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新京報傳媒研究第二卷災難報道2.0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新聞傳播出版
    【市場價】
    308-448
    【優惠價】
    193-280
    【作者】 新京報傳媒研究院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新聞傳播出版  新聞采訪與寫作 
    【出版社】廣東南方日報出版社 
    【ISBN】97875491097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9109777
    作者:新京報傳媒研究院

    出版社:廣東南方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

    內容簡介
    從2008年汶川地震,到2013年雅安地震,中國媒體在災難報道技巧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對災難報道特別是對地震報道的能力與水平,與國際一流傳媒界還有很大的距離,很多“敬畏生命”的理念還沒有真正融入媒體人的血液,在日常工作準備特別是歷史資料的搜集、整理、研究上,還存在諸多臨陣磨槍的問題。

    本書通過一些傳媒專家學者的思考,如與著名媒體人錢鋼對話,請他為年輕媒體人支招;新京報視覺部主編陳傑、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臺灣聯合報記者賴錦宏撰寫日本和臺灣地區媒體之於災難報道的經驗、理念與操作模式,國家應急廣播中心記者溫秋陽撰寫蘆山應急電臺的探索實踐,希望借此拓寬媒體人的災難報道視野,提升媒體人的災難報道理念,讓“生命”成為災難報道的靈魂。




    目錄
    特別聚焦 SPECIAL FOCUS 001
    災難報道2.0 001
    專家訪談 003
    李素麗錢鋼:地震報道 功夫還不夠 003
    錢鋼怎樣做一個好的地震報道者 016
    特別專稿 020
    劉炳路災難報道靠腳還是靠腦子 020
    南香紅陳豐巨災時代的災難報道 027
    記者手記 036
    張寒像釘子一樣扎在一個地方 036
    薛震後三天 042
    浦峰五年之後的雅安地震 050
    現場 056
    回家救援祭奠親人雅安地震攝影全記錄 056特別聚焦 SPECIAL FOCUS 001

    災難報道2.0 001

    專家訪談 003

    李素麗錢鋼:地震報道 功夫還不夠 003

    錢鋼怎樣做一個好的地震報道者 016

    特別專稿 020

    劉炳路災難報道靠腳還是靠腦子 020

    南香紅陳豐巨災時代的災難報道 027

    記者手記 036

    張寒像釘子一樣扎在一個地方 036

    薛震後三天 042

    浦峰五年之後的雅安地震 050

    現場 056

    回家救援祭奠親人雅安地震攝影全記錄 056

    他山之石 064

    陳傑日本為什麼不哭 311震災之後的日本現像 064

    周永生日本媒體的自然災難報道及其反思 078

    賴錦宏臺灣媒體災難報道特點及反思 085



    傳媒倫理 091

    劉海明災難報道美德倫理的動機之辯

    兼論“美新娘”女主播遭爭議 091



    實踐探索 100

    溫秋陽 在需要的地方發出應急廣播的聲音

    蘆山應急電臺試驗的意義 100



    采編茶座 NEWS SALON 113

    金秋創意與策劃,一門厚積薄發的學問 115

    何龍盛 讀為王 131



    新聞背後 BEHIND THE SCENE 143

    韓旭陽等待來自白宮的電話 145

    賈鵬好稿件是如何煉成的

    《被拒絕回家的人》的得與失 150



    史事鉤沉 HISTORICAL REVIEW 161

    章道義 我所知道的範長江之死 163



    對話傳媒人 DIALOGUE WITH MEDIA PROFESSION 177

    儲信艷裡沙德托巴克瓦拉:在未來,新聞素材要一塊塊切割 179




    在線試讀
    曹保印

    2009年秋天,“512”汶川地震一周年後,我曾自費從北京出發,到四川、甘肅受震災影響嚴重的地方考察。一來,尋找創作靈感,為災區的孩子們寫一本溫暖的童話書;二來,捐贈《風雨彩虹:512地震災區兒童繪畫集》,這是我主編的公益畫冊,收入了200多位災區孩子的繪畫作品,以此撫慰他們曾經受驚、受傷的心靈。
    在成都的建川博物館,我看到了經過藝術處理的災區廢墟,看到了刻有逝者姓名和照片的“人牆”,也特意去看望了那頭極有名的“豬堅強”。當時的“豬堅強”,“工作”和生活條件非常優越,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和同樣獨立的小院,還有一位專職工作人員侍候飲食起居,早
    已被養得肥頭大耳,正在努力減肥,以利健康長壽。
    數天考察下來,我對“活著”有了極深刻的感受,更對“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回顧汶川地震期間自己看到、聽到的大量災難報道,以及自己親手撰寫、編輯的災難評論,兩相踫撞之下,更感覺“生命”之於災難報道的核心價值。無“生命”觀照的災難報道,不僅無意義,而且無價值。因此,所有的報道都需要從生命出發,再回到生命。
    事實上,“災難”二字,本身就是相對“生命”而言的;否則,地震隻是地殼變動,海嘯隻是海水波動,其他所有的所謂天災,都隻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像,無所謂“災”,更無所謂“難”。隻有理解了這一點,纔可能會讓新聞本身也具有生命力,富有感染力。於是,2013年7月,當我為寫作一本新書,而重新閱讀汶川地震期間《新京報》推出的《逝者》《活著》特刊時,纔真正有“溫故而知新”的感覺和收獲。雖然事隔五年,但依然會被特刊中“人”的故事深深感動,依然會為逝者哀傷,為生者微笑。隻有生命,纔能打動生命;隻有生命故事,纔能啟發生命思考,也纔能歷久彌新。
    2013年4月20日清晨,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這一天,正好是周六,我和孩子本打算去郊外的公園玩,帳篷都已經裝上了車,但地震的消息突然通過網絡、電臺、電視,潮湧般闖入了本來寧靜、休閑、溫馨的周末生活。出於傳媒人的職業敏感,我預感到,這必將又是一次新聞報道的重大戰役,也必將又是一次研究災難報道的重要契機,有很多珍貴的傳媒研究素材,卻又往往會轉瞬即逝。
    畢竟,和2008年汶川地震時相比,2013年有了更多基於新技術的傳播媒介,典型的莫過於微博、微信這些“微”介質。而為了“搶”新聞、“拼”信息,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也必然會在時間選擇“微”介質發布新聞報道。與此同時,借助新技術應運而生的自媒體,也必然會通過各種形式,和傳統媒體相互配合、補充,甚至在有些選題和時間節點上,江湖逐鹿。事實上,雅安地震消息傳出20分鐘後,我就在自己的自媒體CAOTV上發布了視頻評論節目《緊急關注雅安地震》,並在一天之內,先後發布了五六條視頻評論節目。曹保印



    2009年秋天,“512”汶川地震一周年後,我曾自費從北京出發,到四川、甘肅受震災影響嚴重的地方考察。一來,尋找創作靈感,為災區的孩子們寫一本溫暖的童話書;二來,捐贈《風雨彩虹:512地震災區兒童繪畫集》,這是我主編的公益畫冊,收入了200多位災區孩子的繪畫作品,以此撫慰他們曾經受驚、受傷的心靈。

    在成都的建川博物館,我看到了經過藝術處理的災區廢墟,看到了刻有逝者姓名和照片的“人牆”,也特意去看望了那頭極有名的“豬堅強”。當時的“豬堅強”,“工作”和生活條件非常優越,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和同樣獨立的小院,還有一位專職工作人員侍候飲食起居,早

    已被養得肥頭大耳,正在努力減肥,以利健康長壽。

    數天考察下來,我對“活著”有了極深刻的感受,更對“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回顧汶川地震期間自己看到、聽到的大量災難報道,以及自己親手撰寫、編輯的災難評論,兩相踫撞之下,更感覺“生命”之於災難報道的核心價值。無“生命”觀照的災難報道,不僅無意義,而且無價值。因此,所有的報道都需要從生命出發,再回到生命。

    事實上,“災難”二字,本身就是相對“生命”而言的;否則,地震隻是地殼變動,海嘯隻是海水波動,其他所有的所謂天災,都隻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像,無所謂“災”,更無所謂“難”。隻有理解了這一點,纔可能會讓新聞本身也具有生命力,富有感染力。於是,2013年7月,當我為寫作一本新書,而重新閱讀汶川地震期間《新京報》推出的《逝者》《活著》特刊時,纔真正有“溫故而知新”的感覺和收獲。雖然事隔五年,但依然會被特刊中“人”的故事深深感動,依然會為逝者哀傷,為生者微笑。隻有生命,纔能打動生命;隻有生命故事,纔能啟發生命思考,也纔能歷久彌新。

    2013年4月20日清晨,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這一天,正好是周六,我和孩子本打算去郊外的公園玩,帳篷都已經裝上了車,但地震的消息突然通過網絡、電臺、電視,潮湧般闖入了本來寧靜、休閑、溫馨的周末生活。出於傳媒人的職業敏感,我預感到,這必將又是一次新聞報道的重大戰役,也必將又是一次研究災難報道的重要契機,有很多珍貴的傳媒研究素材,卻又往往會轉瞬即逝。

    畢竟,和2008年汶川地震時相比,2013年有了更多基於新技術的傳播媒介,典型的莫過於微博、微信這些“微”介質。而為了“搶”新聞、“拼”信息,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也必然會在時間選擇“微”介質發布新聞報道。與此同時,借助新技術應運而生的自媒體,也必然會通過各種形式,和傳統媒體相互配合、補充,甚至在有些選題和時間節點上,江湖逐鹿。事實上,雅安地震消息傳出20分鐘後,我就在自己的自媒體CAOTV上發布了視頻評論節目《緊急關注雅安地震》,並在一天之內,先後發布了五六條視頻評論節目。

    果然,媒體對雅安地震的報道,在隨後的日子裡,呈現出越來越多的新形態。在這些報道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頗具爭議的話題,比如志願者該不該盡快進入災區,所謂“美新娘”女主播是不是做秀,祝福與祈禱的微博、微信要不要大量發表,災難報道能不能娛樂化與自我表揚化……相比媒體對汶川地震的報道,媒體對雅安地震的報道雖然在操作技巧上更成熟了,在操作效果上更出色了,在操作模式上更從容了,連深入災區的記者的工作和生活裝備都更專業化了,但是也出現了不少涉及媒體倫理、媒體操守的問題,網絡上對這些問題的批評越來越多,越來越尖銳,要求媒體人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聲音高漲。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當媒體報道雅安地震的新聞大潮退去之後,在時間的沙灘上,我們很容易就能撿到一枚又一枚破損的、易碎的、空空的甚至不那麼干淨的、肮髒的“新聞貝殼”,這些“新聞貝殼”無一例外地缺少一個重要的內核,那就是“生命”。這些“新聞貝殼”關注的不是災區裡正經歷苦難的生命,而隻是為新聞而新聞,為報道而報道,甚至不惜用重要版面、時段,表揚與自我表揚:“看,我們進入災區了!”這樣的做法,隻會引發公眾的反感與憤怒,不但達不到抗災救災賑災的效果,反而會影響抗災救災賑災。

    對此,你可以說有些媒體不成熟,但我也可以說這些媒體“太成熟”。它們不知道災區苦痛的生命需要什麼,卻非常清楚自己在災區報道中需要什麼不是有價值的抗災救災賑災新聞信息,而是能讓自己“長臉”的表揚與自我表揚的政績宣傳,但它們並不知道,這樣的做法,不僅不能讓自己“長臉”,反而會讓自己“丟臉”。當然,這樣的媒體畢竟是少數,並不具有代表性,盡管它們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將會長時間留存在公眾的記憶裡,並伺機復活。

    從2008年汶川地震到2013年雅安地震,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在內的中國媒體,在災難報道技巧方面,的確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很多帶有規律性的經驗可以傳承,但也毋庸諱言,我們對災難報道特別是對地震報道的能力與水平,與國際一流傳媒界還有很大的距離。很多“敬畏生命”的理念還沒有真正融入媒體人的血液,在日常工作準備特別是歷史資料的搜集、整理、研究上,還存在諸多臨陣磨槍的問題,以至於常常會出現疲於奔命的現像。

    為此,本期雜志邀請新京報網副主編李素麗對話著名媒體人錢鋼,請他為年輕的媒體人們支招;特邀新京報視覺部主編陳傑、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臺灣聯合報記者賴錦宏撰寫日本和臺灣地區媒體之於災難報道的經驗、理念與操作模式;特邀國家應急廣播中心記者溫秋陽撰寫蘆山應急電臺的探索實踐。希望借此拓寬媒體人的災難報道視野,提升媒體人的災難報道理念,讓“生命”成為災難報道的靈魂。

    在本卷中,特別值得一說的是,章道義撰寫的《我所知道的範長江之死》。這篇珍貴的史料性文章完全出於偶然。2013年4月份,新京報做了一次大範圍的讀者問卷調查活動,借此了解讀者對新京報的意見和建議,為一年一度的改版提供參考。就是在這次活動中,我們收到了章道義附在調查問卷後的文章,他以親歷者的身份,回憶範長江之死,並質疑此前有媒體刊發的範長江之死的前因後果。閱讀之後,我們決定立即刊發,這既是對讀者熱情參與調查的回饋,也是對事實與真相的渴求與尊重,因為它同樣關乎“生命”。

    自本期開始,《新京報傳媒研究》調整為雙月出版,特此說明。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