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記憶中國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新聞傳播出版
    【市場價】
    1081-1568
    【優惠價】
    676-980
    【作者】 李泓冰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新聞傳播出版  其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093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60934
    作者:李泓冰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

    編輯推薦

    本書以豐富的編年體新聞寫作案例,充分體現了一名央媒專家型記者的觀念創新、文本創新、融媒體創新,是新聞業界從業人員提升政治修養和專業修養的之書,也是新聞院校師生不可或缺的參考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從一位人民日報從業30年的資深記者的數十篇新聞作品,滴水見日,管中窺豹,對中國的改革歲月作了微觀回顧,也從央媒30年報道樣式與傳播手段的觀察視角,反映80年代以來新聞語境的變遷和傳播的與時俱進。作者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均有采寫經歷,報道樣式覆蓋消息、通訊、人物、報告文學,時評、政論以及融媒體寫作,還曾入選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既選取了與大時代、大改革、大事件相關的如三峽工程、九八抗洪、汶川地震、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題材,也有與民生及人文溫度息息相關的文物搶救、隨遷子女教育、代溝問題、路邊小店的生存與城市治理等,亦有突發事件如萬載爆炸、強制拆遷、阜陽毒奶粉、動車追尾事故等深度報道或評論。這是一個從鉛字照排時代走到媒體融合時代的記者的社會實錄,不管傳播載體如何變遷,內容永遠值得關注。

    作者簡介

    李泓冰,198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繫。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法學碩士,同年進入人民日報教科文部。1994年,往上海參與創辦人民日報華東分社。現任人民日報社上海分社副社長、高級記者。

    目錄
    序 一個記者的大江大河..............................................................盧新寧 001
    1988年
    社科院推出改革思路和目標..................................................................001
    中國科學院部署基礎研究改革................................................................003
    失控的紙價與饑渴的課本
    ——關於中小學課本供應問題的調查..........................................................006
    1989年
    李鐵映就教育問題答記者問..................................................................008
    自找門路 多作貢獻
    ——上海代表團小組討論側記................................................................011
    “代”的疑惑
    ——互相注視的四代人與第四代人............................................................013
    1990年..
    數學奧林匹克中國隊成績卓著 六選手得五枚金牌一枚銀牌.......................................019

    序 一個記者的大江大河..............................................................盧新寧 001

    1988年

    社科院推出改革思路和目標..................................................................001

    中國科學院部署基礎研究改革................................................................003

    失控的紙價與饑渴的課本

    ——關於中小學課本供應問題的調查..........................................................006

    1989年

    李鐵映就教育問題答記者問..................................................................008

    自找門路 多作貢獻

    ——上海代表團小組討論側記................................................................011

    “代”的疑惑

    ——互相注視的四代人與第四代人............................................................013

    1990年..

    數學奧林匹克中國隊成績卓著 六選手得五枚金牌一枚銀牌.......................................019

    他們的未來不是夢

    ——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國隊速寫......................................................021

    人力不滋培 棟梁安得具

    ——國際學科奧林匹克競賽采訪札記..........................................................024

    長城捧起太陽

    ——九月二十二日:亞運會開幕式大寫實.....................................................029

    1991年

    逝者如斯夫 風流獨到今

    ——北京名人故居巡禮......................................................................034

    1992年

    搶救!搶救!

    ——文物工作喜與憂........................................................................037

    1993年

    三峽夢尋:不是為了告別

    ——海峽兩岸“長江三峽文化資產維護考察團”紀行............................................041

    “玩”中痴情...............................................................................048

    1994年

    這一手也要硬

    ——從“兩會”之聲看精神文明建設..........................................................051

    龍飛在天

    ——《漢語大詞典》編纂前前後後............................................................056

    請記住他們

    ——敦煌研究院人物寫意.....................................................................063

    1995年

    警惕麻原.....................................................................................070

    “熱”侃“七不”..............................................................................073

    看不懂的教育經費...............................................................................075

    1996年

    鮮花映冰心......................................................................................077

    驚看黃河入海處..................................................................................079

    1997年

    “走入農家看文明”主持人手記.....................................................................082

    1998年

    蘇雪林:老去還鄉寧斷腸............................................................................091

    世紀末的洪水.......................................................................................099

    恢復生產需思量......................................................................................102

    江洲何去何從........................................................................................106

    如果九江大堤投了保…….............................................................................109

    救災莫留“被遺忘角落”

    ——永修重災區見聞..................................................................................113

    警惕水後生態失衡....................................................................................115

    謹防復萌滯後觀念....................................................................................116

    步鑫生,剪開企業改革帷幕............................................................................118

    借得東風張巨帆

    ——看蘇州工業園區如何借鋻新加坡經驗.................................................................123

    1999年

    本報華東分社與網絡版聯袂創新 “行走黃河”采訪組開始“行走”...........................................127

    背影(詩).............................................................................................129

    “行走黃河”到源頭 首次網上直播大江大河全程采訪結束....................................................131

    黃河入海細如溪

    ——“行走黃河”日記之一................................................................................133

    今夏黃河安然否 拭目大堤縛蒼龍

    ——“行走黃河”日記之二................................................................................136

    鄭州 醫治斷流有藥方

    ——“行走黃河”日記之三、四............................................................................139

    風陵渡 黃河竟已成黑河...................................................................................141

    河套有條“二黃河”

    ——“行走黃河”日記之五................................................................................143

    更有險境在源頭

    ——“行走黃河”日記之六...............................................................................146

    2000年

    交河故城門票還能收多久

    ——“文物保護世紀行”采訪札記.........................................................................149

    警惕“西部大開挖”

    ——“文物保護世紀行”采訪札記.........................................................................153

    2001年

    萬載爆炸事件:痛定思痛誰之過.............................................................................156

    捍衛高考:全國統一高考制度不能壽終正寢.................................................................160

    誰為古格解謎?........................................................................................162

    2002年

    錘煉,政以纔治........................................................................................169

    減少農民:甘甜與苦澀

    ——華東扶貧備忘錄之二................................................................................179

    2003年

    家長兜裡的兩千億(華東時評)........................................................................184

    2004年

    阜陽奶粉,還該問責誰(華東時評)....................................................................187

    請為平民的群體遇難下半旗(華東時評)...............................................................189

    2005年

    十九噸垃圾之恥(人民時評)........................................................................192

    巴金何以使我們痛楚(人民時評).....................................................................195

    2006年

    我們需要“魯迅年”(人民時評)......................................................................197

    2007年

    夢想·激情·原創

    ——細看陳國強“亮劍”..............................................................................199

    走好全國一盤棋

    ——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任仲平文章)...............................................................209

    中共創建史重要發現

    —— 一大“第十五人”揭開面紗.....................................................................220

    2008年

    北川縣城,絕不是後一瞥....................................................................225

    讓黨放心 讓人民滿意:人民日報創刊60周年之際....................................................229

    五洲共閱中國畫卷

    ——第二十九屆奧運會開幕式大型文藝演出側記..................................................246

    2009年

    如何面對網絡批評(人民時評)..............................................................257

    “一切始於世博會”

    ——寫在上海世博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任仲平文章).........................................259

    挺立,一個民族的偉大精神

    ——獻給新中國六十華誕................................................................268

    唐福珍,會不會成為又一個孫志剛.........................................................279

    疾風知勁草 務實破難關

    ——上海扎實踐行科學發展觀,以特殊精神應對特殊困難....................................282

    2010年

    領導干部為什麼要講真話(人民時評)...................................................290

    上海,與世博共同進步............................................................................292

    “如果有來生,我還做記者”....................................................................297

    2011年

    有憾於故宮的接連“失守”(人民時評)..................................................300

    高鐵,僅有速度還不夠(人民時評).......................................................302

    讓公布遇難者名單成為制度(人民時評)...............................................304

    2012年

    直面“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人民時評)..............................................306

    東望上海,轉型發展快一拍....................................................................308

    有學校在,鄉村的“燈”就亮著(人民時評)................................................316

    上海小囡同桌的“你”

    ——從古北路小學看隨遷子女同享義務教育陽光...............................................318

    城門洞開等於教育公平嗎(人民時評)...................................................325

    2013年

    解析“死豬漂浮”疑團............................................................................327

    2014年

    這枚“爆竹”究竟響不響........................................................................335

    志在四兩撥千斤

    ——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面面觀................................................................340

    京津冀 從一群城市到一個城市群................................................................348

    京津雙城欲破繭化蝶................................................................................351

    2015年

    “洋大學”變的是啥..................................................................................356

    “燃燈者”鄒碧華......................................................................................366

    端午,道一聲“快樂”又何妨(人民時評)...........................................380

    2016年

    關了家餛飩鋪,打翻了五味瓶................................................................382

    重建醫患信任 媒體堪當橋梁(人民時評)...........................................392

    2017年

    老宅被拆,何以如此重罰(人民時評)...................................................394

    上海:對標全球 開放之風勁吹.....................................................397

    2018年

    上海市委書記收“禮”,引出相隔15年改革“對話”............................405

    無痛分娩為什麼推廣難............................................................................412

    傳奇 浦東:開放的先行者........................................................................416

    作別金庸,他的俠氣不曾飄然遠引.........................................................424

    “一眼千年”,與文化長談(人民時評)...................................................427

    2019年

    為巴黎聖母院痛惻,是為人類文明損失痛惻.........................................429

    且為共和國“掃地僧”輕輕鼓掌............................................................432

    附錄:以新聞推動社會進步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李泓冰從業30年作品研討會實錄...........................435

    前言


    一個記者的大江大河
    盧新寧

    囑我寫這篇序言時,李泓冰正行走在黃河岸邊。20年前,這位新聞俠女由黃河入海口行至源頭,每日數千文字、十餘圖片,記下黃河兩岸的風土人情。這一次,她選擇由青海出發,一路向東。從溯流而上到順流而下,仿佛完成了一個生命的循環。在這個循環中,是李泓冰三十年不變的理想與激情。觀黃河之水天上來,行者無疆的腳步、汪洋恣意的健筆,讓人羨慕,更讓人感佩。

     

    一個記者的大江大河

    盧新寧

     

    囑我寫這篇序言時,李泓冰正行走在黃河岸邊。20年前,這位新聞俠女由黃河入海口行至源頭,每日數千文字、十餘圖片,記下黃河兩岸的風土人情。這一次,她選擇由青海出發,一路向東。從溯流而上到順流而下,仿佛完成了一個生命的循環。在這個循環中,是李泓冰三十年不變的理想與激情。觀黃河之水天上來,行者無疆的腳步、汪洋恣意的健筆,讓人羨慕,更讓人感佩。

    李泓冰的新聞生涯中,不僅有大河,更有大江——從1994年參與創辦人民日報華東分社起,她的生命就與上海連在了一起。在這個長江入海口的城市,她見證過APEC、世博會、進博會這樣的大國盛典,也為一家餛飩鋪的命運鼓呼、為隨遷子女的教育焦心。連結起中國開放的前沿和廣袤的內陸,上海讓李泓冰的筆下有了“江河入海流”的氣像。

    滋養記者的大江大河,背後是一個如江河恣肆、蘊藏無限生機與活力的時代。從文物的保護與搶救到“看不懂的教育經費”,從阜陽毒奶粉事件到上海自貿區建設,李泓冰用筆捕捉大江大河中翻滾的浪花,也用心揣摩水面之下的潛流,以及河床永遠變動著的走向。都說新聞是易碎品,換個角度看,正是因為其“隻有一天的生命”,所以保持著對現實的敏銳觸感。把這些“易碎品”連綴起來,就成為一個時代的注腳。一篇篇小敘事,加起來就是時代的大敘事。新聞變舊聞,油墨之間沉澱下來的,是時間的分量。

    時間與河流相似的地方,可能正在於人無法兩次涉足其中,正如孔子的臨川之嘆,“逝者如斯夫”。但翻閱李泓冰的這本作品集,卻讓人感受到那些時間帶不走的東西。30年前,她思考“代溝,或曰代差,已使我們這個社會疲軟無力了嗎”;20年前,她為“一個永遠的背影在彈片中定格”而歌哭;10年前,她質問強拆的地方官員“這份荒唐的‘底氣’從何而來”……即便時時抵達文字的邊界,但一個記者仍然是幸運的,她能記錄下自己的觀察與思考,記錄下自己對世界的感受。而那些優秀的新聞作品,如沿江而行拍下的壯麗山川,當時已覺秀美,回看更見奇崛。

    我常常也在想,什麼是做一名記者難得的生命體驗?大概就是個人這條支流與時代江河的交彙與融合。每每跟李泓冰談起往事,說及的年份都是“西部行那一年”“世博會那一年”“汶川地震那一年”。在時代的時間刻度中,記者標定下自己生命的時間刻度。或許,記者這個職業的尊榮感,正來自於這種個體生命不斷回應宏大事物的詢喚,並借此進入宏大敘事的過程。一個記者的發聲,在時代中聽得到回聲,這是更宏闊的生命尺度。

    作為記者,身在這個時代確實是無比的幸運。因為與前人相比,我們經歷的變化,可能是幾代人乃至十幾代人的濃縮。光是新聞形態的演進,就足以讓新聞工作者目不暇接。在這個高濃度的時代,有多少新的聲音、好的聲音需要我們去聆聽,又有多少被遺忘的聲音需要我們去打撈。在人民日報工作時,我曾與評論部同志多次自勉:如果說國家的尺度就是我們的尺度,那麼我們的開拓又何嘗不是國家的開拓?在變動不居的時間河流上,永遠保持人民情懷,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去了解我們未曾經歷的傷痛、失敗和幸福,去思考存在於我們頭頂之上的信仰和信念的天空,並以此獲得我們靈魂的尺度和精神的價值,這正是一個記者的確定性所在,是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的光榮與使命所在。

    我與李泓冰相識近30年,從一開始就是人民日報教科文部的同事。上個世紀末,我們一起參加“文物保護世紀行”,踏訪殷墟、商城、漢塚、唐墓,同行於歷史文化的風雨煙塵中;我在人民日報評論部工作時,李泓冰和上海分社的女將們,是人民時評欄目的重要作者,在黨心民意的共鳴中發出黨報的聲音。歲月壯闊,猶可回首,我們一起走過的大江大河,讓那些永懷激情的生命得以觸摸時光隧道裡的永恆光亮。今天,李泓冰依然站在媒體融合的前線,帶領一眾年輕人唱響“大江東”,我也在香江之畔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希望我們的大江大河都能奔騰不息,始終望向更遼闊的大海。

     

    2019年8月於香江

     

    (作者為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現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

    媒體評論
    周瑞金(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
    李泓冰的新聞作品,以敏感深邃的眼光反映大時代、大改革、大事件,又以極大的人文關懷報道評論民生的冷暖、困阨,體現作者30年一以貫之的記錄歷史、改良社會的價值觀,和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感、專業智慧與政治擔當。

    米博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
    一個記者的情懷就是,通過自己的筆墨,推動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和進步,推動整個世道人心向好的地方發展,這點泓冰做得特別好。

    陳國強(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
    作為曾經的被采訪者,我深切感受到作者的真誠、執著、樸實、溫度和使命感,這是一部用心用情用功用力抒寫、記錄和思考這個偉大時代的作品。

    周瑞金(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

    李泓冰的新聞作品,以敏感深邃的眼光反映大時代、大改革、大事件,又以極大的人文關懷報道評論民生的冷暖、困阨,體現作者30年一以貫之的記錄歷史、改良社會的價值觀,和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感、專業智慧與政治擔當。

     

    米博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

    一個記者的情懷就是,通過自己的筆墨,推動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和進步,推動整個世道人心向好的地方發展,這點泓冰做得特別好。

     

    陳國強(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

    作為曾經的被采訪者,我深切感受到作者的真誠、執著、樸實、溫度和使命感,這是一部用心用情用功用力抒寫、記錄和思考這個偉大時代的作品。

     

    李良榮(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新聞作品有非常嚴格的寫作規範和政治要求,個性化很難,但李泓冰的作品毫不掩飾地顯示出她的性格、情懷和風骨。

     

    祝華新(人民網《網絡輿情》雜志總編輯)

    李泓冰改變了人們對黨報記者的刻板印像。她的文字,時有神來之筆,信手撚來的諧趣。文字背後,是一份心口如一、敢愛敢恨的率真,一份不讓須眉的大氣和灑脫。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