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扶貧基金會經典案例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1412-2048
    【優惠價】
    883-1280
    【作者】 何道峰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2011400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0114004
    作者:何道峰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內容簡介
    中國扶貧基金會自1989年成立至今,已有28年的歷史。它從一個一文不名的小組織,成長為國內規模、影響力*的現代公益組織之一。《中國扶貧基金會經典案例》真實地記錄了中國扶貧基金會在走過的28年中,籌集扶貧資金和實施扶貧項目的多個成功案例,對於總結自身成長、發展的經驗教訓,促進機構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研究、探索整個公益行業的發展路徑提供借鋻。   
    作者簡介
    何道峰,中國扶貧基金會執行會長。歷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國務院扶貧辦中國西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主任、研究員。1999年起以志願者身份到中國扶貧基金會,歷任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副會長、執行會長。作為機構領導班子的主要成員之一,主導了中國扶貧基金會改革、發展和壯大的全過程。
    王行,中國扶貧基金會專職副會長。曾就職於農業部國際合作司、農業部中國歐共體農業技術中心、國務院扶貧辦外資項目管理中心,任首席翻譯、副處長、處長等職。2001年調中國扶貧基金會工作,歷任副秘書長、常務副秘書長、秘書長、專職副會長。作為機構管理班子的主要成員之一,親歷並參與主導了中國扶貧基金會改革、發展和壯大的全過程。

    劉文奎,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曾就職於國務院扶貧辦中國西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任主任助理、副主任。2001年加入中國扶貧基金會,先後主管籌款、項目管理等工作;歷任秘書長助理、副秘書長、常務副秘書長、秘書長。作為機構管理班子的主要成員之一,親歷並參與了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改革、發展和壯大的全過程。

    楊青海,中國扶貧基金會創會員工,親歷了中國扶貧基金會從創立、發展到改革、壯大的全過程,歷任項目開發部主任、母嬰平安項目部主任、秘書長助理、副秘書長等職。
    目錄
    1.會長們的創業故事【華克】/001
    2.開展蘇陝干部交流促進東西互助共同富裕【華克】/021
    3.“李陸大星”【華克】/034
    4.林占熺與菌草技術扶貧【華克】/038
    5.喜看彝寨換新顏——中國扶貧基金會四川涼山住房改造項目【華克】/053
    6.艱難的探索之路
    ——對中國扶貧基金會小額信貸早期發展的回顧與反思(上)【柏錚】/064
    7.艱難的探索之路
    ——對中國扶貧基金會小額信貸早期發展的回顧與反思(下)【耿和蓀】/083
    8.中國公益性小額信貸的奇葩——中和農信項目管理公司【柏錚李琦】/105
    9.我和母嬰項目的十二年【楊青海】/124
    10.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中國NGO扶貧國際會議”【柏錚】/139
    11.中國消除貧困獎的產生【柏錚】/167
    12.2003年的競聘競崗活動【柏錚】/1901.會長們的創業故事【華克】/001
    2.開展蘇陝干部交流促進東西互助共同富裕【華克】/021
    3.“李陸大星”【華克】/034
    4.林占熺與菌草技術扶貧【華克】/038
    5.喜看彝寨換新顏——中國扶貧基金會四川涼山住房改造項目【華克】/053
    6.艱難的探索之路
    ——對中國扶貧基金會小額信貸早期發展的回顧與反思(上)【柏錚】/064
    7.艱難的探索之路
    ——對中國扶貧基金會小額信貸早期發展的回顧與反思(下)【耿和蓀】/083
    8.中國公益性小額信貸的奇葩——中和農信項目管理公司【柏錚李琦】/105
    9.我和母嬰項目的十二年【楊青海】/124
    10.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中國NGO扶貧國際會議”【柏錚】/139
    11.中國消除貧困獎的產生【柏錚】/167
    12.2003年的競聘競崗活動【柏錚】/190
    13.十年磨一劍:中國扶貧基金會緊急救援體繫與響應機制的建立、發展與實踐【秦偉】/210
    14.為千萬名貧困學子插上夢想的翅膀
    ——新長城特困大學生自強項目、新長城特困高中生自強班項目【冉力省】/239
    15.慈善“國宴”風波【柏錚】/263
    16.支持民間創新公益——2005中國發展市場項目回顧與反思【劉志華】/273
    17.政府扶貧資源首次向非政府組織開放
    ——NGO與政府合作實施村級扶貧規劃試點項目【孫亞青】/283
    18.中國扶貧基金會街頭籌款成功試水——記“善行100”項目【魯書成】/294
    19.開闢通往非洲之路【楊青海】/305
    20.架設幸福橋共築中國夢——記溪橋工程成長史【郝德旻】/317
    21.打造國內影響力的線下籌款公益品牌
    ——&ldquo·獻愛心·送營養”項目【王珞瑋】/328
    22.中國NGO災後救援活動之
    ——CFPA的汶川大地震救援行動【丁潔】/344
    23.中國扶貧基金會支持基層社會組織(NGO)參與汶川地震社區發展項目【米志敬】/355
    24.成功的組織精彩的活動
    ——記“社會組織5·12行動論壇暨公益項目交流展示會”【柏錚】/379
    25.“小包裹”啟動“大愛心”的奇跡——記中國扶貧基金會愛心包裹項目【金疏雨】/392
    26.廣東論壇吹響全民公益的號角【華克】/409
    27.立足生計產業發展注重造血式扶貧
    ——中國扶貧基金會在玉樹災後重建項目中對經營性扶貧項目新模式的探索
    【陳濟滄】/424
    28.曹德旺、曹扶貧善款發放項目
    ——中國扶貧基金會西南五省份干旱緊急救援行動【段俊英】/432
    29.築巢行動【郝德旻】/444
    30.“善行者”——公益徒步的傳奇【韋丹丹】/464
    31.中國扶貧基金會公信力培植之路【王行】/484
    後記/495   
    前言
    序言一改革的方向公益的力量
    徐永光

    中國的慈善公益部門依照國際學術研究共同認知的標準,屬於跟政府部門與公司營利部門相對應的非營利部門,又稱第三部門。它所扮演的社會角色與發揮的社會功能,即是基於個人志願的資金奉獻或時間奉獻,通過非營利組織的有效管理,來解決社會公共空間構建的資源不足、公共空間治理的失效以及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失靈,以增進社會資本,實現社會協同發展。
    作為世界上大經濟體的美國,2016年用於第三部門的僅僅資金捐贈就有近400(相當於人民幣272),占美國當年GDP的2.17%。如果加上志願時間折價,估計要超過5%。在美國,非營利組織貨幣捐贈的收入大約隻占總收入的20%,還有30%的收入來自政府采購,50%的收入來自服務收費。因此其第三部門始終成為美國前三位的大行業,創造的GDP和就業崗位都超過10%。這些還不包括30萬家宗教組織的收入,盡管其收入很大部分用於慈善,因其無須向稅務部門報告,故不在捐款統計之列。序言一改革的方向公益的力量
            徐永光
            
            中國的慈善公益部門依照國際學術研究共同認知的標準,屬於跟政府部門與公司營利部門相對應的非營利部門,又稱第三部門。它所扮演的社會角色與發揮的社會功能,即是基於個人志願的資金奉獻或時間奉獻,通過非營利組織的有效管理,來解決社會公共空間構建的資源不足、公共空間治理的失效以及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失靈,以增進社會資本,實現社會協同發展。
            作為世界上大經濟體的美國,2016年用於第三部門的僅僅資金捐贈就有近400(相當於人民幣272),占美國當年GDP的2.17%。如果加上志願時間折價,估計要超過5%。在美國,非營利組織貨幣捐贈的收入大約隻占總收入的20%,還有30%的收入來自政府采購,50%的收入來自服務收費。因此其第三部門始終成為美國前三位的大行業,創造的GDP和就業崗位都超過10%。這些還不包括30萬家宗教組織的收入,盡管其收入很大部分用於慈善,因其無須向稅務部門報告,故不在捐款統計之列。
            相對而言,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三部門的力量就弱小很多。2016年中國捐贈13人民幣(相當於197.9),僅占中國當年GDP的0.18%。據2015年民政部的統計公報,全國66.2萬家社會組織,全年累計收入為2929,占當年全國GDP的0.43%。社會組織吸納就業734.8萬人,人均創值3.,而當年全國同口徑服務業人均創值10,是社會組織人均勞動生產率的2.5倍。
            表面上看起來的資源不足,潛藏在後面的一個更大的問題是,中國的第三部門不是從民間發育出來而是從政府發育出來,官辦色彩很濃,官僚氣息很重,因此用錢的效率很低,其所發揮的社會功能及其影響力和動員籌資能力也就很有限了。同時官辦非營利組織的作風與文化基因,嚴重影響行業的社會溝通能力與社會融合能力,削弱行業公信力和民間籌資的激勵能力。此外大量的官辦非營利組織像本部門的二政府,層層壟斷了捐贈資源,大大擠壓了民間及草根非營利組織的生長空間,從而極大影響了第三部門籌資能力與社會參與能力的提高。因此,除了允許並鼓勵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發展之外,如何改革中國第三部門的官氣,使官辦非營利組織與行政部門脫鉤並去行政化,以逐步消除官辦非營利組織對慈善捐款的壟斷與濫用,一直是破解中國第三部門發展的難題。2016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慈善法》,應該是第三部門行業長期努力的結果,也是這種方向明確的改革有可能往前推進的一個好的立法開端。
            中國扶貧基金會是1989年成立的官辦非營利組織,初由老一輩革命家李先念、林乎加、陳俊生及項南等同志所創辦,項南同志為任、第二任會長。1999年國務院扶貧辦在中國加入WTO大改革背景下的開放式改革思路和王郁昭會長聘用何道峰為中國扶貧基金會的秘書長(法定代表人),推動了該機構的去行政化改革試驗,成為慈善公益領域中迄今為止進行去行政化改革試驗的成功案例。10年前,我參與北京大學《中國公民社會發展藍皮書》的編撰,並為第十九章《官辦社團的“轉型”實踐:中國扶貧基金會案例》作評,指出中國扶貧基金會的轉型是其他同類有政府背景的基金會難以望其項背的。因為改革轉型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一個開明的業務主管單位,就是國務院扶貧辦;二是有一個德高望重、支持改革、壓得住陣腳的如王郁昭、段應碧這樣的會長;三是出現了一位可遇不可求的優秀改革操盤手,就是何道峰。
            改革使中國扶貧基金會可以從市場上招聘人纔,直面市場競爭,從市場中尋找靈感與公益力量的源泉,使中國扶貧基金會獲得了超常的能量與勃勃生機,從而使其從眾多官辦基金會中脫穎而出,逐漸發展成為行業的引領者與創新者。我有幸受聘成為中國扶貧基金會的理事會成員,與何道峰先生及扶貧基金會理事會的同人分享了這一改革的歷程和這一改革試驗個案的書寫。
            記得在1999年希望工程國際研討會上,何道峰約上王郁昭會長在會場默默坐了3天,到會議結束纔做自我介紹,我纔發現來了兩位重量級的“不速之客”。何道峰說是中國扶貧基金會要對標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實質上是“彎道超車”,制定了趕超的目標與戰略,跑到前頭。此後打造的富有中國扶貧基金會機構品牌色彩的母嬰平安120項目、新長城大學生資助項目、緊急救援與災後重建項目、愛心包裹項目、築巢行動、饑餓兒童及“善行者”等項目,一個個脫穎而出,獲得公眾青睞,使基金會的年捐贈額從改革前的不足20上升到現在的4億,年受益人口從改革前的數萬人上升到現在的數百萬人。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扶貧基金會成為家在緬甸、尼泊爾、埃塞俄比亞、蘇丹及烏干達等國家擁有長期公益項目、常設機構與常駐人員的中國非營利組織,為中國非營利組織開啟了走向國際、走向世界的時代先河。還須特別提及的是,何道峰將其1996年在秦巴山區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中實施的志願性公益小額信貸項目引入中國扶貧基金會,通過多年培育和改革,創造了一家堅持時間久的中國精準扶貧社會企業——中和農信公司。2016年,中和農信公司為中國貧困地區250個縣的近40萬貧困農村婦女發放小額貸款人民幣,有3000多名當地山村的高中畢業生經過培訓,在為40萬從未得到過包括信用社在內的正規金融機構貸款的農村貧困婦女提供普惠式金融服務。在國務院參事室向國務院有關領導的彙報會上,我作為特約研究員,報告了中和農信的公益精準扶貧模式,受到與會參事和領導的關注。在2017年6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論壇上,中和農信又榮膺首屆中國社會企業獎獎“年度社會企業獎”。
            中國扶貧基金會用自己的改革實踐證明:去行政化改革是中國官辦非營利組織的出路,改革是促進《慈善法》落地和第三部門良性發展的出路,改革也是小平同志所領導證明的中國擺脫貧窮並平穩邁向經濟與社會現代化的出路。
            2013年,中國扶貧基金會決定將其成立以來的公益探索之路特別是改革探索之路編寫成會史,以供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後來者和公益行業的學者查閱、研究與反思之用,此舉意義重大,我由衷支持。一個組織機構,注重歷史的記錄和從歷史的記錄中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組織走向成熟和有力量的標志。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這部《中國扶貧基金會經典案例》(以下簡稱《案例》),不僅是會史編輯小組辛勤勞動的成果,更重要的在於它是公益行業內部公益組織個案史,這是中國扶貧基金會對行業發展的又一次新的引領。仔細研讀這本《案例》,不僅能感受到這個組織每一次戰略調整與管理改革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經濟脈衝,而且能感受到每一次改革與調整的激情與理性,更重要的是,我們能感受到從理事會、會長會議、秘書處、各部門、各項目乃至基層各色小人物為這個組織的整體謀籌而奮鬥的立體畫面。這充分體現了中國扶貧基金會這個團隊在體制改革後培養起來的特殊個性、協作精神與核心競爭力。
            這是一部中國扶貧基金會的信史,彌足珍貴,她的主要目的不是給先行者立傳,而是中國公益組織傳承機構文化與管理基因的嘗試與發端,讓未來領導者從這部《案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時,也希望中國公益行業的學者及政策制定者們能從這個改革試驗案例的《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展簡史(1989~2014年)》(以下簡稱《簡史》)和《案例》乃至未公開出版的《中國扶貧基金會制度彙編》與《中國扶貧基金會領導重要講話》中得到啟示,審時度勢,引導未來。毫無疑問,中國扶貧基金會的這部《簡史》與《案例》也是貢獻給中國非營利組織管理者的一本教科書,大家一定能夠從中汲取經驗和營養,審視各自機構,在今天這樣一個科技、市場和社會創新的大變局時代中,把握好變革的方向,在國家的現代化轉型進程中,提升民間公益即第三部門的主體地位,增進公共空間及公共利益建構的張力與彈性。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