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美國儒學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程志華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知識讀物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1481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10214818
    作者:程志華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1月 

        
        
    "

    內容簡介
    《美國儒學史》筆者研究美國儒學史的目的有二:一是將百多年來的美國儒學史進行疏解,通過歷史維度以彰顯其特定的學術特色和理路,從而促進美國儒學的下一步發展。在美國學術界,儒學研究雖稱不上“顯學”,但它畢竟是美國學術界這座“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它不僅在歷史上為美國學術的繁榮增添了“色彩”,而且也對美國當代學術的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其二,研究美國儒學史更有益於中國儒學的發展,進而亦有益於世界儒學的發展。美國儒學的形成、發展以至壯大,是在與中國完全不同的異質文化背景下實現的。客觀地講,美國的儒學研究不僅超了其曾經“追隨”的“歐洲漢學”,而且已然成為海外儒學研究中心。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美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在這種背景下,研究美國儒學史發展的線索及理路,對於思考中國儒學乃至世界儒學的發展定會有不少助援意義。實際上,美國儒學歷經現代化和後現代社會,對於正在現代化道路上前進的中國儒學研究來講,無疑是一種借鋻資源。
    作者簡介
    程志華,河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纔、中宣部“四個一批”人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為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傑出專業技術人纔、優秀社科青年專家。兼任中國現代哲學研究會副會長、*哲學教指委委員、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河北省哲學教指委主任委員、河北省儒研會副會長等。主要研究領域為儒家哲學和比較哲學。在《哲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80多篇,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專著7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人文社科等項目7項。專著《中國儒學史》(上、下冊)獲河北省第十六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專著《熊十力哲學研究》獲河北省第十四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專著《牟宗三哲學研究》獲河北省第十二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專著《臺灣“鵝湖學派”研究》獲河北省第九屆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專著《困境與轉型》獲*第五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目錄
    前言
    章 美國漢學研究的興起
    節 裨治文
    第二節 衛三畏
    第三節 丁韙良
    第四節 林樂知
    第五節 明恩溥

    第二章 美國漢學研究的開展
    節 勞費爾
    第二節 德效騫
    第三節 卜德
    第四節 楊聯陞
    前言
    章 美國漢學研究的興起
    節 裨治文
    第二節 衛三畏
    第三節 丁韙良
    第四節 林樂知
    第五節 明恩溥

    第二章 美國漢學研究的開展
    節 勞費爾
    第二節 德效騫
    第三節 卜德
    第四節 楊聯陞

    第三章 美國儒學研究的開展
    節 陳榮捷
    第二節 顧立雅
    第三節 狄百瑞
    第四節 倪德衛

    第四章 美國的“中國學”研究
    節 費正清
    第二節 列文森
    第三節 史華慈
    第四節 柯文

    第五章 美國儒學研究的縱深發展
    節 餘英時
    第二節 墨子刻
    第三節 傅偉勛
    第四節 林毓生
    第五節 成中英
    第六節 南樂山

    第六章 後現代時期美國儒學研究的新動向
    節 杜維明
    第二節 郝大維與安樂哲
    第三節 艾爾曼
    第四節 包弼德
    第五節 艾文賀

    參考文獻
    後記
    在線試讀
    《美國儒學史》:
    在裨治文看來,古代中國文化有其燦爛的方面,比如中國有輝煌的文學傳統;在這一點,恐怕連古希臘、羅馬也難以企及。然而,正是因此,中國人對外來的基督教天然會有一種文化抵觸心理。就外來的傳教士來講,這種文化抵觸心理是傳教事業的巨大阻礙。在此意義下,裨治文甚至認為中國是“和平的障礙”。他說:“不管我們如何看待中國歷史,我們無論是考察其統治者和人民的道德品質,還是其政府的結構,我們都能從其中發現建立永久和平的嚴重障礙。這些障礙並非晚近纔產生的,而是與這個民族早的歷史同時出現的;降至當代,它們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因為改朝換代,以及不斷騷擾和攪動這個帝國的革命和反革命而變本加厲”,結果,這種“對於和平的障礙”“從未像今天這樣巨大”。不過,正是這種阻礙的存在,迫使傳教士不得不“正視”中國文化。於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傳教活動,裨治文從西方近代化的角度審視了中國文化。在他看來,中國文化的確有其明顯的缺欠,這些缺欠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厚古薄今,僵化停滯。裨治文認為,在中國人看來,古聖先王已經取得了人類能夠取得的成就,因此,人們不希望未來有新的事物出現,故也從來沒有變革發展的願望。因此,他們的時間觀念是停滯不前,人們向往的是自然狀態的生活。就連被稱作“萬世師表”的孔子也隻是“述而不作”,隻著意於刪定和傳播之前的經典,且對於沒有生活在之前的所謂“黃金時代”而遺憾。於是,人們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行動上都傾向於轉向過去尋找根據。在裨治文看來,被歷代中國文人學者視作是“黃金時代”、太平盛世典範的“三代”,實際上並沒有描述的那樣美好,而是充斥著爭權奪利、殺伐不斷的歷史時期。而且,學生們所書寫的是2000多年前所使用的文字,學習的內容也是2000多年前的法則、規訓和格言。與西方語言相較,中文單字數量少、語法簡單,這些特點使西方人難以掌握中文,而這從側面說明中文存在著嚴重缺點。總之,在中國,無論是日常行為規範,還是政府治理原則,乃至語言文字,都是世代相傳、陳陳相因的產物。他說:“這裡,……思想本身也是一成不變的,歷朝歷代它們沒有一點變化。”關於中國文化的厚古薄今與僵化停滯,他說: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中國人似乎沒有任何發展的願望,也不探討超越先人的可能,因為它們在任何一個領域中都被認為是異端。《美國儒學史》:
    在裨治文看來,古代中國文化有其燦爛的方面,比如中國有輝煌的文學傳統;在這一點,恐怕連古希臘、羅馬也難以企及。然而,正是因此,中國人對外來的基督教天然會有一種文化抵觸心理。就外來的傳教士來講,這種文化抵觸心理是傳教事業的巨大阻礙。在此意義下,裨治文甚至認為中國是“和平的障礙”。他說:“不管我們如何看待中國歷史,我們無論是考察其統治者和人民的道德品質,還是其政府的結構,我們都能從其中發現建立永久和平的嚴重障礙。這些障礙並非晚近纔產生的,而是與這個民族早的歷史同時出現的;降至當代,它們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因為改朝換代,以及不斷騷擾和攪動這個帝國的革命和反革命而變本加厲”,結果,這種“對於和平的障礙”“從未像今天這樣巨大”。不過,正是這種阻礙的存在,迫使傳教士不得不“正視”中國文化。於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傳教活動,裨治文從西方近代化的角度審視了中國文化。在他看來,中國文化的確有其明顯的缺欠,這些缺欠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厚古薄今,僵化停滯。裨治文認為,在中國人看來,古聖先王已經取得了人類能夠取得的成就,因此,人們不希望未來有新的事物出現,故也從來沒有變革發展的願望。因此,他們的時間觀念是停滯不前,人們向往的是自然狀態的生活。就連被稱作“萬世師表”的孔子也隻是“述而不作”,隻著意於刪定和傳播之前的經典,且對於沒有生活在之前的所謂“黃金時代”而遺憾。於是,人們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行動上都傾向於轉向過去尋找根據。在裨治文看來,被歷代中國文人學者視作是“黃金時代”、太平盛世典範的“三代”,實際上並沒有描述的那樣美好,而是充斥著爭權奪利、殺伐不斷的歷史時期。而且,學生們所書寫的是2000多年前所使用的文字,學習的內容也是2000多年前的法則、規訓和格言。與西方語言相較,中文單字數量少、語法簡單,這些特點使西方人難以掌握中文,而這從側面說明中文存在著嚴重缺點。總之,在中國,無論是日常行為規範,還是政府治理原則,乃至語言文字,都是世代相傳、陳陳相因的產物。他說:“這裡,……思想本身也是一成不變的,歷朝歷代它們沒有一點變化。”關於中國文化的厚古薄今與僵化停滯,他說: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中國人似乎沒有任何發展的願望,也不探討超越先人的可能,因為它們在任何一個領域中都被認為是異端。
    其二,妄自尊大,盲目排外。裨治文在傳教過程中深深感受到,中國人雖然落後無知和崇拜偶像,但有著強烈的“天朝自大”的心理,從官方至民間均有著蔑視外國人的心態。在中國人看來,自己的國家處於世界文明的核心,是無與倫比的“天朝上國”;皇帝也自稱是“天”的代言人而為“天子”,自己擁有至高無上權威。他說:“皇帝視天下為一個大家庭,他則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因此,中國人普遍存在著“天朝撫有萬邦”的觀念,故其他國家“萬國來朝”是應該的。在裨治文看來,這實是一種傲慢無知的表現,而傲慢無知的“惡性膨脹”導致了“夷夏大防”的狹隘心態——中國人認為外國人不通典制、不曉禮法,所以應該蔑視並排斥他們。正因為如此,盡管傳教士們和中國人已有長期的交往,但中國人仍然公然蔑視傳教士,認為中國高於其他國家,並視其他民族為“蠻夷之民”。不過,這種傲慢無知不僅影響了在華外國人的利益,也妨礙了中國人與西方世界的交往,故而也影響了中國人自身的利益。因此,必須破除這種妄自尊大和盲目排外的心理,否則中國人將永遠處於落後民族之列。裨治文說:“我們不相信中國永遠處於落後狀態。”他還說:
    我們要打破她的盔甲,將她帶到我們的面前來接受我們的幫助,我們要幫助中國人戰勝他們身上強大的邪惡,戰勝他們的妄自尊大和盲目排外。
    其三,重人倫,輕宗教。裨治文認為,中國人將德行作為學問的主題,認為德行理論比任何哲學都要崇高。因此,儒家鼓勵人們去思考一些思維難以企及的命題,並力圖解決一些實際上不能解決的問題。質言之,學術活動的目的不是為了增長人類的物質利益。因此,他們反對任何發明創造,鄙視專門從事生產活動的人;認為發明創造是沒有價值的、屬於下人干的事務,因為這類活動雖然看起來經歷了辛勤耕耘,可終沒有任何道德價值。不過,雖然中國文化重人倫,但中國人並不知曉真理和正義,自大、欺騙、撒謊、偷盜、搶劫、謀殺、包辦婚姻、納娶小妾等道德淪喪的行為比比皆是。更為嚴重的是,中國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宗教,因為中國人對“獨一真神”一無所知;中國的宗教隻是一種對超越神聖的“假想”,故盛行偶像崇拜,缺乏恐懼、希望、愛心和同情心,其實質上乃一種“從虛無到虛無”的信仰。例如,中國的佛教徒是“無知、邪惡、迷信、懶散”的社會階層,他們“大字不識,就會念幾句經;而且他們道德敗壞,作惡多端”。正因為缺乏真正的宗教,整個中國歷史充斥著黑暗、邪惡、殘酷和混亂。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