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經典美學套裝(全2冊):談美+宗白華美學二十講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1390-2016
    【優惠價】
    869-1260
    【作者】 朱光潛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美學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ISBN】978755461714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4617144
    作者:朱光潛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7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談美》
    1.中國現代美學泰鬥朱光潛寫給我們的美學啟蒙經典
    起到淨化人心、美化人生的作用,親切自然、字字珠璣。
    是一生的美學經典,暢銷80餘年,一版再版,影響幾代人。
    2.朱光潛《談美》plus(超級版/加強版)版
    除收錄《談美》全編17篇,另收錄《談美書簡》《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四部經典著作的“談美” 精要9篇,以及“近代實驗美學”的內容,是一部更廣泛意義的“談美”。一書四讀,超值典藏。
    3.現代著名生活美學家劉悅笛主編,作序推薦
    內容選配更加科學,合理。
    序文進一步闡明了“大美學”這個概念。
    4.精準、高清配圖
    本書根據文本內容選用了中國外歷代名畫、書法、雕塑、建築等1億 像素的高清配圖,充分展示了各時期美學特色,給人以視覺享受。
    5.被無數名家認可、推崇
    朱自清曾寫序推薦,餘光中、李澤厚、蔣勛、柴靜等推崇備至的美學大師。 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6.高中《語文》閱讀書目,部分大學生選修課教材
    給孩子特別的禮物,是培養他的審美力
    審美力是任何時代,特別是未來社會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
    每個人接納、欣賞美的能力,是一項特別的高級的幸福力
    7.經典內容,優質制作,家庭典藏

    《談美》


    1.中國現代美學泰鬥朱光潛寫給我們的美學啟蒙經典


    起到淨化人心、美化人生的作用,親切自然、字字珠璣。


    是一生的美學經典,暢銷80餘年,一版再版,影響幾代人。


    2.朱光潛《談美》plus(超級版/加強版)版


    除收錄《談美》全編17篇,另收錄《談美書簡》《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四部經典著作的“談美” 精要9篇,以及“近代實驗美學”的內容,是一部更廣泛意義的“談美”。一書四讀,超值典藏。


    3.現代著名生活美學家劉悅笛主編,作序推薦


    內容選配更加科學,合理。


    序文進一步闡明了“大美學”這個概念。


    4.精準、高清配圖


    本書根據文本內容選用了中國外歷代名畫、書法、雕塑、建築等1億 像素的高清配圖,充分展示了各時期美學特色,給人以視覺享受。


     5.被無數名家認可、推崇


    朱自清曾寫序推薦,餘光中、李澤厚、蔣勛、柴靜等推崇備至的美學大師。 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6.高中《語文》閱讀書目,部分大學生選修課教材


    給孩子特別的禮物,是培養他的審美力


    審美力是任何時代,特別是未來社會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


    每個人接納、欣賞美的能力,是一項特別的高級的幸福力


    7.經典內容,優質制作,家庭典藏


    著名設計師安寧親自操刀,對中國美學理念充分傳達


    獨特的鎖線裝幀,封面中國色配色(莫高窟壁畫色繫)


    印刷綠色環保,內文典雅質感,封面特種紙紋理


    8.中國美學繫統策劃


    朱光潛《談美》,宗白華《美學二十講》,梁啟超《美的生活》王國維《美學三境》,不同主題內核,整體表現中國美學特色,


    日常生活、藝術品鋻,各個方面的審美升級。


     


    《宗白華美學十二講》


    1.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宗白華


    美學泰鬥宗白華,一生都在追尋美。宗白華其格局境界廣闊、語言詩意暢達、境界空明高雅、內容豐富多彩。能讓每一位為俗務所紛擾的現代讀者,每一個渴望自由寧靜的現代靈魂感受來自人生的詩意、生活的美和對生命的熱愛憧憬。把讀者緩緩帶入文學、美學、藝術的殿堂,使人找到情感的共鳴和更高的生活趣味。


    2.全面收錄美學泰鬥宗白華“美學”精要——美學經典案頭書


    本書立足中國傳統美學,繫統梳理宗白華在中國美學方面的文章20篇,從中國藝術到繪畫、書法、音樂、建築、文藝等方面分別闡述,展現宗白華在中國美學方面的成果。打開本書可以於藝術、繪畫、書法、音樂、建築中發現美,教你如何欣賞中國傳統文化之美,讓美學與人生詩意交融,提高審美品味,提升藝術修養。


    3.現代著名生活美學家劉悅笛主編,作序推薦


    內容選配更加科學,合理。


    序文進一步闡明了“大美學”這個概念。帶你找到“美”的正確打開方式。


    4.精準、高清配圖


    本書根據文本內容選用了中國外歷代名畫、書法、雕塑、建築等1億 像素的高清配圖,充分展示了各時期美學特色,給人以視覺享受。


     5.被無數名家認可、推崇


    馮友蘭、李澤厚、蔣勛、顧爺等推崇備至的美學大師。


    6.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妮妮道來,培養你的獨立欣賞能力


    宗白華學貫中西,通過對詩歌、繪畫、音樂、雕塑、書法、建築等方面的剖析,揭示出多個藝術門類美的奧秘。並將西方哲學與中國古典藝術相互比較,相互闡釋,打通了中西文化之美的壁壘,讓美的靈魂自由穿行。


    6.給當下忙碌的“你”一處靈魂棲息地,享受生命的幸福


    美可以使人安靜,而審美力是任何時代,特別是未來社會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


    每個人接納、欣賞美的能力,是一項特別的高級的幸福力


    7.經典內容,優質制作,家庭典藏


    著名設計師安寧親自操刀,對中國美學理念充分傳達


    獨特的鎖線裝幀,封面中國色配色(莫高窟壁畫色繫)


    印刷綠色環保,內文典雅質感,封面特種紙紋理

     
    內容簡介
    《談美》
    本書是朱光潛的美學代表作,生活美學家劉悅笛主編,內容優選,除收錄《談美》全編17篇外,另附加《談美書簡》《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美學書裡的“談美” 精要9篇,以及“近代實驗美學”的內容,是一部更廣泛意義的“談美”。根據內容增添24P中外名畫,大大增強圖書的觀賞性。
    本書從“談美”為“免俗” “人心淨化”的目標出發,順著美從哪裡來、美是什麼?及美的特點,這一脈絡層層展開,娓娓道來,抒發了這位美學大師的人格理想、審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學研究的理想目標,即“人生的藝術化”,它是個人修養、快樂的源泉,也是淨化社會、淨化人心、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良方。
    《宗白華美學十二講》
    本書立足中國傳統美學,繫統梳理宗白華在中國美學方面的文章20篇,從中國藝術到繪畫、書法、音樂、建築、文藝等方面分別闡述,展現宗白華在中國美學方面的成果。讓讀者深入到中國數千年民族藝術的精魂中,感受到人的生命在藝術的美中緩緩流動,形成中國獨特的美學體驗和創造。

    《談美》  


    本書是朱光潛的美學代表作,生活美學家劉悅笛主編,內容優選,除收錄《談美》全編17篇外,另附加《談美書簡》《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美學書裡的“談美” 精要9篇,以及“近代實驗美學”的內容,是一部更廣泛意義的“談美”。根據內容增添24P中外名畫,大大增強圖書的觀賞性。


      本書從“談美”為“免俗” “人心淨化”的目標出發,順著美從哪裡來、美是什麼?及美的特點,這一脈絡層層展開,娓娓道來,抒發了這位美學大師的人格理想、審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學研究的理想目標,即“人生的藝術化”,它是個人修養、快樂的源泉,也是淨化社會、淨化人心、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良方。


    《宗白華美學十二講》


      本書立足中國傳統美學,繫統梳理宗白華在中國美學方面的文章20篇,從中國藝術到繪畫、書法、音樂、建築、文藝等方面分別闡述,展現宗白華在中國美學方面的成果。讓讀者深入到中國數千年民族藝術的精魂中,感受到人的生命在藝術的美中緩緩流動,形成中國獨特的美學體驗和創造。


      是一部了解和學習中傳統藝術和美學不可錯過的傑作。即便初學者也感受到一種忘我的美感情思,沉潛到對中國文化審美的熱愛中去。使人生的生活成為藝術品似的創造。讓每一位為俗務所紛擾的現代讀者,每一個渴望自由寧靜的現代心靈,都能在先生靈動的文字裡,充分感受人間的詩意和對生命的憧憬。

    作者簡介
    朱光潛 著
    朱光潛(1897—1986)中國當代美學大師,中國著名的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先後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任教。他半個世紀在美學領域的研究是中國現代美學發展的縮影,他所構築的美學體繫博大精深、融貫中西。他的文章字字珠鞏,通俗易懂,深受美學專業學習者和普通大眾喜愛。
    代表作有《談美》《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美書簡》《朱光潛全集》等。
    宗白華 著
    宗白華(1897年—1986年),原名宗之櫆,字伯華。著名哲學家、美學家、詩人。是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繫美學史教授,兼備中國古典文化底蘊和西方美學修養。
    被認為是中國學者中將中西方美學融會貫通人。備受馮友蘭推崇;被列入中國當代“五大美學家”、中國現代“四大美學家”之列。宗白華與朱光潛並稱中國“美學雙峰”。著有《宗白華全集》及美學論文集《美學散步》《藝境》等。

    朱光潛 著


    朱光潛(1897—1986)中國當代美學大師,中國著名的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先後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任教。他半個世紀在美學領域的研究是中國現代美學發展的縮影,他所構築的美學體繫博大精深、融貫中西。他的文章字字珠鞏,通俗易懂,深受美學專業學習者和普通大眾喜愛。


    代表作有《談美》《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美書簡》《朱光潛全集》等。


    宗白華 著


    宗白華(1897年—1986年),原名宗之櫆,字伯華。著名哲學家、美學家、詩人。是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繫美學史教授,兼備中國古典文化底蘊和西方美學修養。


    被認為是中國學者中將中西方美學融會貫通人。備受馮友蘭推崇;被列入中國當代“五大美學家”、中國現代“四大美學家”之列。宗白華與朱光潛並稱中國“美學雙峰”。著有《宗白華全集》及美學論文集《美學散步》《藝境》等。


    劉悅笛 主編


    “生活美學”倡導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國際美學協會總執委,博士生導師。

    目錄
    《談美》【目錄】序言  走向中國人“美的生活” ·01
    代前言一:什麼叫做美 ·05
    代前言二:怎樣學美學 ·21

    第—編    慢慢走,欣賞啊
    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 當的距離之外去看。
    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 ——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 ·003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 ·010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宇宙的人情化 ·018
    希臘女神雕像和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 ——美感與快感 ·025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美感與聯想 ·031
    “靈魂在傑作中的冒險” ——考證、批評與欣賞 ·037
    “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與自然 ·044
    “依樣畫葫蘆” ——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錯誤 ·051

    《談美》目錄


    序言  走向中國人“美的生活” ·01


    代前言一:什麼叫做美 ·05


    代前言二:怎樣學美學 ·21


     


    第—編    慢慢走,欣賞啊


    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 當的距離之外去看。


    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 ——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 ·003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 ·010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宇宙的人情化 ·018


    希臘女神雕像和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 ——美感與快感 ·025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美感與聯想 ·031


    “靈魂在傑作中的冒險” ——考證、批評與欣賞 ·037


    “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與自然 ·044


    “依樣畫葫蘆” ——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錯誤 ·051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藝術與遊戲 ·059


    空中樓閣 ——創造的想像 ·066


    “超以像外,得其環中” ——創造與情感 ·073


    “從心所欲,不逾矩” ——創造與格律 ·080


    “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 ——創造與模仿 ·087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天纔與靈感 ·094


    “慢慢走,欣賞啊!” ——人生的藝術化 ·101


     


    第二編    不完美,纔是美


    我們所居的世界是完美的,就因為它是不完美的。這話表面看去,不通已極。但是實在含有至理。


    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 ·113


    從“距離說”辯護中國藝術 ·126


    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獨特地位 ·135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 ·145


    審美範疇中的悲劇性和喜劇性 ·156


    無言之美 ·166


    談動 ·179


    談靜 ·183


    談趣味 ·188


    附  錄   


    近代實驗美學


    章 顏色美 ·195


    第二章 形體美 ·209


    第三章 聲音美 ·223


    後  記


     


    《宗白華美學十二講》目錄


     


    編 中國藝術


    中國藝術的寫實精神


     ——為第三次全國美展寫 ·002


    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 ·007


    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與實 ·018


    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增訂稿) ·025


    藝術與中國社會 ·053


     


    第二編 中國繪畫


    中國古代的繪畫美學思想 ·060


    論中西畫法的淵源和基礎 ·075


    中西畫法所表現的空間意識 ·100


    中國詩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 ·113


    古代畫論大意 ·146


     


    第三編 中國書法、音樂、建築


    中國書法裡的美學思想·166


    中國古代的音樂美學思想 ·176


    中國古代音樂寓言與音樂思想 ·184


    中國園林建築藝術所表現的美學思想 ·209


     


    第四編 美學散步


    美從何處尋 ·220


    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 ·232


    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往那裡去? ·259


    中國藝術三境界【附美學(節選)】 ·265


    先秦工藝美術和古代哲學、文學中所表現的美學思想 ·291


    美學的散步·313


     

    媒體評論

    《宗白華美學十二講》


    中國真正構成美學體繫的是宗白華。


    ——馮友蘭


    對生命活力的傾慕贊美,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情思,從早年到暮歲,宗先生獨特地一直保持了下來,並構成了宗先生這些美學篇章中的鮮明特色。


    ——李澤厚


    作為美學家,宗白華的基本立場是探尋使人生的生活成為藝術品似的創造。


    ——劉小楓


    宗先生的談話,就是一幕一幕的美學的散步。


    ——林同華

    在線試讀
    《談美》【樣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天纔與靈感

    知道格律和摹仿對於創造的關繫,我們就可以知道天纔和人力的關繫了。
    生來死去的人何隻恆河沙數?真正的大詩人和大藝術家是在一口氣裡就可以數得完的。何以同是人,有的能創造,有的不能創造呢?在一般人看,這全是由於天纔的厚薄。他們以為藝術全是天纔的表現,於是天纔成為懶人的藉口。聰明人說,我有天纔,有天纔何事不可為?用不著去下工夫。遲鈍人說,我沒有藝術的天纔,就是下工夫也無益。於是藝術方面就無學問可談了。
    “天纔”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呢?
    它自然有一部分得諸遺傳。有許多學者常歡喜替大創造家和大發明家理家譜,說莫扎特有幾代祖宗會音樂,達爾文的祖父也是生物學家,曹操一家出了幾個詩人。這種證據固然有相當的價值,但是它決不能完全解釋天纔。同父母的兄弟賢愚往往相差很遠。曹操的祖宗有什麼大成就呢?曹操的後裔又有什麼大成就呢?
    天纔自然也有一部分成於環境。假令莫扎特生在音階簡單、樂器拙陋的野蠻民族中,也決不能作出許多復音的交響曲。“社會的遺產”是不可蔑視的。文藝批評家常歡喜說,偉大的人物都是他們的時代的驕子,藝術是時代和環境的產品。這話也有不盡然。同是一個時代而成就卻往往不同。英國在產生莎士比亞的時代和西班牙是一般隆盛,而當時西班牙並沒有產生偉大的作者。偉大的時代不一定能產生偉大的藝術。美國的獨立、法國的大革命在近代都是極重大的事件,而當時藝術卻卑卑不足高論。偉大的藝術也不必有偉大的時代做背景,席勒和歌德的時代,德國還是一個沒有統一的紛亂的國家。
    我承認遺傳和環境的影響非常重大,但是我相信它們都不能完全解釋天纔。在固定的遺傳和環境之下,個人還有努力的餘地。遺傳和環境對於人隻是一種機會、一種本錢,至於能否利用這種機會,能否拿這筆本錢去做出生意來,則所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有些人天資頗高而成就則平凡,他們好比有大本錢而沒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資並不特異而成就則斐然可觀,他們好比拿小本錢而做出大生意。這中間的差別就在努力與不努力了。牛頓可以說是科學家中一個天纔了,他常常說:“天纔隻是長久的耐苦。”這話雖似稍嫌過火,卻含有很深的真理。隻有死功夫固然不盡能發明或創造,但是能發明創造者卻大半是下過死功夫來的。哲學中的康德、科學中的牛頓、雕刻圖畫中的米開朗琪羅、音樂中的貝多芬、書法中的王羲之、詩中的杜工部,這些實例已經夠證明人力的重要,又何必多舉呢?

    《談美》【樣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天纔與靈感


     


      知道格律和摹仿對於創造的關繫,我們就可以知道天纔和人力的關繫了。


      生來死去的人何隻恆河沙數?真正的大詩人和大藝術家是在一口氣裡就可以數得完的。何以同是人,有的能創造,有的不能創造呢?在一般人看,這全是由於天纔的厚薄。他們以為藝術全是天纔的表現,於是天纔成為懶人的藉口。聰明人說,我有天纔,有天纔何事不可為?用不著去下工夫。遲鈍人說,我沒有藝術的天纔,就是下工夫也無益。於是藝術方面就無學問可談了。


      “天纔”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呢?


      它自然有一部分得諸遺傳。有許多學者常歡喜替大創造家和大發明家理家譜,說莫扎特有幾代祖宗會音樂,達爾文的祖父也是生物學家,曹操一家出了幾個詩人。這種證據固然有相當的價值,但是它決不能完全解釋天纔。同父母的兄弟賢愚往往相差很遠。曹操的祖宗有什麼大成就呢?曹操的後裔又有什麼大成就呢?


      天纔自然也有一部分成於環境。假令莫扎特生在音階簡單、樂器拙陋的野蠻民族中,也決不能作出許多復音的交響曲。“社會的遺產”是不可蔑視的。文藝批評家常歡喜說,偉大的人物都是他們的時代的驕子,藝術是時代和環境的產品。這話也有不盡然。同是一個時代而成就卻往往不同。英國在產生莎士比亞的時代和西班牙是一般隆盛,而當時西班牙並沒有產生偉大的作者。偉大的時代不一定能產生偉大的藝術。美國的獨立、法國的大革命在近代都是極重大的事件,而當時藝術卻卑卑不足高論。偉大的藝術也不必有偉大的時代做背景,席勒和歌德的時代,德國還是一個沒有統一的紛亂的國家。


      我承認遺傳和環境的影響非常重大,但是我相信它們都不能完全解釋天纔。在固定的遺傳和環境之下,個人還有努力的餘地。遺傳和環境對於人隻是一種機會、一種本錢,至於能否利用這種機會,能否拿這筆本錢去做出生意來,則所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有些人天資頗高而成就則平凡,他們好比有大本錢而沒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資並不特異而成就則斐然可觀,他們好比拿小本錢而做出大生意。這中間的差別就在努力與不努力了。牛頓可以說是科學家中一個天纔了,他常常說:“天纔隻是長久的耐苦。”這話雖似稍嫌過火,卻含有很深的真理。隻有死功夫固然不盡能發明或創造,但是能發明創造者卻大半是下過死功夫來的。哲學中的康德、科學中的牛頓、雕刻圖畫中的米開朗琪羅、音樂中的貝多芬、書法中的王羲之、詩中的杜工部,這些實例已經夠證明人力的重要,又何必多舉呢?


      容易顯出天纔的地方是靈感。我們隻須就靈感研究一番,就可以見出天纔的完成不可無人力了。


      杜工部嘗自道經驗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謂“靈感”就是杜工部所說的“神”,“讀書破萬卷”是功夫,“下筆如有神”是靈感。據杜工部的經驗看,靈感是從功夫出來的。如果我們藉心理學的幫助來分析靈感,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論。


      靈感有三個特征:


      它是突如其來的,出於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根據靈感的作品大半來得極快。從表面看,我們尋不出預備的痕跡。作者絲毫不費心血,意像湧上心頭時,他隻要信筆疾書。有時作品已經創造成功了,他自己纔知道無意中又成了一件作品。歌德著《少年維特之煩惱》的經過,便是如此。據他自己說,他有一天聽到一位少年失戀自殺的消息,突然間仿佛見到一道光在眼前閃過,立刻就想出全書的間架。他費兩個星期的工夫一口氣把它寫成。在復看原稿時,他自己很驚訝,沒有費力就寫成一本書,告訴人說:“這部小冊子好像是一個患睡行癥者在夢中作成的。”


      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時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無意之中湧上心頭。希望它來時它偏不來,不希望它來時它卻驀然出現。法國音樂家柏遼茲有一次替一首詩作樂譜,全詩都譜成了,隻有收尾一句(“可憐的兵士,我終於要再見法蘭西!”)無法可譜。他再四思索,不能想出一段樂調來傳達這句詩的情思,終於把它擱起。兩年之後,他到羅馬去玩,失足落水,爬起來時口裡所唱的樂調,恰是兩年前所再四思索而不能得的。


      它也是突如其去的,練習作詩文的人大半都知道“敗興”的味道。“興”也就是靈感。詩文和一切藝術一樣都宜於乘興會來時下手。興會一來,思致自然滔滔不絕。沒有興會時寫一句極平常的話倒比寫什麼還難。興會來時忌外擾。本來文思正在源源而來,外面狗叫一聲,或是墨水猛然打倒了,便會把思路打斷。斷了之後就想盡方法也接不上來。謝無逸問潘大臨近來作詩沒有,潘大臨回答說:“秋來日日是詩思,昨日捉筆得‘滿城風雨近重陽’之句,忽催租人至,令人意敗。輒以此一句奉寄。”這是“敗興”的好的例子。靈感既然是突如其來,突然而去,不由自主,那不就無法可以用人力來解釋麼?從前人大半以為靈感非人力,以為它是神靈的感動和啟示。在靈感之中,仿佛有神靈憑附作者的軀體,暗中驅遣他的手腕,他隻是坐享其成。但是從近代心理學發見潛意識活動之後,這種神秘的解釋就不能成立了。


      什麼叫做“潛意識”呢?我們的心理活動不盡是自己所能覺到的。自己的意識所不能察覺到的心理活動就屬於潛意識。意識既不能察覺到,我們何以知道它存在呢?變態心理中有許多事實可以為憑。比如說催眠,受催眠者可以談話、做事、寫文章、做數學題,但是醒過來後對於催眠狀態中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往往完全不知道。此外還有許多精神病人現出“兩重人格”。例如一個人乘火車在半途跌下,把原來的經驗完全忘記,換過姓名在附近鎮市上做了幾個月的買賣。有一天他忽然醒過來,發見身邊事物都是不認識的,纔自疑何以走到這麼一個地方。旁人告訴他說他在那裡開過幾個月的店,他不肯相信。心理學家根據許多類似事實,斷定人於意識之外又有潛意識,在潛意識中也可以運用意志、思想,受催眠者和精神病人便是如此。在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識壓倒潛意識,隻讓它在暗中活動。在變態心理中,意識和潛意識交替來去。它們完全分裂開來,意識活動時潛意識便沉下去,潛意識湧現時,便把意識淹沒。


      靈感就是在潛意識中醞釀成的情思猛然湧現於意識。它好比伏兵,在未開火之前,隻是鴉雀無聲地準備,號令一發,它乘其不備地發動總攻擊,一鼓而下敵。在沒有偵探清楚的敵人(意識)看,它好比周亞夫將兵從天而至一樣。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拿一件淺近的事實來說明。我們在初練習寫字時,天天覺得自己在進步,過幾個月之後,進步就猛然停頓起來,覺得字越寫越壞。但是再過些時候,自己又猛然覺得進步。進步之後又停頓,停頓之後又進步,如此輾轉幾次,字纔寫得好。學別的技藝也是如此。據心理學家的實驗,在進步停頓時,你如果索性不練習,把它丟開去做旁的事,過些時候再起手來寫,字仍然比停頓以前較進步。這是什麼道理呢?就因為在意識中思索的東西應該讓它在潛意識中醞釀一些時候纔會成熟。功夫沒有錯用的,你自己以為勞而不獲,但是你在潛意識中實在仍然於無形中收效果。所以心理學家有“夏天學溜冰,鼕天學泅水”的說法。溜冰本來是在前一個鼕天練習的,今年夏天你雖然是在做旁的事,沒有想到溜冰,但是溜冰的筋肉技巧卻恰在這個不溜冰的時節暗裡培養成功。一切腦的工作也是如此。


      靈感是潛意識中的工作在意識中的收獲。它雖是突如其來,卻不是毫無準備。法國大數學家潘嘉賚常說他的關於數學的發明大半是在街頭閑逛時無意中得來的。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聽過有一個人向來沒有在數學上用工夫,猛然在街頭閑逛時發明數學上的重要原則。在羅馬落水的如果不是素習音樂的柏遼茲,跳出水時也決不會隨口唱出一曲樂調。他的樂凋是費過兩年的潛意識醞釀的。


      從此我們可以知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兩句詩是至理名言了。不過靈感的培養正不必限於讀書。人隻要留心,處處都是學問。藝術家往往在他的藝術範圍之外下功夫,在別種藝術之中玩索得一種意像,讓它沉在潛意識裡去醞釀一番,然後再用他的本行藝術的媒介把它翻譯出來。吳道子生平得意的作品為洛陽天宮寺的神鬼,他在下筆之前,先請斐旻舞劍一曲給他看,在劍法中得著筆意。張旭是唐朝的草書大家,他嘗自道經驗說:“始吾見公主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後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王羲之的書法相傳是從看鵝掌撥水得來的。法國大雕刻家羅丹也說道:“你問我在什麼地方學來的雕刻?在深林裡看樹,在路上看雲,在雕刻室裡研究模型學來的。我在到處學,隻是不在學校裡。”


      從這些實例看,我們可知各門藝術的意像都可觸類旁通。書畫家可以從劍的飛舞或鵝掌的撥動之中得到一種特殊的筋肉感覺來助筆力,可以得到一種特殊的胸襟來增進書畫的神韻和氣勢。推廣一點說,凡是藝術家都不宜隻在本行小範圍之內用工夫,須處處留心玩索,纔有深厚的修養。魚躍鳶飛,風起水湧,以至於一塵之微,當其接觸感官時我們雖常不自覺其在心靈中可生若何影響,但是到揮毫運斤時,他們都會湧到手腕上來,在無形中驅遣它、左右它。在作品的外表上我們雖不必看出這些意像的痕跡,但是一筆一劃之中都潛寓它們的神韻和氣魄,這樣意像的蘊蓄便是靈感的培養。它們在潛意識中好比桑葉到了蠶腹,經過一番咀嚼組織而成絲,絲雖然已不是桑葉而卻是從桑葉變來的。


     


    《宗白華美學十二講》【樣文】


     


    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


     


      周濟(止庵)《宋四家詞選》裡論作詞雲:“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求實,實則精力彌滿。”


      孟子曰:“充實之謂美。”


      從這兩段話裡可以建立一個文藝理論,試一述之。先看文藝是什麼?畫下面一個圖來說明:


     


     


      一切生活部門都有技術方面,想脫離苦海求出世間法的宗教家,當他修行證果的時候,也要有程序、步驟、技術,何況物質生活方面的事件?技術直接處理和活動的範圍是物質界。它的成績是物質文明,經濟建築在生產技術的上面,社會和政治又建築在經濟上面。然經濟生產有待於社會的合作和組織,社會的推動和指導有待於政治力量。政治支配著社會,調整著經濟,能主動,不必盡為被動的。這因果作用是相互的。政與教又是並肩而行,領導著全體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古代政教合一,政治的領袖往往同時是大教主、大祭師。現代政治必須有主義做基礎,主義是現代人的宇宙觀和信仰。然而信仰已經是精神方面的事,從物質界、事務界伸進精神界了。


      人之異於禽獸者有理性、有智慧,他是知行並重的動物。知識研究的繫統化,成科學。綜合科學知識和人生智慧建立宇宙觀、人生觀,就是哲學。


      哲學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間表達我們情緒中的深境和實現人格的諧和的是“美”。


      文學藝術是實現“美”的。文藝從它左鄰“宗教”獲得深厚熱情的灌溉,文學藝術和宗教攜手了數千年,世界偉大的建築雕塑和音樂多是宗教的。流的文學作品也基於偉大的宗教熱情。《神曲》代表著中古的基督教。《浮士德》代表著近代人生的信仰。


      文藝從它的右鄰“哲學”獲得深雋的人生智慧、宇宙觀念,使它能執行“人生批評”和“人生啟示”的任務。


      藝術是一種技術,古代藝術家本就是技術家(手工藝的大匠)。現代及將來的藝術也應該特重技術。然而他們的技術不隻是服役於人生(像工藝)而是表現著人生,流露著情感個性和人格的。


      生命的境界廣大,包括著經濟、政治、社會、宗教、科學、哲學。這一切都能反映在文藝裡。然而文藝不隻是一面鏡子,映現著世界,且是一個獨立的自足的形像創造。它憑著韻律、節奏、形式的和諧、彩色的配合,成立一個自己的有情有像的小宇宙;這宇宙是圓滿的、自足的,而內部一切都是必然性的,因此是美的。


      文藝站在道德和哲學旁邊能並立而無愧。它的根基卻深深地植根在時代的技術階段和社會政治的意識上面,它要有土腥氣,要有時代的血肉,縱然它的頭緒伸進精神的光明的高超的天空,指示著生命的真諦、宇宙的奧境。


      文藝境界的廣大,和人生同其廣大;它的深邃,和人生同其深邃。這是多麼豐富、充實!孟子曰:“充實之謂美。”這話當作如是觀。


      然而它又需超凡入聖,獨立於萬像之表,憑它的形像,範鑄一個世界,冰清玉潔,脫盡塵滓,這又是何等的空靈?


      空靈和充實是藝術精,先談空靈!


     


    一、空靈


     


      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即美學上所謂“靜照”。靜照的起點在於空諸一切,心無掛礙,和世務暫時絕緣。這時一點覺心,靜觀萬像,萬像如在鏡中,光明瑩潔,而各得其所,呈現著它們各自的充實的、內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這自得的、自由的各個生命在靜默裡吐露光輝。


    蘇東坡詩雲:


     


          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


     


    王羲之雲:


     


          在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遊。


     


      空明的覺心,容納著萬境,萬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心靈。所以周濟說:“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靈氣往來是物像呈現著靈魂生命的時候,是美感誕生的時候。


      所以美感的養成在於能空,對物像造成距離,使自己不沾不滯,物像得以孤立絕緣,自成境界:舞臺的簾幕,圖畫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築的臺階、欄干,詩的節奏、韻腳,從窗戶看山水、黑夜籠罩下的燈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離化、間隔化條件下誕生的美景。


      李方叔詞《虞美人·過拍》雲:“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


      李商隱詞:“畫檐簪柳碧如城,一簾風雨裡,過清明。”


      風風雨雨也是造成間隔化的好條件,一片煙水迷離的景像是詩境,是畫意。


      中國畫堂的簾幕是造成深靜的詞境的重要因素,所以詞中常愛提到。韓持國詞雲:


     


             燕子漸歸春悄,簾幕垂清曉。


     


      況周頤評之曰:“境至靜矣,而此中有人,如隔蓬山,思之思之,遂由靜而見深。”


      董其昌曾說:“攤燭下作畫,正如隔簾看月,隔水看花!”他們懂得“隔”字在美感上的重要。


      然而這還是依靠外界物質條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還是心靈內部方面的“空”。司空圖《詩品》裡形容藝術的心靈當如“空潭瀉春,古鏡照神”,形容藝術人格為“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神出古異,淡不可收”。藝術的造詣當“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精神的淡泊,是藝術空靈化的基本條件。歐陽修說得好:“蕭條淡泊,此難畫之意,畫家得之,覽者未必識他。故飛動遲速,意淺之物易見,而閑和嚴靜,趣遠之心難形。”蕭條淡泊,閑和嚴靜,是藝術人格的心襟氣像。這心襟、這氣像能令人“事外有遠致”,藝術上的神韻油然而生。陶淵明所愛的“素心人”,指的是這境界。他的一首《飲酒》詩更能表出詩人這方面的精神形態: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愛酒,晉人王蘊說:“酒正使人人自遠。”“自遠”是心靈內部的距離化。


      然而“心遠地自偏”的陶淵明纔能“悠然見南山”,並且體會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見藝術境界中的“空”並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獲得“充實”,由“心遠”接近到“真意”。


      晉人王荟說得好:“酒正引入著勝地”。這使人人自遠的酒正能引人著勝地。這勝地是什麼?不正是人生的廣大、深邃和充實?於是談“充實”!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