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大師講堂學術經典:舒新城講教育通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教育
    【市場價】
    347-502
    【優惠價】
    217-314
    【作者】 舒新城著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教育 
    【出版社】河海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30663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3066308
    作者:舒新城著

    出版社:河海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3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著眼於中國教育的實際問題,著重闡發尊重學生個性與注意社會生活的基礎,把自由與合作精神結合起來,在向西方學習的同時,尤其注重結合中國國情,是當時中國教育界的一副強心劑。

     
    內容簡介

    本書特重歷史演化與中國教育實際問題,在論述教育與各種教育活動關繫的同時,反映了當時中國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的一般成果,對啟發和指導人們研究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舒新城(1893—1960),學者、出版家。早年從事教育業。1925年至中華書局工作,主持編纂《辭海》。解放後任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編著有《中華百科辭典》《近代中國教育思想史》等。

    目錄

    章 何謂教育 | 001


    第二章 教育與學校 | 016


    第三章 教育與學制 | 038


    第四章 教育與學生 | 057


    第五章 教育與教師 | 072


    第六章 教育與課程 | 086


    第七章 教育與教學 | 109


    第八章 教育與訓育 | 131


    第九章 教育通論 | 147


    第十章 研究教育的途徑 | 163

    前言
    梁啟超說:“學術思想之在一國,猶人之有精神也。”的確,學術的盛衰,關乎一個民族的精神氣像與文化氛圍。民國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內憂外患,較之晚清,更為劇烈,中華民族幾乎已經瀕臨亡國滅種的邊緣。而就是在這樣日月無光的民國時代,卻湧現出了一批批大師,他們不但具有堅實的舊學基礎,也具備超前的新學眼光。加之前代學術的遺產,西方思想的啟發,古義今情,交相輝映,西學中學,融合創新。因此,民國是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梁啟超、康有為、嚴復、王國維、魯迅、胡適、馮友蘭、餘嘉錫、陳垣、錢穆、劉師培、馬一孚、熊十力、顧頡任、湯用肜、劉文典、羅根澤……單是這一串串的人名,就足以使後來的學人心折骨驚,高山仰止。而他們在史學、哲學、文學、考古學、民俗學、教育學等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創造出了一個異彩紛呈的學術局面。
    歲月如輪,大師已矣,我們已無法起大師於九原之下,領教大師們的學術文章。但是,“世無其人,歸而求之吾書”(程子語)。
    大師雖已遠去,他們留下的皇皇巨著,卻可以供後人時時研讀。時時從中懸想其風采,吸取其力量,不斷自勉,不斷奮進。誠如古人所說:“聖賢備黃卷中,舍此安求?”有鋻於此,我們從卷帙浩繁的民國大師著作當中,精心編選出版了這一套《大師講堂》繫列叢書,分輯印行,以饗讀者。原書初版多為繁體字豎排,重新排版字體轉換過程當中,難免會有魯魚亥豕之訛,還望讀者不吝賜正。

    梁啟超說:“學術思想之在一國,猶人之有精神也。”的確,學術的盛衰,關乎一個民族的精神氣像與文化氛圍。民國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內憂外患,較之晚清,更為劇烈,中華民族幾乎已經瀕臨亡國滅種的邊緣。而就是在這樣日月無光的民國時代,卻湧現出了一批批大師,他們不但具有堅實的舊學基礎,也具備超前的新學眼光。加之前代學術的遺產,西方思想的啟發,古義今情,交相輝映,西學中學,融合創新。因此,民國是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梁啟超、康有為、嚴復、王國維、魯迅、胡適、馮友蘭、餘嘉錫、陳垣、錢穆、劉師培、馬一孚、熊十力、顧頡任、湯用肜、劉文典、羅根澤……單是這一串串的人名,就足以使後來的學人心折骨驚,高山仰止。而他們在史學、哲學、文學、考古學、民俗學、教育學等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創造出了一個異彩紛呈的學術局面。


    歲月如輪,大師已矣,我們已無法起大師於九原之下,領教大師們的學術文章。但是,“世無其人,歸而求之吾書”(程子語)。


    大師雖已遠去,他們留下的皇皇巨著,卻可以供後人時時研讀。時時從中懸想其風采,吸取其力量,不斷自勉,不斷奮進。誠如古人所說:“聖賢備黃卷中,舍此安求?”有鋻於此,我們從卷帙浩繁的民國大師著作當中,精心編選出版了這一套《大師講堂》繫列叢書,分輯印行,以饗讀者。原書初版多為繁體字豎排,重新排版字體轉換過程當中,難免會有魯魚亥豕之訛,還望讀者不吝賜正。


    吳伯雄,福建莆田人,1981 年出生。2003 年考入福建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研究繫,師從陳節教授。2006 年獲碩士學位。同年9 月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繫古代文學專業,師從王水照先生。2009 年7 月獲博士學位。同年9 月進入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教研室工作。推崇“博學而無所成名”。出版《論語擇善》(九州出版社),《四庫全書總目選》(鳳凰出版社)。

    在線試讀
    章 何謂教育
    教育底意義
    一 語源
    教育兩字是我們容易聽得容易看見的:報紙上的論文與消息固常常有此,就是日常語言中也不時說及。教育兩字既這樣通行,它底意義似乎很容易明白了,但是你聽得某人說教育而問他教育底意義怎樣,卻未見得能得著滿意的答復。所以真要了解教育是什麼,不可不加以適當的研究。
    因為教育的科學是從西洋來的,所以講教育的人大概都先從西洋的字義講起。但孟子說“得天下英纔而教育之三樂也”的話,已有數千年了,而且差不多是中國人大家知道的,我們又何必不先述本國的事而貽數典忘祖之誚呢?
    《說文》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育在使人作善,施又施些什麼?《學記》說:“教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中庸》說:“修道之謂教。”而所以行其道者為智仁勇之三德。由此,我們知道中國舊日之所謂教育,其目的都在使人為善,其內容不僅限於知識。行為(仁)與體育也一樣看重。這是教育底目的觀。再看方法又如何?《虞書》說:“敬敷五教在寬。”荀子說:“以善先人謂之教。”《易經蒙卦》說:“君子以果德育行。”所謂敷教在寬,以善先人,果德育行等等都是以德化人;用現在教育上的名詞來講,中國舊日的教育特別注重人格感化,而不重視機械的規制。這也可以說是中國固有教育的特點。
    西洋的字義又如何?教育兩字英文為Education,法文為Éducation, 都岀於拉丁文的Eduāre, 而Educāre, 又從動詞Educěre 來的。E 在拉丁文的意義為出(out),ducěre 為引(lead),合起來為引出。這就是說:教育是要用引導的方法把身心底力量擴張(Strengthening of the powers of body or mind)。其目的如何?亞裡士多德(Aristole)各種學藝都以善為目的(Every art is thought to aim at some good)的名言,已足以解答我們底問題了。
    以上是教育兩字字義的詁釋與語源。

    二 概念
    語源雖然足以表示古人對於某事的意見,但時異境遷,它決不足以盡括此事底內涵。所以我們於明教育底語源而外,更須明它現在的概念。

    章 何謂教育



    1. 教育底意義


    一 語源


    教育兩字是我們容易聽得容易看見的:報紙上的論文與消息固常常有此,就是日常語言中也不時說及。教育兩字既這樣通行,它底意義似乎很容易明白了,但是你聽得某人說教育而問他教育底意義怎樣,卻未見得能得著滿意的答復。所以真要了解教育是什麼,不可不加以適當的研究。


    因為教育的科學是從西洋來的,所以講教育的人大概都先從西洋的字義講起。但孟子說“得天下英纔而教育之三樂也”的話,已有數千年了,而且差不多是中國人大家知道的,我們又何必不先述本國的事而貽數典忘祖之誚呢?


    《說文》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育在使人作善,施又施些什麼?《學記》說:“教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中庸》說:“修道之謂教。”而所以行其道者為智仁勇之三德。由此,我們知道中國舊日之所謂教育,其目的都在使人為善,其內容不僅限於知識。行為(仁)與體育也一樣看重。這是教育底目的觀。再看方法又如何?《虞書》說:“敬敷五教在寬。”荀子說:“以善先人謂之教。”《易經蒙卦》說:“君子以果德育行。”所謂敷教在寬,以善先人,果德育行等等都是以德化人;用現在教育上的名詞來講,中國舊日的教育特別注重人格感化,而不重視機械的規制。這也可以說是中國固有教育的特點。


    西洋的字義又如何?教育兩字英文為Education,法文為Éducation, 都岀於拉丁文的Eduāre, 而Educāre, 又從動詞Educěre 來的。E 在拉丁文的意義為出(out),ducěre 為引(lead),合起來為引出。這就是說:教育是要用引導的方法把身心底力量擴張(Strengthening of the powers of body or mind)。其目的如何?亞裡士多德(Aristole)各種學藝都以善為目的(Every art is thought to aim at some good)的名言,已足以解答我們底問題了。


    以上是教育兩字字義的詁釋與語源。


     


    二 概念


    語源雖然足以表示古人對於某事的意見,但時異境遷,它決不足以盡括此事底內涵。所以我們於明教育底語源而外,更須明它現在的概念。


    教育學者因為各人底見解不同,對於教育所下的定義也很不一樣。若我們要一一列舉,事實上自不可能;就是擇若干重要的意見來說,也有侵占教育史地位的嫌疑而不必。現在隻就很平常的事像說:


    近來我國教育界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即“教育即生活”。這話是杜威(John Dewey)到中國講演以後(1919)纔盛行的。杜威這話底含義,胡適曾經根據他底意見替它定下一個界說:“教育即是繼續不斷的重新組織經驗,要使經驗底意義格外增加,要使個人主宰後來經驗的能力格外增加。”這話要詳細說明,自然不是很容易的事;但由此我們可以得著一個重要的概念,即教育是變動的、生長的,其變動與生長正如人類底生活一樣。所以他這句話縮寫起來,便成為“教育即生活”。


    宇宙間一切問題都是由“生”而來,教育為人類底重要事情,自然不能與生活脫離關繫。我們此時當問者不是教育是不是生活,而是生活底內容怎樣。生底本質是人類同具的,而生的方法卻因人而異:樂觀者以為尋求快樂是人生的目的;清淨教徒以禁欲為的要圖;重視群性者以社會活動為至尊;重視個性者以個人發展為前提;我們究竟何去何從?


    近來常有人說:人類是社會的動物,這話自然很合事理:因為在現在的社會,無論何人,都不能離群索居,一切生活都有賴於社會底供給。我們且不問好群的活動是本能的抑是習慣的,而在這復雜的社會不能不為這社會的活動卻是事實,群性之重要於此可知。然而社會究竟還是一個集合的抽像名詞,雖然我們所謂社會是確有所指,但把構成社會分子的個人解散,社會便蕩然無存。所以我以為不涉哲學底範圍,將“個人”之素作後的解析,而以“人”為單位,則個人實是實體。我們要生活充實,應當於充實個人生活的同時謀社會之發展。


    人生是變動的、前進的,生活也自然是積極的、進步的:不獨物質生活如關於衣食住的事情是日新月異地進步,精神生活如進德修業等等更是如此。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這幾希之差或者就在於人能自強不息地求進步,而禽獸不能的一點上。我們也可以說:人類底特質是有創造的生活。


    創造的本能自然是我們底天稟,但創造的技能卻有待於訓練,所以前人底經驗與實際的活動都很重要—— 因為不以前人底經驗為鋻導則易蹈覆轍,不從事實際活動則易蹈空疎—— 而創造的歷程又是遞嬗的而非絕塵的,所以現實的事情與理想的期望都當注意——因為離現實則創造無憑依,無理想則創造無歸宿。


    以上都是教育所當注意的。由此我們得著一個結論說:教育是改進人生的活動,其目的在為社會創造自立的個人,為個人創造互助的社會;其方法在利用環境(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底刺激,使受教育者自動地解決問題、創造生活。


     


    Ⅱ . 教育底起源


    三 原始的教育


    教育是否為改進人生的活動,我們可以從教育的起源上去求例證。人類本是動物之一種,其他動物底生活雖然也與人類生活的性質相似,但他們因為幼稚期很短,甚至於無幼稚期,其先天的稟賦常足以支持生活,所以需要教育甚少(如鳥類)乃至於完全不需要(如昆蟲類)。人類則因進化特高之故,幼稚期特長,先天的稟賦既不足以維持生活,後天的生活習慣,又須長者導率始能養成,於是教育因之而起。因為人當初生時,不能自由活動,一切生活上的供給均有賴於父母。後來能行走自如,而因人類不能如禽獸之穴居野處,與社會之組織復雜,亦不能獨立自存。長者本存種的固有要求,希望幼者能繼續生活,且能繼續其生活的事業;幼者本自存的要求,亦望繼續生長,且發揚光大其未來的生活。於是長者為滿足其希望,常於有形無形之中將自己底生活方法傳給幼者,幼者也就很自然參與長者底生活活動而習得自存的方法。這種直接參與無形影響的活動,就是教育的施受;而這些活動的目的都在使生活進步。所以我們說:教育是改進人生的活動。


    當初民時代,個人生活簡單,社會組織更與現今相去甚遠。那時個人雖然也曾生存於團體之中,有賴於團體之扶助而生活,但團體之範圍隻是家族鄰裡而已,負教育之責者大半為父母,次為家長鄉長;教育之內容隻是與日常生活直接有關繫的事項;教育的方法隻是長者底直接示範,幼者底參與活動。在文字未發明以前,一切生活方法,均恃長者傳述;這些傳述,在現在看來,自然有許多是極不合理的,但在當時的生活上卻都有其相當的價值:因為所傳述者都是前人底生活經驗,在當時生活上曾發生重大的意義。


     


    四 現代的教育


    教育本然在於改進人生,而人類是富於創造性的,初民時代的簡單生活自然不足以滿其欲望,於是生活的內容逐漸因創造而豐富,社會的組織也逐漸復雜。個人因為生活豐富與社會組織復雜之故,便不能不分工治事,於是對於子女的教育責任,不能完全擔負,勢不能不請人代勞,這是教僕或私塾的由來。近代交通日便,社會的組織固然日益復雜,而科學發達,更證明兒童有其固有的特質,不是成人底縮型:為適應社會生活計,對於兒童固當施以特殊的訓練,為適應兒童生活計,更不可不對於兒童加以專門的研究。於是教育


    成為一種專業:既不是舊日直接參與活動的方法能奏效,更非人人所能勝任;不獨要有專門的人擔任教育,並要有專門的地方實施教育。這是近代學校教育之由來。


    學校成了固定的教育場所,教師成了專門負責教育的人以後,為父母者對於兒女底教育以送入學校為盡責,教師也以代父母為其子女實施教育為其特有的職責。所以教育自成專業以來,與實際的生活愈離愈遠。教師的初意,未嘗不說是改進生活,但因學校自成一種區域,與真正的社會不相聯屬,教師更以為自己是社會指導者而不實際參與社會活動,結果遂至學校教育不獨與社會生活隔離,甚至於背道而馳。這種情形,現在的中國自然很盛,在外國亦未嘗不如此:試讀斯賓塞爾(Spencer)底《教育論》,便可知道教育先進的英國是怎樣了。所以本為人生而起與改進人生為目的的教育,到現在反得竭力提倡與生活接近。


     


    Ⅲ . 教育底需要


    五 個人的需要


    現在學校的教育雖然有許多不與實際生活相應,但教育的需要並不因而消滅,而且在現在復雜的社會,其需要更大。此需要大概可以分作三方面:一、個人幸福,二、國家安寧,三、世界和平。


    人類因為幼稚期長故需要教育,而因為生死問題,更不可不要教育:倘若長者底經驗即隨其生命以俱去,則幼者從新學習,實不經濟之至,而且在此種復雜的社會中也學習不了。這是就普遍的人生講,不可不有教育。其次就現在的社會生活講,也極需要教育;從前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社會,個人底生活習慣不易為他人所影響,生活的方法也很簡單;隻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便可安然過去—— 但亦非有相當的教育不能達此。自科學發達,歐洲工業大革命以後,萬裡相距,數日可達,人與人之交往日易,彼此所受之影響也日大,社會上的分工日細,需要應付的知識也日多。即使不事生產可以過活,怎樣消費,怎樣控制自然亦是一大可研究之問題。而況不勞而食,決非人生應有之事。如何勞而後得食,更非有適當的知識、特殊的技能不可。而勞力之效率,又常以知識之高下、治事之能力為進退,更非教育不為功。所以在現在的社會為個人生活與幸福計,教育是必要。


     


    六 國家的需要


    教育對於個人自然是很重要,但個人即有自存的能力,亦不能自活於團體之外,必得生活於團體之中。與個人關繫密切的團體為國家;為謀個人安寧與世界和平均不可不謀國家安寧,即不得不要教育。所謂國家的安寧是對外能獨立,不因侵略他人或被他人侵略而引起世界的戰端,對內能統一,不因內亂不寧而引起社會不安。現在世界抱野心的國家對於他國常有經濟、文化、政治的種種侵略,其大半為教育偏見底產物,我們要祛除這種偏見還得利用教育:因為教育是人人應當受的,倘使國家底教育注意於提倡不侵人、不被


    人侵的獨立精神,而使一切人民的腦筋中都具有此種觀念,則對外既不致發生無謂的戰爭,本此精神彼此自處,亦不致發生爭鬥。這是就立國於大地之上說,國家不能不要教育。還有,一國有其特有的歷史,這些歷史都是由國內已往的賢哲底精血構成的,既費前賢底精力,復足為後人底鋻導,自當加以選擇而久遠保存之。雖然他人也可以代為保存,但一因異國人為著語言習尚的隔閡,不能如本國人知之詳審;二因勞他人代庖,便減少他人對於其本國文化護持的精力與時間而妨害他人,均不如我們自己負責之為愈。故為保持一國固有文化計,也不能不要教育。


    七 世界的需要


    現在國際的和平雖然日曰有人倡議呼號,但已往的歐洲大戰甫過,未來的世界大戰正在醞釀。人類果真有好戰的天性嗎?此天性不能化除嗎?這無非是為著各國私圖不便而發生的問題。桑代克(Thorndike)說:“就是文明的國家,也不曾學得用精明的法官解決國際的爭論,用國際的警察防止國家的強暴與國法的破壞。……而明達的見解以為隻有教人想著戰爭為無道的罪惡是可靠的防戰策。”他這話驟然看來,好像有點不切實際,但健全的輿論,其防止戰爭的力量正與不健全的輿論鼓吹戰爭相等。我們自然知道戰爭的原因,不盡是由於輿論的鼓吹,還有有關民生疾苦的經濟問題,或人類權力欲的滿足問題,不過這些問題,都可用教育解決:權力欲的滿足,固然可以發展羅素(Russell)所謂創造衝動(Creative impulse)去替代,而經濟之生產支配問題,更可利用教育養成其生產的能力,知足的精神。倘使一般人受了相當的教育,知道侵掠之非是,並能“自食其力”,個人國家固能安靜過去,世界的戰爭更無由起。所以為世界和平計,非以教育為手段不可。


     



    1. 撮要

    2. 中國古訓以效與養釋教育,含義與西洋“引出”相類,都在本人類固有的天稟施以誘導,使之為善;教育兩字在中國戰國時即已有之,並非新從外國搬來。

    3. 教育底定義因各人對於教育的意見而有差異。我們以為教育是人生的,所以定義為:教育是改進人生的活動;其目的在為社會造自立的個人,為個人創互助的社會;其方法在利用環境的刺激使受教育者自動解決問題,創造生活。

    4. 人類因為幼稚期特長,事事須人扶助,所以不得不有教育;後來生活日繁,分工日細,父母不能兼負教育之責,於是更逐漸形成現在的學校教育。

    5. 學校教育因為成了專業,反而與實際的生活隔絕,這層在中國為尤甚,故我們言教育當特別注意於此。

    6. 教育要與生活接近;而為個人幸福、國家安寧、世界和平,均不可不要教育。換言之:教育底真正功用在於改進人生而使之臻於至善。


     



    1. 名詞釋義


    孟子 姓孟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業於孔子之孫子思,學成,歷遊梁、齊、宋、魯、滕諸國,道不行,退而作書七篇,稱道性善與仁義道德,後人稱為《孟子》。


    《說文》 《說文解字》之簡稱,漢朝許慎撰,以小篆分為五百四十部,推究六書音義,為言小學(文字之學)者所宗。


    《學記》 《禮記》中之一篇,專論教育。


    《中庸》 亦《禮記》篇名之一,子思所撰,朱熹撰章句,以之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為四子書,稱為《四書》。


    《虞書》 《尚書》之篇名,紀帝堯政像,為世界古之史。荀子 名況,戰國時趙人,盛稱性惡,與孟子性善針對。著書三十二篇,後人稱為《荀子》。


    《易經》即《周易》,為文王周公所作,孔子詞而發揚之,說宇宙萬物消長變化之大法,所包含之思想極其廣大。


    亞裡士多德(Aristole) 希臘哲學家,為演繹法之始祖。存種 生物學名詞,謂人之繼續傳衍,目的在保存種族,簡稱存種。


    自存 亦生物學名詞,指人之自謀生存。


    教僕 古時雅典兒童於七歲離保姆入學校受教育,另請人伴其往來學校,監督兒童行動;其人雖須儀容端正,衣冠高雅,但於學問毫無素養,不能躬親教育之事,故稱教僕。


    斯賓塞爾(Spencer) 名Herbert,英國哲學家,著《綜合哲學》歷三十六年而成。關於教育者有《何為有價值之知識》及《德育》《智育》《體育》四篇論文集成之《教育論》一冊,任鴻雋已將其一部分譯成中文,由商務印行出版。


    歐洲大戰 一九一四年六月奧皇太子在塞維爾為人所刺,首由奧向塞宣戰,次及德、法、英、美、中、日、土、意成為世界大戰,至—九一八年始停止。


    羅素(Russell) 英國數學並哲學家,關於數理、哲學及社會問題之著作甚多,於1920 年十月來中國講學。其著作譯成中文者有《哲學問題》《數理哲學》《哲學中之科學方法》等。


    創造衝動 羅素以為人類生活常為兩種衝動所支配:一創造衝動(Creative impulse),一占有衝動(Possessive impulse),要社會和平當盡量發展創造衝動。


    杜威(John Dewey) 美國教育哲學家,於1919年來中國講演《教育哲學》《政治哲學及社會哲學》《倫理學》兩年,關於教育的著作甚多,譯成中文者有《明日之學校》《德育原理》《學校與社會》等;其教育哲學以實用主義為基礎,為各國所推重。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