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毓老師說春秋繁露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1412-2048
    【優惠價】
    883-1280
    【作者】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陳絅整理;道善文化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511481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1148108
    作者:愛新覺羅·毓鋆/講述;陳絅/整理;道善文化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9月 

        
        
    "

    產品特色

    /

    編輯推薦

    1. 讀有用之書,求有用之學——董仲舒乃西漢今文學大家,尤宗公羊。《春秋繁露》是其闡釋《春秋》“微言大義”的重要政治哲學著作。董子治世之道,高於先秦諸子,為歷代仕子所重視。毓老師早年遍涉理學、今古文之學,得出“今文學家有儒家精神存在,古文學乃維護家天下,孔氏之學今文家所得的多”的結論。又因生逢亂世,乃上接熊十力先生,傾畢生精力研究公羊學說,講學六十載,闡釋發揚《春秋》“撥亂反正”智慧。從孔子《春秋》到董子《繁露》,中國學問無不強調治世、實踐。毓老師認為真有用的纔是學問,知識分子必要有社會擔當,接受成熟的智慧,讀有用之書,求有用之學,以文會友,道濟天下。


     



    1. 《春秋繁露》解讀人: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末代皇帝溥儀伴讀、跨世紀*後一位經學宗師、中國*後一位皇族名儒——儒家六經,唯《春秋》是孔子親著,孔子在志《春秋》,它不是史書,是治世、時間之學,欲了解孔子,了解儒家真精神,需要一位好的引路人。他是隱士,傳授的卻是治國平天下的學問;他是滿族人,發揚的卻是華夏奧旨;他自幼成長於鐘鳴鼎食之家,中年後卻對清苦生涯安之若素;他曾活躍於歷史政治舞臺,驚天動地,去臺灣後卻旋即隱於民間,默默傳授中國學問,前後長達六十餘年。這就是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毓老自幼受宮廷教育,潛心治學一百年,書院講學六十載,以一座山的精神推廣民間書院教育,復興逐漸凋零的中華人文傳統,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窺見生命的真相。

    2. 毓老講授的不是考據、訓詁的國學,而是充滿救世情懷、人生智慧的活潑潑的國學——毓老師畢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教育工作,他堅信古老的中華智慧是活潑潑的,是亙古常新的,中國人都應了解中國文化,欲了解中國學問的本來面目,需“以華夏奧旨,尋拯世真文”。毓老師認為讀中國東西,必要讀當思想、智慧讀,書有古今,思想、智慧無古今。多吸收智慧,並能隨時應用智慧,把智慧應用在人生實事上,什麼環境都可以應對,過智慧生活。


    其他圖書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是根據毓老師1993-1999書院講授內容整理而成。《春秋繁露》是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哲學著作,是解釋《春秋》*重要的一部書。毓老師認為董子治事之道,超過先秦諸子,並強調要懂《春秋》***《繁露》,由此可知公羊學思想,可啟發人的智慧,使人過上理智的生活。


    《大易》與《春秋》,是中國*難懂的兩部書;這兩部書沒有讀,就難以懂中國文化。


    古人思想,不能片面讀,必要融會貫通。想重建文化,必下深的功夫,立說纔不失其本。成就大事業必有德望,言行不一致的,沒辦法立說。


    要以古人智慧,啟發我們的智慧,接新枝,發新芽。每個人都有時代的使命,運氣好,就有發展的機會。

    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毓鋆(1906-2011), 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外界都尊稱他為“毓老”而不名。毓老的百歲人生堪稱傳奇,他是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自幼受宮廷教育,為末代皇帝溥儀伴讀。師從陳師曾、陳寶琛、羅振玉、葉玉麟、鄭孝胥等國學大家,私淑熊十力,終成一代大儒。1947年來臺後,在臺宣揚中華文化,先後創天德黌書院,私人講學一甲子,主張“達德光宇宙,生命壯自然”“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受教弟子萬餘人,遍及海內外與各行業,著名的弟子有徐泓、辛意雲、林義正、陳明哲、劉君祖、孫中興、黃忠天、陳明德、蔣勛、嚴定暹、張輝誠、簡媜、呂世浩等學界名家,以及夏含夷、班大為、魏斐德、黃宗智、孟旦、甘慕白等美國漢學家。毓老一生倡經世致用之學,並注重對時勢的分析,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注入了真實的生命和生機。2011年3月20日於臺北市家中辭世,享壽一百零六歲。

    目錄
    董子文評
    前言
    (上冊)
    壹 論《春秋》
    符瑞第十六
    俞序第十七
    十指第十二
    正貫第十一
    盟會要第十
    重政十三
    二端第十五離合根第十八
    保位權第二十

    董子文評


    前言


    (上冊)


    壹  論《春秋》


    符瑞第十六


    俞序第十七


    十指第十二


    正貫第十一


    盟會要第十


    重政十三


    二端第十五


    <神第十九


    離合根第十八


    保位權第二十


    度制第二十七


    仁義法第二十九


    必仁且知第三十


    王道第六


    (下冊)


    楚莊王


    玉杯第二


    玉英第四


    精華第五


    深察名號第三十五


    實性第三十六


    三代改制質文第二十三


     


    貳  養生等篇


    為人者天第四十一


    身之養重於義第三十一


    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第三十二


    天道施第八十二


    威德所生第七十九


    諸侯第三十七


    循天之道第七十七


    天地之行第七十八


    王道通三第四十四


    天容第四十五


    餘論


     


    參  附錄


    董仲舒傳


    凌曙《繁露注》序


    蘇輿《春秋繁露義證》序


    董子詩文


     

    前言
    前言

    昔日講學,到《春秋》已成聖人了。《春秋》難懂,必要忍耐地讀。《大易》由隱之顯,講道而生萬物;《春秋》由顯之隱,一切事物皆拉回道上。《大易》與《春秋》互相表裡。《春秋》辨是非、明善惡,即明辨,非妄下評語,而是比事而行之。
    《春秋》首書&ldq年春王正月”。孔子於《春秋》變“一”為&ldq”。何休注:&ldq者,氣也,無形以起,有形以分。”
    &ldq者,氣也”,此時已到什麼境界了?與《易》“”已距離幾千萬年了。看一東西,馬上判斷是何時說的,不必談對錯。如說對錯、不能接受,隻證明你的孤陋寡聞。
    何休何以要如此講?因為沒這麼講,當時的人不懂。&ldq者,氣也”,何休並非講錯,“氣”是漢人的觀念。思想隨時變遷,讀一人的書,要知其時代背景。

    前言


     


    昔日講學,到《春秋》已成聖人了。《春秋》難懂,必要忍耐地讀。《大易》由隱之顯,講道而生萬物;《春秋》由顯之隱,一切事物皆拉回道上。《大易》與《春秋》互相表裡。《春秋》辨是非、明善惡,即明辨,非妄下評語,而是比事而行之。


    《春秋》首書&ldq年春王正月”。孔子於《春秋》變“一”為&ldq”。何休注:&ldq者,氣也,無形以起,有形以分。”


    &ldq者,氣也”,此時已到什麼境界了?與《易》“”已距離幾千萬年了。看一東西,馬上判斷是何時說的,不必談對錯。如說對錯、不能接受,隻證明你的孤陋寡聞。


    何休何以要如此講?因為沒這麼講,當時的人不懂。&ldq者,氣也”,何休並非講錯,“氣”是漢人的觀念。思想隨時變遷,讀一人的書,要知其時代背景。


    多少人說話,完全土包子,自己不懂,卻說別人不對。今天北京城,早已非昔日北京城,已經面目全非了。臺灣人的長處,就是不懂自己不懂。大學教書就有學問?是文丐,就沒有腦子。


    時之可怕!違時都不可,況逆時?香港,復;澳門,復。“復其見天地之心乎!”(《易·復卦》)故生生不息。此中國一切恢復之時。臺灣搞新的,弄不好,即成大墳場。正一陽生,蒸蒸日上,誰也打不住,銳不可當。此即識時,識時,然後能乘勢。


    <,要自根本開是什麼?先認識剛畫一筆時的境界。對今人應如何講?素、原子……的。中國東西要自根上來,中國人的智慧,即法自然,八卦。但今天自然的用詞,已經不同,如電子、原子、中子、量子等。今天環境已日新月異,對自然界的認識,愈加深刻,故法自然,不可以隻在八卦中認識。山,可能不隻地球有。昔日木船,今太空船。船,代表空虛,能載人。


    《春秋》以符號演變,《易》就陰、陽兩個符號,可以看出中國人的聰明。如何讀《大易》與《春秋》?要下什即種子,以。


    什麼叫“聖之時者”?因為什麼“學而時習之”?今後,得是“識時大師”。何以不發明合時的東西,而淨搜集肥料?識源,纔知&ldq”這點種子,再以,產生今天要喫的東開始,以古人智慧(古書)啟發自己的不變。


    <,人“性之初”,乃萬物性,含兩個性、兩個符號——乾、坤。看熊十力《乾坤衍》。我天天看《黃帝內經》。漢醫的古文,比經書還難。


    資始、資生,兩個作用。兩個“資”字,深的含義是什麼?我天天教你們用腦而始、而生。守本,安本,居本,不離本。創,故曰&ldqu”。離開“資”字,乃好高騖遠、索隱行怪、胡說八道。,纔能讀《大易》與《春秋》。


    &ldq年春王正月”,,天地之始。“”,資始;“”,資生。以什麼生生不息?大明終始。始、生完之後,用“明”來終始,纔能生生不息,否則百年即斷。明,終始,即生生,亦即易。


    不從頭來,難以明白。每件事,必要找出根據,叫任何人不能突破。我如此講,是要你們接著講學。今天老師皆自欺,幾人懂了?


    機,含“始生”、“生生”。日月,白日、黑夜、白日、黑夜……此中國人“法自然”的思維。日月,永不休息;生生,與日月合其明。始生完之後,得使之生生不息。唯日月永遠生生不息,即易,“生生之謂易”(《易·繫辭上傳第五章》)。好好建設這塊土,告訴孩子怎麼想。


    鄭康成《乾鑿度》說:“易有三:簡易、變易、不易。”什麼叫不易?根據公式想三易。在彖辭想,則翻版的《易經》可成。今天滿街跑的、要飯的,完全敗壞人類,應碎尸萬段,其對國家民族,有百害無一利。


    這是天命,今天中國正走在“復”上。蒙古國是內陸國,中國準許其一條路自天津出口。中國有術,要它喫不飽、餓不死、憋不死也好不好,走路都有關卡。很苦,代表落伍。何以守苦不進步?我非勸其投降。我訓練第二代,非孫子,必用滿人宗室。我是舅公,一把胡子。大陸人無臺灣人之不孝、不義,對老的特別恭敬。與長者走路,必要錯一肩。社會很復雜,得有智慧。


    地利重要,反過來,即地不利。臺灣不利之處,太多了!我怕你們死時,都不知為什麼死。誰和你們說真話?都想賣臺。美國會為你們作戰?做夢都沒!


    “,萬物資始,乃統天”(《易·乾卦》),連天都統,天下事更不必談了。天的作用:“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易·乾卦》)人御天,“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易·乾卦·文言傳》)。這是中國人幾千年前的思想。何以今天中國人都沒想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易·乾卦》),“蒙以養正,聖功也”(《易·蒙卦》),成就聖功,並非事功。


    《春秋繁露·竹林》雲:“正也者,正於天之為人性命也。天之為人性命,使行仁義而羞可恥。”好好細讀了?性命不變,何以要保合太和?即下修養功夫保養性命。“保合太和”的現像,即“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中節,謂之和”(《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一統了,成了天人之德,“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至此,養正成功了,致中和,性即情、情即性,體用合一。


    養正,就得守住正,居正,安正,結果天下大一統,聖功也。大居正,守正,安正。大一統,聖功。《大易》與《春秋》,就是體用不二,使“中”與“和”合而為一,而利貞。


    因統而一,乃霸道。一統,都一了,就無敵人,當然統了。仁者無敵,不統也統了,什麼際、界都沒了。此聖功,是自正建立的。正的作用:一、“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二、己身不正,雖令不從;三、格致誠正。大一統,止於一,正,都得一了。


    自哪裡修?止於至善,&ldq者,善之長也”(《易·乾卦·文言傳》)。“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明德,生生不息之德,。止於一,正。吾道一以貫之。何以學《易》與《春秋之道也。


    “在明明德”,了解自然界生生不息之德,如此,誰敢浪費物資?可見多重視環保!了解生生之不易。“在新民”,將舊的肮髒、不德皆去掉。要新的民,不浪費物質。“在止於至善”,止於一,正。知此,可懂得什,終極目的——達於天德。天德,在人事上說即大同,一統。大學者,學大也。天之用。非講,得修,得行。真懂,就算入門了。


    人生完了,蒙以養正;養正成功了,得居正。“大居正”(《春秋公羊傳·隱公三年》),加“大”字,為贊詞。居正,止於,一,因一,的思想。宇宙間沒有敵人,都是愛。搞仁統,仁者無敵;聖功,“蒙以養正,聖功也”。口說養正,淨做缺德事,說漂亮話有何用?一統天下,以仁道統天下。仁者無敵,焉有戰爭、謀詐?此時譏二名也。


     


    《春秋公羊傳·定公六年》:“季孫斯、仲孫忌帥師圍運。”《傳》雲:“此仲孫何忌也,曷為謂之仲孫忌?譏二名。二名,非禮也。”《哀公十三年》:“晉魏多帥師侵衛。”《傳》雲:“此晉魏曼多也,曷為謂之晉魏多?譏二名,二名非禮也。”昭、定、哀三公,為所見世,著見太平,《春秋繁露·俞序》雲:“天下之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而少過矣,亦譏二名之意也。”


     


    你們能在屋中坐五十年?何休十五年功夫、董子三年不窺園,所以隻懂得一點點。天下沒有白撿的,要好好下功夫。孔子絕不欺人,中國學問一以貫之,但很難辦到。十年,我將《五經》串一遍,就是教授來也聽不懂。沒下功夫,能懂?就是我的兒子,也不代表有學問。淨偷、盜,欺世盜名。你們永不能和我一樣。我做“漢奸”,至少是姜尚,可以告訴他你不懂、告訴他怎麼懂。到什麼地方,都得立正。讀《孫子》,好好重視《用間篇》。真做“漢奸”,我也是姜尚。要求真。未來的《大易》與《春秋》,都不一樣,叫孔老夫子偃臥。


    失敗應造反,老命都不要。悲哀在臺灣人沒腦子。近的要還李的債,必定要比李貪。三級貧戶,今有六億財產,怎麼來的?放牛出身,能有今天?


    讀書,是要自己深深地讀,但並非孔子之書以外就不讀,而是隻要是中國人的學問,要多讀。讀古書,是讀思想,活的。思想,不是古玩保存。


    昔日講八子:老子、莊子、墨子、管子、商君、韓非、荀子、孫子。以幾個中國代表的思想家作為初步。《四書》純儒家。六祖不識字,不講空話,《壇經》講體驗,以中國思想傳佛學,宋、明理學受其影響。民初學術亂。現在非為哪家盡忠,故稱“夏學”。


    何以讀書很難?做專門學問,不易!如“止於至善”,就無一注解講明白。宋、明儒所講,皆禪宗。至善,善之長,&ldq者,善之長也”。讀明白,談何容易?止於至善,。,止於一,正也。《易》一開始,就要人“蒙以養正”,纔能止於正。中國思想“吾道一以貫之”,但無一人如此解,我找出此解。如說空話,能實行?如同和尚講極樂世界。真知太難,真讀明白,可得下苦功。依經解經,纔有根據,不落空。一句話讀明白,得讀多少書?電視教學就胡扯,淨弄些新名詞,經的本文都沒看。


    在蒙昧無知時,步即要養正。正,性命也,各正性命。“,萬物資始,乃統天”,乾知大始,乾以易知;“,萬物資生,乃順承天”(《易·坤卦》),坤以簡能,坤作成物。“大至之要道”,串在一起,得花多少工夫?作書易,但明白書難!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易簡)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繫辭上傳章》),簡與易,兩個相對的;成了,“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分層次,頭腦多清楚!《易》與《中庸》相表裡。


    易簡是什麼?如不明白,理就沒法得;如明白,成功,聖人不會欺我們。民國以來,一點事功都沒有,就是殺人。今天完全胡扯,多看各家概論。如所學不能行,即空話。智慧東西,乃是先覺覺後覺。一個思想的構成,得經過多少步驟?讀書貴乎體悟。作注解的,真明白書了?沒能融會貫通,如何將前後串在一起?要搜集資料,將之當成肥料。真有志於學,一輩子可以弄上一二本書。讀來子《周易集注》,能明白《易》?蔣伯潛《語譯廣解四書讀本》,也有許多空話。


    古人說一句話,是要解決問題,並不是打啞謎,當時即白話。已不是專制時代了,不再根據帝王時代傳下的東西,今天要,“學校欽定之枉,道正”。古人解決其時代問題,今天則要解決今天問題。看有智慧者是怎麼想的,以之做肥料,然後接著想。


    性命有動作,“正性命”,生來都有性,即正。不是順嘴說,標新立異,也必有證據;自開始,即必如此讀。但***過這麼多書了,纔能明白、纔能接受。不可以按注解講,學生不會明白。道聽途說,人雲亦雲,此一般人也。


    那麼多家——諸子百家,無非就是要解決人的問題。《老子》並無人真懂,其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小魚的骨小,烹小魚,偶一不慎就碎了!《莊子》有《人間世》《齊物論》,齊物,物都得齊。


    孔子曾向老子學過,說“吾道一以貫之”;後來,。孔子的思想,在《論語》上看出有三變;到作《春秋》,立一王之法。讀書一定要仔細,上行不懂,不讀下行。求真知,纔能真正解決問題。


    要以古人智慧,啟發我們的智慧,接新枝,發新芽。每個人都有時代的使命,運氣好,就有發展的機會。如不說真話,難道還要騙後人?孫中山說政治是管理眾人的事,今天問題復雜,如何解決問題?知識分子還胡扯,多可恥!做學問,必得有良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一個學人如連良知都沒有,還談什麼?是傳良知,或是變相做買賣?如想發財,什麼都可以做。做事,要腳踏實地,不要自欺。


    我不想做不到的事,分外事不想。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每天除喫飯外,沒別的事就想。白天想一天,晚上講兩個小時。什麼也不求,就在屋中仔細讀書,想。


    昔日的博學鴻詞科,淨是抄書。陳立《公羊義疏》,搜了很多書,博,但無思想可言;隻可借著他所搜的資料,去想。清乾、嘉時期,不許讀書人想,使讀書人走入訓詁考據,而造成樸學之興盛,但是不能用世(事)。光緒的戊戌變法無成,而孫中山革命成了。思想有影響,是解決現實問題的,並非空想的。


    應有讀書會,可以檢討、研究。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要不斷地研書院以《大易》《春秋》為本經。讀書,並非看完注就完了,沒有一本注讓人明白。明白是在自己,必要融會貫通。人真是,隻要心不旁騖,都有的智慧。讀書要有層次。易簡、中和,即層次問題。


    看《康熙字典》,其中有《說文》(《說文解字》簡稱,下同)的解釋。讀書必自識字開始,要勤。看《說文》《爾雅》,認識基本問題。查《大漢和辭典》。讀書的工具書必要備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閑書,浪費時間。


    要造就思想家,中國自戰國以後,就沒有思想家了。先秦時,周朝垮了,以後天下大壞,造成百家爭鳴。秦、漢就不許人想,漢初的董子、太史公有大成,以後就沒有了。


    許多舊注,並非古人想的真理。今天要重建中國思想,看古人究竟是怎麼想的?其思想層次如何?想一問題,並非單純,要分很多步驟。如在蒙時,個要先養性命;知做事了,應順著人性去做,即道,是正。養正,不離開性命,將來纔能成聖功,一統,故曰“蒙以養正,聖功也”。《中庸》所謂“率性之謂道”,即順著性命做事,按正道行事。


    今後要思維,生活環境不同,思維自然不同。民族文化,是由思維建立的。夷狄,代表沒有文化。古人所想是個路子,接著想即述。開始讀書,不要求速,嚴格要求自己,當趣味讀。自動自發,不可以有功利境界,求真。看今人所寫的書,多看原典,即知其問題多。


    並非必定接受《易經》的一切,但它是人類個懂得動腦的。《春秋》則為孔子思想的結晶,是治世、實踐之學。自《四書》讀,《論語》每一章都有深意。


    李的弄權,實有逾於專制時代。專制時代說“祖制不可違”,昏君都因昏迷,而損及政治。有高智慧,焉能助人為惡?古人的思想,多陪著政權走,並非思想的本來面目。今後要本著良知想,不要摻雜其他。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必要時習,纔能有悅。“習,鳥數飛也”,得練習多少遍?如赤子學習走路,要經多少次的跌跌撞撞?學,豈能一下就合乎時?今天學完,如何時習之?要除掉一切不合理的,非禮勿視、聽、言、動,約之以禮,至少要對得起良心。致良知,乃是“時習”的結果。慍、悅,藏之於心;樂、怒,形之於色。致良知,內心的愉快,悅也。走“時所需”的路子,撥亂反正,時習之。


    研究學問、做事,是連在一起的,必要學會做事。三兩好朋友,切磋琢磨。今天應負的責任太多了,看今人都做些什麼?每天的犯罪,層出不窮,自己就垮了。今天教育為要義,因為已經沒有人形了。有心為文,亦得有心於做事,必要實際。人人都做,早晚會有希望。現在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要跟上時代。我以為講沒用,要多去行。電臺要找我講,我不答應。


    學的方式,學而時習之,“紛紛纭纭,鬥亂而不可亂也”(《孫子·勢篇》)。致良知,做好事,心裡愉快。行善不求報,良知之悅。


    成立讀書會,定時研究問題,有看法,做筆錄,印證自己有無先見之明?證明自己對事情的見地如何?如同語錄,有錯就修正。必要動筆,不常寫,則下筆語無倫次。人就是勤,每天有論壇,養成習慣,就不胡扯。一定要有計劃怎麼做,必要利用時間,時間寶貴。出門隨時想,馬上做筆記。


    人千萬不要走偏,愈走愈陷愈深,社會風氣太可怕!有趣味,愈引愈深,但不要做書獃子。有多大的學問,做多大的事業。讀文史哲的,更應下功夫,所學原本就空,如無實學、沒有實用,就沒有用,中國就是書獃子誤國。隻要開始,沒有來不及的。做學問,是一輩子的事。何以做事不行,一弄就壞?因為私心太重。臺灣的致命傷,爭名奪利,互不相讓。


    現在澳門也有我們同學了,是啟功的學生。


    好幾個人在一起讀書,可以切磋琢磨,愈讀愈有問題,纔會進步。必要練習發揮自己的思想。懂得想了,遇事纔有辦法。必要實際,要懂得怎麼做事。自己回頭想:自己讀一年書,到底有什麼所得?


    臺灣的大學,是中學的延長。大學的教育方式、方法,如同教小孩。學校太大,管理亦成問題。你們平常看什麼書、怎麼看書?教授用講義上課,根本騙人。大陸猶有校風,有傳統——專題,學生找書讀。有專題讀書,纔有範圍。學生要上圖書館找材料。


    要懂思想,講治世之學。陳太傅(陳寶琛)、鄭孝胥懂得想。中國學術,在文史哲方面始終無樹立思想。梁卓如比較進步,多數是博學如陳寅恪。我與陳衡恪讀過書。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