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西方哲學史-中世紀哲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2649-3840
    【優惠價】
    1656-2400
    【作者】 黃裕生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史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4264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4242648
    作者:黃裕生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4月 

        
        
    "

    編輯推薦

    1500年漫長的中世紀哲學,在西方哲學史上有著重要的位置。沒有這段歷史,就沒有唯理論和唯名論之爭,更不可能有群星璀璨的文藝復興。


     


    本書是2004年版西方哲學史(學術版)的修訂版,由葉秀山、王樹人總主編,共8卷11冊,包括《總論》(葉秀山、王樹人主編)、《古代希臘語羅馬哲學》(上下,姚介厚主編)、《中世紀哲學》(黃裕生主編)、《近代: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英國哲學》(周曉亮主編)、《啟蒙時代的法國哲學》(尚傑著)、《德國古典哲學》(張慎主編)、《現代歐洲大陸哲學》(上下,謝地坤主編)、《現代英美分析哲學》(上下,江怡、陳亞軍著)。是目前國內全面、規模、作者權威的一套西方哲學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葉秀山、王樹人總主編的《西方哲學史》(學術版)之分卷,研究的是廣義的中世紀哲學,時間跨度1500多年,從教會哲學一直到文藝復興。作者帶著以下三個問題展開全書的研究:1.當基督教與哲學相遇時,兩者是如何結合的?;2.這種結合對於雙方意味著什麼?;3.哲學與宗教、理性與信仰之間可能具有的內在關聯是什麼?全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紹了教父哲學,奧古斯丁的基督教哲學,黑暗時期的哲學;中篇介紹了經院哲學的開端和興盛、分化與衰弱,托馬斯·阿奎那的證明之路,鄧斯·司各脫的哲學;下篇介紹了唯名論與實在論之爭,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

    作者簡介

    黃裕生(1965年11月— ),1990年入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95年獲哲學博士,2002年赴德國馬堡Marburg大學哲學繫進修訪學。2004年被聘為研究員。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哲學、德國哲學、宗教哲學、政治哲學-法哲學、比較哲學。學術專著有《時間與永恆:論海德格爾哲學中的時間問題》《真理與自由--康德哲學的存在論闡釋》《宗教與哲學的相遇--奧古斯丁與托馬斯可奎那的基督教哲學研究》等;主編(與宋繼傑等)《斯人在思——葉秀山先生七十華誕紀念文集》。

    目錄
    緒 論 信仰的理性化與哲學的神聖化
    “基督教哲學”概念與問題視野
    哲學與宗教的界限:什麼是哲學?
    基督教信仰的內在原則
    上 篇
    章 教父哲學
    節 伊裡奈烏與基督教面臨的挑戰
    第二節 德爾圖良的信仰主義:因荒謬而可信
    第三節 奧利金的基督教哲學
    第四節 大巴西爾的創世論與三位一體說
    第五節 格列高利的“人論”與向神之路
    第二章 奧古斯丁的基督教哲學
    節 奧古斯丁:一個新的起點
    第二節 時間觀的變革:拯救現像與捍衛上帝

    緒 論 信仰的理性化與哲學的神聖化
    “基督教哲學”概念與問題視野
    哲學與宗教的界限:什麼是哲學?
    基督教信仰的內在原則
    上 篇
    章 教父哲學
    節 伊裡奈烏與基督教面臨的挑戰
    第二節 德爾圖良的信仰主義:因荒謬而可信
    第三節 奧利金的基督教哲學
    第四節 大巴西爾的創世論與三位一體說
    第五節 格列高利的“人論”與向神之路
    第二章 奧古斯丁的基督教哲學
    節 奧古斯丁:一個新的起點
    第二節 時間觀的變革:拯救現像與捍衛上帝
    第三節 自由意志與原罪說:倫理學轉向
    第四節 歷史哲學(一)
    第五節 歷史哲學(二)
    第三章 黑暗時期的哲學
    節 波埃修的“存在”(esse)之辨
    第二節 愛留根納:上帝與無
    中 篇
    第四章 經院哲學的開端和興盛
    節 經院哲學的開端
    第二節 安瑟倫的“本體論證明”
    第三節 12世紀的兩個學派和阿貝拉爾
    第四節 亞裡士多德主義的傳播和西漸
    第五節 早期經院哲學:巴黎和牛津
    第六節 羅吉爾·培根
    第七節 科隆的大阿爾伯特
    第五章 托馬斯·阿奎那的證明之路
    節 亞裡士多德主義與另一條道路
    第二節 ens、essentia、esse、substantia(存在者、本質、存在、本體)
    第三節 托馬斯·阿奎那的真理觀
    第四節 “神聖學說”與證明之路
    第六章 經院哲學的分化與衰弱
    節 的奧古斯丁主義者:波納文圖拉
    第二節 “完整的亞裡士多德主義”或阿維羅伊主義
    第三節 “七七禁令”
    第七章 約翰·鄧斯·司各脫
    節 司各脫的認識論
    第二節 Being與Existence的區分:司各脫的存在論
    第三節 司各脫的自然神學
    第四節 司各脫主義和司各脫主義者
    下 篇
    第八章 中世紀的共相問題之爭:唯名論與實在論(上)
    節 波埃修對形而上學共相問題的解釋
    第二節 阿貝拉爾的唯名論
    第九章 中世紀的共相問題之爭:唯名論與實在論(下)
    節 鄧斯·司各脫的形而上學實在論
    第二節 奧康的唯名論思想
    第十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
    節 文藝復興的基本精神或何為人文主義
    第二節 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哲學重新獨立的嘗試
    第三節 宗教改革與理性權利
    第四節 承前啟後的自然哲學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後 記

    前言
    在人們流行的觀念裡,歐洲“中世紀哲學”就是在神權統治籠罩下的煩瑣哲學,“神學的婢女”曾經被廣泛用來描述這個時期的哲學。哲學與其說是理性的一種獨立活動,不如說是信仰的工具與附庸。因此,如果
    說“中世紀”有哲學,那麼,也隻是一種缺少理性光芒的黑暗時期的哲學。
    如果有人想從中世紀哲學中尋找哲學的獨創與富有,那麼,他即便不被嘲笑,也會被輕視。這在中國和東亞的思想世界裡尤顯突出。對中世紀哲學的這種片面的甚至是淺薄的想像,首先是在一些近代歐洲哲學家們的影響下形成的。黑格爾在其皇皇四卷本的《哲學史講演錄》裡,用不到100頁的篇幅就把1000多年的中世紀哲學草草打發了,並聲稱“我們打算穿七裡靴盡速跨過這個時期”。黑格爾之所以要人們盡快跨過1000多年的中世紀,無非是因為從他的角度看來,整個中世紀哲學沒有多少值得人們逗留的東西。

    在人們流行的觀念裡,歐洲“中世紀哲學”就是在神權統治籠罩下的煩瑣哲學,“神學的婢女”曾經被廣泛用來描述這個時期的哲學。哲學與其說是理性的一種獨立活動,不如說是信仰的工具與附庸。因此,如果
    說“中世紀”有哲學,那麼,也隻是一種缺少理性光芒的黑暗時期的哲學。
    如果有人想從中世紀哲學中尋找哲學的獨創與富有,那麼,他即便不被嘲笑,也會被輕視。這在中國和東亞的思想世界裡尤顯突出。對中世紀哲學的這種片面的甚至是淺薄的想像,首先是在一些近代歐洲哲學家們的影響下形成的。黑格爾在其皇皇四卷本的《哲學史講演錄》裡,用不到100頁的篇幅就把1000多年的中世紀哲學草草打發了,並聲稱“我們打算穿七裡靴盡速跨過這個時期”。黑格爾之所以要人們盡快跨過1000多年的中世紀,無非是因為從他的角度看來,整個中世紀哲學沒有多少值得人們逗留的東西。
    不過,就中國而言,近代中國學者的宗教觀對於形成關於歐洲中世紀哲學的那種片面性想像負有更直接的責任。近代主流的中國學者(不管是左翼如陳獨秀,還是右翼如胡適,抑或國粹派如梁漱溟)對於宗教信仰多取漠視、消極甚至否定的態度,以至於他們為中國傳統文化不是一種宗教性文化而感到慶幸。因此培這樣具有偉大胸襟和先知視野的學者也試圖倡導以美育代替宗教。中國學者的這種宗教觀使他們在理解和接受西方文化的過程中,基督教信仰及其在西方文化中的核心作用常常被掩蓋在他們的視野之外,西方文化的精髓被簡化為觀念層面上的“科學”與制度層面上的“民主”,而幾乎完全沒有意識到近現代的科學和民主在深度的精神層面上與基督教信仰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他們以一個軸心文化民族固有的偉大胸懷大膽地理解、接受近代歐洲啟蒙思想家們有關自由、民主、理性的思想——正是這些思想構成了歐洲近現代社會改造運動的根據與尺度,並且後成了構建國際法則和國際秩序的根據——然而,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歐洲啟蒙思想家們借以批判世俗專制與教會專制的那些核心思想恰恰是從基督教信仰中培育、化解出來的。這使中國近代學者們自覺不自覺地更側重於從被歐洲啟蒙思想家們所批判的制度層面上去看待基督教信仰和整個中世紀。結果是什麼呢? 結果就是:神權統治與教會專制理所當然地被視為整個中世紀的全部內容,或者說,基督教信仰居支配地位的中世紀理所當然地僅僅被視為神權統治和教會專制;因此,中世紀當然是一個黑暗的時代。在這樣的黑暗時代裡,人們對於哲學和思想又能期待些什麼呢?
    在對西方文化核心的理解與接受上的這種偏差使我們關於西方中世紀哲學的那種片面性想像得以長久地流傳下去,而這種片面性想像的流傳又反過來阻止我們去糾正理解上的偏差。 那麼,基督教信仰究竟如何構成了西方文化的核心? 更具體地問:在基督教信仰統治下的中世紀,基督教對哲學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從而使哲學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從理論上看,也許我們不能斷然地說,如果沒有基督教,哲學就不可能提出它在中世紀提出的那些影響深遠且改變了哲學方向的問題和相關思想;但是,從歷史事實上看,恰恰隻是在與基督教信仰的相遇、踫撞過程中,哲學纔提出了一繫列新的問題,打開了新的維度。本卷的主要任務就在於深入分析哲學在基督教信仰的影響、逼迫下如何開啟出規定哲學後續發展的新問題與新觀念,以期能以更客觀的立場展現西方中世紀哲學的真實性,並有助於我們這個擁有本源性文化的民族深入另一種本源性文化的核心。不過,在進入對歷史材料的分析之前,有必要先行闡明我們據以分析史料的先導性觀念與先導性問題。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