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王陽明家訓譯注(中華家訓導讀譯注叢書 簡體平裝)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430-624
    【優惠價】
    269-390
    【作者】 (明)王陽明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394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2593941
    作者:(明)王陽明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王陽明家訓完整無刪節版。


     


    *讀得懂、用得上的家訓——導讀、注釋、白話翻譯之外,本書特別設置“實踐要點”,在現實生活和教育中運用。


     


    *王陽明家教的精髓——在家庭生活、日用常行中“致良知”。


     


    *王陽明的家教理念,啟導門人、後學,成就很多文化世家、地方望族,內化為中華民族的家庭教育文化傳統的基因。


     


    *本書附錄王陽明四位重要門人、各為一方領袖——王畿(龍溪)、鄒守益(東廓)、黃綰、薛侃家訓。


     


    *直到今天,許多地方還有王陽明家教的遺風,本書編注者的家祠還刻有王陽明《示憲兒》。


     


    *精致小32開,便於攜帶;精美插圖,古典美和現代文藝範的結合。

     
    內容簡介
    本書正編選錄王陽明重要的家訓十四篇。由於陽明一生並未寫作專著性質的家訓,因此本書所選家訓,多來自他寫給家中子弟的書信。
    本書附錄陽明弟子家訓十篇,其中王畿家訓三篇,鄒守益家訓兩篇,黃綰家訓三篇,薛侃家訓兩篇。所以在陽明弟子中選取這幾位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與陽明關繫親近,曾親身參與到王家子弟的教育活動中;另一方面,他們都是陽明重要弟子,且家教理念與陽明一脈相承。閱讀他們的家訓,可加深對陽明家教思想的了解。
    每篇均分為“原文”“注釋”“譯文”“實踐要點”四部分。其中“實踐要點”或者是對正文內容進行材料補充,或者是對正文中某些重要的觀點、現像進行闡釋,但*重要的,則是結合近人案例和當前現實,探討陽明學派家訓對我們當今教育實踐的啟示。
    王陽明可謂一代儒宗。他提倡“心外無理”、“知行合一”,開創出以“致良知”為宗旨的儒學流派,後世稱為“王學”或“陽明學”,又將之與南宋陸九淵之學並稱為“陸王心學”,與“程(程顥、程頤)朱(朱熹)理學”對應,同屬於宋明儒學中的兩大流派。陽明自身的人格境界、事功上的成就,加上直指人心、簡截明快的修學風格,讓他的學說在明代中後期迅速風靡全國,後來還傳到朝鮮、日本,對東亞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以說,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曠世大儒。

    本書正編選錄王陽明重要的家訓十四篇。由於陽明一生並未寫作專著性質的家訓,因此本書所選家訓,多來自他寫給家中子弟的書信。


    本書附錄陽明弟子家訓十篇,其中王畿家訓三篇,鄒守益家訓兩篇,黃綰家訓三篇,薛侃家訓兩篇。所以在陽明弟子中選取這幾位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與陽明關繫親近,曾親身參與到王家子弟的教育活動中;另一方面,他們都是陽明重要弟子,且家教理念與陽明一脈相承。閱讀他們的家訓,可加深對陽明家教思想的了解。


     每篇均分為“原文”“注釋”“譯文”“實踐要點”四部分。其中“實踐要點”或者是對正文內容進行材料補充,或者是對正文中某些重要的觀點、現像進行闡釋,但*重要的,則是結合近人案例和當前現實,探討陽明學派家訓對我們當今教育實踐的啟示。


    王陽明可謂一代儒宗。他提倡“心外無理”、“知行合一”,開創出以“致良知”為宗旨的儒學流派,後世稱為“王學”或“陽明學”,又將之與南宋陸九淵之學並稱為“陸王心學”,與“程(程顥、程頤)朱(朱熹)理學”對應,同屬於宋明儒學中的兩大流派。陽明自身的人格境界、事功上的成就,加上直指人心、簡截明快的修學風格,讓他的學說在明代中後期迅速風靡全國,後來還傳到朝鮮、日本,對東亞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以說,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曠世大儒。


    陽明深信:“古人所有教其子者,不外於身心性情之德、人倫日用之常。”故此,他能做到的就是言傳身教,居家躬行慈孝,外任則通過書信反復督導、訓誡子弟以追求聖賢之學為首務,勤勉讀書,磨礪人格,在日用倫常中去“致良知”。他頗倚重族叔克彰太叔,多番致信囑咐他嚴管家眾,晚年離開家鄉南征廣西時,更把家事托付給學生魏廷豹。關於子嗣問題,則在他44歲時將堂弟王守信的第五個兒子王正憲過繼到自己名下,由王畿、錢德洪這兩位忠心耿耿的高足來擔任家庭教師。嘉靖五年(1526),歸鄉調養五年多的陽明終於喜得貴子,取名正聰(後改名正億),那一年他已經55歲了。


    在給親族子弟的書信裡,王陽明有誠摯的關切、嚴肅的教誨,也有深重的憂慮,還常常帶著自責,都凝聚著他家庭教育的一番思考,基本都是圍繞“良知”來指導家人加強道德修養,視家人為同道,熱切地盼望他們能繼承家學,以家庭為基點,加入到“良知”的信仰共同體中。可以說,他的家教觀是他“致良知”學說在家庭倫理教育上的運用。

    作者簡介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兩廣巡撫。他長年在江西、福建、兩廣地區勘亂剿匪,軍功顯赫,因平定江西寧王朱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又稱王文成公。《明史》評價說:“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萬歷年間,經過多方努力,陽明得以從祀孔廟,奉祀孔廟東廡第五十八位。
    王陽明是明代首屈一指的大儒和名臣,其開創的以“致良知”為宗旨的儒學宗派,後世稱為“姚江之學”、“王學”或“陽明心學”,將之與南宋陸九淵並稱為“陸王心學”,和“程(程顥、程頤)朱(朱熹)理學”對應,同屬於宋明儒學中的兩大流派。陽明自身的人格纔華、事功上的成就,加上直指人心、簡截明快的思想風格,讓他的學說在明代中後期迅速風靡全國,門人後學代有傳承,後來還傳到朝鮮、日本,對東亞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以說,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曠世大儒。
    譯注者:
    陳椰,廣東澄海人,中山大學哲學博士,現為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出版專著《嶺南學術思想》,編校整理《薛侃集》。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兩廣巡撫。他長年在江西、福建、兩廣地區勘亂剿匪,軍功顯赫,因平定江西寧王朱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又稱王文成公。《明史》評價說:“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萬歷年間,經過多方努力,陽明得以從祀孔廟,奉祀孔廟東廡第五十八位。


    王陽明是明代首屈一指的大儒和名臣,其開創的以“致良知”為宗旨的儒學宗派,後世稱為“姚江之學”、“王學”或“陽明心學”,將之與南宋陸九淵並稱為“陸王心學”,和“程(程顥、程頤)朱(朱熹)理學”對應,同屬於宋明儒學中的兩大流派。陽明自身的人格纔華、事功上的成就,加上直指人心、簡截明快的思想風格,讓他的學說在明代中後期迅速風靡全國,門人後學代有傳承,後來還傳到朝鮮、日本,對東亞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以說,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曠世大儒。


    譯注者:


    陳椰,廣東澄海人,中山大學哲學博士,現為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出版專著《嶺南學術思想》,編校整理《薛侃集》。


    林鋒,廣東澄海人,中山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繫古典文獻學方向博士後。

    目錄
    “中華家訓導讀譯注叢書”出版緣起 劉海濱 /1
    導讀:王陽明的門風與家教 /1

    王陽明家訓
    示憲兒 /3
    書正憲扇/7
    嶺南寄正憲男/12
    寄正憲男手墨/17
    客座私祝/ 30
    贛州書示四姪正思等 /34
    寄諸弟 /41
    示弟立志說 /49
    與弟伯顯 /63
    與弟伯顯札 /68

    “中華家訓導讀譯注叢書”出版緣起 劉海濱 /1
    導讀:王陽明的門風與家教 /1

    王陽明家訓
    示憲兒 /3
    書正憲扇/7
    嶺南寄正憲男/12
    寄正憲男手墨/17
    客座私祝/ 30
    贛州書示四姪正思等 /34
    寄諸弟 /41
    示弟立志說 /49
    與弟伯顯 /63
    與弟伯顯札 /68
    與弟書 /72
    寄伯敬弟手札 /79
    與徐仲仁 /83
    示徐曰仁應試 /90

    附一:王畿家訓
    自訟長語示兒輩 /105
    北行訓語付應吉兒 /125
    遺言付應斌應吉兒 /132

    附二:鄒守益家訓
    書壁誡子婦 /145
    家約 /151

    附三:黃綰家訓
    家誡 /163
    勸子姪為學文 /165
    戒子姪求田宅文 /169

    附四:薛侃家訓
    中離公祠訓 /179
    與諸子弟書 /183

    後記 /191

    媒體評論
    歷代名人高度評價王陽明:
    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黃宗羲(明末著名學者)

    王文成公為明*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王士禎(清初傑出詩人、學者、文學家)

    陽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為三百年一人。 ——魏禧(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

    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曾國藩

    歷代名人高度評價王陽明:


    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黃宗羲(明末著名學者)


     


    王文成公為明*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王士禎(清初傑出詩人、學者、文學家)


     


    陽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為三百年一人。   ——魏禧(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


     


    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曾國藩


    王陽明對儒學所做貢獻同德國的馬丁· 路德對基督教所做的貢獻一樣深刻;在理論和實踐這兩個方面都閃耀著燦爛光芒的儒學宗師,中國歷史上唯有王陽明一人。


    五百年來,儒家的源頭活水就在王陽明。


    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


    ——杜維明(哈佛大學教授)


     


    我邦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家,乃至維新諸豪傑震天動地之偉業,殆無一不由於王學所賜予。


     ——高瀨武次郎(日本近代著名哲學家)


     


    其他尊崇王陽明的大人物,還有:


    徐階、徐渭、李贄、劉宗周、張居正、紀曉嵐、張廷玉、左宗棠、章太炎、康有為、嚴復、梁啟超、孫中培、蔣介石、陳獨秀、*……


     


    陽明心學活潑有用,人人可學,是現代人的良藥。


    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西鄉隆盛(日本明治維新三傑之首)


     


    陽明學zui有東方文化的特點,它簡易樸實,不僅便於學習掌握,而且易於實踐執行。在人類這個大家庭裡,不分種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實踐陽明的良知之學。


    ——岡田武彥(日本著名學者)


     


    王學為今日學界獨一無二之良藥。


    子王子(王陽明)提出“致良知”為*之頭腦,是千古學脈,超凡入聖不二法門。


    ——梁啟超

    在線試讀
    示憲兒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弟。
    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
    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鬥氣。
    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兇類。
    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
    吾教汝,全在是。汝諦聽,勿輕棄!

    ┃ 今譯 ┃
    孩子們啊,請聽教誨:勤奮讀書,須要孝悌。為人謙恭,遵守禮儀。節制飲食,戒除遊戲。不要說謊,不要貪利。不要任性,不要鬥氣。不指責人,反求諸己。能忍讓人,乃為有志。能包容人,方成大器。做人好壞,全在心地。心善則善,心惡則惡。人如果實,心似果蒂。果蒂若壞,果實落地。我教你的,全在這裡。你要聽記,切勿輕棄。


    ┃ 簡注 ┃
    兒曹:兒輩,孩子們。
    孝弟:又作“孝悌”,意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

    示憲兒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弟。


    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


    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鬥氣。


    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兇類。


    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


    吾教汝,全在是。汝諦聽,勿輕棄!


     


    ┃ 今譯 ┃


    孩子們啊,請聽教誨:勤奮讀書,須要孝悌。為人謙恭,遵守禮儀。節制飲食,戒除遊戲。不要說謊,不要貪利。不要任性,不要鬥氣。不指責人,反求諸己。能忍讓人,乃為有志。能包容人,方成大器。做人好壞,全在心地。心善則善,心惡則惡。人如果實,心似果蒂。果蒂若壞,果實落地。我教你的,全在這裡。你要聽記,切勿輕棄。


     



    ┃ 簡注 ┃


    兒曹:兒輩,孩子們。


    孝弟:又作“孝悌”,意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


    禮義:禮法道義。《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


    任情:放任情感,不受約束。宋明理學繼承孟子的看法,認為人性本善。但他們又認為人情是有善有惡的,過於放任自己的情感將導致人的墮落。


    自治:自我管理,此處指修養自己的德性。


    下人:自居人下,對人謙讓。


    蒂:花或瓜果跟枝莖相連的部分。


    諦:仔細。


     


    ┃ 實踐要點 ┃


    這篇王陽明的教子“三字經”收錄在《王陽明全集•外集•贛州詩》中,所謂“贛州詩”,指的是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到十三年十二月王陽明巡撫贛州期間所寫的詩。


     


    正德十年(1515)正月,44歲的王陽明以及弟弟守儉、守文、守章都膝下無子,父親王華選了三弟王袞的孫子,即王守信的五子王正憲過繼給陽明,這一年,正憲纔八歲。翌年秋天,經兵部尚書王瓊推薦,王陽明升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江西、福建的南贛汀漳地區,歷時兩年有餘,終於平息了山寇暴亂,因軍功而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區剿匪的日子裡,他仍不忘寄詩來開示年少的兒子。


     


    王陽明曾說:“古人所有教其子者,不外於身心性情之德、人倫日用之常。”此詩指點的正是德性倫常,寫得通俗淺白,瑯瑯上口,直指人心,點出做人的根本在於心地善惡,這也是陽明教育思想的核心——從心地出發,由德行入手,將人培養成“良士”。


     


    另一個要點就是要學會包容與忍耐,纔能成就大器。儒家經典《尚書•君陳》:“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道德經》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提倡包容、不爭,佛教則有“忍辱波羅蜜”的說法,把忍視為眾生解脫到達彼岸的修行方法之一,《聖經•羅馬書》說“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乃至於近代倡導新文化運動的自由主義者胡適,晚年喜歡講“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可見,古往今來的賢人智者都提倡克制、容忍來磨礪心性,進而改良社會風氣。


     


    此外,基督教“七宗罪”中有饕餮、傲慢、貪婪(其他四種是暴怒、懶惰、淫欲、嫉妒)、佛教五戒中有“不妄語”(其他四種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飲酒、不邪淫),與王陽明的節飲食、毋說謊、毋貪利、毋鬥氣也是相應的,更可知東西方聖人,心同理同。


     


    “節飲食、戒遊戲”,對今天這個物產過剩、電玩流行的時代來說,或許有針砭意義。


     


    《示憲兒》自明清以來在民間傳播頗廣,如明代萬歷年間的廣東南海龐尚鵬的《龐氏家訓》就有收錄,隻是名字改成《訓蒙歌》,同時收錄了班昭的《女誡》,並規定“童子年五歲誦《訓蒙歌》,不許縱容驕惰。女子年六歲誦《女誡》,不許出閨門”。筆者的家祠起鳳陳公祠的門樓石刻也刻有《示憲兒》,可見嶺海之地到近代仍有陽明學的影跡。


     


     


     


     


    書正憲扇


    今人病痛,大段 a 隻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 傲則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 b。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 為弟而傲,必不能弟;為臣而傲,必不能忠。像 c 之不 仁,丹朱 d 之不肖,皆隻是一“傲”字,便結果 e 了一 生,做個極惡大罪的人,更無解救得處。汝曹 f 為學, 先要除此病根,方纔有地步可進。“傲”之反為“謙”, “謙”字便是對癥之藥。非但是外貌卑遜,須是中心“恭敬、撙節、退讓”g,常見自己不是,真能虛己受人。故 為子而謙,斯能孝;為弟而謙,斯能弟;為臣而謙,斯能忠。堯舜 h 之聖,隻是謙到至誠處,便是“允恭克讓”i“溫恭允塞”也。汝曹勉之敬之,其毋若伯魯之 簡 k 哉!


     


    ┃ 今譯 ┃



    當代人的病痛,主要就出在一個“傲”字上。許多罪惡都因驕傲而生。驕傲 7就會自以為是,不肯謙卑待人。所以說,作兒子的驕傲,就一定不會孝順父母; 作弟弟的驕傲,就一定不會愛敬哥哥;作臣民的驕傲,就一定不會忠於君上。像之所以缺少愛心善行,丹朱之所以不像他的父親那樣賢德,都根源於一個“傲” 字。像和丹朱因為一個“傲”字,害了自己一輩子,墮落成罪大惡極的人,完全 找不到解救的辦法。因此你們讀書為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根除“驕傲”這個病根,隻有戰勝了傲慢之心,人纔能有進步的餘地。驕傲的反面是謙虛,“謙”字就是根治驕傲的良藥。要牢記,謙虛不是外貌謙遜,做做樣子而已,一定要心中“恭敬節制,守禮退讓”,時常檢討自己的過失,真正做到虛心謙下、容納他人。所以說,作兒子的謙虛,一定會孝順父母;作弟弟的謙虛,一定會愛敬哥哥;作臣民的謙虛,一定能忠於君上。堯帝和舜帝之所以成為一代聖王,隻是因為他們謙虛到了極點,也真誠到了極點,這就是《尚書》裡說的“既誠敬又謙讓”,“溫良恭敬誠信篤實”。你們一定要敬聽訓誨,努力進步。對待我的話,千萬不要像伯魯對待他父親交給他的竹簡那樣。


     


    ┃ 簡注 ┃



    a 大段:大部分。


    b 屈下人:屈己下人,指對人謙讓。


    c 像:中國古代舜帝的同父異母弟弟,為人品行不端,多次謀害哥哥。《史


    記·五帝本紀》:“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像,像傲。”


    d 丹朱:中國古代堯帝的長子,因為品行不端,堯終沒有把帝位傳給他。


    王陽明家訓譯注


    8《史記·五帝本紀》:“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


    e 結果:指人的歸宿。此處做動詞用,可譯為“了結”。


    f 汝曹:你們。


    g 恭敬、撙節、退讓:語出《禮記·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撙節:(漢)鄭玄《禮記注》:“撙,猶趨也。”撙節,就是趨向節制。《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


    h 堯舜:堯,“五帝”之一,姓伊祁,號放勛;舜,“五帝”之一,姓姚,名 重華。在夏、商、周三代之前,我國歷史有所謂的“五帝”時期。據《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這個時期的統治者按其統治時間先後依次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共五人,因此稱“五帝”。而在“五帝”中,堯、舜又尤其為儒家所稱頌,“堯舜禪讓”的故事凝結了儒家學說的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


    i 允恭克讓:語出《尚書·堯典》。意為:誠實恭謹,能夠寬容讓人。(漢)孔安國:“允,信。克,能。”(漢)鄭玄:“不懈於位曰恭,推賢尚善曰讓。”《尚書》,又名《書》,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


    j 溫恭允塞:語出《尚書·舜典》。意為:溫和、恭謹、誠信、篤實。


    k 伯魯之簡:春秋時期,著名政治人物趙簡子準備確立接班人,他有兩個兒子,長子伯魯,次子無恤。是立長還是立幼,趙簡子拿不定主意。他想出了一個考驗的辦法,就把家訓寫在兩片竹簡上,交給兩個兒子,囑咐他們遵守家訓修身養性。三年後,考察結果時,伯魯已經忘了家訓的內容,並且連竹簡也弄丟了;無恤則隨口誦出了家訓,並且在父親問到竹簡時隨手從袖籠裡掏出竹簡,呈遞給父親。因此,無恤被立為繼承人,這就是趙襄子。


     


    ┃ 實踐要點 ┃



    這篇文字是題寫在王正憲的扇子上面的,用於日常的警醒,書於嘉靖四年(1525),王陽明在紹興家居講學期間,正憲時年 17 歲。此時的陽明已是封爵新建伯,而正憲因榮蔭而獲封錦衣衛副千戶,王家伯府榮顯空前,陽明的講學事業也如日中天,家中賓客往來都是名流達貴,估計讓正憲不免得意了起來。畢竟是未經世事的少年,沒有建功立業,也沒有參加過科舉,光靠父親“百死千難”的打拼就掙得了地位,一切來得太容易了,不是什麼好事情。陽明正好要趁機敲打一番。


     


    傲慢是需要資本的,對於王家這樣的士人階層,除了物質、地位上的資本,還包括獲取知識教養的能力。一旦傲慢起來,就會自高自滿,學問就喪失了進步的可能。還有一種傲慢,就是信仰帶來的偏執自是,自以為真理在握,容納不了他人的意見,甚至是打擊、排斥異己,這在知識階層中也是常見的,在人類歷史上更是造成了巨大的罪惡,如宗教衝突與戰爭。所以在陽明看來,傲慢就是“千罪百惡”的病根。


     


    《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易經》六十四卦裡面還有一個特殊的卦叫“謙卦”,特殊在其“六爻皆吉”,就是說謙虛的德行沒有一點瑕疵。謙卦的意像是“地山謙”,地在上而山在下。“地”有溫柔順從的特性,並且孕育萬物;至於“山”,是難以跨越的障礙,本來像征停止或阻止。現在高山卻隱伏在大地之下,不是更讓人覺得可以親近也值得稱頌嗎?


     


    20世紀的大史學家、一代通儒錢穆(1895—1990)曾自述一段童年往事:他父親是當地有威望的人,每晚都會到鴉片館議論解決鎮上的公共事務。有一晚他隨父前往,座客知道他自幼聰慧,喜歡讀書,就慫恿他當場來背一段《三國演義》的“諸葛亮舌戰群儒”,他背誦兼表演,一會兒站一邊演諸葛亮,一會兒站另一邊演張昭,贏得滿堂彩,但父親“唯唯不答一辭”。第二天晚上,他又跟著父親去館裡,半路經過一橋,父親忽然問他:“識橋字否?”他說知道。父親問:“什麼偏旁?”他回答說木字旁。父親又問:“以木字易馬字為旁,識否?”他回答說是“驕”字。父親問他:“驕字何義,知否?”他又點頭說知道。父親牽起他的手輕聲問:“汝昨夜有近此驕字否?”那一刻他“如聞震雷,俯首默不語”。去到館中,座客本要他繼續來一段諸葛亮罵死王朗,見他扭捏不安,也就不勉強了。這一年他纔九歲。這段父親婉言勸戒驕傲的經歷他到耄耋之年依然印像深刻,寫在回憶錄《八十憶雙親》中。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