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世紀的誕生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795-1152
    【優惠價】
    497-720
    【作者】 汪暉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近現代哲學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6680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8066800
    作者:汪暉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0年06月 

        
        
    "

    內容簡介
    作者延續《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中*後一卷的問題意識,將“有關中國革命及其意識形態的歷史分析”作為全書的研究宗旨,致力於將中國20世紀的思想和歷史建構為思想的對像。全書共三卷,主題分別為:*卷“世紀的誕生: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第二卷“世紀的多重時間:帝國、革命與跨體繫的運動”;第三卷“世紀的綿延:重新政治化與齊物平等的哲學”,展現了他長期以來對“短20世紀”的中國從時間到空間、從歷史到社會、從政治到信仰之巨變的宏大研究。

    作者延續《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中*後一卷的問題意識,將“有關中國革命及其意識形態的歷史分析”作為全書的研究宗旨,致力於將中國20世紀的思想和歷史建構為思想的對像。全書共三卷,主題分別為:*卷“世紀的誕生: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第二卷“世紀的多重時間:帝國、革命與跨體繫的運動”;第三卷“世紀的綿延:重新政治化與齊物平等的哲學”,展現了他長期以來對“短20世紀”的中國從時間到空間、從歷史到社會、從政治到信仰之巨變的宏大研究。


     


    本書為*卷。開篇即開宗明義,對於“世紀”這一新時勢概念的“誕生”和20世紀中國的歷史地位進行了宏闊又縱貫的闡釋與分析,其餘篇章主要聚焦於從“世紀誕生”時期的繫統性斷裂與置換、民族國家危機、“一戰”與“亞洲覺醒”、五四啟蒙運動、十月革命與中國革命等重大的歷史事件與結點中尋找“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探討民族國家如何在傳統帝制中艱難地脫胎而出,其間國家與政治、文化與政治、大眾與政治,尤其是革命與政治之間上演了怎樣的分合纏鬥,又如何共同塑造了20世紀中國在世界歷史中的獨特面貌,誠如作者所說:“這是一個不斷變革與革命的世紀;是激烈反對舊世界也激烈反對著自身的不斷自我否定的世紀;也是將他者的歷史納入自身內部,同時將自身的歷史置於全球範圍內的世紀。‘短世紀’和‘漫長的革命’構成了20世紀中國*顯著的特質。”

    作者簡介

    汪暉,1959年生,江蘇揚州人。曾就學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現為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史、中國現代文學和社會理論等。

    目錄
    目 錄

    序 言

    緒 論 作為思想對像的20世紀中國
    長世紀、歐洲世紀末與作為時勢的世紀
    短世紀的條件:帝國主義與太平洋時代
    中國革命與短世紀的起點:非均衡性與“薄弱環節”
    空間革命、橫向時間與置換的政治
    多重時間與自我否定的政治:作為異物的“20世紀”
    失敗與勝利:鬥爭哲學的辯證法

    章 世紀的誕生:20世紀中國的歷史位置
    20世紀已經存在

    目 錄


     


    序 言


     


    緒 論 作為思想對像的20世紀中國


          長世紀、歐洲世紀末與作為時勢的世紀


           短世紀的條件:帝國主義與太平洋時代


           中國革命與短世紀的起點:非均衡性與“薄弱環節” 


           空間革命、橫向時間與置換的政治


           多重時間與自我否定的政治:作為異物的“20世紀”


           失敗與勝利:鬥爭哲學的辯證法


     


    章 世紀的誕生:20世紀中國的歷史位置


           20世紀已經存在


            世紀概念、帝國主義與普遍歷史的誕生


            作為世紀前史的他者歷史


            對獨特性的探索與對普遍性的重構


             


    第二章 國家與政治:“亞洲覺醒”時刻的革命與妥協


           中國的“短20世紀”:兩個獨特性


            革命與連續性的創制


            帝國與國家、北方與南方


            民族自決與“落後的北方”


            三種政治整合與革命:議會多黨制、行政集權與革命建國


     


    第三章 文化與政治:“一戰”、內戰與“思想戰”


           “覺悟”的時代


            從“文明衝突”到“文明調和”


           洪憲帝制、政體危機與“新舊思想”問題


           調和論與20世紀新(舊)文明


            


    第四章 科學與政治:現代中國思想中的“科學”概念


           “分科之學”、實證方法與社會模型


            格物致知與科學概念的理學根源


            科學體制與科學的公理化


            文明論戰與知識領域的再分化


     


    第五章 預言與危機(一):中國現代歷史中的“五四”啟蒙運動


          “五四”啟蒙運動的態度的同一性  


           “五四”啟蒙運動的意識危機


             


      附 論  什麼是“五四”文化運動的政治?


            ——關於“五四”的問答


     


    第六章 預言與危機(二):十月革命與中國革命


           如何思考革命及其“失敗”?


            民族自決權與中國革命


            “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


     


    第七章 大眾與政治:地方形式、方言土語與“民族形式”問題


           作為“民族形式”的“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


            “地方形式”概念的提出及其背景


            “地方性”與“全國性”問題


            方言問題與現代語言運動


            “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否定之否定


     

    在線試讀
    《世紀的誕生》序言

    汪暉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有關20 世紀中國的三部繫列著作之一。這三部著作的標題分別是《世紀的誕生》、《世紀的多重時間》和《世紀的綿延》。除了個別例外,“世紀三書”各章大多發表於《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2004)出版之後,其主題與《興起》一書存在著斷裂與綿延式的聯繫。20 世紀中國是如此豐富、復雜,許多剛剛展開的進程尚未完成便峰回路轉,上一個進程的餘波又在新的局勢中卷入不息的潮流,洪波湧起,泥沙俱下,在激蕩與寧靜之間悲喜交織。本書各章隻是觸及了世紀誕生時代的部分環節。我的目的不是提供一個事無巨細的通史性敘述,而是通過對20 世紀若干重要事件、現像和人物的分析,將這一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時代建構為思想的對像或能動的對話者。我從有關這一時代的浩如煙海的研究著述中獲益甚多,但更觸動我的還是通過文本閱讀與那些歷史行動者進行的無聲對話。

    《世紀的誕生》序言


     


    汪暉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有關20 世紀中國的三部繫列著作之一。這三部著作的標題分別是《世紀的誕生》、《世紀的多重時間》和《世紀的綿延》。除了個別例外,“世紀三書”各章大多發表於《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2004)出版之後,其主題與《興起》一書存在著斷裂與綿延式的聯繫。20 世紀中國是如此豐富、復雜,許多剛剛展開的進程尚未完成便峰回路轉,上一個進程的餘波又在新的局勢中卷入不息的潮流,洪波湧起,泥沙俱下,在激蕩與寧靜之間悲喜交織。本書各章隻是觸及了世紀誕生時代的部分環節。我的目的不是提供一個事無巨細的通史性敘述,而是通過對20 世紀若干重要事件、現像和人物的分析,將這一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時代建構為思想的對像或能動的對話者。我從有關這一時代的浩如煙海的研究著述中獲益甚多,但更觸動我的還是通過文本閱讀與那些歷史行動者進行的無聲對話。


     


    這一繫列著作的各章節都曾作為單獨的論文發表。感謝發表這些論文的刊物,如《開放時代》《文化縱橫》《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理論與批評》《天涯》《經濟導刊》《區域》、Social Text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PositionsModern ChinaCritical Asian Studies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Boundary 2New Left Review、《思想》(日本)、《現代思想》(日本)等,尤其感謝吳重慶、楊平、陶慶梅、何吉賢、韓少功、蔣子丹、魯太光、陳光興、黃宗智、白露(Tani Barlow)、保羅·博維(Paul Bove)、鄭英等編輯的鼓勵和支持。這些論文曾在“人文與社會”網刊轉載,每次轉載,高瑾都會仔細校讀原文,細心編輯,並時時提出建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曾經以《短二十世紀: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為標題,出版過一個單卷本。十分感謝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和編輯林道群的長期支持和幫助。在增補、修訂的漫長過程中,我收錄了更多的篇目,從單卷本變成了相對獨立的三卷本,希望在這本書出版之後,可以陸續增訂出版後兩本。Verso 曾於2009 年和2015 年分別出版過The End of the RevolutionChina’ s Twentieth Century,這兩部書的若干內容與本書重疊。感謝Verso 編輯奧黛麗·林(Audrea Lim)的細心工作和瑞貝卡·卡爾(Rebecca Karl)、湯思奧(Saul Thomas)作為兩本著作的編輯所做的一切。此外,這部書稿中的部分內容曾收錄於我在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感謝林賽水(Lindsay Waters)和胡志德(Theodore Huters)極其專業的工作。感謝丸川哲史,在他的幫助之下,青土社出版了《世界歷史中的中國》、《世界歷史中的亞洲》和《世界歷史中的世界》三部日文作品,其內容與本書有很多重疊。感謝宋寅在將牛津版《短二十世紀: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翻譯為韓文,並根據我的建議增補了兩篇長文。在此之前,他已經翻譯發表了我的另一本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亞洲視野:中國的歷史敘述》。




     




    在寫作這些論文時,我曾得到朋友和同行的無私批評和建議,並從中獲得許多啟發。謹向他們致以衷心感謝!由於寫作的時間很長,我在這裡隻能掛一漏萬,提及部分名字、傅正、韓少功、何吉賢、賀桂梅、靳大成、李陀、林春、林少陽、劉禾、劉紀蕙、羅崗、梁展、呂新雨、毛尖、慕唯仁(Viren Murthy)、邱士傑、孫歌、商偉、瀋衛榮、舒煒、夏多明(Dominic Sachsenmaier)、王紹光、王中忱、王斑、王悅、薛毅、殷之光、於治中、章永樂、張翔、張煉紅、趙剛、周展安。我還應該提及:在本書緒論初稿完成之後,林春關於不平衡與連帶發展的討論、於治中關於世紀末與地緣政治學之間關繫的評論、傅正關於馬恩作品中有關全球關繫與地緣政治的思考,都為我其後的修改提供了寶貴的啟示。每當有文章翻譯為英文時,我總會寄呈佩裡·安德森(Perry Anderson)並向他請教。幾乎從無例外,他會在繁忙的日程中擠出時間認真閱讀文章,並提出若干建議,為我的修訂提供線索。我也要感謝李春光,他從友人處看到文稿或者在網上讀了文章,常會給我寫上幾句,鮮明地表達他的喜歡或不同意見,如今再也收不到他的那些個性鮮明的評論了。在校訂階段,感謝鄧歡協助我做了細心的校訂和查核。


     


    衷心感謝以下學術機構對我的支持:2004—2011 年間,我先後應村田雄二郎教授、張旭東教授、娜塔莎·根茲(Natascha Gentz)教授之邀,在東京大學、紐約大學和愛丁堡大學進行訪問研究,逐漸開始了對本書中若干主題的探討;2009 年我應王斑教授之邀擔任斯坦福大學的“傑出實踐者”(Distinguished Practitioner),在教學之餘,利用東亞圖書館完成了有關“五四”文化運動的再研究;在獲得2013 年度盧卡·帕奇奧利獎(Luca Pacioli Prize)之後,我應李集雅(Tiziana Lippiello)教授之邀訪問威尼斯大學(Università Cafoscari Venezia),並在那裡完成了一個章節的修訂。哈佛燕京學社和哈佛大學東亞繫在2010 年和2017 年兩度邀請我前往訪問和教學,本書章的主要內容曾經在哈佛大學東亞繫的研究生課程上進行討論,感謝裴宜理(Elizabeth Perry)教授、包弼德(Peter Bol)教授和王德威教授的邀請和安排。2018 年夏,因獲頒德國教育研究部和洪堡基金會設立的安莉內澤·邁爾研究獎(Anneliese Maier Research Award), 我得以在哥廷根大學和普朗克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for Religious and Ethnic Diversity )客座,對本書緒論部分進行修訂。感謝夏多明(Dominic Sachsenmaier)教授和範筆德(Peter van de Veer)教授的邀請和安排。感謝比揚·維特羅克(Björn Wittrock)教授的慷慨支持和鼓勵,他在2012 至2018 年的每年春夏之間都會邀請我訪問瑞典高等研究院(Swedish Collegium for Advanced Study),這三部書稿中的若干章節是在SCAS 寧靜而活躍的氛圍中起草或修訂的。自2002 年調入清華大學以後,我一直致力於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的建設,雖然困難重重,但也有所發展,高研所提供了一個與各國學者和年輕學人深入交流的平臺,我自己也受益匪淺。


     


    20 世紀是一個如此重要、復雜、充滿了衝突和悲劇性又富於創造性的時代,對於這個剛剛過去、仍然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時代,不同甚至對立觀點之間的交鋒是不可避免的。這些分歧有些是理論性和政治性的,但也有一些主要源於個人或家庭的經驗,不但可以理解,也應該納入理論思考內部。經驗是如何被組織起來並被重新敘述的?個人或集體的故事是如何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變異的?這是歷史研究需要處理的問題。對於研究剛剛過去的時代的學者而言,這更是一個挑戰。“世紀三書”的若干章節作為獨立論文發表之後,曾經引發過辯論,其規模和爭議的激烈性都是罕見的。這些激烈的論辯證明了20 世紀在我們時代的獨特的存在形式,即不僅作為過去,而且也作為未來,存在於現在之中。對於持不同觀點的人,即便是滿懷恨意的論敵,隻要討論具體問題,就可以促使我更加仔細地去考訂相關史實,推敲論述的嚴密性,修正並完善自己的論述,並在了解其論點的來龍去脈的過程中,產生新的思考。


     


    後,我想表達對我父母的歉疚之情。他們懷著對遊子的無盡關心而日漸衰老,除了在假期短暫回去探望,我一直難盡人子之責。前年年末,母親摔跤住院,我趕回老家,在醫院裡,握著她的手,像哄孩子一樣對她說話。她終於渡過難關,又回到父親的身旁。春節期間,短暫的貼身照顧,讓我有一種重回童年時與父母的親近感。去年秋天,父親因病住院,母親再次摔倒,不得不再度手術,他們都在艱難的康復之中展現著頑強的生命力。他們聽力衰退,每每給他們去電話,隻能大聲說上幾句。生命在流逝。當我用雙手扶著父母孱弱的身體時,心裡湧動著難以拉回時間和生命的痛楚及因為再度接近他們而產生的溫暖。感謝從童年時代一起長大的杜維東,在我遠離家鄉的漫長歲月,他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照顧我的父母,這份情誼勝似兄弟。


     


    沒有什麼比生命的歷程更讓人真切地體會青春和生命的意義。20世紀對於青春的禮贊是多麼動人——青春是生命的活力,可以超越年齡、超越自然的限制,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段落中盎然勃發、恣意流轉。“雖明知未來一剎那之地球必毀,當知未來一剎那之青春不毀,未來一剎那之地球,雖非現在一剎那之地球,而未來一剎那之青春,猶是現在一剎那之青春。未來一剎那之我,仍有對於未來一剎那之地球之責任。庸得以虞地球形體之幻滅,而猥為沮喪哉!”(李大釗:《青春》)這是生命化入泥土的青春者之歌,他相信隻要“菁菁茁茁之青年”存在,“青春中華”也就在,白首的地球就會變成青春的地球。


     


    這部書到底有什麼樣的價值,完全交由讀者判斷,但其中的思考與時代的變遷息息相關,卻是可以肯定的。我把它獻給我的父母,獻給他們經歷過的時代,用對這個時代的激情、奮鬥、痛苦和憂慮的意義的探索,祭奠幾代人的歷史存在,祝福生命的綿延。重溫20 世紀的目的之一,也是對“菁菁茁茁之青年”的召喚!


     


     2018 年5 月12 日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