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劉蘇裡1+12:通向常識的道路(財新思享家繫列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總論
    【市場價】
    198-288
    【優惠價】
    124-180
    【作者】 劉蘇裡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0346419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3464195
    叢書名:思享家

    作者:劉蘇裡著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8月 


        
        
    "

    編輯推薦


    1.劉瑜誠摯推薦,著名學者型書人劉蘇裡國內***作品!

    2.梁文道、蕭瀚、於向東、高全喜、閻克文、盧躍剛、金雁、錢永祥、鄭也夫、劉小楓、止庵、吳思,十二位當代中國學者鼎力助陣,與劉蘇裡圍繞“重溫經典”這一主題展開對談,看似離散的話題、貌似無關的書籍,為你帶來不一樣的角度與思考。

    3.本書所討論的對像包括潘恩、韋伯、凱恩斯、馬基雅維利、老子等,他們或開闢了前所未有的觀念領域,或深刻影響了人類的政治、社會和日常生活實踐。劉蘇裡站在一個歷史上稀有的“原點時刻”進行思考與發問,與和他旗鼓相當的十二位談話對手,以開放的、富於政治想像力的、尚未被技術化馴服的思維,為我們展現了人類智慧轉化為中國智慧的可能。

    4."在所有的文化中,所有的時代,對表達的壓制、對觀念的壓制是對人的壓制。……開明的社會是一個帶著進步與反動、保守與落後共同前進的社會,而不是一個拋棄反動與落後的社會。"

    看清差距,面向未來。



    “財新思享家繫列”重磅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為學者型書人劉蘇裡與梁文道、金雁、吳思等十二位當今社會人文各學科重要學者圍繞“重溫經典”這一主題開展的對談。

    本書所討論的對像包括潘恩、韋伯、凱恩斯、馬基雅維利,老子等,他們或開闢了前所未有的觀念領域,或深刻影響了人類的政治、社會和日常生活實踐。

    劉蘇裡站在一個歷史上稀有的“原點時刻”進行思考與發問,與和他旗鼓相當的十二位談話對手,以開放的、富於政治想像力的、尚未被技術化馴服的思維,為我們展現了人類智慧轉化為中國智慧的可能。


     

    作者簡介
    劉蘇裡,學者,萬聖書園創始人。

    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繫,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

    作者為聲名遠播的學者型書人、中國圖書界的民間觀察者,任多個圖書獎評委,長期為報刊撰寫評書薦書專欄。近年來,與國內外知名學人就社會人文領域重要話題的對話受到各界重視。


    目錄
    從潘恩的《常識》到梁氏《常識》
    與梁文道談常識
    辯論是通向合法性的道路
    與蕭瀚談美國憲法
    美利堅的政治基礎
    與於向東談《論美國的民主》
    德意志的費希特:激情與迷途
    與高全喜談費希特
    先知馬克斯·韋伯
    與閻克文談韋伯
    知識人的鏡子
    與盧躍剛談科爾奈
    東歐共產主義及其殉難者
    和金雁談納吉與吉拉斯從潘恩的《常識》到梁氏《常識》

    與梁文道談常識

    辯論是通向合法性的道路

    與蕭瀚談美國憲法

    美利堅的政治基礎

    與於向東談《論美國的民主》

    德意志的費希特:激情與迷途

    與高全喜談費希特

    先知馬克斯·韋伯

    與閻克文談韋伯

    知識人的鏡子

    與盧躍剛談科爾奈

    東歐共產主義及其殉難者

    和金雁談納吉與吉拉斯

    伯林問題及其兩難

    與錢永祥談伯林

    站在人類立場上言說

    與鄭也夫談凱恩斯

    君主與美德

    與劉小楓談《君主論》

    《1984》何以開出《美麗新世界》

    與止庵談奧威爾與赫胥黎

    老子曲線

    與吳思談老子
    前言
    寫在前面
    2009年,與之合作六年的《SOHO》小報主持人“轉戰”《信睿》,我亦追隨許洋和李楠,做繫列對談欄目,一口氣做了四年。倆人是我認識的專業的業餘編輯。沒有許洋和李楠,沒有《信睿》,不會有連續四年幾十個對談。我對許洋和李楠,以及《信睿》的敬意,不是通過感謝所能表達。
    本次結集出版的文字,來自我所做對談欄目中組“重溫經典”,共收入其中的12篇。對談者大多是我的老朋友,他們之所長,涵蓋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領域。年齡偏大者如錢永祥,同齡人若高全喜,“小朋友”如蕭翰,都一口應承我的請求,戮力襄助。懷念那幾年每次都多少予人緊迫感的對談時光,我鞠躬感謝他們!
    其實在當時便有將這些文字集冊出版之機,對談第三篇發表之後,漢唐陽光老板尚紅科看出門道,約我一年期滿,由他負責出版事宜,答應了,沒多想。紅科早早把合同傳來,沒細看。他多次催稿,我多次拖延。一晃過去五年。某時,終於想明白“拖延”的真實原因——每年參加若干圖書年終評選,漢唐陽光的出版物每每入選。我喜歡那些書,常常推薦、投票。在我們私誼和少量贈書外,不能再有任何“利益”瓜葛,始對得起我們的友誼和那些被投票的書籍。欠紅科的這筆“債務”,到我不再投票那天,一定償還。寫在前面

    2009年,與之合作六年的《SOHO》小報主持人“轉戰”《信睿》,我亦追隨許洋和李楠,做繫列對談欄目,一口氣做了四年。倆人是我認識的專業的業餘編輯。沒有許洋和李楠,沒有《信睿》,不會有連續四年幾十個對談。我對許洋和李楠,以及《信睿》的敬意,不是通過感謝所能表達。

    本次結集出版的文字,來自我所做對談欄目中組“重溫經典”,共收入其中的12篇。對談者大多是我的老朋友,他們之所長,涵蓋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領域。年齡偏大者如錢永祥,同齡人若高全喜,“小朋友”如蕭翰,都一口應承我的請求,戮力襄助。懷念那幾年每次都多少予人緊迫感的對談時光,我鞠躬感謝他們!

    其實在當時便有將這些文字集冊出版之機,對談第三篇發表之後,漢唐陽光老板尚紅科看出門道,約我一年期滿,由他負責出版事宜,答應了,沒多想。紅科早早把合同傳來,沒細看。他多次催稿,我多次拖延。一晃過去五年。某時,終於想明白“拖延”的真實原因——每年參加若干圖書年終評選,漢唐陽光的出版物每每入選。我喜歡那些書,常常推薦、投票。在我們私誼和少量贈書外,不能再有任何“利益”瓜葛,始對得起我們的友誼和那些被投票的書籍。欠紅科的這筆“債務”,到我不再投票那天,一定償還。

    繫列對談陸續被出版界老朋友們看中,紅科之外,有搏非、小)、瑞琳、由之、小強,好像還有曉楣,還有更多一般意義的出版界朋友。既然答應漢唐在先,隻能跟他們表達歉意。他們的好意,都領了,記在心裡。趁此機會,向他們表示感謝!

    事後我差不多已決定將對談稿件永遠束之高閣。所以,當徐曉今年再次提起它們時,我不假思索地婉拒了。她聽慣了我老生常談的理由:世間好文章太多,手中底牌自知,不想給別人添亂,也不給自己添堵。她說我矯情、自戀。這一指控,對我有極大殺傷力——平生恨矯情、自戀狂,也就是假大空。為證明自己不是那樣的人,我同意她看稿子,再商量出版。校改稿出來了,電子版、打印件俱全,我五味雜陳,不知後悔還是高興,百感交集,我除了感謝,還能說什麼呢。

    對談稿件再次提上日程,我是過了些時日纔知道更隱秘“內情”的。原來幕後推手還有一位——煥萍。單說對談欄目這件事,她是我之外,涉水深的人,她承擔了與對談有關的諸多雜務,也是每一期設想的個聽眾。在對談結集出版這件事上,煥萍有著雙重身份——既參與其中又側身事外,像是比我更有發言權。她於出版此對談集更多一層的考慮,終不是說服,而是打動了我。我決定出版它們,沒有煥萍的意見,讀者不會看到這部集子。她功不可沒!

    此外,肖夢將我與躍剛的對談翻譯成英語,傳給了科爾奈。科爾奈回信,很客氣贊揚了躍剛與我對他思想的把握。據說那篇英文稿在哪兒發表了,引起些許注意。因這段插曲,躍剛和我都很感謝肖夢。

    整個對談,皆由一位我不知姓名的女士整理錄音,甚為辛苦,——每次對談,時間長,對談者多有口音,三四萬字的錄音稿,往往耗去她幾天的功夫。通過《信睿》主編許洋,我多次由衷感激她的工作。趁此,希望更多的讀者知道,一件看上去不起眼的對談,背後有多少人為之付出而沒有留下名字。給結集起個響亮的名字,也是如此。徐曉和我之外,張緣也加入了我們的討論,貢獻了他的智慧。感謝!

    對談方式深受《兩個局外人的對談》影響,其中的局外人Y,就是現在已被人熟知的於向東,——他不僅在“重溫經典”中出場,也是後來三個繫列重要的出場人。開談期,我找小楓商量此事,他大表贊同,予以指點。感謝他們!

    對談錄此次結集出版,基本保持住了當年的原貌。這裡不僅有編輯團隊的努力,更與出版機構的寬容立場密切相關。感謝!

    納博科夫說過,人生哪個年齡段切入經典閱讀都為時不晚。經典不過時,對它們的釋讀也不會過時。感謝每一位拿起這個集子的讀者,謝謝你們!

    劉蘇裡2015年6月
    媒體評論
    這是一本“淘金”之書。

    作為中國有名的學術書店萬聖書園的創始人,以及文化界、學界和圖書業的橋梁式人物,劉蘇裡豐厚的思想積累、敏銳的問題意識以及歷史感都融入了這本訪談錄中。

    ——劉瑜




    在線試讀
    從潘恩的《常識》到梁氏《常識》
    與梁文道談常識
    梁文道作家、媒體人。1970年生於香港,在臺灣接受中學教育,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繫畢業。從1998年開始不斷活躍於香港文化界、知識界,身跨大學講師、自由撰稿人、主持人等多種職業,參與或領導環境保護、動物保護、艾滋病人權益維護等眾多社會公益活動。著有《常識》《味道》《我執》《關鍵詞》等書。
    緣起
    無人不曉美國獨立戰爭。但知道潘恩的人可能不多。知道他寫的鼓動北美獨立的小冊子《常識》的人,可能更少。小冊子翻譯成中文,滿打滿算纔55個頁碼,3.7萬字。可就是這不足四萬字的小冊子,吹響了北美獨立戰爭的聲號角,成為美利堅合眾國誕生的助產士,影響了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為新生的美國制定憲法,打下道尖樁。
    獨立戰爭前夕,北美大陸13個殖民地,總人口纔二百來萬,據說《常識》發行了15萬。那時沒有汽車、火車,沒有報紙、電報,隻靠馬車傳遞信件和書籍,小冊子竟然發行了15萬!天文數字。也佐證了它非凡的影響力。
    《常識》作者潘恩,其實是個英國人。北美13個殖民地,是英國人的殖民地。北美獨立,是獨立於大英帝國。英國人潘恩,跑到自己國家殖民地鼓動獨立,是有超越性的,雖然形跡可疑,有叛國嫌疑。但後來的事實證明,有超越性的不止潘恩。他的母國在形迫勢緊之下,也具有了某種超越性。否則潘恩回到母國,不受絞刑,恐怕也難逃監獄伺候。他後來確實喫官司坐牢,但是在法國,——因為支持吉倫特派,被囚巴黎的盧森堡監獄。被營救出獄後,暫居法國,後又回到美國,又去了法國,又回美國,反對當政者政策,在獨立戰爭開戰後的第34年,客死紐約。
    《常識》發表於1776年1月。我手上的《常識》,是收在《潘恩選集》中的版本,1981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印了四千五百冊,是當年發行量的三十三分之一,而1981年中國人口是10億左右,是美國1776年人口總數的(約)500倍。你可以說,這些比較數字沒多大意義,證明不了什麼。可繞到數字背後,局面可能便不一樣。
    我更想強調的,是潘恩及其《常識》的核心價值:政治是分正義和非正義的,良好的政治具有堅實的道德基礎。正是這一點,使得英國公民潘恩,不怕被扣上“叛國”“英奸”的帽子,毅然跑到北美鼓吹獨立。也是這一點,催促他“鬧”完北美,“鬧”法國,——參加法國大革命,之後,回到美國批評當國者政策,而不致窮困潦倒,甚或坐牢。從潘恩的《常識》到梁氏《常識》

    與梁文道談常識

    梁文道作家、媒體人。1970年生於香港,在臺灣接受中學教育,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繫畢業。從1998年開始不斷活躍於香港文化界、知識界,身跨大學講師、自由撰稿人、主持人等多種職業,參與或領導環境保護、動物保護、艾滋病人權益維護等眾多社會公益活動。著有《常識》《味道》《我執》《關鍵詞》等書。

    緣起>>>>>>>>>

    無人不曉美國獨立戰爭。但知道潘恩的人可能不多。知道他寫的鼓動北美獨立的小冊子《常識》的人,可能更少。小冊子翻譯成中文,滿打滿算纔55個頁碼,3.7萬字。可就是這不足四萬字的小冊子,吹響了北美獨立戰爭的聲號角,成為美利堅合眾國誕生的助產士,影響了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為新生的美國制定憲法,打下道尖樁。

    獨立戰爭前夕,北美大陸13個殖民地,總人口纔二百來萬,據說《常識》發行了15萬。那時沒有汽車、火車,沒有報紙、電報,隻靠馬車傳遞信件和書籍,小冊子竟然發行了15萬!天文數字。也佐證了它非凡的影響力。

    《常識》作者潘恩,其實是個英國人。北美13個殖民地,是英國人的殖民地。北美獨立,是獨立於大英帝國。英國人潘恩,跑到自己國家殖民地鼓動獨立,是有超越性的,雖然形跡可疑,有叛國嫌疑。但後來的事實證明,有超越性的不止潘恩。他的母國在形迫勢緊之下,也具有了某種超越性。否則潘恩回到母國,不受絞刑,恐怕也難逃監獄伺候。他後來確實喫官司坐牢,但是在法國,——因為支持吉倫特派,被囚巴黎的盧森堡監獄。被營救出獄後,暫居法國,後又回到美國,又去了法國,又回美國,反對當政者政策,在獨立戰爭開戰後的第34年,客死紐約。

    《常識》發表於1776年1月。我手上的《常識》,是收在《潘恩選集》中的版本,1981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印了四千五百冊,是當年發行量的三十三分之一,而1981年中國人口是10億左右,是美國1776年人口總數的(約)500倍。你可以說,這些比較數字沒多大意義,證明不了什麼。可繞到數字背後,局面可能便不一樣。

    我更想強調的,是潘恩及其《常識》的核心價值:政治是分正義和非正義的,良好的政治具有堅實的道德基礎。正是這一點,使得英國公民潘恩,不怕被扣上“叛國”“英奸”的帽子,毅然跑到北美鼓吹獨立。也是這一點,催促他“鬧”完北美,“鬧”法國,——參加法國大革命,之後,回到美國批評當國者政策,而不致窮困潦倒,甚或坐牢。

    其實,潘恩的《常識》,講的都是大白話,一言以蔽之,批駁所有懷疑、反對北美獨立的論調,指出大英帝國統治北美的丑陋與不義,堅決主張北美殖民地人民起來自己管理自己,按照自己期望的樣式生活。大白話,講常識,使其成為美國立國文獻中的不朽者。

    2009年初,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同名《常識》的書,作者梁文道,大陸讀者、觀眾熟知的作家、媒體人。首印的三月10日左右上市,雖隔了個春節,卻在2月中旬脫銷。不可謂不驚人。全文108篇,像是108條好漢,分上下篇排了座次,曰“理解當代中國的七十張關鍵切片”和“窺視世界的局部角度”。梁文道先生在談話中說,起名《常識》,偶然又必然。那好,請大家與我一起分享梁先生的“偶然又必然”。

    你的《常識》,我在新書發布現場翻閱,回家又接著看,讓我一下子有了當年讀潘恩《常識》的那種感覺。

    處在急劇轉變時代的很多中國人,包括多數知識精英,都比較迷茫。雖然有人覺得他自己是某種什麼主義者……但中國變化之快、之復雜,弔詭的事情、非想像能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多,會讓大多數人感覺很糊塗。這時候,有一個廁身於外,有距離但又不太遠,眼睛和內心都非常關注這些事件的“邊緣人”,——他比較清醒,既有國外、港臺的資訊,學理訓練有素,能對中國現實問題和各種不可思議的事件保持敏銳,貼近“常識”談問題,便非常難得。你和你的《常識》就是很好的範例。而且我發現,你的中文表述很貼近大陸讀者的口味。此外,不論是你的引證,還是對問題事件、對過程的事實把握,包括你觀察問題的角度,都有不同於大陸知識人的新意。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的,即使講常識,可以講這個常識也可以講那個常識,比如你看泰國政局和他信倒臺等,……你常給我的感覺,是和大陸人談這些件事情的角度不一樣。

    姑且將你的《常識》稱作“梁氏《常識》”好啦。

    短則七八百,長的幾千字,讀起來,幾分鐘、十幾分鐘一篇。這點很重要。讀完全書,我更想知道的就是,無論你平時寫作,還是這次結集,你要表達的與潘恩的“常識”之間,是否有某種文本或精神上的聯繫?

    一定有,當然有。其實這個書名起得是很意外的。當廣西師大出版社把編完的稿子讓我再看一遍時,他們說就差一個名了。我回到酒店認真翻了兩天,當他們再找我的時候,我就說這本書還是別出算了。他們就問怎麼不出了,我說寫得不好。他們說怎麼不好?我說實際上不值得出,因為,我突然冒出“常識”這兩個字。因為我寫的都是常識!沒什麼了不起。雖然這是意外得到的書名,但是我必須說我在精神上一直很認同潘恩的那種傳統。

    什麼傳統呢?從兩個意義上講:,小冊子作家的傳統,其實是16世紀在歐洲開始的一種寫作方法。我後來纔發現小冊子這個東西,聯合國居然還有官方定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基金會的網頁上面說:小冊子就是一本印刷品,它不能少於5頁,也不能多於48頁。很搞笑吧。它有很悠久的傳統,就在報刊還沒有出現,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小冊子是一些知識分子對公共事務表達意見時的方法,要特別輕、薄、淺、短,讓人易讀。潘恩說:“我將僅僅提供一些簡單的事實、明顯的論據和常識”。小冊子就是這樣寫的,它不會去寫一些很深奧,宏大的理論,它就是很簡單的東西,並且適宜談論公共事務。單刀直入,都是談具體問題。

    對。而且小冊子有一個目的:“把真相、真理交給公眾”。後來潘恩跟伯克(EdmundBurke)關於法國大革命有一場很有名的辯論。那場辯論裡面雙方都在打這種角色之戰。雙方的支持者、反對者聚集了150多本同類小冊子在流傳。雖然後來很多學者都認為伯克比較有深度,伯克勝了,但這是後來的講法。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的小冊子作者都支持潘恩。而且潘恩書的銷量也比伯克的高。他們兩個的辯論就是一種典範:

    把真理交給公眾。這裡面的意思並不是說知識分子高高在上,從上往下傳播理論,而是我相信我的讀者們有理性,能判斷是非,懂邏輯,我們就來寫東西,誰是誰非,真理是什麼,然後交給公眾判斷。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小冊子這種形式雖然出現於報章沒有普及的年代,但即使在報章普及得不得了的時候,它仍然存在,一直到現在都還有人在寫。像布阨迪爾(PierreBourdieu)在法國就寫過小冊子。賴特·米爾斯(CharlesWrightMills)也寫過相當多的小冊子,隻不過現在大家不認為它們是正經的學術著作就沒怎麼翻譯。為什麼有了報紙還要寫冊子呢?就是作者覺得有些東西必須超過一般報章篇幅纔能說清,但它又不是一種論著。我非常認同這個傳統,認同這種寫作的方式和體裁,我覺得我要把自己歸為這樣一個知識分子的傳統底下,我不是一個坐在廟堂裡的人,我是一個要用簡單的語言,直接的論證,乃至是談論常識的態度來跟我的讀者說話,讓他們去判斷這個事到底是不是這樣。

    第二,從學術上來講,今天一般人都覺得潘恩不是一個大思想家,他很多想法其實是總結了前人的東西,他受洛克(JohnLocke)影響很深。整個輝格黨的傳統在他身上影響很深。他是一個能把以前的諸多理論、哲學用很簡單的方法表述出來的人。這也是我所認同的。

    當然,後還有一點,“常識”這個名字本來不是他取的,而是他朋友建議的。我們來想一個問題,當時《常識》在北美賣到特別好,整個北美洲加起來纔200多萬人,它就賣了15萬冊。特別恐怖,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也非常恐怖。二十分之一,幾乎20人中就有一本。幾乎能識字的,包括那些軍人。賣了15萬冊,但看的人不止吧,一本有幾個人看。當年的《常識》幾乎是人人看過。

    問題就來了。我們今天談潘恩的《常識》,卻很少談另一個問題,就是它為什麼那麼暢銷?我覺得理由之一就在於:他說的話大家認同,他說出來的話大家都覺得對。有點像梁啟超,我也很喜歡梁啟超,梁啟超說的話,讓人覺得他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潘恩在書當中也寫到這樣兩種情況,一是有些人想說不會說,他說得好。還有些人想說不敢說,他敢說。

    沒錯,所以這個就是常識。其實他講的那套東西是總結前人的思想,而前人那些想法已經片片斷斷的散布出去了,已經有這個氣氛了。比如他開篇區分社會和政府:社會是出於人的需要;政府則為了懲罰和控制人而存在。這種區分不是他的原創,這種想法早就在了,北美洲的人都這麼想。而且北美和英國還不一樣,北美這個殖民地一開始就是自治狀態,他們太了解什麼叫社會是人自己創造的了。西部片裡就有一個人隨便說自己是警長,然後就擔起了警長的職責。沒有什麼國家,就是一個社會,這個社會到一定程度之後,他們纔覺得需要一個政府。所以北美人看了之後,覺得對啊,我們就是這樣過來的啊。所以它暢銷,因為它說出的是常識,這個常識一直存在,隻是不知道為什麼缺一張口,沒有人說,現在終於被說出來了。

    我很欣賞的就是我剛纔講的三條路線下來的潘恩。至於他是自由主義還是共和主義,我暫時先不談。

    當然我不是寫小冊子,我是在寫報章評論,但我運用了這樣一種體裁,我想表述的方法、理念、信念跟這個一致,所以我不覺得我寫的是讓人們大喫一驚的東西,其實很多讀者跟我反映,說我的東西其實沒什麼了不起。我要的就是這種感覺:沒什麼了不起。

    當年北美隻有二三百萬人,分在13塊土地上,信息也不發達,隻有郵局,沒有報紙的時候還能夠如此多的寫作者蜂擁在小冊子這樣一種文本上。而我們現在這麼多的受眾,有這麼多的問題,有多少寫作者願意為它效力?是時代倒退了,還是寫作者退步了?

    你剛纔說的小冊子傳統,其實即使那個時候也有一個勇敢的問題。因為當時主張美洲獨立,雖然很多人的內心是這麼想的,誰要站出來,還需要勇氣。當

    時有一派相對溫和,說我們跟英國和解。他不僅反對反獨立派,還要對和解派,他與之戰鬥的對像不止是那些親英分子,還有主張和解的力量。他就在這個背景下闡述為什麼北美要獨立。

    我認為潘恩確實走出了這一步,站起並走出來了。

    今天大家沒有意識他對美國的貢獻,乃至於“美利堅合眾國”這個名字都是他發明的。但我們可別忘了他其實不是美國人,他是一個英國人,富蘭克林請他去北美的。跑到美國去跟他們說你們該獨立。然後他又跑到法國去,跟法國人說你們要鬧革命。

    他在三個國家都很出名,後跑法國還做了國民議會議員。

    對。在法國當國會議員。所以你看到他首先有地方去,他身體是自由的。讓我聯想起某種程度的民國時期也是這樣,知識分子是有地方跑的。

    第二,更妙的是其實潘恩後來回去過英國,他跟伯克在辯論的時候人在英國。我們要注意那個時候是什麼時候,是他鼓勵完美洲獨立後,這是一個叛徒回國。所以你想像英國是什麼樣的。

    18世紀八十年代,一七八幾年。

    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這個勇氣是有支持的。他是一個叛徒,一個鼓吹分裂的人從分裂了的地方回到首都來。他敢回去。雖然後來還是有事,但是一開始沒大事。這個狀態很特別。我們要考慮到當時的英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什麼樣的土壤?當時的英國雖然沒有達到今天的民主程度,但是自由氣氛的醞釀底下,這個東西匍匐前進,自己的一個國民公開宣布分裂國土,完了還回來待著沒事,還出書和人吵假。你能想像嗎?

    這個傳統怎麼回事,應該是從文藝復興以後就是這樣。很多人,一弄就坐著馬車跑到另外一個國家漫遊去了,為了躲王室的……

    而且還有一點,當然歐洲這種背景很復雜,歐洲對於民主問題和國家問題的寬容有很多理由,一來當時民族國家的建立還不完備,它是一個剛剛從過去的家族王朝過渡的時期。第二,英國有一個相當濃厚的言論寬容傳統,這個傳統我覺得跟英國當年脫離天主教會有關。而且我覺得英國自由寬容的傳統也建立在當時沒有王權,沒有人能說了算。所以這依賴於國家的權力是化的。

    第二,我近看到法國的一個精神分析學家談法國的批判知識分子的傳統。今天我們講法國知識分子,通常會想到從佐

    拉開始的那一種,薩特站在汽車廠的油桶上演講;福柯的光頭被警察棍打……都是對抗政府的場面。可是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事件,就是法國知識分子在面對納粹德軍入侵時的表現。當時,納粹德軍入侵法國的時候,這些知識分子有多少人投筆從戎呀?像年鋻學派的創始人布洛克,多英勇啊。布洛克是打過“一戰”的,他是少尉。“二戰”的時候他其實已54歲,是成名大學者,美國叫他走,他不去,他跑到裡昂發傳單,搞地下活動,後來被逮了。受了四個月的酷刑,撥指甲,泡冰桶,拿火燙,蓋世太保後還是要對他行刑。四個人一排站,站他旁邊是一個16歲的小伙子,那小伙子年紀輕發抖,他問布洛克疼嗎?布洛克說不疼,放心,一會就過去了。這就是這位史學大師的遺言。還有那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新小說大家克勞戴爾,也是搞地下軍的。這些人是抗德英雄,愛國吧?問題來了,同一批人,在世的那一批人有一大部分戰後不久就加入一場運動,支持阿爾及利亞獨立運動。當時很多人就指責這批人是賣國賊,說你們叛國,你們怎麼能夠支持殖民地獨立?同一批人願意為國捐軀,現在怎麼那麼叛國?

    我印像深刻的是法國古典學大師讓·皮埃爾·韋爾南的一段話:當年對我們這批人來講,要讓納粹侵入我們的國土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定要奮戰到底;同樣的,你要把我們這種用生命捍衛的權利從阿爾及利亞手中奪走,也是不可能的,這是統一的,一貫的。人家訪問他為什麼那麼英勇,勇氣來自於什麼。他說勇氣不是來自於情緒性的主體,不是個別的主體。不是跟某個國家情緒的連接,也不是來自於一種地方身份。而是一種把自我完全脫落之後進入到普遍領域(普遍律則),那個普遍律則在某一霎那時機底下的爆發就叫做英勇。

    時空變了,但理念沒有變,原則邏輯沒有變。

    今天的中國不一樣,我們把愛國知識分子跟公共知識分子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立起來的,覺得是兩種不同的人,但剛剛那個例子他們卻是同一種人。

    而且愛國不能空洞的愛。當年那幫抗德的知識分子在後來仍然覺得他們是愛國的,就算他們支持阿爾及利亞獨立,他們還是愛國的。為什麼?因為他們相信的是:國家是有理念的。這個理念是什麼,他們就回溯到法國大革命,我們這個國家怎麼建立起來,自由、平等、博愛。這是理念。基於相同的理念我們對抗納粹,基於相同的理念我們支持阿爾及利亞,這是捍衛國家尊嚴。

    國家的建立應該有道德基礎,政治也分正義與非正義,否則就走形,國家建立的基礎就變成瓦解自己的毒素。不分是非地愛國,我隻能說你是假的,偽的。

    對,他做這些行動的時候,他在用自己的身體、語言,文章示範什麼叫法國。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