭  395
    三、德國  403
    四、對啟蒙運動的評價  407
    第二章  伊曼努爾·康德  409
    一、生平、個性、著作  409
    二、前批判時期  412
    1.康德的自然科學著作  412
    2.批判問題的形成  414
    三、純粹理性批判  417
    1.特點、結構、基本概念  417
    2.先驗感性論  422
    3.先驗分析論  424
    4.先驗辯證論  430
    四、道德與宗教  433
    1.實踐理性批判  433
    2.純粹理性範圍內的宗教  439
    五、判斷力批判  441
    1.問題  441
    2.對三大批判的總結  445
    六、後批判時期  447
    1.主要著作  447
    2.道德形而上學  448
    3. 結語  456
    七、對康德的批判和評價  456
    1.幾種批判觀點  456
    2.康德對哲學的意義  458


    第六部分  十九世紀的哲學
    導  論  463
    第一章  浪漫主義與德國唯心主義  466
    一、康德哲學的最初接受與發展—宗教哲學家  466
    二、費希特  470
    1.生平和著作  470
    2.費希特哲學的基本思想  472
    3.實踐運用  474
    三、謝林  476
    1.生平、思想發展和主要著作  476
    2.同一哲學的基本思想  479
    3.自然  480
    4.藝術  482
    四、黑格爾  483
    1.生平和著作  483
    2.黑格爾哲學的一般特征—辯證法  484
    3.哲學的三級結構  487
    4.歷史哲學  492
    5.對黑格爾的評價和批判  493
    第二章  實證主義、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  497
    一、法國的實證主義 :孔德  497
    1.精神狀況  497
    2.孔德的生平和著作  498
    3.實證主義原則  499
    4.思想發展的三階段論  500
    5.科學的階梯結構  501
    6.社會、國家和倫理思想  504
    二、英國的實證哲學  505
    1. 精神狀況  505
    2.邊沁和穆勒  506
    3.斯賓塞  508
    三、黑格爾學派的分裂和德國唯物主義的產生  517
    1.精神狀況  517
    2.施特勞斯和費爾巴哈  519
    四、馬克思  521
    1.生平和著作  521
    2.黑格爾與馬克思  523
    3.歷史唯物主義  526
    4.資本論  528
    5.意義和影響  529
    第三章  叔本華、克爾凱郭爾、尼采  531
    一、阿圖爾 ·叔本華  531
    1.生平、個性、著作  531
    2.世界作為意志和表像  537
    3.世界的痛苦及其解脫  542
    4.結語—評價  547
    二、索倫 ·克爾凱郭爾  549
    1.哥本哈根的蘇格拉底  549
    2.存在主義思想家與基督徒  551
    3.克爾凱郭爾的影響  554
    三、弗裡德裡希·尼采  556
    1.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556
    2.尼采哲學的一致性和特點   560
    3.使用錘子從事哲學思想的哲學家  563
    4.價值的重估    566
    5.對尼采的評價  568
    第四章  新康德主義  573
    一、對康德的批判性思考  573
    1.概論  573
    2.馬堡學派  575
    3.西南德意志學派  578
    二、相近的哲學思潮—俄國哲學一瞥  580


    第七部分  二十世紀哲學思想主流
    一個嶄新的時代  585
    第一章  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思想家和流派  590
    一、生命哲學和歷史主義  590
    1.概述  590
    2.柏格森  591
    3.活力論—格式塔理論  594
    4.德國的生命哲學和歷史主義  596
    二、實用主義  599
    1.威廉·詹姆斯  600
    2.約翰 ·杜威  602
    3.實用主義在歐洲:席勒,魏欣格爾  602
    三、新本體論和新形而上學  605
    1.批判本體論:尼古拉 ·哈特曼  605
    2.新形而上學  612
    3.新經院哲學和新托馬斯主義  615
    四、現像學  618
    1.現像學的產生  618
    2.埃德蒙·胡塞爾  618
    3.馬克斯 ·舍勒  621
    五、存在主義哲學  623
    1.概述  623
    2.卡爾 ·雅斯貝爾斯  626
    3.法國的存在主義  629
    4.存在主義哲學的其他代表人物  632
    5.馬丁·布伯  633
    六、存在問題的闡釋 :馬丁 ·海德格爾  637
    1.海德格爾其人  637
    2.著作概述  639
    3.《存在與時間》  641
    4.影響與遺著  645
    5.海德格爾哲學在法國—介紹幾位法國思想家  650
    七、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和發展  655
    1.哲學的角色  655
    2.物質概念與唯物主義  656
    3.辯證唯物主義  658
    4.歷史唯物主義  661
    5.批判的社會哲學  666
    6.與馬克思主義告別?  670
    第二章  當今哲學思考的主題和問題範圍  673
    一、人的概念(哲學人類學)  675
    1.概念與歷史  675
    2.舍勒的推動  678
    3.普萊斯納  681
    4.吉倫  682
    二、語言  685
    1.回顧  685
    2.威廉·馮·洪堡  688
    3.激進的語言批判:弗利茨·毛特納  690
    4.語言學的驟變:索緒爾  691
    5.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693
    6.“語言學的轉向” 699
    7.語言行為理論  703
    8.展望  704
    三、認識與知識  710
    1.新實證主義  710
    2.新邏輯  714
    3.從羅素到分析哲學  719
    4.兩個懷疑論者  725
    5.波普爾與批判理性主義  726
    6.解釋學  732
    7.“結構主義” 733
    8.進化認識論  736
    9.認識的邊界  739
    四、我們應該做什麼?  745
    1.生存問題,幸存問題  746
    2.人與自然  748
    3.人與動物  751
    4.“世界倫理”:世界宗教宣言  755
    5.卡爾·波普爾論政治倫理  758
    6.道德的語言  760
    7.功利主義  761
    8.對話倫理或尋找最後的根據  763
    9.進化倫理學  765
    10.責任  770
    五、大腦、意識和精神  773
    結束語  781


    注  釋  785
    人物譯名對照表  813
    術語譯名對照表  825
    譯後記  833

    前言
    導言(節選)
    1.哲學是人利用思想這一工具揭示存在—包括人周圍的外部世界和他自己的內心世界—之謎的一種嘗試,哲學的歷史比我們已知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要悠久得多。我們對歷史的認識可回溯約三千年,在我們已知的這段歷史以前,人類還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在那段時間裡,人開始直立行走,他的上肢(手)因而獲得了更大的自由,他學會取火,他已經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使用和制作簡單的工具,總之,人類開始從動物王國中脫穎而出。但是,關於人類的這段歷史中的細節內容,我們卻所知甚少;關於人類之所以變成人類的那個過程,以及關於人的語言和思想是如何產生的這類問題,我們基本上也不甚了解。語言與思想不可分割,思想和語言緊密相連,我們可以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觀察到這一點。作為思想的工具的概念是我們在語言中獲得的。對於一個學習說話的兒童來說,他剛剛學會用名字稱呼的每一個東西,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似的,突然間就從以前那個懵懂的紛繁世界裡分離出來,變得豁然明朗起來。雖然這兩個問題——即語言的產生以及思想和語言的關繫問題——是如此重要(它們是語言學家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並且至今仍然是非常晦澀難解的問題),但是限於篇幅我們在這裡卻不能對此加以深究。

    導言(節選)


    四個自我批評性的意見
    1.哲學是人利用思想這一工具揭示存在—包括人周圍的外部世界和他自己的內心世界—之謎的一種嘗試,哲學的歷史比我們已知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要悠久得多。我們對歷史的認識可回溯約三千年,在我們已知的這段歷史以前,人類還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在那段時間裡,人開始直立行走,他的上肢(手)因而獲得了更大的自由,他學會取火,他已經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使用和制作簡單的工具,總之,人類開始從動物王國中脫穎而出。但是,關於人類的這段歷史中的細節內容,我們卻所知甚少;關於人類之所以變成人類的那個過程,以及關於人的語言和思想是如何產生的這類問題,我們基本上也不甚了解。語言與思想不可分割,思想和語言緊密相連,我們可以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觀察到這一點。作為思想的工具的概念是我們在語言中獲得的。對於一個學習說話的兒童來說,他剛剛學會用名字稱呼的每一個東西,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似的,突然間就從以前那個懵懂的紛繁世界裡分離出來,變得豁然明朗起來。雖然這兩個問題——即語言的產生以及思想和語言的關繫問題——是如此重要(它們是語言學家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並且至今仍然是非常晦澀難解的問題),但是限於篇幅我們在這裡卻不能對此加以深究。
    不過,有兩個觀點我們還是應該堅持:首先,語言作為一種無法回避的思想媒介——或許語言也是思想的邊界——是最重要的哲學主題之一,這個問題我們將會時常遇到。其次,在我們已知的人類歷史發展的開端,語言已基本上作為一種完成品存在了。自那以後,究竟語言經歷了哪些變易、變化和變形,這些問題與這之前發生的事情相比已經不太重要了。在我們已知的範圍之前,人類的思想還經歷了一段很難衡量的至少要綿延達數萬年的發展過程,關於這個過程我們幾乎一無所知。確定了這樣一種判斷以後,我們就應該認識到,在我們開始敘述人類思想的歷史—或者任何一種歷史—之前,為了事先能夠獲得一種正確的觀察問題的廣闊視角,我們必須提請讀者注意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已知的人類歷史隻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極其微小的片段;若與生命的歷史相比,與我們這顆行星的歷史相比,與整個宇宙的歷史相比,這個片段就顯得更加微不足道了。
    2.如果我們能夠了解某個歷史時期的思想的話,也隻能了解這一時期內人類曾表達出並被記載下來的思想,這些思想或者出自思想家本人之手,或者出自他的學生之手,或者隻是從他的對手那裡流傳下來的—遺憾的是,這種情況並不在少數。而且我們也不能說,流傳下來的這些思想就是最好的、最有價值的和最深刻的。
    3.我們企圖理解歷史的每一種嘗試總會遇到各種障礙。在距離我們比較遙遠而且我們對它也比較陌生的情況下,我們不可能真正設身處地地完全理解某種思想。雖然哲學著作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的—有時隻是斷簡殘篇,但是,如果這種思想是用漢語這樣的在結構和表達方式上與我們的語言截然不同的語言記述下來的,我們又怎麼能夠很容易地理解它呢?
    因此,理解和注釋的藝術,即詮釋學(原先指對《聖經》和古典文獻的注釋,後來擴展到對所有的文章和精神產品的注釋),對哲學及其歷史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甚至可以說它占據了中心位置。就當代哲學而言,為了更好地理解哲學文獻,美國的保爾·施裡普曾經主持編纂了一套叢書,這套叢書或許對於人們克服理解當代哲學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難會有所幫助。這套書的每一卷都介紹一個在世的哲學家,首先,這位哲學家撰寫一篇“思想自傳”作為本卷的導論,用以描述他的思想發展歷程,跟在後面的是其他當代學者的文章,他們會表達自己對這位哲學家的思考、懷疑和批評意見,或是做一些注釋。在書的末尾,本卷所討論的這位哲學家重新發表自己的觀點,闡明自己的立場。
    4.哲學家們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這還不包括各種評論、闡述或哲學教授們的批判性文章。有一套謙虛地自稱是概要性的專業哲學史就擺滿了圖書館裡的整個書架,而且它是用一種隻有學者纔讀得懂的極其精練的語言撰寫的。一般來說,對一個事先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解釋某個事情,比對一個外行解釋這個事情要容易得多,也快得多。比如說,一個工程師要對另一個工程師解釋他們計劃要建造的橋梁,他隻需提綱挈領地說明建造這座橋梁應該參照的尺寸、地基狀況、用途、建築材料和結構等,或者再加上幾個計算公式,另一個工程師就可立即對此了如指掌。如果他要對一個門外漢解釋這座橋梁的話,那就需要花費口舌了,他首先必須介紹建造一座橋梁所應遵循的各種理論體繫,必須解釋靜力學的基本原理、各種公式和專業術語,等等。哲學史的對像,就其研究範圍和難度而言,或許並不比建造一座橋梁更簡單,本書就是為那些沒有多少預備知識的讀者而寫的。
    面對那些卷帙浩繁的哲學著作,我們若想作出恰當的選擇實在不容易。在這方面,我們遵循的原則是,首先要看它對於這部入門性的著作是否適宜,其次,我也不想對讀者隱瞞這樣一個事實,而且關於這一點學者們也已經達成了共識,這就是說,寫作一部哲學史,作者的個人喜好也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媒體評論

    施杜裡希的《世界哲學史》論述平實,中文譯筆也流暢,適合普通讀者,也因此,本書出版二十年來十分叫座。
    ——陳嘉映(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繫教授)


    施杜裡希教授以全球性視野完成了這部緊湊而清晰的世界哲學史著作,真正會通了中西印三大文明。作者兼顧了以問題(而不是哲學家)為線索的寫作方法,將歐陸哲學的思維與英美分析的思維熔鑄為一,值得向試圖較快把握世界哲學史脈絡的讀者推薦。
    ——徐英瑾(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這本書的確既可靠又精要,還通俗易懂,文筆優美,十分難得。它的可讀性和威爾·杜蘭特的不相上下,但比後者更加全面,更加客觀……是高校哲學課程的理想教材。對於初次接觸哲學、想要有個好開頭的人來說,本書也是絕佳的讀本。
    ——古斯塔夫·繆勒(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哲學繫教授)

    在線試讀
    幾個主導思想
    當偉大的伊曼努爾·康德在晚年回顧自己一生的事業時,在一封信中說,他一生的全部努力都隻是為了回答三個問題:
    我們能夠知道什麼?
    我們應該做什麼?
    我們應該信仰什麼?
    這些問題是所有時代每個有思想的人都會去用心思考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涉及人的認識。世界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關於世界的創造我是如何想像的?關於它我能夠知道些什麼?關於它(這也是康德主要關心的事情)我究竟能夠確切地知道多少東西?
    第二個問題涉及人的行為。我應該如何度過我的一生?我能夠理性地生活嗎?我應該追求什麼?我應該如何對待我的同類?我應該如何面對人類社會?
    第三個問題涉及人的信仰。雖然我們不知道是否能夠確切地認識這個問題所針對的事物,但是,如果我們想為我們的人生賦予一種意義,這個問題就無法回避。是否存在一種更高的權力?人的意志是自由的還是不自由的?是否存在永生?我們看到,這第三個問題—而且第二個問題也已經是—涉及了宗教的領域。除此之外,許多哲學家還試圖用哲學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隻要我們想得到一個較為明確的答案,那麼這些問題也還應該歸屬於哲學的範疇。那麼,這些問題到底能否得到回答呢?有沒有可以依賴的可靠證據? 如果在思想王國之外還存在信仰王國,那麼知識和信仰這兩個領域之間的界限究竟何在?
    如果依照這三個問題的觀點對哲學的歷史發展加以考察,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基本特征,這三個問題在歷史上出現的先後順序正好與康德提出的順序相反。這可能是因為,生與死是所有生命形式的最基本的現實,所以,關於死後的永生,關於超越塵世的神秘力量的主宰,關於上帝、神和偶像,這些問題都成了正在覺醒的人類精神首先要關注的最基本的人生之謎。無疑,探求正確的人類行為的基本原則,獲得有益於現實生活和必要的道德約束的知識,這些都是哲學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至於人的認識的可能性及其工具和界限這個尖銳問題,哲學後來纔能顧得上考慮。
    大致說來,神、自由、永生以及人生的意義,是古代印度哲學討論的主要問題。中國古代思想從一開始就強烈地關注人的實際行為和人的社會生活問題,即倫理學。在五花八門的希臘哲學中,這三個問題同時出現了,不過他們更傾向於關注人的認識和行為問題。到了中世紀,西方哲學重又把思想的重點放在了上帝、自由、永生以及人類行為的善與惡這樣一些永恆的問題上去了。隻是到了近代,歐洲思想界纔對人的認識問題給予廣泛的關注,並且關注的程度也越來越大,直至當代,或許又顯現出了一種減弱的趨勢。

    幾個主導思想
    當偉大的伊曼努爾·康德在晚年回顧自己一生的事業時,在一封信中說,他一生的全部努力都隻是為了回答三個問題:
    我們能夠知道什麼?
    我們應該做什麼?
    我們應該信仰什麼?
    這些問題是所有時代每個有思想的人都會去用心思考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涉及人的認識。世界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關於世界的創造我是如何想像的?關於它我能夠知道些什麼?關於它(這也是康德主要關心的事情)我究竟能夠確切地知道多少東西?
    第二個問題涉及人的行為。我應該如何度過我的一生?我能夠理性地生活嗎?我應該追求什麼?我應該如何對待我的同類?我應該如何面對人類社會?
    第三個問題涉及人的信仰。雖然我們不知道是否能夠確切地認識這個問題所針對的事物,但是,如果我們想為我們的人生賦予一種意義,這個問題就無法回避。是否存在一種更高的權力?人的意志是自由的還是不自由的?是否存在永生?我們看到,這第三個問題—而且第二個問題也已經是—涉及了宗教的領域。除此之外,許多哲學家還試圖用哲學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隻要我們想得到一個較為明確的答案,那麼這些問題也還應該歸屬於哲學的範疇。那麼,這些問題到底能否得到回答呢?有沒有可以依賴的可靠證據?    如果在思想王國之外還存在信仰王國,那麼知識和信仰這兩個領域之間的界限究竟何在?
    如果依照這三個問題的觀點對哲學的歷史發展加以考察,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基本特征,這三個問題在歷史上出現的先後順序正好與康德提出的順序相反。這可能是因為,生與死是所有生命形式的最基本的現實,所以,關於死後的永生,關於超越塵世的神秘力量的主宰,關於上帝、神和偶像,這些問題都成了正在覺醒的人類精神首先要關注的最基本的人生之謎。無疑,探求正確的人類行為的基本原則,獲得有益於現實生活和必要的道德約束的知識,這些都是哲學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至於人的認識的可能性及其工具和界限這個尖銳問題,哲學後來纔能顧得上考慮。
    大致說來,神、自由、永生以及人生的意義,是古代印度哲學討論的主要問題。中國古代思想從一開始就強烈地關注人的實際行為和人的社會生活問題,即倫理學。在五花八門的希臘哲學中,這三個問題同時出現了,不過他們更傾向於關注人的認識和行為問題。到了中世紀,西方哲學重又把思想的重點放在了上帝、自由、永生以及人類行為的善與惡這樣一些永恆的問題上去了。隻是到了近代,歐洲思想界纔對人的認識問題給予廣泛的關注,並且關注的程度也越來越大,直至當代,或許又顯現出了一種減弱的趨勢。  
    我們對這三個問題加以考察,目的是想表明,我們並不打算在這裡將歷史上出現的所有哲學問題都納入我們的討論範圍,諸如美學史、國家哲學史、法哲學史等,它們各自都需要專門的一部書纔行。另一方面,我們也想提請讀者始終以這三個問題為準繩去考察和思索哲學的歷史。最終,讀者會認識到,雖然每個時代的每位思想家對這些問題都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但是,基本上說,他們能夠作出的回答並不是無限多樣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