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實體與形式:亞裡士多德《形而上學》Z卷研究(Z10-17)(國家哲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982-1424
    【優惠價】
    614-890
    【作者】 聶敏裡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世界哲學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2575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28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0225753
    作者:聶敏裡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3月 

        
        
    "

    編輯推薦
    本書為國際學界首次對《形而上學》第七卷的融貫解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聶敏裡先生繼《存在與實體》之後的又一學術力作。 
    內容簡介
    《實體與形式——亞裡士多德〈形而上學〉Z卷研究(Z 10-17)》是對《形而上學》Z卷後8章的一個專題的研究。本書將這8章視為一個相對獨,認為它們處理的是實體的整體和部分的關繫問題這一相對統一的主題,並將這一主題進一步明確為實際上是實體與形式的關繫問題,亦即,形式在實體整體中的地位問題。亞裡士多德是循著“什麼是實體?”這個Z卷的核心問題的線索(Z 1-3),在釐清了形式與偶性(Z 4-6)、形式與生成(Z 7-9)的關繫問題之後,在實體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繫問題這個大的形而上學問題的背景下,就形式實體重新展開深入的研究的。由此,他首先明確了形式實體在實體整體中的首要地位,亦即,它是首要的實體(Z 10-12),然後又對形式實體作為首要的實體的單純性、統一性、整體性做了深入的論證,表明它不可再被分析為別的實體部分(Z 13-16),後,通過將形式實體與實體存在的原因相關聯(Z 17),就為過渡到H卷對實體從原因 – 目的論的角度的研究準備了前提,並為Θ卷中對實體的從潛能和現實的關繫出發所進行的形而上學的探討奠定了基礎。
    作者簡介
    聶敏裡,1971年生,山西萬榮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國際前蘇格拉底研究學會(IAPS)成員。1996-1999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繫師從我國著名古希臘哲學專家、亞裡士多德研究專家苗力田先生攻讀博士學位。2005-2006年獲希臘奧納西斯基金會資助訪學於希臘克裡特大學。2011年獲希臘駐華大使館頒發“傳播希臘文化貢獻獎”。2013年入選*“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學術專著《存在與實體——亞裡士多德〈形而上學〉Z卷研究(Z 1-9)》先後獲得2014年北京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5年*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主要學術譯著有《20世紀亞裡士多德研究文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原文精選的批評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目錄
    目錄


    引論:Ζ 1017的論證主題和論證結構

    部分Ζ 1012研究
    篇Ζ 10研究

    章問題的提出及其理論意義
    第二章部分的多種意義和質料部分的被排除
    第三章“形式先於整體”原理的闡明
    第二篇Ζ 1112研究
    第四章作為形式的實體和作為質形合成物的實體之區別與聯繫的再闡明(Ζ 11)
    第五章餘論(Ζ 11, 1037a111037b7)目錄


    引論:Ζ 1017的論證主題和論證結構

    部分Ζ 1012研究
    篇Ζ 10研究

    章問題的提出及其理論意義
    第二章部分的多種意義和質料部分的被排除
    第三章“形式先於整體”原理的闡明
    第二篇Ζ 1112研究
    第四章作為形式的實體和作為質形合成物的實體之區別與聯繫的再闡明(Ζ 11)
    第五章餘論(Ζ 11, 1037a111037b7)
    第六章Ζ 12的插入問題(Ζ 12[上])
    第七章對定義統一性的形而上學闡明(Ζ 12[下])

    第二部分Ζ 1316研究
    篇Ζ 13研究

    第八章一些預先的問題的說明和澄清
    第九章“普遍者不是實體”的證明(上)
    第十章“普遍者不是實體”的證明(中)
    第十一章“普遍者不是實體”的證明(下)
    第二篇Ζ 1416研究

    第十二章柏拉圖式的普遍者理念不是實體(Ζ 14)
    第十三章在本體論上對定義知識的闡明(Ζ 15)
    第十四章對實體的質料的部分和形式的邏輯的部分的存在論地位的確定(Ζ 16)

    第三部分Ζ 17研究

    引言
    篇預備的研究

    第十五章τι' ε?Iστιν和το` διο'τι內在一致性的揭示(《後分析篇》第二卷第1~2章)
    第十六章定義知識和證明知識區別與聯繫的闡明 (《後分析篇》第二卷第3~7章)
    第十七章“是什麼”作為原因的闡明(《後分析篇》第二卷第8~10章)
    第二篇正式的研究
    第十八章將《後分析篇》第二卷第1~10章的理論引入Ζ 17中的必要性
    第十九章對實體如何作為原因的闡明
    附錄
    附錄一《形而上學》Ζ 1017
    附錄二《後分析篇》第二卷第1~10章
    附錄三柏拉圖《巴門尼德篇》(127D133A)
    參考文獻
    中、希、英主要哲學術語對照表
    索引
    後記
    前言
    序言
    媒體評論
    評論
    在線試讀
    引論:Ζ 10-17的論證主題和論證結構
    實體與形式的關繫問題,是亞裡士多德形而上學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集中處理是在《形而上學》Z卷,尤其是Z卷的第10-17章。因為,正是在那裡,在對實體問題進行了初步的處理,亦即在Z 1-2提出了“什麼是實體”的問題,在Z 3明確了“是其所是”是實體的首要的候選項,在Z 4-6討論了“是其所是”與偶性的關繫,在Z 7-9討論了形式與生成的關繫,在此之後,亞裡士多德就正式進入到了對於作為實體的部分的形式與實體整體的關繫的討論之中,而這也就構成了從Z 10-17的一個連續的討論。如果考慮到這個問題對於明確形式在亞裡士多德實體理論中的首要的地位、把握亞裡士多德進行實體問題研究的具體的思想進路所具有的重要的理論意義,那麼,針對亞裡士多德《形而上學》Z卷的這個部分進行一個專題的、深入的、詳盡的研究就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於我們深入到亞裡士多德實體理論的思想核心深處。但是,由此一來,我們也就首先需要一個引論,以說明Ζ 10-17相對的獨立性和統一性,說明它們確實構成了一個可以相對獨立開來加以研究的,它們在論述的主題和論證的思路上具有確定的統一性和內在的邏輯性。
    但是,初看起來,Ζ 10-17是足夠特殊的。它的特殊性首先在於,它似乎有著極其紛纭的主題(實體各部分的構成及其區分,定義的統一性,普遍者不是實體,形式作為原因,等等),而且這些主題似乎也很難被統一在一起,這就使得歷來的研究者們不僅在對Ζ 10-17的觀察上見解紛纭,而且大多數研究者傾向於認為Ζ 10-17並不是一個連貫的、統一的文本。引論:Ζ 10-17的論證主題和論證結構
    實體與形式的關繫問題,是亞裡士多德形而上學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集中處理是在《形而上學》Z卷,尤其是Z卷的第10-17章。因為,正是在那裡,在對實體問題進行了初步的處理,亦即在Z 1-2提出了“什麼是實體”的問題,在Z 3明確了“是其所是”是實體的首要的候選項,在Z 4-6討論了“是其所是”與偶性的關繫,在Z 7-9討論了形式與生成的關繫,在此之後,亞裡士多德就正式進入到了對於作為實體的部分的形式與實體整體的關繫的討論之中,而這也就構成了從Z 10-17的一個連續的討論。如果考慮到這個問題對於明確形式在亞裡士多德實體理論中的首要的地位、把握亞裡士多德進行實體問題研究的具體的思想進路所具有的重要的理論意義,那麼,針對亞裡士多德《形而上學》Z卷的這個部分進行一個專題的、深入的、詳盡的研究就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於我們深入到亞裡士多德實體理論的思想核心深處。但是,由此一來,我們也就首先需要一個引論,以說明Ζ 10-17相對的獨立性和統一性,說明它們確實構成了一個可以相對獨立開來加以研究的,它們在論述的主題和論證的思路上具有確定的統一性和內在的邏輯性。
    但是,初看起來,Ζ 10-17是足夠特殊的。它的特殊性首先在於,它似乎有著極其紛纭的主題(實體各部分的構成及其區分,定義的統一性,普遍者不是實體,形式作為原因,等等),而且這些主題似乎也很難被統一在一起,這就使得歷來的研究者們不僅在對Ζ 10-17的觀察上見解紛纭,而且大多數研究者傾向於認為Ζ 10-17並不是一個連貫的、統一的文本。
    羅斯已經持有這種觀點了。他不僅從來沒有將Ζ 10-17看成是一個相對獨,而且還將Ζ 10-12同Ζ 4-6聯繫在一起,認為它們構成了一篇獨立的論文,而Ζ 13-17則構成了另外一篇獨立的論文。 顯然,按照這樣一種觀點,人們不可能在對Ζ 10-17的觀察中去尋找它們作為一個整體的相對的獨立性和內在主題與邏輯的統一性。而在對Ζ 10-17各章主題的觀察上,羅斯的理解也是相當缺乏整體性和邏輯性的。他不僅賦予了各章以毫無聯繫的、堪稱支離破碎的主題,而且,他也從不試圖在這些紛纭的主題中去尋找某種思想的連續性。例如,對於Ζ 10-12,他雖然認為它們構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 討論的是與本質和定義有關的問題,但是,卻根本沒有認識到它們內在主題的一致性,而隻是在形式上將它們簡單地與同樣涉及本質和定義主題的Ζ 4-6聯繫在一起,沒有觀察到Ζ 10一開始所提出的那個有關實體定義的整體和部分的關繫問題,是一個完全獨立於Ζ 4-6所研究的本質與偶性的關繫問題的新問題,它在根本上所關涉的絕不僅僅是如何定義實體的問題,而是更為具有形而上學內涵的實體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繫問題;從而,很自然地,他也就不可能觀察到這個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籠罩Ζ 10-16全局的大問題,實際上,整個Ζ 10-16都是在對這個問題進行回答,而終的結果就是確定了形式實體或者本質實體是首要的、嚴格意義上的、單純的、不可再分析的實體。再例如,他對Ζ 13-16的在主題上的相對的獨立性的觀察當然是正確的,即,認為它們主要探討的是“普遍者不是實體”和“實體不能再由實體構成”這兩個主題, 但是,他卻不能因此認識到這實際上是對Ζ 10-12所逐漸推導出來的形式實體在實體整體中的首要性和統一性的一個更深層次的分析和論證,論證了形式實體不再可以被分析為實體,從而無論構成它的部分是質料的部分還是形式的部分,都不再可能是實體。這樣,他就賦予了Ζ 10-16各章的主題以特別支離破碎的理解。而他對Ζ 17的論證主題的理解也存在著嚴重的錯誤,他認為Ζ 17是在重新論證一個被之前的章節已經論證過的主題,即,“實體是形式”, 這不僅完全錯解了整個Ζ 17的內在論證邏輯,而且使得公認的Ζ 17作為轉向Η卷和Θ卷的實體研究的“新開端”的理論意義也完全喪失了。
    伯恩耶特,如我們在前面討論Ζ卷的整體結構時已經指出的, 基本上照抄了羅斯對Ζ卷結構的劃分,即,將Ζ卷劃分成為Ζ 1-2、Ζ 3、Ζ 4-6、Ζ 7-9、Ζ 10-12、Ζ 13-16、Ζ 17幾個部分,但是卻宣稱賦予了它們一個非線性的結構,即認為除開Ζ 1-2提出問題、Ζ 7-9是明顯插入的以外,亞裡士多德在Ζ 3、Ζ 4-12(不含Ζ 7-9)、Ζ 13-16、Ζ 17這幾個部分分別開始了一個不同的對“什麼是實體”問題的研究,從而這幾個部分各自構成了一個“新開端”,它們彼此之間不具有連續性的關繫(意即“非線性”),但是,它們卻都通過各自獨立的研究達到了一個相同的結論,即,實體是形式。 如果我們觀察伯恩耶特對Ζ卷結構的這一劃分,特別是撇開Ζ 3和Ζ 17這兩個小的枝節,而注意Ζ 4-12和Ζ 13-1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