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一堂終身哲學課:回答一生必然遇到的20個人生難題(入選中國教育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982-1424
    【優惠價】
    614-890
    【作者】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知識讀物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643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5364377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8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莫提默·J.艾德勒是《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大英百科全書》編委會主席、《西方世界的偉大著作》叢書主編,被《時代》譽為“面向大眾的哲學家”“zui後的亞裡士多德”。
    ★ 什麼是真正的愛?怎樣纔算是正確決定?做個好人意味著什麼?什麼是不公,什麼纔算公平?關於愛、自由、工作、閱讀、終身學習……以哲學之眼,從經典著作中探尋答案,重新審視20個避不開的人生“大問題”,送給所有人的一堂終身哲學課。 
    ★ 艾德勒為每個普通人推開了看似厚重的哲學的大門,這也印證了他所說的:“每個人都是哲學家,每個人都在思考。”通過本書,你將見證哲學思維如何拆解人生困局,成為一個會用哲學解決問題的人。
    ★ 哲學是一種知曉,知曉是一種權力。要經常回到哲學中來,在此處靜休。

     
    內容簡介
    ★是欲望產生了真愛,還是真愛激發了欲望?
    ★離開學校後,如何持續學習?
    ★如何清晰表達本意,並保證不被曲解?
    ★如何成為在深淵裡仍能仰望星空的人?
    ★如何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掌握事情的真相?
    這些生活的困惑,其實也是經典哲學命題。
    被《時代》雜志譽為“面向大眾的哲學家”的艾德勒組建研究團隊,歷時8年、耗資數百萬,從兩千多年以來的西方經典著作中研究總結出103個哲學基本命題,並對這些命題展開深入探究。

        ★是欲望產生了真愛,還是真愛激發了欲望? 
        ★離開學校後,如何持續學習? 
        ★如何清晰表達本意,並保證不被曲解? 
        ★如何成為在深淵裡仍能仰望星空的人? 
        ★如何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掌握事情的真相?
        這些生活的困惑,其實也是經典哲學命題。 
        被《時代》雜志譽為“面向大眾的哲學家”的艾德勒組建研究團隊,歷時8年、耗資數百萬,從兩千多年以來的西方經典著作中研究總結出103個哲學基本命題,並對這些命題展開深入探究。 
        之後,他從中精選出適合大眾思考的哲學命題,在美國一檔極具開創性的電視節目《大問題》中,首次與大眾一起公開討論。這些命題貫穿每個人的一生,比如愛、是非善惡、學習、工作、藝術,甚至還包括對達爾文主義、法律的正義性、反智浪潮等現實問題的反思。本書基於電視節目內容整理而成,真實還原了當年哲學討論現場的激辯盛況。《大問題》節目曾在美國民眾中掀起一股“哲學流行”狂潮,而本書中艾德勒所展現的思考邏輯和哲學話題,至今仍是文化對談與辯論的思想基礎。 
        閱讀本書,你將學會運用哲學思維拆解人生困局,矯正錯誤認知,活出生命的意義。

    作者簡介

    莫提默·J. 艾德勒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被《時代》雜志譽為“面向大眾的哲學家”和“zui後的亞裡士多德”。美國哲學研究學會創始人,阿斯彭研究所名譽理事,“哲學大問題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兼主席,《大英百科全書》編委會主席,《西方世界的偉大著作》叢書主編。
    艾德勒一生致力於“偉大著作”計劃的研究與推廣,提倡將閱讀經典引入教學中。這項計劃引起了美國民眾的廣泛參與,吸引了媒體、社會名流的注意力,並受到美國前總統杜魯門的特別關注。他的專著《如何閱讀一本書》暢銷全球,成為備受讀者追捧的經典讀物。

    目錄
    前言
    致謝
    關於作者
    導讀
    1 如何思考真理
    2 如何思考觀點
    3 知識與觀點的區別
    4 觀點與人的自由
    5 觀點與少數服從多數原則
    6 如何思考人類
    7 人類有何不同
    8 達爾文的人類起源論
    9 回應達爾文
    10 人類的獨特性

    前言
    致謝
    關於作者 
    導讀 
    1 如何思考真理
    2 如何思考觀點
    3 知識與觀點的區別
    4 觀點與人的自由
    5 觀點與少數服從多數原則
    6 如何思考人類
    7 人類有何不同
    8 達爾文的人類起源論
    9 回應達爾文 
    10 人類的獨特性 
    11 如何思考情緒
    12 如何思考愛
    13 與性無關的朋友之愛
    14 性愛
    15 愛的道德
    16 如何思考善與惡
    17 如何思考美
    18 如何思考自由
    19 如何思考學習
    20 年輕是學習的一道阻礙
    21 如何閱讀一本書
    22 如何與人溝通
    23 如何看電視
    24 如何思考藝術
    25 藝術的種類
    26 純藝術
    27 藝術的益處
    28 如何思考正義
    29 如何思考懲罰
    30 如何思考語言
    31 如何思考工作
    32 工作、享樂與休閑
    33 存在於工作中的尊嚴
    34 工作與休閑的發展簡史
    35 工作、休閑與通識教育
    36 如何思考法律
    37 法律的種類
    38 法律的制定
    39 法律的正義性
    40 如何思考民主
    41 如何思考變化
    42 如何思考進步
    43 如何思考戰爭與和平
    44 如何思考哲學
    45 哲學、科學、宗教的區別
    46 哲學中的未解難題
    47 哲學還有進步的空間嗎
    出版手記

    前言
    本書既可以當作一部哲學導論,也可以當作一位活躍的哲學教育大師對他精選的哲學基本命題進行的一番深刻闡述。在促進哲學思考、普及哲學知識方面,莫提默·J. 艾德勒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當代還沒有哪位哲學家能出其右。本書共47章,是根據艾德勒的經典電視繫列節目《大問題》(The Great Ideas)的文字轉錄編輯而成。
    艾德勒的名字一直與“大問題”和“西方世界的偉大著作叢書”聯繫在一起。正是艾德勒首先意識到了存在有限數量的“大問題”,它們構成了西方文明思想的核心,以及“西方世界的偉大著作叢書”的精髓。
    艾德勒領導哲學研究所的一大群研究人員,歷時8年編纂了一部書,名為《西方大觀念》(Syntopicon:An Index to the Great ideas)。這部書繫統、全面地涵蓋了基本的大問題,這些大問題可以在“西方世界的偉大著作叢書”裡找到。初,艾德勒的團隊列出了約700個擬收入大問題的備選主題,但經過兩年的仔細研讀發現,其中大多數主題都從屬於更大的概念範疇。這些主題被逐漸刪減,後剩下102個不可再減少、必不可缺的大問題。隨後幾年,艾德勒不但沒有找到理由再刪減這102個大問題中的任何一個,反而增加了“平等”這一主題,終確定了103個大問題。
    艾德勒在他具有開創性的電視繫列節目《大問題》中,精選了適合與大眾討論的哲學問題,其中一些大問題,很難用一期節目談完。

    本書既可以當作一部哲學導論,也可以當作一位活躍的哲學教育大師對他精選的哲學基本命題進行的一番深刻闡述。在促進哲學思考、普及哲學知識方面,莫提默·J. 艾德勒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當代還沒有哪位哲學家能出其右。本書共47章,是根據艾德勒的經典電視繫列節目《大問題》(The Great Ideas)的文字轉錄編輯而成。
    艾德勒的名字一直與“大問題”和“西方世界的偉大著作叢書”聯繫在一起。正是艾德勒首先意識到了存在有限數量的“大問題”,它們構成了西方文明思想的核心,以及“西方世界的偉大著作叢書”的精髓。
    艾德勒領導哲學研究所的一大群研究人員,歷時8年編纂了一部書,名為《西方大觀念》(Syntopicon:An Index to the Great ideas)。這部書繫統、全面地涵蓋了基本的大問題,這些大問題可以在“西方世界的偉大著作叢書”裡找到。初,艾德勒的團隊列出了約700個擬收入大問題的備選主題,但經過兩年的仔細研讀發現,其中大多數主題都從屬於更大的概念範疇。這些主題被逐漸刪減,後剩下102個不可再減少、必不可缺的大問題。隨後幾年,艾德勒不但沒有找到理由再刪減這102個大問題中的任何一個,反而增加了“平等”這一主題,終確定了103個大問題。 
    艾德勒在他具有開創性的電視繫列節目《大問題》中,精選了適合與大眾討論的哲學問題,其中一些大問題,很難用一期節目談完。 
    以下是電視中討論也是本書收錄的大問題: 
    藝術、美、變化、民主、教育(學習)、情緒、進化、善與惡、幸福、正義、勞動(工作)、法律、自由、愛、人類、觀點、進步、懲罰、真理、戰爭與和平。 
    以下是本書未涉及的哲學命題: 
    天使、動物、貴族、天文學和宇宙論、存在、原因、可能性、公民、憲法、勇氣、習俗和慣例、定義、欲望、辯證法、素、平等、永恆、經驗、家庭、命運、形式、習慣、歷史、榮譽、假說、觀念、不朽、歸納、無窮、判斷、知識、語言、生與死、邏輯、數學、物質、力學、醫學、記憶和想像、形而上學、精神、君主制、自然、必然性和偶然性、寡頭制、一與多、對立、哲學、物理學、苦與樂、 詩、原則、預言、節儉、質、量、論證、關繫、宗教、革命、修辭學、異與同、科學、感覺、記號與像征、罪、奴役、靈魂、空間、國家、 克己、神學、時間、專制和暴政、普遍與特殊、高尚與卑鄙、財富、意志、智慧、世界、政府、上帝。 
    以上這些命題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早在古代就已經存在,並非現代產物,古希臘人正是因這103個大問題聲名遠播。 
    自有人類思想開始,這些大問題就一直是人們思考和探究的對像,也是人類智慧的共同寶庫。與每一個大問題相關的文獻都浩如煙海,不僅反映了人類思想的延續性,也反映了這些思想不可避免地會啟發出形形色色的觀點。了解了這些大問題,我們就能發現人類基本的分歧與共識。 
    雖然這些大問題與其千年前並無太大差別,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思想世界沒有新的觀念。相反,它們不論是在本質還是範圍上都一直在變化發展。每一個時代,我們的知識精英雖然沒有發現新的大問題,但都探索出了這些大問題全新的一面。 
    一些大問題(如預言或天使)的歷史,在古代或中世紀要比現今更為活躍,另一些大問題(如進步或進化),則是在現代更受關注。但即便這些“現代的”大問題早在古代就已經得到了清晰的認識。就像馬克·吐溫曾苦笑著說:“古人剽竊了我們所有的思想。” 
    這些大問題將來的發展遠比現在的狀態更為重要。我們對每一個大問題的理解尚不完滿,對每一個大問題的探索依然是一項未盡的事業。艾德勒一直竭力想理解人類思考這些大問題的歷史,他閱讀了與每一個主題有關的全部重要著述,勾勒出了傑出思想家們提出的與之相關的各種觀點和理論,並評價了它們在當下的重要意義。 
    探索每一個大問題,都像一次獨特的思想之旅,每一次探索都有其內在結構和生命力。本書中艾德勒闡釋不同的大問題時所采用的不同策略就體現了這一點。一些大問題包含40到50個主要分支,其他的一些大問題則隻有10到15個分支。有些大問題的內部結構相對簡單,而有些大問題的內部結構則錯綜龐雜。 
    通過本書,艾德勒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是哲學家,每個人都在思考,或精或拙,或勤或疏。哪怕細微的感知,如一片落葉、一顆閃爍的星星、一個歡笑的孩子都能喚醒我們的頭腦,激發我們的情感,並引得我們追問:這是為什麼?是什麼?從何處來?向何處去? 
    如果不這樣追問大問題,我們將與螻蟻無異。不思考這些大問題,螞蟻依然能活,因為它的生命歷程是確定的。但人類擁有自由,也有選擇的自由,所以從思想的角度來講,人類在不斷地抉擇。 
    我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看法,認為我們生活的世界已經沒有多少尚未探索的領域了。一說到開拓,我們本能地認為那已經是過去的事了,認為未來的重大突破將全部來自那些操作著貴得嚇人的儀器、穿著白大褂的博士們。這就大錯特錯了,特別是在哲學這一思想王國中,
    總是需要不斷開拓。而我們之中的任何人,都可以運用上天賦予我們的裝備——思考能力,去探索這些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大問題。
    本書所有版權收入將贈予非營利性組織大問題研究中心。如果您對該中心的工作和會員權益感興趣,或者有意購買與本書相關的電視節目原版視頻資料,請與大問題研究中心聯繫。

    媒體評論
    從“賣報郎”起步的艾德勒在學院派哲學家眼中同樣“不入流”,理由之一則是,艾德勒致力於讓“將哲學恢復到我們文化中的適當位置”,企圖將哲學拉下神壇,讓街上的每個人都能接觸到哲學。以及,他暢銷書作家的身份——《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面對學院派的排擠,他畢生相信“對人類智力的低估是我們時代的罪過”。去世後,《時代》雜志訃告將其譽為這個時代後的亞裡士多德。也算一種安慰。
    ——《時代》
    艾德勒是一名哲學家,他引起廣泛爭議的事情是創造了一套基於西方世界的偉大著作的大學課程。之後,他出席了電視節目《大問題》。本書的結構就是基於這個節目。這本書展示了艾德勒關於重大議題的思考,包括真理、美、自由、愛、性愛、藝術、正義、理性、人類的本質、達爾文主義等。在每一章中,讀者將遇見艾德勒的哲學指導與觀點。不管你是否同意艾德勒,毫無疑問他在這些章節中呈現的議題是重要的。畢竟,至今它們還是我們關於一繫列文化與智力辯論的基礎。
    ——《出版人周刊》

    從“賣報郎”起步的艾德勒在學院派哲學家眼中同樣“不入流”,理由之一則是,艾德勒致力於讓“將哲學恢復到我們文化中的適當位置”,企圖將哲學拉下神壇,讓街上的每個人都能接觸到哲學。以及,他暢銷書作家的身份——《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面對學院派的排擠,他畢生相信“對人類智力的低估是我們時代的罪過”。去世後,《時代》雜志訃告將其譽為這個時代後的亞裡士多德。也算一種安慰。


    這本書是基於艾德勒一生重要的“哲學修復工程”——翻閱西方文明經典著作,為其中偉大思概念)做一份索引。


    作為哲學家,艾德勒更像一名哲學編輯——畢生整理、分類、歸納、“科普”與推廣,同行因此對其白眼相待,相當鄙夷。但這些毫無創意的工作也讓“美國有43000個普通人因他而開始閱讀柏拉圖”。


    正如本書後一章,關於如何思考哲學,艾德勒認為:“重建普通人對哲學的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理解這些可能影響他們生活的哲學道理。”可以說是哲學家的美好願望。


    而他在大半個世紀前所做的努力,也是“為了給未來哲學家創造更優越的工作條件”。一個哲學如日常,大眾擅長理性討論而非發洩情緒的未來,這樣的未來,有且隻有閱讀纔能抵達。


                                                                              ——做書公眾號


    面向大眾的哲學家。
                                                                                 ——《時代》
    艾德勒是一名哲學家,他引起廣泛爭議的事情是創造了一套基於西方世界的偉大著作的大學課程。之後,他出席了電視節目《大問題》。本書的結構就是基於這個節目。這本書展示了艾德勒關於重大議題的思考,包括真理、美、自由、愛、性愛、藝術、正義、理性、人類的本質、達爾文主義等。在每一章中,讀者將遇見艾德勒的哲學指導與觀點。不管你是否同意艾德勒,毫無疑問他在這些章節中呈現的議題是重要的。畢竟,至今它們還是我們關於一繫列文化與智力辯論的基礎。
                                                                                           ——《出版人周刊》
    在艾德勒看來,“哲學是每個人的事情。”他試圖通過播出《大問題》繫列電視節目證明他的這一觀點。這些節目被錄制,之後被轉成錄像帶與錄音帶,終被轉成文稿。這些文稿是本書討論的基礎。艾德勒討論了很廣泛的哲學議題,從認識論到進化論,從藝術、工作到法律、性愛、愛、友誼、進步、善與惡、戰爭與和平、真理與美。
                                                                                                  ——《書單》
    這本書提供了關於哲學很有可讀性與幫助的啟蒙……推薦給所有圖書館。
                                                                                                  ——《選擇》
    艾德勒熱衷於把問題變得通俗易懂並作準確闡述。他以談話方式,引淺顯的英語散文和日常事例,來探討艱深的智力難題。如果像艾德勒所說,老師的工作是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那麼,本書堪當讀者的良師。它既會喚起讀者沉睡的纔智,也會挑戰讀者活躍的思想。
                                                        ——克裡斯·尼爾森,馬裡蘭州聖約翰學院院長
    艾德勒對大問題在西方哲學傳統中的持久價值提供了盡可能清晰的描述。
                                                     ——密爾頓·J.羅森伯格,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


     


     

    在線試讀
    年輕是學習的一道阻礙
    ……
    成年人比孩童的可教育性更強
    在我們繼續討論前,希望你的腦海中會形成這樣一幅畫面。在這幅畫面裡,後的部分纔是重要的,其餘部分都是為它做的準備而已。你還記得勃朗寧的一句詩嗎?“與我一同老去,好的還在後頭”,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婚姻生活,也適用於學習。
    勞埃德·盧克曼:你說的也許對,但艾德勒博士,我能肯定有許多人不是這麼想的。我覺得這不是因為他們認為學習隻是孩子的責任,而是因為青少年擁有學習的能力,而成年人會喪失這種能力。我們年紀越大,能學的越少。就像那句老話,“你沒法教老人學會新東西”。
    莫提默·J. 艾德勒:勞埃德,恐怕你是對的,人們確實這麼想。但我覺得我們應該試著改變他們的這種觀念和印像。或許你沒法教老年人玩新把戲,但不是所有人類都是老者,成人學習也不是為了玩一些新把戲。
    我認為錯誤的源頭在於許多人將身體成長和精神成長混為一談。毫無疑問我們幼年時身體發育迅速,而當我們快16歲或18歲的時候,生理成長就差不多停止了。但思想的成長獨立於生理成長之外,除了疾病引起的衰老,精神就不會失去自己成長的力量,隻要我們的身體保持健康,它就會保持成長的力量。
    我們從未老到不能學習,這是一個常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常識是,有些東西會因為我們太年輕而無法學習。這就是為什麼成人學習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必要的。因為我們不成熟或太過稚嫩時,可能無法掌握人生必須學習的重要之事。
    試想一下,學校的每一位學生,尤其在畢業之時,有什麼事是他不知道的?答案是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也意識到自己仍有許多東西需要學習。而這正是所有人離開學校或大學近5年後會非常清楚意識到的一點。不是嗎,盧克曼先生?你所認識的大部分人裡,有誰不是在離開學校四五年後纔意識到自己懂的太少而需要學習的太多。
    勞埃德·盧克曼:我不僅同意,而且強烈地希望每個人都能意識到這一點。
    莫提默·J. 艾德勒:如果有人不明白這一點,我們能做的善事就是在接下來的討論中不再談到他們。

    年輕是學習的一道阻礙


    ……


    成年人比孩童的可教育性更強


    在我們繼續討論前,希望你的腦海中會形成這樣一幅畫面。在這幅畫面裡,後的部分纔是重要的,其餘部分都是為它做的準備而已。你還記得勃朗寧的一句詩嗎?“與我一同老去,好的還在後頭”,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婚姻生活,也適用於學習。


    勞埃德·盧克曼:你說的也許對,但艾德勒博士,我能肯定有許多人不是這麼想的。我覺得這不是因為他們認為學習隻是孩子的責任,而是因為青少年擁有學習的能力,而成年人會喪失這種能力。我們年紀越大,能學的越少。就像那句老話,“你沒法教老人學會新東西”。


    莫提默·J. 艾德勒:勞埃德,恐怕你是對的,人們確實這麼想。但我覺得我們應該試著改變他們的這種觀念和印像。或許你沒法教老年人玩新把戲,但不是所有人類都是老者,成人學習也不是為了玩一些新把戲。


    我認為錯誤的源頭在於許多人將身體成長和精神成長混為一談。毫無疑問我們幼年時身體發育迅速,而當我們快16歲或18歲的時候,生理成長就差不多停止了。但思想的成長獨立於生理成長之外,除了疾病引起的衰老,精神就不會失去自己成長的力量,隻要我們的身體保持健康,它就會保持成長的力量。


    我們從未老到不能學習,這是一個常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常識是,有些東西會因為我們太年輕而無法學習。這就是為什麼成人學習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必要的。因為我們不成熟或太過稚嫩時,可能無法掌握人生必須學習的重要之事。


    試想一下,學校的每一位學生,尤其在畢業之時,有什麼事是他不知道的?答案是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也意識到自己仍有許多東西需要學習。而這正是所有人離開學校或大學近5年後會非常清楚意識到的一點。不是嗎,盧克曼先生?你所認識的大部分人裡,有誰不是在離開學校四五年後纔意識到自己懂的太少而需要學習的太多。


    勞埃德·盧克曼:我不僅同意,而且強烈地希望每個人都能意識到這一點。


    莫提默·J. 艾德勒:如果有人不明白這一點,我們能做的善事就是在接下來的討論中不再談到他們。


    盡管多數大學畢業生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但他們大多還是會對此給出兩種錯誤的解釋。一種會說自己的學校不好,或課程安排不好,或教師資質差,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在學校或者大學裡沒學會什麼。另一種則與之相反,他們會說雖然學校好、課程安排好、教員資質高,但“怪我自己浪費了時間”。我沒有努力學習,或學得不夠認真,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學校或者大學裡學到的不多。這些可能都是事實,但沒有一種解釋能成為我們真正的理由。


    為了讓你準備好接受我接下來所說的,先請你想像一下這種情境:想像一所好的學校,裡面有秀的教職工,完美的課程安排,想像一個學生,他在學校裡一直認真地學習。即便如此,這位學生在畢業時也無法保證自己接受了所有教育,所以無須再進行下一步的學習,甚至餘生都沒有繼續學習的必要。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年輕本身就是完成教育的巨大障礙。


    這似乎聳人聽聞,但我認為可以通過觀察全部學習的終結果而得到解釋。讓我們思考一下全部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我想說,我們所有人想要的,或者說應該獲得的,是認識自己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隻有傻子纔不渴望變得更聰明一點。除了傻子之外的所有人都會希望通過努力學習獲得一些智慧。但問題在於,獲得智慧是終的結果,並不是年輕人在學校裡學到的。舉個例子,會有人稱一個在校或剛畢業的大學生是智慧的嗎?智慧和認知是一樣的,兩者都是由生活經驗或社會經驗構成,也是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本質的認知。不夠成熟的人缺乏經驗和慎重的目標來獲得這種認識。幾乎可以這麼說,他們的靈魂或精神土壤太過貧瘠了,以至於那些認識難以扎根。


    孩童學習技巧,成人學習智慧


    大部分偉大的教育家都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教師仍對此缺乏認識。比如說,我們查閱柏拉圖的《理想國》,考察書中探討人類教育益處的那一段,我們會發現柏拉圖認為一個人直到快四十五歲時纔會開始思考那些為基本的大問題。對基本大問題的研習以及智慧的獲得實際上會推遲到人的後半生,也就是到五十歲之後。


    或者我們翻開亞裡士多德的《倫理學》,我想我們會發現開篇就提到不應該給年輕人講授道德觀、倫理學及政治學,因為他們還缺乏經驗,情感不夠穩定,不具備深刻理解那些主題的嚴肅態度。


    讓我簡單地分享一下我做教師時的感受。我發現在大學裡教年輕人理論性的內容很容易,但講授道德哲學,探討道德和政治問題則要難得多。比如我曾在大學裡分別與年輕人及更年長的人一起閱讀討論有關人生重大問題的偉大小說或劇作,其感受的差別有如日與夜,你


    會發現很難和年輕人一起閱讀那些作品。


    我可以提供進一步的證據。離開學校時我很肯定自己有幸讀到並理解了一些偉大作品。但更幸運的是,在我的教學生涯裡,我不得不去反復重讀其中一些作品。我現在明白在大學時自己根本沒有理解它們。實際上,十年前的我也並沒有把它們理解得很好。這並不是說現在的我比十年前更聰明了,我隻是年紀更大了而已。勞埃德,這難道不也是你當老師的感受嗎?


    勞埃德·盧克曼:是的,的確如此。而且我相信大部分畢業後回學校做老師的人,當他們繼續研究相關專業課題時,也會有這類感受。


    艾德勒博士,我同意你的主要觀點,關於這個問題的解釋您說得很精彩。但我覺得有些部分有些誇張。我之所以會這麼想是因為您這段話會給人留下印像,似乎在說年輕人在學校幾乎學不到什麼,我們的教育放在年輕人身上純粹是浪費。


    莫提默·J. 艾德勒:我並不想留下那種印像,勞埃德。讓我試著修正一下。我的意思不是說孩童沒法教育,而是成年人比孩童的可教育性更強,就像兒童比起成年人的可訓練性更強一樣。也就是說,孩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在身體上甚至思想上養成習慣。習慣的形成模式與身體的成長模式互相關聯、互相對應。


    習慣在生活中積累得很快,而且大多數習慣形成於幼年時期,並不會等到20歲或者25歲之後纔開始養成。它們的形成不會像思想的成長那樣持續到生命結束。說到這,我們應該明白了想要掌握大問題需要有思想上的深度和經驗上的廣度,所以成人能學得更好。


    勞埃德·盧克曼:不過艾德勒博士,我還是想知道您認為學生應該在學校裡完成哪種學習,以及學校教育和成年學習真正的區別。


    莫提默·J. 艾德勒:關於在學校裡應該進行什麼樣的教育,在我看來,學習的主要階段,知識和智慧的培養大部分都發生在成年後。所以我的答案是,如果學校的職責是為學生離開校園後的學習生活做準備,那麼一所好學校就應該做到以下兩件事情。


    件是教給孩子學習技巧。如果想在畢業後仍持續學習,那孩子就得學會如何學習。所有學習會涉及的技能如聽、說、讀、寫,都應該在學校裡掌握,這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效果之一。而第二件事是,鋻於人類隻有在離開學校後纔能獲得智慧及對事情本質的深刻認識,那麼一所好的學校應該做到讓孩童對日後學習的領域有所了解。但不僅僅是了解而已,還應該讓他們在離開學校時有著繼續學習的動力,給他們一些實實在在的刺激。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尚未學會所有事情,幫助他們對這些未學但必要的知識有個大致的了解,並具備在之後的生活裡持續學習的動力。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