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張世英文集·第7卷:境界與文化——成人之道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張世英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知識讀物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2813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1228135
    叢書名:張世英文集

    作者:張世英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5月 


        
        
    "

    編輯推薦
    《張世英文集·第7卷:境界與文化——成人之道》的主要內容是闡述文化與境界的諸方面之間的各種關繫及其在中西文化史上的體現,並在此基礎上論述了中西各種思想主流所倡導的理想人格,提出了作者自己所主張的現時代的人格理想。作者認為,以萬有相通相融為依據的“萬物一體”觀(或稱“主客合一的整體”觀)是中西思想文化史上關於“本體”的*總結、解讀和成果;一個現代意義的人,應是一個既有科學求實境界又有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宗教境界(作者主張一種無神論的宗教)的人,其的境界乃是對“萬物一體” 之真善美相統一的領悟。 
    內容簡介
    第七卷收《境界與文化--成人之道》一書。《哲學導論》一書出版之後,有的學者指出,此書重在講個人修養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較少社會維度的考慮。《哲學導論》出版後約五年的時間裡,作者接受這一意見,比較集中地思考、研究了個人的人生境界與民族文化的關繫問題,寫了這本《境界與文化》,以補《哲學導論》之不足。此書著重探討了人生各種文化活動、各種人生境界之間的關繫,特別是中西民族文化各自的特征,以期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摸索一條可供參考的途徑。書的副標題"成人之道",即取此意。"成人"者,成為一個有高遠境界之人之謂也。作者提倡一種超越主客二分的新的萬物一體觀,此書的主旨正是希望人能成為以此種新的萬物一體境界為追求之人。
    作者簡介
    張世英,當代著名哲學家,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博士生導師。1921年生,1941年秋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經濟繫,後轉入哲學繫,1949年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曾在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任教,1956年轉入北京大學任教至今。主要研究領域為黑格爾哲學研究、中西哲學的融通與批判等。
    目錄
    境界與文化
    目 錄

    萬有相通的哲學
    章 論萬有相通
    ——相同、相似、相通
    一、 西方哲學史的發展愈益傾向於消除抽像相同性概念的獨立
    實體性
    二、 相同性概念是一種理想的設定,可以作為衡量相似性的
    標準
    三、 不相同而相通的各種內涵
    第二章 論想像
    ——體悟萬物一體的認識論途徑
    一、 從柏拉圖到胡塞爾關於想像的思想發展歷程境界與文化
    目        錄

    萬有相通的哲學
    章    論萬有相通
    ——相同、相似、相通
    一、  西方哲學史的發展愈益傾向於消除抽像相同性概念的獨立
    實體性
    二、  相同性概念是一種理想的設定,可以作為衡量相似性的
    標準
    三、  不相同而相通的各種內涵
    第二章    論想像
    ——體悟萬物一體的認識論途徑
    一、   從柏拉圖到胡塞爾關於想像的思想發展歷程
    二、  想像的多層次界定;審美幻想把邏輯上不可能的東西納入萬物一體之中
    第二篇
    各種文化活動、人生境界之間的關繫
    第三章    語言意義的意義
    ——論語言意義問題與文化、人生意義問題的關繫
    一、  語言意義的幾種意義
    二、  人生的“在世結構”決定語言的不同意義
    三、  多注重一點語言的道德意義和審美意義
    第四章    科學與道德
    ——提倡科學的自由精神與知識向善的精神
    一、  古希臘科學的自由精神與倫理道德價值的緊密結合
    二、  古希臘科學的自由精神在今天仍然對人生和科研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三、  真理與價值、科學與道德的內在聯繫建立在“人與世界融合為一”的“在世結構”的基礎之上
    第五章    科學與審美
    ——論由科學到審美的通道
    一、   欣賞自然美是由科學通向審美的起點
    二、   美使科學的普遍性變得具有生命力
    三、   由科學到審美的主要通道是想像
    四、   科學和審美的共同的特點是自由的精神
    第六章    科學與宗教
    ——以宗教感情作為推動科學研究的原動力
    一、   現代科學發展所引起的關於科學與宗教關繫問題的新思考
    二、  科學與宗教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上所走過的“之”字形道路
    三、  科學之外尚有不違背科學的宗教存在的空間
    四、  萬物一體就是我們的“上帝”
    五、  學習西方科學的關鍵在於培養對真理之愛的“宗教感情”
    第七章    道德與審美
    ——論審美高於道德
    一、  中西哲學史上幾種道德觀的啟示
    二、  審美意識超越道德意識
    三、  西方一些思想家關於道德與審美關繫問題的論述
    四、  審美意識的超越性與現實性的統一
    第八章    道德與宗教
    ——為道德尋找一種無神論的宗教根據
    一、  哲學史上關於道德的宗教根源問題的各種思想觀點
    二、  “萬物一體”可以代替“上帝”和“天”而成為道德的神聖性根據
    第九章    哲學的身份
    ——哲學的非哲學化
    一、  “哲學”一詞自柏拉圖起成了崇奉超感性東西的“形而上學”的同義語
    二、  柏拉圖以後對“形而上學”的批判
    三、   海德格爾:從“哲學之事”到“思之事”
    四、  哲學的“仙女”隻能在仙凡之間翱翔
    第三篇
    中西傳統文化
    第十章    道家與科學
    ——發掘道家哲學中的科學基因
    一、  “道法自然”“萬物得一以生”
    二、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三、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四、 道家哲學與中國古代科學的局限性
    第十一章    道家與審美
    ——提倡一點虛實結合的精神
    一、  老莊哲學的審美境界
    二、 遊於虛——中國山水詩的靈魂
    三、  遊於虛——詩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第十二章    儒家與道德
    ——在基本人權平等前提下容許差等之愛的空間
    一、  孔子的“孝悌——為仁之本”
    二、  孟子的“惻隱之心——仁之端”
    三、  董仲舒的“天人相副”與“性三品”說
    四、  宋明道學家的“萬物一體”之“仁”
    五、  葉適、李贄、戴震的重功利、重衣食、重情欲的思想
    六、  “萬物一體”的倫理道德觀
    第十三章    希臘精神與科學
    ——科學召喚希臘精神
    一、  希臘精神是理性沉思與熱情相結合
    二、  希臘精神在中世紀和近現代的繼承和發展
    三、  重實驗的精神在希臘文化中亦有其思想根源
    四、  科學的效用性亦可與科學的自由精神相結合
    五、  對中西方科學前景的一點展望
    第十四章    基督教與道德
    ——我們的道德意識可以從基督教那裡吸取點
    什麼?
    一、  給中國傳統的自得自足的道德意識增添一點基督教的
    “興奮劑”
    二、  給我們的道德意識增強一點責任感和平等之愛
    三、  “上帝”在今天意味著什麼?
    第十五章    基督教與審美
    ——提倡一點美的神聖性
    一、  基督教的美學觀點把審美意識提升到了超越現實的高度
    二、  基督教美學觀點在文學方面的體現
    三、  文藝復興以後的西方審美意識仍回旋著對上帝神性的追思
    四、  審美與宗教的結合
    第十六章    “後現代主義”對傳統文化的批判與超越
    ——讓我們多一點批判和自我超越的精神
    一、  “後現代主義”孕育於“現代性”之中
    二、  “後現代主義”的特征
    三、  德裡達對語音中心主義的批判
    四、  “後現代主義”的文藝理論
    第十七章    中西傳統哲學的形成及其對文化的影響
    ——兩種實現自我的方式,兩種文化觀
    一、   中西傳統文化中兩種實現自我的方式
    二、  兩種倫理道德觀
    三、  兩種科學觀
    四、  兩種審美觀
    五、  中西傳統哲學的轉向及其影響
    結語    境界與文化
    一、  四種人生境界
    二、  個人的人生境界主要是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三、  文化的評判問題
    四、  在發展科學的基礎上提高人文文化和人文素質
    五、  科學、認識活動的抽像性與審美、道德活動的具體性
    六、  從科學認識到人生領悟
    附錄一    為黃見德教授《西方哲學東漸史》一書所寫的序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相互借鋻
    附錄二    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