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神秘主義的學理源流——普羅提諾的太一本原論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陳越驊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理論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669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28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0166997
    作者:陳越驊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9年03月 

        
        
    "

    內容簡介

    本書以“太一本原論”為範式,闡釋晚期希臘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普羅提諾的哲學與宗教神秘主義的學理基礎。作者研究認為太一學說是其哲學體繫*核心,並非源自非理性的宗教,而是對傳統本原問題的創造性回答,是希臘哲學理智傳統的絕唱。他批判繼承了柏拉圖的理念世界,亞裡士多德的自思之神,自然哲學家的邏各斯等概念,提出理智思想不能是終極實在,其上還有*的“太一”,是超越理智認識的。因此“神秘”是人類通過哲學或宗教的有限理性盡頭必然遭遇的現像。本書將為今天的我們參照理解德國古典哲學、現代哲學、過程哲學、現代科學哲學思想提供了寶貴的思想維度。

    作者簡介
    陳越驊,現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求是青年學者。清華大學哲學博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美國耶魯大學訪問學者。浙江大學哲學繫主任助理、基督教與跨文化研究中心核心成員,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意大利米蘭安布羅斯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香港道風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宗教思想史、古希臘羅馬哲學等。已出版學術專著《跨文化視野中的奧古斯丁》,古代經典譯著3部;發表A&HCI國際學術文章5篇,在《中國社會科學》《學術月刊》《世界哲學》等權威和核心期刊發表文章十幾篇。主持國家社科青年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等。
    目錄
    目 錄
    導 言....................................................................................1
    章 普羅提諾與《九章集》..............................................................10
    節 普羅提諾的生平....................................................................10
    第二節 《九章集》的來源及編撰............................................................21
    第三節 學術傳統與解釋範式的轉換..........................................................25
    第四節 附論:關於“太一”的譯名..........................................................57
    第二章 普羅提諾形而上學的基石............................................................60
    節 “本體”(?π?στασς)是什麼?......................................................63
    第二節 “本原”(?ρχ?)是什麼?..........................................................79
    第三節 “努斯”(νο?ς)是什麼?..........................................................97
    第四節 本原— 映像的探究結構............................................................107
    第三章 新柏拉圖主義的本體論.............................................................109
    節 ε?ναι 和?ν:萬物的雙重結構........................................................111

    目  錄


    導 言....................................................................................1


    章 普羅提諾與《九章集》..............................................................10


    節 普羅提諾的生平....................................................................10


    第二節 《九章集》的來源及編撰............................................................21


    第三節 學術傳統與解釋範式的轉換..........................................................25


    第四節 附論:關於“太一”的譯名..........................................................57


    第二章 普羅提諾形而上學的基石............................................................60


    節 “本體”(?π?στασς)是什麼?......................................................63


    第二節 “本原”(?ρχ?)是什麼?..........................................................79


    第三節 “努斯”(νο?ς)是什麼?..........................................................97


    第四節 本原— 映像的探究結構............................................................107


    第三章 新柏拉圖主義的本體論.............................................................109


    節 ε?ναι 和?ν:萬物的雙重結構........................................................111


    第二節 ο?σ?α:形而上的本質..............................................................125


    第三節 ?ντως:本然狀態..................................................................137


    第四節 思維與存在.......................................................................139


    第四章 太一本原論的歷史源流.............................................................143


    節 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開創...........................................................145


    第二節 柏拉圖主義傳統的建構.............................................................167


    第三節 新柏拉圖主義的升華...............................................................200


    第五章 神秘之因:言說不可言說者.........................................................208


    節 太一的超越性和不可言說性.........................................................210


    第二節 太一的名稱及其面相...............................................................216


    第三節 太一、全能、、至善...........................................................219


    第四節 諸原因的統一者...................................................................227


    第六章 秩序之因:萬物皆來自本原.........................................................232


    節 先後秩序:在後者必然來自者...................................................233


    第二節 一多秩序:雜多者必然來自單純者...................................................239


    第三節 生成秩序:不完美者必然來自完美者.................................................243


    第四節 思的秩序:思想者必然來自不思者..................................................253


    第五節 因果秩序:有原因者必然來自自因者................................................259


    第七章 復歸之因:萬物皆欲求至善........................................................263


    節 超越而又遍在的雙向圖景..........................................................263


    第二節 生成的“是”的等級體繫..........................................................272


    第三節 價值的“善”的等級體繫..........................................................280


    第四節 本原和至善的統一................................................................285


    第五節 通達太一的兩條道路..............................................................292


    第八章 尾聲....................................................................
    .......300


    節 主之以太一:一之義..............................................................300


    第二節 一與萬物:本原之理..............................................................303


    第三節 一於太一:審美之人..............................................................315


    第四節 未盡之意.................................................................
    ......322


    參考文獻........................................................................
    ......331


    後記...................................................................................347

    在線試讀
    在普羅提諾的形而上學中,太一作為萬物的開端、本原(?ρχ?,Principle)和萬物的終極目的(τ?λος,End),是的本原。他在本原理論上的創新,在於把柏拉圖《巴門尼德篇》中的“太一”和《國家篇》中的“至善”統一於一個“單純者”,進而設定它為柏拉圖主義“一-多”的理形世界之上的本原。我們當然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隻因為柏拉圖曾有過這樣的術語,普羅提諾就盲從地使用“至善”和“太一”指稱同一個本性。“一”(?ν,One)和“善”(τ?γαθ?ν,Good),單從字面意義我們就很容易發現它們之間巨大的鴻溝,一個是“統一性”,一個是“價值”,具有倫理意義(在希臘哲學傳統上“善”往往指“行動的目的”),它們分別展示了本原兩個截然不同的角度。在傳統上,許多研究新柏拉圖主義的著作認為普羅提諾無差別地使用“太一”和“至善”這兩個名字,從而忽略了這兩個概念所表達的角度上的差異以及將它們統一於同一個本性背後的哲學考慮。
    柏拉圖在《國家篇》中並沒有回答“至善”是什麼,如果它是善的理形,那也不過說它就是真的善本身而已。一方面,它&ldquo是”,在知識之上,所以它並不是“什麼”;另一方面,“至善”的提出卻有“為什麼”,因為知識本身是沒有目的的,知識作為一種理性認識活動的對像,或者理思作為思和被思的統一,它需要外在於自身的目的,而至善就是知識的目的。如果說,知識就是包含一切真實的“是者”,一切由“是”連結起來的真命題,那麼正是善賦予了知識以價值,因為知識和命題本身隻有對錯、真假,“內在”並不包含任何價值上的判斷。例如,正義的理形就是“正義”本身,如果沒有至善,那麼它也不分有善(好),一個不好的正義又如何有價值?隻不過在《國家篇》中善、善的型和知識三者究竟是互相包含,還是善在知識之外仍然模糊不清。對普羅提諾來說,第二本原理思就是知識的總集和活動,它也必然欲求一個比之完全、完美的至善為目標,並且因為這個善而使得理思也是善的。
    亞裡士多德認為原初的東西必定是自足和自存的,因此本原必定是善。但他也提到之前就有人把善作為屬素或本原,但是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因為他們把本原素、相反者、或者數字的“一”是錯誤的。後一類人認為“一自身就是善自身……善的實質就是單一”。這個困難在於,一切一的事物都會是善的。他說,柏拉圖設立善的理念也面臨同樣的困難。因為除了一之外,所有事物都或多或少有“多”和“異”,因為惡是善的相反,這就會導致所有個體事物都都分有“惡”,那麼甚至作為本原的一或善就潛在地有惡。因此,他所轉述的柏拉圖或者說柏拉圖主義確實把“一”作為本原,並且把“善自身”等同於這個“一”。然而,“一”和“善”的矛盾在亞裡士多德批評中已經初見端倪。也許翻遍了柏拉圖現存對話,我們也不能找到明確的“一”即“善”的學說。然而,亞裡士多德所批評的,正是普羅提諾所拯救的,因為他的本原正是“一”也是“善”。

    在普羅提諾的形而上學中,太一作為萬物的開端、本原(?ρχ?,Principle)和萬物的終極目的(τ?λος,End),是的本原。他在本原理論上的創新,在於把柏拉圖《巴門尼德篇》中的“太一”和《國家篇》中的“至善”統一於一個“單純者”,進而設定它為柏拉圖主義“一-多”的理形世界之上的本原。我們當然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隻因為柏拉圖曾有過這樣的術語,普羅提諾就盲從地使用“至善”和“太一”指稱同一個本性。“一”(?ν,One)和“善”(τ?γαθ?ν,Good),單從字面意義我們就很容易發現它們之間巨大的鴻溝,一個是“統一性”,一個是“價值”,具有倫理意義(在希臘哲學傳統上“善”往往指“行動的目的”),它們分別展示了本原兩個截然不同的角度。在傳統上,許多研究新柏拉圖主義的著作認為普羅提諾無差別地使用“太一”和“至善”這兩個名字,從而忽略了這兩個概念所表達的角度上的差異以及將它們統一於同一個本性背後的哲學考慮。


    柏拉圖在《國家篇》中並沒有回答“至善”是什麼,如果它是善的理形,那也不過說它就是真的善本身而已。一方面,它&ldquo是”,在知識之上,所以它並不是“什麼”;另一方面,“至善”的提出卻有“為什麼”,因為知識本身是沒有目的的,知識作為一種理性認識活動的對像,或者理思作為思和被思的統一,它需要外在於自身的目的,而至善就是知識的目的。如果說,知識就是包含一切真實的“是者”,一切由“是”連結起來的真命題,那麼正是善賦予了知識以價值,因為知識和命題本身隻有對錯、真假,“內在”並不包含任何價值上的判斷。例如,正義的理形就是“正義”本身,如果沒有至善,那麼它也不分有善(好),一個不好的正義又如何有價值?隻不過在《國家篇》中善、善的型和知識三者究竟是互相包含,還是善在知識之外仍然模糊不清。對普羅提諾來說,第二本原理思就是知識的總集和活動,它也必然欲求一個比之完全、完美的至善為目標,並且因為這個善而使得理思也是善的。


    亞裡士多德認為原初的東西必定是自足和自存的,因此本原必定是善。但他也提到之前就有人把善作為屬素或本原,但是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因為他們把本原素、相反者、或者數字的“一”是錯誤的。後一類人認為“一自身就是善自身……善的實質就是單一”。這個困難在於,一切一的事物都會是善的。他說,柏拉圖設立善的理念也面臨同樣的困難。因為除了一之外,所有事物都或多或少有“多”和“異”,因為惡是善的相反,這就會導致所有個體事物都都分有“惡”,那麼甚至作為本原的一或善就潛在地有惡。因此,他所轉述的柏拉圖或者說柏拉圖主義確實把“一”作為本原,並且把“善自身”等同於這個“一”。然而,“一”和“善”的矛盾在亞裡士多德批評中已經初見端倪。也許翻遍了柏拉圖現存對話,我們也不能找到明確的“一”即“善”的學說。然而,亞裡士多德所批評的,正是普羅提諾所拯救的,因為他的本原正是“一”也是“善”。


    “至善”和“太一”雖然都指稱本原,它們分別意謂萬物之中某方面共性的終原因,但名字本身都不能涵括本原的本性。太一的超然本性和對它的理性認識之間的張力必然產生多個名稱,它們僅僅展現了多個關繫密切的太一的面相而非太一本身,但隻有通過它們,我們纔能真正認識超越於“單純”和“雜多”之上的太一本性。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