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思誠與見獨之間 博雅擷英|楊立華學術論文首次結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楊立華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與人生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31926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1319260
    叢書名:博雅擷英

    作者:楊立華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二十二篇楊立華教授的重磅學術論文,具體而精當地把握天理概念的哲學內涵,理解實體在不同時代的揭示,一覽作者走進哲學的初心。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了楊立華教授二十二篇學術論文,內容主要集中於儒家和道家哲學研究。其內在的線索是:理解實體在中國哲學史上不同時代的揭示,特別是嘗試對天理概念的哲學內涵做具體地、精當地把握。
    用儒家、道家這樣的固化標簽來把握中國哲學的歷史展開,往往會錯失哲學洞見的內在理致。作為生生之本和價值之源的道體在中國哲學的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呈顯,其中誠體(思、孟)和獨體(莊子)的完整揭示是頗具奠基性的。以“思誠與見獨之間”為題,標示出作者獨特的致思道路。

    作者簡介

    楊立華,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哲學史、儒學、道家與道教,近年來主要著力於宋明哲學及魏晉哲學的研究。出版專著有: 《莊子哲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中國哲學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一本與生生論綱要》(三聯書店,2018年)、《宋明理學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中國儒學卷)》(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郭像〈莊子注〉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氣本與神化:張載哲學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和《匿名的拼接:內丹觀念下道教長生技術的開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譯著五部:《王弼〈老子注〉研究》《近代中國之種族觀念》《宋代思想史論》《章學誠的生平與思想》《帝國的話語政治》等,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

    目錄
    目錄
    序1
    論宋學禁欲取向的根源及其在思想史上的結果
    ——從韓、李異同說起1
    一、救贖與覺世2
    二、思想組合的有限性及其禁欲的歸趣12
    三、結語26
    方法的“幻相”28
    一、方法的“緣起性空”29
    二、實證研究的前提和邊界31
    三、實證研究與遊戲心態37
    四、純學術與經世致用39
    五、“持之有故,言之成理”43
    六、作為資源的傳統45

    目錄
    序1
    論宋學禁欲取向的根源及其在思想史上的結果
    ——從韓、李異同說起1
    一、救贖與覺世2
    二、思想組合的有限性及其禁欲的歸趣12
    三、結語26
    方法的“幻相”28
    一、方法的“緣起性空”29
    二、實證研究的前提和邊界31
    三、實證研究與遊戲心態37
    四、純學術與經世致用39
    五、“持之有故,言之成理”43
    六、作為資源的傳統45
    七、後的荊棘47
    物境之開敞:以無為用,或天地之心50
    一、域,作為敞開的物境52
    二、天地之心,作為敞開者58
    三、以無為用,使萬物得以敞開61
    玄學之外的可能:魏晉思想研究中的玄學話語68
    施特勞斯的底色85
    一、施特勞斯與海德格爾85
    二、歷史與虛無主義94
    三、學者還是思想家109
    四、三種詮釋學路向及其可能的後果113
    讀中譯《存在與時間》札記123
    一、細節上的質疑124
    二、理解性的討論137
    論張載哲學中的感與性142
    一、物與感142
    二、感與通146
    三、感與性150
    四、聖人用感156
    五、餘論158
    《人物志》與魏晉思想的政治哲學基礎160
    蘇軾人性論辨證174
    一、辨孟與斥荀174
    二、相忌與相愛177
    三、道義與真存180
    卦序與時義:程頤對王弼釋《易》體例的超越186
    一、卦纔187
    二、卦序與時義193
    三、結論201
    郭像的政治哲學204
    一、明王之功204
    二、聖人之德207
    三、不治之治211
    四、無為之跡與仁義之跡223
    五、反冥我極與反冥物極232
    六、小結235
    “本無”與“釋無”:郭像本體論中的有無之辨238
    一、《崇有論》辨正240
    二、釋無246
    三、從本無到釋無251
    氣化與死生:朱子視野中的關洛分歧257
    一、關洛分歧的歷史梳理258
    二、“清虛一大”與道器之辨260
    三、生死觀之歧異263
    四、氣化與死生268
    體用與陰陽:朱子《太極圖說解》的本體論建構273
    一、太極之體用273
    二、體用與陰陽278
    三、仁義之體用陰陽281
    四、太極動靜286
    價值與秩序:從孟子出發的思考289
    一、“義,人路也”289
    二、“物之不齊,物之情也”291
    三、“權,然後知輕重”292
    四、“治地莫善於助”295
    五、“天下有達尊三”299
    六、“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301
    天理的內涵:朱子天理觀的再思考304
    一、格物觀與“理”的涵攝範圍304
    二、能然、必然、當然與自然307
    三、所當然與所以然309
    四、抽像的所當然與具體的所當然312
    五、理是具體的所當然315
    朱子理氣動靜思想再探討319
    一、從程頤對張載的批評說起319
    二、理生氣與理必“有”氣322
    三、理“有”動靜326
    敬、慕之間:儒家論“孝”的心性基礎331
    一、《論語》《孟子》論孝之異331
    二、大孝與達孝336
    三、對敬、慕的哲學闡釋338
    《周易本義》中的卦變說342
    一、程子的卦變說343
    二、朱子的卦變說345
    三、卦變與先天卦序圖348
    四、卦變與《卦變圖》351
    物化與所待:《齊物論》末章的哲學闡釋354
    一、夢覺與死生354
    二、“夢為魚而沒於淵”356
    三、“不知”之知357
    四、何謂“必有分矣”359
    五、“物化”的哲學含義361
    六、化與待363
    所以與必然:朱子天理觀的再思考365
    一、天運有差366
    二、不齊369
    三、所以與所以然370
    四、當然與自然372
    五、不容已與必然375
    六、主宰378
    七、理、神與一380
    八、結語384
    隱顯與有無:再論張載哲學中的虛氣問題386
    一、張載哲學中的有、無概念387
    二、虛、氣循環的文本根據392
    三、清虛一大及相關問題397
    道體、性命、獨體:當代中國思想展開中的相為與相與401
    一、目的與變化401
    二、宇宙與生命408
    三、命物之化者411

    前言


    整理自己過去的文章,常會有陌生感。記憶的片斷在字裡行間閃回,仿佛面對的仍是一篇篇尚待完成的作品。這種持續的未完成感,使每一項工作的暫時結束都指向新的問題的敞開。


     


    整理自己過去的文章,常會有陌生感。記憶的片斷在字裡行間閃回,仿佛面對的仍是一篇篇尚待完成的作品。這種持續的未完成感,使每一項工作的暫時結束都指向新的問題的敞開。


    收入這本文集中的論文,時間跨度整整二十年。文集以《思誠與見獨之間》為題,標示出我過往主要的研究領域,同時也意味著不同的致思的道路。用儒家和道家這樣固化的標簽來把握中國哲學的歷史展開,往往會錯失哲學洞見的內在理致。作為生生之本和價值之源的道體在中國哲學的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呈顯,其中誠體(思、孟)和獨體(莊子)的完整揭示是頗具奠基性的。相較而言,誠體更具肯定的傾向。肯定即否定與否定即肯定,並不是無意義的同語反復,而是思想建構的不同方向。王弼的“無”(對獨體的否定性的指稱)之所以會消解為郭像的自生和獨化,根源於無法克服的哲學問題:“刻雕眾形”的獨體沒有內在的差異性,是如何通過否定性的賦予給出具體存有的本質的呢?以在石頭上雕像為例。獨體的否定性作用就像一把鑿子,所有的形像都由這鑿子錘刻出來,但各種形像的質性卻不在鑿子裡。具體形像的質性隻能是自生和自爾的。郭像解決了王弼的問題,但同時也取消了統一的、普遍的實體。如何將道體的同一與萬有的差異貫通起來,是直到兩宋道學中的理本體的揭示,纔找到了深切著明的解決的。


    中國古代哲學的當代闡釋,總是以文本的深入解讀為基礎的。而文本解讀的深度則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繫統性思考的能力。不同時代的文本和生活世界的隔斷,部分地遮擋了我們透見思的連續性和普遍性的視線。誠實於自己的時代的、有內在一貫性的思想努力,是觸及歷史性精神展開的哲學內核的基本前提。對我而言,理解實體在中國哲學史的不同時代的揭示,是一直以來研究和思考的重心。其中,嘗試對天理概念的哲學內涵做具體地、精當地把握,是持續的困頓,也是經久的動力。


    本書還收入了我僅有的兩篇涉及西方思想的文章,是一段閱讀和思考的經歷留下的痕跡。99年秋,我決心離開道教研究領域。在莫名的興奮和茫然中,我又一次捧起了《存在與時間》。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那個秋夜的心境——一扇屢扣不應的門吱呀聲中開了一道窄縫兒。回頭看去,那可能隻是一種錯覺。但它成就了我學術道路上另一段值得回味的曲折。那段“迷途”安放了我當時不肯安分的激情,也沉澱出一繫列生澀的作品。


    文集中的論文依寫作時間先後呈現,不以主題歸類、分篇。所選文章都是學術期刊或輯刊上公開發表過的。除個別字詞的勘正,皆保留初發表時的原貌。我寫字一向慢,遣詞命句素費斟酌。文章寫成後很少修改。今天看來,過往的研究和討論很多地方有欠成熟、有待深化。其中一些在我後來的寫作中找到了更透徹的表述和解答。有些則仍在思索和探求當中。作為學術生涯的一次階段性的總結,我還是讓它們保持原來的笨拙形態。每一次竭盡全力的嘗試背後,都有我初走進哲學的本心。


     


    2021年2月26日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