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道可道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1081-1568
    【優惠價】
    676-980
    【作者】 劉在平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道家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0979037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9790373
    作者:劉在平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7月 

        
        
    "

    編輯推薦
    家所欲言而不能盡的道,國人對之油然而生敬仰之心的道,萬事萬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歸的道纔是中國思想中*崇高的概念,*基本的原動力。
            ——金嶽霖
            
            我確信重新發現道家具有地球船改變航向的歷史意義。黃土文明與海洋文明的融合,有如黃顏色和藍顏色調出綠色,將產生人與自然和諧的新的綠色文明。
            ——董光璧
            
            此“道”能夠是那為一切開出道路之道域。在它那裡,我們纔*次能夠思索什麼是理性、精神、意義邏格斯這些詞所真正切身地要說出的東西。很可能,在“道路”即“道”這個詞中隱藏著思想者的說的全部秘密之所在(玄之又玄者),如果我們讓這名稱回返到它未被說出的狀態,而且使此“讓回返”本身可能的話。今天在方法的統治中存在的令人費解的力量可能並正是來自這樣一個事實,即這些方法,不管其如何有效,也隻是一個隱蔽著的巨大湍流的分支而已;此湍流驅動並造成一切,並作為此湍急之道為一切開出它們的路徑。一切都是道。
            ——海德格爾 
    內容簡介
    本書著意就道家與中外哲學進行一些比較。全書分為總論篇、分論篇、專論篇、新論篇四大部分,探討了道家哲學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繫中的地位、思想淵源、現代啟迪以及道家哲學在實踐中的主要成就;重點討論了道家哲學中關於本體論、有無觀、價值論、宇宙觀、認識論、政治思想、平等思想、審美思想、人生之道等問題;針對現實中突出的問題和容易誤讀、或有爭議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了國際性新道家熱潮所關注的熱點,並對其發展前景做出展望。   
    作者簡介
    劉在平,河南開封人。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特聘教授、《珠江論叢》常務副主編。1968年從軍,恢復高考後屆大學生。198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獲學士學位;1985年畢業於吉林大學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曾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研室主任、團結出版社編輯部主任等職。《中國小百科全書》副主編之一(四、七兩卷主編);著述7部(其中3部為合著);任15部大型工具書、叢書主編或副主編;
    目錄
    總論篇
    章道家思想體繫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根/003
    道家為根,根深蒂固/003
    高峰之上便縱橫/005
    為有源頭活水來/009
    蘊含豐富,啟迪當代/028
    第二章漢唐盛世,以道治國 /037

    分論篇
    第三章“道法自然”——高人一籌的本體論/049
    “軸心時代”的中國光熠/049
    “萬物將自化”——什麼是道/051
    “玄之又玄”——本體論大比較/055
    第四章“有生於無”——終極追求的精彩/089總論篇
    章道家思想體繫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根/003
    道家為根,根深蒂固/003
    高峰之上便縱橫/005
    為有源頭活水來/009
    蘊含豐富,啟迪當代/028
    第二章漢唐盛世,以道治國
    /037

    分論篇
    第三章“道法自然”——高人一籌的本體論/049
    “軸心時代”的中國光熠/049
    “萬物將自化”——什麼是道/051
    “玄之又玄”——本體論大比較/055
    第四章“有生於無”——終極追求的精彩/089
    無:超越感知的“玄覽”/089
    無:超越物狀的關繫/096
    無:超越局部的“全一”
    無:超越有限的無限/102
    無:超越名教的自然/106
    第五章“惟道是從”——“明白四達”的價值論/111
    “尊道而貴德”:價值本質/111
    “大道氾兮”:終極繫統與價值/118
    “抱一為天下式”:超越人類中心主義/122
    “淵兮似萬物之宗”:價值之源/126
    “大制不割”:價值理性/131

    第六章“天下有始”——玄覽而知的宇宙論/140
    “先天地生”:宇宙生成論/140

    “常德不忒”:宇宙統一論/144
    “谷神不死”:宇宙有機論/147
    “萬物將自化”:宇宙自化論/150
    “周行而不殆”:宇宙循環論/154

    第七章“滌除玄覽”——獨樹一幟的認識論/158
    “名可名,非常名”:概念/158
    “其精甚真”:形而上與形而下/161
    “能知古始”:不知之知/168
    “為腹不為目”:潛意識之道/176
    第八章“無為無不為”——特色鮮明的政治思想/187
    “容乃公,公乃王”:政治理想/188
    “莫之命而常自然”:道統濫觴/194
    “無自而不可”:自由與必然/202
    “百姓皆謂我自然”:民本與民主/212
    “大道至簡”:權力制約/217
    “執大像,天下往”:大國治理與外交/221
    第九章“有餘以奉天下”——平等思想追求/229
    “生而不有”:天道平等/229
    “天道無親”:萬物平等/233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繫統和諧的平等/238
    “天下將自定”:動態自衡的平等/241
    第十章“至美而遊乎至樂”——審美之道/247
    美,在於自然心道/248
    美之本質與道之本體/252
    “玄覽”:從思維到審美/255
    “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258

    第十一章“人法道”——人生之道/263
    “上善若水”:人性本善/263
    “行於大道”:為人之道/272
    “修道而養壽”:養生之道/284




    第十二章道家哲學與生態文明/299
    從生態視角反思人類文明/299
    將生態文明納入文明結構/30
    生態哲學的智慧整合/305
    道家哲學中珍貴的反異化思想/312
    第十三章道——中華民族珍貴的信仰資源/320
    什麼是信仰/321
    對信仰現像的多視角考察/325
    道家哲學與中國的信仰前景/338
    道家哲學與“偶像破壞論”/346
    第十四章“赤子之心”:陰柔與陽剛/352
    第十五章是“反智主義”還是“大智若愚”/359
    第十六章“小國寡民”的核心是社會自治/363
    第十七章“道”與“術”:深刻的價值分殊/370




    第十八章當代新道家的崛起/377
    孕育與開拓/377
    興起與創新/380
    第十九章大視域中的新道家熱點/384
    科學發展/384
    哲學思維/386
    自由主義/388
    生態倫理/390
    對西方文明和人類命運的反思/391
    第二十章新道家:歷史重任與發展前景/393
    尊重敬畏,充分發掘道家思想資源/393
    思維變革,以道家基本精神悟道、弘道/394
    正本清源,深化對核心義理的理解/395
    經世致用,面對挑戰解讀道家思想的現代性啟迪/396
    縱橫比較,在“視域融合”中追求獨特發展/398
    反本開新,以創造性轉化發展新道家/399

    後記/401   
    前言
    前言

    2005 年6 月初,我告別北京,來到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重新回到闊別10年的高校任教。這裡,是我母校的延伸,是做學問的好地方。之前,曾經留意道家哲學,感覺到老子的思維與眾不同,似乎是先秦諸子中一位逆向思維者,且立意高遠、玄深莫測。初讀老莊,我感覺到雖有啟發,但更多的是平添了思想中的衝突和混亂。雖然興趣盎然,但總是難以靜下心來認真地品道、悟道。而這裡地處山海之間,充滿南國風情的校園優美、開闊,“翻蕩眼下皆如畫,鋪入胸中即成濤”,從環境上給了我恬淡的心境;由初具規模到迅速擴容的圖書館、方便快捷的網絡購書,都為學校師生提供了治學的良好條件。我開始很自然地大量借書、購書、讀書、思考,積累了大量筆記和獲得了更多的體會。我發現,自己竟已進入傳說中“十年磨一劍”的艱苦而愉悅的歷程。前言
            
            2005
    年6
    月初,我告別北京,來到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重新回到闊別10年的高校任教。這裡,是我母校的延伸,是做學問的好地方。之前,曾經留意道家哲學,感覺到老子的思維與眾不同,似乎是先秦諸子中一位逆向思維者,且立意高遠、玄深莫測。初讀老莊,我感覺到雖有啟發,但更多的是平添了思想中的衝突和混亂。雖然興趣盎然,但總是難以靜下心來認真地品道、悟道。而這裡地處山海之間,充滿南國風情的校園優美、開闊,“翻蕩眼下皆如畫,鋪入胸中即成濤”,從環境上給了我恬淡的心境;由初具規模到迅速擴容的圖書館、方便快捷的網絡購書,都為學校師生提供了治學的良好條件。我開始很自然地大量借書、購書、讀書、思考,積累了大量筆記和獲得了更多的體會。我發現,自己竟已進入傳說中“十年磨一劍”的艱苦而愉悅的歷程。
            在繽紛繁雜的社會現實中潛心研究道家,排除心中的種種雜念與外界的干擾而專注於思考和寫作,並不容易。但的困難在於,需要面對和解決內心的衝突。我的體會是,思想上不能貫通,自己說服不了自己,在一些基本的問題上自相悖論,是一種難以承受的痛苦,因為難以找到自我寬宥的理由。然而,這種狀態,也成就了我一種無可逃避的精神苦旅,甚至滋生了源源不斷的探求的動力。讀道、探道、悟道、論道,終於體悟到道家思想那獨特深邃的內涵綻出的無窮魅力,逐漸品味到一種神往通暢、身心中和的感受,時而為在某個問題上頭腦獲得了清明透徹而欣慰、狂喜。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說:“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裡;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應當說自己照這樣的境界還距離很遠,隻不過“慨然而驚訝,豁然而臨達”的內心感受漸漸多一些。
            本書的書名,為什麼叫《道可道》呢?多次有人問我這個問題。《老子》開篇句話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讀者看到書名,立刻想到“非常道”,這正是我所追求的“書名效果”。對於老子這句話,大概有兩種解讀。種:道是可以言說的,而一旦表述出來,就不是常道。第二種:道是可以言說的,但並非通常的、一般的言說。按照第二種解讀,第三個“道”與個“道”不同,而與第二個“道”同。兩種解讀都有道理,但深入地統觀老子思想,種解讀應該更符合他的本意。但本書的書名,卻是一種“雙關”,即兩種解讀的意思皆用。而且,“道可道”以及緊接著的“非常道”,這六個字,寓意相當深遠。關於道,各種解說異彩紛呈,而令人信服的解釋總是離不開“自組織理論”。但是,自組織的具體機制依然神秘——到底是如何自組織、自調控、自發展、自創造的?微觀量子物理、宏觀宇宙科學、生物科學、神經科學……一切科學尚難令人信服地深入揭示其具體機制。“自組織理論”在科學與哲學的結合部應運而生,日益擴展。於是有人抱怨哀嘆“讓自組織理論見鬼去吧”!究竟是“自組織理論”在逃避,還是消解哲學、拒斥形而上的理論在逃避?道家哲學的要旨,即在於堅持超越,堅持形而上,堅持對“非常道”之不可言說、不可盡知前提下的不知之知、真知至知。本人願與讀者朋友共同探討和思考。就讓《道可道》,奏響韻味悠長的弦外之音吧。
            由竹簡帛書、典籍史冊記載的中國道家思想體繫,長期以來並非顯學,而是隱學。但道家思想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直含蘊深沉,影響深遠。近現代以來,學界的視野逐漸打開,人們發現,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大思想家之間有一種“感應式通融”,越是接近終極、接近哲學基本話題,這種相通越是明顯。哪怕思維方式不同、視角框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甚至許多具體結論多有抵牾、大相徑庭,但那種“感應式通融”中所包含的互補、互證,無不給予我們深刻廣泛的啟迪。愛默生說得好:真正優秀的思想家,“他們使自己和所有的英雄黯然失色,由此他給我們的思想引入了理智的成分,而理智並不對人作區分。但是,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是如此之強,以至於統治者在它面前也變成微不足道的東西了”。雅斯貝爾斯在《大哲學家》中認為:“如果我們首先縱觀大人物的客觀事實的話,就會認為大人物自己已經從狹隘的派繫中走了出來。如果有誰首先與人類的命運緊密相連,並感到對城市和人民有責任,那麼他就會猛然間從狹隘中解放出來。如果此人是這樣的話,那麼,無論在什麼地方他都會被看成是大人物,被所有的人,乃至也被他的敵人看成是偉大者。”

            有人斷言中國歷史上“沒有哲學”,這話說得太了。不過,如果沒有道家,中國哲學,至少中國古典哲學的確要失色許多。金嶽霖先生說:“各家所欲言而不能盡的道,國人對之油然而生敬仰之心的道,萬事萬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歸的道纔是中國思想中崇高的概念,基本的原動力。”正因為有了老子,有了莊子,有了源遠流長而不斷發展的道家哲學,情況大不一樣了——中國不僅有哲學,而且博大精深,立意高遠,甚至在今天,隨著東西方文化視域的擴展與貫通,道家哲學越來越引起世界的關注和敬重。就像中華文明是人類毋庸置疑的偉大文明體繫一樣,中國哲學在世界哲學史上也聳起了一座風光無限的高峰。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這裡的“夫子”指的是孔子,他基本上不講天道。“聖人之於天道也”,這是孟子的話,但他實際上主要是主張將天道局限於人道之中。“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孔子,對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進行了總結,老子則從思想上將上古至春秋戰國的文化內涵進行了集成。而且,老子是一位頭腦清醒、批判意識極強的思想家,他“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繫統審視,高屋建瓴地提升了古代智慧。
            老子不僅從本體論上論證了“有生於無”“先天地生”的自然天道,而且深刻地思考了先於人道、高於人道的“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自衡自化功能機制,體現出在人與自然、人為與天道、社會繫統與終極繫統關繫上的高瞻遠矚。老子善於從終極繫統出發,體現出中古時期罕見的繫統思維;老子以反向思維而著稱,“反者道之動”“明道若昧,進道若退”“不知常,妄作兇”,頗為敏感超前地反異化;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等等,深化豐富了辯證思維;老子的“玄覽”“玄觀”等認知渠道和思維方式,對中國政治、軍事、中醫、人生等各方面的影響是深遠而廣泛的。老子、莊子對於人的精神現像的思考,建立在自然天道哲學智慧的基點上,因而對於人的價值追求、精神自由、道德修養、生命健康等探討更為深刻精湛,其思想成果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張岱年先生指出:“儒家雖反對苛政,而肯定區分貴賤上下的等級制度。墨家雖然宣稱‘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而仍承認貴賤之分,以‘貴不傲賤’為理想。唯道家對於等級制度有所批評。老子宣稱‘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莊子認為‘至德之世’沒有‘君子小人’之分。”道家對於社會平等與和諧發展的思考,穿越了傳統社會,至今有著相當給力的指導意義。進一步說,天道平等思想對於今天人們處理與自然的關繫,追求生態文明,有著強烈的針對性和警示性。道家絕非局限於“小國寡民”的追求,其“以道蒞天下”以及“執大像,天下往”等思想主張,對當今紛纭繁雜的大國治理與外交和國際關繫,可以帶來豐富的啟迪。
            閱讀和思考道家,使我深深體會到,隻有對道家思想精髓有了一定把握,纔真正有利於在當今之世實現文化跨越和視域融合。道家哲學,從其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表述方式上來說,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但就其境界的高遠、視野的開闊、思想的深刻來說,則具有無可否認的世界性。近現代及當代新道家的興起,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西方諸多思想家、科學家對道家的“發現”、贊賞和研究,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董光璧先生說:“我確信重新發現道家具有地球船改變航向的歷史意義。黃土文明與海洋文明的融合,有如黃顏色和藍顏色調出綠色,將產生人與自然和諧的新的綠色文明。”這樣的說法,是絲毫不誇張的。當今之世,中國和世界都面臨許多嚴峻的問題,需要極為深刻的文明審視與反思。道家思想體繫內在的生命力和時代的需要,共同打造了新道家興起的廣闊前景。
            正因為如此,本書著意就道家與中外哲學進行了一些比較,這是一種挑戰,我深知自己學術功力的不及,因而大量借書、購書、讀書。我發現,關於新道家,學界有著相當大的熱情,這一復興與創建的工程,比我想像的要壯闊得多。多位學者的著作和論文,給了我豐富的啟示,大量國外哲學著作和哲學史的譯著令我時而大快朵頤、時而苦不堪言。對於本書注釋中所涉及的參考資料中的作者、譯者,筆者在這裡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的框架結構,並非一開始就設計好的,而是在寫作了大量筆記的基礎上整理而成的,後來又進行多次調整。全書分為總論篇、分論篇、專論篇、新論篇四大部分。曾經有辯論篇一部分,後經反復斟酌與專論篇合並。總論篇包括兩部分:一是論及道家哲學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繫中的地位、思想淵源、現代啟迪;二是通過漢唐盛世的輝煌文明,探討道家哲學在實踐中的主要成就。分論篇應當是全書的重點,包括本體論、有無觀、價值論、宇宙觀、認識論、政治思想、平等思想、審美思想、人生之道等,其中盡量追求在與儒家、法家及西方哲學的橫向比較中,領略道家哲學的高遠與獨到。專論篇的設立出於兩種考慮:一是針對現實挑戰突出的問題;二是針對對道家哲學中容易誤讀,或有爭議的問題。新論篇首先回顧新道家在近現代以來崛起的歷程,集中探討國際性新道家熱潮所關注的熱點,嘗試提出當代新道家所必然承擔的歷史重任,並對其發展前景做出展望。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