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科學與人文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總論
    【市場價】
    376-545
    【優惠價】
    235-341
    【作者】 李醒民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0466916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4669162
    叢書名: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

    作者:李醒民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 


        
        
    "

    編輯推薦


        其深究科學中的人文意蘊,是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融會與整合。



        科學與人文, 尤其是二者錯綜復雜的關繫, 既是一個包羅萬像的學術 問題, 也是一個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 在國人對科學的內涵、 精神氣質和 精神價值多有偏見、 誤解和曲解的情況下, 在世界反科學思潮此消彼長的 背景下, 釐清諸多有關問題, 糾正各種錯誤觀念和模糊認識, 顯然具有重 大的理論意義和迫切的實踐意義。 本書在考察科學與人文概念含義的基礎 上, 著力探討了科學與人文學科的異同, 科學與人文的對照, 科學與歷史、 哲學和藝術的關繫, 科學與人文的化身即哲人科學家的理智特色, 尤其是 深究了科學中的人文意蘊, 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融會與整合。 作者明確 提出, 兩種文化彙流的**途徑是邁向科學的人文主義和人文的科學主義, 並以愛因斯坦為光輝榜樣加以詮釋和示範。 本書資料翔實, 觀點新穎, 邏 輯嚴謹, 結構合理, 文字流暢、 優美, 從而體現 “科學與人文比翼齊飛, 學術共思想圓融一色冶 之效, 可適合不同層次的讀者閱讀或深究。


     



    更多好書詳見奇趣科學館



     









    (星空 海洋 人體 恐龍全4冊)



    《》直觀的機械透視感,通透的整體構造展現,每個分頁即剖析一個獨立的部件,更添加AR互動技術,手機平板等安卓繫統就能展現3D立體的虛擬現實效果



    《》 用影像探尋文化形態,以文字揭示內在價值,搶救中國傳統文化的“活的基因”

    《》(簽名本)(全三冊)(附精美書簽 植物旅行示意圖)一套屬於你的**。

    《》(中英對照)英國自然雜志傾力推薦圖書,帶你探索中國的“侏羅紀公園”!

    《》驚世狂潮 怦然心動(全2冊)

    《》物理探秘 化學妙想 環保超人(中英文雙語版)(著名漫畫家——繆印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阿諾 彭齊亞斯,鼎力推介)

    《》(套裝共3冊)全圖解、超簡單、特實用——讓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刷刷刷地降下來!

    《》

    《》(榮膺第九屆文津圖書獎)

    《》


     

     
    作者簡介
        李醒民, 1945年10月生於西安市戶縣。現為中國科學院退休教授。 著有《激動人心的年代》 《兩極張力論·不應當抱住昨天的理論不放》《科學的革命》《理性的沉思》《 理性的光華》《彭加勒》《論狹義相對論的創立》 《馬赫》《偉大心智的漫遊》 《人類精神的又一峰巔》《迪昂》《愛因斯坦》《皮爾遜》《科學的精神與價值》《縱一葦之所如》《中國現代科學思潮》《科學的文化意蘊》《科學論: 科學的三維世界》 《什麼是科學?》 《科學的社會功能與價值》等。譯有 (英、日、俄) 《列寧與科學革命》 《科學的價值》《物理學史》《科學方 法講座》《巨人箴言錄: 愛因斯坦論和平》《*後的沉思》《科學的智慧》《科學的 規範》《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認識與謬誤》《自然哲學概論》《科學與方法》《科學與假設》《愛因斯坦與大科學的誕生》 《霍金與上帝的心智》《德國的科學》《科學與科學講演錄》《力學及其發展的批判歷史概論》《能量守恆原理的歷史 和根源》 《 自由思想的倫理》 等。 主編有 《 思想領域中**的音樂神韻》 《 三原色叢書》 《哲人科學家叢書》《百年科技啟示錄》《科學思想文庫》《科學巨星———世界著名科學家評傳》《中國科學哲學論叢》《科學方法叢書》《中學生科學素養叢書》《科學文化隨筆叢書》 《見微知著———中國學界學風透視》等。 另外, 在海內 外約百家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和文章四百餘篇。被英國、美國、 印度、 新加坡等國傳記研究中心收入有關國際人名辭典。其學術成果在國內學術界贏得好評, 也受到美國、俄羅斯等國學者的關注和引用。
    目錄
    目 錄
    引言
    第 1 章 知識的三大部類: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內涵和外延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之間的區別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之間的關聯
    *後的進一步的評論
    第 2 章 科學與人文刍議
    科學與人文的主要特征
    科學與人文的比較
    科學與人文的相互作用
    第 3 章 哲人科學家眼中的科學理論的認知結構
    何謂 “科學理論的認知結構冶
    科學理論的經驗歸納認知結構目 錄

    引言

    第 1 章 知識的三大部類: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內涵和外延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之間的區別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之間的關聯

    *後的進一步的評論

    第 2 章 科學與人文刍議

    科學與人文的主要特征

    科學與人文的比較

    科學與人文的相互作用

    第 3 章 哲人科學家眼中的科學理論的認知結構

    何謂 “科學理論的認知結構冶

    科學理論的經驗歸納認知結構

    科學理論的假設演繹認知結構

    第 4 章 哲人科學家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特色

    科學創造與認識論和方法論創造並舉

    生發於科學又落實於科學

    具有彰明較著的原創性

    顯示出強烈的懷疑批判精神與歷史感

    善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

    第 5 章 關於科學史的幾個問題

    科學史的內涵和目的

    科學史的價值或功能

    何謂科學思想史

    科學編史學: 在史實與合理性之間

    幾種有趣的科學史 “觀冶

    第 6 章 論科學與哲學的關繫

    科學與哲學在特征上的不同之處

    科學與哲學在特征上的相同之處

    科學對哲學或哲學家的作用

    哲學對科學或科學家的作用

    科學家與哲學或哲學家

    第 7 章 科學和藝術的異同及相互影響

    科學和藝術的相左

    科學和藝術的相通

    科學和藝術的相互影響

    讓科學和藝術珠聯璧合

    第 8 章 科學中的人性意蘊

    關於科學和人性

    科學本來就蘊含人性

    使科學更加人性化和人文化

    讓理性與情感在科學中珠聯璧合

    從知識哲學到智慧哲學

    第 9 章 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 融會與整合

    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

    兩種文化的對壘、 分裂和衝突

    在兩種文化之間架設溝通的橋梁

    第 10 章 邁向科學的人文主義和人文的科學主義

    何謂科學主義? 何謂人文主義?

    歷史上的人文主義與科學

    科學與人文主義的衝突、 分裂及其內在原因

    人文人對科學的誤解和偏見

    科學的人文主義 (新人文主義)

    人文的科學主義 (新科學主義)

    第 11 章 愛因斯坦: 偉大的人文的科學主義者和科學的人文主義者

    愛因斯坦的人文的科學主義

    愛因斯坦的科學的人文主義

    *後的評論

    後記

    索引
    在線試讀
    引 言
    紫籐架下論鴻儒, 古今中外無不及。
    花香時伴翠鳥語, 直引奇思九天馳。?
    ———李醒民: 《春日聚會論道》
    “科學冶 與 “人文冶 是近年學術界常常涉及的詞彙, 討論二者關繫的論文也不算 少。 對於這兩個概念, 讀者耳熟能詳, 學人也自以為心知肚明、 心領神會。 但是, 要 確切地分辨和定義它們, 恐怕還得多少費一番周折和心思。
    科學是什麼或什麼是科學? 對於這樣一個貌似簡單明了、 實則錯綜復雜的問題, 很難給出一個完美無缺的答案。 也就是說, 很難給科學下一個完備的、 確切的、 定於一尊的定義。 即使貿然或冒險而為之, 也無法取得學人的廣泛認同。 但是, 為了討論方便, 我們還是不怕貽笑大方, 給科學一個現成的簡明定義, 盡管其並非完美無缺: “科學是人運用實證、 理性和臻美諸方法, 就自然以及社會乃至人本身進行研究所獲取 的知識的體繫化之結果。這樣的結果形成自然科學的所有學科, 以及社會科學的部分 學科和人文學科的個別領域。 科學不僅僅在於已經認識的真理, 更在於探索真理的活動, 即上述研究的整個過程。同時, 科學也是一種社會職業和社會建制。作為知識體繫的科學既是靜態的, 也是動態的———思想可以產生思想, 知識在進化中可以被廢棄、 修正和更新。 作為研究過程和社會建制的科學是人的一種社會活動———以自然研究為 主的智力探索過程之活動和以職業的形式出現的社會建制之活動。冶欲對科學的整個 面貌詳細了解的讀者, 可以參閱我的兩部專著。
    在這裡, 我還像多年前那樣強調: 我們生活在文化之中, 盡管文化因科學的物質 福利大量地依賴於科學, 但是它對科學賴以立足的新觀念和新眼界卻基本上一無所知。 對於絕大多數社會成員來說, 其中包括為數不少的身居權力**和知識山巔的權威人 士或精英人物, 也往往隻注意科學對社會的 “形而下冶 (或曰 “器物層次冶) 的作用, 而低估乃至忽視它的 “形而上冶 (或曰 “觀念層次冶) 的作用。於是, 人們把科學簡單地等同於技術, 把科學看做是裝著精巧戲法的盒子, 能變換出我們所需要的東西。科學純粹成了功利主義的追求物質財富的工具 (當然這也是科學的重要社會功能之一)。 這種對科學的工具論的態度無異於現代的貨物崇拜 (Cargo Cult), 它在一定程度上扭 曲了追求真知、 追求智慧的科學的形像, 泯滅了科學精神的弘揚。淤引 言

    紫籐架下論鴻儒, 古今中外無不及。

    花香時伴翠鳥語, 直引奇思九天馳。?

    ———李醒民: 《春日聚會論道》

    “科學冶 與 “人文冶 是近年學術界常常涉及的詞彙, 討論二者關繫的論文也不算 少。 對於這兩個概念, 讀者耳熟能詳, 學人也自以為心知肚明、 心領神會。 但是, 要 確切地分辨和定義它們, 恐怕還得多少費一番周折和心思。

    科學是什麼或什麼是科學? 對於這樣一個貌似簡單明了、 實則錯綜復雜的問題, 很難給出一個完美無缺的答案。 也就是說, 很難給科學下一個完備的、 確切的、 定於一尊的定義。 即使貿然或冒險而為之, 也無法取得學人的廣泛認同。 但是, 為了討論方便, 我們還是不怕貽笑大方, 給科學一個現成的簡明定義, 盡管其並非完美無缺: “科學是人運用實證、 理性和臻美諸方法, 就自然以及社會乃至人本身進行研究所獲取 的知識的體繫化之結果。這樣的結果形成自然科學的所有學科, 以及社會科學的部分 學科和人文學科的個別領域。 科學不僅僅在於已經認識的真理, 更在於探索真理的活動, 即上述研究的整個過程。同時, 科學也是一種社會職業和社會建制。作為知識體繫的科學既是靜態的, 也是動態的———思想可以產生思想, 知識在進化中可以被廢棄、 修正和更新。 作為研究過程和社會建制的科學是人的一種社會活動———以自然研究為 主的智力探索過程之活動和以職業的形式出現的社會建制之活動。冶欲對科學的整個 面貌詳細了解的讀者, 可以參閱我的兩部專著。

    在這裡, 我還像多年前那樣強調: 我們生活在文化之中, 盡管文化因科學的物質 福利大量地依賴於科學, 但是它對科學賴以立足的新觀念和新眼界卻基本上一無所知。 對於絕大多數社會成員來說, 其中包括為數不少的身居權力**和知識山巔的權威人 士或精英人物, 也往往隻注意科學對社會的 “形而下冶 (或曰 “器物層次冶) 的作用, 而低估乃至忽視它的 “形而上冶 (或曰 “觀念層次冶) 的作用。於是, 人們把科學簡單地等同於技術, 把科學看做是裝著精巧戲法的盒子, 能變換出我們所需要的東西。科學純粹成了功利主義的追求物質財富的工具 (當然這也是科學的重要社會功能之一)。 這種對科學的工具論的態度無異於現代的貨物崇拜 (Cargo Cult), 它在一定程度上扭 曲了追求真知、 追求智慧的科學的形像, 泯滅了科學精神的弘揚。淤

    再考察人文的意思。在中國古代典籍中, 人文的含義大體有二。 一指禮樂教化。《易·賁》曰: “文明以止, 人文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冶 二 指人世間事。《後漢書·公孫瓚傳論》 有: “舍諸天運, 征乎人文, 則古之休烈, 何遠 之有?冶 英語中的人文一詞 humanity 源於拉丁語 humanitas (人性, 人格, 人情; 仁愛, 和氣, 溫柔, 友好; 教養, 文明; 姿態的優美, 語言的文雅, 行為的彬彬有禮; 人 類), 14 世紀進入英語。 humanity 的意義大體有四: 人的質或狀態; 人的屬性或質; 研 究與自然科學 (諸如物理學或化學) 相對立的人的思維的產物和關切的學問之分科 ( 諸如哲學或語言) ; 人類。於 在現代中西文獻中, 關於人文的含義見仁見智, 難於定於 一尊。 在本書, 我們擬在下述三種含義上使用術語人文: 作為一種學科群的人文, 作 為善性和人道的人文, 作為一種與人相關的思想體繫和制度規範的人文。

    作為一種學科群的人文相當於人文學科 (humanities)。 關於人文學科的內涵、 外 延和特征, 我們將在**章專門論述。 人文學科有時被稱為人文科學、 文科 (arts)、 人的科學或人學 (human science、 science of man), 在德語中被稱為精神科學, 有時甚至被籠統地、 簡單地稱為文化 (culture) ———它確實是文 化, 但僅僅是人類文化或知識的一個部類, 不過卻是十分重要的、 對人生*有意義的 一個部類。

    作為善性和人道的人文, 是指經過漫長的自然進化和文化熏陶, 在人的本性 (種 族的天然遺傳基因和文化積澱) 和內心存有的善良的人性和人道情感———愛護人的生 命、 關懷人的幸福、 尊重人的人格和權利。 西方的人文思想強調以人為主體, 尊重人 的價值, 關心人的利益。 中國的人文思想似乎意指一種由人性出發, 自覺地發揮其道德努力和道德成就, 來轉化周遭的生活世界淤。 作為善性和人道的人文展現了人的終極 關懷和人文情懷, 以及對真善美的孜孜追求。

    作為一種與人相關的思想體繫和規範制度的人文, 其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 現實之本和價值之本, 重視人, 尊重人, 關心人, 愛護人; 把人永遠視為目的而不是 手段; 人是一切考慮的出發點, 也是*終的歸宿。 這種人文集中體現在各種宗教神學 流派、 哲學體繫、 價值觀、 人生觀、 世界觀以及對人生和生命的繫統思考和深刻認識 中, 並具體化為一套有約束力或強制力的、行之有效的規範 (習俗規範、 道德規範和 法律規範) 和制度。這一切都是人類文化中先進的、優秀的、健康的部分, 代表社會進步的大方向和人的自我完善的總目標。

    在中國, 作為一種與人相關的思想體繫和規範制度的人文, 在儒家的仁愛 (仁者 愛人) 觀念及其禮制中得以淋漓盡致的表達。 仁愛的**原則也許是: “夫仁者, 己欲 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能近取譬, 可謂仁之方也已。冶 ( 《論語·雍也》)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冶 ( 《孟子·梁惠王上》) 仁愛的具體含義為: “能行 五者於天下為仁矣。冶 曰 “恭、 寬、 信、 敏、 惠。 恭則不侮, 寬則得眾, 信則任焉, 敏 則有功, 惠則足以使人。冶 ( 《論語·陽貨》) “夫溫良者, 仁之本也; 慎敬者, 仁之地 也; 寬裕者, 仁之作也; 動作遜接者, 仁之能也; 禮節者, 仁之貌也; 言談者, 仁之 文也; 歌樂者, 仁之和也; 分散者, 仁之施也。冶 ( 《孔子家語》) 仁愛的內涵還包括 “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冶 ( 《論語·子張》)。 仁愛者對待人生的一大現實問題即富 貴貧賤的正確態度是: “富與貴,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處也。 貧與賤, 是 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冶 ( 《論語·裡仁》)

    在西方世界, 作為一種與人相關的思想體繫和規範制度的人文, 與在歐洲文藝復興誕生、 並在啟蒙運動中發揚光大的人文主義 (humanism) 和人道主義 (humanitarianism) 密切相關, 甚至在某種意義或程度上是同義詞。 人文主義思潮反對 宗教教義、神學權威和經院哲學, 把人從中世紀的枷鎖下解放出來, 並大力支持學術 研究和科學研究; 強調人是世界的中心, 必須以人為本, 關懷人, 維護人的尊嚴, 追 求現實的人生幸福; 倡導寬容, 反對暴力, 爭取思想自由, 宣揚個性解放, 抨擊等級 觀念, 主張人人平等; 崇尚理性和科學, 摒棄迷信和蒙昧主義。 人道主義是關於人的 本質、 使命、 地位、 價值和個人發展等等的進步思潮和理論體繫, 是以人為本、 以人 為中心的一種世界觀。 人道主義的核心思想是: 提倡關愛人、 尊重人、 愛護人, 關注 人的福祉和幸福。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把它具體化為自由、 平等、 博愛等口號。

    作為一種與人相關的思想體繫和規範制度的人文也與人權思想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人權 ( human rights) 是個近代概念, 在西方政治思想中是 16 世紀以後逐漸發展的一個 觀念。 這個觀念十分復雜, 它包含了對個人自由與平等的普遍認識與肯定。 同時也預 設了社會國家中個人與政府及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繫———一種權利與義務之間的關繫。 *簡單地說, 人權思想肯定個人在社會和國家中的基本權利, 而這些權利卻被認為由 人之為人這一事實所引起, 而非政治或社會所賦予。 換言之, 人權是與生俱來的, 是 人在自然狀態之中根本就有的。 因此, 人權也叫人的自然權利 (natural rights)。 人權 思想包含四點對人之為人的理解: 自主的能力, 平等的地位, 內在的價值, 負責的行 為。人權建立的裡程碑是下述文獻: 《英國大憲章》 (1215), 《權利請願書》 (1628), 《協定法案》 (1701), 《美國獨立宣言》 (1776), 《弗吉尼亞人權法案》 (1776), 《人 權與公民權宣言》 (1789), 《人權法案》 (1791), 《自由宣言》 (1893), 《世界人權宣 言》 (1948) 等。

    由此可見, 人文的視角把人聚焦於視野的中心, 人文的語境時時處處言及人和關 於人的一切, 人文的世界是一個以人為本體的、 充滿價值和意義的世界。

    在大體了解了科學與人文兩個概念的含義後, 我們開始討論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 尤其是二者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繫。這方面的議題很多, 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 隻能選擇一些我們感興趣的重點問題加以探索。 我們首先從人類知識的三大部類講起。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