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李澤厚:論語今讀(定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982-1424
    【優惠價】
    614-890
    【作者】 李澤厚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儒家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ISBN】978752320246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3202463
    作者:李澤厚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23年04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版為《論語今讀》所出各版中的定本。
    正如李澤厚先生在"序"中所言:"本書自1998年初版以來,曾多版多次印行,每次譯文、譯解常小有訂正增刪,此次亦然。各次屢計或有數十處所,雖頗零散,不無匡補,是以引用、閱讀宜據新版為準。"
    2018年李澤厚先生對本版又修訂30多處。
    2021年李澤厚先生去世,現以本書再版向先生致敬。
    本次再版,修訂主要有三:一是新增馬群林先生撰寫的《李澤厚學術年譜簡編》作為附錄二,以期讓讀者了解先生的思想發展脈絡和一生的學術軌跡, 能更好地了解先生的哲學思想。 將原附錄二幺峻洲先生所編的《論語索引》予以刪除,索引本為便於讀者檢索, 但在當前信息時代,電子檢索更方便, 經與先生後人溝通, 獲同意將本附錄刪除。"附錄一《孔子再評價( 1980)》" 繼續保留,因本書為作者"實際是繼續做 20 世紀 80 年代《孔子再評價》一文的工作,即更具體地來闡釋孔子";二是再次編校,質量又有提升;三是優化版式,對全書的字號、字間距調整得更加疏朗美觀,提升閱讀的舒適感。

     
    內容簡介

    李澤厚認為,《論語》這本書所宣講、所傳布、所論證的那些"道理"、"規則"、主張、思想,已代代相傳,長久地滲透在中國兩千年來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人們的行為、思想、言語、活動中了,已成為規範整個社會活動和人們行為的準則和指南,還作用於人們的感情、想像和信仰,是有關中國文化的某種"心魂"所在。
    基於《論語》的重要,李澤厚利用當代的語言觀念重新進行了譯注,並圍繞今日如何讀《論語》這個中心,對於《論語》的原文及精神做了當下的申述、評論和闡釋,並結合中西方哲學、文化、思想上的比較與分析,賦予《論語》新的意義,此即所謂"今讀"。其中,培育人性情感,了解和區分宗教性私德與社會性公德,重視和把握個體命運的偶然,是《論語今讀》三重點。
    作為對於儒家原典思想的現代闡釋,《論語今讀》表達了李澤厚和孔子的對話。一方面,李澤厚讓孔子復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們言說;另一方面,他又憑其獨特的方式針對孔子的問題給予回答。對於本書的讀者來說,值得思考的不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澤厚所闡釋的孔子的思想。

    作者簡介

    李澤厚,當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美學家。1930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著有《美的歷程》《批判哲學的批判》《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思想史論》《論語今讀》《己卯五說》《哲學綱要》等。2010年出版的以權威和標準嚴格著稱的《諾頓文集》,他的著作與柏拉圖、亞裡士多德、休謨、康德、萊辛、黑格爾等大哲學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選。李澤厚是美學、馬克思主義和身體理論這三種類別目錄下的非西方哲學家。

    目錄

    前 言
    論 語:孔子對話錄
    學而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裡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序 
    前 言 
    論 語:孔子對話錄 
    學而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裡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後 記  
    附錄一:孔子再評價(1980)
    附錄二:李澤厚學術年譜簡編(馬群林 撰)

    前言
    《論語今讀》始屬稿於1989年,成書於1994-1996年,1998年初版於香港天地圖書公司,臺北允晨、安徽文藝、天津社科、三聯書店、江蘇文藝相繼先後出版並多次印行。各版正文前均冠有"初稿"字樣,蓋表不甚滿意而擬作補改修訂之意。歲月遷延,迄今廿載,心多旁騖,精力日衰,雖各版有二三補改之處, 均零星偶發,不足提及,而原擬參閱《孔子集語》、《孔子家語》、出土簡帛及近年出版之各種《論語》譯注、研究,對《今讀》全書特別是"譯"作一較大修訂之計劃,已難履行,實成泡影。從而"初稿"字樣此次新版便應撤除,雖又增一人生大憾,卻無可如何也矣。
    此次新版增兩附錄。 一為摘用齊魯書社2005年出版幺峻洲編《論語索引》之主要部分。這對查檢《論語》 任何話語出自何篇何章,舉手可得,頗為方便, 希望對讀者、學者有所助益;二為1980年發表之拙文《孔子再評價》。三十五年前之舊作矣,似仍可讀,收此文以不忘當年發表時所遇之阻力、艱難和波折,並志《今讀》由來有自,即在不斷反傳統高潮中力求再證傳統,而非趕今日"儒教"、 "國學"之時髦也。
    此外,新版增加若干黑體字樣,為在繁忙快速之當代閱讀中引人注意,亦廣告術也,能起作用乎?不可知也。
    歲將暮矣,人已殘年,來日不多,盍勝警悚;讀聖賢書,有何可學,修身立言, 俯仰無怍。

    《論語今讀》始屬稿於1989年,成書於1994-1996年,1998年初版於香港天地圖書公司,臺北允晨、安徽文藝、天津社科、三聯書店、江蘇文藝相繼先後出版並多次印行。各版正文前均冠有"初稿"字樣,蓋表不甚滿意而擬作補改修訂之意。歲月遷延,迄今廿載,心多旁騖,精力日衰,雖各版有二三補改之處, 均零星偶發,不足提及,而原擬參閱《孔子集語》、《孔子家語》、出土簡帛及近年出版之各種《論語》譯注、研究,對《今讀》全書特別是"譯"作一較大修訂之計劃,已難履行,實成泡影。從而"初稿"字樣此次新版便應撤除,雖又增一人生大憾,卻無可如何也矣。
    此次新版增兩附錄。 一為摘用齊魯書社2005年出版幺峻洲編《論語索引》之主要部分。這對查檢《論語》 任何話語出自何篇何章,舉手可得,頗為方便, 希望對讀者、學者有所助益;二為1980年發表之拙文《孔子再評價》。三十五年前之舊作矣,似仍可讀,收此文以不忘當年發表時所遇之阻力、艱難和波折,並志《今讀》由來有自,即在不斷反傳統高潮中力求再證傳統,而非趕今日"儒教"、 "國學"之時髦也。
    此外,新版增加若干黑體字樣,為在繁忙快速之當代閱讀中引人注意,亦廣告術也,能起作用乎?不可知也。
    歲將暮矣,人已殘年,來日不多,盍勝警悚;讀聖賢書,有何可學,修身立言, 俯仰無怍。
    2014年鼕日於異域波城
    本書自1998年初版以來,曾多版多次印行,每次譯文、譯解常小有訂正增刪,此次亦然。各次屢計或有數十處所,雖頗零散,不無匡補,是以引用、閱讀宜據新版為準。
    2018年6月又記
    李澤厚

    在線試讀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孔子說:“學習而經常實踐,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是很快樂嗎?沒有人了解自己,並不煩惱怨怒,這不纔是君子嗎?”
    【注】劉寶楠《論語正義》(下簡稱《正義》)邢疏雲:自此至《堯曰》是《魯論語》二十篇之名及第次也。……案:古人以漆書竹簡約當一篇,即為編列,以韋束之。
    程樹德《論語集釋》(下簡稱《集釋》)馬融曰:子者,男子之通稱,謂孔子也。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下簡稱《朱注》):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飛也。
    【記】作為《論語》首章,並不必具有深意。但由於首章突出的“悅”、“樂”二字,似可借此簡略談論《今讀》的一個基本看法:即與西方“罪感文化”、日本“恥感文化”[從魯思·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及某些日本學者說]相比較,以儒學為骨干的中國文化的精神是“樂感文化”。“樂感文化”的關鍵在於它的“一個世界”(即此世間)的設定,即不談論、不構想超越此世間的形上世界(哲學)或天堂地獄(宗教)。它具體呈現為“實用理性”(思維方式或理論習慣)和“情感本體”(以此為生活真諦或人生歸宿,或曰天地境界,即道德之上的準宗教體驗)。“樂感文化”、“實用理性”乃華夏傳統的精神核心。
    作為儒學根本,首章揭示的“悅”、“樂”,就是此世間的快樂:它不離人世、不離感性而又超出它們。學習“為人”以及學習知識技能而實踐之,當有益於人、於世、於己,於是心中悅之,一種有所收獲的成長快樂。有朋友從遠方來相聚會,舊注常說“朋”是同學(“同門曰朋”),因此是來研討學問,切磋修養;在古希臘,“朋友”也是關於哲學、智慧的討論者。其實,何必拘泥於此?來相見面,來相飲酒,來相聊天,不也愉快?特別又從遠方來,一定是很久沒有見面了,在古代,這就更不容易,當然更加快樂。這“樂”完全是世間性的,卻又是很精神性的,是“我與你”的快樂,而且此“樂”還在“悅”之上(並見6.11章)。“悅”僅關乎一己本人的實踐,“樂”則是人世間也就是所謂“主體間性”的關繫情感。那是真正友誼情感的快樂。這裡願抄引陶淵明思念朋友的詩:
    靄靄停雲,蒙蒙時雨。八表同昏,平陸伊阻。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
    停雲靄靄,時雨蒙蒙。八表同昏,平陸成江。有酒有酒,閑飲東窗。願言懷人,舟車靡從。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孔子說:“學習而經常實踐,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是很快樂嗎?沒有人了解自己,並不煩惱怨怒,這不纔是君子嗎?”
    【注】劉寶楠《論語正義》(下簡稱《正義》)邢疏雲:自此至《堯曰》是《魯論語》二十篇之名及第次也。……案:古人以漆書竹簡約當一篇,即為編列,以韋束之。
    程樹德《論語集釋》(下簡稱《集釋》)馬融曰:子者,男子之通稱,謂孔子也。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下簡稱《朱注》):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飛也。
    【記】作為《論語》首章,並不必具有深意。但由於首章突出的“悅”、“樂”二字,似可借此簡略談論《今讀》的一個基本看法:即與西方“罪感文化”、日本“恥感文化”[從魯思·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及某些日本學者說]相比較,以儒學為骨干的中國文化的精神是“樂感文化”。“樂感文化”的關鍵在於它的“一個世界”(即此世間)的設定,即不談論、不構想超越此世間的形上世界(哲學)或天堂地獄(宗教)。它具體呈現為“實用理性”(思維方式或理論習慣)和“情感本體”(以此為生活真諦或人生歸宿,或曰天地境界,即道德之上的準宗教體驗)。“樂感文化”、“實用理性”乃華夏傳統的精神核心。
    作為儒學根本,首章揭示的“悅”、“樂”,就是此世間的快樂:它不離人世、不離感性而又超出它們。學習“為人”以及學習知識技能而實踐之,當有益於人、於世、於己,於是心中悅之,一種有所收獲的成長快樂。有朋友從遠方來相聚會,舊注常說“朋”是同學(“同門曰朋”),因此是來研討學問,切磋修養;在古希臘,“朋友”也是關於哲學、智慧的討論者。其實,何必拘泥於此?來相見面,來相飲酒,來相聊天,不也愉快?特別又從遠方來,一定是很久沒有見面了,在古代,這就更不容易,當然更加快樂。這“樂”完全是世間性的,卻又是很精神性的,是“我與你”的快樂,而且此“樂”還在“悅”之上(並見6.11章)。“悅”僅關乎一己本人的實踐,“樂”則是人世間也就是所謂“主體間性”的關繫情感。那是真正友誼情感的快樂。這裡願抄引陶淵明思念朋友的詩:
    靄靄停雲,蒙蒙時雨。八表同昏,平陸伊阻。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
    停雲靄靄,時雨蒙蒙。八表同昏,平陸成江。有酒有酒,閑飲東窗。願言懷人,舟車靡從。
    東園之樹,枝條載榮。競朋新好,以招餘情。人亦有言,日月於征。安得促席,說彼平生。……
    情真意深,不必作各種穿鑿解釋。詩人通過寫這首詩,讀者通過讀這首詩,豈不使自己情感更深沉?這就是說,人類的一些基本情感本是生物性的,動物也有友誼和友情,包括狗、馬對主人的親密依戀等等。但把情感保存、延續和提升到如此高級水平,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卻正是文化的功績。這首詩如同孔老夫子這句話一樣,它們都在塑造人的情感心理。文化使情感人化。友誼、友情的快樂正是通過文化的積累又特別是文學藝術作品的直接塑造,而在人的心理中培育成長。這首陶詩便是一例。年輕時大概很難欣賞這首詩(以及整個陶詩),但有了足夠人生經歷之後,便不同了。這就是我說的“積澱”。“積澱”是一種“文化—心理結構”(cultural-psychologicalforming),亦即所謂“自然的人化”,亦即人之區別於動物的“人性”所在。
    當然,“情”有好些不同的層次。在《美學四講》中,我曾分出審美的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悅志悅神三層次。其中,“悅神”的層次,就接近或進入某種宗教境界或宗教體驗。它以“天人交會”、“天人合一”為皈依或指歸。“悅志”則充滿了悲劇精神,特別是因為無人格神的設定信仰,人必須在自己的旅途中去建立歸依、信仰,去設定“天行健”,並總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沒有任何外在的拯救、希冀和依托,因此其內心之悲苦艱辛、經營慘淡、精神負擔便更沉重於具有人格神格局的文化。中國實用理性之所以強調韌性精神、艱苦奮鬥,其故在此。中國樂感文化之所以並不浮淺庸俗,其故在此。其中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其故在此;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這種文化精神以“即世間又超世間”的情感為根源、為基礎、為實在、為“本體”。因人的生存意義即在此“生”的世間關繫中,此道德責任所在,亦人生歸依所在。儒學以此區別於其他宗教和哲學。
    關於“人不知,而不慍”,將在以後章節中討論,這裡暫不多論。
    本章開宗明義,概而言之:“學”者,學為人也。學為人而悅者,因人類即本體所在,認同本體,“悅”也。友朋來而樂,可見此本體乃群居而非個體獨存也。“人不知,而不慍”,則雖群卻不失個體之尊嚴、實在與價值也。此三層愈轉愈深,乃“仁”說之根本,樂感文化、實用理性之樞紐,作為《論語》首章,不亦宜乎。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