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單讀19:到未來去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總論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作者】 吳琦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臺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2218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6822180
    作者:吳琦

    出版社:臺海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2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探索一種“到未來去”的全新方式:從內部進入未來,從歷史了解未來,從當下看到未來——到未來去,這並非是一場無法把握的宏偉行動,事實上,它的起始點是每一個具體的個人。在這一輯《單讀》裡,它關乎人的自由選擇、女性的生存空間,關乎人類的生育、語言的演變,也關乎後極權時代的政治、新技術時代的社會。未來是豐富的、復雜的,也是需要被質疑、被警惕的;它不是一個來自外太空的預言,自動照亮人的前路,我們需要在想像未來之前,首先打破對未來的想像。


    2. “未來是她們的”主題演講合集,當代女性的生存處境與可能,也是全人類未來發展的可能——本輯《單讀》收錄了於威、陸曄、郭爽、彭可、馬李靈珊在第四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節上的演講,不同的年齡、職業和經歷背後,是現代女性面對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困境時,所表現出的同樣值得尊敬的智慧和勇氣。女性平權在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後,迸發出了更加強勁的生命力,它所帶來的震蕩和挑戰,拷問著整個社會的文明,也考驗著人類未來的走向。


    3. 許知遠對話尤瓦爾·赫拉利:“我不預測未來,我隻想讓人們有能力討論人類的未來”——隨著《》《》《今日簡史》的風靡,尤瓦爾·赫拉利在全球範圍內受到現像級的追捧。《單讀》首次對話這位被視為人類預言家的歷史學家,探討他思考、表達世界的方式,如何與這個信息爆炸、躁動不安的時代產生奇妙的共振。訪談中,他分析中東特殊的環境與文化,談到自己的性取向對自我認識的影響、多學科的研究路徑、高效的工作與寫作方法,警示人類21世紀面臨的危機和挑戰。這位一再表示自己“不預測未來”的作家認為,他真正在做的是提供一種視野,“使人們有能力加入關於人類未來的討論”。


    4. 首發科幻作家陳楸帆的*力作“這一刻我們是快樂的”,賈行家撰文探討“語的去處”——陳楸帆這部精彩的科幻劇本首發於本輯《單讀》,它用極富張力的故事和語言將生育倫理與人類繁衍,推向更加難以把控的復雜境地;而思索語言的未來,幾乎是每位寫作者的日常工作,作者賈行家將曾經、現在與近在眼前的將來對照、考量,提出疑問:未來將會“在無數誤解中仍充滿驚奇”,還是“我們以加倍的嘈雜,變得日益沉默下去,對於真相更加漠不關心,彼此互不相通”?


    5.首次推介詩人孫文波的詩歌——“所有的詩歌都是關乎未來的”,詩人孫文波這樣說。孫文波伴隨著中國詩歌的沉浮與更迭,他的詩充滿力量,這種力量感來自詩人對當下的自覺審視,對生命的深刻拷問。偏居深圳洞背村的他從未脫離這個世界,在這個難以發聲的時代,孫文波用一個詩人的方式繼續吶喊。


    6.單向空間和理想國繼續聯手,打造智識青年們的摯愛書、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斯拉夫文化書寫者柏琳,英國社會觀察者王梆,小說家趙松、蒯樂昊,將在這一輯《單讀》中繼續發表可讀性與思想性兼具的小說、隨筆與書評,分享他們的全球觀察和個體經驗。 
    內容簡介
    看!你可以用鳥的視角來看人類。——尤瓦爾·赫拉利
    我對將來的*善意,是希望在無數誤解中,將來仍會充滿驚奇。——賈行家
    每個人都是為自己而活,每個人都是為全人類而活。——陳楸帆
    我們拒絕用無聊致死的危險去換取一個免於饑餓的世界。——居伊·德波
    超乎想像的科技發展,並不會導向真正的文化新生和新啟蒙。恰恰相反,如今國家衰落的真正原因,在於人類對社會、道德和精神危機的無能為力。——特斯拉
    不管在任何情景下,你仍然還有自主性的選擇。你並不知道這樣的選擇會通向什麼樣的道路,但你可以做這個選擇,你是自由的。——於威

    這次我們以“未來”為題,是從內部進入的。它不是一個來自外太空的預言,好像用些刺激的、炫目的、煙花般的句子,就能自帶科幻片的效果,自動照亮人的前路,而是在想像未來之前,首先打破對未來的想像。

    看!你可以用鳥的視角來看人類。——尤瓦爾·赫拉利


    我對將來的*善意,是希望在無數誤解中,將來仍會充滿驚奇。——賈行家


    每個人都是為自己而活,每個人都是為全人類而活。——陳楸帆


    我們拒絕用無聊致死的危險去換取一個免於饑餓的世界。——居伊·德波


    超乎想像的科技發展,並不會導向真正的文化新生和新啟蒙。恰恰相反,如今國家衰落的真正原因,在於人類對社會、道德和精神危機的無能為力。——特斯拉


    不管在任何情景下,你仍然還有自主性的選擇。你並不知道這樣的選擇會通向什麼樣的道路,但你可以做這個選擇,你是自由的。——於威


     


    這次我們以“未來”為題,是從內部進入的。它不是一個來自外太空的預言,好像用些刺激的、炫目的、煙花般的句子,就能自帶科幻片的效果,自動照亮人的前路,而是在想像未來之前,首先打破對未來的想像。


    未來是一種幻覺,我們不因整體上的悲觀而放棄它,也不因為我們這一代人正活在興頭上就必須對它充滿期待。更真實的情況是,每個人都處在同等的迷茫中。對未來失去追蹤,某種意義上讓人如釋重負。那就更加熱烈地了解過去吧。去反省,現在自己該做點什麼。


    我們在海邊組織演講,在文體上不拘一格,發表實驗形態的小說,尋找新的寫作者。捕捉那些不確定、未完成、新出現的事物,原本就是《單讀》*迷戀的工作。它困難而易逝,瑣碎又寬闊。它可能通向許多方向,而不隻有未來一種。在那些模糊的、非線性的進步和實踐中,未必會有某種新的價值橫空出世,但有一些準則會被再次證明是不可放棄的,它們將穿越時空,被文學、倫理和人的情感所保留。

    作者簡介
    陳楸帆,畢業於北大中文繫及藝術繫,科幻作家,編劇,翻譯。世界科幻作家協會(SFWA)成員,世界華人科幻作家協會(CSFA)會長,Xprize基金會科幻顧問委員會(SFAC)成員。曾多次獲得星雲獎、銀河獎、世界奇幻科幻翻譯獎等國內外獎項,作品被廣泛翻譯為多國語言,在許多歐美科幻雜志均為首位發表作品的中國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未來病史》《後人類時代》等。
    賈行家,男,1978年生人,非職業作者。出版有散文集《塵土》《潦草》。
    於威,單向空間聯合創始人。
    陸曄,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新聞學院教授。華中理工大學工學學士,北京廣播學院法學(新聞學)碩士,復旦大學法學(新聞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後,美國南加州大學富布賴特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媒介社會學、新技術、影像與日常生活。
    郭爽,1984年出生於貴州。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繫。曾供職於《南方都市報》。獲德國羅伯特·博世基金會“無界行者”創作獎學金(2015)。獲第七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首獎(2017)。現居廣州。

    陳楸帆,畢業於北大中文繫及藝術繫,科幻作家,編劇,翻譯。世界科幻作家協會(SFWA)成員,世界華人科幻作家協會(CSFA)會長,Xprize基金會科幻顧問委員會(SFAC)成員。曾多次獲得星雲獎、銀河獎、世界奇幻科幻翻譯獎等國內外獎項,作品被廣泛翻譯為多國語言,在許多歐美科幻雜志均為首位發表作品的中國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未來病史》《後人類時代》等。


    賈行家,男,1978年生人,非職業作者。出版有散文集《塵土》《潦草》。


    於威,單向空間聯合創始人。


    陸曄,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新聞學院教授。華中理工大學工學學士,北京廣播學院法學(新聞學)碩士,復旦大學法學(新聞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後,美國南加州大學富布賴特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媒介社會學、新技術、影像與日常生活。


    郭爽1984年出生於貴州。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繫。曾供職於《南方都市報》。獲德國羅伯特·博世基金會“無界行者”創作獎學金(2015)。獲第七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首獎(2017)。現居廣州。


    彭可1992 年出生於湖南長沙,成長於深圳,是一名圖像工作者,現在洛杉磯和中國南方生活和工作。她相信“觀看”這一靜止行為的動態力量,以及攝影的自我投射和心理學潛能。畢業於羅德島設計學院攝影繫。


    馬李靈珊,畢業於南京大學金融繫,先後供職於《南方人物周刊》《時尚先生
    Esquire》《智族 GQ》等媒體,中國商業及文娛人物報道記者。2015 年,與導演五百聯合文化,聯合出品《白夜追兇》《滅罪師》等劇集。


    牛雪琛,畢業於外交學院,曾任國際新聞編輯、記者,“翻譯是一件可以同時享受閱讀和創作的事”。


    趙松,作家,文學和藝術評論家。1972年生於遼寧撫順,現居上海。作品有小說集《積木書》《撫順故事集》《空隙》《細聽鬼唱詩》,隨筆集《好的旅行》,文學評論集《被奪走了時間的螞蟻》。


    蒯樂昊1979年出生,媒體人,業餘畫畫自娛,現居南京。


    孫文波1956年出生。四川成都人。作品入選《後朦矓詩全集》《中國二十世紀新詩大典》《百年新詩選》等多種選本。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荷蘭語。曾與人共同創辦《紅旗》《九十年代》《反對》《小雜志》等民刊。參與主編《中國詩歌評論》《中國詩歌:九十年代備忘錄》。主編《當代詩》。獲得多種國內詩歌獎項。迄今已出版詩集《地圖上的旅行》(1997)、《給小蓓的儷歌》(1998)、《孫文波的詩》(2001)、《與無關有關》(2011)、《新山水詩》(2012)、《馬巒山望》(2015)、《長途汽車上的筆記》(2017)。文論集《在相對性中寫作》(2010)。


    柏琳,原《新京報·書評周刊》資深記者,編輯,現為書評人,獨立記者。從理論語言學中叛逃,在文學裡瞎打誤撞。


    王梆,出版有電影文集《映城志》、數本短篇小說繪本集以及漫畫故事《伢三》等。電影劇作《夢籠》獲 2011年紐約獨立電影節劇情片獎,紀錄片《刁民》亦在數個國際電影節參展。小說作品散見於《天南》、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大學《中國當代文學選集》、美國“文字無邊界”文學網站、2016年秋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故事新編”中國當代藝術展等。作為自由記者,為海內外媒體撰寫歐洲時政評論。譯有英國當代詩人理查德·貝倫加滕詩選《改變》、英國當代詩人彼得·休斯詩選《貝多芬附魔曲》等。


    蕭軼,平時睡覺、偶爾寫字的鄉下青年。


    陳儒鵬,愛丁堡大學文學與現代性專業研究生,對伍爾夫和她的一切滿心歡喜。前《單讀》實習生,如今是個小評論員。

    目錄
    到未來去

    【話題】
    這一刻我們是快樂的/陳楸帆
    話的去處/賈行家
    未來是她們的
    【訪談】
    尤瓦爾·赫拉利——我不預測未來,我隻想讓人們有能力討論人類的未來/陳一伊、尤瓦爾·赫拉利
    【影像】
    鹽水池塘/彭可

    【小說】
    伊春/趙松
    雙擺/蒯樂昊

    到未來去


     


    【話題】


    這一刻我們是快樂的/陳楸帆


    話的去處/賈行家


    未來是她們的


    【訪談】


    尤瓦爾·赫拉利——我不預測未來,我隻想讓人們有能力討論人類的未來/陳一伊、尤瓦爾·赫拉利


    【影像】


    鹽水池塘/彭可


     


    【小說】 


    伊春/趙松


    雙擺/蒯樂昊


    【詩歌】 


    夤夜十書/孫文波


    【隨筆】


    貝爾格萊德表情——誰在那兒歌唱?/柏琳


    貧窮的質感/王梆


    【評論】


    居伊·德波——密謀一萬種可能/蕭軼


    全球書情/陳儒鵬
    媒體評論
    許知遠,單向空間聯合創始人
    “我參與編輯過很多夭折的雜志,《單讀》的生命力經常令我自己驚嘆。因為不斷有年輕而傑出的靈魂加入,我認定它還會長久、富有韌性地存在下去。”
    阿乙,作家
    “《單讀》提供了一種智性、理性而又並不因此而冷漠的審美。它是一本對青年有號召力的雜志。它使它的讀者變得年輕而上進。”
    郭玉潔,正午主編,《單向街》*任主編
    “過去的十多年,是人心隨技術迅疾更新的年代,也是一切在不知不覺間速朽的年代。生活在其間,要敏捷於變化,又能保有持久的決心,這是一種必要的法則。回想《單向街》(《單讀》前身)的創辦,正是這份敏捷,更多的是持久,讓它免於轉瞬即逝的激情,從而在時間裡擁有自己的軌跡,和可供回顧的縱深。”
    覃裡雯,資深媒體人

    許知遠,單向空間聯合創始人


    “我參與編輯過很多夭折的雜志,《單讀》的生命力經常令我自己驚嘆。因為不斷有年輕而傑出的靈魂加入,我認定它還會長久、富有韌性地存在下去。”


    阿乙,作家


    “《單讀》提供了一種智性、理性而又並不因此而冷漠的審美。它是一本對青年有號召力的雜志。它使它的讀者變得年輕而上進。”


    郭玉潔,正午主編,《單向街》*任主編


    “過去的十多年,是人心隨技術迅疾更新的年代,也是一切在不知不覺間速朽的年代。生活在其間,要敏捷於變化,又能保有持久的決心,這是一種必要的法則。回想《單向街》(《單讀》前身)的創辦,正是這份敏捷,更多的是持久,讓它免於轉瞬即逝的激情,從而在時間裡擁有自己的軌跡,和可供回顧的縱深。”


    覃裡雯,資深媒體人


    “為《單讀》寫稿一直是*美好的事,就像和一位無所不知的知音漫談,站在世界漫長的共同傳統之上關照人類的今日和明日。因為它優雅的包容和豐盛,促成了我寫作的新風格。依然秉承啟蒙以來知識傳統的雜志越來越少,就像星星逐漸在夜空裡淡去一樣。對我來說,在稀疏閃耀的人類群星中,《單讀》已經是中文世界裡*耀眼的一顆。”


    於威,單向空間聯合創始人


    “如果說《單讀》這本小小的雜志,也有一點雄心,那就是希望它能夠像《紐約書評》一樣,吸引這個國家*傑出的頭腦,鼓勵獨立思考和理性的批判,永不放棄人文主義知識分子的責任,同時追求一流的文本表達。這個目標還遠遠沒有實現,也許永遠都無法實現,所以隻能繼續做下去。”


    蘇靜,《知日》主編,《單向街》*任出版人


    “轉眼之間,名為《單向街》的雜志書,也改名《單讀》,還有了自己的同名 App,單向歷更是賣成了近年來少有的文創產品的成功案例。單向街書店也從一個完全理想主義的形像,現在也躋身很主流的商業公司,並且在這一過程中,依然保持著自己理想主義的一面,這一點無論如何是令人欣慰的。時至今日,我也為我當年能參與當年《單向街》雜志書的創刊和發行,感到由衷的開心。”
    在線試讀
    如果還有明天撰文 吳琦

    我家以前住在五樓,後來搬家,還是住在五樓。
    在南方,六七十年代留下的老式住宅樓,多數都建到七八層。雖然沒有決定權,但我總在心裡暗暗謀劃,住在三樓好。一樓二樓太吵,看上去容易招賊,頂樓太高,又沒有電梯,每天數著臺階爬樓,太辛苦。住在五樓,好像還湊合?在小區裡占據一個中間偏上的位置,發獃的時候能盯著對面的樓,看看誰也趴在窗臺看外面,數一數有多少人家在夜裡亮著燈。
    後來搬去另一個五樓,對面沒有樓房,小區鐵門外有一條小溪,被垃圾砌成了水溝,旁邊有幾戶很舊的農舍沒有拆掉,幾乎就要傾塌的幾根漆黑的木柱子撐著,裡面早就沒人住。於是窗外的風景便隻有它們,看久了幾乎像是在等待,等著有人來收拾這幾間屋子,收拾那條水溝。
    小時候住在小地方,卻總盼著大事發生,從五樓搬到五樓,這種小事讓我感到無趣,生活怎麼一點變化也沒有。
    後來在北京,搬了幾次家之後,竟然還是住在五樓。我很晚纔意識到這個巧合,其實也沒真的把它當作巧合,因為在巨型城市裡生活,就像在遠洋的深海裡遊泳,人沒什麼選擇。五樓在這裡根本算不上高處,絕大多數樓房都裝電梯,每層之間的差距不過幾秒鐘。窗外也沒什麼景色,沒人會在窗臺上探出頭,外面有人吵架、發酒瘋,有狗亂叫,隻需要在屋裡咒罵。人變得遲鈍、懶惰。我也不再像過去的我,一層一層去計較,去想像自己要在幾樓。
    再有清晰的樓層意識,是到《單讀》工作以後。這座四層小樓躲在一個大院,一個國有單位的大院裡,外牆覆滿一層爬山虎,大門開在草叢深處,被一排海棠和一叢竹子擋著,初次來根本找不到,仿佛它真的在躲避什麼。一樓是書店和咖啡廳,二樓是開放空間,做沙龍和展覽,以前我來,通常匆匆就走,覺得這種世外桃源一樣的地方不適合逗留。直到後來,走上了“參觀止步”的三樓四樓,坐進了這裡的辦公室,我纔真正走入它的結構中。
    一道樓梯貫穿了這座房子。一樓二樓的樓梯鋪著木地板,到了三樓就換成了水磨石,牆面的顏色也有變化,樓下水泥的顏色裸在外面,樓上掛著海報和照片,把牆刷成了白色。樓道狹窄,隻夠兩人過身,窄到不能像在電梯裡那樣對遇到的人無動於衷。也沒有別的風景了,隻有每層開一扇小小的窗戶,在窗外攀爬的植物總是把天光拖拽到那點有限的空間裡,交纏出各種出人意料的畫面,天晴的時候比烈日詩意,霧霾的時候又比霧霾溫柔。每天上班,我都穿過它們,走上四樓。

    如果還有明天


    撰文 吳琦


     


    我家以前住在五樓,後來搬家,還是住在五樓。


    在南方,六七十年代留下的老式住宅樓,多數都建到七八層。雖然沒有決定權,但我總在心裡暗暗謀劃,住在三樓好。一樓二樓太吵,看上去容易招賊,頂樓太高,又沒有電梯,每天數著臺階爬樓,太辛苦。住在五樓,好像還湊合?在小區裡占據一個中間偏上的位置,發獃的時候能盯著對面的樓,看看誰也趴在窗臺看外面,數一數有多少人家在夜裡亮著燈。


    後來搬去另一個五樓,對面沒有樓房,小區鐵門外有一條小溪,被垃圾砌成了水溝,旁邊有幾戶很舊的農舍沒有拆掉,幾乎就要傾塌的幾根漆黑的木柱子撐著,裡面早就沒人住。於是窗外的風景便隻有它們,看久了幾乎像是在等待,等著有人來收拾這幾間屋子,收拾那條水溝。


    小時候住在小地方,卻總盼著大事發生,從五樓搬到五樓,這種小事讓我感到無趣,生活怎麼一點變化也沒有。


    後來在北京,搬了幾次家之後,竟然還是住在五樓。我很晚纔意識到這個巧合,其實也沒真的把它當作巧合,因為在巨型城市裡生活,就像在遠洋的深海裡遊泳,人沒什麼選擇。五樓在這裡根本算不上高處,絕大多數樓房都裝電梯,每層之間的差距不過幾秒鐘。窗外也沒什麼景色,沒人會在窗臺上探出頭,外面有人吵架、發酒瘋,有狗亂叫,隻需要在屋裡咒罵。人變得遲鈍、懶惰。我也不再像過去的我,一層一層去計較,去想像自己要在幾樓。


    再有清晰的樓層意識,是到《單讀》工作以後。這座四層小樓躲在一個大院,一個國有單位的大院裡,外牆覆滿一層爬山虎,大門開在草叢深處,被一排海棠和一叢竹子擋著,初次來根本找不到,仿佛它真的在躲避什麼。一樓是書店和咖啡廳,二樓是開放空間,做沙龍和展覽,以前我來,通常匆匆就走,覺得這種世外桃源一樣的地方不適合逗留。直到後來,走上了“參觀止步”的三樓四樓,坐進了這裡的辦公室,我纔真正走入它的結構中。


    一道樓梯貫穿了這座房子。一樓二樓的樓梯鋪著木地板,到了三樓就換成了水磨石,牆面的顏色也有變化,樓下水泥的顏色裸在外面,樓上掛著海報和照片,把牆刷成了白色。樓道狹窄,隻夠兩人過身,窄到不能像在電梯裡那樣對遇到的人無動於衷。也沒有別的風景了,隻有每層開一扇小小的窗戶,在窗外攀爬的植物總是把天光拖拽到那點有限的空間裡,交纏出各種出人意料的畫面,天晴的時候比烈日詩意,霧霾的時候又比霧霾溫柔。每天上班,我都穿過它們,走上四樓。


    想事的時候,我就慢慢走,慢到足夠看清牆上凸出的釘子,跨上每節臺階都像跨過一個難題。著急或者振奮了,就快走幾步,甚至跑起來,別看隻有矮矮四層樓,夏天時也能走得大汗臨頭。有時會突然被自己陷入這種曠日持久的重復嚇到,有時又僥幸於在喧嘩的巨變中,還始終擁有這上樓下樓的幾分鐘。


    小時候的挑剔,對於變化、成就、一個更龐大的未來的渴求,好像直到這個新的常態的建立,纔漸漸平息下來。四樓之外的生活如火如荼,我也投身進去,而樓裡這條僻靜的通道,日夜奔流,竟已過去四年了。


    現在,我即將告別這段走樓梯上下班的時光。在《單讀19》出版的時候,我們的編輯部應該已經搬離花家地,去往東風鄉。這是我們在這座樓裡制作完成的後一輯《單讀》。同事做了一張告別海報,我看他們用的照片拍的就是四層樓道裡的那扇窗戶,那是我喜歡的風景,我纔想到應該在這本書裡,為它、為這四年的生活寫點什麼。


    《單讀》是在這座樓裡獲得新生的。一開始參與進來,就像以前住在五樓向外看,它完全外在於我,好像一個更大更遠的傳統,需要去靠近,小心地揣摩。因為能力和經驗的限制,以及對出版的敬畏,我和它保持著安全的距離,害怕冒進和犯錯,很多想法都長久停在想像中。後來發現,這種安全感是虛妄的,它阻礙了真正的熱情。在今天做出版物,如果不能提供獨特的視角,不能提供人的溫度,也就不再具有價值。自我必須作為原材料,投入進去,纔能把樓道裡穿過玻璃和植物到達我們身上的光影,傳遞給讀者,讓彼此感受到對方的感受。


    我努力回憶這個過程裡真正寶貴的、激發過我的東西,好像不是那些精致、浪漫的情緒,而是看起來難以忍耐的日復一日的工作和生活,是對價值觀、風格、紙張、字詞、標點符號等等事物的重復。一篇文章寫完,就開始寫另一篇,一本書做完,再做一本,這個夜晚過去了,明早起床會再迎接一個。就像爬樓。重復成了好的鎮靜劑,推動著我,更準確地分辨出那些個人的、作者式的敏感,讓它們沉默,而留下那些更能與人通約的部分,與人交換,被人說服,既妥協又頑強地,留在這棟房子、這個世界的內部。


    這次我們以“未來”為題,也是從內部進入的。它不是一個來自外太空的預言,好像用些刺激的、炫目的、煙花般的句子,就能自帶科幻片的效果,自動照亮人的前路,而是在想像未來之前,首先打破對未來的想像。


    未來是一種幻覺,我們不因整體上的悲觀而放棄它,也不因為我們這一代人正活在興頭上就必須對它充滿期待。更真實的情況是,每個人都處在同等的迷茫中。對未來失去追蹤,某種意義上讓人如釋重負。那就更加熱烈地了解過去吧。去反省,現在自己該做點什麼。


    我們在海邊組織演講,在文體上不拘一格,發表實驗形態的小說,尋找新的寫作者。捕捉那些不確定、未完成、新出現的事物,原本就是《單讀》迷戀的工作。它困難而易逝,瑣碎又寬闊。它可能通向許多方向,而不隻有未來一種。在那些模糊的、非線性的進步和實踐中,未必會有某種新的價值橫空出世,但有一些準則會被再次證明是不可放棄的,它們將穿越時空,被文學、倫理和人的情感所保留。


    以前,我覺得自己面對不了離別這種煽情時刻,現在似乎已經可以接受它。成長帶來的一個變化是,我們開始能夠分清楚哪些是真正的離別,哪些是真正的痛苦。流浪的書店訓練我們的敏感,而一次又一次重建《單讀》的工作,讓我們健康起來。能在這裡工作四年,秘訣可能首先是忍耐,而不是什麼堅持。也不是一段多麼長的時間不是嗎?走樓梯的故事,並沒有讓我從此相信人往高處走,它帶來的真正的教育,是人不應該那麼害怕爬樓。小時候的構想之所以幸福,是因為不需要自己付出實際的努力,而未來之所以令人苦惱,在於我們並不舍得真正為之改變,世界的結構似乎已經閉合,要花很大的力氣,纔能突破。其實未來也是一段可以度量的時間,到未來去的路程,就是要花更多的時間,走更遠的路,持續地做,來回地走,沒那麼容易看到終點罷了。如此一來,就不必再神秘化任何關於未來的討論,未來並不遙遠,明天就是未來。


     


    。。。。。。


    夤夜十書 (節選)


    孫文波


    糾纏書 


    睡下看到彩虹,醒來看到黑暗,


    群山倒立,河回到源頭。我成為


    走在通往創世路上的那個人。我寫下


    空、喑、寂。在洞背村,我是世界的


    解釋者。我解釋痛,它正在我的


    體內生長;長得鶯飛蝶舞,長得虎嘯獅吼。


    我解釋苦,它是大臺風,帶來精神的暴雨。


    我解釋我的解釋,它是爆炸的


    紅矮星,分裂出無數灼熱的語言碎片,


    光芒轉瞬即逝我無法抓住。


    一切都是臆想,都是偏執。


    回到理性,我不過是想表達一個願望,不虛度。


    不在現實糾纏。我不糾纏政治,壞和更壞的;


    不糾纏階級,窮和富。甚至不糾纏大街與


    小巷的地位。不糾纏關卡和大門的作用。


    我隻糾纏早餐與晚餐的不同,


    糾纏一隻狗與一隻貓的區別。


    我還糾纏於淋濕的蝴蝶與蜻蜓有什麼不同。


    當然我真正想糾纏的是,人的一生是


    攀援還是下坡,駐扎還是路過。我覺得,


    我已經路過很多;路過對人類的愛,


    路過對物質的迷戀。路過敬仰與畏懼。


    我已經路過自己。我已是另一個我。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