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美國社會危機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市場價】
    635-920
    【優惠價】
    397-575
    【作者】 [美]傑羅米·H.什科爾尼克[美]埃利奧特·柯裡編;楚立峰譯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調查與社會分析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092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2030921
    作者:[美]傑羅米·H.什科爾尼克,[美]埃利奧特·柯裡編;楚立峰譯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9月 

        
        
    "

    編輯推薦

    ★探究美國社會繁華表像後危機重重的另一面《美國社會危機》(第十四版)以真實的調查訪談、嚴肅的思考與坦率的批判,再現了美國從外到內的一繫列社會問題,如大企業的巧取豪奪、不當策略積累下來的外交困局與內部危機、高昂的醫療衛生費用、日益加劇的貧富差距與階層流動固化、因孩致貧與福利改革、破產的年輕人與他們的債務增長、大規模監禁的持續加劇、全球變暖中的政治博弈……


     


    作者通過細膩而平實的筆觸、開闊的視野以及有溫度的社會關懷,從宏觀、中觀、微觀多層次剖析問題、批判當權者、探討可能的出路。

     
    內容簡介

    《美國的制度危機》第十四版,為普通讀者和相關研究者帶來數十篇引人入勝的文章,集中反映了美國的社會問題,並鼓勵對這些社會問題的批判性思維。其中許多文章研究的是近些年美國社會日益加劇的危機,包括幾十年間*為嚴重的經濟危機、關於移民的兩極化爭論、經濟不平等的持續加劇、健康護理成本的迅速增長等。部分議題在上一版的基礎上做了大量擴充與修訂,包括揮之不去的貧困、日漸增長的監禁人數、全球變暖中的政治,等等。

    作者簡介
    [美]傑羅米·H.什科爾尼克(Jerome H. Skolnick),社會學家,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犯罪和司法研究中心聯合主任;他還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榮譽退休教授,曾在該校擔任法律和社會研究中心主席。獲得的榮譽包括美國犯罪學學會的奧古斯特·沃爾默獎、犯罪司法科學院和西部犯罪學學會頒發給傑出者的多項獎勵、社會問題研究學會頒發的米爾斯獎等。同時,他還被選入聲譽卓著的社會學研究協會、古根海姆基金會,曾擔任美國犯罪學學會會長、國家科學院/國家研究委員會法律與司法委員會主席等職。1996年,約翰·傑伊刑事司法大學授予他“年度刑事司法教育家”稱號。

    [美]傑羅米·H.什科爾尼克(Jerome H. Skolnick),社會學家,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犯罪和司法研究中心聯合主任;他還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榮譽退休教授,曾在該校擔任法律和社會研究中心主席。獲得的榮譽包括美國犯罪學學會的奧古斯特·沃爾默獎、犯罪司法科學院和西部犯罪學學會頒發給傑出者的多項獎勵、社會問題研究學會頒發的米爾斯獎等。同時,他還被選入聲譽卓著的社會學研究協會、古根海姆基金會,曾擔任美國犯罪學學會會長、國家科學院/國家研究委員會法律與司法委員會主席等職。1996年,約翰·傑伊刑事司法大學授予他“年度刑事司法教育家”稱號。


     


    [美]埃利奧特·柯裡(Elliott Currie),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刑事、法律、社會學專業教授,曾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律研究教學組和聖克魯茲分校教育委員會任職。柯裡教授撰寫了大量關於犯罪、吸毒、社會政策方面的著作,包括《直面犯罪》《毒品和麻煩:少年犯畫像》《考量:毒品、城市、美國的未來》《美國的犯罪和懲罰》(本書進入非小說類普利策獎終選)。他還與人合著有《抹白競賽:美國各膚色一律平等的神話》(本書進入社會問題研究學會的C. 懷特·米爾斯獎終選,獲得本傑明·L.胡克斯社會變革學院2004年書籍獎)。他的《路在何方:中產階級文化和青春期危機》研究了麻煩纏身的美國中產階級年輕人。柯裡為許多美國及海外組織擔任顧問,這些組織關心的是犯罪預防、社會政策和刑事司法的進步,它們包括犯罪和青少年犯罪全國委員會、經濟機會全國建議委員會、加利福尼亞州長民權行動隊、英國內政部等。他還獲得過許多獎項,包括唐納德·特雷西獎、犯罪和青少年犯罪全國委員會的安全社會預防獎、奧古斯特·沃爾默獎等。

    目錄
    序言
    導言 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

    繫統性問題
    部分公司權限
    第1章 將富人從福利範圍中剔除
    馬克·澤普佐爾
    第2章 偷漏稅款及其動機
    羅伯特·S.麥金太爾
    第3章 商業廣告
    尼爾·波茲曼 史蒂夫·鮑爾
    第4章 水的利潤
    約翰·羅馬

    序言                


    導言  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


     


    繫統性問題


    部分公司權限


    第1章  將富人從福利範圍中剔除


    馬克·澤普佐爾


    第2章  偷漏稅款及其動機


    羅伯特·S.麥金太爾


    第3章  商業廣告


    尼爾·波茲曼  史蒂夫·鮑爾


    第4章  水的利潤


    約翰·羅馬


     


    第2部分  經濟危機


    第5章  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在美國難以為繼的生活


    芭芭拉·埃倫瑞奇


    第6章  破產的一代


    ——美國年輕人債務的增長


    塔瑪拉·德勞特  哈維爾·席爾瓦


    第7章  逐漸瓦解的退休保障體繫


    戴爾·拉薩科夫                         


    第8章  美國的揮霍


    羅伯特·庫特納


     


    第3部分  不平等


    第9章  美國日益加劇的不平等


    迪恩·貝克


    第10章  從貧窮到繁榮


    ——將貧困人口減半的國家戰略


    美國發展中心


    第11章  日復一日


    ——無家可歸的女人的生活


    埃利奧特·利博


    第12章  美國貧富差距拉大,階級流動停滯


    戴維·韋塞爾


     


    第4部分  種族主義


    第13章  白人優勢的根源


    邁克爾·K.布朗  馬丁·卡諾努瓦  埃利奧特·柯裡  特洛伊·迪斯特  戴維·B.奧本海默  瑪喬麗·M.舒爾茨  戴維·韋爾曼


    第14章  學校和監獄


    ——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五十年後


    判決項目組織


    第15章  許多大學中得到平權法案優待的富家子弟


    丹尼爾·戈爾登


    第16章  “他們奪走了我們的工作!”


    阿維娃·喬姆斯基


     


    第5部分  性別歧視


    第17章  玻璃天花板難題


    《經濟學人》


    第18章  劃出界線


    ——校園性騷擾


    凱瑟琳·希爾  埃琳娜·席爾瓦


    第19章  學習安靜


    佩吉·奧倫斯坦


     


    危機之中的制度


    第6部分  家庭


    第20章  婚姻之外


    ——錯綜復雜的政治和婚姻網絡


    阿琳·什科爾尼克


    第21章  孩子們狀況不妙


    沙倫·勒納


    第22章  大受歡迎


    ——家庭在瑞典是位的


    布裡塔尼·莎莫裡


     


    第7部分  環境


    第23章  傷痕累累的世界


    詹姆斯·古斯塔夫·斯佩思


    第24章  戴蒙德


    ——路易斯安那州“化學走廊”之中為環境正義而進行的


    鬥爭


    史蒂夫·勒納


    第25章  煙、鏡子和熱空氣


    ——埃克森美孚公司如何使用煙草巨頭的策略來給氣候科學制造


    不確定性


    憂思科學家聯盟


     


    第8部分  工作和福利


    第26章  家僕


    皮耶雷特·洪達納索特洛


    第27章  重新聯繫起弱勢群體的年輕人


    彼德·埃德爾曼  哈利·J.霍爾澤  保羅·奧夫納


    第28章  下層社會標簽


    赫伯特·J.甘斯


    第29章  因孩致貧


    ——福利改革時代的女性


    沙倫·海斯


    第9部分  健康護理和醫療護理


    第30章  不幸生病


    ——美國沒有保險的人


    蘇珊·斯塔爾·薩伊德  魯西卡·費爾南多普爾


    第31章  為什麼不是好的?


    ——2008年《美國醫療體繫績效國家記分卡》結果


    聯邦基金會


    第32章  不為人知的醫療故事


    ——他們如何嚴重削弱醫療保險


    莉蓮·B.魯賓


     


    第10部分  學校


    第33章  國家之恥


    ——美國的種族隔離制學校教育


    喬納森·科佐爾


    第34章  階級衝突


    ——不斷增加的大學成本


    艾倫·穆塔裡梅拉庫·拉克夫


    第35章  學校成了替罪羊


    ——我們日益加劇的不平等和巨大的競爭問題,但不能歸罪於我們的


    教育制度


    勞倫斯·梅塞爾  理查德·羅思坦


    第36章  雇工型教育


    詹妮弗·沃什伯恩


     


    第11部分  犯罪和司法


    第37章  仁慈的謬論


    埃利奧特·柯裡


    第38章  投手暴投


    ——“三振出局”以及犯罪方面的其他不良呼吁


    傑羅米·H.什科爾尼克


    第39章  百分之一


    ——2008年鐵窗之中的美國人


    皮尤基金會


    第40章  不公平的回報


    肯·西爾弗斯坦


     


    第12部分  世界中的美國


    第41章  回火


    查默斯·約翰遜


    第42章  石油、地理、戰爭


    邁克爾·T.克拉雷


    第43章  怎麼辦?


    ——應對恐怖主義的全球戰略


    “9·11”委員會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
    序言

    我們總是深受前一版《美國社會危機》的深遠影響。但當再次操刀時,我們將對新版本作出諸多變更。
    盡管第十三版的主體結構得以保留,卻也填充了大量的新材料;同時,也摒棄了一些十分有說服力但卻相對過時的文章。為了能夠反映駭人的經濟危機席卷美國乃至世界各國的近態,我們增加了一篇羅伯特·庫特納的新文章,他在文章中談及經濟危機的起因主要源於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崩塌。此外,有關貧困問題的新探討也被納入其中,比如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以及弱勢青年的特殊困境,他們將是美國持續經濟危機的受害者。由於行了長期擱置的醫療體繫改革,在兩篇新文章中,我們已經更新了關於美國令人沮喪的醫療狀況的討論,尤其是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有關學校和家庭的章節,也在兩份新的選材中得以全面更新。圍繞著移民的神話、企業努力否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性以及美國監獄人數膨脹等話題的新文章,使得這一版本的內容更新至這些關鍵話題上。總而言之,這一版本中,超過三分之一的選材都是新的內容。

    序言


     


    我們總是深受前一版《美國社會危機》的深遠影響。但當再次操刀時,我們將對新版本作出諸多變更。


    盡管第十三版的主體結構得以保留,卻也填充了大量的新材料;同時,也摒棄了一些十分有說服力但卻相對過時的文章。為了能夠反映駭人的經濟危機席卷美國乃至世界各國的近態,我們增加了一篇羅伯特·庫特納的新文章,他在文章中談及經濟危機的起因主要源於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崩塌。此外,有關貧困問題的新探討也被納入其中,比如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以及弱勢青年的特殊困境,他們將是美國持續經濟危機的受害者。由於行了長期擱置的醫療體繫改革,在兩篇新文章中,我們已經更新了關於美國令人沮喪的醫療狀況的討論,尤其是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有關學校和家庭的章節,也在兩份新的選材中得以全面更新。圍繞著移民的神話、企業努力否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性以及美國監獄人數膨脹等話題的新文章,使得這一版本的內容更新至這些關鍵話題上。總而言之,這一版本中,超過三分之一的選材都是新的內容。


     


    每一版本都須審議、篩選出當代好的、針砭時弊的作品。每一次,我們不得不遺憾地放棄一些心儀的舊篇目,刪除許多具有價值的新作品。我們所發現的好作品,遠超過我們的需求。不要覺得詫異,因為我們需要涵蓋各個方面的問題,從經濟危機到種族主義,從家庭到環境,每一個話題都有益於終身的學習。


     


    我們非常感謝幫助我們完成這個新版本的人們。我們要特別感謝培生教育集團的卡倫·漢森和愛麗瑟·利維、哈恩咨詢集團的泰德·奈特,以及喬真德·塔尼加和安普特洛公司,他們的幫助(和耐心)使本次修訂順利進行。同時,我們也要特別感謝愛兒采·桑加蘭機構(Lovely Joy Sangalang),它曾隸屬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感謝該機構在研究中專業而又熱心的援助。我們也同樣對勞倫·希利在研究中的幫助感激不盡。同時,我們也要謝謝這一版本的審稿人:法明代爾州立學院的埃文·庫珀,格羅斯芒特求雅馬卡社區學院的格雷格·羅賓遜,麥迪遜區技術學校的J.馬克·托馬斯。我們再次感謝我們在紐約大學和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同事,感謝他們一貫的支持以及積極進取的精神。我們也感謝那些一直以來為每一版本指出優缺點的老師和同學們。在此我們感激的便是所選作品的作者,如果沒有他們,這本書隻能是水中月鏡中花。為了弄懂棘手的難題,他們不斷地努力,並且試著向我們傳達:通俗而有感染力的理解,是困難時期激勵眾人的有效途徑之一。

    媒體評論

    作為一個為了讀者口味而避開傳統教科書的人,我發現《美國社會危機》尤其擅長選擇通俗易懂、有趣且有說服力的文章。它特別擅長把學術文章和新聞文章結合起來,也是一本編輯優良的書,尤其是在從書籍中摘錄閱讀材料方面。


    ——埃文·庫珀,法明代爾州立學院


     


    我發現這本書全面而深入。


    ——凱爾·安·納爾遜,馬裡蘭大學

    在線試讀
    第12章·美國貧富差距拉大,階級流動停滯

    戴維·韋塞爾美國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在這裡,每個孩子長大都可以當總統,成為精英,智慧與雄心比父蔭和階級更為重要,這種觀念可以追溯到本傑明·富蘭克林。富蘭克林是家裡的第15個孩子,他的父親是個蠟燭、肥皂制造商。一開始,富蘭克林隻是個身無分文的印刷所學徒,但日後變得非常富有,在42歲時就轉而投身於政治與外交。

    大多數美國人依然認為,縱然一個美國孩子生於貧困之中,也不一定終身窮困潦倒。小布什總統出身於豪門望族,但也因一些內閣成員出身寒微而欣喜若狂。他說,他的司法部部長“在一棟雙臥室房子裡長大”,是“連小學都沒上完的移民工人”之子。他又指出,他的商務部長出生於古巴,份工作是為家樂氏公司開卡車;在家樂氏公司的後一份工作是總經理。

    但是,美國流動性的現實比傳說更復雜。自從1970年以來,貧富差距拉大,出身貧窮孩子變富或者富裕家庭的孩子跌入中產階級的可能性依然微乎其微。盡管平權法案得到普及,社區學院不斷擴張,還有其他旨在讓各階級民眾都有機會成功的社會變革,但跟35年前相比,美國人超越或者低於其父母經濟水平的可能性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雖然美國人依然認為跟階級分明的歐洲相比,美國這片土地有著異乎尋常的機會,但證據卻表明事實恰恰相反。在過去的十年裡,學者們逐漸認識到,美國社會的流動性並不像他們原先相信的那麼大。

    就在不久之前,20世紀80年代末,經濟學家還認為父輩的優勢並沒有多少傳遞給後代,可能僅有20%。按照這種說法,富人的孫輩比窮人的孫輩幾乎沒有多少優勢。

    “三代之內,後代所有收入方面的優勢或劣勢都會消失,”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及1992年諾貝爾獎得主加裡·貝克爾寫道,“貧窮好像不會成為影響幾代人的‘文化’。”

    12章·美國貧富差距拉大,階級流動停滯


     


    戴維·韋塞爾美國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在這裡,每個孩子長大都可以當總統,成為精英,智慧與雄心比父蔭和階級更為重要,這種觀念可以追溯到本傑明·富蘭克林。富蘭克林是家裡的第15個孩子,他的父親是個蠟燭、肥皂制造商。一開始,富蘭克林隻是個身無分文的印刷所學徒,但日後變得非常富有,在42歲時就轉而投身於政治與外交。


     


    大多數美國人依然認為,縱然一個美國孩子生於貧困之中,也不一定終身窮困潦倒。小布什總統出身於豪門望族,但也因一些內閣成員出身寒微而欣喜若狂。他說,他的司法部部長“在一棟雙臥室房子裡長大”,是“連小學都沒上完的移民工人”之子。他又指出,他的商務部長出生於古巴,份工作是為家樂氏公司開卡車;在家樂氏公司的後一份工作是總經理。


     


    但是,美國流動性的現實比傳說更復雜。自從1970年以來,貧富差距拉大,出身貧窮孩子變富或者富裕家庭的孩子跌入中產階級的可能性依然微乎其微。盡管平權法案得到普及,社區學院不斷擴張,還有其他旨在讓各階級民眾都有機會成功的社會變革,但跟35年前相比,美國人超越或者低於其父母經濟水平的可能性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雖然美國人依然認為跟階級分明的歐洲相比,美國這片土地有著異乎尋常的機會,但證據卻表明事實恰恰相反。在過去的十年裡,學者們逐漸認識到,美國社會的流動性並不像他們原先相信的那麼大。


     


    就在不久之前,20世紀80年代末,經濟學家還認為父輩的優勢並沒有多少傳遞給後代,可能僅有20%。按照這種說法,富人的孫輩比窮人的孫輩幾乎沒有多少優勢。


     


    “三代之內,後代所有收入方面的優勢或劣勢都會消失,”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及1992年諾貝爾獎得主加裡·貝克爾寫道,“貧窮好像不會成為影響幾代人的‘文化’。”


     


    但是,在過去的十年裡,更完善的數據和更多的數據分析使得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達成了新的共識:流動性的增加變得更緩慢了。大量研究發現,至少45%的家長收入優勢傳遞給了孩子,甚至高達60%。按照較高的估計,不僅你父母的金錢數量會產生影響,甚至連你曾曾(外)祖父的財富也會給今天的你帶來巨大的優勢。


     


    許多美國人相信他們的國家有著無限的機會。這個觀點解釋了一個現像:美國人遠比歐洲人更能容忍近些年不平等現像的加劇。許多美國人似乎認為,隻要他們的孩子有充足的成功機遇,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並不要緊。


     


    這個持續的信念塑造了美國的政治和經濟政策。技術、全球化、自由市場往往會侵蝕底層的薪水並增加上層的薪水。而美國人選出的政治家反對動用政府力量遏制日益擴大的不平等。這些政治家斷言,提高工資或者要求雇主提供健康保險對經濟增長帶來的巨大損害是難以接受的。


     


    盡管人們普遍認為美國依然是一個流動性強於歐洲的社會,但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還是說,近幾十年來,歐洲大陸(或者加拿大)出身貧寒的孩子有較多的機會獲得成功。


     


    加拿大國家統計機構經濟學家邁爾斯·喬拉克編了一本關於歐洲和北美社會流動性的書,近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整理了美國、加拿大、歐洲國家的幾十份研究報告,以便比較。他發現:“研究中的富國,美國和英國似乎是缺乏流動性的社會。”法國和德國流動性略強於美國;加拿大和北歐諸國流動性更強。


     


    甚至連芝加哥大學教授貝克爾也不情願地改變了想法。“我確實相信有一點沒有改變,如果你出身卑微,在美國成功的概率要大於其他地方,”貝克爾說,“但是,我們得到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並非如此,我們也逐漸接受了那些結論。”


     


    盡管如此,社會流動性的階梯仍在繼續發展。去年秋天,四年制大學接近三分之一的新生說,他們的父母也就上到中學。經濟的發展提升了每個人的生活水平,典型的美國人生活比父母富足。今天的人享受的服務——手機、癌癥治療、因特網——父輩、祖輩從未擁有過。


     


    我們難以精確衡量美國人的繁榮富足在多大程度上取決於父蔭,因為這需要把幾十年的收入數據聯繫起來。美國的研究幾乎完全依賴兩項長期運營的調查報告。一項是開始於1968年的密歇根大學報告,現在可以追溯7000多個家庭的6.5萬多個個人的情況;另一項是1966年由勞工部創設的調查報告。


     


    這些調查報告的一個缺點是它們沒有考察到新移民及其子女的經歷,這些人中許多人都經歷了非凡的向上流動。比如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指出,去年的在校本科生中有52%父母雙方都不是在美國出生的,這還不包括數量相對較少的家人住在國外的學生。


     


    無論如何,這兩項調查報告提供了衡量美國人的經濟成功或者失敗在多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父母的方式。密歇根大學經濟學家加裡·索倫是這個領域的權威。他說有一項結論顯而易見:“在過去的二十年裡,美國的代際流動性並未發生顯著變化。”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學家巴斯卡·馬宗達近把政府調查報告與成千上萬1963到1968年出生之人的社會保障記錄結合了起來,想要搞清楚他們在接近三十歲或者三十多歲的時候能掙多少錢。父親收入居於收入階梯後10%的人之中,隻有14%到達了收入階梯的前30%。父親收入居於收入階梯前10%的人之中,隻有17%跌至收入階梯的後30%。


     


    白手起家者的土地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這片土地是一個流動性社會”的例證,並早公開宣揚這種觀點。“他是白手起家者的典範,他的一生是典型的美國成功故事——在這個故事裡,一個人從社會底層起步,變得腰纏萬貫,成為國際上的重要人物。”戈登·S.伍德在2004年寫道。戈登·S.伍德是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眾多傳記作家之一。


     


    1828年,14歲的愛爾蘭移民湯姆斯·梅隆閱讀了富蘭克林廣受歡迎的“自傳”。後來,他把這件事描述為生命的轉折點。“這就是富蘭克林,比我還窮,但是,他勤奮,努力用好每一分錢,勤儉節約,因而變得博學、英明、富有、聲名卓著。”梅隆在回憶錄中寫道。年輕的梅隆離開了家裡的農場,成為一名成功的律師和法官,後來成立了一家機構,這家機構日後發展為匹茲堡梅隆銀行。梅隆在匹茲堡梅隆銀行的大門口豎起了富蘭克林的雕像。


     


    甚至連卡爾·馬克思也接受了美國是一片充滿無窮機會的土地這一圖景,並以此來解釋美國為什麼沒有階級意識。他在1865年寫道:“對於許多美國人來說,掙工資隻是權宜之計,他們有朝一日肯定會擺脫靠工資糊口的狀態。”


     


    白手起家的實業家安德魯·卡內基1890年在《紐約論壇報》撰文,列舉了以職員和學徒為起點的“工業巨子”,他們“在嚴苛、效的學校之中接受了訓練,這所學校就是貧窮”。


     


    歷史記載表明,這一關於19世紀美國人們普遍認同的理念不僅僅是神話。“無須別人告訴你,你無時無刻不在踐行這一信念。即使你沒有,那你的鄰居也這麼干了。”西北大學經濟史學家約瑟夫·費裡說。他梳理了美國和英國的人口普查記錄,這些記錄記載了成千上萬對生活在1850到1920年間本土出生父子的職業。總之,在19世紀末的美國,無一技之長者的兒子有80%以上流動到了薪水更高、地位更高的工作中,而在英國這一比例不足60%。


     


    費裡先生說,的原因是,美國年輕人可以做一些大多數英國人無法完成的事:從農村小鎮搬到繁華的大都市,以便迅速攀爬經濟階梯。比如,1850年,詹姆斯·羅伯茨14歲,是一個日薪工作者的兒子,住在紐約西部小村莊凱薩琳。手寫的人口普查記錄揭示,30年之後,羅伯茨先生是個簿記員——在階梯上上升了許多——與妻子和四個孩子住在紐約城第三大道2257號。


     


    在20世紀,教育變得越發重要——先是中學,然後是大學——在階梯上躍升開始需要富裕父母纔能提供的東西:允許他們的孩子待在學校裡,而不是工作。“上至1910年,下至1929—1933年大蕭條,在這之間的歲月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費裡教授說。


     


    美國和英國在社會流動性方面曾經明顯的差距在20世紀縮小了,費裡教授斷言,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美國的地區經濟越來越趨同。單純依靠搬家已經很難實現經濟階梯上的躍升。


     


    因為缺乏數據,很難判斷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流動性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個體的人口普查記錄——費裡教授研究的那種——在20世紀的大多數時間裡依然處於封存狀態。由密歇根大學和勞工部創設的兩項調查報告的數據直到20世紀70年代纔開始大批解禁。


     


    富蘭克林給人留下的印像就是美國是個流動性極強的社會。別管事實如何,在20世紀的大多數時間裡,隨著“二戰”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移民子孫的興旺發達,這一印像仍根深蒂固。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傷心故事發人深省:貧窮是一種痼疾,將幾代人困在低層,而且非洲裔美國人沒有取得白人那樣的進步。但是,大批美國人都認為,毋庸置疑,他們的孩子會青雲直上。


     


    由來已久的判斷土崩瓦解


    1992年,密歇根經濟學家索倫先生粉碎了傳統的學術判斷,他在《美國經濟評論》上指出,早期的研究依賴“滿是錯誤的數據、不具代表性的例證,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錯誤地比較了父母和孩子僅僅個別年份的簡單情況,而沒有進行長期考察。“流動性比早期研究所表明的要少得多。”索倫先生說。後續的研究工作證實了他的說法。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學家馬宗達在新書中的《蘋果就落在樹的不遠處,比我們預想的近得多》一章中闡述了這一點。


     


    為什麼無法青雲直上呢?除了遺產這一明顯但影響有限的因素之外,要算清父母如何傳遞經濟地位並不容易。而教育好像起到了重要作用。與20世紀70年代不同,大學文憑在如今的就業市場上價值日升。有一個趨勢:一個大學畢業生跟另一個大學畢業生結婚,並把孩子送到較好的小學和中學,直到大學。這個趨勢給予他們的孩子持久的優勢。


     


    有個很有吸引力的觀點:聰明、成功之人的後代也會聰明、成功,父母和孩子智商數值之間存在著聯繫。但是,大多數研究表明,在預測經濟成功時,智商並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在美國,種族似乎是孩子的經濟成就與父母類似的一個重要原因。密歇根大學長期運營的調查報告記錄了6273個家庭32年的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美利堅大學經濟學家湯姆·赫茲計算出,收入居於後10%的家庭之中出生的白人有17%在成年後踏步不動,而黑人為42%。或許是由於這個原因,民意調查顯示非洲裔美國人比白人更加青睞政府再分配計劃。


     


    有這樣一個趨勢:富有的父母擁有更健康的孩子,或孩子遇到健康問題時更可能得到救治,這個趨勢可能也發揮了作用。“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會有更多的健康問題,兒時的健康狀況確實能影響成年後的健康狀況,成年後的健康狀況也確實能影響業績。”哈佛大學著名社會學家克裡斯托弗·詹克斯說。


     


    把性格特征傳遞給孩子可能也是一個因素。馬裡蘭陶森大學經濟學家梅利莎·奧斯本·格羅夫斯考察了政府長期運作的國家縱向調查之中195對父子的心理測試結果。她發現,生活態度的相似性與父子收入聯繫產生的影響占11%。


     


    然而,和幾個世紀以來一樣,美國人一如既往地珍視他們自我設定的形像:一片獨一無二的土地,過去和出身並不會限制機會。在自傳中,富蘭克林簡單明了地寫道,他已“從出生和成長時的貧困的卑微中解脫出來,終至富裕狀態”。但是,在一個已經成為標準的19世紀課文的版本中,富蘭克林的孫子坦普爾換了幾個詞彙,來強調這一歷史悠久的信息:“我自力更生,終至富裕狀態……”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