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馬克思主義如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郭建寧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657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包裝:平裝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0265797
    叢書名: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

    作者:郭建寧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1月 


        
        
    "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如何由西方形態變為東方形態,由歐洲形態變為亞洲形態,由德國形態變為中國形態,一句話,馬克思主義如何中國化,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理論前沿問題。本書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文化意蘊、當代視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繫的創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及其成果,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等多個方面,梳理、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展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作者簡介
    郭建寧? 清華大學特聘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繫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央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核心價值觀》《平語近人》主講嘉賓。主要研究方向:當代中國哲學與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出版學術專著(含主編)1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
    目錄
    導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意涵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視野
    章與中國革命實踐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與闡發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三、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理論
    第二章與中國建設實踐結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
    二、《論十大關繫》: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
    開端
    三、黨的八大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探索
    四、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的闡發導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意涵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視野
    章與中國革命實踐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與闡發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三、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理論
    第二章與中國建設實踐結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
    二、《論十大關繫》: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
    開端
    三、黨的八大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探索
    四、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的闡發
    五、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繼續探索
    第三章與中國改革實踐結合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繫的創立
    二、三大主題的接力探索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繫的新發展
    第四章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化馬克思主義
    中國化
    一、中華傳統文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
    條件
    二、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
    豐碩成果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當前思想文化領域所面對的
    挑戰與機遇
    四、進一步深化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相結合
    第五章在理論創新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活力
    源泉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及其成果
    三、理論創新的基本經驗與發展空間
    第六章譜寫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二、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四、發展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後記
    在線試讀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視野
    馬克思主義誕生已經有170多年了,對此學界有不同的解讀。從它的形態來看,有原生形態,就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有次生形態,即列寧、斯大林的理論;還有再生形態,就是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繫。從表現形式來看,馬克思主義主要有三種:一是蘇聯的馬克思主義,二是西方的馬克思主義,三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還有早年的馬克思與晚年的馬克思、馬克思與恩格斯、講壇的馬克思與論壇的馬克思、課本的馬克思與文本的馬克思等種種解讀,還有回到馬克思、重讀馬克思、讀懂馬克思、走進馬克思、走近馬克思、馬克思與我們同行、馬克思與我們同時代等多種提法。我們要研讀文本,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立足實踐,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創新。
    近年來,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設立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建立馬克思主義學院,對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與學術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著述、論壇、課題很多,令人矚目,但是學科劃分不是很明確,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復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就馬克思主義研究與教學的整個態勢來看,成績不小,問題不少,面臨諸多挑戰。對於研究來說需要處理以下三個關繫:一是政治與學術的關繫。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門學科,具有學術性。同時也是意識形態,具有政治性。二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繫。馬克思主義是理論,但其本質是實踐的革命的批判的,必須和當代中國實踐緊密結合。三是文本與課本的關繫,既要原原本本讀經典,走進馬克思,又要編寫好新的教材,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對於教學來說則需要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繫:一是公共課和專業課的關繫。現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公共課由馬克思主義學院承擔,而專業課比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等由相關院繫承擔,如何銜接與對接,是一個課題。二是重復與交叉的問題。重復是指中學、本科、碩士、博士階段相關課程的重復,交叉是指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所屬六個二級學科的交叉,這個問題比較突出。三是課堂的出勤率與抬頭率。這就是思想政治理論雖然出勤率挺高,但抬頭率低,相當多的學生在看專業書或手機。我們應當正視和解決這些問題,努力提高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學術水準和教學質量。
    從馬克思主義學術研究的方法論來看,以下幾點尤為重要:
    首先,經典與當代。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主要是譯介(摘譯、轉述、介紹),對馬克思主義原著即馬克思主義的原生形態研究得不夠。中國人接受馬克思主義經過了日本人、蘇聯人的“二傳”,由於視角的原因、理解的原因、翻譯的原因,一些表述也許不甚準確,其中可能還有非馬克思主義的附加,這使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宣傳有先天不足,使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具有某種簡單性和機械化的傾向。這恐怕也是20世紀末中國哲學界發出“回到馬克思”的呼聲的一個緣由所在。因此要把文本的性與解釋的多樣性、文本的歷史性與解釋的現代性結合起來。研讀文本,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立足實踐,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創新。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視野
    馬克思主義誕生已經有170多年了,對此學界有不同的解讀。從它的形態來看,有原生形態,就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有次生形態,即列寧、斯大林的理論;還有再生形態,就是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繫。從表現形式來看,馬克思主義主要有三種:一是蘇聯的馬克思主義,二是西方的馬克思主義,三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還有早年的馬克思與晚年的馬克思、馬克思與恩格斯、講壇的馬克思與論壇的馬克思、課本的馬克思與文本的馬克思等種種解讀,還有回到馬克思、重讀馬克思、讀懂馬克思、走進馬克思、走近馬克思、馬克思與我們同行、馬克思與我們同時代等多種提法。我們要研讀文本,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立足實踐,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創新。
    近年來,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設立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建立馬克思主義學院,對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與學術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著述、論壇、課題很多,令人矚目,但是學科劃分不是很明確,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復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就馬克思主義研究與教學的整個態勢來看,成績不小,問題不少,面臨諸多挑戰。對於研究來說需要處理以下三個關繫:一是政治與學術的關繫。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門學科,具有學術性。同時也是意識形態,具有政治性。二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繫。馬克思主義是理論,但其本質是實踐的革命的批判的,必須和當代中國實踐緊密結合。三是文本與課本的關繫,既要原原本本讀經典,走進馬克思,又要編寫好新的教材,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對於教學來說則需要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繫:一是公共課和專業課的關繫。現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公共課由馬克思主義學院承擔,而專業課比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等由相關院繫承擔,如何銜接與對接,是一個課題。二是重復與交叉的問題。重復是指中學、本科、碩士、博士階段相關課程的重復,交叉是指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所屬六個二級學科的交叉,這個問題比較突出。三是課堂的出勤率與抬頭率。這就是思想政治理論雖然出勤率挺高,但抬頭率低,相當多的學生在看專業書或手機。我們應當正視和解決這些問題,努力提高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學術水準和教學質量。
    從馬克思主義學術研究的方法論來看,以下幾點尤為重要:
    首先,經典與當代。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主要是譯介(摘譯、轉述、介紹),對馬克思主義原著即馬克思主義的原生形態研究得不夠。中國人接受馬克思主義經過了日本人、蘇聯人的“二傳”,由於視角的原因、理解的原因、翻譯的原因,一些表述也許不甚準確,其中可能還有非馬克思主義的附加,這使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宣傳有先天不足,使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具有某種簡單性和機械化的傾向。這恐怕也是20世紀末中國哲學界發出“回到馬克思”的呼聲的一個緣由所在。因此要把文本的性與解釋的多樣性、文本的歷史性與解釋的現代性結合起來。研讀文本,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立足實踐,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創新。
    其次,政治與學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一些主要傳播者,如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等人,都不是職業哲學家,而是兼具革命家和哲學工作者的雙重身份和雙重角色,這恐怕與當代中國哲學具有政治化特點,並一度使哲學政治化有關,這是我們在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應當予以注意的。
    再次,理論與實踐。由於中國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不久,在研究還剛剛起步的情況下,應用問題就提上了日程,可以說傳播與應用幾乎是同步的,理論形態很快就轉化為實踐形態,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一個重要特點。
    後,中國與蘇聯。日本渠道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具有重要影響,可以說1927年以前,來自日本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中擔當了主角。此後,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以後,這一主角地位逐漸為來自蘇聯的馬克思主義所取代。從蘇聯傳入的馬克思主義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並且是以教科書的形態。這種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其特有的繫統性和權威性而後來居上,在中國哲學界占“正統”地位達半個世紀之久。從總體上看,無論是李達的《社會學大綱》,還是艾思奇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都未從根本上突破蘇聯哲學教科書的影響。真正的改革和突破應當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
    2016年,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善於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這個論述十分重要,也很有針對性。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文化、西方文化都有自己的話語體繫和研究範式,雖然大家都重視對話,但是實質性的溝通與進展還不大。關於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未來走向,張岱年先生曾提出“綜合創新論”。21世紀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應當是馬克思主義與西方現代學術、中國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