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弗蘭克爾自傳:活出生命的意義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430-624
    【優惠價】
    269-390
    【作者】 (奧地利)維克多·弗蘭克爾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與人生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3951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5339511
    作者:(奧地利)維克多·弗蘭克爾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3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暢銷書《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自傳,作者的大量罕見生活照(家人、好友、導師等)曝光。
    弗蘭克爾一生都在為人的存在尋找意義,也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生命更好的意義,他是人類靈魂的守夜人
    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見證者,他所創立的以“意義治療”和“存在分析”命名的心理治療被稱為繼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之後的維也納第三心理治療學派。
    “思想巨匠”史蒂芬·柯維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引用了本書中作者的一些經歷,用以說明積極主動這一習慣對一個人的深遠影響,令人無比震撼。
    為什麼說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跡?
    弗蘭克爾是享有盛譽的存在—分析學說的領袖,他所發明的意義治療是西方心理治療重要流派。他擁有兩個博士學位,而且全球共有29 所高校授予弗蘭克爾名譽博士學位,他還是奧地利科學院的名譽院士,並獲得奧地利政府頒發的科學成就方面的獎項。他擔任維也納總醫院神經科主任達25 年之久,期間他幫助過的病人以及從他的意義治療和著作中獲得鼓勵的人們有千千萬萬。
    早在20世紀40 年代,弗蘭克爾的理論就具有人本主義的傾向,他認為,人的主要動機是要理解生存的目的與意義,揭示自己生存的秘密,他把這種動機稱作“探求意義的意願”。他的一生都在為人的存在尋找意義。
    在弗蘭克爾逝世後,有人這樣評價他:“英雄稀有,他們靜靜地發光,在世界上留下印記。當他們逝去,做為整體的人性,已變得再也不一樣了。”

     
    內容簡介

        本書是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的*獨立自傳。作者按其生平和經歷分類追憶,首先談到自己的家世背景,接著講述他的童年趣事、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青少年時代的學習經歷,期間,他不忘細談自己的學術淵源,之後還分享了自己和家人輾轉數個集中營的種種內心體驗,在他那溫暖、不斷閃爍著智慧與偉大胸襟的吉光片羽裡,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有一個堪為靈魂導師的長者對著我們的心靈發出的呼喚。弗蘭克爾一生都在為人的存在尋找意義,也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生命更好的意義,他是人類靈魂的守夜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小小的回憶錄特地保留了弗蘭克爾發散式聯想的寫作風格,不論是談治學還是談作為醫生的經歷,他的聰穎機敏、幽默風趣、善良博愛、嚴謹細致、篤信好學等特質都躍然紙上,從而讓我們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這位20世紀精神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的個人魅力。


        “思想巨匠”史蒂芬·柯維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引用了本書中作者的一些經歷,用以說明積極主動這一習慣對一個人的深遠影響,令人無比震撼。

    作者簡介

    維克多·弗蘭克爾


        人們或許已經忘了他是那個曾在集中營裡被編號為119104的待決囚徒,但絕不會否認他一生存在的價值: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


        他是人們心中完成不可完成之事的典範。納粹時期,弗蘭克爾作為猶太人,全家陸續都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隻有他和妹妹幸存。他不但讓自己超越了這種絕大多數人都熬受不起的苦難,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讓他的“意義治療”有了更大的縱深與生命制高點。


        他是20世紀的見證者,他所創立的以“意義治療”和“存在分析”命名的心理治療被稱為繼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之後的維也納第三心理治療學派。


        他67歲仍決心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領到駕照,80歲時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對生命有著不懈怠的熱情,或許就是他那奇跡般一生的奧秘。


        他是《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的作者,此書自1984年出版以來,在美國已發行73版,銷量已過1200萬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此書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目錄
    前言
    我的父母
    我的童年時光
    理智
    情感
    幽默
    愛好
    中小學時光
    對精神分析的研究
    職業理想——精神病學
    一個醫生的影響力
    哲學問題
    信仰
    與個體心理學的相遇

    前言


    我的父母


    我的童年時光


    理智


    情感


    幽默


    愛好


    中小學時光


    對精神分析的研究


    職業理想——精神病學


    一個醫生的影響力


    哲學問題


    信仰


    與個體心理學的相遇


    意義治療的開端


    理論和實踐:青少年咨詢中心


    一個醫生的學習時代


    “德奧合並”


    反抗對精神病人的屠殺


    出境簽證


    我的任妻子——蒂莉


    進入集中營


    遣送


    奧斯維辛


    關於“集體罪責”


    重返維也納


    關於寫作


    作品的回響


    與諸位哲學大師的會面


    在世界各地演講


    年華老去


    晉謁教皇


    受苦之人


    後記


    維克多·弗蘭克爾簡介


    為什麼說他是20世紀的一個奇跡?

    前言
    他,是20 世紀的見證者;他,創立了自己的心理治療學派;他,是人們心目中完成不可完成之事(在納粹集中營中幸存下來)的典範代表——他就是維克多·E. 弗蘭克爾。1905 年弗蘭克爾出生於維也納,如今,他站在世紀的交點,回首走過的這個百年——他經歷過、痛苦過,用自己的作品影響過的20 世紀。
    1995 年3 月26 日是維克多·E. 弗蘭克爾90 周歲生日,值此之際我們推出他的生活回憶錄。早在幾年前,弗蘭克爾就開始陸續寫下了他過往生活的片段,本來並未計劃出版,後來他考慮到以往出版的都是清一色的學術著作,遂決定寫一本以他個人為主題的書,記錄他生活中的一些際遇,作為自己的第31 本作品問世。這本回憶錄特地保留了作者發散式聯想的寫作風格,從而讓讀者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這位20世紀精神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的個人魅力。
    在與出版社的通力合作下,本書得以面世。盡管年事已高,為疾病困擾,弗蘭克爾仍然一如既往地以極大的精力投入到本書的寫作中,終在他90 歲生日之前完稿。
    本書的問世,首先要感謝維克多·弗蘭克爾的夫人艾麗·弗蘭克爾女士,她不僅親手將本書的手稿整理打印出來,而且在弗蘭克爾先生整個撰寫過程中都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幫助。另外,我們還要感謝哈拉爾德·莫利,他在本書成書過程中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後,我們當然還要特別感謝本書的作者弗蘭克爾先生,沒有他,也就沒有本書的問世。

        他,是20 世紀的見證者;他,創立了自己的心理治療學派;他,是人們心目中完成不可完成之事(在納粹集中營中幸存下來)的典範代表——他就是維克多·E. 弗蘭克爾。1905 年弗蘭克爾出生於維也納,如今,他站在世紀的交點,回首走過的這個百年——他經歷過、痛苦過,用自己的作品影響過的20 世紀。


        1995 年3 月26 日是維克多·E. 弗蘭克爾90 周歲生日,值此之際我們推出他的生活回憶錄。早在幾年前,弗蘭克爾就開始陸續寫下了他過往生活的片段,本來並未計劃出版,後來他考慮到以往出版的都是清一色的學術著作,遂決定寫一本以他個人為主題的書,記錄他生活中的一些際遇,作為自己的第31 本作品問世。這本回憶錄特地保留了作者發散式聯想的寫作風格,從而讓讀者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這位20世紀精神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的個人魅力。


        在與出版社的通力合作下,本書得以面世。盡管年事已高,為疾病困擾,弗蘭克爾仍然一如既往地以極大的精力投入到本書的寫作中,終在他90 歲生日之前完稿。


        本書的問世,首先要感謝維克多·弗蘭克爾的夫人艾麗·弗蘭克爾女士,她不僅親手將本書的手稿整理打印出來,而且在弗蘭克爾先生整個撰寫過程中都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幫助。另外,我們還要感謝哈拉爾德·莫利,他在本書成書過程中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後,我們當然還要特別感謝本書的作者弗蘭克爾先生,沒有他,也就沒有本書的問世。


                                                                                        馬丁娜·加斯特- 甘普


                                                                                           1995年2月,慕尼黑

    媒體評論

        在納粹集中營裡,納粹可以控制生存環境,摧殘他的肉體,但是弗蘭克爾的自我意識卻是獨立的,能夠超脫肉體的束縛,以旁觀者的身份來審視自己的遭遇。這種抽離好比我們常聽人說的“跳出三界之外”,是人類的終極自由。簡而言之:人在刺激和回應之間仍有選擇的權利。這是人性*根本的原則,也就是西方神性中所說的自由意志。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博士

    在線試讀
    幽默
    幽默的語言當然少不了俏皮話,也就是精心設計的文字遊戲。著名的登山愛好者魯道夫·賴夫是我多年的旅伴,二戰前他是多瑙河流域阿爾卑斯山登山協會的會長,每次我們和登山協會的其他成員一起去登山,他總會喊我“瘋子大夫”(Narrendoktor)——我是一名精神病科醫生。當時我在施泰因霍夫精神病院工作,每次見面,他都不會正經地稱呼我“醫生”,而是在前面加上“瘋子”作修飾詞。終於有一天我忍無可忍,當著所有登山隊友的面警告他說:“聽著,賴夫先生,如果你繼續叫我瘋子大夫的話——知道我會怎麼稱呼你嗎?施泰因霍夫的賴夫(Steinhofreif)!”
    前面說到,他叫賴夫(Reif),德語意為“成熟的,有準備的”,在維也納人們會用這個詞指代瘋子,因為瘋子就是“準備好可以送進精神病院的人”,所以“施泰因霍夫的賴夫”意思就是“可以送進施泰因霍夫精神病院的家伙”!從那之後,賴夫先生再也不敢喊我“瘋子大夫”了。
    玩弄文字遊戲,有時需要創造新詞。 1961年我在哈佛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有一天講課,因為天熱教室的門都開著,一隻狗突然跑進教室裡來,四處打量了一下,又慢悠悠地走了出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它吸引了,我也不例外。因為事發突然,大家都有些愕然,誰也沒有發出笑聲,這時我發話了:“這就是我們所謂的‘dogotherapy’。”我這麼說,是因為當時我正在講授的內容是“意義治療”(logotherapy)。
    還有一個例子,我自己沒車的時候,總是對別人說:“你知道嗎?我通常都是坐‘他動車’(Heteromobil)出門,也就是我不自己開車,而是讓別人捎我一程。”
    有時候不用創造新詞也能達到一語雙關的效果,比方說,如有別人要為我的茶續杯,而我不想再喝時,我會說:“你知道嗎,我是個一神論者(Monotheist),所以我隻喝一杯茶。”
    在演講時,幽默的話語不僅能使整個氛圍更輕松,還能在接下來的自由討論中削弱對手的立場,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有一次我受邀在格拉茨的施泰爾秋季藝術節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我想指出我不僅有資格談論醫學,也有資格談論哲學,但是又不想太高調,顯得像在炫耀我同時擁有醫學和哲學兩個博士學位,於是我說:“女士們,先生們!我同時擁有醫學和哲學兩個博士學位,但是我通常不提這事,因為我在維也納的那些親愛的同事——據我了解,他們絕不會說,弗蘭克爾是個雙料博士,而隻會說,他是半個醫生。”

                                                         幽默


        幽默的語言當然少不了俏皮話,也就是精心設計的文字遊戲。著名的登山愛好者魯道夫·賴夫是我多年的旅伴,二戰前他是多瑙河流域阿爾卑斯山登山協會的會長,每次我們和登山協會的其他成員一起去登山,他總會喊我“瘋子大夫”(Narrendoktor)——我是一名精神病科醫生。當時我在施泰因霍夫精神病院工作,每次見面,他都不會正經地稱呼我“醫生”,而是在前面加上“瘋子”作修飾詞。終於有一天我忍無可忍,當著所有登山隊友的面警告他說:“聽著,賴夫先生,如果你繼續叫我瘋子大夫的話——知道我會怎麼稱呼你嗎?施泰因霍夫的賴夫(Steinhofreif)!”


        前面說到,他叫賴夫(Reif),德語意為“成熟的,有準備的”,在維也納人們會用這個詞指代瘋子,因為瘋子就是“準備好可以送進精神病院的人”,所以“施泰因霍夫的賴夫”意思就是“可以送進施泰因霍夫精神病院的家伙”!從那之後,賴夫先生再也不敢喊我“瘋子大夫”了。


        玩弄文字遊戲,有時需要創造新詞。 1961年我在哈佛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有一天講課,因為天熱教室的門都開著,一隻狗突然跑進教室裡來,四處打量了一下,又慢悠悠地走了出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它吸引了,我也不例外。因為事發突然,大家都有些愕然,誰也沒有發出笑聲,這時我發話了:“這就是我們所謂的‘dogotherapy’。”我這麼說,是因為當時我正在講授的內容是“意義治療”(logotherapy)。


        還有一個例子,我自己沒車的時候,總是對別人說:“你知道嗎?我通常都是坐‘他動車’(Heteromobil)出門,也就是我不自己開車,而是讓別人捎我一程。”


        有時候不用創造新詞也能達到一語雙關的效果,比方說,如有別人要為我的茶續杯,而我不想再喝時,我會說:“你知道嗎,我是個一神論者(Monotheist),所以我隻喝一杯茶。”


        在演講時,幽默的話語不僅能使整個氛圍更輕松,還能在接下來的自由討論中削弱對手的立場,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有一次我受邀在格拉茨的施泰爾秋季藝術節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我想指出我不僅有資格談論醫學,也有資格談論哲學,但是又不想太高調,顯得像在炫耀我同時擁有醫學和哲學兩個博士學位,於是我說:“女士們,先生們!我同時擁有醫學和哲學兩個博士學位,但是我通常不提這事,因為我在維也納的那些親愛的同事——據我了解,他們絕不會說,弗蘭克爾是個雙料博士,而隻會說,他是半個醫生。”


        說到自由討論,有一次我在慕尼黑的藝術學院做完演講之後,觀眾開始提問,其中有一個年輕人頗具挑釁地問我:“弗蘭克爾先生,你今天談論的是性,可是像您這麼忙碌的教授,每天不是上課就是開討論會,哪裡會有時間過健康自然的性生活呢,甚至都沒空搞明白那是怎麼一回事吧?!”


    “這位朋友,是這樣的,”我答道,“你的話讓我想起維也納的一個古老的笑話:有個人踫到一個面包師,在聊天中得知面包師有10個孩子,特別驚奇地問道:‘哎,那你到底什麼時候烤面包呢?’”聽到這兒,觀眾都笑了起來。


        我接著說:“你的問題也是這樣。難道你覺得,如果一個人白天忙著學術工作,那他晚上就無法過正常的性生活了嗎?”這時觀眾轉而開始笑那個年輕人了。


        還有一次是在美國一所大學的神學院演講後的自由討論環節,那次我並不想讓別人尷尬,而是想讓自己免於尷尬。當時有人問我對於著名神學家保羅·田立克所說的“上帝之上的上帝”


        (The God above the God)的概念的理解,實際上,我並不了解這個概念,卻仍然平靜地回答:“我想,如果我敢回答你這個關於‘上帝之上的上帝’的問題,這豈不是在說,我認為自己是‘田立克之上的田立克’了嗎?”


        我不光樂於開玩笑,還喜歡笑話。有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想著要寫一本專門研究笑話的形而上學的書。我知道的好笑的一個笑話是這樣的,一個人來到一個住了很多猶太人的波蘭小鎮,他想去妓院,可是又不好意思直接問別人妓院的位置,於是他便問路邊一個穿著長袍的猶太老者:“請問你們的拉比住在哪兒?”


        老者回答說:“在那兒,那棟綠色的房子裡。”


        “什麼?”這個人裝作一副很驚訝的樣子,“那位德高望重的拉比竟然住在妓院?”


        老者立馬斥責他:“你胡說什麼!妓院明明是前面那棟紅色的房子。”


        “謝謝。”那人與老者告辭,高興地朝妓院走去。


        其實我們醫生與病人談話時,不也常常使用這種方式嘛。剛做醫生沒多久,我就掌握了這種對話方法,比如,如果我想知道一位女性患者的病史,不要問“您墮過胎嗎?”,而是要問“您流過幾次產?”。


        再比如,千萬不要這麼問一個男性病人,“您染過梅毒嗎?”而要問“您接受過幾次梅毒病治療?”。


        還有,我們也不要問一個精神分裂癥患者,是否聽到有人在和他說話,而應該問“那個人跟你說了些什麼?”。


        有個諷刺心身醫學的玩笑編得很棒:有個人因為患了頭疼、耳鳴、腦部充血的毛病而被轉診到精神分析師那邊,他去看精神分析師的路上經過一家服裝店,突然想起需要一件新襯衫,就走進店去要售貨員拿給他某種樣式的襯衫。


        “你要多大碼的?”售貨員問。


        “42碼。”他答道。


        “相信我,你應該穿43碼的。”


        “別多說了,就給我拿42碼的好了。”


        “好吧,不過要是你到時候感到頭疼、耳鳴、腦部充血的話,不要感到奇怪。”


        還有一個笑話可以很好地解釋什麼是藥物精神病學,一個納粹軍官坐在一個猶太人的對面,那個猶太人拿出一條鯡魚來喫,喫到後隻剩下魚頭,便把魚頭小心翼翼地裝回袋子裡收好。


        “你為什麼這樣做?”納粹軍官好奇地詢問。


        “魚頭裡有魚腦,我把它帶回去給孩子喫,他們喫了會變聰明。”


        “你能不能把魚頭賣給我?”


        “當然可以。”


        “多少錢?”


        “一馬克。”


        “給你一馬克。”納粹軍官買了魚頭,馬上喫了下去。


        5分鐘後,納粹軍官非常生氣地質問猶太人:“該死的猶太佬!一整條鯡魚纔賣一毛錢,魚頭你卻賣我一馬克!”


    猶太人平靜地說道:“你看,那魚頭確實管用吧。”


        治療病因和單純的治療病癥是不同的,或許我們可以借助一個笑話解釋二者的區別:有個人外出度假,但每天早晨都會被一隻公雞吵醒,於是他去藥店買了些安眠藥,加進公雞的飼料裡。看,這就是治療病因!


     


    維克多·弗蘭克爾的名言


        讓我用一生的時間苦苦思索的,不是對死亡的恐懼,而是這麼一個問題:既然生命如此短暫,那它的意義何在?後,我終其一生探索得出的答案就是: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死亡本身讓生命變得有意義。


                                                              ——維克多·弗蘭克爾


    ?  人“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及心智的獨立,即便是身心於恐怖如斯的壓力下,亦無不同。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惟獨人性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維克多·弗蘭克爾


    ?  生命的意義在於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因此重要的不是生命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


                                                              ——維克多·弗蘭克爾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