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季羨林自選集(精裝珍藏版·禮盒套裝)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經典名家作品集
    【市場價】
    2873-4164
    【優惠價】
    1796-2603
    【作者】 季羨林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經典名家作品集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239187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23918708
    作者:季羨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3月 

        
        
    "

    編輯推薦
        1.季羨林親定自選集,濃縮一生著作精華,全14冊包括:《季羨林談國學》《季羨林談東西方文化》《季羨林談佛》《季羨林談人生》《讀書·治學·寫作》《賦得永久的悔》《紅》《一生的遠行》《彼岸印跡》《牛棚雜憶》《我的心是一面鏡子》《像牙塔日記》《悼念憶:師友回憶錄》《風風雨雨一百年》。


        2.該選集是季羨林老先生在三零一醫院療養期間親自編選的作品集,涵蓋散文、隨筆、遊記、回憶錄、日記、學術著述等多種體裁,可以媲美全集。季老在序言中說:“在某一階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頗,甚至錯誤,決不應加以掩飾,而應該堂堂正正地承認。這樣的文章決不應任意刪削或者干脆抽掉,而應該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此次出版的自選集完全遵照季老“存真求實”的意願,在精選的基礎上收錄季老各個人生階段的代表作品。


        3.正如文集跋文作者梁衡先生所說,“(季)先生學問之衣缽,自有專業人士接而傳之。然治學之志、文章之風、人格之美則應為學術界、全社會,尤其是青少年所學、所重。而這一切又都體現在先生的文章著作中。於是遂建議於先生全部著作中,選易普及之篇,面對一般讀者,編一季文普及讀本。”


     
    內容簡介
        本套叢書是季羨林親定自選集,是作者晚年在醫院療養期間親自編選的作品集。文集收錄了作者在各個人生階段的代表作品,涵蓋散文、隨筆、遊記、回憶錄、日記、學術著述等多種體裁,集中體現了季老的治學之志、文章之風和人格之美。全14冊包括:《季羨林談國學》《季羨林談東西方文化》《季羨林談佛》《季羨林談人生》《讀書·治學·寫作》《賦得永久的悔》《紅》《一生的遠行》《彼岸印跡》《牛棚雜憶》《我的心是一面鏡子》《像牙塔日記》《悼念憶:師友回憶錄》《風風雨雨一百年》。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臨清人,語言學家、東方文化研究專家、散文家,被稱為“學界泰鬥”。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繫,翌年作為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歸國,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繫主任,開拓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曾任北大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目錄
    1.《季羨林談國學》(精裝珍藏版)
    做真實的自己(代序)/1
    輯東方文化
    東方文化/5
    再談東方文化/12
    我與東方文化研究/18
    倡議編撰《東方文化集成》/24
    “天人合一”新解/37
    關於“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56
    21世紀:東方文化的時代/84
    中國文化發展戰略問題/89
    東方文化與東方文學/126
    中國青年與現代文明/133
    第二輯西方不亮東方亮1.《季羨林談國學》(精裝珍藏版)

    做真實的自己(代序)/1

    輯東方文化

    東方文化/5

    再談東方文化/12

    我與東方文化研究/18

    倡議編撰《東方文化集成》/24

    “天人合一”新解/37

    關於“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56

    21世紀:東方文化的時代/84

    中國文化發展戰略問題/89

    東方文化與東方文學/126

    中國青年與現代文明/133

    第二輯西方不亮東方亮

    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141

    議論東西方文化的意義/147

    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相互間的盛衰消長問題/153

    西方不亮東方亮/158

    東西文化的互補關繫/171

    西化問題的側面觀/186

    東學西漸與“東化”/194

    拿來和送去/206

     “拿來主義”和“送去主義”/209

    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211

    跋/215



    2.《季羨林談東西方文化》(精裝珍藏版)

    做真實的自己(代序)/1

    輯東方文化

    東方文化/5

    再談東方文化/12

    我與東方文化研究/18

    倡議編撰《東方文化集成》/24

    “天人合一”新解/37

    關於“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56

    21世紀:東方文化的時代/84

    中國文化發展戰略問題/89

    東方文化與東方文學/126

    中國青年與現代文明/133

    第二輯西方不亮東方亮

    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141

    議論東西方文化的意義/147

    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相互間的盛衰消長問題/153

    西方不亮東方亮/158

    東西文化的互補關繫/171

    西化問題的側面觀/186

    東學西漸與“東化”/194

    拿來和送去/206

     “拿來主義”和“送去主義”/209

    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211

    跋/215



    3.《季羨林談佛》(精裝珍藏版)

    做真實的自己(代序) /1

    我和佛教研究 /3

    原始佛教的歷史起源問題 /10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25

    釋迦牟尼 /37

    印度佛教的發展與衍變 /53

    佛教開創時期的一場被歪曲被遺忘了的“路線鬥爭”

    ——提婆達多問題 /76

    浮屠與佛 /118

    再談浮屠與佛 /135

    法顯 /154

    佛教的傳入中國

    ——兩種文化的撞擊和吸收 /186

    中國佛教史上的《六祖壇經》 /200

    佛經的翻譯與翻譯組織 /207

    佛教教義的發展與宗派的形成 /224

    佛教與儒家和道教的關繫 /240

    關於玄奘 /249

    關於《大唐西域記》 /272

    佛教的倒流 /295

    跋 /344



    4.《季羨林談人生》(精裝珍藏版)

    做真實的自己(代序) /1

    輯 人生漫談

    人生 /5

    再談人生 /7

    三論人生 /9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11

    不完滿纔是人生 /14

    人生箴言 /17

    禪趣人生 /20

    人生漫談 /24

    人生小品 /30

    緣分與命運 /35

    走運與倒霉 /38

    世態炎涼 /40

    愛情 /42

    成功 /48

    第二輯 做人與處世

    滿招損,謙受益 /53

    謙虛與虛偽 /56

    做人與處世 /58

    牽就與適應 /60

    知足知不足 /62

    有為有不為 /64

    難得糊塗 /67

    糊塗一點瀟灑一點 /70

    三思而行 /73

    談孝 /75

    談禮貌 /77

    論朋友 /80

    論正義 /83

    漫談倫理道德 /90

    慈善是道德的積累 /100

    漫談撒謊 /102

    容忍 /106

    忘 /108

    毀譽 /113

    壞人 /116

    傻瓜 /118

    隔膜 /120

    關於人的素質的幾點思考 /123

    公德( 一) /132

    公德( 二) /134

    公德( 三) /136

    公德( 四) /139

    第三輯 我們面對的現實

    論壓力 /143

    論恐懼 /145

    我們面對的現實 /148

    論博士 /152

    論教授 /155

    衣著的款式 /158

    漫談消費 /160

    論包裝 /165

    一個值得擔憂的現像—再論包裝 /168

    論“據理力爭” /171

    論怪論 /175

    思想家與哲學家 /177

    真理愈辨愈明嗎? /180

    用歷史的眼光看待一切問題 /183

    從哲學的高度來看中餐與西餐 /186

    我的懷舊觀 /188

    我的座右銘 /192

    座右銘(老年時期) /194

    我的美人觀 /195

    我害怕“天纔” /201

    勤奮、天纔( 纔能) 與機遇 /204

    一寸光陰不可輕 /206

    時間 /209

    目中無人 /213

    第四輯 談老年

    談老 /219

    老年 /221

    老年談老 /223

    談老年( 一) /228

    談老年( 二) /230

    談老年( 三) /233

    老年十忌 /236

    再談老年 /254

    老年四“得” /256

    贊“代溝” /259

    老少之間 /263

    老馬識途 /266

    談所謂“老齡化社會” /268

    養生無術是有術 /270

    長壽之道 /272

    長生不老 /274

    漫談“再少” 問題—向普天下老年人祝賀春節 /276

    第五輯 希望在你們身上

    新年述懷 /281

    八十述懷 /283

    新年抒懷 /288

    虎年抒懷 /296

    夢遊21 世紀 /303

    千禧感言 /306

    迎新懷舊—21 旦感懷 /310

    新世紀新千年寄語 /316

    九十述懷 /318

    九三述懷 /328

    九十五歲初度 /336

    溫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氣氛 /340

    希望21 世紀家庭更美好 /343

    希望在你們身上 /346

    跋 /349



    5.《讀書·治學·寫作》(精裝珍藏版)

    做真實的自己(代序)/1

    輯 讀書

    開卷有益/5

    我喜愛的書/8

    “天下好事,還是讀書”/12

    對我影響的幾本書/15

    坐擁書城意未足/18

    我的書齋/20

    推薦十種書/23

    藏書與讀書/27

    我和北大圖書館/30

    我和外國文學/33

    漫談散文/41

    我對散文的認識/49

    散文的兩大類/54

    中國散文與世界散文/57

    1994年我常讀的一本書—《陳寅恪詩集》/62

    讀朱自清《背影》/63

    我讀《蒙田隨筆》/66

    我和東坡詞/71

    第二輯 治學

    研究學問的三個境界/77

    我的學術研究的特點和範圍/80

    我和外國語言/83

    抓住一個問題終生不放/102

    如何搜集資料/104

    搜集資料必須有“竭澤而漁”的氣魄/107

    如何利用時間/109

    纔、學、識/111

    把學術還給人民大眾/115

    關於義理、文章與考證/122

    學術研究發展的軌跡—由考證到兼顧義理 /130

    為考證辯誣/132

    再談考證/135

    我的考證/138

    我的義理/141

    一些具體的想法/144

    廣通聲氣博采眾長/154

    “模糊”“分析”與“綜合”/156

    談翻譯/160

    研究、創作與翻譯並舉/167

    漢語與外語/170

    學術良心或學術道德/194

    對待不同意見的態度/197

    陳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199

    胡適先生的學術成就和治學方法/227

    第三輯 寫作

    作文/243

    寫文章/249

    寫日記/251

    文章的題目/255

    我的處女作/257

    我的篇學術論文/261

    我在小學和中學的寫作經歷/265

    文以載道/273

    沒有新意,不要寫文章/276

    多讀一點中外文學作品/280

    多注意“身邊瑣事”/283

    語言混亂數例/290

    慘淡經營與信手撚來/292

    怎樣寫散文/295

    語言與文字/302

    談談“煉話”/305

    獲獎有感/309

    跋/313



    6.《賦得永久的悔》(精裝珍藏版)

    做真實的自己(代序)/1

    輯 難忘這些人

    一雙長滿老繭的手/5

     塔什干的一個男孩子/11

    在兄弟們中間/20

    爽朗的笑聲/25

    朵朵葵花向太陽/31

    難忘的一家人/36

    我和濟南/42

    一個影子似的孩子/45

    室伏佑厚先生一家/48

    我的老師董秋芳先生/54

    吳雨僧(宓)先生/58

    兩個乞丐/61

    哭馮至先生/65

    賦得永久的悔/72

    寸草心/79

    憶念寧朝秀大叔/86
    <旦思母/93

    第二輯 留得春光過四時

    香櫞/97

    春滿燕園/100

    馬纓花/103

    夾竹桃/108

    一朵紅色石竹花/112

    處處花開夾竹桃/116

    五色梅/119

    槐花/121

    神奇的絲瓜/124

    石榴花/127

    喜鵲窩/131

    老貓/138

    一條老狗/149

    第三輯 遙遠的懷念

    別稻香樓/159

    重過仰光/165

    憶日內瓦/170

    歌唱塔什干/176

    寫作《春歸燕園》的前前後後/188

    遙遠的懷念/197

    懷念西府海棠/205

    重返哥廷根/209

    夢縈未名湖/217

    夢縈水木清華/222

    月是故鄉明/226

    野火/229

    幽徑悲劇/233

    園花寂寞紅/238

    人間自有真情在/24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244

    天上人間/247

    當時隻道是尋常/249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學/252

    跋/257



    7.《紅》(精裝珍藏版)

    做真實的自己(代序) /1

    輯 物喜

    海棠花 /5

    枸杞樹 /9

    荷之韻 /14

    芝蘭之室 /15

    從南極帶來的植物 /17

    喜雨 /22

    聽雨 /26

    聽雨 /30

    火車上觀日出 /32

    黃色的軍衣 /35

    咪咪二世 /40

    兔子 /42

    第二輯 像一個春宵的輕夢

    晨趣 /51

    黃昏 /54

    夢縈紅樓 /59

    黎明前的北京 /61

    清塘荷韻 /63

    春色滿寰中 /68

    漢城憶燕園 /70

    燕園盛夏 /77

    春歸燕園 /80

    春城憶廣田 /83

    大覺寺 /92

    星光的海洋 /101

    登蓬萊閣 /105

    回憶 /111

    寂寞 /116

    年 /120

    第三輯 尋夢

    母與子 /129

    尋夢 /140

    夜來香開花的時候 /143

    紅 /154

    老人 /162

    三個小女孩 /172

    憶念荷姐 /180

    我的位老師 /184

    兩個小孩子 /189

    醫學士 /196

    Wala /202

    第四輯 同聲相求

    夜會(書評) /211

    觀劇 /215

    文明人的公理 /222

    同聲相求—參加印度蟻垤國際詩歌節有感 /229

    海上世界 /233

    我看中國文化書院 /237

    我與《世界文學》 /239

    我和《大公報》 /241

    我和人民文學出版社 /244

    我與百花 /250

    第五輯 憶舊

    我愛北京的小胡同 /255

    我愛北京 /258

    北京憶舊 /262

    一座精美絕倫的漢白玉雕像—一個幻影 /266

    兔年萬福 /268

    故鄉行 /270

    跋 /311



    8.《一生的遠行》(精裝珍藏版)

    做真實的自己(代序)/1

    歐遊散記

    去故國/5

    表的喜劇/10

    聽詩/16

    憶日內瓦/22

    重返哥廷根/29

    非洲之行

    科納克裡的紅豆/41

    馬裡的芒果城/46

    巴馬科之夜/50

    戰鬥吧,非洲!/55

    下瀛洲

    遊唐大招提寺/63

    下瀛洲/69

    日本人之心/73

    尼泊爾隨筆

    飛越珠穆朗瑪峰/87

    加德滿都的狗/89

    烏鴉和鴿子/92

    霧/96

    神牛/100

    遊巴德岡故宮和哈奴曼多卡宮/104

    遊獸主(Paupati)大廟/108

    望雪山——遊圖利凱爾/112

    別加德滿都/116

    曼谷行

    小引/123

    初抵曼谷/124

    報德善堂與大峰祖師/128

    帕塔亞/134

    一隻小猴/138

    奇石館/141

    延邊行

    小引/149

    我在延吉喫的頓飯/151

    延吉風情/157

    美人松/162

    觀天池/167

    臺遊隨筆

    楔子/177

    初抵臺北/178

    臺北街頭小景/180

    血濃於水/183

    法鼓山/190

    義工/194

    佛山心影

    楔子/199

    暨南大學/201

    到了佛山/205

    佛山街頭小景/208

    佛山陶瓷廠/211

    西樵山/215

    中央電視臺南海影視城/219

    南國桃園/227

    石景宜藝術館/230

    尾聲/232

    跋/233



    9.《彼岸印跡》(精裝珍藏版)

    做真實的自己(代序)/1

    輯輾轉出國路

    楔子/5

    留學熱/9

    天賜良機/14

    在北平的準備工作/17

    滿洲車上/21

    在哈爾濱/25

    過西伯利亞/30

    在赤都/36

    初抵柏林/41

    第二輯哥廷根求學

    哥廷根/53

    道路終於找到了/56

    懷念母親/64

    二年生活/67

    漢學研究所/72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76

    完成學業嘗試回國/79

    大轟炸/87

    在饑餓地獄中/91

    山中逸趣/96

    烽火連八歲家書抵億金/100

    學習吐火羅文/105

    納粹的末日——美國兵入城/111

    盟國/120

    優勝記略/123

    第三輯異國的人們

    章用一家/129

    我的老師們/135

    我的女房東/143

    反希特勒的人們/151

    伯恩克(Boehncke)一家/154

    邁耶(Meyer)一家/158

    留在德國的中國人/161

    第四輯漫漫歸國路

    別哥廷根/169

    在線試讀
    從宏觀上看中國文化

    近幾年,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文化熱”的高潮。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在接受幾十年來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大家都認識到,文化建設的任務已經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我想大家都會同意,人類歷史上任何社會,都不能專靠科技來支撐,需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建設。我們今天的社會也絕不能是例外。
    在眾多的討論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問題的論文和專著中,有很多很精彩的具有獨創性的意見,我從中學習了不少的非常有用的東西。我在這裡不詳細去敘述。我隻有一個感覺,這就是,討論中國文化,往往就眼前論眼前,從幾千年的歷史上進行細致深刻的探討不夠,從全世界範圍內進行廣闊的宏觀探討更不夠。我個人覺得,探討中國文化問題,不能隻局限於我們生活於其中的這幾十年、近百年,也不能局限於我們居住於其中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我們必須上下數千年,縱橫數萬裡,目光遠大,胸襟開闊,纔能更清楚地看到問題的全貌,而不至於陷入井蛙的地步,不能自撥。總之,我們要從歷史上和地理上擴大我們的視野,纔能探驪得珠。
    我們眼前的情況怎樣呢?從19世紀末葉以來,我們就走了西化的道路。當然,西化的開始還可以更往前追溯,一直追溯到明末清初。但那時規模極小,也沒有向西方學習的意識,所以我不采取那個說法,隻說從19世紀末葉開始。從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來看,從全世界文化交流的規律來看,這都是不可避免的。近幾百年以來,西方文化,也就是資本主義文化,壟斷了世界。資本主義統一世界市場的形成,把世界上一切國家都或先或後地吸收過去。這影響表現在各個方面。不但在政治、經濟方面到處都打上了西方的印記,在文學方面也形成了“世界文學”,從文學創作的形式上統一了全世界。在科學、技術、哲學、藝術等方面,莫不皆然。中國從清末到現在,中間經歷了許多驚濤駭浪,帝國統治、辛亥革命、洪憲竊國、軍閥混戰、國民黨統治、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西化的程度日趨深入。到了今天,我們的衣、食、住、行,從頭到腳,從裡到外,試問哪一件沒有西化?我們中國固有的東西究竟還留下了多少?我看,除了我們的一部分思想感情以外,我們真可以說是“全盤西化”了。
    我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我認為,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無論如何,這是一件不可抗御的事。我一不發思古之幽情,二不想效法九斤老太;對中國自然經濟的遭到破壞,對中國小手工業生產方式的消失,我並不如喪考妣,惶惶不可終日。我認為,有幾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國,如果還想存在下去,就必須跟上世界潮流,絕不能讓時代潮流甩在後面。這一點,我想是絕大多數的中國有識之士所共同承認的。從宏觀上看中國文化



        近幾年,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文化熱”的高潮。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在接受幾十年來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大家都認識到,文化建設的任務已經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我想大家都會同意,人類歷史上任何社會,都不能專靠科技來支撐,需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建設。我們今天的社會也絕不能是例外。

        在眾多的討論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問題的論文和專著中,有很多很精彩的具有獨創性的意見,我從中學習了不少的非常有用的東西。我在這裡不詳細去敘述。我隻有一個感覺,這就是,討論中國文化,往往就眼前論眼前,從幾千年的歷史上進行細致深刻的探討不夠,從全世界範圍內進行廣闊的宏觀探討更不夠。我個人覺得,探討中國文化問題,不能隻局限於我們生活於其中的這幾十年、近百年,也不能局限於我們居住於其中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我們必須上下數千年,縱橫數萬裡,目光遠大,胸襟開闊,纔能更清楚地看到問題的全貌,而不至於陷入井蛙的地步,不能自撥。總之,我們要從歷史上和地理上擴大我們的視野,纔能探驪得珠。

        我們眼前的情況怎樣呢?從19世紀末葉以來,我們就走了西化的道路。當然,西化的開始還可以更往前追溯,一直追溯到明末清初。但那時規模極小,也沒有向西方學習的意識,所以我不采取那個說法,隻說從19世紀末葉開始。從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來看,從全世界文化交流的規律來看,這都是不可避免的。近幾百年以來,西方文化,也就是資本主義文化,壟斷了世界。資本主義統一世界市場的形成,把世界上一切國家都或先或後地吸收過去。這影響表現在各個方面。不但在政治、經濟方面到處都打上了西方的印記,在文學方面也形成了“世界文學”,從文學創作的形式上統一了全世界。在科學、技術、哲學、藝術等方面,莫不皆然。中國從清末到現在,中間經歷了許多驚濤駭浪,帝國統治、辛亥革命、洪憲竊國、軍閥混戰、國民黨統治、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西化的程度日趨深入。到了今天,我們的衣、食、住、行,從頭到腳,從裡到外,試問哪一件沒有西化?我們中國固有的東西究竟還留下了多少?我看,除了我們的一部分思想感情以外,我們真可以說是“全盤西化”了。

        我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我認為,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無論如何,這是一件不可抗御的事。我一不發思古之幽情,二不想效法九斤老太;對中國自然經濟的遭到破壞,對中國小手工業生產方式的消失,我並不如喪考妣,惶惶不可終日。我認為,有幾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國,如果還想存在下去,就必須跟上世界潮流,絕不能讓時代潮流甩在後面。這一點,我想是絕大多數的中國有識之士所共同承認的。

        但是,事情還有它的另外一面,它也帶來了不良後果。這突出地表現在一些人的心理上。在解放前,僑居上海的帝國主義者在公園裡豎上木牌,上面寫著:“華人與狗不許入內。”這是外來的侵略者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污辱。這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解放以後,我們號稱已經站起來了,然而崇洋媚外的心理並未消失。古已有之,於今為烈。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50年代曾批判過一陣這種思想,好像也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到了“十年浩劫”,以“四人幫”為首的一幫人,批崇洋媚外,調門,態度“積極”。在國外讀過書的知識分子,幾乎都被戴上了這頂帽子。然而,實際上真正崇洋媚外的正是“四人幫”及其爪牙自己。現在,“四人幫”垮臺已經十多年了,社會上崇洋媚外的風氣,有增無減。有時簡直令人感到此風已經病入膏肓。賈桂似的人物到處可見,多麼愛國的人士也無法否認這一點,有識之士怒然憂之。這種接近變態的媚外心理,我無論如何也難以理解。凡是外國的東西都好,凡是外國人都值得尊敬,這是一種反常的心理狀態。中國烹調享譽世界。有一些外國食品本來並不怎麼樣,但是,一旦標明是舶來品,立即身價十倍,某一些味覺頓經改造的人,蜂擁而至,爭先恐後。連一些外國朋友都大惑不解,隻有頻頻搖頭。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來談中國文化,真正是戛戛乎難矣哉。在嚴重地甚至病態地貶低自己文化的氛圍中,人們有意無意地抬高西方文化,認為自己一無是處,隻有外來的和尚纔會念經。這樣怎麼能夠客觀而公允地評價中國文化呢?我的意思並不是說,要評價中國文化,就必須貶低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確有它的優越之處。19世紀後半葉,中國人之所以努力學習西方,是震於西方的船堅炮利。在以後的將近一百年中,我們逐漸發現,西方不僅是船堅炮利,在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方面,他們都有許多令人驚異的東西。想振興中華,必須學習西方,這是毫無疑問的。2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全盤西化”的口號。今天還有不少人有這種提法或者類似的提法。我覺得,提這個口號的人動機是不完全一樣的。有的人出於憂國憂民的熱忱,其用心良苦,我自謂能充分理解。但也可能有人別有用心。這問題我在這裡不詳細討論。我隻想指出,人類歷史證明,全盤西化(或者任何什麼化)理論上講不通,事實上辦不到。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向西方學習。我們必須向西方學習,今天要學習,明天仍然要學習,這是絕不能改變的。如果我們故步自封,回到老祖宗走過的道路上去,那將是非常危險的。

        但是,我始終認為,評價中國文化,探討向西方文化學習這樣的大問題,正如我在上面已經講過的那樣,必須把眼光放遠,必須把全人類的歷史發展放在眼中,更必須特別重視人類文化交流的歷史。隻有這樣,纔能做到公允和客觀。我是主張人類文化論的,人類文化絕不是哪一個國家或民族單獨創造出來的。法西斯分子有過這種論調,他們是別有用心的。從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來看,民族和國家,不論大小,都或多或少地對人類文化寶庫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恐怕是一個歷史事實,是無法否認掉的。同樣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每一個民族或國家的貢獻又不完全一樣。有的民族或國家的文化對周圍的民族或國家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積之既久,形成了一個文化圈或文化體繫。根據我個人的看法,人類自從有歷史以來,總共形成了四個大文化圈:古希臘、羅馬一直到近代歐美的文化圈,從古希伯來起一直到伊斯蘭國家的閃族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中國文化圈。在這四個文化圈內各有一個主導的、影響大的文化,同時各個民族或國家又是互相學習的。各個文化圈之間也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關繫。這種相互學習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文化交流。我們可以毫不誇大地說,文化交流促進了人類文化的發展,推動了社會前進。

        倘若我們從更大的宏觀上來探討,我們就能發現,這四個文化圈又可以分為兩大文化體繫:個文化圈構成了西方大文化體繫,第二、三、四個文化圈構成了東方大文化體繫。“東方”在這裡既是地理概念,又是政治概念,即所謂第三世界。這兩大文化體繫之間的關繫也是互相學習的關繫。僅就目前來看,統治世界的是西方文化;但是從歷史上來看,二者的關繫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人類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文化,歐洲史學家早有這個觀點,著名的代表是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他在他的巨著《歷史研究》裡,從世界歷史全局出發,共發現了二十一個或二十三個文化(湯因比稱之為社會或者文明):西方社會、東正教社會(又可以分為拜占庭和俄羅斯兩個東正教)、伊朗社會、阿拉伯社會、印度社會、遠東社會(又可以分為中國和朝鮮、日本兩部分)、古希臘社會、敘利亞社會、古印度社會、古代中國社會、米諾斯社會、印度河流域社會、蘇末社會、赫梯社會、巴比倫社會、埃及社會、安第斯社會、墨西哥社會、尤卡坦社會、馬雅社會、黃河流域古代中國文明以前的商代社會。

        湯因比明確反對隻有一個社會—西方社會這一種文明統一的理論。他認為這是“誤入歧途”,是一個“錯誤”。雖然世界各地的經濟和政治的面貌都已經西化了,其他的社會(文明)大體上仍然維持著本來的面目。文明的河流不止西方這一條。 

        湯因比在本書的許多地方,另外在自己其他著作,比如《文明經受著考驗》中,提出了一個觀點:文明發展有四步驟,即起源、生長、衰落、解體。在《文明經受著考驗》10—11頁,他提到了德國學者斯本格勒的名著《西方的沒落》,對此書給了很高的評價,也提到了斯本格勒思想方法的局限性。在《歷史研究》的結尾處,429—430頁,他寫道:



        當作者進行他的廣泛研究時發現他所搜集到的各種文明大多數顯然已經是死亡了的時候,他不得不作出這樣的推論:死亡確是每個文明所面對著的一種可能性,作者本身所隸屬的文明也不例外。



        他對每一個文明都不能萬歲的看法是再明確不過的了。

        了解了我在上面談到的這些情況,現在再來看中國文化,我們的眼光就比以前開闊多了。在過去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文化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影響,這是我們的驕傲,這也是一個歷史事實。湯因比對此也有所論述,他對中國過去的文化有很好的評價。但是,到了後來,我們為什麼忽然不行了呢?為什麼現在竟會出現這樣崇洋媚外的思想呢?為什麼西方某一些人士也瞧不起我們呢?我覺得,在這裡,我們自己和西方一些人士,都缺少歷史的眼光。我們自己應該避免兩個:一不能躺在光榮的歷史上,成為今天的阿Q;二不能隻看目前的情況,成為今天的賈桂。西方人應該力避一個,認為中國什麼都不行,自己什麼都行,自己是天之驕子,從開天闢地以來就是如此,將來也會永遠如此。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東西雙方都要從歷史和地理兩個方面的宏觀上來看待中國文化,絕不能囿於成見,鼠目寸光,隻見片段,不見全體;隻看現在,不看過去,也不看未來。中國文化,在西方人士眼中,並非隻有一個看法,隻有一種評價。漢唐盛世我不去講它了,隻談十六七世紀以後的情況,也就能給我們許多啟發。這一段時間,在中國是從明末到清初,在歐洲約略相當於所謂“啟蒙時期”。在這期間,中國一方面開始向西方學習;另一方面,中國的文化也大量西傳。關於這個問題,中西雙方都有大量的記載,我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一一加以征引。方豪在他的《中西交通史》中有比較詳細而扼要的介紹。我在下面利用他的資料介紹一下在這期間中國文化流向西方的情況。

        

        

    憶日內瓦



        (羨林按:偶檢舊稿,無意中發現了這一篇散文。我的眼立刻亮了起來,簡直像是在陳年古舊的書中發現了一片幾十年前夾進去的紅葉。時光的流逝好像在上面根本沒有留下任何痕跡,依然鮮艷照人。我既驚且喜,立即讀了一遍。雖然已經過去了三十年,但文中所寫的印像至今依然鮮明、生動。文中提到了美國大兵,跡近不敬。但是,當時他們確是如此。我留下的這一幅寫照,反映了歷史的真實,難道一點意義也沒有嗎?質之黃偉經同志,不知以為然否?)

        擴大的日內瓦會議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目光都集中到這一座世界名城上來。十幾年前,我曾在那裡住過。現在我的回憶的絲縷又不禁同這一座美妙絕倫的城市聯繫起來了。

        我首先回憶到的就是日內瓦美麗的風光。大家都知道,瑞士全國就是一個花團錦簇的大花園,到處都可以看到明媚秀麗的山光水色,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接。到過那裡的人,自然會親眼觀察,親身經歷。連沒有到過那裡的人也會從畫片上領略一二,聊當臥遊。在全世界範圍內,瑞士之美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看來用不著我在這裡浪費筆墨加以描繪了。

        我隻想談一點我的觀察,我的體會。在我們國家裡,一提到山水之美,肯定說是“青山”“綠水”。這對不對呢?當然是對的。因為這是我們從實際觀察中得出來的結果。如果有人懷疑的話,有詩為證。用不著到處翻閱,僅就我記憶所及,就可以舉出不少的例證來。唐代詩人韋應物的《東郊》裡有這樣兩句話:“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杜甫的《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全面的當然是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你看,“青山”“綠水”這裡全有了。如果還需要現在的例證的話,那就是的《送瘟神》。青和綠這兩樣顏色,確實能夠概括中國山水之美。不管是陽朔,還是富春;不管是峨嵋,還是雁蕩,莫不皆然。

        然而,談到瑞士的山水,我覺得,青和綠似乎就不夠了。我小的時候,很喜歡看瑞士風景畫片。幾乎在每一張畫片上,除了青和綠之外,都還可以看到一種介乎淡紫淡紅淡黃之間的似濃又似淡的顏色。我當時頗不以為然,以為這是印畫片的人創造出來的,實際上是不會存在的。但是,當我到了瑞士以後,我親眼看到了這一種顏色,我的疑團頓消,隻好承認它的存在了。在白皚皚的雪峰下面,在蒼翠蓊郁的樹林旁邊,特別是在小湖的倒影中,有那麼一層青中透紫的輕靄若隱若現地浮動在那裡,比起純粹的青和綠來,更是別有逸趣。如果有人想把這種顏色抓住,仔細加以分析研究,親身走到山下林中去觀察,那麼他看到的隻是樹木山峰,“青靄入看無”,他什麼也看不到的。

        我不懂光學,我不知道這種顏色是怎樣形成的。我隻是覺得它很美。對我來說,我看這也就夠了。中國古代詩文描繪山水,除了上面說到的青和綠外,也有用紫色的。王勃的《滕王閣序》裡就有“煙光凝而暮山紫”這樣的句子。住在北京的人黃昏時分看西山,也會發現紫的顏色。但是,這隻限於黃昏時分。而在瑞士卻不是這樣。一日之內,隻要有太陽,就能看到這一團紫氣,人們幾乎一整天都能夠欣賞這種神奇的景色。

        我雖然談的是整個瑞士,實際上也就是談日內瓦。不過有一條:在日內瓦城內,這景色是看不到的。一旦走進附近的山林中,卻可以充分地盡情地享受這種奇麗的景色。我之所以特別喜歡日內瓦,這也是原因之一。

        其他原因是什麼呢?恐怕首先就是萊芒湖。我住在那裡的時候,每天都是很早就起來。我的件工作就是到萊芒湖邊去散步。湖這樣大,水這樣深,而且又清澈見底,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確實是極罕見的。湖的對岸是高聳入雲的雪峰,就是在夏天,上面的積雪也不融化,一片白皚皚的雪光壓在這一座美麗的小城的上面,使人隨時都想到“積雪浮雲端”這樣的詩句。而湖面的倒影,似乎比上面的對立面還更動人,比真實的東西還更真實—白色顯得更白,紅色顯得更紅,綠色顯得更綠—這些顏色混合起來,在波平如鏡的湖面上,繪上了一幅絢爛多彩的圖畫。

        在湖邊漫步的時候,幾乎每次都能夠看到一兩隻或者三四隻白色的天鵝,像純白的軍艦一樣,傲然在湖裡遊來遊去。據老日內瓦人說,這些鵝都是野鵝,它們並不住在日內瓦,它們的家離日內瓦還有上百裡的路程。每天它們都以驚人的速度從那裡遊來;到了一定的時候,再遊回去,天天如此。對我來說,這也是非常新鮮的事。我立即想到歐洲的許多童話,白鵝在裡面是主人公,它們變成太子或者公主,做出許多神奇的事情。我面對著這樣如畫的湖山,自己也像是走進一個童話的王國裡去了。

        日內瓦的好地方多得很。這裡有列寧讀過書的地方,有盧梭的紀念碑,有整齊寬敞的街道,有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樓房別墅,還有好客的瑞士人。這一切都是回憶的好的資料。可惜我離開日內瓦的時間已經太久了,到現在有點朦矓模糊。即使自己努力到記憶裡去挖掘,有時候也隻能挖出一些斷片,連不成一個整體的東西了。

        無論如何,日內瓦留給我的印像是非常美妙的,我自己也常常高興回憶它。就算是隻能回憶到一些斷片吧,它們仍然能帶給我一些快樂。這一次又回憶到這一座中歐的名城,情形也不例外。

        但是,事情也不全是美妙的。青山綠水,再加上那麼一團紫氣,確實是美麗動人的;萊芒湖的白鵝也確實能引人遐想。可是在這些美麗的東西之間,總還似乎有那麼一點不十分如意的東西,很不調和地夾雜在裡面,使我有骨鯁在喉之感。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我有點困惑了。我左思右想,費了很大的力量,終於恍然大悟:這是美國大兵。

        美國大兵同美麗的日內瓦有什麼關繫呢?原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統治者趁火打劫,又發了一筆橫財,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建立了軍事基地。這就需要大量的士兵住在國外。美國人民並不甘心給華爾街的老板們到外國去賣命。老板們於是就想盡了辦法,威脅利誘,金錢美人,能用的全用上了。效果仍然不大。他們異想天開,後想到打瑞士的主意。他們規定:誰要是在國外服兵役多少多少年,就有權利到這個山明水秀的世界公園裡來逛上一兩周。

        這辦法大概發生了作用,當我到了瑞士的時候,到處都可以看到身著美國軍服,嘴裡嚼著口香糖,邁著美國人特有的步子大聲喧嚷的美國士兵。誰也不知道,他們眼睛裡究竟看到了些什麼。他們徜徉於山上、林中、湖邊、街頭,看來也自得其樂。但是,事情是不能盡如人意的。瑞士這個地方是有錢不愁花不出去的,而美國大兵口袋裡所缺的就是錢這玩意兒。有些人意志堅強一些,能夠抗拒大玻璃窗子裡陳列著的金光閃閃的各種名牌手表的誘惑,能夠抗拒大旅館中肉山酒海的誘惑。但是,據說也有少數人,少數美國大少爺抵抗不住這種誘惑。那麼怎麼辦呢?美國頗為流行的誨盜誨淫的小說中是有錦囊妙計的。到了此時,隻好乞靈於這些妙計了。我曾幾次聽瑞士朋友說,在夜裡,有時候甚至在白天,大表店裡的大玻璃窗子就被砸破,有人抓到幾塊手表,就飛奔逃走。據說,還有更厲害的。有的美國大兵,也是由於抵擋不住美妙絕倫的瑞士名表的誘惑,又沒有赤手空拳砸破玻璃窗子的勇氣。天無絕人之路,他們賣掉自己的鋼筆以及身上所有能夠賣掉的東西,用來換一塊手表。據說有人連軍裝都脫下來賣掉。難道這就是他們吹噓的所謂民主自由嗎?這些事情聽起來頗為離奇。但是,告訴我這些事情的瑞士朋友並不是說謊者,他們是真誠的。事情究竟怎樣,那隻有天知道了。

        就這樣,美國某一些士兵帶到瑞士去的這樣的“美國生活方式”,頗引起一些人的嘁嘁喳喳。這種事情無論如何也同這世界花園的神奇的青色、綠色和紫色有些矛盾,有些不調和,有些不協調,有些煞風景。難道不是這樣嗎?

        過了沒多久,我就離開了瑞士,到現在一轉眼已經十五年了。我頭腦裡煞風景的感覺,一直沒能清除。到了今天,擴大的日內瓦會議又在這一座美麗的城市裡開幕了。以國務卿臘斯克為首的美國代表團,千方百計在會內、會外搗亂,企圖阻撓會議的進行。他們撒謊、吹牛、裝瘋、賣傻,極盡出丑之能事,集丟人之大成。我於是恍然大悟:這一批家伙干壞事,既不擇時,也不擇地。原來我對美國兵所作所為的那些想法,簡直是太幼稚了。我現在仿佛是如來佛在菩提樹下成了道,我把那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通通丟掉,什麼矛盾,什麼不調和,什麼不協調,什麼煞風景,都見鬼去吧。十五年前我在瑞士遇到的美國兵,今天在日內瓦開會的美國官,他們是一脈相承,衣缽不訛。這些人都不能代表真正的美國老百姓,但又確確實實都是美國產品。道理是明擺著的。我們應該把二者區分開來,纔是全面而又準確的。想到這裡,我的心情愉快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