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人的本色(中國人,你要帶著“本色”走多遠?)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文化人類學/人口學
    【市場價】
    129-187
    【優惠價】
    81-117
    【作者】 (美)何天爵 著,謝旻 譯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文化人類學/人口學  人類學/民族學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ISBN】978754840787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8407874
    作者:(美)何天爵著,謝旻譯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5月 

        
        
    "

    編輯推薦


    《中國人的本色:中國人,你要帶著"本色"走多遠?》編輯推薦:一個美國外交官,看出了中國人的“本色”:自私、冷漠、死要面子,自大且又自卑……中國人,你還要帶著這種“本色”走多遠?對於中國人,他不贊揚、不詆毀、不批評、也不歌功頌德,他隻用局外人的視角描述中國人的突出特征。


    一位美國外交官在華十多年的親歷感受,這是一本迄今仍有借鋻意義的晚清社會觀察,這是一面能讓我們看到過去和現在的鏡子,這更是一個能讓中國讀者發出會心微笑的文本。

     
    內容簡介


    《中國人的本色:中國人,你要帶著"本色"走多遠?》內容簡介:來自新大陸的美國人縝密而又務實,他面對的中國人卻靈活而又松散。東、西方接觸的歷史太短、機會太少,因此何天爵纔想客觀呈現一個“本色中國人”。在深入接觸中國社會各階層後,他發現,全面了解中國人實在是比批評、指責中國人更加困難的事。


    費正清說,中國人有一種深藏不露的文化優越感。數千年來,中國人也一直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而傳統的政制,又幾乎剝奪了人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所以,中國人自大、自私,勤勞善良,卻獨善其身而漠視其他。但當“帝國隕落”之後,他們又死扛著面子,自卑地回憶過往的唐宋榮景。


    如果《中國人的本色:中國人,你要帶著"本色"走多遠?》能成為一面“鏡子”,則盼望國人能從鏡子中看到面上的痤瘡、污斑,然後,擠破膿包,抹去污跡,找回真本色。

    作者簡介


    何天爵,美國外交官。他先後擔任美國駐華使館翻譯、頭等參贊、署理公使等職。曾參與起草關於華人移居美國的條約,在美國前總統格蘭特訪華期間曾接待陪同,在處理美國僑民在華經濟糾紛和教案方面不遺餘力。回到美國後,他把自己在中國的見聞和對中國人的體會編撰成書,出版了頗具影響的《中國人的本色》一書。

    目錄
    前言
    1. 導言:中國!中國!
    2. 宗法制度
    3. 語言文字
    4. 家庭生活
    5. 社會生活
    6. 宗教信仰
    7. 封建迷信
    8. 辮子
    9. 司法制度
    10. 官民關繫
    11. 教育與文學
    12. 禮儀和禮節
    13. 商人與商計

    前言

    1. 導言:中國!中國!

    2. 宗法制度

    3. 語言文字

    4. 家庭生活

    5. 社會生活

    6. 宗教信仰

    7. 封建迷信

    8. 辮子

    9. 司法制度

    10. 官民關繫

    11. 教育與文學

    12. 禮儀和禮節

    13. 商人與商計

    14. 窮困階層

    15. 財政體繫


     

    媒體評論


    這本書裡的一些細節非常有趣,作者發表的觀點一針見血,有一種局外人特有的敏銳與清醒。它像一面鏡子,在鏡子裡,我們隱約看到了既陌生又熟悉的活在中國傳統中的自我。


    --北京大學中文繫教授、晚清研究專家 夏曉虹

    在線試讀
    宗法制度
    西方人習慣於誤會和曲解中國的一切事物,這已然成為了一條規律。如果說這種誤解在種種方面都是不可原諒的話,那麼涉及對這個帝國政府的理解,應當對西方人多多諒解。
    對於現代政治制度背景下的西方學者來說,政府權威應當或多或少、或者完全建立在公眾投票選舉之上;政府要實行分權制衡,並建立與之相關的權力制衡機構;政府還應實行政務公開,讓自己的行為處於人民的監督之中。然而,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古老政治制度看起來是個毫無希望、難以理解的謎團。在西方學者眼中,中國政府就像是一個復雜的、糾纏不清的、而且互相衝突的權力的混合體。他們試圖解開這一團亂麻,然而這隻是徒勞,他們自己深陷其中,無所適從,終不得不紛紛放棄。他們不明白,如此的政府體制怎麼能夠一直存在至今?他們更不明白,中國人怎麼能夠在這樣的政府管理下生存?不得已,西方學者給中國政府貼上了“專制政治”的標簽,隨後便不再去深究了。
    西方人能得出如此的結論一點也不令人奇怪,他們遊離於中國之外,並沒有深入中國的內部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僅僅以觀察者的身份從外部進行考察。中國人擁有極少或者根本就沒有那些西方人看來極其重要的權利。事實上,他們也沒有得到那些權利的強烈渴望。在中國,審判沒有法庭,他們從來都不曾知曉有陪審團參加的審判。中國的大多數原告都寧願相信父母官一個人,也不願意信賴由十二個人組成的陪審團。不像英國人和美國人,中國百姓的概念中根本就沒有“人身保護”等類似的詞語,他們更不了解西方人耳熟能詳的“權力保護神”和“大憲章”。雖然他們對我們的選舉制度感到好奇,但並非真正感興趣,更不以為然。
    在選擇統治者和組成立法機構的過程中,中國人從來都沒有發言權,也起不到直接的作用。中國的法律是簡單的皇帝個人意志的體現,是由單個案例堆砌而成的。當然,中國也有一部全國通行的法律①,那是許多世紀以來歷朝皇帝政令的累積和有序排列。它是從無數的案例中搜集整理出來的,其內容幾乎涵蓋了不同領域的各種案件及其可能的所有細微情節。中國人普遍對律師持有一種無法克服的厭惡態度。在西方司法審判程序中,中國強烈的反對就是我們允許律師的存在,並且在法庭上雇用他們。中國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曾經對我說:“我們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判斷力,能夠依靠常識去發現每件案子的關鍵點,作出公正的判決。我們並不需要雇用別人來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宗法制度

     
    西方人習慣於誤會和曲解中國的一切事物,這已然成為了一條規律。如果說這種誤解在種種方面都是不可原諒的話,那麼涉及對這個帝國政府的理解,應當對西方人多多諒解。


     
    對於現代政治制度背景下的西方學者來說,政府權威應當或多或少、或者完全建立在公眾投票選舉之上;政府要實行分權制衡,並建立與之相關的權力制衡機構;政府還應實行政務公開,讓自己的行為處於人民的監督之中。然而,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古老政治制度看起來是個毫無希望、難以理解的謎團。在西方學者眼中,中國政府就像是一個復雜的、糾纏不清的、而且互相衝突的權力的混合體。他們試圖解開這一團亂麻,然而這隻是徒勞,他們自己深陷其中,無所適從,終不得不紛紛放棄。他們不明白,如此的政府體制怎麼能夠一直存在至今?他們更不明白,中國人怎麼能夠在這樣的政府管理下生存?不得已,西方學者給中國政府貼上了“專制政治”的標簽,隨後便不再去深究了。


     
    西方人能得出如此的結論一點也不令人奇怪,他們遊離於中國之外,並沒有深入中國的內部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僅僅以觀察者的身份從外部進行考察。中國人擁有極少或者根本就沒有那些西方人看來極其重要的權利。事實上,他們也沒有得到那些權利的強烈渴望。在中國,審判沒有法庭,他們從來都不曾知曉有陪審團參加的審判。中國的大多數原告都寧願相信父母官一個人,也不願意信賴由十二個人組成的陪審團。不像英國人和美國人,中國百姓的概念中根本就沒有“人身保護”等類似的詞語,他們更不了解西方人耳熟能詳的“權力保護神”和“大憲章”。雖然他們對我們的選舉制度感到好奇,但並非真正感興趣,更不以為然。


     
    在選擇統治者和組成立法機構的過程中,中國人從來都沒有發言權,也起不到直接的作用。中國的法律是簡單的皇帝個人意志的體現,是由單個案例堆砌而成的。當然,中國也有一部全國通行的法律①,那是許多世紀以來歷朝皇帝政令的累積和有序排列。它是從無數的案例中搜集整理出來的,其內容幾乎涵蓋了不同領域的各種案件及其可能的所有細微情節。中國人普遍對律師持有一種無法克服的厭惡態度。在西方司法審判程序中,中國強烈的反對就是我們允許律師的存在,並且在法庭上雇用他們。中國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曾經對我說:“我們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判斷力,能夠依靠常識去發現每件案子的關鍵點,作出公正的判決。我們並不需要雇用別人來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政府的一切權力都來源於人民的授權。”西方國民,尤其是美國人對這句話非常熟悉,也越來越贊同。而中國人卻幾乎沒有聽說過這樣的理論,更不要說讓他們去評價與權衡了。恰恰相反,我們在一本許多中國人都讀過的古書①中找到了他們有關政權的理論,他們篡改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詞語:“政府的一切權力都來源於上天的授權。”②無論時間消逝還是存在,無論統治者賢明還是平庸,中國人都執著於信奉和堅持這樣的政治權利理念。漫長的時間隧道中,王朝興衰,風雲變幻,中國人逐漸將這一觀念演變成了神話和傳說。我們發現,中國的政府制度始終一成不變地保持原樣,在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沒有做出過任何重大的、根本性的變革。迄今為止,歷史記錄顯示,在政治制度方面,現在的中國和四千多年前的堯舜時代並沒有本質性的差別。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記載中,沒有任何修訂或變革政府體制的呼聲和努力。這種制度不僅代代相傳,而且被統治者也都樂天安道,對此習以為常。周邊的一些弱小國家也深受這一體制的影響,爭相效仿。這種制度存在的歷史比地球上任何其他政權制度都要長久;它不僅成功地統治著約占世界總人口三分之一的廣大人民,而且還為它的臣民提供了相當的自由、安定和繁榮。數千年後的今天,在它的統治下,中國人依然心滿意足。必須承認,這種政權制度一定存在著某種有價值的東西,某種能夠吸引、喚醒人類善良本性的東西。


     
    不管如何解釋中國的政治制度,我們都不能因為僅僅發現中國人安分守己、明哲保身的一面,而說他們缺乏反抗壓迫的勇氣。在外人看來,其他激進、富有侵略性的民族早就在這樣的壓力下揭竿而起,推翻壓迫了。中國人小心謹慎,行動遲緩,溫和保守,但同時他們卻又獨立堅定,會由衷地熱愛他們的正當權利並努力去維護。像其他民族一樣,他們也會毫不含糊、迅速而積極地捍衛著自己的權利。或許他們采取的方式不同,但是維護權利的目的是相同的。中國人反抗當地統治者的事例舉不勝舉,隻是他們從不反抗政府,更不會將鬥爭的矛頭直接對準政治制度本身。他們也曾經用民主也無禮的方式來對待地方官員,比如縣令之類的。他們甚至會揪官員的辮子、摑官員的耳光,當然他們自己也會因此而聞名遐邇。他們這樣做並不是因為官員正當地行使職權,而是因為官員的所作所為超出了自己的職責範圍。中國人常常會給父母官起綽號,生動形像地描述他們的個性和執政風格。他們甚至還將皇帝稱為“老頭子”,當然了,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真正敢用這一稱呼。


     
    從理論上來講,將中國的政府制度歸類為“專制”或許是有道理的。然而,從其他政府體制的實際運作情況來看,這個結論非但不夠準確,甚至有失公正,容易引起誤解。事實上,這種制度是簡單而純粹的家長制統治。組成中國社會的基本單位並不是每個個人,而是每個家庭。中國社會政治和政府體制的理論基礎是家長制,而這種家長制是建立在對一家之主的地位和權威的尊崇的古代宗法觀念之上的。事實上,這種制度中的專制成分就是在古老的宗法制度下,父母對其子女擁有的權威。


     
    在當今中國,家長制依然盛行,與其他法律和條規相比,它甚至還得到了超乎一般的強化。這種理論本身非常簡單,或許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兒子對父親百依百順,盡忠盡孝;而父親是兒子的主人,隻要他一息尚存,他就擁有這種專制權力。在我們看來,兒子似乎根本不可能變成長輩,隻要父親還在人世,兒子就不能完全獨立。父親在世上活著一天,兒子就要服侍一天,必要的時候甚至還要犧牲自己妻子和子女的利益。在父親過世之後,兒子還要舉辦一場盛大的葬禮,為死者增光顯榮。此外,兒子還要為父親守孝三年,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不能生育,並且在他在世期間,每年都要去父親的墳上祭奠兩次。


     
    中國的法律規定,辱罵他人的父母或者祖輩、妻子辱罵丈夫的父母或者祖輩都是嚴重的以下犯上罪行,將被處以絞刑。違反孝道的任何罪行都將遭到相應的嚴厲懲罰。在中國,這類相關的法令得到了嚴格的執行,相比之下,其他法規就望塵莫及了。另一方面,按照法律規定,父親在被賦予了對兒子無上權威的同時,還必須對兒子的行為負責任。假如一個人觸犯了法律,若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還在世的話,那麼祖孫三代都將會一並治罪。這種做法的理論根據是父母和祖父母沒有盡到管教的職責,沒能使其子孫成為忠臣順民。


     
    1873年北京城發生的一件令人震驚的案件正好向我們很好地說明了上述理論。一個中國人被控盜掘了一位親王的墳墓,並偷走了有價值的陪葬品。很快,這一指控得到了證實,並且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的親屬中有人參與了整個案件,或者有人對其中的點滴有所察覺。然而,整個家族,跨越了上下五代的十三口人一律被判處了死刑,其中還有一位90歲高齡的老人家和一位不滿兩個月的嬰兒。罪犯和他的父母被凌遲處死,其他的男子全被斬首,女子則被絞死。


     
    我們有必要牢牢記住中國的家長制,因為中國政府的整個體繫都是由此發展而來的。在中國,家庭隻不過是龐大卻毫無變化的帝國權力結構的細化而已。每個家庭連同它的獨裁家長就是一個基本單位。緊接著的層次是村落生活中簡單的組合,它們構成了權力結構的第二個基本單位,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地方自治的作用。在這裡,年長者具有相當的控制管理權,因此他們也必須對培養年輕人的良好品行、灌輸正確的行為準則負起責任。這種由年長者組成的半官方的權力機構可以不受干涉地獨立處理一些不太重要的事務。當然,在處理重要事務時,他們的意見也有著相當的分量。這些村落機構的作用得到了完全的認可。不但是高級官僚,就是登基的每一位皇帝都承認這種權力。以兩百年前中國英明的君主之一康熙皇帝為例。他曾親自著述並頒行了16道諭旨①,內容主要涉及了每位百姓應盡的職責、如何處理與其他人以及國家之間的關繫、各地村莊中年長者的職責等方面。他還下令要求各地村落的年長者每逢初一、十五都應召集年輕人,當眾宣讀和講解這些諭旨的全部或部分內容。這些村落一步步擴大再組合,便形成了一個更高層次的單位,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個個行省。這些省份相當於美國的州。初中國政府設立了18個行省,組成了整個中華帝國。


     
    在整個體繫中,中心人物當然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了。中國人很自豪地自稱為龍的傳人,而皇帝便是真龍天子,是臣民的衣食父母。皇帝的權威秉承於天,與天共存。他的個人意志就是法律,他是一切權力的源泉。帝國境內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份財富都是他的個人財產,他對此擁有著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力。根據這樣的理論,中國政府不會也不可能會存在任何內債。帝國內的所有財產都是屬於皇帝的,如果以皇帝為首的政府需要財富的話,無須借貸,隻要直接拿走便是。皇帝擁有對帝國境內所有人力和物力的自由支配權,他可以下令所有年齡在16歲到60歲之間的臣民為他服勞役。


     
    此外,皇帝還有著另一項神聖的職責。這項神聖的職責增添了臣民對他的敬畏,加重了他身上的神化色彩,也導致了他被重重宮殿所隔離。他是天子,是上天派遣來到人間的大牧師。隻有他纔能代表天下百姓,在雄偉的天壇向上天祭祀、供奉祭品。在舉行祭天儀式的時候,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他,他也不可以帶任何隨從。於是,他孤零零地屹立在他的臣民和上天之間。在臣民眼中,他是至高無上的當權者,手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是公正完美、揚善抑惡的大法官。同時,他又是上天的兒子與僕人,屹立於天地之間,是上天與人間的溝通紐帶。對中國人來說,皇帝就是他們的上天,就是他們的祖宗。


     
    如此看來,皇帝的權力是完全的,是毫無約束的,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與中國家庭中專制的家長相比,皇帝的權力並大不了多少。兩者在內容形式和權力實施的程度上都非常接近。皇帝就是他臣民的專制家長。他在那個幅員遼闊、被稱為“中華帝國”的國家中行使的權力,和一位居住在荒涼貧瘠地區的家長行使的權力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必要的時候,皇帝還會將一部分的權力下放給官吏。不同程度的權力授予給不同等級和範圍的官吏。每一位官吏便成了他所管轄區域的百姓父母官。家長制是中國政府制度的基本理論根據,因此隻有掌握和理解了家長制,纔能真正地理解整套的政府制度,纔能解釋這一制度的永恆性以及它對臣民所造成的永久性的影響。


     
    地方官吏在很大程度上被授予了自由決斷的權力,因此實際上每個行政區域都如同村落一樣形成了一個自治單位。官吏們隻要對政務和政策的結果負實際責任,而具體的政策以及執行則是可以自主選擇的。他們必須要在自己管轄的區域內維護社會秩序和主持正義,至少不能讓百姓的不滿傳到京城。此外,他們還必須按時向中國政府交納征收的稅收或者傳遞百姓申請減免賦稅的要求。然而對於朝廷的其他諭令,他們則是有選擇性地執行。


     
    官吏擁有自主行事權導致了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如前所述,它允許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程度的自由,可以照顧當地百姓的意願;另一方面,這也給貪官污吏濫用職權和徇私枉法提供了可乘之機。這樣的結果使得百姓隻會將指責的矛頭對準當地的官員,而不會追溯到皇帝身上。因此可以說,中國的政治制度並不是很嚴密,在具體的政府運作方面還很松散。當中國老百姓的不滿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便會發洩出來。不過他們並不是抱怨政府的專制干預,也不是抱怨政府對他們干涉過多,而是抱怨政府對他們的漠不關心、不聞不問。擁有權力的專制君主很少實質性地實行專制統治,他們隻不過是像征性的君王而已。


     
    整體來說,中國的法律還是溫和人道的,比亞洲其他國家的法律要高明得多。喬治?斯坦頓爵士曾經翻譯過《大清律例》,他評論道:“當我們從古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火祆教)聖書《阿維斯陀》①以及印度史詩走過來,考察這部正規的、精密的中國法典時,就像是從黑暗走向了光明,從愚昧走向了科學。盡管這部法律的許多細節有些冗長、累贅,然而正如我們所了解的,歐洲國家幾乎沒有哪部法律像它一樣內容豐富、邏輯嚴謹,而且也沒有哪部法律像它那樣擺脫了錯綜復雜、主觀臆斷和虛構假設。”


     
    中國老百姓之所以滿足於他們的統治者和生活中的政治制度,是由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的。為了預防和制止腐敗瀆職的現像,中國采取了種種措施。通往北京城的控告伸冤大門總是向百姓敞開的。而且至少從理論上來講,到北京申訴的一切費用都應由官府支出。雖然帝國政府很少干預地方政府的事務,但是它卻擁有非常完善的偵察刺探繫統,監督所有政府部門和官員。而且京城還設有一個專門的部門負責考察稽核和記錄境內所有官員的行為。


     
    官員的提升和貶黜、獎勵和懲罰都會嚴格記錄在案。除此之外,就如同學校的記錄考核制度一般,每位官員的日常表現和所管轄區內的政務也都有著詳細的記錄。所有這些記錄常常會對官員們的仕途產生或利或弊的影響。在西方人看來,有些記錄條目實際上是荒唐至極的。很多事件顯然不是某些官員力所能及的,已超出了他們的控制能力範圍,然而一旦失控或者發生意外,地方官員甚至是朝中大臣都必須盡快上書請求處分。聞名遐邇的鬥士和政治家李鴻章也曾不止一次向皇帝請求懲罰,因為在他治理轄區內的一條河流因連天暴雨而河水泛濫,決堤成災。還有一位地方官員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他管轄的省份發生了大旱和饑荒,餓殍遍野,於是他便向皇帝自請解職。這位官員認為這些天災完全是他個人造成的。


     
    中國政府規定,對於那些勤政愛民、政績卓越的官員會有一繫列的獎賞。其中一類是按照政績的大小,賞戴官員花翎:無眼花翎、單眼花翎、雙眼花翎或三眼花翎①;一類是特別恩準官員可以在紫禁城騎馬;一類是賞賜貂皮長袍;後一類,也是為榮耀優厚的獎勵,就是賞賜一件黃馬褂。這些皇家御賜的獎賞可以隨時賜予,也可以隨時收回,但這並不會影響得到或失去賞賜的官員的實際地位和身份。隻有別的官員纔可能得到後兩類賞賜。有時候,皇帝也會給一些值得褒獎的官員的祖先追封謚號或者授予榮譽稱號——華而不實、毫無實際意義的賜號,作為對那些忠心耿耿、兢兢業業的臣子的間接獎勵。


     
    中國政治制度歷經數個世紀的時間,獲得了各個階層的衷心擁護與支持。它的永恆持久性是由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造成的,我們需要對這兩個因素予以足夠的重視。


     
    這種政治制度建立在家長制的觀念之上,被描述成純粹的家長式統治。學者在研究這種制度的時候可能會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方面,他可能將這種政治制度認為是中國人的天纔發明,或者是他們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面,他也可能認為這是早期人類歷史的一種無意識的選擇。這種制度的持久性完全歸功於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教育制度,正是這種教育體繫塑造了人們的心態,使人們從心理上適應整套政治制度。不管學者持哪一種觀點,結論都是一致的:中華帝國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了。它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中國人的心理判斷和感情傾向。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和受教育的內容幾乎是一成不變的,孝道便是他們所接受的教育中根本、重要的內容,也是他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它被看做是一切善行的源泉和根本,是道德的主動力和榮耀的總源泉。


     
    可以說,孝道被認為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每一所學堂的每一本書上都可以看到有關孝道的內容。孝道也被傳授著,貫穿整個教育過程的始終。從古至今,實踐孝道的突出事例都要按例呈報給皇帝。皇帝會對這些傑出的人和事例授予特別獎賞。帝國內的所有孩子無論男女從小都要學習和接受這些感人的事例和優秀人物,作為教育內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這些傑出的人物和事例被學校、家長和社會反復講述,世代相傳,於是它們便深深地印在中國人的腦海中。在這些事例和人物中有24個著名的典型①。


     
    在“康熙聖諭”中,就有專門一章教導人們要克盡忠孝。除了上述的24個著名故事之外,還有一個提倡盡孝的故事很好地解釋了克盡孝道的因果報應。這個故事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常州地區有戶姓陳的人家,家族數代同堂,共有七百多口人。全家人堅持在同一張桌子上喫飯。此外,他們還養了大約115條到120條狗,它們也都一起進食。倘若哪條狗沒能及時趕過來進食,其他的狗都會耐心地在食物旁等待,沒有自顧自先喫的。英明可敬的康熙皇帝意味深長地教導說:“你看,這戶陳姓人家生活和諧美滿,步調一致,甚至將狗都感化了啊!”


     
    或許沒有必要去實地調查陳家是否真的喂養了那麼一群神奇的狗,抑或康熙老皇帝是否被別人的虛假信息欺騙。然而這個故事恰好說明了,朝廷總是試圖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向人們灌輸孝道的思想,直至將它變成所有美德的同義詞,變成宗教的追求。孔夫子發現了這一思想觀念的存在,並在自己有關政治和倫理道德的著作中對孝道一再強調和具體化,增強孝道的力量。孔夫子認為孝道是所有道德和智慧的根源和境界,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國家,都是如此。兩千多年來,孔夫子的著述和學說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心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個又一個王朝的政策方針。上至皇帝、皇子,下至農民、乞丐,他的論述都會被引用。孔夫子語錄或著述中的話語甚至可以平息許多爭吵和紛爭,裁決矛盾衝突。


     
    毫無疑問,中國這種長期、持久的教育方式與形成中國政治制度的理論基礎是一致的。因此,在維持制度的持久性上,這種教育方式發揮了顯著的作用,牢牢控制住了帝國統治下的人民。


     
    中國政治制度保持長存不衰的第二個重要因素是管理國家事務的官員大多數是從民眾中選撥出來的。整個皇室,除了皇帝外,沒有多少人在朝中為官,也沒有多少人對國家事務感興趣。與此同時,皇帝也不會給他所有的親屬加官晉爵,以使他們能夠永久享用國家俸祿。因此,在皇室裡並不存在皇室成員占據顯要職位、名利雙收的情況。通常皇帝所賜封的一些爵位都是徒有虛名,僅僅帶著榮耀的光輝;它們僅僅是對個人傑出成就的褒獎和鼓勵,並不能作為升官提職的依據。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爵位是可以世襲的,但是很快就會消失殆盡。因為朝廷規定,這些爵位每傳一代人,就要依次降低一個等級,即使是皇室成員也不例外。我曾經多次雇用同一個中國人,一個與皇帝有著血緣關繫的中國人,他曾經還被恩賜佩帶黃腰帶,但是現在他卻是一名每天隻能賺六美分的泥瓦匠。


     
    對皇帝和平民來說,那些擁有特殊榮譽的人和自己並沒有根本的差別或者不可逾越的鴻溝。就拿皇位繼承來說吧。按理說,皇位的繼承是世襲制的,傳長不傳幼、傳嫡不傳庶,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皇長子不一定是當然的繼承人。在挑選繼任者時,皇帝要煞費苦心地考察每一位皇子的性格和特點,然後挑選出一位他認為能擔當治國平天下重任的皇子作為自己的繼承人。在這種情況下,皇長子往往容易受到冷落而被擱置一旁。清朝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便是先皇的第十四子①。當然,皇帝也可以走出皇族圈子,從臣民的家族中挑選繼任者,但是這種事情至今還未發生過。


     
    現在,我們已經非常清楚中國的政治體制了。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天子,是帝國數以百萬計百姓的衣食父母。無數“君王的耳目”——即不同領域的各級官員,都是通過一套精心設計的嚴密的規章制度從民間仔細挑選出來的。步入仕途的大門向所有人敞開著,帝國的每一位男孩都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朝中大臣。不過,每個人都必須從級別的官階開始,一步步往上爬,而他所能達到的高度完全取決於他本人的能力、抱負以及對皇帝的忠誠度。這決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有依有據的事實。數個世紀以來,朝中的老級重臣都是落魄失意的貧民子弟出身,靠自己的努力出人頭地。他們過去的貧困狀態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我們舉一兩個例子加以說明。清朝出色的政治家之一文祥①,曾多年擔任總理衙門大臣和軍機處大臣等要職,他是一位農民的兒子。他的父親僅靠租種不到十畝的田地來養活全家人;另外要說的是文祥的同事及繼任者瀋桂芬②,他的父親則是一名沿街叫賣的小商販。倘若他的父親每天能夠賺到十美分,那就算是再幸運不過了。類似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形成了突出的政治現像。


     
    暫且拋開西方的選舉制度不論,單就中國的政府官員並非由民眾選舉產生,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這一點來看,這個偉大的東方帝國與我們美國所實行的選舉制度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因為我們的政府官員也是直接由總統任命的。和美國一樣,中國政府都是由民間的官員組成。倘若有一個人有志於從被統治者變為統治者,那麼沒有任何障礙會阻礙他,而他往往也能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政府職位被認為是向所有人敞開的,因此每個人都爭先恐後地積極爭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謀取一官半職。在批評官員的行為方面,民眾擁有高度的言論自由。在西方人看來,中國的政治體制就是純粹的專制政治,這種普遍的民主思想就是典型的畸形物。他們完全找不到打開中國政治體制謎團的鑰匙。中國還存在著一個明顯的現像,那就是中國各個階層的人完全理解這種政治制度的理論基礎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並運行的政府體制。他們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態度評論各級官員,上至別的官員,下至官吏,指責和抨擊官員們在政務上的失職以及私生活的不檢點,同時還奉送給他們不同的綽號。實際上,這些行為一般都是善意的,他們將這些官吏當成自己人來看待。然而一旦談及皇帝的時候,他們的言論就變得謹小慎微,十分講究分寸,語氣和態度也變得畢恭畢敬了。


     
    對於這種使中國政治制度長盛不衰的力量,對於這種中國統治者設計出來的加強政治持久性的制度,我們不能夠作過高的評價。我們可以寬恕和遺忘政務的廢弛或者相反的集權專制,是因為那都可以被認為是當權者的錯誤所造成的,而非制度本身的問題。帝國裡的每一個家庭都擁有,或者都能設法找到一兩個或親或疏的親戚朋友在政府部門擁有一官半職。因此,對於各種敲詐勒索、毀壞綱紀、歪曲爭議以及所有能夠想像的腐化墮落、貪贓枉法的行為,老百姓都能心平氣和地接受。如果官僚階層不是來自民間,或者他們根本就不構成百姓本身的一部分,那麼老百姓一刻也不能容忍這種官場腐敗現像的存在。


     
    對於中國官員的選舉制度,我們將在另外一章作詳細的論述。這種制度對於維護中國政府以及其政治制度的長盛不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