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季羨林說北大那些人,那些事兒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經典名家作品集
    【市場價】
    545-790
    【優惠價】
    341-494
    【作者】 季羨林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經典名家作品集 
    【ISBN】2345688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23456887
    作者:季羨林著

    出版時間:2014年04月 

        
        
    "

    編輯推薦
    季羨林先生是一代大家,其一生治學和求學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北大清華度過的,這4本專輯是《季羨林說 北大那些人》《季羨林說 北大那些事兒》《季羨林說 清華那些人》《季羨林說 清華那些事兒》,均以北大清華兩校為切入點,選取特定的視角,通過世紀老人生動真實的回憶,追溯北大清華的流年歲月,描述風流韻事,月旦騷人墨客,進而喚起社會各界,尤其廣大青年學子以及其他立志成纔者對北大清華的了解和關注,使其“以人為鏡知得失,以史為鋻明利害”。總之,這4本專輯力求做到立意新穎,主題鮮明,淺近簡約,通俗易懂,聚焦熱點,針砭時弊,貼近廣大讀者尤其青年學生及其家長,滿足他們的興趣愛好,成為人手一冊的“啟蒙書”。值得收藏於書架案頭釋卷不綴。

    這4本專輯本著絕不以偏概全、斷章取義的原則,一方面綜合季老一生在北大清華的活動經歷和特點,一方面查閱研讀季老與此相關的大量文獻資料,忠實原著,切中主題,采用已被證明*受讀者歡迎的季老知人論事、縱談學苑風情的作品,全面具體、生動形像地展示他所親歷的北大清華的人和事兒,以使廣大讀者留下餘思或反思,全面準確地評判和闡示季老的道德文章,直接或間接地感受大師風采且內心受益。
     
    作者簡介
    季羨林,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並入臨清市)康莊鎮,2009年7月11日病逝於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鬥”。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繫。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人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繫主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先後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著作已經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卷,內容包括印度古代語言、中印文化關繫、印度歷史與文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糖史、吐火羅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與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翻譯。 季羨林創建東方語文繫,開拓了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繫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獲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
    目錄
    《季羨林說北大那些事》
    代序 我的心是一面鏡子
    編者前言1
    《學海泛槎》(節選):風風雨雨五十年
    治學生涯
    北大傳統: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北京大學》序
    我看北大
    我和北大
    《北京大學創辦史實考源》序
    巍巍上庠 百年星辰
    回眸五十年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人世文叢》序         《季羨林說北大那些事》

    代序 我的心是一面鏡子

    編者前言1 

    《學海泛槎》(節選):風風雨雨五十年

    治學生涯

    北大傳統: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北京大學》序

    我看北大

    我和北大

    《北京大學創辦史實考源》序

    巍巍上庠 百年星辰

    回眸五十年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人世文叢》序

    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傳統

    歷盡滄桑話愛國

    愛國與奉獻

    一個預言的實現

    頌中華民族故土園

    漫談出國

    我對出國留學的看法

    北大展望:北大之風 山高水遠

    迎新懷舊——21旦感懷

    千禧感言

    一點希望

    豪情半懷迎新紀

    我對未來教育的幾點希望

    在首屆北京大學文科論壇上的講演

    《北大研究生論文集》(文科版)序

    《學者論大學生的知識結構與智能》序

    歡送北大進入新世紀新千年

    論博士

    論教授

    答鳳凰衛視主持人楊瀾問

    與蔡德貴的談話

    致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成立十五周年賀信

    《道統論》序98 

    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

    東學西漸與“東化”

    學習哪一種外國語

    怎樣學習外國語

    燕園寄情:真情 真思 真美

    春滿燕園

    春歸燕園

    燕園盛夏

    夢縈紅樓

    夢縈未名湖

    漢城憶燕園

    懷念西府海棠

    馬纓花

    幽徑悲劇

    二月蘭

    喜鵲窩

    清塘荷韻

    月是故鄉明

    喜雨

    賦得永久的悔

    咪咪

    老貓

    一條老狗

    贊“代溝”

    兩行寫在泥土地上的字

    老年十忌

    公德

    《牛棚雜憶》(節選):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自序

    緣起

    牛棚生活1

    牛棚生活2

    牛棚生活3

    後十年:肩負特殊的文化使命

    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的談話

    在“慶祝季羨林先生九十一華誕暨人文教育主題茶話會”的講話

    在中國亞非學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季羨林說國學》代前言

    致北京論壇的信

    在全國政協舉辦的“21世紀論壇——不同文明對話”研討會的發言

    致山東大學孟子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賀信

    出任中華文化標志城建設文化顧問和第十一屆全運會文化顧問的講話

    與北大藝術學院葉郎、彭吉像、丁寧教授的談話

    與同志的談話(摘要)

    在三○一醫院五次與同志的談話

    與蔣樹聲、張梅穎談“和諧”

    關於人的素質的幾點思考

    漫談倫理道德

    《華林拾珍》序

    《中國少林寺》序

    與《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卞毓方談“和諧”

    與北大附中師生的對話

    與金庸的談話
    <旦思母

    晚晴之美:悲歡離合總是情

    八十述懷

    19旦抒懷——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後的撫摩

    寸草心

    虎年抒懷

    溫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氣氛

    夢遊21世紀

    希望21世紀家庭更美好

    做人與處世

    談孝

    講忍

    難得胡塗

    九十述懷

    我的家

    九三述懷

    九十五歲初度

    在病中

    病房雜憶

    我的美人觀

    笑著走

    《季羨林說北大那些人》
    前言
    為了更進一步繼承和發掘季羨林先生的精神財富,充分合理地掌握、利用和開發季老的文獻資源,使之為推動社會進步和文明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們編選了4本新的季老著作的專輯,即《季羨林說北大那些人》《季羨林說北大那些事兒》《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人》《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事兒》。這4本專輯再次向廣大讀者展示大師的獨具魅力的風采,樹立大師的不可磨滅的形像,從而對國家未來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青少年的成長產生積極的深遠的影響。總之,大師的資源共享,大師的資源乃天下之公器,應該適時無條件地將其回饋社會,以取得社會和經濟效益“雙贏”。
    季羨林先生一生治學和求學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北大清華度過的,因此,這4本專輯便以兩校為切入點,選取特定的視角,通過世紀老人生動真實的回憶,追溯流年歲月,描述風流韻事,月旦騷人墨客,進而喚起社會各界,尤其廣大青年學子以及其他立志成纔者的關注,使其“以人為鏡知得失,以史為鋻明利害”。總之,這4本專輯力求做到立意新穎,主題鮮明,淺近簡約,通俗易懂,聚焦熱點,針砭時弊,貼近廣大讀者尤其青年學生及其家長,滿足他們的興趣愛好,成為人手一冊的“啟蒙書”。為了更進一步繼承和發掘季羨林先生的精神財富,充分合理地掌握、利用和開發季老的文獻資源,使之為推動社會進步和文明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們編選了4本新的季老著作的專輯,即《季羨林說北大那些人》《季羨林說北大那些事兒》《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人》《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事兒》。這4本專輯再次向廣大讀者展示大師的獨具魅力的風采,樹立大師的不可磨滅的形像,從而對國家未來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青少年的成長產生積極的深遠的影響。總之,大師的資源共享,大師的資源乃天下之公器,應該適時無條件地將其回饋社會,以取得社會和經濟效益“雙贏”。

    季羨林先生一生治學和求學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北大清華度過的,因此,這4本專輯便以兩校為切入點,選取特定的視角,通過世紀老人生動真實的回憶,追溯流年歲月,描述風流韻事,月旦騷人墨客,進而喚起社會各界,尤其廣大青年學子以及其他立志成纔者的關注,使其“以人為鏡知得失,以史為鋻明利害”。總之,這4本專輯力求做到立意新穎,主題鮮明,淺近簡約,通俗易懂,聚焦熱點,針砭時弊,貼近廣大讀者尤其青年學生及其家長,滿足他們的興趣愛好,成為人手一冊的“啟蒙書”。

    這4本專輯所選全部文章均為精品。本著絕不以偏概全、斷章取義的原則,一方面綜合分析季老一生在北大清華的活動經歷和特點,一方面查閱研讀季老與此相關的大量文獻資料,忠實原著,切中主題,采用已被證明受讀者歡迎的季老知人論事、縱談學苑風情的作品,全面具體、生動形像地展示他所親歷的北大清華的人和事兒,以使廣大讀者留下餘思或反思,全面準確地評判和闡示季老的道德文章,直接或間接地受益。

    書中所選部分文章,比如,與中央領導人的談話、在重要會議上的講話、與有關人士的談話、答記者問、賀信、題詞等,尚未見於已出版的季羨林著作,亦即首次公開選用和發表。

    這4本專緝所節選的幾部重要回憶文集,比如,《清華園日記》《留德十年》《牛棚雜憶》《學海泛槎》《病房雜記》等,曾為暢銷書,具有自傳性質,故事性強,史料價值高,既能突出主題思想,又能引起讀者密切關注,備受歡迎。

    在這4本季羨林專輯即將出版之際,我們由衷感謝季承先生的大力支持,親自書面授權並發表了重要的意見;感謝金城出版社領導的遠見卓識和高度重視,感謝為本書出版做出辛勤努力的所有朋友。

    季老逝世後編選出版這樣4本專輯,意義固然深遠,但難度較大,而我們的能力又極為有限,很難做到盡善盡美,其中定有許多紕漏和不足之處,敬請讀者和專家批評指教。
    在線試讀
    《季羨林說北大那些事》
    我和北大
    北大創建於1898年,到明年整整一百年了,稱之為“與世紀同齡”,是當之無愧的。我生於1911年,小北大十三歲,到明年也達到八十七歲高齡,稱我為“世紀老人”,雖不中亦不遠矣。說到我和北大的關繫,在我活在世界上的八十七年中,竟有五十一年是在北大度過的,稱我為“老北大”是再恰當不過的。
    在北大五十餘年中,我走過的並不是一條陽關大道。有光風霽月,也有陰霾漫天;有“山重水復疑無路”,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後者選遠超過前者。在這裡,我同普天下的老百姓,特別是其中的知識分子,是同呼吸、共命運的,不管怎樣,不知道有什麼無形的力量,把我同北大緊緊縛在一起,不管我在北大經歷過多少艱難困苦,甚至一度曾走到死亡的邊緣上,我仍然認為我這一生是幸福的。一個人隻有一次生命,我不相信什麼輪回轉生。在我這僅有的可貴的一生中,從“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少不更事的青年,一直到“高堂明鏡悲白發”的耄耋之年,我從未離開過北大。追憶我的一生,怡悅之感,油然而生,“雖九死其猶未悔”。
    有人會問:“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這個問題是我必須答復的。
    記得前幾年,北大曾召開過幾次座談會,探討的問題是:北大的傳統究竟是什麼?我個人始終認為,北大的優良傳統是根深蒂固的愛國主義。有人主張,北大的優良傳統是革命。其實真正的革命還不是為了愛國?不愛國,革命干嗎呢?歷史上那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以暴易暴”的改朝換代,應該排除在“革命”之外。
    在古代,幾乎在所有的國家中,傳承文化的責任都落在知識分子的肩上。不管工農的貢獻多麼大,但是傳承文化卻不是他們所能為。如果不這樣認為,那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傳承文化的人的身份和稱呼,因國而異。在歐洲中世紀,傳承者多半是身著黑色長袍的神父,傳承的地方是在教堂中。後來大學興起,纔接過了一些傳承的責任。在印度古代,文化傳承者是婆羅門,他們高踞四姓之首。東方一些佛教國家,古代文化的傳承者是穿披黃色袈裟的佛教僧侶,傳承地點是在寺廟裡。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承者是“士”。士、農、工、商是社會上主要階層,而士則同印度的婆羅門一樣高踞首位。傳承的地方是太學、國子監和官辦以及私人創辦的書院。婆羅門和士的地位,都是他們自定的,這是不是有點過於狂妄自大呢?可能有的;但是,我認為,並不全是這樣,而是由客觀形勢所決定的,不這樣也是不行的。
    婆羅門、神父、士等等都是知識分子,他們的本錢就是知識,而文化與知識又是分不開的。在世界各國文化傳承者中,中國的士有其鮮明的特點。早在先秦,《論語》中就說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士們儼然以天下為己任,天下安危繫於一身。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中國知識分子的這個傳統一直沒變,後來發展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後來又繼續發展,一直到了現代,始終未變。《季羨林說北大那些事》

    我和北大

    北大創建於1898年,到明年整整一百年了,稱之為“與世紀同齡”,是當之無愧的。我生於1911年,小北大十三歲,到明年也達到八十七歲高齡,稱我為“世紀老人”,雖不中亦不遠矣。說到我和北大的關繫,在我活在世界上的八十七年中,竟有五十一年是在北大度過的,稱我為“老北大”是再恰當不過的。

    在北大五十餘年中,我走過的並不是一條陽關大道。有光風霽月,也有陰霾漫天;有“山重水復疑無路”,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後者選遠超過前者。在這裡,我同普天下的老百姓,特別是其中的知識分子,是同呼吸、共命運的,不管怎樣,不知道有什麼無形的力量,把我同北大緊緊縛在一起,不管我在北大經歷過多少艱難困苦,甚至一度曾走到死亡的邊緣上,我仍然認為我這一生是幸福的。一個人隻有一次生命,我不相信什麼輪回轉生。在我這僅有的可貴的一生中,從“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少不更事的青年,一直到“高堂明鏡悲白發”的耄耋之年,我從未離開過北大。追憶我的一生,怡悅之感,油然而生,“雖九死其猶未悔”。

    有人會問:“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這個問題是我必須答復的。

    記得前幾年,北大曾召開過幾次座談會,探討的問題是:北大的傳統究竟是什麼?我個人始終認為,北大的優良傳統是根深蒂固的愛國主義。有人主張,北大的優良傳統是革命。其實真正的革命還不是為了愛國?不愛國,革命干嗎呢?歷史上那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以暴易暴”的改朝換代,應該排除在“革命”之外。

    在古代,幾乎在所有的國家中,傳承文化的責任都落在知識分子的肩上。不管工農的貢獻多麼大,但是傳承文化卻不是他們所能為。如果不這樣認為,那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傳承文化的人的身份和稱呼,因國而異。在歐洲中世紀,傳承者多半是身著黑色長袍的神父,傳承的地方是在教堂中。後來大學興起,纔接過了一些傳承的責任。在印度古代,文化傳承者是婆羅門,他們高踞四姓之首。東方一些佛教國家,古代文化的傳承者是穿披黃色袈裟的佛教僧侶,傳承地點是在寺廟裡。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承者是“士”。士、農、工、商是社會上主要階層,而士則同印度的婆羅門一樣高踞首位。傳承的地方是太學、國子監和官辦以及私人創辦的書院。婆羅門和士的地位,都是他們自定的,這是不是有點過於狂妄自大呢?可能有的;但是,我認為,並不全是這樣,而是由客觀形勢所決定的,不這樣也是不行的。

    婆羅門、神父、士等等都是知識分子,他們的本錢就是知識,而文化與知識又是分不開的。在世界各國文化傳承者中,中國的士有其鮮明的特點。早在先秦,《論語》中就說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士們儼然以天下為己任,天下安危繫於一身。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中國知識分子的這個傳統一直沒變,後來發展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後來又繼續發展,一直到了現代,始終未變。

    不管歷代注疏家怎樣解釋“弘毅”,怎樣解釋“任重道遠”,我個人認為,中國知識分子所傳承的文化中,其精髓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個是我在上面詳細論證的愛國主義;一個就是講骨氣,講氣節,換句話說也就是在帝王將相的非正義的行為面前不低頭,另一方面,在外敵的斧鉞前面不低頭,“威武不能屈”。蘇武和文天祥等等一大批優秀人物就是例證。這樣一來,這兩個特點實又有非常密切的聯繫了,其關鍵還是愛國主義。

    如果我們改一個計算辦法的話,那麼,北大的歷史就不是一百年,而是幾千年。因為,北大初的名稱是京師大學堂,而京師大學堂的前身則是國子監。國子監是舊時代中國的學府,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前身又是太學,則歷史更長了。從古的太學起,中經國子監,一直到近代的大學,學生都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這也是存在決定意識這個規律造成的,與其他國家的大學不太一樣。在中國這樣的大學中,首當其衝的是北京大學。在近代史上,歷次反抗邪惡勢力的運動,幾乎都是從北大開始。這是歷史事實,誰也否認不掉的。五四運動是其中著名的一次。雖然名義上是提倡科學與民主,骨子裡仍然是一場愛國運動。提倡科學與民主隻能是手段,其目的仍然是振興中華,這不是愛國運動又是什麼呢?

    我在北大這樣一所肩負著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的、背後有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的學府,真正是如魚得水,認為這纔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過:我身上的優點不多,惟愛國不敢後人。即使我將來變成了灰,我的每一個灰粒也都會是愛國的。這是我的肺腑之言。以我這樣一個懷有深沉的愛國思想的人,竟能在有悠久愛國主義傳統的北大幾乎度過了我的一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外,還有什麼呢?還能何所求呢?



    1997年12月13日《北京大學創辦史實考源》序





    了解北大情況的人都會知道,郝平同志是北大教職員中忙碌的人物之一。北大在中國以及世界上享有特殊的地位與威望,許多國家的著名學府和科研機構,都同北大建立了名目不同的合作和交流關繫。外國首,或政府首腦以及各種不同學科的權威學者,都以能夠到北大來參觀訪問,特別是發表演講為畢生光榮,大有“不到北大非好漢”之慨。至於其他形形色色的訪問者更是絡繹不絕。在黨委和校辦領導之下,承擔種種接待任務的首當其衝的就是北大外事處,而郝平正是外事處的負責人。據我個人的經驗和觀察,外事處的日歷同其他各處都不一樣,他們沒有雙休日、節假日以及什麼寒假暑假,終日忙忙叨叨,送往迎來,宛如燕園的一盞走馬燈,旋轉不停。一群男女青年就是這一盞走馬燈上的人物,居其中而眾星拱之的就是郝平。

    我可真是萬萬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位忙碌的郝平同志忽然有一天送給我了一大摞稿子,內容是講北大開創時期的校史的。寫校史,不是寫小說,寫詩歌,隻要有靈感就行,這裡需要的不是靈感,而是勤奮,需要辛辛苦苦,爬羅剔抉,用竭澤而漁的精神,搜集資料。郝平告訴我,他在國外留學時就開始了資料的搜集。回國以後,成為走馬燈的主要人物以後,又鍥而不舍,繼續搜羅,常常用別人午休的時間來從事此項工作。夜裡則利用睡眠的時間,開電燈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一直到累得病倒,進醫院動了手術,而其志彌堅,終於寫成了此書的初稿。

    誰聽了這樣的故事,能不肅然起敬呢?

    說句老實話,我真正受到了感動。現在北大的青年教員中,能拼命向學的,確有人在。但是,身為教員而不讀書者或者讀書勁頭不夠,心有旁騖者,也決不乏人。現在有了郝平這一面鏡子,擺在自己眼前,何去何從,每個人都會做出自己的抉擇,也必須做出自己的抉擇的。這是我的信念,也是我的希望。

    這話說得遠了一點,還是回頭來,談一談郝平的《校史》,因為講的是北大創辦時期的歷史,我為此書定名為《北京大學創辦史實考源》,得到了他的首肯。根據郝平自己對本書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本書的主要論點。為了敘述準確起見,我還是先做一個文抄公,抄一段郝平自己的話:“(京師)大學堂的創辦不僅僅是戊戌變法的產物,其根本原因應當追溯到1840年的中英鴉片戰爭。清王朝的失敗引起仁人志士如林則徐、魏源和龔自珍等人的思考,並在全國掀起了一場維新思潮和洋務運動。同文館就是這個時期的產物。北洋海軍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激起了康梁等進步力量要求政治改革的強烈呼聲。京師大學堂既是這場改革的產物,又是自鴉片戰爭五十年來,人們不斷探求救亡之路的要求。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歷史過程。”郝平這個簡短扼要的論述,其基礎和根據就是大量的確鑿可靠的原始檔案資料。這些資料都寫在本書中,用不著我來重復敘述。

    郝平對資料的搜集付出了極大的勞動,他搜集得頗為齊全,分析得又極為細致,分析中時有新意,真令人想浮一大白。這些資料都是別人不甚注意的,更談不到使用。郝平這樣做的目的是追溯北京大學創辦的起源問題,是研究北京大學校史必不可少的步。他發前人未發之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就是“從京師同文館到京師大學堂”。他能自圓其說,他的這個看法是能夠站得住腳的。

    但是,據我個人的看法,這隻能是北京大學創辦起源的說法之一,不是的一個。而且我們還不要忘記,不是先裁撤了同文館然後創辦京師大學堂,而是在京師大學堂創辦以後纔裁撤了同文館,並入京師大學堂中的。同文館是清政府為了辦理洋務必須同洋人打交道,而打交道首先必須有懂外文的翻譯人纔,而建立的一所培養翻譯的一種特殊的學堂,以後纔逐漸增設了一些洋文之外的課程。同文館隸屬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可見其作用之所在。要勉強找一個來源的話,明代的四夷館庶幾近之。解放後原隸屬外交部的北京外國語學院頗有類似之處。

    我個人沒有下過功夫研究北大的校史。可是我多少年以來就有一個想法,這個想法我曾在許多座談會上講到過,也曾對許多人講到過,曾得到許多人的同意,至少還沒有踫到反對者。近在《北京大學校刊》1997年12月15日一期上,讀到蕭超然教授答學生問,纔知道,馮友蘭先生也有這個意見,而且還寫過文章,他的文章我沒有讀過,也沒有聽他親口談過。郝平書中講到,北大前校長胡適之先生也有過完全一樣的說法。我現在鬥膽說一句妄自尊大的話,這可以算是“英雄所見略同”吧。

    究竟是什麼意見呢?就是:北大的校史應當上溯到漢朝的太學。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一個很奇特的國家,,中國尊重歷史,寰宇國家無出其右者。第二,中國尊重教育。幾千年來辦教育一向是兩條腿走路:官辦和民辦,民辦的可以以各種名目的書院為代表。當然也有官辦的書院,那就屬於另一條腿。在辦教育方面,多數朝代都有中央、省、府、縣——必須說明一句,這三級隨朝代的不同而名稱各異——幾個等級的學校。中國歷代都有一個“全國學府”的概念,它既是教育人纔的機構,又是管理教育行政的機構。這個“學府”名稱也不一樣。統而言之,共有兩個:太學和國子監。雖然說,東漢光武帝建武五29年)始設太學。但是“太學”之名,先秦已有。我在這裡不是專門研究太學的歷史,詳情就先不去講它了。晉武帝咸寧二276年)始設國子學,北齊改為國子寺,隋又改為國子學。隋煬帝改為國子監。唐代因之,一直到清末,其名未變。

    物換星移,滄海桑田。在過去將近兩千年的歷史上,改朝換代之事,多次發生。要說太學和國子監一直辦下去,一天也沒有間斷過,那是根本不能夠想像的,在兵荒馬亂,皇帝和老百姓都處於塗炭之中的情況下,教育機構焉能不中斷呢?但是,令我們驚異的是,這種中斷隻是暫時的,新政權一旦建立,他們立即想到太學或國子監。因此,我們可以實事求是地說,在將近兩千年悠長的歷史上,太學和國子監這個傳統——我姑名之曰學統——可以說是基本上沒有斷過。不管統治者是漢人,還是非漢人,頭腦裡都有教育這個概念,都有太學或國子監這個全國學府的概念,連慈禧和光緒皇帝都不例外。中國的學統從太學起中經國子監,一直到京師大學堂,後轉為北京大學,可以說是一脈相承,沒有中斷。這在世界教育史上是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以上說的可以算是馮友蘭先生、胡適之先生和我自己的“理論”或說法的依據和基礎。我們在這裡並沒有強詞奪理,也沒有歪曲史實。研究學問,探討真理,的準則就是實事求是,唯真是務。我抱的正是這樣的態度。我絕無意為北大爭正統,爭學府的榮銜。一個大學辦得好壞,絕不決定於它的歷史的長短。歷史久的大學不一定辦得好,歷史短的大學不一定辦得不好。無數事實俱在,不容爭辯。但是,我也算是一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人,事實如此,我不得不如此說爾。

    按照目前流行的計算法,今年是北京大學的百年校慶。這在北大無疑是一件大事。在全中國,無疑也是一件大事。在這樣吉祥喜慶的日子裡,郝平同志把他這一部心血凝成的《北京大學創辦史實考源》拿出來獻給學校,獻給全校的師生員工,獻給遍布在全世界各地的,在不同的工作崗位,做出了不同程度貢獻的北大校友們,真可以說是錦上添花之舉。我相信,這一部書一定會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的。

    我在這裡還想加上一段決非“多餘的話”。我在很多地方都說過:中國知識分子是世界上好的知識分子,他們突出的特點就是愛國主義。例子不用到遠處去找,在我上面講到的“學統”中,在北大遙遠的“前身”中就有。東漢太學生反對腐朽的統治,史有明文,決非臆造。這個傳統一直傳了下來,到了明末就形成了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所說的:“使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後來演變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北京大學創辦以後,一百年來,每到中國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關鍵時刻,北大師生,以及其他大學的師生就都挺身而出,挽救危亡。五四運動就是好的證明。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這一段歷史占了北大百年歷史的一半,北大師生愛國之心未曾稍減,此事可質諸天日,無待贅述。

    現在距北大百年校慶隻有四個月的時間了。據說今年從全國各地以及全世界各地回母校參加校慶的校友,數量將是空前的。這種愛校之心與愛國之心,完完全全是一致的,完完全全是相應的。這種心情與中國兩千年來的知識分子——中國古代的士——的愛國主義傳統是完完全全貫通的。它預示著我們偉大祖國未來的輝煌。

    現在有兩本書擺在全校師生,全體校友,全國和全世界關心北大的朋友們的面前:一部是郝平的《北京大學創辦史實考源》,一部是蕭超然教授的《巍巍上庠,百年星辰》。前者告訴我們創業維艱,後者告訴我們照亮北大百年漫長道路上的星光。無前者則不會有後者,而無後者則前者也是徒勞無功的。兩部書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個整體,為我校校友增添了無量歡悅,為想了解北大的人提供了確實可靠的知識,真可以說是功德無量。

    再過兩年,一個新的世紀和千紀就將降臨人間。我相信,我們北大全校同仁和同學,受到這一次校慶的鼓舞和激勵,懷千歲之幽情,憶百年之輝煌,更會下定決心,乘長風,破萬裡浪,前進,前進,再前進,為我們偉大祖國再立新功。



    1998年1月2日

    《季羨林說北大那些人》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