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曬娃請三思:數字時代的兒童隱私保護(新一代數字公民的成長護航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552-800
    【優惠價】
    345-500
    【作者】 美莉婭·普朗科特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調查與社會分析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764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76492
    作者:[美]莉婭·普朗科特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為當下“曬娃風潮”敲響警鐘
    數字技術的應用給當代人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卻也存在著許多我們未曾注意的問題。社交平臺的“曬娃”行為、學校及其他社會機構收集的成長信息、線上購物或調查產生的數據記錄,已於不經意間為孩子編制了一份“不可磨滅的檔案”,並可能成為對兒童的變相“監視”與“侵害”。作者結合諸多現實案例,並化用經典的兒童文學形像,細致且犀利地呈現了兒童信息過度共享存在的安全隱患、法律風險以及對兒童自身成長可能產生的危害,為家長、護理人員、教育工作者等各類相關人員提出了深刻的警示。


    ·探索大數據時代守護兒童成長的“指路星辰”
    作為法學學者、具備豐富青少年案件辯護經驗的律師和一位母親,作者呼吁成年人審視自身的行為,思考我們的日常實踐如何影響了孩子的隱私和利益,並從家庭教育策略、法律修訂、社交平臺功能改良、社會征信機構建設等多個方面為我們提出了具體可行的建議,使我們能夠在大數據時代中更好地守護孩子的隱私,為他們提供更加科學、健康的成長環境。

     
    內容簡介

    從雲端存儲的嬰兒照片到高中課堂的數字監控繫統,成年人如何在不經意間侵犯了孩子的在線隱私?
    信息時代,我們的孩子甚至在未學會走路前——甚至是在出生前——就擁有了自己的數字足跡。父母會使用各種手機APP以輔助備孕、上傳超聲波影像,以及分享寶貝的醫院存檔照片等。進而,存儲在雲端的一兆字節的嬰兒照片、內置人工智能的數字嬰兒監視器,以及實時更新的托兒所日常接踵而至。當孩子開始上學後,又會有記錄食品購買情況的飯卡,記錄孩子乘車情況的公交卡,醫務室的電子健康記錄,還有無處不在的學校監控繫統。不知不覺中,父母、老師和其他可靠的成年人正在為孩子們編制一份所有人(包括朋友、雇傭者、執法人員)皆可得見的檔案。
    在這部書中,作者探討了“曬娃”的含義——即成年人對孩子的信息進行過度的數字共享,概述了他們在此問題上所犯的錯誤、由此產生的風險,以及相關的法律體繫,並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從而引領我們探尋在數字時代的背景下更為科學的育兒方式,以更好地保護兒童的隱私、自主性與未來發展機遇。

    作者簡介

    莉亞·普朗科特
    莉亞·普朗科特(Leah Plunkett),新罕布什爾大學法學院行政副院長、法律技能副教授和學術成就主任,兼任哈佛大學伯克曼·克萊因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

    目錄
    序 言(約翰 · 波爾弗裡)
    致 謝
    導 論
    數字生活階段 :生命的開端——受孕、孕育和嬰幼期
    數字生活第二階段 :教育
    數字生活第三階段 :人格成熟
    灑滿陽光的“曬娃”之路 :好處和機遇
    違法、犯罪或類似的危險活動
    雖未違法但晦暗不明、具有冒犯性和違法嫌疑的活動
    魔幻“衣櫥”
    離開幻境“納尼亞”,回到現實的生活
    數據經紀公司
    兒童數據挖掘的主要市場
    個體身份 :聲譽和自我認知

     序   言(約翰 · 波爾弗裡) 
    致   謝 
    導   論 


    章 /// 湯米·索的生命源起、教育及人格成熟 ///
    數字生活階段 :生命的開端——受孕、孕育和嬰幼期
    數字生活第二階段 :教育 
    數字生活第三階段 :人格成熟 


    第二章 /// 時移世易 :21 世紀的孩童問題 ///
    灑滿陽光的“曬娃”之路 :好處和機遇
    違法、犯罪或類似的危險活動   
    雖未違法但晦暗不明、具有冒犯性和違法嫌疑的活動  


    第三章 /// 納尼亞之外 :問題遠超你想像, “衣櫥”天地隱憂多 ///
    魔幻“衣櫥”
    離開幻境“納尼亞”,回到現實的生活  
    數據經紀公司 
    兒童數據挖掘的主要市場 
    個體身份 :聲譽和自我認知 


    第四章 /// 我的人生如此“曬”:孩童和生活的商業利用 ///
    商業曬娃是新鮮事物嗎? 
    商業曬娃敘事腳本 
    性別視角 
    表演與真我 


    第五章 /// 離開“夢幻島”:回望來時路 ///
    迷思之一,家是情與理的港灣 :保護父母權威是在保護子女隱私及機遇  
    迷思之二,孩童需要懲戒 :監控及其後果 
    迷思之三,勞動市場是孩童禁地 :父母有責 


    第六章 /// 無人機的啟示 :數字時代孩童成長路徑探索 ///
    思想實驗 :近在眼前的假定圖景 
    遊戲 :為孩子留出想像、惡作劇和犯錯的空間
    忘記 :為重建遊戲空間掃清障礙 


    第七章 /// 指路星辰 :數字時代“逃”往何處 ///
    聯繫 :關心自我和孩子
    尊重 :珍視孩童數字資本
    探尋正北方向 :莫入歧途兇險多



    結   論 
    注   釋 

    前言
    本書關注的是我們的孩子在數字時代所面臨的緊迫問題。許多論及這一話題的書籍都是基於對青少年行為變化的研究。孩子們的行為變化有時令人歡欣鼓舞,有時卻令人詫異。我們需要理解青少年的這些行為變化,以便在這個越來越互聯互通的數學化世界裡成為稱職的父母、教育者和立法者。
    本書另闢蹊徑。作者莉亞·普朗科特(Leah Plunkett)既是一名法學教授,又是一位母親。她呼吁我們成年人首先要審視自己的行為,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思考我們的日常實踐怎樣影響孩子們的隱私權益。這種影響不隻關乎現在,它更關乎孩子們長遠的未來。她的文字既睿智,又能引發我們的情感共鳴。打開這本書,你已經開啟了這次趣味盎然且令人深思的閱讀之旅。
    在這個技術媒介越來越發達的時代,我們有理由為孩子們不斷發生種種變化的孩童期和青春期而擔憂。在許多社會裡,各類跡像表明,青少年承受著較高強度的精神壓力、焦慮和抑郁情緒,他們的自殺率也相對較高。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試圖搞清楚,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和青少年中出現的越來越嚴峻的問題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繫。

    本書關注的是我們的孩子在數字時代所面臨的緊迫問題。許多論及這一話題的書籍都是基於對青少年行為變化的研究。孩子們的行為變化有時令人歡欣鼓舞,有時卻令人詫異。我們需要理解青少年的這些行為變化,以便在這個越來越互聯互通的數學化世界裡成為稱職的父母、教育者和立法者。
    本書另闢蹊徑。作者莉亞·普朗科特(Leah Plunkett)既是一名法學教授,又是一位母親。她呼吁我們成年人首先要審視自己的行為,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思考我們的日常實踐怎樣影響孩子們的隱私權益。這種影響不隻關乎現在,它更關乎孩子們長遠的未來。她的文字既睿智,又能引發我們的情感共鳴。打開這本書,你已經開啟了這次趣味盎然且令人深思的閱讀之旅。
    在這個技術媒介越來越發達的時代,我們有理由為孩子們不斷發生種種變化的孩童期和青春期而擔憂。在許多社會裡,各類跡像表明,青少年承受著較高強度的精神壓力、焦慮和抑郁情緒,他們的自殺率也相對較高。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試圖搞清楚,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和青少年中出現的越來越嚴峻的問題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繫。
    盡管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但是普朗科特卻要求我們將注意力轉向其他一繫列必然會對青少年產生深遠影響的相關問題。在她看來,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如果對孩子的生活施加過多控制,那就將心思用錯了地方。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是忙著“鏟雪”的父母,提前為我們的孩子清掃路面,唯恐他們在前行的路上遭遇阻礙。我們根本不給他們受挫的機會,不讓他們去摸爬滾打,然後學著站起身來,拍掉身上的塵土繼續前行。作為父母和老師,我們憂心忡忡,企圖保護他們免受傷害,以至於沒能給他們提供應有的支持,以幫助他們發展應對困難的技能— 在這樣一個復雜的世界裡生存下去所必需的技能。我們自以為是在幫助孩子,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讓他們面臨的問題更加復雜。而且,我們可能還在制造其他與數據隱私相關的問題,對此我們現在還無法預知。
    對於富足社會而言,數據隱私是一個相當緊迫的問題,原因如下:首先,對於大部分青少年而言,他們無法逃脫數字世界對他們的掌控。他們生於此長於此的世界在記錄他們的一舉一動。從還在母親子宮裡胎動時拍攝的超聲波圖像開始,他們依次被(各種數碼手段)記錄,包括出生、學步、上幼兒園的天,參加數不清的運動項目、各種聚會,以及畢業典禮等激動人心的時刻。他們全部生活的電子“檔案”形成了一整套市場營銷人員、政府部門和潛在戀愛對像都可以深入挖掘的數據,直到這些數據失去其利用價值。
    其次,孩子們的青春期變長了,而且同時在向兩個方向延長。孩子們尤其是女孩子,在更小的年齡就進入了青春期。而現在,人們認為,對於大部分青少年而言,青春期會一直延續到二十幾歲。青春期的延伸帶來的後果對許多青少年來說意義重大。這也意味著,作為父母、老師、教練和人生導師,我們對孩子產生影 響的時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自身的行為對孩子們的影響會越來越深遠。
    我們應當將注意力放在該關心的地方,即我們可以直接掌控的地方;同時也要當心,不要忽視社會上其他因素的影響。作為一名法學教授,普朗科特很重視制度所蘊含的持久的重要性。制度既可以限制孩子們的發展,也可以為他們賦能。法律制度便是其中的一項運行機制。公司的商業實踐則是另外一項。成年監護人之所以“曬娃”,是因為網絡世界的結構使得這種行為易如反掌,它甚至在慫恿成年人這麼做。
    普朗科特指出,這種糟糕的曬娃活動,大部分是被富有競爭力的科技公司鼓動的,且在當下是完全合法的行為。從國家的角度而言,若我們把處於自己監護之下的青少年的數據分享到網絡世界,這簡直無可指責。事實上,目前的法律制度支持公司如此的商業實踐,允許那些渴望拿到數據的社交媒體服務公司和市場營銷公司開展此類活動,並且從中獲取巨額利潤。當下的環境生態促使父母分享孩子的數據,而不是對其進行保護。利潤豐厚的商業模式恰恰依賴於這樣的社會實踐。
    如果我們能夠換個角度來關注有關青少年的數據問題,就會有豐厚的回報。正在成長起來的這一代年輕人完全可以從新科技發展帶來的許多正向事物中獲益,這可能意味著人們有了高效率的學習渠道,可以從事激動人心的新型工作(也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大部分新工作可能會出現在數據科學領域),並且找到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好辦法,以及更深入地參與公共事務的渠道。目前,在數字技術營造的新環境下,青少年從中得到的益處少之又少,但卻背負著太多沉重的負擔和代價。
    在這個數據越來越泛濫的時代,普朗科特給我們指出一條前行的道路,以便我們能夠更好地養育孩子。各種公司和政府部門競相奔走,加大投入,開展機器學習和其他類型人工智能的研發。隨著這代年輕人長大成人,針對他們的數據的需求也在急劇增長,因為這些繫統需要大量的數據纔能運轉起來。身處數字時代,我們未能給這一代青少年提供一個更好的社會環境,以幫助他們順利成長。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作為父母和監護人,我們首先應該改掉自身的壞習慣和不良實踐,以防給我們關愛的孩子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好了,扣上安全帶!普朗科特教授要帶我們上路了,讓我們開啟一程崎嶇且激動人心的閱讀之旅;她承諾,一定要帶領我們找到“正北”方向。



    約翰·波爾弗裡(John Palfrey)

    媒體評論

    本書是對於技術重構童年和育兒相關研究文獻的一個迷人卻也令人驚懼的補充。普朗科特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並提出了一個重大的文化重新定位的問題。聽取她的意見無疑是明智之舉!
                                —— Meyrowitz, 新罕布什爾大學媒體研究榮休教授,《消失的地域:電子媒介對社會行為的影響》作者


     


    作者沒有用那些壞人可能對我們的孩子做出的行為散布恐慌,而是指出了我們自己作為父母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通常隻是為了獲取“點贊”而沒有任何其他回報。
                                ——Dorothy Fortenberry,《使女的故事》編劇

    在線試讀
    導論
    如果湯姆·索亞(Tom Sawyer)生活在當下現實世界中,他一定會被警察逮捕。馬克·吐溫(Mark Twain)在其名著的章中對湯姆的所作所為就有描述。他在午夜時分偷偷溜出監護人的屋子,毆打了鎮子上新來的小孩。19世紀40年代,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小鎮沒有職業警察,因此他可以逃過一劫。
    為了和經典小說中的湯姆·索亞區分開來,我們不妨把當代語境下的“湯姆”稱為“湯米·索”(Tommy S.)。如今,湯米·索該是當地派出所的“紅人”。警察、老師和法官會采用數字技術監視和記錄他的活動。在與湯米·索相關的案件糾紛中,他會無意間向政府提供自己有罪的所有必要證據。因為他在Instagram、Snapchat和其他數碼平臺上留下了各種活動記錄。這就相當於在案件審理中,湯米羅列出一繫列對自己不利的證據。
    不過,本書關注的焦點並不是湯米自證有罪的行為,而是他的監護人波莉姨媽。本書要討論波莉姨媽怎樣在 Facebook 上發帖,描述有關湯米的事情:“藍色警燈在我臥室窗外閃爍不停。警察又把我叫醒了。湯米!!!你怎麼總是 #惹事兒? #保釋金 #特大杯咖啡。”
    本書要討論波莉姨媽的言行,討論波莉姨媽對有關湯米的敘事產生的影響:通過許多新興的數字化渠道,她在互聯網上分享湯米的信息,卻對這些傳播方式沒有全面的了解,不知道她做出的選擇會如何影響她年幼的監護對像。波莉姨媽在“曬娃”(sharent)。這個新字眼還沒有廣泛傳播,但已經具有多種含義。在本書中它的含義是:父母、老師或其他成年人通過數字化渠道, 發布、傳播、存儲與他們所監護的孩子相關的私人信息,或參與其他類似的活動。
    如今,我們都身處波莉姨媽的位置。本書要探究美國的父母、老師和其他成年監護人選擇披露孩子們的電子數據,從而侵入傳統意義上孩子的隱私領域,並危及兒童和青少年當下和未來的人生機遇,以及他們自我認知能力的發展。
    對我們所有人而言,隱私的含義各有差異。本書對隱私的理解比較寬泛,即隱私與自我(身份)創設有關,它“建立起一個我們可以宣稱為自己所有的場域;在這裡,我們不受外來因素的過度干涉和攪擾,從而可以賦予自己某些身份”。這就要求讀者對該定義本身、與之相似的或截然不同的定義進行反思,看看每個定義能否在你的生活中找到共鳴。
    曬娃的做法會對孩童和青少年自身產生極大的影響。若群起而為之,這種做法也會破壞人們對孩童期和青春期的普遍認知,即孩童期和青春期都是孩子們的遊戲空間,應該受到保護。當成年人基於收集的數據對孩子進行追蹤分析,並試圖代替他們做出決定時,他們將如何知道他們是誰,如何知道他們應當成為什麼樣的人?在許多方面,他們比我們少了太多自我探索的自由。

    導論
    如果湯姆·索亞(Tom Sawyer)生活在當下現實世界中,他一定會被警察逮捕。馬克·吐溫(Mark Twain)在其名著的章中對湯姆的所作所為就有描述。他在午夜時分偷偷溜出監護人的屋子,毆打了鎮子上新來的小孩。19世紀40年代,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小鎮沒有職業警察,因此他可以逃過一劫。
    為了和經典小說中的湯姆·索亞區分開來,我們不妨把當代語境下的“湯姆”稱為“湯米·索”(Tommy S.)。如今,湯米·索該是當地派出所的“紅人”。警察、老師和法官會采用數字技術監視和記錄他的活動。在與湯米·索相關的案件糾紛中,他會無意間向政府提供自己有罪的所有必要證據。因為他在Instagram、Snapchat和其他數碼平臺上留下了各種活動記錄。這就相當於在案件審理中,湯米羅列出一繫列對自己不利的證據。
    不過,本書關注的焦點並不是湯米自證有罪的行為,而是他的監護人波莉姨媽。本書要討論波莉姨媽怎樣在 Facebook 上發帖,描述有關湯米的事情:“藍色警燈在我臥室窗外閃爍不停。警察又把我叫醒了。湯米!!!你怎麼總是 #惹事兒? #保釋金 #特大杯咖啡。”
    本書要討論波莉姨媽的言行,討論波莉姨媽對有關湯米的敘事產生的影響:通過許多新興的數字化渠道,她在互聯網上分享湯米的信息,卻對這些傳播方式沒有全面的了解,不知道她做出的選擇會如何影響她年幼的監護對像。波莉姨媽在“曬娃”(sharent)。這個新字眼還沒有廣泛傳播,但已經具有多種含義。在本書中它的含義是:父母、老師或其他成年人通過數字化渠道, 發布、傳播、存儲與他們所監護的孩子相關的私人信息,或參與其他類似的活動。
    如今,我們都身處波莉姨媽的位置。本書要探究美國的父母、老師和其他成年監護人選擇披露孩子們的電子數據,從而侵入傳統意義上孩子的隱私領域,並危及兒童和青少年當下和未來的人生機遇,以及他們自我認知能力的發展。
    對我們所有人而言,隱私的含義各有差異。本書對隱私的理解比較寬泛,即隱私與自我(身份)創設有關,它“建立起一個我們可以宣稱為自己所有的場域;在這裡,我們不受外來因素的過度干涉和攪擾,從而可以賦予自己某些身份”。這就要求讀者對該定義本身、與之相似的或截然不同的定義進行反思,看看每個定義能否在你的生活中找到共鳴。
    曬娃的做法會對孩童和青少年自身產生極大的影響。若群起而為之,這種做法也會破壞人們對孩童期和青春期的普遍認知,即孩童期和青春期都是孩子們的遊戲空間,應該受到保護。當成年人基於收集的數據對孩子進行追蹤分析,並試圖代替他們做出決定時,他們將如何知道他們是誰,如何知道他們應當成為什麼樣的人?在許多方面,他們比我們少了太多自我探索的自由。
    本書從法律的角度對曬娃實踐進行分析,以揭示我們的法律以何種形式驅使了曬娃行為;同時也為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指明初步的方向。指示方向的“北極星”許諾給我們的是這樣的願景:孩童和青少年應當擁有遊戲空間,以便他們能夠犯錯,並從犯錯中成長起來,成為更好的自己。
    與隱私概念一樣,孩童期與青春期也可以用多種方式來界定。本書提出了以遊戲為中心的理論:孩童期與青春期應當被珍視為兩個獨特的人生階段,並且圍繞遊戲展開,以便通過界限明確的嘗試,發展主體意識(agency)和自主意識(autonomy)。探索不可或缺,有機會犯錯並從錯誤中學習是必然的路徑,甚至大有裨益,尤其在孩童成長的早期,想像和真實之間的分野幾乎不存在的時候。
    這種遊戲圖式與當下美國法律體繫對青少年持有的主流觀念分道揚鑣,這種觀念的立足點是,家長和國家要對孩童及青少年進行管控。不過,這可能會引發大家在直覺、經驗、文化或其他層面的共鳴,重新定義法律界對青少年這個概念的理解。本書也邀請讀者諸君探究自己對青少年這個概念的理解:你是否采用現行的法律視角,或者其他的角度作為你理論的出發點?
    你也許會問,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呢?波莉姨媽曬娃的出發點可是好的。那麼,哪裡出了問題?問題在於,良好的意圖並不能 讓孩子免於風險。我們成年人並非刻意要給孩子的生活帶來麻煩。
    總體上,在決定分享孩子的信息時,人們總是帶著的善意,即使糟糕的情形也無非是考慮不周而已,在(美國)現行法律體制下,這也不違法。還有一點常常被人們忽視和誤解:曬娃是商業交易的一部分——是成年人為了獲取科技產品和服務,與供應商討價還價的一部分。為了得到低價設備或服務,成年監護人讓渡了孩子們寶貴的私人信息,而供應商則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在使用這些信息,以獲取利潤。在這筆交易中,孩童和青少年並 沒有完全參與進來。因此,他們在交易中被邊緣化了。
    我們不能抱怨技術。電腦的連接帶來了互聯網,機器學習帶給我們人工智能(簡稱AI)。本質上,這些技術以及許多其他技術創新本身並不能對青少年造成威脅。技術可以為孩子們提供探索的機會。馬克·吐溫小說中的湯姆擁有自己的海盜幫,還埋藏了財寶。當代的“湯姆們”也可以制造自己的機器人海盜,並教會他們買賣加密貨幣。數字技術給青少年帶來了種種機遇。可是很不幸,想要充分發揮這些機遇,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同的利益攸關方正在選擇融合現有的以及新出現的數字技術,並加以利用,使其商業化。可惜的是,他們采用的方式給孩童及青少年的當下和未來帶來了威脅。
    本書聚焦於父母、老師,以及其他成年監護人,也兼談其他群體:技術公司、立法者、監管人員,以及許多其他涉足數字技術且危及孩童生活的人員。
    其中,技術社群一直是罪魁禍首。總體上,技術供應商想要一片數字的“西部荒野”。就數字生活而言,這個說法被廣泛使用,而且在不同的時間具有不同的意義。在這裡,“西部荒野”意味著這樣一副日常景像:治安官待在當地的沙龍裡,喝著小酒,時不時地揮舞一下手中的武器;而那些夢想發財的人,以他們認為的方式開采和利用私人電子數據這座金礦,卻對治安官本人及其代表的法律漠然視之。本來,他們應當在自己的營地掛起招牌,明確說明他們到底在干什麼;而實際情況卻是,招牌上的文字晦澀難懂,就算有人注意到這些招牌,也不會去深究,隻會視其為腳邊的風滾草。小鎮表面上風平浪靜,暗地裡卻無法無天。當然,法律是有的,隻不過是“冰鎮的、清淡風味的罐裝飲料”。當你在 Facebook 上對各色問卷調查作答時,不妨打開一罐,開懷暢飲!你的答案會被用於信息挖掘。然後,在總統大選的時候, 他們就會向你推送量身定制的精準電子宣傳材料。
    在數字技術的生態繫統中,有關技術供應商、立法者和其他我們熟知的參與者對隱私產生的巨大影響,學界已經有很多討論,本書不再贅述。這裡要說的是,孩童隱私以及父母和其他成年監護人所做的與之相關的技術抉擇,需要我們更為深入的探討。這些日常抉擇在決定青少年的數字“檔案”方面,決定他們在孩童期、青春期以及成年後的人生前途方面發揮著極其重大的作用,而這一點並未得到人們充分的認識。青少年“目前與他們父母相比幾乎沒有隱私權可言”。因為父母通常是子女在家庭之外的教育場所和其他場景下隱私權的守護者,而對於像老師這樣並非孩子父母的可信成年人(trusted adults)來說,青少年隱私權利缺失的狀況就更為緊迫。孩子們的隱私以及成年監護人做出的相關技術抉擇,會從根本上塑造我們孩子當下的生活和未來的發展,而我們對其中的破壞程度幾乎沒有清醒的認識。
    父母、老師和其他監護人做出的抉擇,也會對青少年的生活產生積極影響。但是,負面影響的發展趨勢卻更為明顯。這種趨勢不僅影響成年監護人如何針對每個孩子進行技術選擇,在更為廣泛的意義上,它還影響成年人制定什麼樣的法律和政策,怎樣安排監管,怎樣運營公司、非營利組織和其他組織。本書關注 的正是這種認識不到位、問題重重的成人行為所造成的基本狀況。作為父母、老師和其他成年監護人,在隱私和數字生活方面,我們怎樣做出恰當抉擇,纔能保護我們關心的孩童和青少年的人生發展,纔能為他們賦能?這些抉擇與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的所作所為相關,也和作為個體的我們如何以行動推動體制變革有關,包括立法機構、監管部門和科技公司的變革在內。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本書在法學院傳統的“案例教學法”的啟發下,創設了一套對話機制。(在課堂上,)教授帶領學生重溫法官解決以往糾紛所做的決定。通過剖析具體情況,學生開始對涉及的法律問題產生更為全面的理解,並開始考慮這一問題其他的表現形式以及類似情況。這既包括已經存在的表現形式,也包括將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形。然後,他們對解決這一問題適用的法則、這些法則背後的法理基礎,以及這些法則可以改進的地方進行條分縷析。他們對如下問題進行討論:能否通過法律建立社會規範,激勵民眾和機構超越法律本身的要求,秉持法律體現的價值觀念,以避免這類問題或類似問題再次發生。在此過程中,學 生就會認識到,在什麼情況下,法律並非或的解決手段。 研究法律是人人都在做的事情,而不僅僅限於法律繫的學生和他們的教授。其實我們一直在研究法律——盡管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日常生活由一長串兒的“法律事件和普通事件”構成。在高速公路上看到限速牌,我們在心裡盤算,完全可以再加5碼,因為這樣風險不大,其他人可都這樣做呢。這時,我們是在對法律條文做出快速判斷。在朋友的離婚判決中,他覺得受了冤屈,於是我們會列舉各種理由來安慰他,證明他的沮喪合乎情理。這時,我們在做法律分析。在查看健康保險方案時,我們會提出改進意見。這時,我們意識到法律在哪些方面還可以改進。
    出於恐懼,我們都在學習法律。我們生活在法治之下,而非人治之下,或者機器人治理之下(這仍未實現)。想要避免被警察逮捕和關押,我們就需要明白如何依法行事。我們學習法律也是因為滿懷希望,不管這種希望是為了自己、家人還是社會,我們都或明或暗地指望借助法律來實現這種夢想。所有人都要研究法律,特別是置身於這樣一個復雜的、電子技術突飛猛進的社會裡,特別是它影響的是這樣一個群體——我們的孩子。我們需要對如下情況有更好的了解:現行法律包括了什麼?不包括什麼?哪些方面還有待改進?為什麼?如何改進?我們也要對法律之外的手段進行討論。我們希望孩子們長大成人,能夠發現他們內在的寶貴之處,而不是充當成人世界裡電子淘金熱潮的犧牲品,被他人拿去開采利用。那麼,我們怎樣做纔能幫助孩子們實現這一目標?
    讓我們一起討論吧!本書對法律的研究分四部分展開。
    ,先講述一個小故事。故事是虛構的, 但並沒有脫離現實。故事的主人公是湯米,他是現實世界的代表,從他身上可以看到成年人如何處置青少年的電子數據。該故事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看到,日常生活中,成年人把多少孩子們的私人信息分享了出去。你不妨把這個故事看作我們法律研究中的“案例”。當然,真正的案例是法庭處理過的法律糾紛,所以好把它看作“個案研究”——當成裁剪過的信息,用於探討一整套難題。本書要對許多現存的數字技術進行討論,通常會將其置於模擬的場景之中。本書也要討論那些雖是理論假設,但在不久的將來(有些很快)就會實現的數字技術;同時,也對這些技術隨之而來的應用場景進行討論。
    第二,基於湯米的故事,引入其他事例,綜述曬娃暴露的數據給孩童和青少年的當下及未來帶來的問題;同時,也概述這種信息披露在哪些主要方面會給孩子們帶來機遇。本書還要對曬娃分類中的一個分支即“商業曬娃”進行闡述。在這種場景下,父母以孩子為關注的焦點,分享家人的私生活,目的是賺錢。
    第三,對我們的法律體繫在孩子、家長、家庭和隱私方面持有的錯誤觀念進行分析,也要對那些引發,甚至助長曬娃問題出現的相關領域進行分析。
    第四,提出一份“思想指南”,以便給成年人指明方向,讓他們清楚如何在數碼世界找到路徑,以保護處於孩童期和青春期的孩子們,從而使這兩個時期成為獨特而珍貴的人生階段,並且能夠為孩子們當下和未來的自我發展賦能。畢竟,所有的人生故事皆從這裡開始。指南針總歸有一個根本方向。與此相似,這裡的“思想指南”堅守日常的倫理原則:遊戲、遺忘、聯繫和尊重。既然是原則,那就是高水準的要求。如此構想的意圖是引發辯論,讓人們思考實施這些原則的不同路徑。在實行這四項原則時,有些需要推動具體的法律或相關改革,有些則不需要。但是, 法律具有創立社會規範的非凡功能,這就超越了具體的法律條文、規範或政策性的要求,意味著在探索新的集體道路選擇時,即使法律不是或的方式,也總能發揮其自身的作用。
    停止曬娃行為,重新履行父母、老師和其他監護人的職責,這會是什麼樣的景像?如果我們從頭再來,數字技術仍會發揮作用嗎?還是說,思考怎樣重新安排我們與孩子以及數字生活之間的關繫,這根本就是緣木求魚?本書的一大特征就是,提出的問題多,給出的答案少。這並非缺陷,本書的每一章都會圍繞問題展開。其中一些是針對具體情況提出的,其餘則是更為基本的問題,例如,隱私、孩童期以及青春期的含義是什麼。本書就是為了引發對話,並非一本“解決所有問題”的手冊。它是給那些想要對以下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的人準備的:成年人圍繞孩子們的數字生活所做的抉擇,對青少年的隱私、人生機遇和自我意識, 對我們集體應對孩童期和青春期問題帶來了什麼影響?
    本書是為法學專業的學生和普通大眾準備的,因此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學術分析。其核心思想源自筆者以前從事法律援助時的工作實踐。筆者曾經代表青少年客戶處理違反校規、特殊教育和類似方面的案件。在此過程中,援引另外一名公益律師出身的法律學者的話,“在法律文化的壕塹裡摸爬滾打……獲得了專業知識”。本書借鋻了媒體及其他大眾傳媒對技術改變日常生活所做的描述,目的是將本書討論與人們的實際生活經歷關聯起來,從而參與到這個涉及面廣泛、有關數字生活的公共對話中來。
    本書中的許多觀念和研究發現來自學術文獻,主要是法學研究領域。針對網上曬娃也有許多其他非常有價值的研究模式,包括媒體研究、社會學研究、人類學研究和倫理學研究等。本書的討論借用了這些研究中的一些觀點、討論方法和探討的問題,但是聚焦點依然是法律分析。
    本書也參考了文學、大眾文化和類似領域的資料,但並不是要進行文學、媒體或相關的學術研究,而是為了維持對話的順利推進,為讀者大眾找到共有的參照點,尤其是確保我們的討論圍繞有關童年的故事展開。
    (有人可能會問,)本書的出發點沒有問題吧?先來解決一個許多人可能會想到的問題:在21世紀的當下,湯姆·索亞仍然會有立足之地嗎?他是個白人男孩,對自己的性別沒有產生過一絲疑慮;身體健全,信仰基督教;出生在美國,父母也是美國人;並不富有,但多虧有波莉姨媽,他的基本生活還算有保障。
    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國孩童與湯姆在身份和人生經歷方面沒有一點相同之處。這種割裂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個虛構人物。湯姆代表著某種觀念、特權以及動態權力關繫,這就使他代表的童年成為美國社會中處於主導地位的,且將那些與他不同的孩子排除在外的童年生活模式。
    作為一個美國文化原型,他的身上沾染著這個國家的原罪——對原住民、非洲裔和其他少數族裔的奴役與屠殺。他使用那個以“黑(鬼)”字開頭的字眼,為他贏得了不得踏入校門的“殊榮”。(他要好的朋友哈克貝利·費恩的確幫助一名黑奴逃跑了,但是這次乘坐木筏幫助黑奴逃跑的行為並不足以讓哈克貝利成為一名廢奴主義者。)
    馬克·吐溫筆下的湯姆是他那個時代的產物,包含了許多當時的信念、做法和制度,若是放到現在,我們一定難以接受。我們在此討論的湯姆並不限定在馬克·吐溫的文學作品中。本書借用的湯姆這個人物原型適用於任何時代。以湯姆和其他虛構人物為標準,本書旨在召喚具有這樣一種精神風貌的兒童期:它是受到呵護的空間,每個孩子都應該在這樣的空間裡探索和發展。本書引入這些故事,原因在於他們都是兒童文學中的經典,許多人對此耳熟能詳,而不是因為這些作品無可挑剔。對這些作品進行批評分析的工作還是留給其他人去做吧。這裡呈現的湯姆、彼得·潘,以及其他代表孩童時代的精彩人物,都與我們每一個人相關。
    除了借用經典故事中的經典人物,本書采用一個新詞來表述我們的生活經歷。 這裡說 的“ 曬娃 ”(sharenting)是指,父母、老師和其他監護人通過數字渠道發布、傳播和存儲孩子們的私人信息,或者將其用於其他目的。在別的語境下,這個詞可能會有其他不同的含義。它可能指父母的行為,也可能聚焦於社交媒體。這種特征很有趣。如果一個詞是由“父母”(parent)這個詞衍生而來,為什麼它的含義還要包括父母以外的其他人呢?我們可以接受這樣的說法:我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信息;但是卻不大能接受另外一種說法:我們用智能冰箱或非社交媒體的其他電子服務和產品分享信息。
    對“曬娃”這個概念進行精確定義固然有好處,但會削弱其引發全局討論的力量。如今,孩童和青少年在他們信任的一幫成年人圍繞著的圈子裡生活長大,這些成年人通過功能在不斷拓展的電子設備,曬出孩子們生活中的種種細節,曬娃的原因層出不窮,獲取這些信息的人和機構的數量也在持續增加。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他們可能要為大部分的曬娃行為負責—既負有直接責任,也負有間接責任。不過,他們並非按下“發布”、“提交”和“接受”按鈕的成年人群體。另外,他們所做的可不隻是傳統意義上所說的“分享(孩子信息)”。就技術層面而言,“曬娃”(sharenting)這個字眼應當表述為“shar-using-enting-eaching-other-ing”(分享—使用—教學—及其他)。不幸的是,混合詞(portmanteau)警察一定不會同意給一個比“Brangelina”音節更長的單詞簽發證件。因此,我們姑且就用“曬娃”吧。
    作為法律專業的學生,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重新審視這個詞。學習法律的樂趣之一就是試著破除某種觀念,借此測試其威力。讓我們暫且將準確性的討論放在一邊,先探討一個更具實質性的問題:父母、老師和其他成年監護人身處一個令人困惑且數字技術不斷演進的環境中,在這樣的背景下,討論曬娃行為對他們公平嗎?而且曬娃概念本身隱含著某種程度的個人選擇:成年監護人是在選擇自己處理孩子的個人信息的行為方式。
    如今,總體趨勢是技術供應商缺乏對下列問題的透明度:他們在收集哪些數據?為何要收集這些數據?他們會如何處理這些數據?用戶能否對此劃定有意義的邊界?同時,法律體繫也缺乏對數據隱私的全面保護,無論對青少年還是對成年人,都是如此。在工作和社交活動中,我們幾乎必須以數字化的方式行事。這樣說來,曬娃的時候我們有選擇可言嗎?或者說,我們早已落入“曬娃陷阱”,在外部力量的束縛下無法自撥?
    對這兩個問題的簡短回答是:是的。不過,人的選擇和結構性環境之間的關繫不是“是或非”,而是“是和且”的關繫。通常情況下,人們具有獨自決斷的能力。我們的法律體繫正是建立在主體意識和自主意識這樣的首要原則之上。我們有理由將犯罪分子關進監獄,因為他們選擇了違法。對於未盡到父親職責,也不給孩子撫養費的父親,我們扣除他的工資收入,因為他選擇過夫妻生活,因此也就選擇成為父親。我們要求人們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或者要求賠償損失,因為他們選擇做這筆交易。但是,如果他們能夠證明,他們是在受到脅迫的情況下纔訂立了合同,那他們就不用承擔責任,因為要讓人們為並非自己選擇的交易負責是不公平的。
    即使沒有遭受脅迫,來自外部的各種變量也會影響(有時甚至限制)人們決策能力的全面發揮。這些變量包括他們正在經歷的艱難狀況或面臨的危險處境,比如貧困、歧視或暴力,也包括一些危害較小的因素,例如缺乏決策需要的完整信息,或者面臨來自社會規範的壓力。這些因素都極大地影響著我們所有人的曬娃抉擇。對於那些面臨更大困難的人而言,做出決策就更困難了。我們傾盡全力為了做到好,但是好應該是什麼樣就很難說了。
    “曬娃”給人的感覺就像這個詞語本身,非常沉重。如今,我們都坐在一條臨時搭建的“湯姆—哈克式”木筏上,在數字世界的湍流中顛簸前行。我們使用的數字設備精美絕倫,我們的目標非常高遠,但是走的卻是一條亙古不變的老路。在超市的過道上急匆匆地聊孩子時,或者看著孩子在一旁玩耍時,我們在交流“民間育兒經”。
    但是,這種民間智慧真的出自我們自己嗎?還是說,這隻是從社交媒體上看到的內容?我們的決定很倉促:要不要將那張圖片發出去給大家看?孩子們想要一款Fitbit公司開發的智能手表作為聖誕節禮物,要買給他們嗎?我們要在YouTube上給親友發一條我們的度假消息,還是給他們寄一張老套的明信片?如果要寄明信片,我們是要將圖片上傳到網站呢,還是給每個人都寄一張紙質卡片?在選擇產品或服務時,我們有時間閱讀那些隱私條款以及其他使用條款嗎?閱讀這些條款要比閱讀紙質材料更加復雜,更何況我們連找眼鏡或鋼筆的時間都沒有。然而,用不了幾年的時間,眼鏡和鋼筆就會無處遁跡,因為那時候我們就會有家用機器人,還會配上基於傳感器的追蹤繫統。總體來說,我們認為這真是棒極了—盡管也覺得有點奇怪。
    水流湍急,還有旋渦。我們身不由己,一會兒被水流衝到這裡,一會兒又被浪花拍到那裡。不過,目前我們還沒有遭遇滅頂之災。現在,我們來到了開闊的水域。我們的社會開始關心數字隱私、數據洩露、數字信息的質量,以及遊戲性質的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融合等議題。我們開始對正在經歷的數字生活進行更加全面、更具同理心和創造性的思考。
    現在是非常有趣的時刻,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深陷急流險灘,但這也許隻是開始。機器人還沒有在我們的生活中扎下深根,仍然有父母記得盒式磁帶錄像機是什麼樣子,也記得如何制作混音帶。而且我們可以建造更好的木筏。那就讓我們稍做停留,透透氣,將頭部露在水面上,查看一下水流的走向。正北,那就是大方向。問題是,現在該往何處?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