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中國教育不平等與區域差異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教育
    【市場價】
    419-608
    【優惠價】
    262-380
    【作者】 魏延志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教育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43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44330
    作者:魏延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4月 

        
        
    "

    編輯推薦
    作者通過對近30年的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的分析,在區域差異結構框架下,對改革初期和改革深化期表現出的不同影響模式、綜合的理論分析和評價,揭示中國教育現代化的特點,這一研究,有利於加深對我國經濟社會改革和教育領域改革的認識,對國家區域教育改革政策有著積極的啟示意義。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是研究隨著地區之間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變化,個人教育獲得的不平等趨勢。本研究首先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對國內外有關教育分層的理論及其經驗研究的成果進行了繫統梳理。通過對中外教育不平等現像的比較後發現,即使是在開放程度較高的西方發達國家,隨著教育規模的擴張,個人教育獲得之間的不平等也持續地與家庭背景因素發生關聯,當然,我國轉型期的個人教育獲得還受到國家宏觀政治進程與教育政策的影響。
    本研究使用區域差異發展和制度主義分析框架,在對改革初期與改革深化期的社會階層結構與教育制度變遷的特點進行相關分析的基礎上,將教育的不平等放到區域差異的視角下進行研究,將我國城市區域間的教育規模擴張、經濟社會發展與分化水平的差異看作是變化的維度,通過多層logit回歸模型分析,建立宏觀結構環境因素與微觀個人層次因素的聯繫,揭示城市區域差異對個人受教育年限、高中與大學升學轉換中個人性別、父親政治身份、家庭背景對教育不平等趨勢的影響。
    作者簡介
    魏延志,社會學博士學位。在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從事教育理論與政策研究。主要研究興趣為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教育社會學、教育政策。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合作出版專著多種,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上海市*委托的“新形勢下上海在長三角地區教育協作中的發展定位與行動策略研究”一項。
    目錄
    章 導論001

    第二章 文獻回顧010
    節社會分層與教育不平等010
    一、 教育的技術功能論011
    二、 教育的社會衝突論015
    第二節教育擴展與教育不平等021
    一、 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教育發展關繫021
    二、 教育擴張的極限023
    第三節關於教育不平等的相關研究025
    一、 國外相關研究025
    二、 國內相關研究034
    第四節現有文獻評論043
    章  導論001

    第二章  文獻回顧010
    節社會分層與教育不平等010
    一、 教育的技術功能論011
    二、 教育的社會衝突論015
    第二節教育擴展與教育不平等021
    一、 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教育發展關繫021
    二、 教育擴張的極限023
    第三節關於教育不平等的相關研究025
    一、 國外相關研究025
    二、 國內相關研究034
    第四節現有文獻評論043

    第三章  中國社會階層分化與教育制度變遷046
    節中國社會階層結構變遷與區域差異046
    一、 中國社會階層結構變遷046
    二、 中國社會階層結構與區域間差異051
    第二節中國教育擴張與教育制度變遷054
    一、 教育規模擴張的階段性特點054
    二、 教育制度的變遷056
    第三節理論建構058
    一、 區域差異與發展背景059
    二、 制度主義與教育選擇064
    第四節改革初期與改革深化期教育不平等的區域差異066
    一、 改革初期(1977—1991年)影響教育不平等的機制066
    二、 改革深化期(1992—2006年)影響教育不平等的機制069

    第四章  研究設計072
    節研究方法072
    一、分析所使用的數據072
    二、資料分析方法073
    第二節主要變量測量073

    第五章  個人受教育年限的不平等與區域差異079
    節基本假設和分析策略083
    一、 基本假設083
    二、 分析策略084
    第二節個人受教育年限不平等的區域差異分析086
    第三節結果與討論099

    第六章  高中與大學升學轉換中的不平等與區域差異102
    節教育轉換基本情況105
    第二節基本假設和分析策略107
    一、 基本假設107
    二、  統計模型與分析策略108
    第三節研究發現111
    一、 高中升學轉換中的教育不平等與地區差異111
    二、 大學升學轉換中的教育不平等與區域差異124
    第四節研究結論與討論137
    一、 高中升學轉換中的不平等出現下降趨勢137
    二、 大學升學轉換中的不平等出現上升趨勢138

    第七章  結論、創新與未來研究142
    節實證研究的基本結論142
    一、 改革以來我國教育不平等的區域差異呈上升趨勢142
    二、 教育不平等的地區差異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144
    第二節對研究結論的理論反思146
    一、 教育擴張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繫146
    二、 教育不平等微觀理論的缺陷147
    三、 社會階層分化加劇是教育不平等的重要原因148
    第三節潛在貢獻150
    一、 實現宏觀結構因素與微觀個人因素的連接150
    二、 地區差異的視角可以發現區域教育不平等的趨勢151
    第四節未來研究方向152

    附錄一:問卷(摘自CGSS2006)156
    附錄二:包括農村在內的區域差異與教育不平等的分析結果163

    參考文獻176
    在線試讀

    章 導論

    轉型期中國教育不平等面臨著兩大現實,一是社會結構不斷變化,階層分化不斷加深,造成區域內部因家庭背景不同教育獲得的不平等,二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不平衡,造成區域之間教育發展的不均衡,二者都在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教育不平等的現實狀況。本研究的主題是我國教育不平等的區域差異,需要弄清我國教育獲得的階層不平等的現狀和不同地區由於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如何影響教育不平等的現實。

    首先,我們關注因社會分層產生的教育不平等現像。在轉型期中國教育發展極為迅速的情況下,教育獲得的平等化程度提高了,還是教育不平等在擴大?也就是學校教育是傳遞社會上層的階層優勢還是促進了弱勢群體的代際上向流動?大家知道,教育是工業化國家社會流動的主要通道,教育的代際影響也是現代社會分層體繫開放程度的重要標志,教育不平等的研究是社會科學始終關注的話題。布勞與鄧肯的經典論題把教育獲得與家庭背景的關繫引向了社會分層研究的中心(Blau Duncan,1967)。它確立了以微觀視角的家庭資源稟賦理論為主流的解釋邏輯,即以家庭所擁有資源的多寡來解釋其子女的教育成就即教育獲得研究(李煜,2006)。布勞和鄧肯的研究表明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個人成就的後致性因素比歸因的先賦性因素在決定職業地位獲得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其中,教育在社會再生產和社會流動中起主導作用(Ganzeboom et al., 1989:284)。在此基礎上,國內外社會學家在隨後的研究中進一步揭示了家庭的經濟、社會與文化資本對子代教育獲得與上向社會流動的影響(Breen Jonsson,2000;DiMaggio,1983;布迪阨,2002,2004)。

    章  導論

    轉型期中國教育不平等面臨著兩大現實,一是社會結構不斷變化,階層分化不斷加深,造成區域內部因家庭背景不同教育獲得的不平等,二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不平衡,造成區域之間教育發展的不均衡,二者都在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教育不平等的現實狀況。本研究的主題是我國教育不平等的區域差異,需要弄清我國教育獲得的階層不平等的現狀和不同地區由於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如何影響教育不平等的現實。

    首先,我們關注因社會分層產生的教育不平等現像。在轉型期中國教育發展極為迅速的情況下,教育獲得的平等化程度提高了,還是教育不平等在擴大?也就是學校教育是傳遞社會上層的階層優勢還是促進了弱勢群體的代際上向流動?大家知道,教育是工業化國家社會流動的主要通道,教育的代際影響也是現代社會分層體繫開放程度的重要標志,教育不平等的研究是社會科學始終關注的話題。布勞與鄧肯的經典論題把教育獲得與家庭背景的關繫引向了社會分層研究的中心(Blau
    &
    Duncan,1967)。它確立了以微觀視角的家庭資源稟賦理論為主流的解釋邏輯,即以家庭所擁有資源的多寡來解釋其子女的教育成就即教育獲得研究(李煜,2006)。布勞和鄧肯的研究表明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個人成就的後致性因素比歸因的先賦性因素在決定職業地位獲得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其中,教育在社會再生產和社會流動中起主導作用(Ganzeboom
    et al.,
    1989:284)。在此基礎上,國內外社會學家在隨後的研究中進一步揭示了家庭的經濟、社會與文化資本對子代教育獲得與上向社會流動的影響(Breen
    & Jonsson,2000;DiMaggio,1983;布迪阨,2002,2004)。

    國外的已有研究主要發現了教育的代際繼承模式。即使在開放的績效社會,家庭背景對教育獲得的作用依然顯著(Hauser
    & Featherman,1976; Bourdieu, 1977;Grusky & Hauser, 1984;
    Ganzeboom,et al.,1991;
    Montt,2011)。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雷夫特裡(Raftery)和霍特(Hout)提出的“限度地維持不平等”(Maximally
    Maintained Inequality,
    MMI)假設,比較繫統地闡釋了愛爾蘭在工業化進程中教育擴張與教育分層之間的關繫,研究發現除非較高階層的入學需求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否則,教育擴張並不會影響到家庭背景因素對教育分層模式的影響(Raftery
    & Hout,1993)。在此之後這一假設也得到了在13個工業化國家的跨國比較研究的支持(Blossfeld &
    Shavit,1993)。這種穩定性的教育機會的不平等得到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布迪阨的文化資本理論的解釋(Bourdieu &
    Passeron,1990)。

    與這一研究進路相承接,國內外教育社會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對影響教育不平等的個人家庭背景、人力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教育體制、社會制度、歷史文化等相關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過去的研究主要注重於對社會結構條件、家庭的教育背景和階層背景對代際之間教育的繼承模式研究(Blau&Duncan,1967;Hauser&Featherman,1976;李春玲,2003,2010;劉精明,2000,2006,2008;李煜,2006;郝大海,2008;吳曉剛,2010;周怡,2009)。這些研究間接地假設教育分層的機制在幾代人之間和個人生活過程中是相對穩定的。周雪光強調中國再分配經濟的特點,通過中國20個城市的有代表性的樣本的研究,發現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父親的教育程度和職業階層地位對子代教育機會不平等的影響是不同的,認為通過宏觀政治進程和國家政策干預對教育機會總量和分配教育機會的規則的影響,對教育分層起著決定性作用(Zhou,
    Moen&Tuma,1998;Deng& Treiman,1997;Wu,Xiaogang &
    DonaldJ.Treiman,2007)。郝大海用2003年全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03)數據,對中國城市教育分層進行研究,研究發現,改革以來,中國教育機會的擴大,並未如人們所預期的那樣明顯地縮小教育分層。改革前,由於政策干預對較高社會階層、特別是專業技術階層教育需求的抑制,一定程度上縮小了教育分層;改革後,中國教育分層正顯現出MMI假設的諸項特征:較高階層在教育分層中具有穩定的優勢,中國的教育分層已具有市場體制下工業化社會教育分層的一些基本特征,文化資本差異對加劇教育分層有著十分顯著的促進作用(郝大海,2007)。李春玲對1999年以來中國高等教育急劇擴張後的不平等狀況進行了研究,基於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的一個次級數據集,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大學擴招對不同階層、不同戶口身份、不同民族和性別之間的教育機會不平等的影響,並同時檢驗MMI假設和理性選擇理論在中國社會的有效性。得出的結論是:大學擴招沒有減少階層、民族和性別之間的教育機會差距,反而導致了城鄉之間的教育不平等上升(李春玲,2010)。李煜提出一個代際教育不平等傳遞的理論分析框架,強調教育不平等的產生機制、具體制度設計和社會狀況背景三者間的聯繫。研究發現,改革初期,由於高考制度恢復,國家通過遵循績效原則的教育選撥制度,家庭教育背景成為改革初期教育不平等的主要原因;1992年以後社會分化加劇,教育體制受市場化的衝擊,家庭階層背景的效用顯現,教育不平等的產生機制轉變為資源轉化與文化再生產雙重模式並存(李煜,2006)。

    其次,我們同時關注因區域發展不均衡在宏觀經濟社會發展層面上帶來的教育不平等的差異。以往的關於中國教育分層的研究已經注意到了改革開放前的教育不平等主要是由於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和國家政策決定的,教育的分層還僅定位於以政治分層為主的從屬地位之中,教育本身還不具有獨立的階層排斥功能。而改革開放後,隨著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工作重心轉移,因市場化深入發展,再分配作用下降,人力資本對收入分配的作用越來越凸顯,通過教育提升階層地位實現上向社會流動成為各階層人們的自覺的理性選擇。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向的改革加速了社會的轉型,經濟的發展,政治與市場的互動,階層分化發展加快,加上我國改革過程的路徑選擇和地區間資源稟賦的懸殊,區域差異發展的格局形成並隨著改革過程而加劇(Xie
    & Hannum,
    1996;郝大海,李路路,2006)。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改革開放以來把城市化作為實現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選擇(,2012)和推動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可以說,縱觀古今中外,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現在這樣對城市化如此重視,如此依賴城市化推動經濟增長,如此從中央到地方由各級政府強勢推動新型城市化的發展。近幾年,席卷全國的“新型”城市化運動已構成世界城市化發展史上的“中國奇觀”。由於我國城市化推進中存在的巨大不平衡性,各地城市化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不同地區,由於城市化發展水平不同,社會結構也存在明顯的不同,像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已經形成中產為主的階層結構,而中西部地區由於工業化水平的差距較大,其社會結構主要仍然以金字塔型為主。與此同時,在階層分化加速的過程中,隨著我國教育擴張速度加快,高中教育從改革前的大眾化向普及化發展,高等教育從1999年起擴招,連續幾年增長20%以上的規模擴張,教育機會迅速增加,出現教育擴張與階層分化的同時進行,在國際上也是比較獨特的例子。由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較大的區域差異,地方政府在教育投入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地區差異,因而,地區之間教育發展水平之間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教育作為社會流動和階層地位獲得的基礎,一直為中外教育社會學者所關注,無論是研究教育規模的增長即教育擴張,還是研究教育機會的構成與分配,都是在努力發現教育不平等的規律。本書研究主題與一般研究教育不平等的不同之處在於力求通過理論建構中國當代教育不平等的地區差異的基本規律,並用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來實證研究。

    盡管各工業化國家教育不平等有著較為一致的邏輯,但是由於各國工業化路徑選擇不同,各國的政治制度、社會結構、教育體制、歷史文化規範不同,教育不平等存在不同的特點。就國內各地區的教育不平等情況也是一樣,盡管我國不同地區的政治制度框架相似,政府管理方式趨同,但是,由於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教育規模擴張程度、地域文化的不同,同樣地對教育不平等的狀況產生影響。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與社會的巨大變遷,特別是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教育分層與社會分層的聯繫日益緊密。中國的教育分層研究得出的結論與西方發達國家這方面的研究結論是相同的:隨著教育擴張,地位教育層次的教育短期內的入學機會的巨大增長沒有減輕階層傳遞的優勢,管理階層和專業技術階層的代際傳遞明顯。但是,過去的研究僅僅考慮了地區之間存在著教育選擇的差異,預設了在不同地區之間,相同的階層在教育利益上的相對比較優勢是相同的,忽視地區發展差異對教育分層的影響;其實,在中國的不同區域,由於經濟發展水平、階層分化與教育擴展的程度之間有著明顯的差距,階層之間通過教育維持優勢地位的能力是不同的;中國的區域差異發展正好為我們研究教育的階層優勢維持機制提供了充分的經驗研究材料。眾所周知,個人教育利益的優勢不僅與個人的家庭階層背景有關,也受教育外部的制度環境的影響。經濟社會發展與社會分化程度的不同等教育的外部宏觀結構因素的不同,對階層教育優勢的影響如何,成為教育不平等研究的重點。相同階層背景特征的個人在不同地區間的教育獲得是否具有不變性,不同地區的外部環境的結構因素是如何影響家庭背景對個人教育獲得的作用的機制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同時,本研究還希望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同西方國家的研究進行對話,西方工業化國家的教育化維持假設是在西方社會階層結構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西方工業化國家的學校教育主體相對獨立性較強,並且教育擴張更多是在相對較長時期內逐步實現的情況下內生的需求不斷推動的;而中國的教育擴張是在國家政策的干預下產生的,期間正處於社會階層地位不斷分化的過程中,並且由於中國政治管理體制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社會階層結構與西方國家的社會階層結構有著巨大差異,對不同階層教育優勢作用的影響相對更加復雜。國內的相關研究對制度的分析,大多僅局限於教育制度本身,試圖通過不同時期教育制度變遷因素來解釋教育不平等的原因,而忽視了教育制度之外教育擴張本身和社會結構加速分化等其他結構性因素造成的對教育機會不平等的影響。以往的階層教育不平等的研究中,有一些研究已經關注到了地區差異的影響,但是隻是在建構模型時把地區作為虛擬變量,隻是知道了地區之間存在著差異,但是對區域層次的影響程度和影響機制缺少研究。

    本書試圖在以往研究關注不同歷史時期教育制度變遷影響的基礎上,重點關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區域之間經濟社會差距形成過程中,影響階層教育獲得的區域結構與制度環境因素和影響的機制。將區域間的教育規模擴張、經濟社會發展與社會分化水平的差異看作是變化的維度,通過建立多層logit回歸模型,建立宏觀社會經濟結構因素與個人層次因素的聯繫,揭示區域差異對個人受教育年限、高中與大學升學轉換中個人性別、父親政治身份、家庭背景對教育不平等趨勢的影響。

    本研究的難點之一在於區域層次影響階層教育獲得的制度環境因素分析。其次是,與以往的研究面向不同,本書不隻是研究家庭背景對子女教育獲得的影響,而是研究同樣的家庭背景在不同地區對子女教育獲得的比較優勢的不同;著重研究教育不平等的宏觀社會結構因素,宏觀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分化水平對家庭背景在子女教育獲得的相對優勢的變化。

    我們認為,對轉型期的社會主義中國而言,教育的不平等是一個復雜的現像,是政治經濟制度變遷、不同社會群體博弈的後果,也是不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階段綜合作用的結果。現代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可以說,現代教育肇始於城市化發展中的移民社會化問題和市場需求引致資本社會化後科層制組織對人纔多樣化需求的解決。現代化邏輯就是通過市場競爭來體現的,隻要市場化這一制度化條件在起作用,就永遠交織著教育競爭與教育公平之間的矛盾;隻要地區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區域教育不平等就不可能消除。

    研究國家通過社會轉型,市場化推進帶動城市化發展的社會中社會階層結構變化對教育獲得的影響意義重大。

    首先,對中國轉型期城市化加快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條件下,區域教育不平等的研究,可以比較地區之間不同程度的教育規模擴張、經濟社會發展與社會分化水平對階層教育獲得模式的影響。同時,可以檢驗隨著工業化水平提高,是否會出現西方工業化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教育獲得的自致性因素增加的現像,也可能出現發達地區與落後地區階層教育獲得的兩極分化趨勢;或者發現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與分化而出現教育不平等的新的影響機制。從而可以為國家下一步的區域教育改革政策提供有益的啟示。

    其次,由於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政府管理也從原來的集中統一向治理的方式轉變,經濟、政治、文化的互動對我國社會分層結構化機制都在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在一個更為廣泛的社會制度背景下,研究教育不平等機制與經濟社會條件的關聯,將有利於加深對我國經濟社會改革與教育領域改革的認識。通過用教育外部的環境變量來解釋教育不平等,可以在一個更加廣泛的社會制度背景條件下,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宏觀制度環境對微觀個人教育獲得的影響機制。分析教育不平等機制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聯,將有利於加深對教育改革與社會發展的認識,有利於從更高的層面來分析和制定教育的平等化和均衡發展的政策。

    再次,通過對不同地區宏觀經濟社會結構因素對個人家庭階層背景的影響機制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揭示中國教育現代化不同於西方社會教育現代化的特點,從而在政治、文化制度層面形成破解我國教育不平等發展的機制。研究上述問題也有利於我們從理論高度提出解決有關跨區域教育不平等問題的措施,既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對制定教育發展政策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後,本研究采用多層回歸方法,將區域教育擴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對教育不平等的影響作為中心問題來研究,可以減少原來忽視區域之間發展水平差異給教育不平等帶來的誤差,把階層差異與區域差異對教育不平等的影響區分出來,也是研究方法的一大創新。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