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消失的城鄉邊界線:日本《食通信》的奇跡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文化人類學/人口學
    【市場價】
    430-624
    【優惠價】
    269-390
    【作者】 日高橋博之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文化人類學/人口學  人類學/民族學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0157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76001570
    作者:[日]高橋博之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8月 

        
        
    "

    編輯推薦
    以生產者為中心,緊密連結都市與鄉村、生產者與消費者。
    以食材傳遞地方魅力,用味蕾了解生活本真。
    回歸人與人、社群與社群之間的溫暖與美好。

    日本附食材雜志《東北食通信》讓隱藏在食物背後、愈來愈難以被看見的生產者與城市消費者彼此產生連結。透過熟悉的飲食,讓現今消費社會中已消失的溫情再度復蘇,孕育“種的人”與“喫的人”之間的新關繫。

    以食物為媒介的通道/高橋博之
    為了將生產現場的魅力和生產者們的故事傳達給城市的消費者;為了喚起他們的“共感和參與”,在日常生活的場景中將城市和農村融為一體;為了培育出城鄉間的連帶關繫。我和我的小伙伴希望將隱藏在食物背後的,辛勤耕耘的生產者們的故事通過新鮮的牡蠣、金槍魚和鼕季時令蔬菜等新鮮食材送進城市的千家萬戶。
    現在的食物生鮮配送,一般都是一大箱食材配上一張簡單說明,寫有諸如采用哪種農法培育之類的信息。可見,這完全是食物在唱主角。
    但是我們卻反過來,讓生產者們的“故事”唱主角,食物隻是錦上添花,創造出了史上首份“附帶食材的雜志”。我想這可能在世界範圍內都僅有的,可謂開世界之先河。
    我們提供的“東北食通信”服務,當你打開從產地直接送達的紙箱,首先呈現的是一本大A3版、全彩頁的四開雜志。這本16頁的雜志,滿滿記錄了生產者的人品、世界觀、哲學,詳細描述他們的生產現場,他們的同行、朋友、家人以及所在的整個地域社會的歷史。隨著雜志一起送達的,還有作為每期雜志主角的生產者的辛勤勞動成果——產地直送的新鮮食材。有時是帶殼的牡蠣、有時是高過成人個頭的長達2米的海帶,有時則是還帶著泥土的鼕季時令蔬菜。但不管什麼食材,都是現采摘現捕撈後裹帶著一點點泥土的芬芳或是海風的咸腥直接運往讀者家裡的。
    這些食材並不是賣給城市居民的“商品”,它們是生產者們與大自然博弈後的成果,是他們值得驕傲的作品,是一個個生命,同時也是遺骸。

    以生產者為中心,緊密連結都市與鄉村、生產者與消費者。
    以食材傳遞地方魅力,用味蕾了解生活本真。
    回歸人與人、社群與社群之間的溫暖與美好。

    日本附食材雜志《東北食通信》讓隱藏在食物背後、愈來愈難以被看見的生產者與城市消費者彼此產生連結。透過熟悉的飲食,讓現今消費社會中已消失的溫情再度復蘇,孕育“種的人”與“喫的人”之間的新關繫。

    以食物為媒介的通道/高橋博之
    為了將生產現場的魅力和生產者們的故事傳達給城市的消費者;為了喚起他們的“共感和參與”,在日常生活的場景中將城市和農村融為一體;為了培育出城鄉間的連帶關繫。我和我的小伙伴希望將隱藏在食物背後的,辛勤耕耘的生產者們的故事通過新鮮的牡蠣、金槍魚和鼕季時令蔬菜等新鮮食材送進城市的千家萬戶。
        現在的食物生鮮配送,一般都是一大箱食材配上一張簡單說明,寫有諸如采用哪種農法培育之類的信息。可見,這完全是食物在唱主角。
        但是我們卻反過來,讓生產者們的“故事”唱主角,食物隻是錦上添花,創造出了史上首份“附帶食材的雜志”。我想這可能在世界範圍內都僅有的,可謂開世界之先河。
        我們提供的“東北食通信”服務,當你打開從產地直接送達的紙箱,首先呈現的是一本大A3版、全彩頁的四開雜志。這本16頁的雜志,滿滿記錄了生產者的人品、世界觀、哲學,詳細描述他們的生產現場,他們的同行、朋友、家人以及所在的整個地域社會的歷史。隨著雜志一起送達的,還有作為每期雜志主角的生產者的辛勤勞動成果——產地直送的新鮮食材。有時是帶殼的牡蠣、有時是高過成人個頭的長達2米的海帶,有時則是還帶著泥土的鼕季時令蔬菜。但不管什麼食材,都是現采摘現捕撈後裹帶著一點點泥土的芬芳或是海風的咸腥直接運往讀者家裡的。
        這些食材並不是賣給城市居民的“商品”,它們是生產者們與大自然博弈後的成果,是他們值得驕傲的作品,是一個個生命,同時也是遺骸。
        我認為,對於“食物”,應該避開它“物”的一面,注重其作為生命的一面和隱藏在其中的故事。如果隻是簡單地搬運物品,我們肯定比不過流水線量產的工業制品。食物*核心的價值,應該是體現在其是生產者與大自然博弈後的成果。所以,我們執意將食材設計成隨雜志附送,並且盡量保持食材原有的狀態和風味。

     
    內容簡介

    《消失的城鄉邊界線:日本<食通信>的奇跡》以日本的城市和鄉村作對比,記述了作者高橋博之對當今日本農業、漁業、地域經濟、消費方式、信息社會中人們種種生活方式的觀察和思考,希望給那些想尋找自己、詢問如何纔能使人生有意義的人提供一份答案。當高橋博之的人生面臨挫折與煩惱時,他通過創辦《食通信》雜志的實踐,幫助自己及更多人尋找到一種活著的現實感以及與他人的關聯,從而發展出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不可替代、持續深入的關繫。

    作者簡介

    高橋博之,1974年生,日本岩手縣花卷市人。2016年以無黨派人士參選,成為岩手縣年輕的縣議員。從政數年間及日本“3.11”大地震後,他見到家鄉農林漁業的疲敝,高舉“治世先治食”大旗,於2013年創辦了日本附食材雜志《東北食通信》。
    這份雜志創刊之後,獲得來自日本政府、媒體界、設計界甚至公關界的各種大獎(地域再生大賞2017、PR Awards Asia 2016、Good Design Award 2014),也激發了日本其他地區青年人的熱情,很快在日本的其他地區也成立了相應的雜志社。基於對日本社會、經濟、農業生產的獨到思考,高橋先生致力於推動將生產者和消費者連結在一起的社會關繫。

    目錄
    序言

    章 食物連結生命
    一、 與生產者相遇
    二、 農村的光和影
    三、 《千與千尋》和《哈利•波特》
    四、 當了解不為人知的“食物的另一面”,人生發生了改變

    第二章 與其感嘆人口減少,不如增加“關聯人口”
    一、 為什麼城市居民要趕往受災地?
    二、 有了可回的家鄉真好

    第三章 將消費者和生產者也“混為一體”
    一、 以AKB48為代表的市場營銷3.0時代

    序言

    章  食物連結生命 
    一、 與生產者相遇 
    二、 農村的光和影 
    三、 《千與千尋》和《哈利•波特》 
    四、 當了解不為人知的“食物的另一面”,人生發生了改變
     
    第二章  與其感嘆人口減少,不如增加“關聯人口” 
    一、 為什麼城市居民要趕往受災地? 
    二、 有了可回的家鄉真好
     
    第三章  將消費者和生產者也“混為一體” 
    一、 以AKB48為代表的市場營銷3.0時代 
    二、 《東北食通信》的誕生 
    三、 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變化 
    四、 送出畢業生
     
    第四章  我們要成為的不是“消費者”而是“生活者” 
    一、 消費社會的真實形態 
    二、 為了每一個已經疲於都市生活的你 
    三、 全民百姓社會 
    四、 腳踏實地
     
    後記 
    附錄: 全日本《食通信》名錄 

    在線試讀
    都市和農村,取其優之處

    那個曾經西裝革履、別著議員徽章在議會上振振有詞的我,怎麼也不會想到5年後自己會在東京的漫畫網吧裹著毛巾毯入眠。2011年7月,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4個月,我辭去岩手縣議會議員一職,正式宣布出馬第二年8月舉行的岩手縣知事的選舉之戰。雖然後獲得了高達16萬票的選民支持,但還是以得票率第二的成績遺憾敗北。
    一年以後,我解散了在6年議員生涯中一直對我鼎力支持的後援會,宣布退出政壇。做議員期間,為了傾聽以生產者為主的住民的意見和聲音,我跑遍縣內各地,連續舉辦了485場座談會。依靠這些經驗,想著為災後東北地區(注:位於日本本州島北部,包括青森、岩手、秋田、山形、宮城、福島六縣。)的產業做點什麼,我開始了新的事業,也就是後面要講到的試圖將城市居民(消費者)和地方的生產者連接起來的一些努力。
    那之後,我開始拖著我那20公斤重的行李箱不斷地往返於東京和東北的各個農漁村之間,夏天踩著木屐,鼕天踏著長靴,日復一日。在東京,住宿基本上靠各種漫畫網吧或者膠囊旅館解決,在村裡,就在老鄉家或者民宿擠上幾晚。粗略算算,2015年一年,來來回回跑了180多趟。
    行走在都市和農村之間,我自身做了很多思考。東京是個大都市,有成千上萬的人,但熟人卻沒幾個,所以很多時候不需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的時候腳下木屐的結繩突然斷了,無奈之下隻能在東京的繁華地帶光腳走了起來,雖然在眾目睽睽之下,我卻意外地走得旁若無人,腳下生風。這樣的大都市,沒有了很多熟人,所以沒有跟人打交道的繁瑣和牽絆,但另一方面也像個孤獨的城堡。
    而在農村,我們被各種社會關繫包裹,家人、親戚、同學、鄉裡鄉親……熟人的眼光總是跟在背後,讓人不得半刻放肆。對於之前從政靠面子走四方的我來說,更是小心翼翼容不得絲毫差池。但另一方面,生活在一些知根知底知心知意的人們周圍,安心感讓人從容不迫。
    在東京,想要外出購物或喫飯,有成千上萬的各式店鋪供你選擇,無論何時何地,你的欲望和要求都可以得到滿足。但是它的街道和角落布滿了鋼筋水泥的建築,讓人覺得壓抑,漫天的人潮也讓人倍感疲憊。
    所以在東京的時候,我一般凌晨3點就起來到皇居周圍去散步。這個時間點的皇居周圍昏暗、清淨,除了我一個人也沒有。在這樣的環境下,總是能感覺更加親近自然,或是天邊寂寥閃爍的那幾顆星星,或是護城河水倒影中的月亮,又或是隨風搖曳沙沙歌唱的樹葉。

    都市和農村,取其優之處

    那個曾經西裝革履、別著議員徽章在議會上振振有詞的我,怎麼也不會想到5年後自己會在東京的漫畫網吧裹著毛巾毯入眠。2011年7月,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4個月,我辭去岩手縣議會議員一職,正式宣布出馬第二年8月舉行的岩手縣知事的選舉之戰。雖然後獲得了高達16萬票的選民支持,但還是以得票率第二的成績遺憾敗北。
    一年以後,我解散了在6年議員生涯中一直對我鼎力支持的後援會,宣布退出政壇。做議員期間,為了傾聽以生產者為主的住民的意見和聲音,我跑遍縣內各地,連續舉辦了485場座談會。依靠這些經驗,想著為災後東北地區(注:位於日本本州島北部,包括青森、岩手、秋田、山形、宮城、福島六縣。)的產業做點什麼,我開始了新的事業,也就是後面要講到的試圖將城市居民(消費者)和地方的生產者連接起來的一些努力。
    那之後,我開始拖著我那20公斤重的行李箱不斷地往返於東京和東北的各個農漁村之間,夏天踩著木屐,鼕天踏著長靴,日復一日。在東京,住宿基本上靠各種漫畫網吧或者膠囊旅館解決,在村裡,就在老鄉家或者民宿擠上幾晚。粗略算算,2015年一年,來來回回跑了180多趟。
       行走在都市和農村之間,我自身做了很多思考。東京是個大都市,有成千上萬的人,但熟人卻沒幾個,所以很多時候不需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的時候腳下木屐的結繩突然斷了,無奈之下隻能在東京的繁華地帶光腳走了起來,雖然在眾目睽睽之下,我卻意外地走得旁若無人,腳下生風。這樣的大都市,沒有了很多熟人,所以沒有跟人打交道的繁瑣和牽絆,但另一方面也像個孤獨的城堡。
       而在農村,我們被各種社會關繫包裹,家人、親戚、同學、鄉裡鄉親……熟人的眼光總是跟在背後,讓人不得半刻放肆。對於之前從政靠面子走四方的我來說,更是小心翼翼容不得絲毫差池。但另一方面,生活在一些知根知底知心知意的人們周圍,安心感讓人從容不迫。
       在東京,想要外出購物或喫飯,有成千上萬的各式店鋪供你選擇,無論何時何地,你的欲望和要求都可以得到滿足。但是它的街道和角落布滿了鋼筋水泥的建築,讓人覺得壓抑,漫天的人潮也讓人倍感疲憊。
       所以在東京的時候,我一般凌晨3點就起來到皇居周圍去散步。這個時間點的皇居周圍昏暗、清淨,除了我一個人也沒有。在這樣的環境下,總是能感覺更加親近自然,或是天邊寂寥閃爍的那幾顆星星,或是護城河水倒影中的月亮,又或是隨風搖曳沙沙歌唱的樹葉。
       而農村呢,沒有擁擠的人潮,山川、河流、森林、樹木、田地、大海近在咫尺,動物和昆蟲隨處可見,根本不需要通過特地起早散步去感受自然。但是農村沒有那麼多地方可以讓人尋求刺激和滿足各種欲望,說無聊吧倒也無聊,而且也鮮有偶遇、邂逅什麼的。
       說起來這些年,我發現自己天纔地利用著城市和農村好的地方。兩者其實各有優劣,因為沒有在其中一方定居,來回輾轉中雖有飄搖之感,卻意外在其中取得了平衡。通過親歷比較,我發現今天的現實情況其實跟當今社會盛行的所謂“地方創生”(注:為解決伴隨少子、老齡化、人口稀少帶來的地方產業衰退,安倍政府打出“地方創生”的旗幟,將重振地方經濟作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理念相去甚遠。
       城市生活表面上看起來便利舒適,但是有很多城市人卻為了追求某種平衡而苦苦掙扎。他們在享受並滿足於便捷都市生活的同時,也在試圖從農村尋求某些都市沒有的“東西”。因為淹沒在都市生活中的他們總會有一種缺失感,這種缺失感從何而來?為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我重啟了議員時代的座談會,開展了100多場與城市居民的對話。
       從這些對話中,我發現了兩個“看不見的牢籠”,切身感受到了受困於牢籠中的城市人的閉塞感和無力感。

    城市居民的兩個“牢籠”

    個囚禁當今城市人的“牢籠”,就是使人成了所謂的“自由的奴隸”。
       其實對於一個人來說,無論是和家人的關繫、他人的關繫、地域的關繫,還是和自然的關繫,種種關繫都是麻煩。因為不管是家人,他人,還是地域和自然,都不會以你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生活在農村的“個體”不堪受制於這種種關繫,毅然決然斬斷牽絆奔向都市追尋自由。戰後的日本,這種情況相當普遍。
       人獨立於周遭的一切是無法生存的。我們接受家人和地域的庇護和關懷,通過食用大自然的糧食蔬菜來維持生命。扔掉原來的牽絆衝向都市的人們,用金錢來購買這些讓他們賴以生存的食物和服務,從某種程度上說,做到了自由。但遭遇“失落的二十年”(注:指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後的20年。)期間的經濟停滯,這樣的情況就難以為繼了。
       在城市裡過自由的生活,需要足夠的金錢來避免饑餓跟孤獨。但是現在錢越來越不好賺了,玩命兒地加班,干各種臨時工,人們用生命在工作,收入卻沒有任何變化。沒有時間陪家人孩子,沒有精力經營自己的興趣愛好,渴望從農村被解放出來的“個體”到頭來又掉入“孤獨”的泥潭,仿佛戴著鐐銬的“自由的奴隸”,舉步維艱。
       另一個“牢籠”則是“缺乏活著的現實感”。這其實是在日常中極度追求便利的我們自己一手造成的,我們親手把自己關進了這個看不見的牢籠裡。
       城市由一個又一個人工建築物構成,那些不受人們控制的自然基本都被排除在外。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整天對著電腦,跟冰冷的數字打交道,完全從事腦力工作的占了很大部分。養老孟司先生稱之為“腦化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人們的頭腦變得越來越強大,但同時也漸漸喪失身體其他的感覺。
       人類做出來的東西叫“人造”,人類做不出來的東西叫“自然”,如果我們這樣定義的話,我們人類自己的身體本身就是自然。所以當我們身處自然中時,會感到放松和平和。在沒有自然的城市中每天做腦力工作,久而久之,腦和身體的平衡感遭到破壞,我們的身心都會感到疲憊,生命的質量自然也難以得到保證。
       聽說,某家大企業今年員工培訓的內容是安排大家到一塊廢棄的荒地學習耕種。這如果放在前些年,肯定是作為社會公益活動來開展的,但現在卻成了企業訓練員工心理素質,也就是企業防衛的一個環節。
       漸漸喪失身體的感覺,缺乏活著的現實感,這樣的城市人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他們就這樣,被囚禁進看不見的牢籠裡。

    為了那些選擇放棄城市卻回鄉無門的人們

    就這樣,隨著輾轉城鄉間生活的不斷深入,我開始以全新的角度來看待當今的政治課題“地方創生”。在此之前,大家提到“地方創生”,總是繞不開人口減少、老齡化嚴重、怎樣挽救瀕臨破敗的鄉村等主題。成千上萬的農漁村都面臨著所謂“極限村落”(注:指日本農村地區65歲以上人口占50%以上的村落。這些村落受高齡化、人口持續減少等因素的影響,作為共同體維持農業生產及婚喪嫁娶等機能已經到了極限狀態。)的危機,舉國上下集思廣益探討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結論便是現在的“地方創生”。我在做議員的時候,也曾為了振興衰敗的農漁村奔走呼告,做了很多努力。
       但是現在的我有了輾轉城鄉的經歷後,突然發現,其實城市也……不,應該說比起鄉村來,城市面臨著更大的困難,離懸崖更近。城市雖然看起來光鮮,但是在光怪陸離的繁榮與喧囂背後,隱藏著的是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艱難,城市的活力日益減退,一些可以稱之為“極限城市”(注:指受到同樣影響,出現極限狀態的城市。)的地方日漸顯現。同時我還發現,生活在這個國家中心地帶的城市人所渴望的“人、地域和自然的連接”以及“活著的現實感”這些東西,在掙扎於這個國家邊緣地帶的農漁村落,還留存著。
       從農村來到城市的人們,或者丟失了農村的城市人,會偶爾回到他們當初舍棄的農村,看著老鄉們把那些與天地人的連接,活著的現實感都實實在在過進每天的日子裡,帶著懷念,感慨萬千。但是他們也做不到放棄城市的生活再次回到農村,因為一旦享受過城市生活的舒適便捷,便很難再回去了。
       在城市和農村的夾縫中搖擺的城市人,他們的腦海裡一直糾結著該如何選擇,城市還是農村,便捷還是充盈?
       而且今天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面臨著重重困難,這讓選擇愈發困難。於是乎我想,為什麼非要二者擇其一呢,為什麼不能坦然接受現實去尋找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模式呢?
    城市和農村,各有其優劣之處。城市關注重視每個個體,開放包容;農村重視共同體,多有互助互惠的傳統,內斂深沉。這兩種社會形態一直被認為是對立不相容的,但真的是這樣嗎?難道沒有將兩種社會形態的哪怕一小部分重合起來的社會,難道不可以有一種融合享受兩者價值的生活方式嗎?
       不要將“地方創生”問題僅僅局限於農村,而是要把廣角延伸聚焦到城市和農村,這也許是解決這個國家各種棘手問題的一條蹊徑。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