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村落的終結:羊城村的故事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市場價】
    596-864
    【優惠價】
    373-540
    【作者】 李培林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調查與社會分析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313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7683131
    作者:李培林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

    編輯推薦

    村落——工業挖掘機下幸存的古樸瓦甕。隱匿於摩天高樓背後的城中村裡,演繹著怎樣的人間萬像?由血緣、地緣、民間信仰、鄉規民約等社會網絡聯結的鄉土社會,它的終結過程,伴隨著怎樣的利益摩擦和文化踫撞?它的裂變和新生,又是否能避得開巨變的失落與超越的艱難?人們可以在幾個月之內平地起高樓,卻很難在廢墟上構建歷史。也許,把傳統的哲理融入現代經濟理性的理性,纔是真正的理性。

     
    內容簡介

    城中村是我國城市化過程中非常獨特的社會現像,從一個窗口透視了中國城市化道路的坎坷、神奇和多樣性。一個由血緣、地緣、民間信仰、鄉規民約等深層社會網絡聯結而成的村落鄉土社會,其終結是一個復雜的社會過程,其間必然伴隨著產權的變動、社會網絡的重組以及利益和價值的衝突。村落的終結是社會巨變的縮影,對於整個中國來說,這種巨變可能要持續很長時間。本書的寫作以2003年在廣州城中村的調查為基礎,梳理城中村變遷與改造的邏輯,並在此基礎上建構城中村改造的制度建設路徑,力圖使城中村去“污名”化並成功轉型為現代城市社區,參與塑造城市的未來。

    作者簡介

    李培林,1955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社會政法學部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社會學研究》編委會主任。全國人大常委、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工業社會學、組織社會學、發展社會學。主要著作有《另一隻看不見的手——社會結構轉型》《社會轉型與中國經驗》《大變革:農民工與中產階層》《和諧社會十講》《生活中和文本中的社會學》《李培林自選集》等。

    目錄
    新版前言I
    村落的終結:十年巨變(再版前言)i
    村落進入和研究方法1
    土地崇拜和工商精神15
    無農的村落24
    村落邊界和生活半徑32
    村落單位制到村落公司制的轉變39
    企業化的村落和內部市場48
    屋租市場和農民的理性56
    社會嵌入和產權殘缺63
    非正式制度與村落社會網絡74
    鄉土人情和民間信用85
    村落權力的復制循環和更新繼替96
    存在的和生成的社會分層結構106

    新版前言I
    村落的終結:十年巨變(再版前言)i
    村落進入和研究方法1
    土地崇拜和工商精神15
    無農的村落24
    村落邊界和生活半徑32
    村落單位制到村落公司制的轉變39
    企業化的村落和內部市場48
    屋租市場和農民的理性56
    社會嵌入和產權殘缺63
    非正式制度與村落社會網絡74
    鄉土人情和民間信用85
    村落權力的復制循環和更新繼替96
    存在的和生成的社會分層結構106
    村落地下經濟116
    村落終結的衝突與整合:遷墳與遷居128
    附錄 羊城村的故事139
    參考文獻353
    後記368

    前言
    新版前言很榮幸我的《村落的終結—羊城村的故事》一書被收入三聯 生活書店的《中國社會學經典文庫》。這本書2004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費孝通先生還專門為此書題寫了書名;十年後的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再版了此書,我曾寫了一篇長達萬字的《村落的終結:十年巨變》再版前言。在這項十幾年前的研究中,我采用社會學與人類學結合的“深描”方法,試圖探索一個村落漫長城市化過程的“理想類型”,一方面可以“從點看線”,即從村落終結這個點觀察村落的非農化、工業化、城市化的整條變遷脈絡,另一方面可以“以小見大”,從村落變遷這個小窗口,洞察社會巨變的大趨勢。有的人認為,我所分析的城中村改造的艱難坎坷過於憂傷,像是為村落的終結譜寫了一首挽歌,我並不以為然。縱觀世界的城市發展史,城市的人口規模擴張似乎是一個鐵律。20世紀7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舒馬赫寫過一本發展經濟學的經典著作—《小的是美好的》,書中提到專業化和大規模生產導致了效率下降、環境污染和資源枯竭,破壞了人類的幸福的生活,作者還認為50萬人口是城市的適度人口規模。但現實表明,城市的發展不斷突破專家們設定的適度人口規模;而且似乎城市人口規模與城市經濟效益成正比,我國已有十幾個超大城市的人口規模超過千萬。但我們需要追問的是,城市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城市,從它起源時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人們選擇城市生活是因為城市生活更加舒適、更加宜居,工作和生活都更加方便,當然,經濟上也對自己更加有利。如果這些都沒有了,城市就變成水泥和鋼筋的叢林。城市建設在追求潔淨、美麗的時候,也要注重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生活,這包括豐富多彩的街攤、各具特色的小店和城市歷史的記憶,這纔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要能為不同社會階層的人都提供幸福快樂的生活,特別是為底層的人多考慮,不能隻是富人的天堂。在我國如此大規模的城市化過程中,數以億計的農民工及其家庭移居到城市,而沒有出現印度和拉美國家那樣的大規模城市貧民窟,城中村的替代功能功不可沒,我們在城中村改造中卻很少考慮這種替代功能,片面地認為城中村是所謂“低端人口”的藏污納垢之地。一種城市文明的養成,需要幾代人對多樣文化的包容。未來我國的城市化方向,不應僅局限於城市本身的發展,還應該大力縮小城鄉差別,消除那些城鄉之間的體制壁壘,建設美麗鄉村,活躍鄉村生活,推進社會流動,促成一個“逆城市化”的潮流,減輕城市的人口壓力,讓生活在鄉村的人們,不是因為務農的命運,而是因為生活方式而選擇留在鄉村。李培林2019年8月20日於北京

    新版前言很榮幸我的《村落的終結—羊城村的故事》一書被收入三聯 生活書店的《中國社會學經典文庫》。這本書2004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費孝通先生還專門為此書題寫了書名;十年後的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再版了此書,我曾寫了一篇長達萬字的《村落的終結:十年巨變》再版前言。在這項十幾年前的研究中,我采用社會學與人類學結合的“深描”方法,試圖探索一個村落漫長城市化過程的“理想類型”,一方面可以“從點看線”,即從村落終結這個點觀察村落的非農化、工業化、城市化的整條變遷脈絡,另一方面可以“以小見大”,從村落變遷這個小窗口,洞察社會巨變的大趨勢。有的人認為,我所分析的城中村改造的艱難坎坷過於憂傷,像是為村落的終結譜寫了一首挽歌,我並不以為然。縱觀世界的城市發展史,城市的人口規模擴張似乎是一個鐵律。20世紀7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舒馬赫寫過一本發展經濟學的經典著作—《小的是美好的》,書中提到專業化和大規模生產導致了效率下降、環境污染和資源枯竭,破壞了人類的幸福的生活,作者還認為50萬人口是城市的適度人口規模。但現實表明,城市的發展不斷突破專家們設定的適度人口規模;而且似乎城市人口規模與城市經濟效益成正比,我國已有十幾個超大城市的人口規模超過千萬。但我們需要追問的是,城市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城市,從它起源時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人們選擇城市生活是因為城市生活更加舒適、更加宜居,工作和生活都更加方便,當然,經濟上也對自己更加有利。如果這些都沒有了,城市就變成水泥和鋼筋的叢林。城市建設在追求潔淨、美麗的時候,也要注重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生活,這包括豐富多彩的街攤、各具特色的小店和城市歷史的記憶,這纔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要能為不同社會階層的人都提供幸福快樂的生活,特別是為底層的人多考慮,不能隻是富人的天堂。在我國如此大規模的城市化過程中,數以億計的農民工及其家庭移居到城市,而沒有出現印度和拉美國家那樣的大規模城市貧民窟,城中村的替代功能功不可沒,我們在城中村改造中卻很少考慮這種替代功能,片面地認為城中村是所謂“低端人口”的藏污納垢之地。一種城市文明的養成,需要幾代人對多樣文化的包容。未來我國的城市化方向,不應僅局限於城市本身的發展,還應該大力縮小城鄉差別,消除那些城鄉之間的體制壁壘,建設美麗鄉村,活躍鄉村生活,推進社會流動,促成一個“逆城市化”的潮流,減輕城市的人口壓力,讓生活在鄉村的人們,不是因為務農的命運,而是因為生活方式而選擇留在鄉村。李培林2019年8月20日於北京

    在線試讀
    鄉土人情和民間信用我上小學的時候,語文課本裡有一個婦孺皆知的寓言故事——《狼來了》。故事講的是,一個牧童在山上放羊,看到山下勞作的農夫,就大聲喊“狼來了”。農夫們聽到後,就拿著木棒、鐵鋤前來搭救,牧童看到農夫們被戲弄的樣子,開心地大笑起來。如此幾次,當狼真的來了時,孩子再喊已沒人理會了,結果牧童倉皇上樹逃命,羊被狼叼走。這是我所接受的正式的學校教育中初的誠信教育。現在我兒子的小學課本裡不知為何沒有這個故事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是非常崇尚誠信的,因為這是維繫共同生活的社會關繫很重要的因素。在傳統文化的“思想教育”中,“仁、義、禮、智、信”是基本的道德規範。《孟子•告子上》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可見在我國古代的道德觀中,信義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可是在當前的現實生活中,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商家違約司空見慣,借貸賴賬的成了大爺,跳槽的明目張膽偷走企業專利技術,傳銷的專門“宰熟”,上市公司、證券公司聯手“圈錢”欺騙股民,會計事務所做假賬,律師事務所提供偽證,發票、文憑滿街賣,故意買假索賠者成了打假英雄……諸如此類,人們似乎已習以為常。當我們說正在走向一個法治社會時,這個社會支撐信義的脊梁究竟是什麼?我在羊城村的調查中,一直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知道,在我們鄉土社會的基礎單位裡,是什麼在維繫著民間信用。我發現有三個因素,在維繫村落的傳統民間信用中至為關鍵,即人情、民約、族權。簡單地說,就是情、法、權。在村落社會中,它們代表社會交換中的“面子”“路子”“門子”。在現代市場社會中,這些因素雖然發生形態變異,但仍不外乎這三個因素所發揮的功能。鄉土社會是“互惠社會”,有別於“市場競爭社會”,而互惠的基礎是人情信用。鄰居有難時互助,朋友蓋房時幫忙,如果細算得失,對村民來說那叫“見外”。言外之意是,如果我換成你,我相信你也會這樣做。人情交換與市場交換不同。人情交換的個特點是不等價交換。市場交換遵循等價原則,而人情交換不可能等價。因為人情本無“通價”,無法用貨幣衡量,人情總是“特價”的,有些一般人看起來屬於單方面的贈予,如慈善捐贈和“獻愛心”,如果排除現代社會某些人的免稅和廣告動機,對行善者來說,他也獲得奉獻愛心、回報社會、品德守成、信念追尋甚至贖罪的心靈安慰。但人情也並非完全“無價”,人們常說“欠了人情”,如果完全無價,哪來這欠債之感。盡管老百姓的心都有人情一杆秤的定盤星,但人情不可能完全等價交換,所以一般來說總要加倍償還。春天鄰居送我一把自家房後地裡種的蔥,秋天我會送鄰居自家庭院樹上收的一籮棗。從這點上來看,人情交換就類似於一種“高利貸”。人情交換的第二個特點是有時差。與大多數經濟交換“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即時結算不同,人情交換的來往有時差。如果一個人頭一天接受了朋友的禮物,第二天馬上買別的東西送回去,就會令朋友生疑,“是不是以為我有事求他”。從這個特點看,人情也是一種“信用卡”,“人緣好”的人,可以得到鄰裡、鄉親、朋友更多的關心、照顧。“老實人”“厚道人”“規矩人”“言而有信的人”“有聲譽的人”,這就是人情信用的憑證。“看在我的面子上”,就是“以我的聲譽做擔保”或“以我的人情做抵押”的意思。對於村落社會來說,有時人情信用比簽字畫押更可靠,因為契約可以違反,但人心不可違。當然,“人情信用卡”雖然可以“透支”,但也不能無限透支,總是欠人情不還的人,也會喪失人情信用,他的“人情信用卡”就會過期、失效。人情交換的第三個特點是無法結清。經濟賬可以結清,人情賬實際上永遠無法清算。經濟交換中的賒購賒銷、期票、彙票、債券、支票、信用證等,都是信用憑證,但這隻不過是把結算的時間延期而已,終都是要清算的。而人情的交換,實際上沒有終的清算,因為沒有“通價”,所以是算不清的。雖然人們常說“知恩必報”“冤有頭債有主”,但世間的恩恩怨怨永無終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和“以命抵命”的結果,都是結下新的人情債。人情債的清算,就等於斷情、絕交、結仇或以命相爭。金庸武俠小說裡那無數的動人心弦的恩恩相報和冤冤相報的故事,講的還不就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但人情交換不能是單次博弈的“一錘子買賣”,必須是連續性博弈。如果是經濟交換的“一錘子買賣”,那就要“親兄弟,明算賬”,“交情是交情、生意是生意”。村落社會中保證人情交往的連續性博弈和博弈規則的,就是長期的共同生活和民約。長期的共同生活使人們“低頭不見抬頭見”,想退出博弈都難。而所謂民約,並不一定要有文字性的合約,它包括村落生活中的那些“慣習”,即共同遵守的一些做法、一些道德規範。違反這些“慣習”,就要受到懲罰,輕則是受到眾人的譴責、斥罵、斷交、視為異己,重則是要施以宗規家法。民約對人情交換的連續性博弈規則的保證,在羊城村的借貸還錢行為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民間借貸因為是個體之間的行為,價格自然會比較高,這就像零售店的商品價格通常要高於超市和批發店。羊城村的村民現在雖然多數都比較富裕,但遇到大項支出時,一時還是拿不出那麼多現款,所以仍然有借貸的習慣。常發生借貸的理由是開店、蓋房和婚喪。按照羊城村民間的借貸“慣習”,如果是年息,一般在8%—17%,根據物價波動和銀根松緊而變動。假若是有急用,使用的時間較短而數額較大,如企業注冊時需要周轉的注冊資金,或股市出現飆升行情和發行新股時需要較多股資,那就不得不借貸“印子錢”,即我們所說的“高利貸”,月息可高達15%—20%,甚至以日計息,利息預扣,到期不還,利上加利。這種借貸,如果是近親摯友,一般沒有抵押物,也就是立個字據,按個手印,而且有相當一部分仍采取口頭協議的形式,並沒有書面字據或簽訂書面合同。即便是立了字據,也不過是在人情擔保之上,再加一層字據的擔保。而一旦違約或出現糾紛,這種民間字據有時很難保護債權人的權益。因為一般村民並不懂法,如《民法通則》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如果債務人不遵守人情信用,借故拖欠、回避債務甚至賴賬,而債權人又礙著情面,不願撕破臉皮告到法院去,一拖再拖,等過了約定還期兩年,字據就失去了法律保護。在民間借貸中,借貸雙方易在利息上產生矛盾,而《合同法》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同時根據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有關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但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本條同時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所以,民間借貸出現糾紛後,即便有字據,如果商定的利息違反法律規定或不願在字據上寫明利息,也都難以得到法律保護。但在現實中,羊城村的民間借貸雖然是很經常的事,但發生糾紛的比率並不高,起碼並不比國有企業之間在正式契約下發生的“三角債”糾紛比率高。羊城村很多個人的店鋪或小企業在創業初期,都是依靠親戚、朋友或熟人的財力幫助。這種以親情、友情、交情為紐帶,收取一定的利息,並不一定以贏利為目的的民間借貸,在村落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羊城村有一個做牛仔服裝批發生意的村民,干了十幾年,他就從未向銀行貸過一分錢,做生意全靠自有資金和向親戚、朋友臨時借,多時曾借了10。他說,他借錢一般由他寫張私人借據即可,一年還一次利息,期限也很靈活,利率則由借貸雙方自行協商,不像銀行,既要審查財務報表和抵押,還要半年結算本、利息。他說:“做服裝生意講究的就是信息靈,反應快,耽誤不起。現在親戚朋友借給我錢,利息也就是8—10釐,而銀行現在盡管利率降了,也還有5釐多,還要審批,太麻煩。人家借給我錢,利息比銀行貸款高一些,也是正常的,我對人家是心懷感激的,隻有好朋友纔這麼肯幫忙。我也一直按時還本付息,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嘛。即便有什麼預料不到的事情,我也會跟人家說清楚。這麼多年了,大家彼此信任,互相幫助。真要按銀行的5釐利率,我還不干呢,那也顯得我太不夠意思了,因為你是借錢掙錢啰。”“慣習”這種民約,要保證它被遵守,光有眾人的譴責之類的軟約束,仍然不夠,還要有對違規者懲罰、讓其付出應有代價的機制。在羊城村,這個機制是由權力和權威保證的,過去是家族、宗族的長老們依據祖宗規矩的審判,現在這個具有裁決權威的圈子,也包括村裡新的有地位、有名望的人物,如村裡的干部、有實力的企業主、村辦小學的校長等。在羊城村,我沒有發現真實的村落審判或懲罰裁決的例子,因為絕大多數村落糾紛是通過調解來解決的,有裁決權威的人物多半是扮演調解人的角色。但我發現了一個“作會”的例子,也很能說明問題。“作會”在當地也叫“呈會”,是一種民間融資互助的小規模組織形式。傳統的村落,大凡帶點群體意義的活動,都習慣叫“會”,如“廟會”“香會”“賽會”等。“作會”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在本錢不夠的情況下,通過親友間的互助融資,實現創業。按照村裡“慣習”的規矩,“作會”通常有十幾人參加,稱為“會腳”,發起人則稱為“頭會人”,會錢多少視邀會者即頭會人需要而定,一般的做法是,次收集到的錢由“頭會人”拿去創業,第二次收集到的錢再交給一個人去創業,依次下去,結果是互相借錢,輪流坐莊。會錢的利息一般都是事先商定的,而輪回坐莊的次序,除頭會人必然列首位之外,其他人的次序,過去多半是靠擲骰子決定,但現在則多半事先就約定好一個次序。“作會”把民間借貸的人情擔保擴展到多人,因為如果有一人違約,“會”就難以再轉下去。這是一種類似“連坐制”的社團,個別社團成員的不當行為,會損害每個社團成員的個人利益,這樣社團成員就有實施集體懲罰的動力。西方社會教徒比不信教的人更容易讓人信賴,中國有單位的人比無單位的人更容易讓人信賴,也是這個道理。但這種信賴或信用的維持機制,表面看是集體懲罰,實際上是集體懲罰背後擔保懲罰嚴明的權威。這個權威,對於宗教來說是上帝,對於單位來說是政府,對於羊城村的“作會”來說,就是宗權,盡管這種宗權可能已經穿上各種現代的新衣。我在羊城村看到,充當“作會”邀會人的“頭會人”,後面通常都有一位有地位、有勢力、有威望的親戚朋友,這人實際上起到擔保人和監管人的作用,是以他的身份、地位或聲望來維繫“作會”的人情信用,他的威懾力量和權威,在於他通常能夠“擺平”村落的各種糾紛,或者說,他就是村落裡的“公正”和“天平”。“作會”這種民間融資形式,並不是羊城村的特產。類似的“草根金融”,在很多村落經濟活躍的地區都有,它發展的高級形式,就是錢莊和銀行。在中國歷史上,享譽全國的山西“票號”也是這種“草根金融”同宗的一脈。而現在的浙江溫州、臺州一帶農民,都是“作會”的高手,他們對此類民間融資方式真可以說駕輕就熟,家家戶戶手裡都有大量手持現金,民間資金聚集和流動的速度遠比銀行來得快。那些移民到巴黎、倫敦、舊金山去的溫州人,也把村落社會關繫和“草根金融”帶過去,剛去時還都是兩手空空打黑工的,幾年以後,通過“作會”開店搖身一變,都成了店鋪小老板。村落社會關繫和經濟活動是這種“草根金融”自然發育的土壤,如果沒有交易成本更低的金融組織替代它的功能,它就會長盛不衰。有些農村地區,多次“整治”和“清理”這類“草根金融”,但它就像地裡種的韭菜,割了一茬又生長出一茬。從羊城村的情況看,真正對“草根金融”產生一定威脅的,還是社會關繫的變動。這些年來,村落的生活越來越開放了,人員流動量大了,村民們的價值觀念也發生了分化,年輕人和他們的上一代產生價值觀念的斷裂,傳統的家族、宗族的網絡出現很多漏洞,集體的村規民約約束力越來越弱……總之,羊城村的傳統“互識社會”漸顯式微,而一種新的“匿名社會”正在生成。發生在羊城村的“化妝品傳銷宰熟事件”是這種變化的一個端倪。2001年,一家較大的化妝品合資公司在羊城村推行洗發液之類商品的“傳銷”方式,據說這種傳銷方式還是美國“marketing”的一種創新,部分在家閑居的村民加入其中。這種“傳銷方式”,俗稱“老鼠會”,似乎很接近村民們熟悉的人情信用,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和商業經驗。“老鼠會”是一種金字塔式的多層次直銷方式,具體操作規則是:交納一定“權利金”後,就可以成為一個新加入的直銷員,從公司進貨,可得35%的。但直銷員賺錢的主要渠道還不是兜銷商品,而是發展直銷的下線。每發展一個下線,他都可以從下線的銷售活動中提成。如果能發展到25個直銷的下線,而且他們每個人都購買一個月的供應量,他就成了“保薦人”,這時他可以從自己下線直銷員的銷售額裡抽成25%。而當他和他的下線直銷員累積到150個顧客時,他就變成了靠近“金字塔”的“代理商”。而如果下線的直銷員也變成了代理商,他就成了可以坐享其成的總代理。“老鼠會”給那些沒有什麼文化和專業技術,又閑不住老想不受累而發財的老大媽們,提供了一個“發財”和出人頭地的“夢想”,而且個別成為“代理商”的老大媽的“風光”產生了極大的“示範效應”。但加入直銷員行列的老大媽們發展下線的渠道就是向親戚、朋友、鄰裡們遊說,俗稱“宰熟”。後來人們發現直銷的商品價格都高於市場的價格,於是感到受騙上當,不僅告到村委會,而且紛紛退貨,由此引出眾多熟人間的糾紛,使傳統的村落人情信用受到極大的打擊。村裡一位年長的離職教師談起當年的此事,搖著頭一臉憂患地深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社會變遷中出現的人情信用危機,並不僅僅是村落的危機,它也是普遍的信用道德和信用制度的危機。“老鼠會”的“宰熟”,是“匿名社會”的產物,是從外部導入羊城村這個“互識社會”的,從而使傳統的人情信用資源變異成走向“失信”的橋板。這也不是一個獨特的事件。同一年的年底,美國華爾街發生了“安然”“安達信”等失信事件。具有上百年歷史、資產規模的美國安達信會計事務所,因為做假賬東窗事發,結果百年信譽一朝崩潰,舉世嘩然,引發華爾街“地震”,使號稱市場經濟發達的美國一度陷入了信用體繫的危機,那可能是“匿名信息社會”的出現對現代信用制度的挑戰。而我國同樣不能幸免,也在同年,國內連續爆發“月餅造假事件”“上市公司造假事件”“注冊會計師幫助造假事件”等。從假冒偽劣產品到上市公司報表造假,從豆腐渣工程到假文憑、假學歷,從統計數據的浮誇虛報到學術界的論文抄襲,這一切都在昭示著社會信用的普遍危機。這究竟是怎麼了?什麼發生了問題?是人們的道德觀念和操守,是社會的信用體繫和制度,抑或是人們基本的社會交往關繫出了問題?過去對村落信用體繫的危機,多半是從社會轉型的角度分析,認為從“人情信用”到“契約信用”,從“互識社會”的熟人信用到“匿名社會”的陌生人信用,從特殊主義信用到普遍主義信用,這都意味著社會結構的轉型。村落信用體繫的危機,就是傳統人際關繫對現代社會的不適應。

    鄉土人情和民間信用我上小學的時候,語文課本裡有一個婦孺皆知的寓言故事——《狼來了》。故事講的是,一個牧童在山上放羊,看到山下勞作的農夫,就大聲喊“狼來了”。農夫們聽到後,就拿著木棒、鐵鋤前來搭救,牧童看到農夫們被戲弄的樣子,開心地大笑起來。如此幾次,當狼真的來了時,孩子再喊已沒人理會了,結果牧童倉皇上樹逃命,羊被狼叼走。這是我所接受的正式的學校教育中初的誠信教育。現在我兒子的小學課本裡不知為何沒有這個故事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是非常崇尚誠信的,因為這是維繫共同生活的社會關繫很重要的因素。在傳統文化的“思想教育”中,“仁、義、禮、智、信”是基本的道德規範。《孟子•告子上》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可見在我國古代的道德觀中,信義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可是在當前的現實生活中,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商家違約司空見慣,借貸賴賬的成了大爺,跳槽的明目張膽偷走企業專利技術,傳銷的專門“宰熟”,上市公司、證券公司聯手“圈錢”欺騙股民,會計事務所做假賬,律師事務所提供偽證,發票、文憑滿街賣,故意買假索賠者成了打假英雄……諸如此類,人們似乎已習以為常。當我們說正在走向一個法治社會時,這個社會支撐信義的脊梁究竟是什麼?我在羊城村的調查中,一直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知道,在我們鄉土社會的基礎單位裡,是什麼在維繫著民間信用。我發現有三個因素,在維繫村落的傳統民間信用中至為關鍵,即人情、民約、族權。簡單地說,就是情、法、權。在村落社會中,它們代表社會交換中的“面子”“路子”“門子”。在現代市場社會中,這些因素雖然發生形態變異,但仍不外乎這三個因素所發揮的功能。鄉土社會是“互惠社會”,有別於“市場競爭社會”,而互惠的基礎是人情信用。鄰居有難時互助,朋友蓋房時幫忙,如果細算得失,對村民來說那叫“見外”。言外之意是,如果我換成你,我相信你也會這樣做。人情交換與市場交換不同。人情交換的個特點是不等價交換。市場交換遵循等價原則,而人情交換不可能等價。因為人情本無“通價”,無法用貨幣衡量,人情總是“特價”的,有些一般人看起來屬於單方面的贈予,如慈善捐贈和“獻愛心”,如果排除現代社會某些人的免稅和廣告動機,對行善者來說,他也獲得奉獻愛心、回報社會、品德守成、信念追尋甚至贖罪的心靈安慰。但人情也並非完全“無價”,人們常說“欠了人情”,如果完全無價,哪來這欠債之感。盡管老百姓的心都有人情一杆秤的定盤星,但人情不可能完全等價交換,所以一般來說總要加倍償還。春天鄰居送我一把自家房後地裡種的蔥,秋天我會送鄰居自家庭院樹上收的一籮棗。從這點上來看,人情交換就類似於一種“高利貸”。人情交換的第二個特點是有時差。與大多數經濟交換“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即時結算不同,人情交換的來往有時差。如果一個人頭一天接受了朋友的禮物,第二天馬上買別的東西送回去,就會令朋友生疑,“是不是以為我有事求他”。從這個特點看,人情也是一種“信用卡”,“人緣好”的人,可以得到鄰裡、鄉親、朋友更多的關心、照顧。“老實人”“厚道人”“規矩人”“言而有信的人”“有聲譽的人”,這就是人情信用的憑證。“看在我的面子上”,就是“以我的聲譽做擔保”或“以我的人情做抵押”的意思。對於村落社會來說,有時人情信用比簽字畫押更可靠,因為契約可以違反,但人心不可違。當然,“人情信用卡”雖然可以“透支”,但也不能無限透支,總是欠人情不還的人,也會喪失人情信用,他的“人情信用卡”就會過期、失效。人情交換的第三個特點是無法結清。經濟賬可以結清,人情賬實際上永遠無法清算。經濟交換中的賒購賒銷、期票、彙票、債券、支票、信用證等,都是信用憑證,但這隻不過是把結算的時間延期而已,終都是要清算的。而人情的交換,實際上沒有終的清算,因為沒有“通價”,所以是算不清的。雖然人們常說“知恩必報”“冤有頭債有主”,但世間的恩恩怨怨永無終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和“以命抵命”的結果,都是結下新的人情債。人情債的清算,就等於斷情、絕交、結仇或以命相爭。金庸武俠小說裡那無數的動人心弦的恩恩相報和冤冤相報的故事,講的還不就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但人情交換不能是單次博弈的“一錘子買賣”,必須是連續性博弈。如果是經濟交換的“一錘子買賣”,那就要“親兄弟,明算賬”,“交情是交情、生意是生意”。村落社會中保證人情交往的連續性博弈和博弈規則的,就是長期的共同生活和民約。長期的共同生活使人們“低頭不見抬頭見”,想退出博弈都難。而所謂民約,並不一定要有文字性的合約,它包括村落生活中的那些“慣習”,即共同遵守的一些做法、一些道德規範。違反這些“慣習”,就要受到懲罰,輕則是受到眾人的譴責、斥罵、斷交、視為異己,重則是要施以宗規家法。民約對人情交換的連續性博弈規則的保證,在羊城村的借貸還錢行為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民間借貸因為是個體之間的行為,價格自然會比較高,這就像零售店的商品價格通常要高於超市和批發店。羊城村的村民現在雖然多數都比較富裕,但遇到大項支出時,一時還是拿不出那麼多現款,所以仍然有借貸的習慣。常發生借貸的理由是開店、蓋房和婚喪。按照羊城村民間的借貸“慣習”,如果是年息,一般在8%—17%,根據物價波動和銀根松緊而變動。假若是有急用,使用的時間較短而數額較大,如企業注冊時需要周轉的注冊資金,或股市出現飆升行情和發行新股時需要較多股資,那就不得不借貸“印子錢”,即我們所說的“高利貸”,月息可高達15%—20%,甚至以日計息,利息預扣,到期不還,利上加利。這種借貸,如果是近親摯友,一般沒有抵押物,也就是立個字據,按個手印,而且有相當一部分仍采取口頭協議的形式,並沒有書面字據或簽訂書面合同。即便是立了字據,也不過是在人情擔保之上,再加一層字據的擔保。而一旦違約或出現糾紛,這種民間字據有時很難保護債權人的權益。因為一般村民並不懂法,如《民法通則》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如果債務人不遵守人情信用,借故拖欠、回避債務甚至賴賬,而債權人又礙著情面,不願撕破臉皮告到法院去,一拖再拖,等過了約定還期兩年,字據就失去了法律保護。在民間借貸中,借貸雙方易在利息上產生矛盾,而《合同法》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同時根據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有關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但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本條同時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所以,民間借貸出現糾紛後,即便有字據,如果商定的利息違反法律規定或不願在字據上寫明利息,也都難以得到法律保護。但在現實中,羊城村的民間借貸雖然是很經常的事,但發生糾紛的比率並不高,起碼並不比國有企業之間在正式契約下發生的“三角債”糾紛比率高。羊城村很多個人的店鋪或小企業在創業初期,都是依靠親戚、朋友或熟人的財力幫助。這種以親情、友情、交情為紐帶,收取一定的利息,並不一定以贏利為目的的民間借貸,在村落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羊城村有一個做牛仔服裝批發生意的村民,干了十幾年,他就從未向銀行貸過一分錢,做生意全靠自有資金和向親戚、朋友臨時借,多時曾借了10。他說,他借錢一般由他寫張私人借據即可,一年還一次利息,期限也很靈活,利率則由借貸雙方自行協商,不像銀行,既要審查財務報表和抵押,還要半年結算本、利息。他說:“做服裝生意講究的就是信息靈,反應快,耽誤不起。現在親戚朋友借給我錢,利息也就是8—10釐,而銀行現在盡管利率降了,也還有5釐多,還要審批,太麻煩。人家借給我錢,利息比銀行貸款高一些,也是正常的,我對人家是心懷感激的,隻有好朋友纔這麼肯幫忙。我也一直按時還本付息,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嘛。即便有什麼預料不到的事情,我也會跟人家說清楚。這麼多年了,大家彼此信任,互相幫助。真要按銀行的5釐利率,我還不干呢,那也顯得我太不夠意思了,因為你是借錢掙錢啰。”“慣習”這種民約,要保證它被遵守,光有眾人的譴責之類的軟約束,仍然不夠,還要有對違規者懲罰、讓其付出應有代價的機制。在羊城村,這個機制是由權力和權威保證的,過去是家族、宗族的長老們依據祖宗規矩的審判,現在這個具有裁決權威的圈子,也包括村裡新的有地位、有名望的人物,如村裡的干部、有實力的企業主、村辦小學的校長等。在羊城村,我沒有發現真實的村落審判或懲罰裁決的例子,因為絕大多數村落糾紛是通過調解來解決的,有裁決權威的人物多半是扮演調解人的角色。但我發現了一個“作會”的例子,也很能說明問題。“作會”在當地也叫“呈會”,是一種民間融資互助的小規模組織形式。傳統的村落,大凡帶點群體意義的活動,都習慣叫“會”,如“廟會”“香會”“賽會”等。“作會”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在本錢不夠的情況下,通過親友間的互助融資,實現創業。按照村裡“慣習”的規矩,“作會”通常有十幾人參加,稱為“會腳”,發起人則稱為“頭會人”,會錢多少視邀會者即頭會人需要而定,一般的做法是,次收集到的錢由“頭會人”拿去創業,第二次收集到的錢再交給一個人去創業,依次下去,結果是互相借錢,輪流坐莊。會錢的利息一般都是事先商定的,而輪回坐莊的次序,除頭會人必然列首位之外,其他人的次序,過去多半是靠擲骰子決定,但現在則多半事先就約定好一個次序。“作會”把民間借貸的人情擔保擴展到多人,因為如果有一人違約,“會”就難以再轉下去。這是一種類似“連坐制”的社團,個別社團成員的不當行為,會損害每個社團成員的個人利益,這樣社團成員就有實施集體懲罰的動力。西方社會教徒比不信教的人更容易讓人信賴,中國有單位的人比無單位的人更容易讓人信賴,也是這個道理。但這種信賴或信用的維持機制,表面看是集體懲罰,實際上是集體懲罰背後擔保懲罰嚴明的權威。這個權威,對於宗教來說是上帝,對於單位來說是政府,對於羊城村的“作會”來說,就是宗權,盡管這種宗權可能已經穿上各種現代的新衣。我在羊城村看到,充當“作會”邀會人的“頭會人”,後面通常都有一位有地位、有勢力、有威望的親戚朋友,這人實際上起到擔保人和監管人的作用,是以他的身份、地位或聲望來維繫“作會”的人情信用,他的威懾力量和權威,在於他通常能夠“擺平”村落的各種糾紛,或者說,他就是村落裡的“公正”和“天平”。“作會”這種民間融資形式,並不是羊城村的特產。類似的“草根金融”,在很多村落經濟活躍的地區都有,它發展的高級形式,就是錢莊和銀行。在中國歷史上,享譽全國的山西“票號”也是這種“草根金融”同宗的一脈。而現在的浙江溫州、臺州一帶農民,都是“作會”的高手,他們對此類民間融資方式真可以說駕輕就熟,家家戶戶手裡都有大量手持現金,民間資金聚集和流動的速度遠比銀行來得快。那些移民到巴黎、倫敦、舊金山去的溫州人,也把村落社會關繫和“草根金融”帶過去,剛去時還都是兩手空空打黑工的,幾年以後,通過“作會”開店搖身一變,都成了店鋪小老板。村落社會關繫和經濟活動是這種“草根金融”自然發育的土壤,如果沒有交易成本更低的金融組織替代它的功能,它就會長盛不衰。有些農村地區,多次“整治”和“清理”這類“草根金融”,但它就像地裡種的韭菜,割了一茬又生長出一茬。從羊城村的情況看,真正對“草根金融”產生一定威脅的,還是社會關繫的變動。這些年來,村落的生活越來越開放了,人員流動量大了,村民們的價值觀念也發生了分化,年輕人和他們的上一代產生價值觀念的斷裂,傳統的家族、宗族的網絡出現很多漏洞,集體的村規民約約束力越來越弱……總之,羊城村的傳統“互識社會”漸顯式微,而一種新的“匿名社會”正在生成。發生在羊城村的“化妝品傳銷宰熟事件”是這種變化的一個端倪。2001年,一家較大的化妝品合資公司在羊城村推行洗發液之類商品的“傳銷”方式,據說這種傳銷方式還是美國“marketing”的一種創新,部分在家閑居的村民加入其中。這種“傳銷方式”,俗稱“老鼠會”,似乎很接近村民們熟悉的人情信用,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和商業經驗。“老鼠會”是一種金字塔式的多層次直銷方式,具體操作規則是:交納一定“權利金”後,就可以成為一個新加入的直銷員,從公司進貨,可得35%的。但直銷員賺錢的主要渠道還不是兜銷商品,而是發展直銷的下線。每發展一個下線,他都可以從下線的銷售活動中提成。如果能發展到25個直銷的下線,而且他們每個人都購買一個月的供應量,他就成了“保薦人”,這時他可以從自己下線直銷員的銷售額裡抽成25%。而當他和他的下線直銷員累積到150個顧客時,他就變成了靠近“金字塔”的“代理商”。而如果下線的直銷員也變成了代理商,他就成了可以坐享其成的總代理。“老鼠會”給那些沒有什麼文化和專業技術,又閑不住老想不受累而發財的老大媽們,提供了一個“發財”和出人頭地的“夢想”,而且個別成為“代理商”的老大媽的“風光”產生了極大的“示範效應”。但加入直銷員行列的老大媽們發展下線的渠道就是向親戚、朋友、鄰裡們遊說,俗稱“宰熟”。後來人們發現直銷的商品價格都高於市場的價格,於是感到受騙上當,不僅告到村委會,而且紛紛退貨,由此引出眾多熟人間的糾紛,使傳統的村落人情信用受到極大的打擊。村裡一位年長的離職教師談起當年的此事,搖著頭一臉憂患地深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社會變遷中出現的人情信用危機,並不僅僅是村落的危機,它也是普遍的信用道德和信用制度的危機。“老鼠會”的“宰熟”,是“匿名社會”的產物,是從外部導入羊城村這個“互識社會”的,從而使傳統的人情信用資源變異成走向“失信”的橋板。這也不是一個獨特的事件。同一年的年底,美國華爾街發生了“安然”“安達信”等失信事件。具有上百年歷史、資產規模的美國安達信會計事務所,因為做假賬東窗事發,結果百年信譽一朝崩潰,舉世嘩然,引發華爾街“地震”,使號稱市場經濟發達的美國一度陷入了信用體繫的危機,那可能是“匿名信息社會”的出現對現代信用制度的挑戰。而我國同樣不能幸免,也在同年,國內連續爆發“月餅造假事件”“上市公司造假事件”“注冊會計師幫助造假事件”等。從假冒偽劣產品到上市公司報表造假,從豆腐渣工程到假文憑、假學歷,從統計數據的浮誇虛報到學術界的論文抄襲,這一切都在昭示著社會信用的普遍危機。這究竟是怎麼了?什麼發生了問題?是人們的道德觀念和操守,是社會的信用體繫和制度,抑或是人們基本的社會交往關繫出了問題?過去對村落信用體繫的危機,多半是從社會轉型的角度分析,認為從“人情信用”到“契約信用”,從“互識社會”的熟人信用到“匿名社會”的陌生人信用,從特殊主義信用到普遍主義信用,這都意味著社會結構的轉型。村落信用體繫的危機,就是傳統人際關繫對現代社會的不適應。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