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生態美學導論(修訂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曾繁仁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美學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7603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0176033
    作者:曾繁仁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0年12月 

        
        
    "

    編輯推薦

    本書所講的生態美學,包括當代生態美學、環境美學、生態文藝學、生態批評等,它們名目各異,但總體上都是一種包含生態維度的美學與文藝學研究,共同構成了中國當代美學與文藝學領域生態審美研究的亮麗風景。

     
    內容簡介

    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生態美學成為中國美學領域富有生命力的新的理論形態與藝術生長點,愈來愈引起學術界的普遍關注與重視。本書以生態美學為中心,立足哲學美學,整合古今中外相關資源,總論中外文學藝術,闡發“生態存在論美學觀”,堪稱當代中國生態美學前沿性、代表性著作。

    作者簡介

    曾繁仁,著名美學家,山東大學終身教授,中國生態美學研究領域領軍人物。現任*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國際重點學科山東大學文藝學學科學術帶頭人,*社科委委員、文學語言新聞藝術學部召集人之一。

    目錄
    導言:生態美學的研究意義、研究現狀與研究方法 1

    編 生態美學的產生
    章 生態美學產生的經濟社會背景 23
    一、人類已經走在交叉路口上——由工業文明過渡到生態文明的覺醒 23
    二、《增長的極限》——人類應該選擇另一種發展模式 28
    三、人與自然的嶄新關繫——從“祛魅”到部分“復魅” 34
    四、我們已處於後工業文明時代——生態文明時代 37
    五、生態文明建設對中國的現實緊迫性 41
    第二章 生態美學產生的哲學與文化背景 43
    一、由人類中心主義到生態整體的轉型 43
    二、海德格爾存在論哲學的提出——由傳統認識論到當代存在論的轉型 58
    第三章 生態美學產生的文學背景 69
    一、現代生態批評產生的文學基礎 69

     導言:生態美學的研究意義、研究現狀與研究方法  1


     


    編 生態美學的產生


    章 生態美學產生的經濟社會背景  23


      一、人類已經走在交叉路口上——由工業文明過渡到生態文明的覺醒  23


      二、《增長的極限》——人類應該選擇另一種發展模式  28


      三、人與自然的嶄新關繫——從“祛魅”到部分“復魅”  34


      四、我們已處於後工業文明時代——生態文明時代  37


      五、生態文明建設對中國的現實緊迫性  41


    第二章 生態美學產生的哲學與文化背景  43


      一、由人類中心主義到生態整體的轉型  43


      二、海德格爾存在論哲學的提出——由傳統認識論到當代存在論的轉型  58


    第三章 生態美學產生的文學背景  69


      一、現代生態批評產生的文學基礎  69


      二、文學生態批評的產生與發展的歷程  81


      三、生態批評的原則與主要特征  83


      四、生態女性主義與生態女性文學批評  91


     


    第二編 生態美學的理論指導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的生態理論  107


      一、馬克思、恩格斯唯物實踐存在論的生態理論  108


      二、中國當代社會主義創新理論中有關生態文明的論述  118


      三、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在生態理論建設中的基本貢獻  121


     


    第三編 生態美學的西方資源


    第五章 生態美學的西方資源  129


      一、西方 18 世紀以來的生態美學資源  129


      二、海德格爾的生態審美觀  142


      三、西方 20 世紀興起的環境美學與生態美學  147


      四、生態神學與對《聖經》的生態美學解讀  167


     


    第四編 生態美學的中國資源


    第六章 儒家的生態審美智慧  191


      一、孔子與儒家的古典生態智慧與生態審美智慧  192


      二、《周易》的“生生之謂易”的生態審美智慧  198


    第七章 道家的生態審美智慧  210


      一、“道法自然”的生態存在論  211


      二、“道”為“天下母”的生態生成論  214


      三、“萬物齊一”論的生態平等論  217


      四、“天倪”“天鈞”說的生物環鏈思想  220


      五、“守中”與“心齋”“坐忘”的古典生態現像學  222


      六、“至德之世”的生態審美理想  224


    第八章 佛學的生態審美智慧  228


      一、佛教的生態審美智慧  228


      二、禪宗的生態審美智慧  234


    第九章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的生態審美智慧  237


      一、國畫是中國特有的“自然生態藝術”  237


      二、國畫特有的“散點透視法”  239


      三、國畫“氣韻生動”的美學原則的生態審美意蘊  241


      四、國畫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原則與“天人合一”思想  243


      五、國畫“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藝術目標的人與自然和諧的精神  244


      六、國畫“意在筆先,寄興於景”呈現人與自然的友好關繫  244


     


    第五編 生態美學的內涵


    第十章 生態美學的內涵(上):生態存在論美學觀  249


      一、馬克思實踐存在論哲學的指導  249


      二、生態存在論美學觀的內涵  252


      三、中國古代的生態存在論審美智慧  257


      四、生態存在論視野中的環境美學  258


    第十一章 生態美學的內涵(中):生態美學的對像與方法  260


      一、生態美學的研究對像——生態繫統的審美  260


      二、生態美學的研究方法——生態現像學  268


    第十二章 生態美學的內涵(下):生態美學的基本範疇  271


      一、生態審美本性論  271


      二、“詩意地棲居”  283


      三、“四方遊戲說”  286


      四、家園意識  291


      五、場所意識  300


      六、參與美學  305


      七、生態文藝學  310


      八、兩種生態審美形態:陰柔的安康之美與陽剛的自強之美  317


      九、生態審美教育  323


     


    第六編 生態美學的文學作品解讀


    第十三章 中國作品的生態美學解讀  331


      一、《詩經》的生態美學解讀  331


      二、回望家園:《額爾古納河右岸》的生態美學解讀  354


    第十四章 外國作品的生態美學解讀  374


      一、《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生態美學解讀  374


      二、《白鯨》的生態美學解讀  379


     


    第七編 生態美學建設的反思


    第十五章 生態美學建設的反思  401


      一、關於生態美學學科建設的反思  401


      二、堅持生態美學的生態存在論的哲學基礎  408


      三、生態美學與環境美學的關繫  410


      四、生態美學今後的發展  415


     


    主要參考書目  420


    後 記  423


    再版後記  425

    在線試讀
    從 20 世紀 90 年代至今,生態美學成為我國美學領域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新的理論形態與學術生長點,愈來愈引起學術界的普遍關注與重視。事實證明,生態美學是我國新時期美學研究的重要收獲之一。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書所講的生態美學,包括新時期出現的生態美學、環境美學、生態文藝學與生態批評等,它們盡管名目各異,但總體上都是一種包含著生態維度的美學與文藝學研究,相互之間是互補與共存的,共同構成了我國新時期美學與文藝學領域的生態審美研究的亮麗風景。

    一、生態美學的研究意義
    (一)現實的需要
    1894 年,恩格斯在致符·博爾吉烏斯的信中指出:“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這說明,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是科學進步的根本動力。自 20 世紀 60 年代至今,現代工業革命中的負面因素——唯科技主義與“人類中心主義”——所造成的自然環境與生態的污染破壞愈來愈嚴重,已經直接威脅到數億人的生存與安危。
    新時期以來,中國經過 20 多年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取得了西方用近 200 年纔獲得的發展成果,但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也使我國付出了沉重的環境與資源代價——西方近 200 年經濟發展所導致的環境問題在中國 20 年中集中湧現出來了。問題的嚴重性已經達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生態與環境問題逐步引起了國家領導層與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在繼 20 世紀 90 年代提出“可持續發展”方針之後,我國又在近年提出了“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目標,成為新時期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在這種形勢下,以“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為指導的包括生態美學在內的各種生態理論必然成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結果與發展趨勢。

    (二)學科建設的需要

     從 20 世紀 90 年代至今,生態美學成為我國美學領域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新的理論形態與學術生長點,愈來愈引起學術界的普遍關注與重視。事實證明,生態美學是我國新時期美學研究的重要收獲之一。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書所講的生態美學,包括新時期出現的生態美學、環境美學、生態文藝學與生態批評等,它們盡管名目各異,但總體上都是一種包含著生態維度的美學與文藝學研究,相互之間是互補與共存的,共同構成了我國新時期美學與文藝學領域的生態審美研究的亮麗風景。


     


    一、生態美學的研究意義


    (一)現實的需要


        1894 年,恩格斯在致符·博爾吉烏斯的信中指出:“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這說明,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是科學進步的根本動力。自 20 世紀 60 年代至今,現代工業革命中的負面因素——唯科技主義與“人類中心主義”——所造成的自然環境與生態的污染破壞愈來愈嚴重,已經直接威脅到數億人的生存與安危。


        新時期以來,中國經過 20 多年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取得了西方用近 200 年纔獲得的發展成果,但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也使我國付出了沉重的環境與資源代價——西方近 200 年經濟發展所導致的環境問題在中國 20 年中集中湧現出來了。問題的嚴重性已經達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生態與環境問題逐步引起了國家領導層與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在繼 20 世紀 90 年代提出“可持續發展”方針之後,我國又在近年提出了“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目標,成為新時期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在這種形勢下,以“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為指導的包括生態美學在內的各種生態理論必然成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結果與發展趨勢。


     


    (二)學科建設的需要


        在我國,美學學科因其所特有的人文精神,一直都得到學術界與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一代的廣泛關注。近百年來,我國湧現出了一大批具有獨特風采的著名美學家,如王國培、朱光潛、宗白華、蔡儀、蔣孔陽、李澤厚等,他們富有生命力的豐碩成果直到今天還在不斷滋養著一代代學人。但隨著時代發展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已有的理論形態的某些局限性也愈來愈明晰地呈現出來。即使是具有深厚理論積累的“實踐論”美學,也隨之暴露出了明顯的理論弊端,具體表現在:其哲學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局限於機械的認識論,隻簡單以認識論為指導,較多地關注審美的認識功能,而相對忽視了美學所應深刻地揭示的人之生存與價值的意義功能;就美學理論本身而言,“實踐論”美學過分地強調審美是一種“對像的人化”,而忽視對像,特別是自然本身的價值,容易走向“人類中心主義”;在自然美的問題上,受黑格爾輕視自然美的觀念與馬克斯·韋伯的“祛魅”論等的影響,“實踐論”美學在一定程度上無視自然自身所特有的價值以及自然在審美中的獨特地位;在思維方式上,“實踐論”美學總體上沒有完全擺脫啟蒙主義以來主客、身心二分思維模式的影響與束縛;在美學的研究對像上,由於長期受黑格爾思想的浸染,“實踐論”美學一直將美學等同於藝術哲學,自然之美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美學之外。這些傾向,同當前自然審美愈來愈受重視的現實很不相稱。


        總之,“實踐論”美學總體上是一種以“人化”為核心概念,忽視“生態維度”,並且存在著“人類中心主義”傾向的美學形態。在當前的形勢下,應該說它在一定程度上已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對這種美學形態的改造與超越,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生態美學的提出就是對“實踐論”美學的一種改造與超越,是美學學科自身發展的時代需要。


     


    (三)全球化語境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需要


        當前,世界經濟正面臨著全球化的新趨勢。在實際生活中,交通的便捷、網絡通信的發展也大大拉近了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正是在這種新形勢下,民族文化的自身發展成為一個國家以其特有的面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獨特標志。中華文明有著 5000 多年悠久的發展歷程,在歷史的長河中光輝燦爛,彪炳於世,獨具風采。這成為中華民族的像征與驕傲。包含著豐富深刻的生態審美智慧的生態文化觀念和傳統,是中華文化中獨具特色的寶貴財富與重要遺產。儒家的“天人合一”“民胞物與”,道家的“道法自然”“萬物齊一”,佛學的“萬物一體”“眾生平等”等等思想,都是極為珍貴的古典形態的生態智慧,並且對當代西方哲學、深層生態學等的興起產生了重要啟示作用。因此,當代包括生態美學在內的各種中國形態的生態理論的建設與發展,都將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和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傳播,也將為 21 世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